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CH4
NH3
孤电子对与δ键 电子对之间的斥 力大于δ键电子 对间的斥力
认识新知
VSEPR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 2 VSEPR模型 直线
3
4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任务二:
请大家标出下列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式、中心原子结合 原子数、δ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及中心原 子价层电子对数、VSEPR模型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CH4
H2O NH3
HCHO CO2
任务二:
孤电子对数 =½(a-xb) a 对于原子:为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a为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减去离子电荷数) x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 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 1,其他原子为“8-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任务二:
作业
优化设计P30-31页1-10题
Thanks!
4 0 AB4
4 3 1 AB3
2 2 AB2
VSEPR 模型
立体 结构
实例
正四 面体
正四 面体
CH4、NH4+、 SiCl4、SO42-、 PO43-、ClO4-等
四面 体形
三角 锥形
NH3、PH3、 PCl3、H3O+、 SO32-、等
四面 体形
V形
H2O、H2S等
练习
确定BF3的VSEPR模形和分子空 间构形
δ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价层电子对数=δ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代表 电子式 中心原 δ键 中心原 中心原子 VSEPR模 分子空

子结合 电子 子孤对 价层电子 型 间结构
原子数 对 电子对 对数

高中物理必修二粤教课件:第二章第二节向心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粤教课件:第二章第二节向心力

(3)当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运动半径成反比.
【典例 2】 在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男运动员
以自身为转动轴拉着女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 员的转速为 30 r/min,女运动员触地冰鞋的线速度为 4.8 m/s,求女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触地冰鞋做圆周 运动的半径及向心加速度大小.
解析:男女运动员的转速、角速度是相同的, 由 ω=2πn 得 ω=2×3.14×3600 rad/s=3.14 rad/s. 由 v=ωr 得 r=ωv=34..184 m≈1.53 m. 由 a=ω2r 得 a=3.142×1.53 m/s2≈15.1 m/s2. 答案:3.14 rad/s 1.53 m 15.1 m/s2
A.绳的拉力 B.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 C.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沿绳方向的分力 D.绳的拉力和重力沿绳方向分力的合力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它受重力和绳子拉力的 作用,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因此,可以说是小 球所受合力沿绳方向的分力,也可以说是各力沿绳方向的 分力的合力,选 C、D.
答案:CD
小试身手
1. (多选)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绕 一铁钉(系一绳套)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 B.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D.绳子拉力充当向心力
解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三个力的作用, A 正确,B、C 错误;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绳子 的拉力充当向心力,D 正确.
第二章 圆周运动
第二节 向心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向心力,通过实例 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 力的来源. 2.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与 哪些因素有关, 掌握向心 力的公式. 3.知道向心加速度,掌握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知识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 城镇地区集聚 和乡村地区转变为
城镇地区 的过程。
(3)说出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答案: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4)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阅读教材第32~33页图文内容,理解城镇化的意义。 (1)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
一、城镇化的意义 2000—2010年城镇化进程变慢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教材初探| 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特点是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根据城镇人口比例判断。
答城案市:人(1口)B占(2总)D人口的比例1增.加阅读教材第31页图文内容,认识城镇化。
B.英国
C.德国
D.中国
(2)目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的突出特点包括 ( )
①交通拥堵
②环境改善
③逆城镇化明显
④郊区城镇化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1950—2000年英国 信息1 城镇化水平下降
推断结论 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高,70%以上
趋缓 ,甚至
停滞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 、
住房紧张、环挤境恶


城镇化地域向农村推进,
逆城镇化等
|迁移应用| 结合教材图2.22、图2.23,说明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总体速度较快;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特点? 答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户籍管理政 策有所放宽。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 展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户籍管理政策进一步放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多样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多样性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析版))

第2章分子结构与性质2.2.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NO3的立体构型( )A.正四面体B.V形C.三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答案】D【解析】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12(a-x 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根据价层电子对个数判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再判断立体构型。

