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历史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重点知识点
期中考试范围:1-10课;时长:50分钟;分值:60分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者:隋炀帝
2.开设和完善科举制的朝代分别是:隋、唐
3.完善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唐
4.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庙号):唐太宗
5.开创“开元盛世”的皇帝(庙号):唐玄宗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评价:武则天
7.唐朝时期出现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8.唐朝时期闻名中外的陶器:唐三彩
9.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李白、杜甫
10.列举唐与吐蕃民族交往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
11.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历史事件称:唐蕃和亲
12.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三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
13.鉴真东渡去的是哪个国家:日本玄奘西行去的是哪个国际:印度(天竺)
14.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5.五代十国时期特点: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16.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17.结束五代十国统一中原及南方的是:北宋
18.北宋治理国家的政策(特点):重文轻武
19.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及建立的民族:辽(契丹)西夏(党项)
20.澶渊之盟的订立双方是:辽和北宋
21.与南宋对峙的政权及建立的民族:金(女真)西夏(党项)
22.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飞
23.宋代时形容江浙一带粮食产量高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24.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朝代:宋代
2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6.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哪一朝代:南宋
27.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元
28.成吉思汗的伟大贡献是:统一蒙古
29.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考点归纳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
三、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2.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3.北京人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
群居生活。
4.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天然火)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人工取火,遗址中发现骨针,有爱美意识。
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冬暖夏凉。
3.种植作物是粟,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
4.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
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时间:距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气候潮湿,利于通风防潮)。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半地穴式房屋(气候干燥、风沙大)。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远古的传说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时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
1世纪=100年。
1年代=10年。
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习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基本相同;使用磨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7、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8.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群居9.火的作用:烧烤食物;照明;驱寒;驱赶野兽。
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简答题汇总(空白版)
第3课远古的传说1、分别说出部落之间两次大的战役、交战双方、结果?阪泉之战:涿鹿之战2、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3、分别列举三个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黄帝4、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首领有哪几位?实行什么制度传递首领之位?选拔标准是什么?5、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6、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区别联系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5、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分封制的目的?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权力义务分封制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分封制的作用?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代表作品?3、甲骨文的含义?最早出现于哪个朝?发掘的地点?甲骨文发现的意义?4、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各举一例?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诸侯崛起的表现有哪些?(①②不再……)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几个?4、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利①②弊①②)利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都是哪几个?(对应地理位置)2、列举三个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及对应的成语?3、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①②)目的?背景:目的: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①②③④经济①②③军事①)政治: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第8课百家争鸣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思想主张?①②③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著作?政治主张?教育思想?①②③3、战国时,墨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4、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5、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6、法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第9课秦统一中国1、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秦灭六国的顺序?2、秦朝在统治全国采取什么制度?描述这个制度?(最高、中央、地方各是什么)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3、秦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意义?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①②、经济①②、交通①、军事①②)文化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什么?(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政权)3、项羽对秦军作战的战役、特点、成语?4、秦朝统治者最终像谁投降?秦朝灭亡时间、存在多少年?5、楚汉之争的人物、性质、最终结果、成语?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2、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原因、首要问题?3、汉高祖采取什么政策?原因?具体措施(①②③)原因4、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什么政策?措施(①②③)?产生了什么效果(①②③④)?历史上称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政治作用:思想作用经济。
七年级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一、三皇五帝时期1.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2. 五帝:轩辕、颛顼、帝喾、尧、舜;3. 社稷:是对黄帝、尧和舜的合称,意为土地神和谷物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被视为国家的保护神。
二、夏朝1.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王朝,约有四千年前出现;2. 夏桥遗址是夏朝时期的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周陵;3. 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太甲终结了夏王朝;4. 夏王朝在宗法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制度特点是分封制和君主中心制。
三、商朝1. 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2. 商王朝的遗址带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和宗教气息,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3. 商朝时期,贵族阶层极其富有,但是普通百姓则非常贫穷;4. 商王朝发明了青铜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四、周朝1. 周王朝进行了分封制度,使国家日渐强大;2. 周朝被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在周幽王统治下,周祭礼达到了顶峰;3. 东周时期,齐桓公、晏婴等出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4. 在周朝,以“大一统”的王权代替了早先的部族联盟制度,民族统一的国家成为可能。
五、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中国历史上兵器最为精良、文化最复杂的时期之一;2. 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中国国家的基本特征;3. 战国时期是古代知识分子辈出的时期,有墨家、兵家等著名思想体系出现;4. 战国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战争密不可分。
