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高水平大学建设
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
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更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将从高水平大学的概念、建设现状、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出发,探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一、高水平大学的概念高水平大学是指拥有一定规模、一流师资和教学设施、科研水平领先、拥有国际声誉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国内,我国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是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而在国际上,都有着自己的一流大学,如哈佛、牛津等。
而高水平大学的国际地位正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追求。
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状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鼓励高水平大学建设。
目前我国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水平大学,而且这些高水平大学的教学设施、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不过,相对于国际一流大学而言,我国的高水平大学还存在一些差距,如校园文化、师资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建设高水平大学是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国际社会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水平大学不仅是各国承担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责任所在,更是各国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路径和保障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导向,以高水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依托,以优化师资队伍和建设一流的科研平台为保障,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
此外,为了保障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国家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途径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
总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于我国走向现代化和接轨世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合力,朝着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水平大学不懈努力。
紧贴特区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大学_专访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
9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1-02改革创新是深大永恒的基因记者:祝贺您就任深圳大学校长,也恭贺深圳大学即将迎来30年华诞。
经过30年建设,深圳大学为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您认为深大30年发展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李清泉:我来到深大以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决心,在深大组建之初,深圳拿出了全市当年财政收入的2/3建设深大,决心和投入之大可见一斑。
深大的校园由清华大学建筑系专家设计,获得全国校园设计的一等奖,直到现在这个校园规划依然不落后。
为把深大建设好,当年先辈们确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深大建设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帮助,教育部曾向全国高校发文,要求支持深大建设,北大、清华、人大倾力支本刊记者 陈礼达 陈文华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大学(简称“深大”),始建于1983年。
自建校的那天起,学校就秉承了特区的“改革创新基因”,开创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的“深圳速度”,并确立了为特区建设提供人才服务、为高等教育探索新路的使命。
经过30年的努力,深大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为特区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新任深大校长李清泉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回顾了深大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畅谈了对深大办学理念、发展定位的理解,勾勒出了深大发展的美好前景。
他认为,深大早期创业者筚路蓝缕、敢为天下先的激情和胆魄,是深大今天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所后发、年轻的高校,深大只有科学定位,坚持走特色发展、快速发展的道路,紧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锐意进取,不断革新,才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占得先机,才能为促进特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紧贴特区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大学——专访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教授10中国高校科技2013・01-02新是深大血液里最永恒的基因,它在深大未来的发展中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25•【字号】黑政规〔2017〕29号•【施行日期】2017.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规〔2017〕29号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25日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我省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建设基础并重,统筹推进全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我省全面振兴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宏观布局,建立与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紧密衔接的学科体系,推动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或前列,以更加强大的高等教育引领创新驱动,推动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服务需求,支撑发展;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择优建设,整体带动。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1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6所左右高校进入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行列,20个左右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40个左右一级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
到2030年,重点建设高校分别进入国际、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大学前列,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分别进入国际、国内一流学科前列,有效带动全省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教育]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112May 2017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领导班子始终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以大信息特色兴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探索出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
文 / 谢智华三年前,赵厚麟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这是国际电信联盟150多年来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秘书长毕业于被誉为“华夏IT 英才的摇篮”的南京邮电大学。
事实上,南京邮电大学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自1942年办学以来,南京邮电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15万余名,不仅走出了赵厚麟,还有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尹浩院士等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
学校因信息而强“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正式获批;“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信息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学3个进入全球ESI 排名前1%的学科排序进一步上升;成立省局共建的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和现代邮政研究院,这是国家邮政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的第一家现代邮政学院和全国第一家共建的邮政研究院;全职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一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两人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过去一年,南京邮电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方面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这与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坚持科研工作重要地位,积极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近几年,南邮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数百项,2016年首次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部全覆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策略
适应 生产 、 建设 和管理 需要 的应 用型 高级人 才 。
● 一 套 一● 一套 ● 一套 一女
一 套 一 ● 一女 一 羹 一● 套 一套 一羹 女 一 套 一 套 一套 套 一● 一羹 女 套 一囊 一● 一套 ● 套 一● 套 一● ● ● ●
20 0 7年 高 水 平特 色 大学 9年第 三届高 水 平 行业 特 色 大学 发 展 20
Jn 2 0 u . 01
高 水 平 特 色 大 学 的 建设 策 略
刘 汉 东
( 北 水 利 水 电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1 ) 华 河 5 0 1
、
复 一曩 一 _ — 寰 _ .
—曼 — 一 囊 —曩 —囊 —曩 一 妥 一囊 一 一景 一曩 — 曼 一 — 一 —囊 — 曩 一囊 一 一曼 一寮 一爱 一 一 一奠 一 条 一舞 一 一囊 一 囊 一 一 景 一囊
第 2 第 3期 6卷
2 0年 6 月 01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 科 版) 社
Vo . 6 NO 3 12 .
