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初探
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三种课型探究
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三种课型探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和总结课,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先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三种课型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教学方法,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三种课型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应运而生,它既是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产物,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背景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单篇短文的阅读,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难以形成系统的阅读思维,也难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而“整本书阅读”则要求学生完整地阅读一本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点和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精选5篇)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精选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注重学生质疑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结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实施策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把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流程: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学生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好,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难道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追求本色。
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就作品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进行的对话。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二、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全班分若干个六人学习小组,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
第二流程的问题可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怎么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观点你赞成吗,为什么?学生也可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
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这等于剥夺了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的权利。
小学语文多学科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整本书阅读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多学科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整本书阅读设计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中,现在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科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
整本书阅读可以适应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
教师利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做好阅读教学,将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在语文多学科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针对整本书阅读的设计进行探究,探讨出适合整本书阅读设计的思想。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探究性学习整本书阅读设计“多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因此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不是否定分科课程,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与提升。
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是在加强课程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的是知识的应用,强调的是内容的广度。
1.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一)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学科间的相互融合逐渐引起教师的注重。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科之间不同内容和方法进行相互交叉和渗透,依以此来拓展语文的学习。
将不同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利用各学科的整合点,实行知识无缝对接。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整合各学科的优点,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效衔接起来。
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可以促使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学科知识不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和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变革。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鼓励个人主动阅读与思考,以达到深度理解和积极参与讨论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教育效果。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指定的一本书,并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读书和研讨。
1. 读书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阅读指定的一本书,并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同时准备个人报告。
2. 研讨阶段: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彼此的思考和发现。
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以书为基础的讨论,共同进一步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调整和修正。
1. 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研讨阶段需要废弃单一答案的想法,只能通过不同意见的协商才能找到共识,因此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2. 培养思考能力。
和阅读能力相类似的是,思考能力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有很多答案,但哪个答案是最好的”。
这种思考方式强制学生思考标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问题的本质。
3. 培养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他们得到非常有效的训练。
4. 培养团队意识。
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和讨论,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发现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并通过团队的协作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
1. 调整教学方式。
老师要在开学前调整教学方式,制定好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材料。
老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这本书应该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向往,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性和热情。
2. 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
老师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因为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很长时间。
老师可以把这本书分成若干个阶段,让学生每天或每周都有目标和任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教材来学习知识。
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将一本完整的书籍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和分析来促进学生对书籍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与传统的单向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整本书进行深入阅读。
这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理解,更需要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随后,学生会被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借鉴其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合作研究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种小组讨论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小组讨论和辩论以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还可以通过分析文本和写作展示来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理解。
通过对书中重要语句和段落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还可以通过书评、读后感等形式的写作来展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评分析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和内容。
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能需要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避免过度依赖小组讨论和忽视个体差异。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和合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望引导学生成为更加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者,为他们的未来个人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随着语文教材的更新换代,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归纳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运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一)教学准备在教学前,教师应该阅读整本书,了解其主题、内容和情节,为教学提供充足的准备。
此外,教师应在教学前设计好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
(二)互助合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各种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三)多元素素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材不仅限于书本,还可以结合多种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媒体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进行思考和表达,避免单一教材方式的单调。
(四)课后延伸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强调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后延伸活动,如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人物情感的深入剖析在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人物,突出人物的情感表现。
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情感和理解。
(二)情节分析,注重主题在整本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并从中挖掘出主题。
通过主题的剖析和探究,让学生将所读的文字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比较论证,多元思维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对照、论证等思维活动。
通过学生的多元思维,不断拓展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扎实的知识结构。
(一)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活动和思考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整部书为单位进行阅读,并进行充分、深入、高层次的讨论和分析。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学生阅读。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和细节上全面地阅读这本书,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背景环境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整部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阶段:分析书的结构。
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这本书的结构,探讨作者使用的手法和技巧,分析故事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整部书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阶段:讨论主题。
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涉及的主题,探究作者暗示的意义和寓意,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观点,并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阶段:巩固自主读书能力。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书籍,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
1.提高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这种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归纳总结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知识面。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4.提高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强调的不仅是阅读,更是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与互动,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总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全面思考,对各个层面都有所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方位引导学生进步。
谈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教学开展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是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建构知识,体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探究式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积累信息,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全方位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教学开展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探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对阅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外阅读、古诗词鉴赏、名著阅读等。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探究式阅读的方式深入探讨文本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是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分析诗句意境、探究诗人情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
课外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导读、答疑、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书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导读与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3.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问题,交流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信息积累与整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整理课外阅读及诗词鉴赏中的信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点,又该如何去实施呢?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书中内容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剖析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了解分析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自信、思考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3、促进学生与教学的互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强调讨论、交流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这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