六、秦朝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君主;2. 秦始皇创建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标准;3. 秦朝时期称西周“九州” 、东周“三百” 的制度被废弃;4. 秦始皇修筑了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汉朝1. 汉武帝推行中央集权制,使汉朝实现了九州地区的统一;2. 汉朝设立了大规模的官僚体系,以“九卿”为官员核心,形成了完善的文书制度,让历史文化得以留存;3. 汉朝时期出现了王充、刘向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和汉学思想;4. 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养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骄傲和优良传统。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期中考点归纳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分封的目的:为了管理国家,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听从国王的吩咐,担当拱卫王室的责任。
3)分封原则: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4)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分封的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亲密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对西周分封制的评价分封制因相互牵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并便利管理。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但发展到后期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人们的野心慢慢膨胀导致了后期各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根本缘由: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3)措施:A、经济方面:①嘉奖生产(免劳役);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统一度量衡(秦国范围内);B、军事方面:嘉奖军功(分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政治方面: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法家思想);②推行县制。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胜利的缘由: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指导思想正确,供应了一系列详细而行之有效的措施;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④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6)对商鞅变法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相识①改革必定会遭到旧势力的阻碍,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使变法者付诞生命的代价;②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变法,必定能推动社会进步;③改革者不仅仅要具有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树立“实现理想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期中
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期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有很多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期中考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文明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和文化成就,以及人类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明”等)。
2.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二、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史1.希腊、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
2.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领地制度、封建文化和宗教改革等)。
3.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事件(包括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
三、中国古代地理知识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
2.中国古代的分州设县、交通运输、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等。
3.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包括历史和文化遗产等)。
四、世界地理知识1.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2.世界主要洲、国家与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分布、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等。
3.世界地理知识应用(包括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环保等)。
五、历史思想与方法1.历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古代上古、中古、近现代等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3.历史知识的认识与运用,如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的认识与探究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同学们就可以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历史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宝贵的学科,我们应该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了解历史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重要作用。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1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一)秦朝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巩固统治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呢?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候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④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二)“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1)"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2)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3)严重的刑罚(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赵高“指鹿为马”)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 传说启蒙人神农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 五帝时期与三皇时期常被看作夏朝初期的传说时代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存在的朝代
- 商朝最著名的遗迹是商城殷墟,又名殷墟遗址
- 商朝的文化瑰宝是甲骨文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 分为西周和东周
- 西周时期以封建制和宗法制为主
- 东周时期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战乱纷呈、百家争鸣的时期
- 各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孟子为代表的墨
家等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兴起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由秦始皇嬴政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如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
币制度等
- 著名的建筑是长城和兵马俑
6. 联邦制及专制制度
- 联邦制是指由多个州、地区或政治实体组成的国家或政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处理事务
- 专制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控制,个人权力
较大
7. 总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的必背知识点梳理,包括了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以及联邦制和专制制度等。
希望
同学们通过复这些知识点,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学阶段就开始了深入的学习。
历史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加深对国家、社会的认知,还能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所帮助。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1. 夏商周文明的发展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朝时期,先民们开始了耕作,使用陶器、石器,发明了文字。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实行了封建制度。
周朝时期,周武王发动了革命,取代了商王朝,实行了封建制度的大分封。
其中西周时期国都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周原,东周时期则国都在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蚌山区境内。
2. 埃及文明的繁荣埃及文明源远流长,是古代非洲的一大文明古国。
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古老的文化、艺术、宗教以及特别的建筑艺术造就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古迹。
埃及人的神话、奴役、建筑造型皆有独特特色,如留存下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船形建筑、希拉克蒂艺术等。
二、世界古代文明1. 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是一个非常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其历史文明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
印度文明以宗教、哲学、文学、手工艺、音乐、舞蹈、建筑为主。
影响最深远的是佛教和婆罗门教两种宗教文化。
2. 希腊文明的辉煌希腊文明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其艺术、文学、哲学对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腊的文化积淀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
古代希腊的文化和艺术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史上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的文学作品有荷马史诗、圣经、希腊悲剧、戏剧等。
