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整地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8篇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8篇第1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成为了各国的重要议题。
而造林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手段之一。
在进行造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整地,整地工作对于后期的栽植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造林地整地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入手,介绍整地的作用和方法。
1. 打破地表结壤:土地如果长期不耕作或者受到污染,会形成地表结壤,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无法充分渗透到土壤深层,影响植物的生长。
整地的作用之一就是打破地表结壤,促使土壤中的氧气和水分充分循环。
2. 改良土壤质地:通过整地可以将土壤中的硬块、根系等杂物除去,使土壤质地更加松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 提高土壤透气性:整地可以促进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
4. 保持土壤湿润:整地可以使土壤松软,有利于土壤中的水分渗透和保持,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以上几点便是整地的主要功能,可以看出整地对于后期的栽植和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整地的方法:1. 犁地:使用犁头机械对土地进行犁地,犁地能够有效地打破地表结壤,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透气性。
2. 翻地:翻地是指将土地上层的土壤翻倒到下层,借助机械设备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翻地工作,翻地可以将土壤中的杂物除去,改良土壤质地。
4. 掘沟排水: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排水问题,特别是在多雨地区,要进行掘沟排水的工作,以防止土地积水影响植物生长。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造林地整地工作,为后期的栽植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土壤和植物造成伤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合作,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物的生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字数:456】第2篇示例: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日益加剧,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树木砍伐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关于造林地整地的技术规格标准
关于造林地整地的技术规格标准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标准是指在进行造林工程前,对种植地进行整地作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整地是造林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树木生长和整体效益。
合理的整地可以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质地,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整地的目的、工程前准备、整地技术、施工要求等方面介绍整地的技术规格标准。
一、整地的目的1.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为树木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
4.提高整体造林效益,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工程前准备1.了解种植地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和地势等情况,为整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确定整地作业的时间和整地所需机械设备,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3.制定整地作业的具体方案,包括整地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等内容。
三、整地技术1.翻地:将种植地的土壤进行翻犁犁耕,破碎土壤团聚体,改善土壤结构。
2.耕地:利用耕地机、旋耕机等设备对土壤进行耕作,翻松土壤,促进土壤的通气和水分渗透。
3.平整:通过平整机等设备对土壤表面进行平整,确保整地后地表平整、均匀。
4.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树种的要求,进行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的施用,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四、施工要求1.操作规范:整地作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整地方案和施工要求进行作业。
2.设备检测:整地作业前对整地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施工安全。
3.施工质量控制:对整地后的土壤进行检测,保证整地后土壤的质地和肥力符合要求。
4.安全防护:在整地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五、技术指标1.土壤肥力指标:施工后土壤养分充足,PH值适中,有利于树木生长。
2.土壤松软度指标:经过整地作业后,土壤疏松、通气性好。
3.平整度指标:整地后种植地表面平整,坡度均匀。
以上就是关于造林地整地的技术规格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9造林地的整地
第九章造林地的整地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
一、造林整地的作用*1.改善立地条件*改善小气候;改善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通气性。
2.保持水土*整地是坡面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切断了径流线,改变了坡面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和土壤持水能力;径流得到了就地拦蓄。
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种子发芽、苗木根系愈合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温度、水分、通气性。
整地后植物的物候期改变;整地后苗木的根系发达,吸收根增加;立地条件越差整地的效果越明显。