NO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12(5+1-3×2)=3+0=3,中心N原子采取sp2杂化,VSEPR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孤电子对个数为0,NO3-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D正确;故选D。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平面三角形的是( )A.SO3B.BF3C.CO32-D.PH3【答案】D【解析】A.三氧化硫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6-3×2)/2=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故A不选;B.BF3分子中,中心B原子成3个σ键、没有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个数=3+(3-3×1)/2=3,故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故B不选;C.CO32-中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3,孤电子对个数=(4+2-3×2)/2=0,碳原子的价层电子数=3+(4+2-3×2)/2=3,不含孤电子对,所以C采取sp2杂化,轨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故C不选;D.NF3分子中,N原子成3个σ键,价层电子对个数=3+(5-3×1)/2=4,故杂化轨道数为4,杂化方式sp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四面体形,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故D选;故选D。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是()A.CO2B.H3O+C.BF3D.PO43﹣【答案】C【解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其空间构型,价层电子对数=σ 键个数+12(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据此分析解答。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 特点?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 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 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②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③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 ④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 功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 述,正确的是( ) ①a<b ②b<c ③b<d ④c<d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以下2题。
8.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 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解析] 造纸企业是污染水源的工业之一, 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甲城位于 乙城的河流上游,该造纸企业布局在甲城 的任何位置都会严重污染乙城的河水,因 此甲城不适合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解析:由市中心向郊区地租水平逐 渐降低,故a>b>c.根据“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可知d>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 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 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镇上有快餐店,可能没有大酒店, 这是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 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级,因 而会淘汰一些快餐店,增加一些大酒 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ppt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pptx
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情 境 导 入








典 例 精 析
课 时 训 练
第2课时 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为锂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效率、 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并具有放电电压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宽、 自放电率低、储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无公害等优点。但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尺寸制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过充控制 的特殊封装要求高,价格昂贵,所以尚不能普遍应用。目前 世界上运行的最大锂离子储能系统是A123公司投资建设的, 装机容量为2兆瓦。
变式应用 2.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d(OH)2+Ni(OH)2Cd+2NiO(OH)+2H2O。由此可知, 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A.CdB.NiO(OH)
C.Cd(OH)2D.Ni(OH)2
解析:在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应看放电过程,且负 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所以镍镉电池的负极材 料为Cd。
答案:A
水平测试 1.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答案:B
4.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 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Word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Word含解析

第2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

2.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1.干电池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它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放完电后不能再使用。

(1)锌锰电池⎩⎪⎨⎪⎧ 正极:石墨棒负极:锌筒电解质:NH 4Cl(2)碱性锌锰电池:将锌锰干电池中的电解质NH 4Cl 换成湿的KOH ,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1)铅蓄电池:正极材料为PbO 2,负极材料为Pb ,电解质溶液为H 2SO 4溶液。

(2)镍镉电池:正极材料为NiO(OH),负极材料为Cd,电解质为KOH 。

(3)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3.燃料电池(1)原理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与其他电池的区别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且电极材料不参与反应等。

4.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铅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意丢弃会给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

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

因此,要把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再处理。

1.对化学电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B.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铅蓄电池C.化学电源均是安全、无污染的D.化学电源是指可充电电池解析:火力发电其能量转化率不如化学电源能量转化率高,A项正确;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B项错误;化学电源一般较安全,但含重金属的电源如果随意丢弃,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C项错误;有些化学电源是可充电电池,如铅蓄电池,有些是不可充电的电池,如干电池,D项错误。

答案:A2.锌空气电池具有蓄电量大、充电循环次数多等优点。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放电时Zn电极逐渐溶解B.石墨为正极C.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Zn片D.电池放电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解析:A项Zn为负极,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ZnO2-2而溶解,正确;B项石墨为正极,正极上O2得电子被还原,正确;C项电子由负极(Zn)经导线流向正极(石墨),错误;D项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人教版化学《原电池》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原电池》PPT课件

(可以)
(不可以)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时,较活泼的Zn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 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气从铜片上逸出。如何通 过更直观的实验现象来证明上述装置的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呢?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电子从负极锌片流出
经外电路
流入正极铜片
负极(较活泼)
还原剂(Zn)失去电子,发 生氧化反应
Zn-2e-=Zn2+
阳离子:移向正极
实践活动:自制电池——水果电池。如下图: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原电 池的工 作原理 及构成 条件( 共29张P PT)
【实验探究一】
把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一:
电流方向:正极
正极
氧化剂(H+)在铜极上得到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
Zn2+ H+
SO42-
2H+ +2e-=H2
阴离子移向负极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课件28张

