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_一二三_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1. 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旨在通过观察、研究和解释自然现象,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本质特征。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目标2.1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与运动、矛盾与发展等。

2.2 理解并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等。

2.3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解决自然问题时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法。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 教学内容3.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3.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1.2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1.3 矛盾与发展的辩证法3.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3.2.1 观察和实验方法3.2.2 比较和分析方法3.2.3 综合和创新方法3.3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3.1 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3.3.2 解释自然现象的本质特征3.3.3 引导科学创新和技术发展4. 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

4.4 教育游戏:通过设计科学实验、解决问题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5. 教学评估5.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思考与提问、讨论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5.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评估。

5.3 作业提交:布置与自然辩证法相关的问题和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交解答。

5.4 考试评分:通过对学生的自然辩证法知识和方法的考核来评估其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6.1 教材和参考书籍: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自然辩证法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从教育现状看,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passively 接受和passively 遵循,缺乏主动探索和批判思维能力。

有必要研究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分析案例并进行效果评估,探讨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分析,追求事物内部联系的理论基础,体现了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对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2. 正文2.1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统一整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本质。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认识与实践一致等。

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包括新旧事物的对立冲突、否定及新事物的产生。

认识与实践一致指的是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供了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哲学学说。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培养其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自然观1、1自然界的本质与特征2、2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3、3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章科学观2、1科学的本质与特征21、2科学的发展与进步211、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第三章技术观3、1技术的本质与特征31、2技术的历史与发展311、3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第四章科技与社会发展4、1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1、2科技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11、3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展望三、教学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以及科技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法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科学、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掌握科学技术的辩证应用,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掌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特点,掌握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门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2.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进行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概念- 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家和代表作品-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对立统一规律- 质变与量变规律- 结构与运动规律- 因果关系与必然性规律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矛盾分析与矛盾统一- 辩证思维的具体应用4.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发现、解释和应用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引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调研和科学项目,运用自然辩证法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学习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2. 作业与报告:完成课堂作业、实验报告、个人研究报告等。

3. 考试与考核:进行知识点测试、论文写作和口头答辩等评估方式。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教程》参考书目:1. Hegel, G.W.F.《精神现象学》2. Engels, F.《自然辩证法》3. Mao Zedong.《矛盾论》4. 邬达克.《自然辩证法导论》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自然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第三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四周: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五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考察

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考察

第38卷,第1期 2021年2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8 N o.1Feb.,2021.教学.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考察王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92)摘要:教学研究是深化自然辩证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分析CSSCI期刊中的自然辩证法教学研 究论文后发现,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存在作者年龄断层、研究影响力不足、展现教学研究的阵地稀缺等问题。

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与国家思政教育政策关联紧密,大体经历了传统教改、课程重构、突出细节、拓展外延和回 归思政五个阶段。

深化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应当立足思政教育,构建话语体系,完善研究范式,重视科 技伦理,吸引年轻学人加入研究队列。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发展历程;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7062(2021)01 -0123 -06一 引言1981年3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设自然辩 证法方面课程的意见》第一次明确将“自然辩证法”课程列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 课,当时各高校基本使用国内第一本自然辩证法教 材《自然辩证法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进行授课[1]。

时至今日,“自然辩证法”课已经在各 大高校的课堂上走过了约40年的历程,40年来,我 国自然辩证法学科蓬勃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断推陈出新。

众所周知,教学离不开研究,教学研 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站在新的历史 起点上,有必要回顾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情况,并思考其未来发展路径。

本文以C S S C I期刊上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教学研 究论文为素材展开研究。

在C N K I期刊数据库中将 论文检索来源设定为CSSCI,为防止遗漏,采取了范 围较广的主题检索法,将检索主题设置为“自然辩 证法”并含“教学”“自然辩证法”并含“教育”和“自然辩证法”并含“课程”,检索截止日期为2019年12 月24日。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选题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选题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选题
以下是新颖的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看了后定能知晓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哪个好等相关写作技巧.
一、最新自然辩证法论文选题参考
1、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
2、自然辩证法范畴论
3、试论自然辩证法
4、如何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5、自然辩证法总论
6、自然辩证法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7、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
8、李昌与哈工大自然辩证法研究
9、从经典自然辩证法到现代科技哲学——恩格斯理论遗产的当今意义
10、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
11、生态哲学:中国科学哲学界的研究及其关注度--从《自然辩证法研究》载文状况看生态哲学研究进展
12、理工科大学“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13、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然辩证法
1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
15、自然辩证法发展史
16、现代体育科学体系初探——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分类问题的体会
17、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
18、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
19、浅谈新医学模式与自然辩证法
20、2004-2006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轨迹概观——基于3种自然辩证法研究核心期刊所发表的1600多篇论文题名的词频统计
二、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大全
1、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
2、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
3、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科学技术哲学
4、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5、自然辩证法“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6、“为国服务”的自然辩证法
7、从“马恩对立论”******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
8、自然辩证法辨
9、自然辩证法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的相互关系,强调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二、自然辩证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知识的创新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改造世界,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策略1.教师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等,提供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