J u n lo rh C i a I si t fW ae o s r a c n d o l c r o r S ca ce c o r a fNo t h n n t u e o t rC n e v n y a d Hy r e e t c P we ( o i 1S in e t i
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投入。
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路径,旨在提供有关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参考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路径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定位。
这些大学应该有明确的使命和发展愿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为核心,为国家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这些大学也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此外,我们还应该优化教师的激励和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第三,大学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课题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加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术自主权。
学术自主权是保证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的基础,也是培育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加强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注重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而不只是数量的评价。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学校和地区间的壁垒,提高学术界的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力度。
中国已经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我们还应该加强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来华学习和研究。
最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投入力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
浅析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国 家和 社 会对 高等 教 育 的需 求 是 多 方 面 的 , 因 型大学 , 调 的是 学 校 的学科 分布 特点 , 的是 同一 强 指 此 , 熟 的高等 教育 一定 是 多样化 的 , 成 大学 的类 型和 类 大学 。 色 型大 学是 重要 的 大学形 态 , 的基 本 特 特 它 形态也 必 然是 多样 化 的。 20 首届 高水 平 特色 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 07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当前和今后~个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是高等 特色 型大学是 在 与社会 特别是 行业 互动 发展 中 教育走 向多样 化 和特色 化 的中坚力 量 。 形成的 , 其兴衰与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需求及历史变
然 而 ,特 色 型大学在 经历 了 2 0世纪 9 代 的 0年 迁 紧密相关 ,是 国家在 该行业 领域 意志 和战 略 的体 院校大 调整后 ,大 部分失 去 了与原 主管部 门 的行政
中 国冶金教 育
/ — — — 一 一 — — 一 — — 一 — — 一 — — 一 — — 一 — — 一 —
21 0 0年第 4期
— 、
\
,
(浅 高 平 色 大 的 设 发 \ / 析 水 特 型 学 建 与 展 \ / )
、
\
~
—
— ,/
一
—
—
一
—
—
一
—
—
—
—
—
—
—
—
—
—
一
—
—
—
,
王庚 华 谢 寅波 邱 岩
( 东北 大学. 宁沈阳 10 0 ) 辽 10 4
摘 要 : 家和社 会发 展 对人 才的 需 求是 多样 化 的 , 国 因此 , 学 的类 型 和形 态也 需要 具 有 多样 化 。 大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中国教育部对加快建构高职教育现代化体系的具体举措,实施目标是建立一批高职院校,具有国际化、多学科协调发展、协同创新、职业技能丰富的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以及专业……实施这项计划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以中国特色服务国家战略,挖掘和发挥高职教育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化进程。
就中国特色而言,该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有:(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全面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能力加强,以及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质量;(2)推进国家专业建设,重点聚焦特长、新专业、跨界融合的专业建设,不断提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水平;(3)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提高育人的效率和质量,大力推广混合式教学,重视处理高职学生学习、实践和就业问题;(4)推动学校社会影响力增强,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共享发展,加强培训和服务;(5)增强知识价值和社会效益,加强高职教育的学术研究,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加强职教和科技协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文化质量,促进高职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该计划也注重促进学校自身发展,鼓励高职院校实施改革,探索完善职业技能教育和服务模式,实施新能源、环保型发展战略,拓宽开放,发挥明星校校和示范机构作用,挖掘大学学科素养优势,提升高职学校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和发挥大学与高职学校的交互对接作用,建立学科和技能终结流通渠道,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
从上述的实施办法来看,“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以提升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国家均衡发展,提高占识业经济地位作为出发点,着力促进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拓宽发展领域,推进社会、教育、城市综合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实现社会进步和全体国计民生的紧密结合。
实施这一计划,有助于更全面更公平地发展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国家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向优质现代化教育发展目标迈进。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两难抉择及其应对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两难抉择及其冯建明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是大学自身的内在动力,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高水平大学建设,不单纯是高等教育自身和学术意义上的,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
在众多因素的综合考量和平衡中,高水平大学面临这一些两难的困惑与抉择。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助于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选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规模效应与特色发展进行阐述,期求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一孔之见。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办学模式、发展方略、建设路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借鉴,从追求形似到企望具有实际功效;我国高校水平大学也会在一些核心指示、数据甚至排名上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并不断修正和调整政策,以尽快达到赶超的目的。
这就是大学建设的工具理性思维。
而从大学终极价值出发,专注于培养大学的精、气、神,但务根本,不求闻达,但求理想,不计事功,则可视为大学建设的价值理性思维。
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高水平大学目前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球教育界、科技界的话语权还比较微小,其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非常有限。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国政府先后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期望迅速提升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接近、达到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将人才工作和教育世界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指明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人才规划的总体目标与方向,突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这既是为我国高等教育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应地,我国的高水平大学也根据自身实际,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了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
继承光荣传统,弘扬进取精神,努力建设特色优势显著的高水平大学
在举 国上 下 隆重纪 念 我 国改革 开放 三 十年所 取
校 的办学模 式 , 主动 进入 国 民经 济 主 战场 。1 9 9 3年 5月 6日, 经原 国家教 委 ( 教育 部 ) 准 , 都 地 质学 批 成
院更 名 为成都 理工学 院 。 同年 1 2月 , 被确 定 为原地
得 的伟 大成就 之 际 , 都 理 工 大 学也 迎 来 了改 革 开 成
收 稿 日期 :0 81—0 2 0— 11
在合 并 组 建 后 的识 、 责任 意识 、 局 意 识 、 争 意 大 竞
识 和发展 意 识 , 持 “ 量 立 校 、 色 兴 校 、 研 强 坚 质 特 科