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课件28张
城镇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 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乡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意义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意义3: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意义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固】
读某省城镇、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是( ) C
A.城镇工业产值增加
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 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思考:歌词反映了城市中的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 化?
【课标要求】
【导】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目标】
1.运用材料,概括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意义。 2.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材料四 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 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 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 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 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3.读材料二、四,城市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哪个阶段?此 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 么?
【学】(限时8分钟)
知识点二:城镇化进程 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第34-37页内容,然后读学案图 文材料和问题。有圈画和标注。 2、独立思考,完成问题。 3、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注。 4、把握好时间。
【议】(省略)
【展】
世界城镇化进程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 国 家 城 镇 化
材料一
1800—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学】(限时6分钟)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知识点总结

第2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能源的分类1.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比如火力发电 ①转化过程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①转化原理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因此燃烧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定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拓展点1:火力发电的优缺点优点: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①投资少,技术成熟,安全性能高缺点:①排出大量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以及导致酸雨的含硫氧化物,比如SO 2①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资源①能量转化率低①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2.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不存在能量的损失)—原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2+会逐渐溶解,而由Zn失去的电子则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因此Zn片上会带有大量的正电荷,Cu片上会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而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阳离子(H+、Zn2+)以及阴离子(OH-、SO42-),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会移向Cu片去中和Cu片上带负电荷的电子,阴离子则移向Zn片去中和Zn片上的正电荷,但是由于溶液中的H+得电子能力比Zn2+强,所以H+就移向Cu片去获得Cu片上由Zn片失去的电子而被还原为H原子,H 原子再结合成H分子即H2从Cu片上逸出,因此Cu片上有无色气泡产生.通过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偏向于Cu片这一边,可以得出该装置产生了电流(而电流的形成是因为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且电流移动的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是从Cu片流出,Zn片流进,即Cu片作为正极;Zn片作为负极.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总结归纳:①原电池中电流的流向:正极→负极①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负极→导线→正极(注意:在该过程中,电子是永远都不会进入到电解质溶液中,因为电子只在金属内部运动并且电解质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也不能在导线中通过)①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形式释放.(所谓自发就是指该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即本身就能够自己发生)①原电池中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极材料或还原性气体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从负极流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或O2等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电子流入正极.(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反应要自发)①两极:正极和负极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包括由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极或者是由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如石墨)构成的电极,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①一液(电解质溶液):包括酸、碱、盐溶液.①一回路(构成闭合的电路):即两电极由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以及两电极必须插入到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或者分别插入到一般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两种盐溶液中,两盐溶液之间用盐桥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比如以下装置:①氧化还原反应要自发:指电解质溶液至少要与作为负极的金属电极材料发生自发的氧化反应.(3)电极反应式①定义:原电池中的正极和负极所发生的反应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补充: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如CH4碱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CH4+2O2+2OH-===CO2-3+3H2O……总反应式2O2+4H2O+8e-===8OH-……正极反应式CH4+10OH--8e-===7H2O+CO2-3……负极反应式注意: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遵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比如难溶物、弱电解质、气体等均应写成化学式形式.①注意电解质溶液对正、负极反应产物的影响.如果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反应,则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应写入电极反应式中,例如Fe与Cu在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三、原电池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①原理:一般原电池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作正极.①应用:比如A、B两种金属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后插入到稀H2SO4电解质溶液中,若A极溶解,B极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判断A是负极,B是正极,活动性:A>B.