二、造林地的清理目的: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卫生状况;对象:荒坡上影响造林的灌木、杂草、竹类,采伐迹地上的枝桠、梢头、站杆、倒木、伐根;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方法:割除、火烧、堆积、挖除。
全面清理全部清除天然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火烧清除(炼山):炼山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灰分,消灭病虫害,清理造林地彻底,便于造林施工易引起水土流失化学药剂清除:清理效果显著,根据植物生长特性、生长发育状况、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药剂。
带状清理以种植行为中心清除其两侧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堆成条状。
割除时间:灌木、杂草营养生长旺盛期,尚未结实或种子尚未成熟,地下积累的养分少,茎干容易干燥的季节。
割除:时间:夏末秋初、冬季或春季方向:山地--与等高线平行或与种植行一致;平原--南北向带宽:1~3m,相当于保留宽度的0.5~1.5倍化学药剂处理:将药剂喷洒成带,留下一定宽度的保留带块状清理: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其四周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归拢成堆的清理方式。
割除:块状地的面积可根据植物的高度确定。
面积小虽比较省工,但过于分散,不便施工,易压抑栽植的幼树面积大接近带状清理,块状清理生产上一般应用较少。
三、造林地的整地1、造林整地的方式(1) 全面整地(2) 局部整地(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的整地方法。
全面整地可用于平原地区,主要是草原、草地、盐碱地及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
造林地整地的功能与营林建设的方法整地是指在林地进行营林建设前,对林地进行整体平整和土壤改良的过程。
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为后续的营林建设和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整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地面整理、排水设施的建设、土壤改良、遮阴设施的设置等。
1.整地的功能(1)平整地面:通过整地工作,可以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进行调整,使得地面平整整齐,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的保持和水分的储存。
(2)改善土壤条件:通过整地工作,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包括深翻土壤、施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透性等,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营林建设和树木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排水设施的设置:在整地过程中,可以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增强林地的排水功能,防止水涝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
(4)遮阴设施的建设:在整地过程中,可合理设置遮阴设施,如搭建遮阳棚、遮阴网等,以减少日照强度,保护年幼的树木,促进其生长。
2.营林建设的方法(1)合理选择树种: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水分情况、气候特点等,选择适合栽种的树种,包括速生树种、乔木类、灌木类等,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设置造林地标志:在营林建设前,应在林地的重要位置设置造林地标志,包括标有树种名称、面积、年限等相关信息的标牌或标识,以便于监测和管理。
(3)科学布局种植:在进行营林建设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布局,包括行距、株距、树木类型的搭配等,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益。
(4)合理实施造林:在进行造林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时间、方法和技术,包括直播种植、移植苗木、抛洒种子等,以提高营林建设的效果。
(5)科学管理保护:在营林建设后,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除草、施肥、修剪等,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整地是林地营林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整地工作,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条件,为后续的营林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保障。
整地方法、评价
1、带状整地
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方法:山地方向和等高线平行,平原南北向。 特点: 改善立地作用强,预防水土流失效果好。 适用地区:平坦的山地或平原。
(1)山地带状整地方法
A 水平带状 方法:为连续的长带状,带面与坡面持平,带宽0.3-3米。
保留带和翻垦带等宽或不等。整地深度25—30厘米
三、造林整地的作用
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 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一)改善立地条件
1、改善小气候条件:清理植被后,光照增加、空气温度增高、湿度下降。 2、改善土壤物理条件:土壤容重降低、空隙增加、含水量增加。春季提前 解冻,造林提前。 3、改善土壤养分:凋落物分解加快,减少杂草的竞争增加土壤中的养分。 4、减少杂草竞争和病虫危害:植被清理破坏了病虫害生存的环境。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
(3)块状
方法:为正方形或矩形的坑穴。穴面与坡面持平或向里倾斜。
边长0.4-0.5,或更大,深30厘米,外侧有埂或无。
适用地区:山地条件。
(4)高台 方法: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的平台。台面高于原地面。
边长或直径0.3-0.5厘米。台高25-30厘米。台
面外侧有排水沟。
适用地区:水湿地,盐碱地。
反坡梯田整地
D 水平沟
方法:断续或连续带状,沟面低于坡面且水平。梯形,上
口宽0.5-1米。沟底0.3米。沟深0.4米。外侧埂宽0.2米。
适用地区: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特点:防止水土流失,拦蓄大量水分。
水平沟整地退耕还林草
E 撩壕 方法:连续带状,壕沟沟面水平。宽度0.5米,深度 0.5-0.3米。两沟距离2-2.5米。 适用地区:土层较薄的南方山地。
造林整地技术
造林整地技术
造林整地技术是指在进行森林的人工造林工作时,对土地进行整地处理的技术。
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造林整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平整:通过土地平整工作,使得整个造林地表面平坦,避免出现坑洼、起伏等地形不平的情况。
这有利于水分的分布均匀,降低局部积水的风险。
2. 土壤松软处理:通过松土操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根系的生长条件。
常用的松土方法有翻耕、针刺、挖掘和机械插松等。