作 者 简 介 : 家  ̄ (9 9 ) 男 , 授 , 士 生 导 师 , 任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党委 副 书记 、 长 。此 文 是 作 者 在 “ 念 我 国改 革 开 刘 14- , 教 博 现 校 纪 放 3 年大会” 的报告。 O周 上
D e ,0 8 e. 2 0
继承光荣传统 , 扬进取精神 , 弘 努力建设 特色优 势显著 的高水平大学
刘 家铎
( 都理 工 大 学 , 成 成都
摘
6 0 5) 1 0 9
要: 改革 开放 三 十 年 , 都 理 工 大 学 实 现 了“ 次 跨 越 ” “ 大 转 变” 成 两 、三 。在 此 过 程 中 , 学校 软 硬 件 条 件
质 矿 产部 ( 国土 资 源部 ) 重 点 高 等 院校 , 校 获得 的 学
了新 的发 展机 遇 。
在更 名后 的八 年里 , 学校 大力 实施 结 构性 调整 , 发展 优势 特色 , 展 学科 专 业 , 化 整体 结 构 , 拓 优 形成 了基 础地 质 、 源能 源 、 资 工程环 境 、 积学 、 沉 应用 地球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路径浅析
个 。 ,
管理 成本高 ; 政 出多部 , 难 于协调 , 人 浮于事 ; 管理 重心下 移 无法 实行 ; 检查 考核多 , 自主创新 少。大学的大部制 , 即在 大 学 的机构设 置 中。 将 职 能相近 、 业务 范 围重叠 的部 门相对集 中. 由一 个部 门统一进行 管理 , 最大 限度地 避免高校 行政机 构 职能交 叉 、 多 头管 理 。 从 而达 到提 高行政 效 率 、 降低行 政 成本 的 目标 。大学机构 设置 的大部 制改革对 于解决 目前高 校普遍 存在 的行政化 趋势来 说 ,其 意义在 于促进权 力 向学 术系统分 权 , 复 归学术本位 , 提高管理 效能 。 如何改 革? 笔者 认为 ,高水平 行业特 色型高 校与综 合类 大学一 样需要 精简
首先 .由于受行业 办学 的限制 。基 于原行业 的 固有 联 系, 学 校发展 得到 了有力 支撑 . 部分 高校 自满 、 狭隘 、 僵化 思 想易影 响其建设 高水平 研究 型大学 的步伐 ,其发 展理念 与 先进 的研究 型大学存在 显著差异 。其次 , 行 业特色型大学学 科 特色鲜 明 , 但 基础 学科支 撑总体 较弱 , 不利 于学科 交叉 融 合 发展 。最后 , 行业 高校隶属关 系划转后相对 以前得到 的原 行业支撑 力度 明显弱 化 , 沟通渠 道减 少 , 合 作减少 。对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 的贡献度 亦有 所下降 。 四、 高水 平行 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研 究型大学的路径浅析。
高 水 平 行 业 特 色 型 高 校 建 设 研 究 型 大 学 的路 径 浅 析
李 博
( 江南大学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摘 要 :高水平行 业特 色型高校是 我 国高等教 育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在质 量和特 色成为 高等教 育发展 现 实要 求的时代 背 景 下, 本文概述 了新时期 高水平行业特 色型 高校 建设 研 究型大学的重要 意义 , 并从 大部制 改革 、 管理重 心下移 、 建设 高素质专 职管理 队伍 三个 维度 浅析 了高水平行业特 色型 高校 建设研 究型 大学的路径 。 关键 词 :高水平行业特 色型 高校 研 究型 大学 建设路径 高水 平行 业特 色型大学 的概 念 。 等教 育发 展 的现实 要求 。当前 , 我 国高 等 教育 分层 和极 差 化趋 势 明显 . 行 业特 色型 高校 因 与行业 和产业 发展 的天然 联系。 加 之 国家从 政策 和 资金 等多 方面 对 办学 特色 培养 的 引导 , 为行业 特 色型高 校建 设 特色 鲜 明 的研 究 型大 学创 造
抓住历史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太原理工大学199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抓住历史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太原理工大学199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誊31998年3月毫等工程教育HIGHEREDUCA Tl0NoFEGINEERING第l2誊抓住历史机遇深化体制改革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在太原理工大学1998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校党委书记温泽先(一九九八年二月十八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太原理工大学1998年工作会议,这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太好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教有关会议的精神.回顾总结我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研究部署九八年的工作重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动员全体教职员工振奋精神,求实创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一年来工作的回顾与总结1997年是太原理工大学建设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上半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的各级组织,各系处等部门和单位积极筹备,密切协作,为两校的正式合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太原理工大学于7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台校以来,学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抓住体制改革这一关键,团结和带领万余名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于l1月10日至12日使我校顺利地通过了”2l1工程”主管部门的预审,为理工大跨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顺利实麓两投合并办学和通过”211工程”主管部门预审,是去年太原理工大学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控师生员工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过去的一年,在筏党委的领导下,我们较好地坚持和完善了校系两级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学校各级组织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为中心,广泛宣传,受时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校党委及时作出部署.分四个阶段认真组织开展了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开展得有步骤,有特点,有效果.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技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师生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政治素质明显提高.为把全体理工大人的思想真正统一到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快我校改革和发展步伐上来,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校党委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的规章j嘉童_=鎏第l期温泽先书记在1911生墼堡童堡苎重制度,完成了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规范了对党员的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r干部队伍建设制度,重点抓了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全年弗发展党员463名).加强了干部的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广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体现.过去的一年,我们还不断完善了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学校现有的表面工程研究所,模拟矿井教学基地,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及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展等四个省级德育基地,居全省高校之冠.在此基础上,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一年内上了三个台阶连续获得市,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通过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检查验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年共受理信访举报案件近百起,查结80%,并已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此外,在招生,收费,就业,招工,转干,职称评定,基建招标,科研立项等工作上,学桂均实施了公开办事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及社会的好评.2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台并办学,为理工大的开局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体制改革是我校九七年工作的主题.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多方考察调研.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垒体师生员工的艰辛努力下,于7月5日顺利实施了合并办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来,校党委在集思广益,抓紧抓好理工大建章立制工作的同时,根据学校合并时的实际状况,初步确定了预期一年的”过渡期”工作方案.校党委强调以”一校意识”统一思想,树立”垒局观念”,讲求”整体效应”,形成”最大合力”,实行了”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的”直通车”工作方案.从半年多来的工作看,我校合并以来”一套班子,一套制度,境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工作模式正在逐步实施,而且得到了校内外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及垒校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校内各项动作有条不紊,垒校上下群策群力,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3抓住机遇.扎实努力.顺利地通过了”211工程”主管部门预审.为把理工大学创建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九七年,我校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群体力量,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投身于21I工程”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学校正式成立后,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以超常的干劲.以无私的奉献,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表现出了主人翁的负责态度和拼搏精神.