3.跨学科融合。

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结性,使他们能够查找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4.科学思维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1.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而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不断适应和发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强调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能够正确认识自然世界和社会现象,拥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第一章引言
本节主要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起源,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章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2.1 辩证法的全面发展观
2.2 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原理
2.3 辩证法的否定性和扬弃性原理
第三章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范畴
3.1 联系和发展
3.2 矛盾和斗争
3.3 转化和运动
3.4 统一和斗争
第四章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4.1 科学实践中的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
4.2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3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策略
5.1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2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5.3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5.4 运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
第六章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的评价
本节旨在对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进行评价,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结语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刻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范畴,掌握运用自然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 辩证法原理导论[M]. 中信出版社, 2001.
2. 林鸿飞. 自然辩证法概论[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3. 刘自建, 杨志芳. 自然辩证法教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以上所述,即为《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然辩证法“1233”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自然辩证法“1233”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自然辩证法“1233”专题教学模式初探作者:陈金兰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1期摘要:硕士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采用“1233”专题教学模式,树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互动的探究式教学理念;确立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划分整个课程内容为三大基本板块,即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社会观;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基本环节。

“1233”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矛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较好地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专题模式;基本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 由必修调整为选修,课时由原来的54学时调整为18学时,新方案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

新方案的实施,使“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面临一个最突出的矛盾:内容多,学时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几乎每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和发现新的信息和问题,这就在客观上需要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积极引入最新学术成果,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新挑战,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组老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1233”专题教学模式。

一、“1233”专题教学模式简介:“1233”专题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树立“1”个核心理念——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互动的探究式教学理念;确定“2”个学习主体——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划分“3”大板块——把整个课程内容划分为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观(STS)三大基本板块(专题),由课程组的三位老师分别主讲其中一个大专题,各大专题主讲老师又根据实际情况在自己的大专题下设置若干小的讲授专题;把握“3”个基本环节——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好专题视频案例(课前)、专题讲授(课中)、专题总结(课后)三个基本教学环节。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哲学,其核心思想是对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辩证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事物的发展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这些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

1. 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对立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对立统一原理的意义和应用。

2. 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呈现出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趋势。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

3. 质量互变原理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它表明质量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互变的过程,提高他们对这一原理的认识。

4. 否定之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它表明事物在不断变化中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案例研究和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否定之否定的含义和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设计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实验研究、模型建立、案例分析等。

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和进行一些实验,让他们亲自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

2. 模型建立模型建立是自然辩证法实践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一些简化的模型,让他们理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自然辩证法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自然辩证法概论冶教学模式探索