(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①原理: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溶液中的粒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小,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①应用:比如实验室中用Zn和稀H2SO4制取H2时,通常滴入几滴CuSO4溶液,能够加快产生H2的速率.原因在于Zn 与置换出的Cu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的进行.(3)防止金属被腐蚀(比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Zn块相连,使Zn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补充:金属腐蚀①定义: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②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构成原电池的腐蚀称为化学腐蚀;而由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O2、CO2等气体,含有少量的H+和OH-从而形成电解质溶液.A.当电解质溶液呈中性、弱碱性或弱酸性时,它跟钢铁里的Fe和少量的C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Fe作负极,C 作正极,因此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2Fe-4e-=2Fe2+ 正极(C):O2+2H2O+4e-=4OH-总反应式为:2Fe+O2+2H2O=Fe(OH)2B.当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较强时,钢铁则发生析氢腐蚀.电极反应式为:负极(Fe):Fe-2e-=Fe2+ 正极(C):2H++2e-=H2↑总反应式为:Fe+2H+=Fe2+ +H2↑(4)制作各种化学电源(比如制作干电池、铅蓄电池、新型高能电池等)(5)设计制作原电池①设计电路原电池的设计要满足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a)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由一种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b)两个电极必须浸在电解质溶液中;(c)两个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d)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②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正极和负极之间只有产生电势差,电子才能定向移动,所以正极和负极一般不用同一种材料.③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是使负极材料放电的物质.因此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O2).但是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一般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盐溶液.比如Cu-Zn-硫酸盐原电池中,负极金属Zn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④设计示例拓展点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组成原电池两电极的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作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的方向判断:电流方向(在外电路)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X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X极(正极)放电,X极活动性弱;反之,X极质量减少,说明X极金属溶解,X极为负极,活动性强.(6)根据电池中的现象判断:若某电极上有气泡冒出,则是因为析出了H2,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上述判断方法可简记为:特别提醒:①在判断原电池正、负极时,不能只根据金属活泼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有时还要考虑电解质溶液,比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虽然金属性Mg>Al,但是在该条件下却是Al作负极.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正、负极.又比如说Fe、Cu在稀H2SO4溶液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而Fe、Cu在浓HNO3溶液中,Fe作正极,Cu作负极.①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参加反应,表现为电极溶解,但有的原电池(比如燃料电池)负极材料不参加反应;原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不参加反应.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化学电源的分类2PbSOSO4放电充电锌银蓄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Ag电极反应:O+H O+2e- =2Ag+2OH2Ag+Zn(OH)2Zn+Ag2O+H2O放电充电五、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能连续地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的最大优点在于能量转化率高,可以持续使用,无噪音,不污染环境.燃料电池的电极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一个催化转化元件.它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在电极上不断地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于是电池就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1)氢氧燃料电池2H+O=2H O1)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因为燃料电池正极反应物一般是O2,即正极都是氧化剂—O2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故正极反应的基础都是O2+4e-=2O2-,O2-的存在形式与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的状态以及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①电解质为酸性电解质溶液(如稀硫酸)在酸性环境中,O2-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可供O2-离子结合的微粒有H+离子和H2O,O2-离子优先结合H+离子生成H2O.这样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①电解质为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只能结合H 2O 生成OH -离子,故在中性或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正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①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如Li 2CO 3和Na 2CO 3熔融盐混和物)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 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 2-离子可结合CO 2生成CO 32-离子,则其正极反应式为O 2+2CO 2 +4e -=2CO 32-.①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如固体氧化锆—氧化钇)该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可允许O 2-在其间通过,故其正极反应为O 2+4e -=2O 2-.2)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物种类比较繁多,可为氢气、水煤气、甲烷、丁烷、甲醇、乙醇等可燃性物质.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书写方式,要想先写出负极反应式相当困难.一般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都是采用间接方法书写,即按上述要求先正确写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比如以H 2、C 3H 8为燃料的碱性电池为例说明如下: H 2-2e - =2H +或H 2-2e -+2OH -=2H 2O;C 3H 8−−→−--e 203CO 2−−→−-OH 63CO 32-(3个C 整体从-8价升高到+12价,失去20e -),则有:C 3H 8-20e -+aOH -=3CO 32-+bH 2O,由电荷守恒知a=26;由H 原子守恒知b=1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 3H 8-20e -+26OH -=3CO 32-+17H 2O(3)燃料电池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主要区别①氧化剂与燃料在工作时不断地由外部供给.①生成物不断地被排出.(4)废弃电池的处理废弃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若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因此,应当重视废弃电池的回收.。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正负极判断及原电池原理运用(共16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正负极判断及原电池原理运用(共16张PPT)
极材料一般选择不活泼的金属或者石墨、铂等。
例4.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
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溶液。
2、电极材料:正极 铁