3. 土壤施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施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又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4. 土壤防护:使用生物防护网或搭建简易围栏等措施,预防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水源的稳定。
5. 植被管理:在造林过程中,及时处理杂草和病虫害问题,保护幼苗的生长。
同时,还可以合理调整植被的种类和密度,促进植物的竞争和生长。
通过上述的整地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功率和效益。
同时,它也有助于改善土地环境,增加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造林整地步骤
造林整地步骤一、整地的意义及作用(1)整地是建设苗圃和培育树苗的基础。
(2)整地工作搞得好与坏,对当年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整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土壤肥力、植被状况、作物布局、地形、立地条件等,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
(1)坡耕地应全面深耕,以便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有机质,并加入适量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使其熟化、疏松。
(2)丘陵旱地应分块深耕,以利于灌溉、排水和耕作,提高地温,促进土壤风化,改善通气条件。
(3)低洼积水地应开沟深翻,以消灭越冬害虫。
(4)山区谷地、平原宜采用带状、鱼鳞坑、水平阶整地,可以省工省时,也比较符合植树造林的要求。
二、整地时间及作业方法(1)整地时间:南方造林整地宜在秋末至春季,北方宜在春季至夏季。
(2)整地方法:1)(3)造林整地步骤:栽植的经营者,在配置完树种后就需要做好造林的准备工作,如树种挖掘、工具准备、药剂喷洒等,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着造林地块来进行的。
1.整地工作准备好之后,就可以着手造林整地了。
造林整地的工作是将造林地块平整细致,把树木挖掘出来,为将来的树木栽植打好基础。
造林整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理林地;二是挖掘树穴;三是施足基肥;四是栽植。
2.造林整地操作过程1)先挖定植穴。
在一般情况下,定植穴的规格为50cm见方,然后在此定植穴中挖取一个30cm见方的栽植穴,然后在定植穴中施入适量的底肥。
2)放线定点。
确定定植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造林工作的第一步。
因此,放线定点时一定要仔细观察造林地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图纸上。
定点时首先要找准定植点的地形位置,再依据定植点画出相关控制点,最后计算栽植点的面积,使栽植点按要求落实。
3)树穴的整地。
一般定植穴要进行全面的整地,将坑底的石块清除干净,将栽植穴整得尽量大一些,整平一些,使坑底呈龟背形或锅底形。
(3)造林整地步骤:栽植的经营者,必须按照设计图纸上所示的株距和行距将苗木挖掘出来,然后运送到栽植地块,并在这里栽植。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造林整地是指通过人为的手段,对原本不适宜或不具有植被生长条件的土地进行整治和改良,使其成为适宜树木生长的良好土壤,并在上面进行种植和培育活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1. 翻耕整地法:将土地逐级翻耕,使得土层松散,增加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树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2. 石灰施用法:石灰具有中和酸性土壤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可以增加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绿肥覆盖法:在农田空闲期间,种植绿肥作物,如豌豆、苜蓿等,让其在土壤中生长,覆盖在土壤表面,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出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质量。
4. 土壤改良剂施用法:根据土壤质量的不同,进行钾、磷、有机肥等多种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5. 森林底面覆盖法:在种植树木前和树木生长初期,覆盖一层厚度适当的枯枝落叶或秸秆等底面材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泥砾冲刷,提高土壤保水性和保护性。
- 1 -。
造林地的整地方案
造林地的整地方案一、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一)全面整地1.特点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清除杂草彻底,便于机械作业。
但受地形、环境状况(岩石、伐根、更新林木、生长灌木等)限制较大。
在一些地区整地后易引起水土流失或风蚀沙化。
2,应用条件主要是平地,在造林上很少采用,在我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和果树、枸杞经济林时采用,有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的地方不易采用。
(二)局部整地1•带状整地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保持水土作用好,在平地、缓坡可采用机械作业,也较省工,带状整地的技术指标、方法及应用条件见表6-5。
山地带状整地方法表6-6山地带状整地不同方法的技术规格、特点及应用条水平沟是采用最多的方法,它的水土保持效果比水平带状、水平阶好,施工比反坡梯田省工,也便于操作,在平缓坡还可以采用机械开沟,人工作便的作业方法。
(2)平原带状整地方法表6-7平原不同带状整地方法的技术规格、特点和应用条耕地的基础上沿栽植行用机引开沟再进行开沟整地。
对风蚀的固定沙地、沙质草原,可随开沟,随即在河内挖植树坑造林。
在干旱草原区,钙积层厚,杂草根系盘结度大的地方,可采用伏天深翻,压青休闲的带状整地法,伏耕休闲地,务须在立秋前后及时耙磨,造林前半月进行镇压保墙。
河套区盐碱地采用伏耕伏泡、开沟伏灌、使之脱盐、翌春造林。
轻微盐碱地采用平整土地伏耕伏泡;土壤含盐量在0.4-0.7%的地方则用开沟伏灌,沟深30cm。
2.块状整地灵活、省工,对因整地而破坏植被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小,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
(―)断面形式主要根据降雨多少确定。
L干旱、半干旱地区,翻土面低于原土面或与原土面构成一定的反坡,如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机械开沟等。
2,湿润地区,翻土面平行于原土面,如穴状、带状等。
3.过湿或地下水位过高地区,翻土面高出原土面,如高城、台田等。
(二)深度深度是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适当增加深度,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根系生长,整地深度一般为0.25T.0m之间,具体情况应考虑。
森林营造技术
一、播种造林