通过台并前后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我们太原理工大学终于高质量地通过了山西省政府和煤炭部组织的”211工程”主管部门的预审,实现了几代八梦寐求的夙愿.这的确是关系着理工大跨世纪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她不仅再次凝聚了理工大人求实向上的人心,而且必将激励我们继往开来,奋发进取,为创造理工大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在这里,我谨代表校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为我校顺利通过预审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各位离退休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14加快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全面提高办学效益.2,壹董三堡塾童墨竖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始终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的教改步伐明显加快,在加强本专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l}f<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为指导.巩固了已有的教学成果,继续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课程体系;同时,各校区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立了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广大教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去年.我校的成人教育事业又有大的发展,招生人数比九六年增加41%.办学效益也明显提高,为我省的成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i进工作,为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层次,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做了大量工作.科研方面,三校区互相配合.加大力度,科研水平大大提高,科研成果明显增多,九七年学校的科研项目总数是九六年3倍.科研经费也大幅度升高,进帐科研经费达2300万元.在学科建设方面,合并以来,有效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已有3个学科明显得到了加强.此外,在研究生工作方面,教学和管理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学生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作为省部共建的一所新型大学,一年来我校在抓好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高科技优势.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为山西地方经济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学校刨造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5.进一步加强了后勤,财务,基建工作.为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一年来,我们加快了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逐步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工人聘用镧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加强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美化,硬化,绿化,净化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的财务预算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基本建设工作也有了很大进展,省重点工程科学楼全面峻工,晋祠路住宅小区继首批住宅投入使用后,第二批5栋教工住宅楼.进度已完成主体过半;中区办公楼也已全面峻工,27教工住宅楼已全面开工,理工大新校门及南区新校门也胜利落成.6.团结稳定.求实创新,统战,群团,老干部及安全保卫等工作成效喜人.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顺利完成了各民主党派的换届工作.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民主建设,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校党委多次召集老干部们进行座谈,通报学校情况,听取大家意见,解决其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受到了老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双拥工作在获得河西区先进模范单位称号的基础上.又分别通过了太原市,山西省双拥模范单位的检查验收.学生军训工作获得了山西省军训办队列考核第一名.在团学工作方面,校团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质量,成效显着,在”比”,”学,赶”,”帮”,”超中涌苎塑堕竖堂堂望童!!坚主堡三生量望占塑堂量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安全保卫方面.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学生犯罪率和非正常死亡率均为零.其它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在我校的各项工作中还存在着不步的困难和问题:(1)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共建”的力度还需积极争取再进一步加大.(2)学校内部工作千头万绪,体制尚未理顺,机制还没有建立,制度也需进一步规范.(3)教职工先进的思想认识还不尽一致,精力投入明显不足.(4)”一校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5)学校的办学经费短缺依然严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6)学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每一位理工大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成绩,又不能回避问题.尽管我们已跻八”211工程”的重点建设行列,我们每个人也的确有一种光荣感,自豪感,但目前的局势仍然更加需要我们确立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全体理工大人只有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才能把握未来,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机遇与挑战江总书记说过”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那么,作为省部共建的一所跨世纪的新型理工大学,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多少?能抓住的机遇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理工大人必须清醒认识的.我们不能以为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合并也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把”共建共管”的新型”理工大模式”建设好还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首先,”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重视,这是高校加速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机遇.党的十五大不仅再次强调实煎”科教兴目”战略,而且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十五大报告还专门论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其中特别强调了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十五大报告关于教育的战略思想是把中国高等教育带入二十一世纪的行动指南.作为一所改革试点的高校,作为一所承担着完成”科教兴晋”,”科教兴煤”历史重任的高校,我们从酝酿台并到成立至今.始终都得到了中央及省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也无不关注着我j的发展,特别是李岚清副总理为我校亲笔题词,亲笔批示,对我们的发展寄予了厚望.领导的关怀,社会的帮助,中央政策的重视都为太原理工大学跨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实际行动牢牢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理工大的宏伟目标.其次,当前中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太好形势,为我们高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机4?高荨工程教育篁堂遇.最近,我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全国高教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周远清副主任作了重要报告.目前.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经过5年探索实践,”共建,合并,划转,协作,合作”五种形式的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当前高教的大好形势,体现在:一是高教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二是高等教育在加速地发晨;三是教学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四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大转变已在全国教育界展开.而且,今后高教体制改革的方向仍然是:抓共建,抓调整,抓合作,抓合并.这是目前高校体制改革的总趋势,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讲”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非改不可,势在必行的问题”.我们太原理工大学作为省部合并办学的一所试点高校.正是体现了中央的精神,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的大局而诞生的.实践证明,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特征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也必将成为近期高教工作的一个重心.我们各级领导务必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这场改革,要看到这场改革给我校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所要求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加快我校的发展进程.当然,在面对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l临着两个严峻的挑战..首先.