负极 铜、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

3、电极反应式 :负极: 正极: Cu2+ +2e - = Cu
某同学用Zn和稀H2SO4制H2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加入了大量的CuSO4溶 液,却发现产生H2很慢,为什么? 解释:加入大量的CuSO4溶液后,生成的Cu附着在Zn片表面,甚至把Zn
包裹,减少了Zn片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反应速率减慢。
2.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在潮湿的环境提供电解质溶液,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 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总反应: 2Fe + O2 + 2H2O = 2Fe(OH)2
随之发生: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不稳定的Fe(OH)3失水 变成铁锈(Fe2O3·nH2O),自然条件下钢铁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
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方法一: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不锈钢; 方法二:用有机油、油漆等涂料和陶瓷、塑料等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在钢 铁的表面制造各种材质的保护层; 方法三:在钢铁的表面焊接比Fe更活泼的金属(如Zn),组成原电池后, 使Fe成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保护。
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3.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 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高中物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答案 说法不正确.该同学受力分析的对象是自己的手,我们实验受力分 析的对象是纸杯(包括水),细绳对纸杯(包括水)的拉力提供纸杯(包括水)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指向圆心.细绳对手的拉力与细绳对纸杯(包括水) 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背离圆心.
三、定量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例4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
中某几个力的合力
因为有了向心力,物体才做圆周运动,力是因,圆周运动是果,A 错误;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某几个力 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力的分力,D正确,B错误;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C正确.
二、定性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例3 如图甲所示,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用细绳系一纸杯 (杯中有30 mL的水),将手举过头顶,使纸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例2 (多选)(2022·遵义市北师大附属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向心力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做圆周运动后,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受到向心力
B.向心力与重力、弹力、摩擦力一样,是一种特定的力,它只有在物体
做圆周运动时才产生
√C.向心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D.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中某一种力,也可能是这些力
Part 2
Part 1 明确原理 提炼方法
一、向心力
1.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始终指向轨迹的 圆心 , 这个指向 圆心 的合外力称为向心力. 2.方向:始终沿着 半径 指向圆心 ,总是与 线速度 方向垂直. 3.作用:只改变物体线速度的 方向 ,不改变线速度的 大小 . 4.向心力是根据力的 作用效果 命名的,它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也可 以由 某一力的分力或某些力的合力提供.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城镇化的意义1.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城镇化的时间差异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不到2%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

3.城镇化过程城镇化初期→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1)城镇化初期: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乡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的现象。

(2)郊区城镇化:由于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所以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或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规模扩大的现象。

(3)逆城镇化:由于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加上城中心居住环境相对变差,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4)再城镇化:城镇中心区产业结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后,人口迁回市区的现象。

(5)其他城市化现象①超前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如巴西、阿根廷。

②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城市劳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过剩,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城镇化的阶段和特点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慢。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加快,同时城区发展问题也相继出现。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第二节1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第二节1

(不可以)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 金属导体)作电极 构成条件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下列各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反应?
Cu Cu Zn Cu Zn Cu Cu Ag
H2SO4
X
H2SO4

酒精
X
AgNO3

Cu
Zn
Cu
Zn
Cu
Zn
活泼金属作负极。
讨论:
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 成原电池呢?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可以)
(可以)
(可以)
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不可以)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可以)
形成条件二: 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不可以)
(可以)
形成条件三: 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X CuSO ZnSO
4
4
CuSO4

ZnSO4
H2SO4

拓 展: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实验室制H2时,由于锌太纯,反应一般较慢, 可加入少量CuSO4以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可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 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答案

(1)变粗 变细

(3)Zn-2e ===Cu
课时作业 1.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我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同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此外,我还教育学生要关爱环境,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各种现象,如城市扩张、人口流动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
2.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城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发他们的思考。
3.创设生活情境,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差距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镇化问题。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参观城市功能区,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开展课堂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
2.利用数据和实例,让学生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设计了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地理素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插入到稀 H2SO4中所组成的原电池, 叫做Cu-Zn原电池
Cu-Zn原电池 Zn片上Zn溶解,Zn 失电子,发 生 氧化反应。 可表示为:
Zn: Zn-2e=Zn2+
Cu片上产生气泡,H+ 得电子,发生 还原 反应。 可表示为:
Cu:2H++2e=H2↑
定义2: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的指 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实验结论:
1.该装置实现了将__化__学__能转化为_电____能。 2.该装置的化学反应本质是:_氧__化__还_原__反__应_____.
2. 原电池
定义1: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的装置,叫做原 电池。
例1.如图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C )
解析:A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 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 中的装置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C选项中的装置符合原 电池的构成条件。
例2.[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关于原电池及其电极名称的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 属 b.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定产生气体 c. 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 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解析:a错,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可 以是两种不同 属,也可以是一种 属、一种非 属。b错,原电池中正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但不一定产生气体。c对,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 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d错,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负极移动。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经济与社会