❖ 又叫直播造林,简称直播,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 到造林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 (一)播种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 1、特点:苗木根系完整、苗木对林地适应性强、保
留优良单株、对造林地要求严格、施工简单、对抚 育管理要求高、种子需求量大; ❖ 2、应用条件: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使用性状 较好的种子。
55
56
3、播种技术
57
58
59
二、飞机播种造林
❖ 飞机播种造林,简称为飞播造林或飞播,是 利用飞机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的 造林方法。
❖ 与人工造林相比,飞机播种造林有下列特点: ❖ 速度快,效率高 ❖ 投入少,成本低 ❖ 不受地形限制,能深入人力难及的地区造林 ❖ 掌握好播种季节和播种时机 ❖ 社会参与性强:
❖ 方法:连续带状,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越5度 成反坡;阶宽石质山地一般0.5-0.6m,土 石山地和黄土地区可达1.5m;阶长随地形而 定,一般为2~l0m;深度30-35cm以上;阶 外缘一般培修土埂。
❖ 适用地区:干旱的石质山或黄土山地,包括 石质山地植被稀疏或较茂密、土层薄或较薄 的中缓草坡。 2、整地宽度 ❖ 3、整地长度、间距、其它质量要求
43
1、整地深度
44
2、整地宽度
45
3、整地长度、间距、其它质量要求
46
(四)整地季节
47
(五)整地机械
48
第二节 造林方法
❖ 一、播种造林 ❖ 二、飞机播种造林 ❖ 三、植苗造林 ❖ 四、分殖造林
4
(一)清理方式
❖ 1、全面清理 ❖ 割除(砍伐)、火烧、化学药剂 ❖ 2、带状清理 ❖ 割除(砍伐)、化学药剂 ❖ 3、块状清理 ❖ 割除(砍伐)、化学药剂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方便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1. 翻耕整地法:在原有的地表土壤上进行翻耕,将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互相翻倒。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2. 高低有序整地法:将林地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的整地处理。
高处一般采用翻耕或者挖坑填土的方式,中处可采用平整或者挖槽的方式,低处则要进行排水沟的开挖和淤泥的清理。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强整地对地形的适应性。
3. 拔草整地法:将林地上的草皮拔掉,使树木和土壤充分接触,促进树木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草皮较厚的地区,但需要注意不要扰乱土壤层次。
4. 挖坑填土整地法:在不平坦的地表上,通过挖掘坑洼和填土来达到平整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地表的通透性和排水性,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综上所述,造林整地是种植人工林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树木的生长。
- 1 -。
造林整地的作用和方法
局部整地的几种方法
一、绕丘开沟整地 适用于:流动沙丘 二、带状整地 适用于:山区、黄土丘陵 特点: ①带与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保留其 原生植被 ②沿等高线整地
根据端面形式可以分为:
1.水平带 适用于:植被茂盛,土壤湿润、肥沃的缓 坡地
带宽0.3-3m
深度25-30cm
2.水平阶
特点:拦截地表径流能力强,抗土壤侵蚀 能力强 适用于:急、陡坡
1.雨雪可以直接降落到地面,增加水的来 源 2.植被蒸腾减少,减少消耗 3.地面被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4.改变微地形,防止阳光直射 5.汇集水流,使水分下渗
(四)养分 1.减少杂草、灌木对养分的消耗 2.残体增加土壤有机质 3.汇集养分 4. 小气候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加速土壤分 化过程,可溶解性盐类释放,生物残体 分解加快,有机质含量增加 (五)空气
3.宽度
• ①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有关 • ②与土壤的侵蚀强度有关 • ③随着坡度的增加,宽度变小
坡度 宽度
10°-20 ° 3.0m
21 °-30 ° 2.5m
30 °-45 ° 1.5-2.0m
4.长度
• 关系到种植点配置的均匀程度 • 长度要适中 5.间隔 • 坡度较缓或植被茂盛的地方,带宽与间 隔之比为1:1 • 坡度较陡或植被稀少的地方,带宽与间 隔之比为1:2
• 原则:最大限度地改善立地条件,并不 造成危害 • 技术规格:端面形式 深度 宽度 长度 间距
1.端面形式
• 要与造林地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相适 应
2.整地深度
是整地规格中最重要的指标 • ①加大深度比加大宽度效果好 • ②随着深度的增加,林木根系的分布深 度也随着增加,有效促进林木高生长 • ③最大整地深度 40-50cm 因为苗木根系一般为25-30cm
造林地整地
浅述造林地的整地作者:郑宏贤造林地又叫宜林地,它是造林生产实施的地方,也是人工林生存的外部环境。
造林地是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人类活动及其其他环境状况的综合体现。
研究造林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其生产潜力,合适的造林树种,为了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造林地的整地指造林前翻耕林地土壤的工序。
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因此,正确、细致、适时整地,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基本措施之一。
造林整地的特点:造林整地和农耕地整地不同。
首先,造林地种类多种多样、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立地类型不一。
可以分为荒山荒坡、草坡、灌丛、竹从地、荒地、农垦地、四旁地、撂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迹地、此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等种类。
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的艰巨佳和方法的多样性。
一、造林整地的特点造林整地和农耕地整地不同。
首先,造林地种类多种多样、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立地类型不一。
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的艰巨佳和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进行局部整地。
其次,林木生长周期长,一般是培育一代只整地一次,这就要求整地的质量要高,作用的时间要长,效果要好。
二、整地的作用造林地整地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体现在对土壤结构、养分、热量、水分等方面的改善。
干早区造林,水分缺乏是突出的限制因子,,通过整地蓄水保墒,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壤水分亏缺的问题。
水土易流失地区,整地是一种水土保持简易工程,通过整地形成的微地形、水平沟、水平阶和鱼鳞坑等,将坡面的雨水、径流和泥沙存贮起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为幼树蓄水保墒。