二、如何实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1、提前制定讲授计划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制定详细的讲授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2、变换教学方式3、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尤为重要。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和互动式教学,通过全面阅读、深度思考、良好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促进学生与教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值得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和推广。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种深度阅读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主题,深入挖掘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益处。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种全面深度的阅读方式。
相比于碎片化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一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懂每一个细节,理解每一个情节,从而梳理出整个故事的线索和主题。
这种深度的阅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深度。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书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不断地推敲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一本书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中获得启发和思考,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这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阅读的热爱。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轻松地查找到各种各样的资讯和知识。
与此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和能力却逐渐淡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是指通过师生共同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期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持之以恒、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他们习惯于阅读短文或者是通过社交平台浏览信息。
这种习惯无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深度和专注度。
而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长时间的专注和持续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心态,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围绕着教材展开,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和更深刻的思想,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书籍进行阅读和研讨,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世界,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全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可以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尽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实际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整本书阅读需要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分章节指导、提问解答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整体性阅读的重要性,无法激发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和思考,也无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引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模式,探讨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和实施方式,以及整本书研讨的重要性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旨在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的初步探索,深入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研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模式,揭示其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本研究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与应用,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的定义与特点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一部分或章节。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系统地阅读整部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主题,避免片面理解和断章取义的情况。
2. 深度性: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
3. 连贯性: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品的脉络和线索,把握整体思想,避免零散知识和信息的割裂,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4. 全面性: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和背景,提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策略。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即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研究意义在于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详细探讨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归纳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其中重点关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在提出了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反思、启示、未来研究、探索、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教学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语文知识点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却显得不够重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和欣赏整部作品。
对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整本书的教学过程,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和自主学习能力。
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参考和启示,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将分别阐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定义、重要性、方法与实践、效果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展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总结与建议。
整体而言,本文旨在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定义、重要性、方法、实践、效果、意义、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研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践。
目前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教学方法的系统总结和评估还比较欠缺,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空白。
有必要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为教育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为此,本文将围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定义、重要性、方法与实践、效果和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情况。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实践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表现和成长情况,从而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也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并通过研讨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定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籍,并进行深入讨论与思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这一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章节式学习,而是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全面理解书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解读与思考。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指将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对象,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情节等要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精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文学技巧等,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选择适合的作品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
作品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作品的情节设置和语言表达应该简洁明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品的主题要体现积极的价值观。
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选择的作品应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作品的文学价值要高。
小学生接触文学作品的数量有限,因此选择的作品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对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的生平等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探索一、增强阅读兴趣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顺序读书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持续阅读完整的一本书籍,可以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连贯性,这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有帮助。
因为他们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进一步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的欲望。
二、提高阅读内涵和理解能力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主线,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事件的发展脉络。
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去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以及语言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内涵和理解能力。
三、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去联想、想象、推理,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和情节,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想象和创造,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非常有好处。
但是,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有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所述:一、适宜的教学时机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在适宜的教学时机进行,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合理测评,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读完整本书籍。
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低,可以通过辅导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让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收获。
二、丰富的教学方式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动手制作等,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思维,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不同性格和兴趣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发展。
三、注重学科互通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学科互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关的历史、地理、艺术知识等,从而增加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综合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科整合的需要。
综上所述,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内涵和理解能力,以及促进创造思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法和教学模式,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法逐渐被教育界采用。
该教学法是指在一个学期内,学生需要完成阅读一本质量较高的学术专著,并组织集体研讨和个人撰写论文。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该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外阅读、参观讲座等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专著的框架和主题。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和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找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讨论,最终整合形成研究成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个人撰写论文,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加强实践能力,并且锻炼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一方面,该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该教学法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加强互相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初探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鼓励学生全面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并在阅读后展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洞察。
本文将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初探,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原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原理在于通过让学生深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促使他们全面了解和理解书籍内容,同时激发他们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对书籍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通过参与研讨,学生们还能够共同探讨和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拓展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原理恰恰契合了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趋势,因此备受教育者的重视和推崇。
实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合的书籍:教师首先需要选择一本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书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书籍的选取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热情。
2.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旦确定了阅读的书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的重点、难点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书籍内容。
3. 设计研讨活动: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研讨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研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书籍内容,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探求。
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籍的内涵,同时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和归纳:在研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很好,两位同学复述得很流畅,也抓住了故事的核心事件,弄清来龙去脉。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看待“铁扇公主”这个角色的?你们觉得她是个很坏的角色吗?