高中政治必修二 第2章第2节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经济与社会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框题是对第1框内容在逻辑和生活上的延续。

前1框《市场资源配置》的学习,把握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局限性,为学习本节内容起了铺垫作用。

这两框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内容,它们和第1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起构成我们每个人参与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背景和舞台,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理解: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②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③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及常用手段。

2.能力目标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一年来我国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体会党和政府的作用,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经济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在合作探究中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方法;在提建议时,既要从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方面,又要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方面来提建议,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3.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的相关表述,增强法治意识。

4.政治参与:关注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参与调查及提建议,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的目标、意义及常用的手段。

2.教学难点: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学生结合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导入新课】2019年正值我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1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必修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 必修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
证据: 果蝇的伴性遗传
红眼 X W X W × 白眼X w Y
↓ ↓
X W X w Y
红眼X W X W :红眼X W X w :红眼X W Y :白眼X w 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①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中数目最多的是 C 级居民点,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A 级居民点, 3、图中高一级居民点的位置与 低一级居民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为什么这样设置?
石家庄市 90km 875 000 每年一两次
购买纸、笔、 购买彩电、 米、面等日 冰箱等生活 常消费品, 用品,看一 看头痛感冒 些大病或者 等常见病, 上高中等 上小学等
购买时装等 高档商品, 看疑难病症, 上大学或听 音乐会,参 观博览馆等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差异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
在每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着多个等级较低城市,或者说等 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4、不同套的
三、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1.前提条件:
中心地理论
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通常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
但从小到大一般可以划分出 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
城市等 市区和郊区非农 我国城市个 级体系 业人口的规模 数 特大城 100万人口以上 48 市 大城市 50万~100万人口 90 中等城 20万~50万人口 137 市 小城市 20万人口以下 393
4、影响城市等级高低的因素
(1)资源条件 (2)交通条件
(3)人口条件
上海城市规模变化过程: 鸦片战争前,只是一个港口 五口通商,成为了全国第一大港 20世纪初,城市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资料分析:
石家庄原来是河北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 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 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 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 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的石家庄人 口已超过100万,属于特大城市,而正定县城仍不 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名称 距离 人口规模 前往该地 的频率 寻求的服 务功能
枣强镇 0km 37 000 每周一两次
衡水市 25km 415 000 两三个月一 次
石家庄市 90km 875 000 每年一两次
购买纸、笔、 购买彩电、 米、面等日 冰箱等生活 常消费品, 用品,看一 看头痛感冒 些大病或者 等常见病, 上高中等 上小学等
①图2.15中城市有几个等级? 三个
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
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 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 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 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 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 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最低级的, 19个
最高级的, 1个
读图2.16,回答问题 (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 民点是运用 的成功典范 1、图中共有 3 级居 民点,最高级的是 A ,共 有 1 个,最低级的是 C , 共有 19 个
2、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 ,还包括这个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 的界限,可能也会有一些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的。
名称 距离 人口规模 前往该地 的频率 寻求的服 务功能
枣强镇 0km 37 000 每周一两次
衡水市 25km 415 000 两三个月一 次
购买时装等 高档商品, 看疑难病症, 上大学或听 音乐会,参 观博览馆等
3、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差异
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 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服务范围比较小; 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 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等级较低的城市,不具备较高职能 ,等级较高的城市,具备低级城市的职能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石家庄从村庄发展为城市,并且城市的等 级不断提高,最终成为特大城市,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交通因素
资料分析:
大庆市,以大庆油田而得名.此地原为滨洲铁路 萨尔图车站两侧的千里平原.1959年9月26日, 松辽盆地第三号探井喷出原油.当时正是我国建国十 周年大庆的前夕,为纪念这个大喜大庆的日子,因而 给这个油田取名为大庆油田.大庆市市区现有人口1 00多万.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大庆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什么因素造 成的?
资源因素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定义: 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 组合
读 图 探 究
三个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a.当某一货物 的供应点只有少 数几个时,为了 避免竞争、获取 最大利润,供应 点的距离不会太 近,它们的服务 范围都是圆形的
c.如果每个供应点的 b.在利润的吸引下, 不断有新的供应点 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 出现,原有的服务 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 范围会因此而缩小。 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 这时,该货物的供 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 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 应处于饱和。每个 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以分割咸三部分,分别 仍是圆形的,并彼 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 此相切。 应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