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技术的迫切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市场经济下的今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不断升值.十五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这就是说.与教育有直接关系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目前正在不断发育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必将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围绕市场对人才与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改进育人方法,才能满足经济建设对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一所高校规模再大,招不来学生;即使招来学生,毕业后又没有单位愿意要,那么这样的学校本身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为此,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着眼现实,放眼未来,加快改革,踏着时代的节拍,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其次.全国高校重点建设的竞争.省内兄弟院校的奋发向上.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目前.我们的实力与现状,与国内一流的兄弟院校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在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的百所高校中排名第97位;在全国自然科学奖获奖的近百所学校中,在研究与发展成果排名前百所学校中.在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综合实力前100名高校中,我校均榜上无名.从我校自身看,我们的党建工作没有成为全国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获省级标兵.学校的整体水平,科技开发水平,校办产业的效益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能力不强,教职工福利待遇偏低,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专业调整与改造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全校上下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不负中央和省部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总之,希望与压力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我们既不能沾5?●.一r1藩了翻”翻-『——整塑堡垒主垦童生量三堡垒占堕监沾自喜.又不能悲观失望,要以我们一如既往的冲天干劲,发扬优势,强化特色,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匿素,力争在九八年里取得新的突破.三,1998阜我校主要工作指标及工作重点面对我们的憾绩,面对我们的困难,面对我们的机遇,面对我们的挑战,我们理工大人该怎么办?1997年,我们在合校和”211工程”预审中,集全校教职工智慧,根据现状和时代的要求,对太原理工大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描绘,提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催人奋发,激人进取.根据这一蓝图,1998年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以”211工程”预备立项,中层干部和机构的调整以及学院学科的调整与建设为重点.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奠定基础.1998年校党委的工作主题口号是:讲大局,抓改革,促管理.增效益.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11998年我校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继续保持省委党建思想工作先进高校称号’,力争进八全国党建思想工作先进行列.一成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枝系中心组学习及理论教育工作成为全省先进.一~继续保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荣誉,招生就业工作力争进八全国先进行列.一大学生文体活动及各项竞赛在全省,全国有较好名次.统战,群团,老干部工作等要获全省先进.双拥,军训工作要保持全省高较先进荣誉.教学工作:一完成3000名本专科招生,成人教育完成1500名招生.一本科生四级英语通过率比上年提高十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六级英语通过率达90%.…数学,物理,计算机课程统考及格率达90%.为申报并获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奠定基础.科研产业工作:一…科研进帐经费达到2500万元,力争达到3000万元.申报并获准国家级项目8项.申报并获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l2项和争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l项.6.’高等工程教育一一科研项目按期结题率达到85%.一一发表国际刊物论文30篇,国际会议论文30篇,国内一级刊物论文150篇.科技及社科专着20部.一一全校产业收益和创收要上交学校可用资金700万元以上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博士研究生招生达8名,硬士研究生招生达135名.——博士点申报要力争实现”争四保三”的目标.——按”2l1工程”的整体建设规划,搞好重点建设外事工作要加强对已建关系院校的实质性合作交流.,——开辟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渠遭,增强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基建后勤工作.——开工新建16450平米的教学楼.~争取完成8700平米多功能文体中心建设立项审批工作.——分阶段完成容量3000千伏安的变电室建设.——要完成30000平米的教工宿舍楼;新建10000平米的教工住宅搂. ——完成2650平米的风雨操场.——做好120亩土地的征用准备工作.——争取经费,进一步改善供电,供水,供暖条件.全校绿化,硬化,美化,净化工作再上一个台阶.教职工待遇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全年人均任务工资达到1200元以上.同志们,提出一个目标容易,实现一个目标很难.为了完成今年的工作指标,最终实现创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理想,今年党委要抓的主要工作是:l统一思想,抓好党建全校上下要高举x~/J,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韵十五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各级组织要大力倡导理论学习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要加大宣传思想和舆论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蔓继续以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为重点,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上半年学生党员要达到在校生的8%,垒年达到6%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要自觉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影响和带动群众.统一认识,明确目标,集中一切力量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7?_一t丁1灌了溷朗掰■一第1期温泽先书记在1998年幢工作台议上的讲话2.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深化体制改革,我们提出”优化外部环境,深化内部改革”的方针,制定全技综合改革方案,在重点进行教学,科研领域改革的同时,落实好”三定方案”,搞好机构调整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我们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学期内完成职能处室及中层干部的调整;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九八年内完成学科,学院的调整.为了保证这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尽快理顺体制,实现扬州会议提出的实质性合并的五个标志,即统一的学校主体,统一的机构和领导,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发展规划,统一的学科建设.3.强化管理.健全机制深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今年,我们将逐步对全校的人事,分配,住房制度,后勤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坚持”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方向,解决后勤工作逐步社会化的问题.为加大工作力度,学校将成立”五清”工作领导组,集中精力,加强领导,在抓好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建立起用人的竞争机制,分配的激励机制,管理的高效机制,科技产业的市场机制和学生工作的育人机制.4.提高质量.突出特色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特色决定学校的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要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和我们的办学特色,为山西地方经济和煤炭工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要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努力实现全年科研进帐经费2500万元以上,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合并,资产重组和企业改制工作;要加强内部管理,完成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
严大考: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核心 的 内涵 式发展 道路 , 坚 定不 移地 把 提高 人 才培 养 质量 作 为 学 校工 作
重心 ; 继 续 面 向国家战 略需求 和区域
发展 , 把“ 增强 特 色 、 拓宽基础 、 促 进 交叉 、 按 需 发展 ” 作 为 我校 学 科 发展 的原 则 。具 体来讲 , 一是 大力 加强传 统学科 建设 , 集 中精 力把 学校 的特色
经 济社 会 发展 需 要 , 深化 改 革 , 坚定 不移 地走科 学发展 、特 色发 展道路 ;
间 ,有利于增强 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和
聚
学 科 做优 、 做强 、 做大 , 办 出 自信 、 办 出品牌 。二是根据我 国经济的发展 和 利 水 电 大学 教 育教 学 胜 任 力提 升 计
看, 我校 是 以水 利 为特 色 , T科 为 主 干, 工、 管 、 理、 文、 经、 法、 农、 艺等 学 科 相互交叉为特点 的。面对 高等教育 大众 化 、国际 化 和现 代 化 的发 展 趋 势, 我们应 该根 据 国民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和我校 自身 的实 际 , 根据“ 有所 为
发 展 还 有 哪 些新 思 考 、 新举措?