“自然辩证法概论冶教学模式探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May 2023  收稿日期:2023-02-15 作者简介:初维峰(1982-),男,副教授,博士,博士后㊂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和经济学哲学研究㊂张梦楠(1999-),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㊂董晓菊(1988-),女,讲师,博士㊂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自由探索项目: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域下的新兴技术研究(ZY2125)□教育教学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模式探索初维峰,张梦楠,董晓菊(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9)摘 要: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无论是过分强调 教师中心”还是 学生中心”都有失偏颇㊂基于教学实践,本文提出 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本门课程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第二,加大对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第三,积极采取对话式教学方法;第四,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努力将这门课程内容与诸多具体科学相结合㊂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无固定中心;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05-0139-04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ode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CHU Wei -feng ,ZHANG Meng -nan ,DONG Xiao -ju(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ode of the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whether it is overemphasizing teacher-cen⁃tered or student-centered,it is biased.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 no fixed center ismore suitable for this course.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it can be implement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first,shifting from knowledge-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 to problem-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second,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third,actively adopt a dialogical approach to teaching;fourth,In theteaching of the course,efforts are made to integrate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with many specific sciences.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Natural Dialectics ;teacher-centered;student-centered;non-fixed center;teaching model 在教学模式选择上, 教师中心”与 学生中心”孰优孰劣,是学界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㊂但是,究竟何为 教师中心”与 学生中心”尚未被严格定义过㊂本文旨在探讨: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㊂在明确定义这两种教学模式后,本文将指出:无论 教师中心”还是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都不适用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㊂本文主张第三种教学模式,即 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适用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并以此观点为依据,进一步探索如何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中实施这一教学模式㊂另外,在研究上述问题前,本文还需回答为什么要以 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作为抓手,研究教学模式㊂一㊁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纷繁复杂的现状与原因尽管‘自然辩证法“中译本在中国已有90多年历史,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将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㊂在4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归属定位一直存在争议㊂有些学者认为自然辩证法应当归属于哲学学科,而有些学者则认为它应该是处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㊂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归属也逐渐成为一个亟待彻底厘清的显性问题㊂它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包括科技思想史㊁自然哲学㊁科学哲学㊁技术哲学㊁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主要分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㊂然而,这种学科定位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学科归属不清晰可能导致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模式的不清晰㊂此外,在自然辩证法课程师资队伍选配及培养工作上也存在短板,例如,部分高校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实力较强,因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一般由哲学专业院系教师承担,而学科实力较弱的高校,其自然辩证法课程多数设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㊂幸运地是,权威部门给予了明确定位㊂ ‘自然辩证法概论概论“是一门自然科学㊁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㊂”[1]1这为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㊂然而,随着2010年‘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文件正式下发,另外一个问题,即课时量的变化,再一次引发了关于调整该课程教学模式的热烈讨论㊂此次改革将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学分由过去的3个调整为1个,学时从54学时缩短为18学时,内容未变而学分学时的大幅压缩,对原有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该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是 全体’的教育:所有新课程均面向全体研究生,不分文㊁理科㊂”[2]20因此,该课程往往采用合班授课的管理方式,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而且选课的学生来自学校的不同院系,其知识背景与知识储备都有较大差别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做到理解和拥护马克思主义,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㊂这也是造成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㊂长久以来,学者们关于 教师中心”和 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争辩,仿佛告诉我们非前者即后者的教学模式应当被采用,并且这两种教学模式既不兼容又相互排斥㊂事实上,这种想法有失偏颇㊂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教学模式展开探讨,以便得出新的结论㊂二㊁ 教师中心说”视域下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模式及其不足之处西方学者认为洛克是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者㊂在批判笛卡尔 天赋观念”的基础上,洛克提出了著名的 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全部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㊂根据这种观点,学生生来就像一张白板,他们以后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完全靠教师㊁家长以及社会的后天传授㊂可以说,教师教授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就接受什么知识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㊂教师中心说”主张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㊂ 教师中心”格外重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㊁教学方法和结果,且 教师中心说”所强调的知识传授仅仅侧重于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㊂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展开,过分强调教师及权威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㊂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 教师中心”或许只是 学生中心”倡导者所提出的一个批驳的靶子,旨在批评那些只顾着自己 讲完了事”㊁忽视学生实际需求㊁不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㊂也许,在古代东方社会, 教师中心主义”的教学模式更为流行㊂虽然东西方文明都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主性,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㊂但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性的问题上,两类文明则持有不同理念㊂西方人主张心智相对成熟的孩子应当自己作出选择,并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这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相关㊂当然中国古代也讲启蒙,但与西方的启蒙相比其含义有所不同㊂ 启蒙,其实就是蒙发,是指通过 教育’使孩童的思维由懵懂(黑暗)状态进入清明㊂”[3]36因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方社会,更加强调 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㊂尽管鲜少有人声称自己 教师中心主义者”的提倡者,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 教师中心”现象㊂由于知识点多㊁课时量偏少等客观原因,目前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㊂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教师大多照本宣科,搞平铺直叙式的 灌输式”教学,只关心课堂上讲得轻松,一味追求本身的自足性,从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㊁也忽视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㊂三㊁ 学生中心说”视域下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模式及其不足之处1905年,学者海沃德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后得到约翰㊃杜威的支持㊂1952年,心理学家卡尔㊃罗杰斯在其演讲中详细阐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强调开放式的㊁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展成了一种理论㊂伴随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教学范式开始逐步向 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也是一场范式转型㊂麦克赫默指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地位㊂‘鲁汶公报“正式提出了这个概念: 我们必须重申高等教育机构教学使命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㊂要进行基于学生结果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赋权给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要关注学生的需要等㊂”[4]4-62010年,欧洲学生联合会正式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定义,指出 以学生位中心的学习”既是一种特定高等教育机构的观念和文化㊂ 学生中心说”旨在重新定义师生的关系和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中心或者内容中心的状况,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学习上㊂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共同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学生具备选择学习方法㊁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力,并且能够掌控学习活动㊁评估和判断学习结果㊂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活动按照预设目标发生的引导者㊁促进者㊁参与者,为学生创造便捷的线上和线下学习环境㊂从现实来看,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的实现仍然面临许多现实困境㊂目前大部分学校仍难以充分落实该理念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在实践中极易转变为 教师中心”㊂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 学生中心说”不应被机械地划分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㊂这一理论应该注重教学本质,避免出现教师完全不作为而把所有学习任务交给学04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生独立完成的现象㊂四㊁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上,实行 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合理之处虽然几乎没有声称自己是 教师中心主义者”,但 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于实践层面,并非理念层面㊂例如,在这节课中,教师需要讲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㊂课前,教师需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流程,用时多久讲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举哪些例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如何引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㊂课堂上,你的讲授十分精彩,学生听得入神,十分感兴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一举两得㊂从课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无疑是 