减少幼林危害,整地是通过消除有害生物的发育条件和改善造林地的热量条件两方面来减少新造幼林可能受到的危害。
消除有害生物发育条件,减少气象灾害,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提高造林质量,整地清除了杂草、灌木,改变了造林地的小地形,有利于合理进行种植点的配种。
造林中造林地整地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造林中造林地整地的特点及作用分析造林地的整地是使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对造林地进行合理的整地,可以促进林业的生产和发展。
造林整地是根据实际的地区环境进行特殊的整改,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并且在整地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去管理,促进对造林地的合理整地,保证整地质量。
本文对造林地整地的特点以及在造林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标签:林地整地;造林;特点;作用引言:林业的良好发展是促进我国生态系统良好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造林中,对造林地进行综合的整地是促进林业良好发展出的重要前提,造林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有效的选择,不仅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还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对造林地进行综合的整地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对生态系统的良好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造林整地的特点造林地整地的原理与正常苗田整改的原理的是比较相近的,但是造林地整体也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需要进行整改的造林地一般都是土地贫瘠,地理环境比较差,大片区域没有进行过耕种的土地,这就加大土地整改的难度,因为对造林地整地的方法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造林地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区域的整地方式。
造林地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整改的面积大,范围也比较大,想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整改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所以对造林地进行区域划分,先对局部地区进行整改,这样就可以提高的整改的效率。
整地完成后需要进行人工造林,树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了让该区域的造林地可以长久的使用下去,一定要保证对造林地整地的质量,因为对其进行二次整地是不现实的。
二、造林地的清理造林整地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造林地的清理,把造林地中生长的植被和杂草处理掉,还有地面上一些枯枝和叶片,全部都要进行清理。
在清理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对植被进行切割清理,可以使用人切割也可以使用机器的除草,把切割掉的杂草放在地面上用火烧掉,避免杂草重新活过来。
在清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的处理方法,把除草剂喷洒在杂草上对其进行清理,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造林整地
• 造林整地一般提前进行:1-2个季节 如:秋造林夏或春整地,春造林前一年夏或秋整地。
• 还有在造林同时进行整地的,叫随整地随造林。一般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
五、造林整地方法
全面整地 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如高垄整地、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 撩壕等整地方法) 块状整地(如穴状整地、坑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和高 台整地等
植被清理机械:推土机、平地机、切碎机,割灌机
土壤翻垦机械: 挖坑机,翻地犁
六、整地的技术规格
types of section 断面形式 depth 深度 width 宽度 length 长度 space 间距
(一)断面形式
• 断面形式是指整地时 翻垦部分与原地面构成 的断面形状。 • 断面形式主要影响土 壤水分,在确定断面形 式的时候,
主要考虑气候的湿润 程度。
(二)深度
(1)穴状
方法: 圆形、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向内倾斜。 穴径40-60厘米,深度25-30厘米
适用条件:任何地点。
(2)鱼鳞坑
方法:为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穴面低于原坡面。一般长 径0.7-1.5米。短径0.6-1.0m。深约30-50厘米。外 侧有土埂,新月形,高20-25厘米。
特点: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好。 适用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
清理方法
割除清理 烧除清理 堆积清理 化学清理
(一)火烧清理 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应用(炼山)。 省工,清理彻底。 有益的方面: (1)提高地温; (2)增加土壤养分; (3)消灭病虫害。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林场--江西新 余
不利的方面: (1)易发生水土流失; (2)天敌和有益生物生活环境尚失; (3)导致养分流失。
C 反坡梯田 方法:连续带状,田面向内倾斜3-15度。坡面1-3米。
造林整地步骤范文
造林整地步骤范文造林整地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进行土地改良,为植树造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下面是一般的造林整地的步骤:1.地区评估:首先需要对待造林的地区进行评估,了解土地的地形、土壤类型、水源、降水量、气候等情况。
这些评估数据将成为决策的基础,确定适宜的树种、适宜的造林方式和适宜的季节。
2.土壤改良:根据评估结果,如果发现土壤类型不适合树木生长,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可以包括施加有机肥料、添加矿物质、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宜度。
3.土地清理:在进行造林之前,需要清理待造林地区的杂草、枯枝落叶等。
这样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竞争,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4.建设排水设施:如果评估结果发现地区排水不良,需要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
排水设施可以包括修建排水沟、挖掘排水沟等,并且要合理规划排水的方向和路径,确保土地的排水效果良好。
5.土地平整:平整土地可以提供更好的种植条件,有利于种子和苗木的生长。