严大考 : 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和竞
争力 所在 。在 高等教 育大众 化 、 多 样 化 的今 天 , 以特 色求 生存 已成为高 校 发 展的共识 。学科建设是 学校 建设的
核 心与 根本 。然而 , 由 于 资 源 是 有 限
河南 教 育 ( 高 校版 ) : 严校长 , 您好 ! 几 年 前 , 您 在 接 受 媒 体 采 访 时 曾说 .
厂 ] 本 刊记 者
高
杨
社会影 响力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 新 型人才 ,对更好 地服务我 国水利 电力 事业 和促进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以“五个中心”奋力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
以“五个中心”奋力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作者:北京舞蹈学院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7期摘要:在《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院对标“高水平特色型”,鲜明提出建设“五个中心”,即中国舞蹈高端人才培养中心、中国舞蹈学术研究中心、中国舞蹈作品研创中心、中国舞蹈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中国舞蹈数字教育中心,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五个中心;实现路径分类发展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重大举措,“高水平特色型”是对既往学校办学成绩的肯定,是对当下发展方向的指导,是对未来开辟发展道路的无限可能性,体现了首都教育战略谋篇布局的科学性、精准性、专业性和指导性。
2020年5月,北京舞蹈学院正式获批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这是对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提出的新命题。
经过全面、认真的学习与思考,我们认为,高水平特色型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高水平”、艺术创作实践的“高水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水平”,在国际交流与传播中代表中国艺术教育的“世界水平”、在完成国家使命中实现大学责任的“高水平”、在艺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高水平”。
近年来,学院也按照“特色型大学要着力发展特色学科,要提高学校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直接贡献力”的定位谋划事业发展,强化服务首都功能,立足首都、贡献首都、服务首都。
扎实推进中国舞蹈高端人才培育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和“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
拔尖人才培养是顶尖院校的责任,应遵循拔尖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此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中专教学为支撑、以本科教学为核心、以研究生教学为前沿、以继续教育与考级教育为拓展,持续强化舞蹈核心特色与优势,全面提升高精尖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中国艺术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大学_演示文稿
然而,对于高水平大学的标准我们还有很大需要完善的空间
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我校的许多科研项目已有本科生的参与, 这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科生的参与还是有限的
软实力建设
1阶包 , 动 段括 制 研 宣定第 传了四 动详党 员细支 和的部 学活经 习动过 讨实认
动传 献 专 极 在 的学 策 题 性 这 目校 , 讨 与 个 的开 我 论 创 阶 和展 支 活 造 段 意“ 部 动 性 , 义我 通 , , 为 。与 过 为 动 了 高会我员调 水议校研动 平、高究支 大板水生部 学报平院党 ”等大学员 专多学生和 题种建踊学 讨形设跃生 论式建参的 活宣言加积
2.制度,合理优秀的制度设计对于 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来说是非常重要 3.管理。管理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资源方面
资源是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条件 大学的资源有两种: 一种是内部资源,一种是外部资源。
高水平大学一方面要用好内部资源, 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外部资源。
通过学习和交流,我支部党员和学生 认为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有一 个高水平的干部队伍是十分关键的, 高水平大学需要怎样的干部队伍是我 们讨论的重要论题,一群懂得大学经 营与治理的管理干部不可或缺,我们 认为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应有以下特点:
干部队伍
具有强有力 思想先进 的领导核心 业务能力 强
具有国际化 充分利用 视野 资源
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 部队伍。有着以上特点的干部队伍能更好的将 我校更快的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优越的办学环境、高水平的教育质量、高水平 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高水平的科 学研究、高效率的运行机制、高水平的国际合 作的高水平大学。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路径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路径[摘要]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有三个质点:地方性、高水平、特色化,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应立足三种路径:立足地方性,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协调发展;坚持高水平,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全面发展;打造特色化,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地方性高水平特色化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制约,地方高校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往往不及位于中心城市的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整体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一、立足地方性,促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协调发展地方性是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基本内涵和首要特征,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首先立足地方性,服务地方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地方高校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协调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学校与社会达到和谐共生,促进校地相融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微观上处理好内部诸办学要素的关系,营造学校自身生存、发展与竞争的良好机制,合理配制与优化办学资源,促进学校自身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
1.从外部环境上讲,地方高校应注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协调,质量、规模与效益相一致。
地方高校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生,其办学宗旨必然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科技支撑,随地方经济建设状况与需要动态发展,使学校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协调一致。
从质量、规模、效益三者的关系来看,质量是立校之本,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的前提;规模是效益的基础和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但是规模过大或过小也不利于良好效益的形成。
总体上看,质量是前提,规模是基础,效益是结果也是目的,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好高校的办学社会效益。
鉴于此,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在地方建设发展中起到先导、带动与辐射作用,为地方建设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使学校成为地方建设发展的“智慧库”。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
范大学 建成一 所特 色鲜 明 的高水 平 教学 研究 型 师 范大 学 , 合 实 力 与 总体 水 平居 于 省 内高校 前列 、 综 地方 师
范大学 前 1 0位 , 牢牢 占据省 内一 流 、 地方 师范大 学先进 的地 位 . 全校 上 下要 紧 紧 围绕 这一 总 体 目标 , 聚人 凝
性强的学校 , 发展江西高等教育, 优化全省高校结构、 层次布局 , 建设 良性平衡的江西高教生态体 系, 给学校 创 造 了很 大空 间 .