教师中心”的,学生怎么学完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但学生之所以会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如此感兴趣,一定是积极主动跟随教师教学思路的结果㊂这表明,我们很难将一节课单纯的定义为 教师中心”或 学生中心”㊂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某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能做到在教授过程中得心应手㊁游刃有余,又能使学生充满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那就真正做到了 教师中心”和 学生中心”的有机统一㊂另外,作为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通常是合班授课,教学班级的授课需要面向上百名学生㊂面对课堂规模过大的现实情况,若要彻底抛弃 教师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其他教学模式作为主流是不切实际的㊂此外,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内容庞杂㊁主题不集中,具有哲学思辨性㊁理论性强等学科特点,因此采用 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一定合理性和必要性㊂课程改革和创新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 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善加利用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㊂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在预设好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宏观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更大的教学效能㊂因此,教师充分备课㊁精彩讲授与学生积极配合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是说这门课程需要两个中心,而是说这个中心是不固定的㊂例如,一个学生汇报完作业后,全班级围绕他研究的问题展开讨论,此时课堂的中心就是该名学生;如果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引起全班的关注,那么讨论中心就转变为这位同学研究的问题㊂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在本文最后一部分给出具体实施对策㊂五㊁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上,实行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策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还具备灵活多样性等优势,更加有利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一)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旨在主导学生从自身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好奇心和主动性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培养其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时代新人㊂通常认为,特别是针对研究生教学,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启发性教学要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㊂较之本科生,研究生具有明显的群体特殊性㊂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后才选择读研深造,因此学生之间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在创新能力与科研精神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㊂但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强㊁逻辑思维能力好,在科研兴趣及关注前沿热点方面表现良好,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心智更加成熟㊂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研究生独特的学习优势,提高学生抬头率和参与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㊂例如,课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就可以采取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的同时,不断提升问题意识,获得寻求新知的动机及乐趣㊂习近平指出,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㊂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㊂”[5]14这也告诉我们, 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㊁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㊂”[6]22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相适应,又是贯彻落实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行之有效的方式㊂(二)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加大对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智能化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也成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㊂因此,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㊂通过创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平台,不仅可以运用网络丰富而全面的教育资源辅助教学开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而且有助于师生实时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效能㊂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观看教学视频㊁完成巩固练习等活动㊂他们之间可以共享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微视频㊁网页㊁线上课件等㊂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督促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教师可以及时㊁全面㊁准确地了解学生困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㊂例如,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教师依托 中国大学MOOC”㊁学习通㊁学堂在线及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实现 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让线上教学成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和延伸㊂在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度的 灌输式”教学,而是实现了 教”与 学”的双向互动,师生关系向平等㊁合作回归,促进教学相长㊁双向提升㊂科学合理地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程教学,将有助于更好地化解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时减少但教学内容增多的矛盾㊂(三)积极采取对话式教学方法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采取141 第5期从 教师中心”㊁ 学生中心”到无固定中心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模式探索对话式教学方法,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以问题为契机,在思辨和研判中共同寻求答案㊂实现对话式教学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具体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㊂这种方法利用研究生的主动性,让课堂授课㊁讨论和答疑活动成为引导课后自主学习的催化剂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通过雨课堂㊁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引导研究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㊂将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研究生就能主动参与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中去,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㊁科学技术观等其他核心知识内容,进而深刻领悟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㊂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想升华㊂小组讨论是研究生深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讨论环节,引导研究生主动融入线上㊁线下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之间㊁师生之间的互动,最终通过课堂汇报㊁小组作业等形式展示讨论成果㊂从小组讨论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在自由㊁充分表达个人思想与观点的同时,不断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相互评价和反思中提升了认知水平㊂(四)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致力于将该课程内容与诸多具体科学紧密融合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已成为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㊂这些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获取信息,对于前沿科技信息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与其他具体科学领域的结合,促成思政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动效应㊂在实际教学中,之所以提倡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与各具体科学领域的结合,不仅仅是因为其授课对象(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背景的多样化,也正因为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哲学性质学科㊂该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㊁科学技术观㊁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社会论等主要内容,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㊂它所涉及的自然㊁人与自然㊁科技与社会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等问题,本身就具有常变常新的特点㊂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哲学思维能力,要求担任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科学素养,在深入研究本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史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㊂鉴于以上理由,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以及讨论主题时,不应设置局限于某一领域内的封闭式问题,讨论的主题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和学科特色,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学科范畴搜集资料,展开分析㊂例如,在讲授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时,我们经常要提到科学家牛顿㊂在课堂上,我们既可以讨论牛顿的机械主义的物理学,也可以讨论其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㊂毫无疑问,第二个课堂讨论主题要优于第一个主题,因为牛顿不仅是物理学家,他在化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也有所造诣;最重要是的,第二个主题能够吸引更多学科的学生参与进来,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其科学和创新精神㊂六㊁结论在 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中,无论是单纯采用 教师中心”还是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都难以实现教学目标㊂在该课程教学中,本文主张采用 无固定中心”的教学模式㊂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堂中既可以是教师中心”或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以某个具体学生㊁某个特定问题为中心㊂这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围绕教师与学生形成的 教师中心”㊁ 学生中心”二元对立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建构起平等㊁对话㊁沟通的师生关系㊂这一教学模式既适用于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极大提升教学实效,同时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改革创新提出的 八个相统一”具体要求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四个方面实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 无固定中心”教学模式:第一,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第二,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加大对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第三,积极采取对话式教学方法;第四,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中,致力于将该课程内容与诸多具体科学紧密融合㊂ 参考文献:[1]‘自然辩证法概论概论“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概论2018年版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徐治立.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和学科建设策略问题[J].自然辨证法研究,2011(12):20.[3]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J].广东社会科学,2003(04):36.[4]伍云霞,于晨晨,武晓华.中外课堂教学情况的对比及启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4-6.[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责任编辑 吴明东) 24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基于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模式研究1.研究背景:近年来,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娱乐方式,玩家们从游戏中获得了许多快乐。