专题探究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初探
作者:赵媛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西游记》为例,对整本书阅读进行专题探究的一种尝试。笔者对“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专题探究教学活动设计整本书阅读
学生6:老师我不认为铁扇公主很坏,相反,我觉得她和很可怜。因为她的丈夫,也就是牛魔王,出轨玉面狐狸,使铁扇公主成为弃妇。而她的儿子,又被观音菩萨收去当善财童子,母子长年不得相见。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她不情愿借扇是母性使然,有情可原的。最后,在牛魔王被托塔天王制服时,她又为救牛魔王性命而交出芭蕉扇。真可谓患难见真情啊。
【中图分类号】; G63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166-03
一、《西游记》教学现状
《西游记》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一本古典名著,大部分学生都看过有关的影视作品,对其中的人物也颇感兴趣。影视作品虽然声情并茂,但毕竟不是文字本身,也不是整部文学作品的全貌。学生真正通过文字全面认知整部作品的过程,仍然需要克服阅读困难的决心。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着理解表面化的现象,对作品中的人物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见解。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全书,他们会找一些教辅参考书,认为只有把书上概括好的“主题归纳”“人物分析”“写作技巧”等内容背下来,就等于找到了阅读名著的捷径。学生的认知偏差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密切关系。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及时捕捉,巧妙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那么学生必然会把阅读名著当成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
学生7:对于患难见真情,我也有补充。其实,牛魔王的真爱还是铁扇公主。玉面狐狸是万岁狐王的女儿,狐王死后给她留下百家家私,牛魔王是冲着钱才去做上门女婿的。他对玉面狐狸不是真爱,龙王请喝酒就去赴宴了,也不带着玉面公主一起去。
老师:故事讲述得比较简洁,八戒是如何上当的细节谁能讲一讲?
学生2:我来补充一下细节。猪八戒看到这户人家的三个女儿长得都如花似玉的,就动了心思。他假装出门放马,却是专门来找三个女儿的母亲给自己招亲的。可惜三个女儿都嫌八戒丑,互相推让。于是就想个办法,给八戒头上蒙一块布,他扑到谁谁就嫁给他。结果,他头晕眼花也没抓到一个。最后,他竟然想让丈母娘招他为婿。老妇人就送他件衣服,他穿上越勒越紧,接着几位菩萨都消失了。第二天才发现他被吊在树上吊了一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笔者对《西游记》进行了一些专题探究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专题探究活动之一:《西游记》理清情节,解读人物
(四)教学实例
1.学生制作了“猪八戒”的人物名片并讲述有关故事
学生1:我制作的人物名片是猪八戒,他是唐僧的二徒弟。我要讲“四圣试禅心”的故事:在取经路上,四位菩萨为了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就变成了一位母亲和三个女儿。除了猪八戒,其他人都没有上当。原本只让猪八戒挑一个女儿,结果他三个都看上了,体现出他贪恋女色的性格特点。最后他被菩萨施以法术,吊在了树上。
老师:嗯,这个情节就比较详细了。这个情節中的猪八戒仍然没有改掉贪恋女色的毛病。有谁知道他是如何被贬下凡间的?
学生3:猪八戒曾是天廷的天蓬元帅,手下有八万天兵,相当威风。因酒后调戏了月宫仙子嫦娥而被贬下凡的,错投了猪胎就长成了猪的嘴脸。
小结: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猪八戒的相关情节进行了勾联,对人物的印象更为深刻。
2.活动二:小组之间两两组队进行比赛,互相抽取对方小组的“人物名片”,
讲述有关故事。讲述得精彩的小组为获胜方。
3.活动三:每个小组随机提供一张“人物名片”(一共六张左右),看谁能用
到其中最多的人物讲述西游故事。
4.要求: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好故事的精彩环节,说出其中的人物个性。
口齿清晰,表达流畅。
2.随机抽取学生制作的“人物名片”讲述西游故事。如下图:
学生4:这几张图让我想到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节。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行至火焰山,发觉这个地方热气蒸人,需要芭蕉扇才能去熄灭大火。孙悟空就去铁扇公主那里借扇子。然而,铁扇公主正是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是被悟空降伏,观音菩萨收他当善财童子,使得他们母子不能相见。铁扇公主对此记恨于心,不肯把扇子借给悟空。来回经历了三次都没有借到,最后是托塔李天王和三太子哪吒收伏了牛魔王,才使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
(一)绘制人物名片
1.每人选择两个人物制作“人物名片”,其中一位是唐僧师徒四人之一,另一位是众妖或众仙(要求是章回中的主人公)之一。
2.每个小组(6人小组)要聚齐师徒四人的名片,尽量不重复主人公。
3.简西游故事
1.活动一:复述自己绘制的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看看哪个小组复述得好。
(三)设计意图
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梳理全书情节,检查学生是否有所遗忘。活动的难度是层层递进的,由自己准备好的故事入手,再到按照情提供人物复述故事,再进入两组互相比赛,最后几个小组随机进行人物组合讲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经历对话的过程中,展开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接纳、情感的交融。通过“读、说、写、画、讲、演”等方式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又通过与全班分享、小组竞赛串讲故事的活动,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并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