江 西师范 大学虽 然有 悠久 的办 学历 史 , 近些年 发展 比较 快 , 但是 从 现 实情 况看 , 展 的基 本 面并 没 有 改 发
变, 仍然属于一所发展 中大学 , 跳出师大看师大 , 站在全 国看师大 , 还存在不小差距 . 在学科建设方面, 如果 按一 级学科 博 士点排 名 , 校在 全 国 和地 方 师 范 院校 分 别 排 第 2 和 第 l ; 果 按 一 级学 科 硕 士点 排 学 2位 6位 如 名, 学校 在全 国和地方 师 范院校 分别 排第 1 6位和第 1 . 0位 在人 才培养 方面 , 按教 学 质量工程 项 目数 量 排名 ,
年 ) 的大好形 势下 , 2 世 纪第 二个 十年到 来之 际 , 西师 范大学 迎来 了建 校 7 年华诞 . 》 在 l 江 0周 回顾 过去 , 望 展 未来 , 西师 范大学要 在科 学发 展观 指导 下 , 江 重新 审 视办 学定 位 与发 展 思路 , 入 思考 和 回答 “ 深 办什 么 大学 、
怎样 办学 ” 的战略 问题 .
1 进位 赶 超 : 时 期 工 作 方 针 新
办学 定位 是学校 办学 指导 思想 的核 心 内容 , 学 校 发展 具 有 统 领 和 引导 作 用 , 一 所 学 校发 展 的方 向 对 是 标. 江西 师范大 学在谋 划 改革发 展 的历程 中走过 了一 条不 同 寻常 的轨 迹 .94年 , 校第 五 次 党代会 提 出 了 19 学 “ 足江 西 、 向全 国 、 向世界 ” 立 面 走 的战略构 想 以及“ 成为 一所 多 科类 、 层 次 、 多 多功 能 、 多形 式 的师 范 大学 , 以 跻 身于全 国 同类 学校 的先进 行列 ” 的总体 目标 .03年 , 校五 届 三次教 代 会 确定 了 “ 20 学 建设 成 为 一所综 合 性 、
坚持党管人才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
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
高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质是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谋大局、抓关键、管大事的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与人才工作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理工大学党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实施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能和优势,全力打造以“引进人、用好人、培养人”为宗旨的“兴光人才”系统工程,为学校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推动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大力度,拓宽渠道,不拘一格“引”人才探索新机制,统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近年来,学校党委陆续组建成立各类人才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学院——平台团队”三级引育责任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规划与统筹。
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大胆探索重要领域、关键岗位、重大科研项目短期用人机制,打通“学校——平台——人才”智力引进通道。
2018年,学校投入经费630余万元,从中科院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引进“百人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9人、团队1个。
学校先后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南乔治亚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6人。
所引进人才为学校的科研产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增长点,对学校谋求“高位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提升作用。
搭建新平台,广纳优秀青年博士人才。
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赴浙江大学、■李全勇坚持党管人才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48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重点院校及所在城市发布招聘信息。
在省教育厅和人社厅的支持下,学校先后举办了两届“青年学者论坛暨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通过这一学术交流平台,校内各用人单位与青年学者间实现面对面交流,实现了人才提前选聘,简化了人才来校考核流程。
高水平大学
所谓“高水平大学”,必须是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研究能力和一流的科技转化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能够独立解决国家和社会重大发展问题,能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不断准备知识和人才;大学本身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必须是国际化的,要得到国际公认;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把知识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
过去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提高到23%,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今后,教育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有何举措?下一步如何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吴启迪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教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的扩大转变为内涵的发展。
在本科教育方面,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六个方面的工作,对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
在“质量工程”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通过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教育部推出了研究生创新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某些软肋,比如实践环节薄弱。
”吴启迪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一点就是不能脱离实践。
依托优势特色强校
依托优势特色强校在现代教育领域,依托优势特色强校已经成为了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优势特色强校指的是那些在其中一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特色的学校,通过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可以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
依托优势特色强校进行教育发展有很多好处。
首先,依托优势特色强校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集中度。
学校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忽视的,一些优势特色强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先进的教育设备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通过依托这些强校,可以将这些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充分发挥优势。
其次,依托优势特色强校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优势特色强校通常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他们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通过与这些强校合作,其他学校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另外,依托优势特色强校还可以促进学科建设。
优势特色强校在其中一学科领域通常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校,他们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领先的地位。
其他学校可以通过与这些强校合作,提升自己的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依托优势特色强校还可以提高师资培养水平。
优势特色强校通常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通过与这些强校合作,其他学校可以借鉴他们的师资培养经验,提升自己的师资培养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
基于以上优势,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依托优势特色强校的教育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优势特色强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促进其更好发挥优势。
其次,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优势特色强校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总之,依托优势特色强校是实现教育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发挥这些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师资培养水平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依托优势特色强校的教育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特色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关于“特色型大学”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人的基本结构、样式都是相同的,人们之所以能将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人的特色。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区分,也在于其特色。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亦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指的是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无所谓共性。
可见,特色是一个特定事物存在的依据和标志。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高校能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能否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靠特色立校,靠特色强校。
张德祥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撰文指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1)适应与引领。
这是高水平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表现和集中概况,适应是引领的基础,引领是更高层次的适应。
(2)学科视野与社会视野。
这共同构成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坐标,学科视野反映着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社会视野反映着大学组织的社会性。
(3)卓越与特色。
学校要善于在提升优势中形成个性,在凝练特色中走向卓越。
(4)教学与科研。
高水平大学一方面要培养一流人才,一方面要推出一流科研成果,但精力和资源均有限,如何取舍,是一个永恒的矛盾,这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学术与行政。
目前关于我国大学行政化倾向的批评比较多,学术和行政工作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6)硬实力和软实力。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硬实力是基础,但还必须有软实力,文化、制度、管理这三方面非常重要。
(7)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