据统计,全球手机游戏的收入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尤为显著。

由于手机游戏的巨大成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手机游戏,以更好地了解玩家的行为和偏好,并为开发者提供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建议。

针对手机游戏,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比如从玩家角度研究玩家行为,以及从游戏开发者角度研究如何更好地设计游戏。

在研究玩家行为方面,学者们可以通过收集玩家的行为数据,分析他们对游戏的喜好,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模式。

另外,学者们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收集玩家的反馈,从而了解他们的游戏体验。

在研究游戏设计方面,学者们可以借鉴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为游戏设计师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以提升游戏的可玩性和持久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主流娱乐形式,受到了众多玩家的欢迎。

据统计,全球手机游戏的收入超过400亿美元,中国尤为突出。

针对手机游戏,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涵盖多项,从玩家行为到游戏设计,比如收集玩家的行为数据、分析玩家的偏好,以及借鉴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为游戏设计者提供有效的优化建议。

研究手机游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玩家的行为和偏好,以及为开发者提供有效设计和优化建议,从而提升游戏的可玩性和持久性。

2.研究目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每天都使用社交媒体。

然而,影响社交媒体使用的因素却还未被充分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社交媒体使用的因素。

首先,本研究会探索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等人口特征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

其次,本研究将探讨个人因素,如个人价值观、偏好和兴趣,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

最后,研究将探索社会因素,如社会网络、社会群体以及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文献综述,以及访谈等数据收集方式。

自然辩证法专题研究

自然辩证法专题研究

自然辩证法专题研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小学科学教材《自然》的第六章节“自然辩证法”。

该章节主要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及其内在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及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辩证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则及应用。

难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自然界中的四季变化为例,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2. 讲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3. 举例说明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如遗传与变异、农业丰收与歉收、社会制度变革等。

4.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讲解和示范。

5. 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等。

6.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自然辩证法概念2. 对立统一规律3. 质量互变规律4. 否定之否定规律5. 自然辩证法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过程。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经过对立统一的发育过程,质量互变,最终形成成熟的植物。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_自然辩证法_教学实践的规律探索

_自然辩证法_教学实践的规律探索

BEIJINGEDUCATION德育2009.04教学研究“自然辩证法”课程是理工农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要使“自然辩证法”课程走出照本宣科、重理论讲授轻实际运用的传统窠臼,把具有思辨性、抽象性和理论性的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方法、创造思维,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需要在“自然辩证法”教学实践中合理把握三大辩证关系,交叉运用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的三个有机统一。

一、合理把握三大辩证关系在“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需辩证对待抽象性与具体性、专业性与通俗性、哲理性与科学性等关系之外,还需特别关注和把握三大辩证关系,方能实现理论与实际、广度与深度、政治哲学素养与科技人文素养的结合。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素质教育课的辩证关系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科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

但是,自然辩证法又不是纯粹的政治科学或者哲学原理,而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反思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的哲学应用学科。

这就决定了该课程既要承担思想教育功能,又要承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以及反思科技发展带来的哲学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的素质教育功能,并将这两种功能相互结合,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必须明确“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科定位,把自然辩证法视为一个开放系统,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然辩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和回答当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社会问题。

例如,通过回顾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演进逻辑,引导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通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和20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上的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教课流程)

自然辩证法(教课流程)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专题一、观察渗透理论(王永生)“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

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它重点表征了“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义;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渗透理论是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框架的变换问题,而哲学层面考察的则是主体的“先行具有”、“先行掌握”和“先行视见”等精神的本质力量对于现实的认识活动的条件性。

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科学家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经验事实,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感性的经验基础。

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在不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用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观察仪器对客观对象自然形态的观察。

例如对生物形态及其生活习性、生态平衡等的观察,或是对遥远星体的亮度、空间位置等的观察。

后者主要指人们通过科学实验的途径,在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人的感觉器官或通过各种实验仪器对实验对象特定方面的观察。

一观察与问题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与观察和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科学家头脑中产生出对自然界的某个问题时,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探索的欲望,想要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加以解决。