在进行平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工具对土地进行疏松、平整等处理。
6.灌溉系统建设:在进行造林整地时,如果地区降水量有限,需要进行灌溉系统的建设。
灌溉系统可以包括修建水渠、挖掘水窖、设置喷灌设备等,确保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源。
7.树种选择和栽植:在进行造林整地时,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
同时还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要求,进行适量的密植或疏植。
种植时要保证树木的位置垂直,根系不能暴露在地面上,同时要进行科学的施肥。
8.成活率管理:造林整地后,要进行成活率的管理。
包括定期巡视、除草、除虫等。
对于成活率较低的地区,可以进行补植和修剪,以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和数量。
9.管理维护: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维护工作。
包括修剪树木、疏松土壤、防治病虫害等。
同时对于长势较为显著的树木,可以进行选择性伐树,促进优势树木的生长。
10.监测与总结:在整个造林整地过程中,要进行监测和总结。
造林施工—造林地整理
不易引起水土流失,改善立地条件较差。 常用的块状整地方法:
穴状、块状、鱼鳞坑、高台等。
(1)穴状
方法: 圆形、穴面与原坡面持平或向内倾斜。 穴径40-60厘米,深度25-30厘米
适用条件:任何地点。
(2)鱼鳞坑
方法:为近似于半月形的坑穴,穴面低于原坡面。一般长 径0.7-1.5米。短径0.6-1.0m。深约30-50厘米。外 侧有土埂,新月形,高20-25厘米。
二、造林地整地
▪ 1.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 造林整地是翻垦土壤、改善造林地条件的造林地整 理工序,是造林前处理造林地的重要技术措施。造 林整地的主要作用有以下5个方面。
▪ (1)改善立地条件 ▪ (2)增强水土保持效能 ▪ (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 (4)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 (5)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D 水平沟
方法:断续或连续带状,沟面低于坡面且水平。梯形,上口 宽0.5-1米。沟底0.3米。沟深0.4米。外侧埂宽0.2米。 适用地区: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特点:防止水土流失,拦蓄大量水分。
水平沟整地退耕还林草
E 撩壕
方法:连续带状,壕沟沟面水平。宽度0.5米,深度 0.5-0.3米。两沟距离2-2.5米。
造林地整理
肖庆涛
项目二 造林施工
隶 属
▪ 任务1 造林地整理 于 ▪ 任务2 苗木准备 ▪ 任务3 植苗造林 ▪ 任务4 大树移栽 ▪ 任务5 幼林抚育管理
知识目标(项目二)
▪ 1. 掌握造林地清理、整地的基本知识和 技术方法。
▪ 2.掌握造林苗木准备、植苗造林、大树 移栽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
造林整地
第十七章造林整地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土壤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两个方面。
在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整地几乎是唯一被广泛应用,且有效果时间较长的栽培措施。
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节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造林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
其次是造林地分布的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地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
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生长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人们往往希望整地的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一)光照造林地的光照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只有一部分被地以及地面的植被等吸收,其余部分反射回到空中。
如果辐射强度不变,被植被吸收利用的越多,反射的强度越大,造林地上的光照条件就越差。
因此,通过改变地表面的状况,减少吸收率的反射率,是调节林地受光条件的关键。
自然植被茂密的造林地,由于太阳辐射大量地反射回去,光照不足。
整地可以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光量。
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整地和清理的方法和规格,可以调节造林地的受光状况,满足不同树种苗木、幼树的需要。
全面彻底地清除植被,可以使喜光树种充分受光;部分地清除植被,一些耐荫树种或幼年较耐荫的树种,可以获得适度的受光和庇荫。
整地还可以改变造林地的局部小地形,增加或减少受光量。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造林整地是指在绿化、固碳、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是指通过增加植被面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等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造林整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天然林培育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植物自然生长和天然地貌发展来维护土地恢复生态平衡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比较原始,需要时间和资源来实现,但是它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性能。
2.人工造林方式:这种方式是指通过种植人工林、人工种植园等措施来达到修复土地、增加植物覆盖面积的目的。
人工造林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绿化率、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保护、为水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水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3.荒山绿化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利用荒地或被采矿、开采等造成的废弃地,通过绿化、种草等措施来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这种方式是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绿化率并为土地增加美化效益。
4.生态护岸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在河道、湖泊、海洋等水体周围建立生态岸或生态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岸边的水源、提高水域数量和水质,同时也可以为岸边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增加绿化面积。