尽最大努力保证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取外部资源,这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大学当前和长远的发展。
(8)学校与院系。
大学是“底部沉重”的组织,其管理重心应该在基层,学校在加强规划、统筹、协调、组织等工作的同时,要着重理顺与院系之间的关系,给院系更多的权力。
关于“办学特色”思考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遵循大学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另一面需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独特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突出特色。
办学特色既可以反映学校办学的整体优势,也可以反映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有一个共识,就是要走特色发展之路。
因为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专业有特色可产生发展力,环境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
这已是许多高校发展的共识。
那么,大学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非大学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办学特色。
要成为大学的办学特色,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性:一是独特性。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首先是要有鲜明的个性,亦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
二是稳定性。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在大学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能成为办学特色必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
三是发展性。
大学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办学特色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办学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办学特色是与时俱进的,它不仅要对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进行总结和弃,同时也要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大学特色的形成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就是需要有宽松的社会办学环境,大学拥有真正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力,这主要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就是大学需要根据自实际情况,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发展目标,提升办学理念,经过全体生员工共同努力,不懈追求,长期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历史传统、治校者、教师、学生往往会起到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
历史传统是前提。
大学的历史传统是其办学特色生成的土壤,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结合学校历史传统进行吸纳和升华的过程。
我们所知道的“985工程”启动以来,全国已有38所知名大学进入重点建设行列。
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九所著名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几所大学虽然其数量不到全国高校总数的1%,但年度科研经费,两院院士以及国家重点学科拥有量等关键指标却占到30%—40%的比例。
我们研究大学的特色及建设高水平大学,分析研究他们的办学实力、特色和优势,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大学文化方面分析,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说:“文化是大学之魂。
”大学文化是大学本质规定性中最重要的内容,努力构建高品位大学文化是本科院校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的任务。
而现实中,办学理念与教师价值观的差异和不足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性等都严重影响了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本科院校要承认差异,准确定位,着力构建以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学术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努力营造科学、民主、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
要建规立制、优化整合、科学制订、合理设计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策略和措施,积极推进新建大学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以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推动形成文化共识和校本价值观,养成培育和提升大学人独具特色高品位的大学精神和行为习惯。
让读书、研究、教书育人真正成为本科院校每一个大学人的生活方式。
大学文化建设要注意哪些方面呢?1、大学文化建设要有宏观的视角和战略眼光。
2、大学要着力建设积极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大学人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展现着大学自身的气质、品位与精神风貌,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支柱和灵魂。
它影响着每个大学人的成长过程和人生轨迹,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影响力。
大学校训一定层面上反应了大学精神的建设,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对学生影响很大。
西安交大的校训是: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等等,这些校训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大学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3、大学要切实进行创新文化建设。
对于大学自身来说,具有关键意义的首先是大学理念的综合创新。
我们应当继承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这种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对于克服忽视价值理性的倾向无疑是有益的。
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和有效地克服传统文化中忽视科学理性和个体主体性以及契约化的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文化对创新文化的阻滞作用。
在确立大学的办学理念时,应当清醒地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兼顾,追求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4、大力营建民主活跃、严谨宽松的学术共同体、追求真理,崇尚学术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表征。
大学是以育人为本质功能的文化机构,也是以发展科学为重要职能的学术共同体,在大学两者是密切关联的统一体。
体现育人为本、科学为基,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建设和发展这个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建设民主活跃、严谨宽松的学术共同体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共同课题,也是大学培育创新人才,孕育创新成果的物质基础、精神依托和制度保障。
5、将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密切结合起来、以有效措施推动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并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6、提倡“ 大学生与大学共同成长”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
二、从大学专业设置分析,特色性大学首先要有特色性的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说,“作为特色型大学,拥有服务于特定行业且实力较强的学科和专业,只要做大做强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出类拔萃,被社会认可,解决行业的关键问题技高一筹,就是一流大学。
” 在特色大学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专业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
1. 和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曾经说过:“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更需要好的生态,特色学科的优势要继续巩固,新建学科应从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考虑自身的学科优势,作为特色学科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学科不在于多全,关键在于多强,建成了良好的学科架构,特色型大学才能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发展。
”2.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体现在高校排名、学校评估、学科排名、学科点评审、师资引进、招生录取、学生竞赛等各个方面,高校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重新审视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从教育教学改革入手,走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培养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特色型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为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水平高低无疑昭示着教育质量的优劣,最优秀的大学可能存在水平一般的专业,而一般的大学也可能存在某一专业非常出色,若高校某个专业水平很低,势必会降低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只有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使行业特色型高校更好地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现阶段,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中同样存在有不少的问题,如缺乏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盲目应对扩招,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专业建设水平两极分化等等。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明确培养目标,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应立足为行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始终坚持专业的行业特色,围绕其主干学科设置相关专业,为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服务。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发展战略对我们很有启发。
这个学校原来有14个学院,下设100多个学科系,各个学科的发展非常均衡,特色不明显,因而始终无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后来学校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学校要求每个系都尽量去和生物原子挂钩,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经过几年的努力,伯克利加州大学一下子拿了17个诺贝尔奖,生物原子工程学科成了世界第一,伯克利加州大学才世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