反之,如果观察是没有目的的,那他观察到的只是事物表面的一些东西,因为他不知道要观察什么。

观察实际上并不是科学家特有的认识活动,而是每一个人随时都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

但是只有那些目的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的观察,才可以称为科学的观察。

换句话说,观察有目的性或者无目的性,是科学观察与非科学观察的分界。

当代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牛津大学当学生时,有一年暑假,他到格林威治天文台给台长邬莱当助手。

霍金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觉得只是一些模糊的光点,趣味索然,儿时对神秘星空的美妙幻想顿时烟消云散。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一、导言1.1 引言1.2 目的和重要性1.3 教学目标二、课程简介2.1 理论概述2.1.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由来2.1.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研究领域2.2 教学特点2.3 课程设置2.3.1 课程名称和编号2.3.2 学时安排2.3.3 教学方法三、教学内容3.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1 矛盾的普遍性3.1.2 矛盾的特殊性3.1.3 矛盾的斗争性3.1.4 矛盾的质量互变性3.1.5 矛盾的否定之否定3.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2.1 事物的本质和现象3.2.2 要素的内在联系3.2.3 过程和发展3.2.4 运动和静止3.2.5 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3.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3.3.1 形式和实质的辨析3.3.2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3.3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3.3.4 必要和自由的结合3.3.5 变革和持续的统一3.4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3.4.1 科学研究中的自然辩证法3.4.2 工程实践中的自然辩证法3.4.3 生产与管理中的自然辩证法3.4.4 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中的自然辩证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讲授法4.2 讨论与互动4.3 实践与案例分析4.4 小组合作学习4.5 自主学习与评价五、考核要求与评价体系5.1 作业要求5.2 考试方式及评分标准5.3 评价体系与权重分配六、参考文献七、附录7.1 课程大纲修改记录7.2 课程教材列表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的主要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和全面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学习框架。

本大纲包含了导言、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要求与评价体系、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在导言部分,引言对自然辩证法的定义、由来和教学目标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紧接着,课程简介展示了本课程的理论概述、教学特点和课程设置。

理论概述包含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发展,并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

教学特点部分说明了本课程的独特之处和与其他课程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一、引言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对自然界发展演变规律的研究以及对自然界基本属性和规律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物质和运动、质量和能量、时间和空间、变与不变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系统地介绍和解析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1. 问题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问“自然界是否有规律可循?”、“自然界的运动形式有哪些?”等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实例分析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或科学实验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可以选择“物体的运动形式”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解读物体的运动规律。

3. 对比研究法:自然辩证法在研究自然界规律时,常常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的特点和优势。

可以对比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辩证法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自然辩证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方法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考察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感知自然界的发展演变规律。

2.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分析: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3. 提供适当的教材和资源支持: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需要适当的教材和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教材,提供给学生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知识。

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科研文献、学术报告和科学实验等资源,丰富学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体验。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和统一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即任何事物都会有其相反的一面,事物的发展是在相互斗争和相互转化中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是对自然辩证法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探索,是一项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研究。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并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需要以课程设计为基础。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

可以选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间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将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让学生亲身实践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需要以教学方法为支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

特别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实验或者自然规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从而领悟自然辩证法的精髓,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教学需要以教学评价为保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

评价应突出对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察,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检测。

可以采用项目评价、实验报告、讨论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表现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提高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效果。

建构“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

建构“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

建构“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作者:陈坤张雪莲胡雪萍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摘要:专题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是对这一途径的深度探索。

所谓“一”,即各专题总体上是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有“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始终;所谓“二”,即在专题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所谓“三”,即依托网络平台,将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专题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85-03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简称《原理》)课传统教学模式以章节为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学生们学完该课程之后,无法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经过我们专题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一二三”专题式教学能突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使教学重点更突出、师生互动效果更好,是深化《原理》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一条主线这里所谓的“一条主线”,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在的逻辑线索,专题围绕其内在线索来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专题的独立性与整体性专题具有相对独立性,各专题是从某一理论、某一话题出发,深入剖析某一现象,将教学内容逐步引向深入,启发学生对原理进行深度思考。

专题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精、专、深。

它对于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加工;强调课堂教学的专题性、目标性、针对性;强调对于理论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思考。

筛选和确定专题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专题教学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只有将专题的“精、专、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相结合,用“一条主线”贯穿专题教学的始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