5.草皮绿化方式:这种方式是指通过种植草皮等措施来增加土地覆盖面积和生长性能,从而改善土地的行走舒适度和环境质量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城市公园绿化、道路绿化等场所,可以带来舒适的行走体验和视觉效果。
造林整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环保工程,不同的地方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上述方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方式。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经济价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来实现造林整地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造林整地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土壤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两个方面。
在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整地几乎是唯一被广泛应用,且有效果时间较长的栽培措施。
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第一节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造林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
其次是造林地分布的地域广,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地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
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生长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人们往往希望整地的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一)光照造林地的光照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只有一部分被地以及地面的植被等吸收,其余部分反射回到空中。
如果辐射强度不变,被植被吸收利用的越多,反射的强度越大,造林地上的光照条件就越差。
因此,通过改变地表面的状况,减少吸收率的反射率,是调节林地受光条件的关键。
自然植被茂密的造林地,由于太阳辐射大量地反射回去,光照不足。
整地可以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光量。
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整地和清理的方法和规格,可以调节造林地的受光状况,满足不同树种苗木、幼树的需要。
全面彻底地清除植被,可以使喜光树种充分受光;部分地清除植被,一些耐荫树种或幼年较耐荫的树种,可以获得适度的受光和庇荫。
整地还可以改变造林地的局部小地形,增加或减少受光量。
如在南向的坡面上,整出局部的朝北的反坡,由于改变了光线与地面的交角,受光的状况也随之改变。
(二)温度造林地的温度变化,主要决定于进入地面热量与从地面传出热量的差值。
如果进入热量大于传出热量,地温就升高,反之,地温就下降,两者相差越悬殊,地温变化也剧烈。
除此之外,造林地的地温状况,还受地形与土壤含水量、比热等条件的影响。
整地时清除掉覆盖在地表面的植被,地表变得裸露,透光量增加,空气对流加强,因而白天地温和近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夜间则与一般裸露地相似,降温比较快。
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的数量和比例。
由于水的比热要大大地超过空气,所以在干旱条件下,整地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地温升高较慢,但地混比较稳定;地湿润条件下,整地以后,排除了过多的水分,土壤空气含量增多,地混上升得快。
整地还可以局部地改变造林地地面、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如把原来倾斜的坡面整平、修成反坡或把原来平坦的地面整出下凹或凸出的小地形等,都能改变日光照射角度和土壤的通气、排水、蓄水状况而使地温得到调节。
地温和近地表层气温增高,有利于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春季土壤解冻提前,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造林。
但是如果温度过高或昼夜温差太大,就容易发生日灼、冻拔害,所以,为了预防极端温度危害,整地时可在植穴周围或南侧适当保留一些自然植被。
(三)水分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取决于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水量及其分布,有时也受有无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总起来说,整地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的作用,包括在干旱条件下通过整地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或在过湿地区内排除多余的土壤水分两层意思。
由于我国造林地区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是有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湿润地区,所以整地有改善水分状况的作用,偏重于理解为蓄水保墒。
整地能够较多地保蓄水分的原因是:1.造林地上的植被铲除以后,雨雪可以直接降落到地面,避免在降落途中被截留蒸发重返大气,如果铲除下来的植被茎杆能覆盖在地表,还可以大大地减少水分蒸发。
2.整地虽然可以翻动土壤,增大蒸发面,但由于破坏了土壤的毛细管结构,底层土壤水份的补给断绝或不畅,地表物理蒸发减少,因而土壤保蓄的水分比损失的多。
3.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渗透能力增强,降水可以迅速渗入较深土层中保蓄起来,而不致长时间滞留地表而被蒸发掉。
4.整地可以增加地表的粗糙度,防止水流汇集形成地表径流,并使其分别下渗进入土壤;对已经汇聚起来的水流,可减低流速,增加下渗量。
5.整地后,地表出现大量有一定积水容积的“小水库”,它们可以截阻地表水流。
并将水分贮蓄起来,同时这种微小的地形,还能改变整地部位的太阳辐射量和空气流通等状况,因而引起土壤水分蒸发量的相应变化。
整地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的作用,与所使用的方法和季节等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在甘肃定西测定的不同整地方法的土壤含水量见表18—1。
试验证明,在干旱地区整地,可以大大提高土壤含水量;因不同整地方法的土壤含水量、渗透速度等不同,所以土壤含水率提高的幅度有高有低。
应当指出,整地只有在方法使用得当,时间掌握适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否则非但不能很好地蓄水保墒,甚至要造成水分的大量蒸发散失,使土壤变得干燥。
(四)养分造林地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决定于土壤中全部养分的贮存量及其形态的有效性。
整地本身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养分,但它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和通气间接地产生影响。