三、中国古代史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各国的君主,就是“秦始皇”。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许多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其中有逆民族精神的焚书坑儒,有重庆度制的律令,有实行阳关道运输的修筑连续长城,有万里行宫的建设等。
2. 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是汉朝中期高度的皇帝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一」[知识要点]1、农业的进步(1)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2)农业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
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历史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法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快速阅读法,要学会快速阅读教材,这样才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大家讲解历史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会有层次性,针对性的来启发同学们。
所以同学们要在上课时做好养成标记,做笔记的好习惯。
错误排除法所谓的'错误排除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期中总结「篇二」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_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_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一)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发生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3.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流行独有的青铜文化,就是三星堆文化.如:青铜面具、青铜公人像是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备考(二)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东周:公元前年,周平王定都洛。
东周分成春秋、战国2、(1)春秋争霸(公元前年—公元前年)①三位霸主:齐桓公(第一霸)、晋文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通过改革。
③称雄方式相同:齐桓公──招集诸侯会盟;晋文公──城濮之战④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增添了沈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2)战国七雄(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七雄:魏、秦、韩、赵、魏、燕、楚3、战争的性质:春秋──对决战争;战国──并购战争历史在对决与并购的过程中不断迈向统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三)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2.牛耕就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1)时间:公元前年(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3)背景: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②地主阶级的蓬勃发展(4)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5)内容(★★):(6)意义(影响):①秦国经济获得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沦为战国后期最昌盛的国家。
②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
(7)推论商鞅变法顺利是否的标准:是变法的目的与否达至。
(8)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迎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迎合了经济的趋势)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勇于与旧有势力极力斗争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总复习(四)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文字的演变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主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千年距今约7000千年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结构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农业(种植作物)种植粟种植水稻原始畜牧业(饲养业)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距今约9000-7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二、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东方的蚩尤部落。
⑵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二、黄帝:⑴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曾与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的知识点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三皇五帝。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5、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6、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不同的原因是:河姆渡居民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地处北方,较为干旱,房屋类型主要采用半地穴式。
7、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结合炎帝部落在逐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
10、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局部。
11、炎帝和皇帝之间的战争叫阪泉之战。
12、大禹治水:禹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
1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14、世界华人代表公祭陕西黄帝陵,请问皇帝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答:传说中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皇帝和炎帝部落结合后,形成了以后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他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5、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和陶器、开辟集市。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16、黄帝的贡献: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17、陶器烧造产生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
18、我国原始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应该是氏族聚落时代。
1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处船型彩陶壶,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经十分高超、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20、材料题:⑴材料1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娥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请回答:①文中的“华”、“河”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中华民族、黄河。
②“始祖”指的是谁?“伟业”指什么?答:黄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 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 盘庚 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 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商 西周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221年 几次迁都,盘 庚时把都城迁 到殷 镐京 洛邑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纣 周幽王
周 东周 前770年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 夏、商、周的更替:
兼并(统一全国) 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 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 十万 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中国
战国时期
政治
经济
军事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 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 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耕 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春秋 前770——476年 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 战乱与纷争 春秋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以争霸为主战国 2、手工业:规模扩大。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 以兼并为主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战国 前475——前221年 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 二、王室衰微 ,有统一的趋势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 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 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夏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期中考试复习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直立人遗址。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 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 保暖。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目的 战争特点 军队数量
春秋时期 争霸(成为霸主)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
称霸方式 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 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