近几年,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呼声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与最后成绩挂钩, 如果不查阅 资料、 撰写演讲稿 , 演讲时就无话可说, 发言也不能 照着自己稿子念, 否则会影响成绩。这样 , 学生会认 真准备、 深入思考、 精心提炼 , 心中有数。通过专题 讨论辩论, 教师点评, 学生会自觉发现原来自己还有 知识盲点、 方法论缺陷以及思维方式误区 , 就会产生 对于自然辩证法学习的兴 趣。人人有 机会登台演 讲 , 讲台不只是老师的讲台 , 也成为同 学们展示风 采、 思想碰撞的舞台, 课堂就会生动活泼, 气氛轻松, 讨论自由, 辩论热烈。以某一重点、 难点、 疑点、 热点 问题为中心 , 围绕该问题进行广泛联系、 横向拓展和 纵向深入, 争论并不一定要说服对方 , 重在引导学生 从多个角度、 多个方向、 多个侧面、 多个层次、 多种结 构去想办法解决∀2# , 经过一段时间思维的、 方法的训 练 , 同学们的发言水平明显提高 , 条理清楚、 逻辑性 强 , 把问题分析得更全面、 更深入、 更透彻 , 发言更踊 跃 , 公众演说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 我的科研 规划! ( 经导师签 字认可 ) 的演 讲 , 让研究生明确发展目标, 加强与导师沟通 , 为研 究生成才助力。通过 保护环境是否有利于发展经 济! 的辩论, 使学生认识到如何维护保护环境与发展 经济的张力。通过 青年科技人才成 长规律! 的演 讲 , 使同学们认识到影响研究生成长、 成才、 成功、 成 人的多个因素。通过 导师指导更重要还是学生自 身努力更重要! 的辩论 , 让研究生摆脱过分依赖导师 或者不愿与导师联系的情况 , 减少自己摸索走弯路。 通过 我国科学界无缘 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 的讨 论 , 使同学们认识到提高科学原创能力是一个系统 工程: 科学积累是前提、 科学文化是灵魂、 科学环境 是土壤、 科学教育是基础、 科学人才是关键、 科学战 略是方向、 科学体制是保证。通过讨论 文化背景与 科技发展特点! , 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科学发展的文化 ∀3# 因素 。 通过专题辩论 , 自然辩证法课堂实现了 三个打 破! : 一是打破课堂为中心的模式, 把课堂延伸到课 外 ,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思考, 而且课后查资料, 继续讨论问题, 时刻思考一些重大问题; 二是打破以 教材为中心的模式 , 学生把视角转向广阔的天地 , 除 了专业领域 , 还要了解阅读∃科学% 、 ∃自然% 、 ∃光明日 报% 、 ∃科技 日报 %、 ∃ 中国 教育报 % 、 ∃ 自然 辩证 法研 究% 、 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 , 还要浏览科技部、 中国科学院等网站 , 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 三是 打破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 教师主动讲、 学生被动听的 灌输式课堂教学已走到尽头 , 学生大脑不是容器 , 而 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师生平等, 两个 主体, 热烈探 讨 , 教师组织、 引导、 学生发言、 辩论, 教师再启发、 点
黄 涛
430081) (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 济学院 , 武汉
摘要 :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实施 一二三! 的专题 教学模 式 , 一! 即 一个理 念 , 树 立一个 开放互 动的以 问题为 中 心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 二! 是两个主体 , 确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 ; 三! 是三个环节 , 实施三个教学环节 , 即各占三分 之一教学内容的专题讲授 、 专题辩论 、 专题视 频等教 学环节 。 该 教学模 式对理 工科研 究生而 言 , 有 助于拓 展学术 视 野 , 转换思想观念 , 启迪理论思维 , 培养创新能力 , 较好地实现自然辩证 法课程的 政治理论教 育和科学创 新素质教 育 功能 。 关键词 : 自然辩证法 ; 三三制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N 031 文献标志码 : A
3 专题视频
专题视频要精心选择与自然辩证法教学相关的 内容 , 注重知识性、 趣味性、 战略性、 启发性、 哲理性、 前沿性、 权威性融为一体 , 如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 堂% 、 ∃一虎一席谈%, 中央电视台∃大家% 、 ∃百家讲坛% 以及部分科教电影。 在讲授绪论时, 播放 走进校园的自然辩证法! , 杨叔子院士的 科学与人文 !。在讲授自然观时 , 播 放电影 宇宙与人! 。分析人类中心主义时, 结合视 频 虐待动物该不该定罪! 。讨论如何建立资源节约 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时, 结合自然之友负责人梁从诫 的报告 环保与公民责任! 。在讲授文化对科学技术 发展的影响时, 播放易中天的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在讲授科学的特征时 , 播放 能否叫停伪科学! , 让学 生了解到前科学、 潜科学的概念, 对待事物要慎重 , 感受到科学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通过 中医是 否该取消! , 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科学传统的差异。 在讲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时, 结合 爱因斯坦的生死 方程式! 。在涉及加强 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 国家 时, 结合 中国制造是否面临危机! 、 我们山寨怎么 了! , 认识到由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智造! 的必要性 , 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讨论科学技术的双 刃剑效应时, 结合 社交网是不是心理毒品! , 网络 加强还是疏远了人际关系! 。在谈到科技伦理时, 结 合 安乐死是否变相杀人! 。在讨论科技管理时 , 结 合 院士终身制是否该废除 !, 大学该不该有 排行 榜! 。在讨论中国崛起 , 结合 印度国力会不会超过 中国! , 以便全面正确认识我国科技国情。在谈到我 国原创研究能力不足时, 结合教育家杨福家的讲座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 知名学者丁学良的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 了解 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讲到大科学时, 结合电影纪 录片 两弹一星实录! , 让同学们了解 举国体制! 发 展科技的威力, 也体会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优越性。这些节目涉及到全国科技界、 教育界、 经