整地可以加速土壤的物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使土壤颗粒变细,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和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化。
整地还可以使腐殖质及生物残体分解加快,增加土壤养分的转化和积蓄。
山地土壤经过整地,可把栽植穴近旁的表层细土集中于穴内,并拣净大石块等,使穴内的细土层厚度增加,粗骨性降低,因而相对地提高了土壤肥力。
但是,如果整地技术不得法,把粗骨层、石砾、半风化物或心土等大量翻到土壤表层,就很难会有改善土壤养分的效果。
(五)空气土壤的空气状况和土壤的固态颗粒、液态水分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的。
整地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这是因为整地以后,土壤变得疏松,容量变小,孔隙数量及其粗度增大的缘故。
由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加强,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及时排除,新鲜空气不断进入,根系呼吸和微生物活动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表18—1 不同整地方法各土层平均含水率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由于整地改善了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而播下的种子能够很快地完成发芽准备,迅速吸水膨胀,生根出土;栽植的苗木根系愈合快,发生新根多,水分供需均衡,苗木可以顺利成活。
在造林实践中,通过细致整地获得较高造林成活率的实例是很多的。
其次,整地后,土壤疏松,土层加厚,灌木、杂草及石块被清除,苗木根系向土层深处及四周伸层的机械阻力减小,因而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据陕西省林科所在蒲城县调查不同整地方法,对一年生刺槐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见表18—2。
调查材料说明,不同的整地方法,由于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不同,刺槐根系的分布和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异。
如鱼鳞坑整地,由于翻土浅,活土层薄,水平和重直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及根幅都较小,根量也较少;而水平阶、撩壕和反坡梯田等方法,由于整地规格大,根系集中分布范围及根幅较大,根量也多。
所以,为了使主根扎得深,侧须根分布广,吸收根密集,不仅需要整地,而且要细致整地,只有进行细致整地才能打下人工林速生丰产的基础,才能增强林木抗旱和抗风能力。
通过整地,由于提高了土地表层的温度、湿度,春季林木的生长开始得早,树液流动、发芽、展叶等物候期提前到来。
秋季停止生长期稍有推迟,实际上就是延长了生长期。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整地确定起到了改善造林地温热状况的作用。
造林地立地条件的综合改善,可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观。
一般在经过整地的土壤上营造的幼林,其生长情况比在未经整地的土壤上营造幼林好,整地细致地较不细致的好。
如广东省怀集县林科所,1963年在较干旱瘠薄的山地,用撩壕整地方法营造杉木林,到1971年杉木平均高10.1米,平均胸径14.6厘米,每亩畜积量12.15立方米,比一般带垦整地造林的增至二倍多。
整地促进林木生长的良好作用,一般主要表现在造林后的初期,随着土壤恢复自然状态,其良好的作用逐渐消失,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否定整地的作用,因为幼林前期生长良好,肯定对后期生长是有利的。
造林整地促进林木生长的效果,与造林地原来的立地条件有关。
就是说同一种整地方法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收效并不一样。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差,越需要细致整地;相反,则可以适当降低整地质量标准,甚至可以不整地。
如吉林长白山林区,在湿润、肥沃、疏松及植被稀疏的采伐迹地上进行“保土防冻”人工更新,就是不整地造林的一个实例,这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冻拔危害,保证迹地及时更新。
表18—2 不同整地方法对一年生刺槐根系的影响三、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整地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生物措施(造林种草)的一个环节。
人工林浓密的树冠、宠大的根和丰富的枯落物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和保持土壤的巨大效能,是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武器。
但是人工林的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必须建立在苗木成活、郁闭成林及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防护效能。
所以整地不但要为幼林成活生长创造较好的条件,而且首先要保证它们不受冲刷,能够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整地是一种坡面上的简易水土保持工程,它可以形成一定的积水容积,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
在山坡及黄土高原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整地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第一,改变小地形,把坡面局部地改为平地、反坡或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在一旦地表径流形成时,又可避免其过分汇聚,减少流量,延缓流速。
第二,均匀分布在坡面上的整地部位,可以有效地积水,把截得的地表么流分散保蓄。
第三,整地后土壤疏松,水分下渗快,未能汇集到积水容积内的水流,由于在坡面上停留时间较长,不仅可以蒸发回到空气中去,而且可以更多地渗入土壤里,不致酿成大灾。
需要指出,整地保持水土的效果,除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外,还与整地方法、质量、季节等有关。
一些试验研究证明,不同整地方法的蓄水能力不同,水平沟、反坡梯田等的初渗量大,拦阻泥沙多,蓄水能力强,而相对地说,鱼鳞坑、穴状整地因容积小,蓄水拦泥效果较差。
另一方面,对整地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应做不适当的夸大,因为在有些情况下,整地方法不当,质量不佳或工程年久失修等,不但起不了良好作用,而且还会加剧水土流失。
据山西省离石水土保持站研究,一些初期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整地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工程冲淤又未及时修整,效果反而差了。
如造林初1—3年,不同整地方法水土保持效果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水平沟、鱼鳞坑、水平阶、穴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