师讲着累, 学生听着也累, 教师全面系统地讲授不等 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础 性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等应该讲 , 但如果少讲, 精 讲 , 抓住要点、 关键 , 以点带面, 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 果。在讲授过程中应对内容进行大胆舍取、 重点选 择 , 教师讲授主要是分析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 要宏 观 , 更要精细和准确∀1#。围绕学科的理论重点, 结合 人类认识、 改造自然的重大实践问题以及研究生思 想认识上的热点、 难点问题精心选择专题 , 不刻意地 注重教学体系, 而是通过专题整合相关内容, 形散而 神不散 , 做到体系潜在化、 专题中心化、 内容精确化、 问题连带化 , 密切地结合科技社会发展的实际讲解 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真实感受 , 不以考勤吓学生, 不以 教材考学生 , 不以考试压学生, 相信学生、 动员学生、 尊重学生 ,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重在让 学生 四懂! , 即懂自然、 懂科技、 懂社会 , 懂自然、 科 技、 社会之间的关系。重在激发创新意识 , 确立研究 意识, 唤醒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树立科学精神, 掌握科学方法, 领略大师风范, 提升综合素质 , 激发 爱国情怀。 以问题为中心 ,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在自然观、 科 学观、 技术观、 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 每个方面分 别提炼出若干重要问题。 绪论! 主要讲授自然科学 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 一切知识的基础!, 哲学 是 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 对自然科学具有理论包含、 理论指导、 理论先导、 理论启发作 用。 自然观! 方
自然辩证法 一二三! 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பைடு நூலகம்
评, 研究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 探 索者。从独白式的封闭方式转向开放式的对话式 , 从课堂走向课外 , 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从理论世 界走向现实世界∀4# 。即使再优秀的教师, 再深刻的 教学内容 , 如果不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 , 如果不采取 开放互动的方法 , 如果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 采取 满堂灌! 、一言 堂! 的课堂教学方法, 是注定没有出路的, 是难以令 人满意的 , 甚至是失败的。
111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26 卷
第4期
面, 重点讲授生态自然 观, 正确 认识人与自然 的关 系, 渗透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 介绍低碳经济、 低碳 生活等经济社会热点。 科学观! 重点讲授两点 , 一 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及科学的发展模式, 通过科学的 本质特征透视科学精神, 科学的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 性、 预见性、 系统性、 普遍性、 探索性、 精确性分别蕴 含着科学的求实、 批判精神, 实证精神, 理性精神, 严 谨精神, 普遍与原理精神 , 平等、 民主、 开放、 探索、 独 立精神, 分析精神等。二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分问题。 人们往往把科学与技术有意无意地混为一谈, 在政 策上、 管理上容易出现失误或偏差 , 不利于科学和技 术的发展。 技术观! 重点介绍技术创新方法 ( 萃智 理论 ) , 讲授我国为什么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 , 建立 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差距及主要对策。 科学 方法论! 重点讲授研究生怎样从事科学研究, 如何处 理与导师的关系 , 怎样选题、 查阅资料、 撰写论文, 注 重学术规范, 防范科学不端行为, 科学家应当是新知 识的发现者 , 而不能沦为一个论文制造者。向学生 介绍常用中英文数据库, 国际期刊基本情况, 努力培 养研究生较强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创造性地 运用所学知识,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 并综合地分析 问题、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熟练地掌握和运 用现代分析工具和信息工具的能力 ; 较强的历史文 献归纳能力; 清晰流畅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科 学技术与社会! 方面主要讲授三方面。一是东西方 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 影响, 尤其 是李约瑟难题。 二是关于我国科学界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 , 让 学生认识到科学能力薄弱是现象 , 创新教育缺失是 原因 , 科学体制束缚是深层原因, 科学文化淡漠是最 本质的原因。三是科学技术发展动力及规律问题。 介绍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科技发展的内外动力 , 自然 科学的指数增长规律 , 带头学科及其规律性, 科学中 心的转移规律等。
2 专题辩论
自然辩证法的专题辩论为研究生获得合理的或 正确的思维模式提供充分条件 , 使他们站得高、 看得 远、 想得深。教材或者教师讲授的知识要内化成自 己的东西, 必须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吸收。告诉给 学生一个答案、 一个结 论, 远不 如让学生自己 去思 考, 从多角度、 多层次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更好, 自己 思考、 独立发现的东西远远要比书本或者教师印象 深刻得多 , 也有意义得多。 专题辩论一般需查、 写、 辩、 评四个环节。先布 置一个话题, 下次上课要求同学们上讲台上去讲, 演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