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哈姆莱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
(4)浅薄·肤浅 A. 应唤起民众之良知,挽风气于________之境,救道德于沦 丧之地,则我中华文化必能复兴,且于复兴中得以重建。 B. 有人认为,科学消费就是有了问题就要投诉,由此可见, 人们对科学消费的认识还很模糊________。
【解析】 两词都有“不深刻”的意思。“肤浅”指局限于表 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 体会、理论等等。“浅薄”义项广,有如下解释:缺乏学识或修养, 如知识浅薄;(感情等)不深,微薄,如缘分浅薄;轻浮,不淳朴, 如时俗浅薄。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学课件
悲剧之父——莎士比亚 人世无常——仇恨与爱情,阴谋与正义,欺凌与温暖,诡计与 机智……世态炎凉收录笔端,错综复杂活跃纸上,悲喜冷暖充实舞 台。每一出戏剧演绎着社会百态,绝望与希望在他手上升华。 简单的文字,在你的偏执下,成就一部部感人肺腑的悲剧。那 使人潸然泪下的剧情,是一篇篇惊世之作,蕴涵了人类最真挚的感 情,那世界最洁净的泪滴,随你笔下的悲剧缓缓落下。
【解析】 “功夫”比“工夫”的义项广,凡是用“工夫”的 地方都可以用“功夫”。 “工夫”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的时间。 “功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花费的时间、心思或精力。二是指本 领、技艺或学问。一般来说,在表达时间这一意思的情况下,“工 夫”和“功夫”可以通用,在专指精力、本领、学问时,只能用“功 夫”。例句:①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②要想学习好,就必须狠下工.夫.。③他经过三年的潜心练习,终于 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新知预习篇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牙慧.__h_u_ì____ (2)剑鞘.__q_i_à_o___ (3)难堪.__k_ā_n____ (4)虔.敬__q_i_á_n___ (5)怪诞.__d_à_n____ (6)忏.悔__c_h_à_n___ (7)迷惘.__w_ǎ_n_g___ (8)蟊.贼__m__á_o___ (9)繁文缛.节___r_ù____ (10)戕.害__q_iā_n_g___ (11)国玺.___x__ǐ ___ (12)揩.汗__k_ā_i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ppt课件
√ )
预 习 检 测
4.近义词辨析
(1)置疑· 质疑
辨析: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质疑:提出疑
问。
①我现在所说的只是个人读《克罗齐》所遇到的一些
栏 目 链 接
质疑 。 疑难,分条陈述,聊当________
②在那种特殊情况下,他那样做是无可________ 置疑 的。 (2)有失· 失之
语文· 必修4(人教版)
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 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 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 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
bó ) 浅薄 ( . bò) 荷( 薄 . bá o) 片( 薄 .
hè ng 横 财( ) . hé ng 放( ) 横 . hè ng ( ) 蛮横 .
sù ) 宿 舍( . xiù) ( 星宿 . xiǔ ) ( 一宿 .
预 习 检 测
辨析: “ 有失 ” 和 “ 失之 ” 都有一个 “ 失 ” 字, “有失”的“失” 是当“失掉”“失去”解释;“失之 ” 的 “失”有两个意思,一是“ 差错”“错过” ,如 “失 之毫厘”即“差错在于毫厘 ”,二是“缺陷”“欠缺” 。
栏 “有失”后面所接词语一般是褒义的,如“公平、公允、目 链 慎重、稳重、稳妥、斯文、体面、风度、检点、缜密、 接
字形小贴士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
“ 衣 ” 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与金文的形体,像衣 服之形,上部的 “ 人 ” 字形部分是衣领;两侧的开口 处是衣袖。小篆还像衣服,到了楷体的写法,完全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5:第3课 哈姆莱特
艺术成就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 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 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 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 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 史转折时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宁可不要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 莎士比亚(1564—1616年)名列第一。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 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 典范。难怪英国有了这句谚语。虽 然这话有浓厚的殖民色彩,但莎士 比亚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第3课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 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 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 峰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 “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西方, 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 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 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 究的最大课题。
※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第3课 哈姆莱特
4.近义词辨析 (1)沟通·勾通 二者都有“彼此相通”的意思,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两 个方面。 ①感情色彩不同。“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 如“沟通思想”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 思是指暗中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 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如“勾通土 匪”等,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②适用对象。“沟通”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勾 通”只用于人。
监管部门和企业缺乏必要的________,致使企业内部 员工________外面的不法分子大肆盗取钢材,使企业蒙受 了重大损失。
(2)置疑·质疑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提出疑问。 ①在学习中,对于前人的观点可以大胆________,提 出自己独有的观点。
2.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善于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
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 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 还有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 情节更具吸引力,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独白与旁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 或旁白的作用。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 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 他的内心活动,把人物矛盾推向白热化。
(4)r繁ù(文rù()子)节 rù( )暑
破zhàn( ) 下dìnɡ( ) (5)dìnɡ( )子 荷花diàn( )
kāi( kǎi( (6)和xié( xié(
)干 )书
) )行
答案:(1)栗 粟 (2)枭 袅 凫 (3)拆 坼 折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第3课《哈姆莱特》优质课件(共39张PPT)
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 盾,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 争的残酷性;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 力的作用。
名家观点
“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 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 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 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 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 时候高明。”
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 了解剧本展示的矛盾冲突
品味戏剧语言 分析人物性格
认清矛盾的实质
领悟剧作的主题所在
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了“ 和 的故事”?
明确: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 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 奥斯里克的奚落,嘲讽。
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 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成就一个时代 ——英国谚语 莎士比亚故乡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2:55:5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第3课哈姆莱特
第3课:哈姆莱特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得故事情节、尖锐得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得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得艺术语言,读懂课文得字面意义与深层含义。
============================== 自学案==============================一、走近作者莎士比亚,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得戏剧家与诗人。
生于1564年4月26日,卒于1616年4月26日。
在整整52年得生涯中,她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与两部叙事长诗。
著名得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莎士比亚得创作活动一般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主要创作诗歌、历史剧与喜剧。
当时正值伊莎白女王执政得鼎盛时期,英国空前统一、强大,资本主义顺利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成了暂时得联盟,政治局势比较安定。
这时,她得作品充满了爱国热情与乐观情绪,她歌颂友谊谊,抒写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理想。
第二时期(1601~1608),主要成就就是悲剧。
随着资本主义得进一步发展,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得各种矛盾,逐渐明显地暴露出来。
面对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动荡不安得现实,莎士比亚感到人文主义得理想难以实现。
在这个时期,她写下一系列悲剧,描写人文主义理想得爱情、友谊与现实之间得深刻矛盾,愤怒抗议与猛烈抨击现实得黑暗。
第三时期(1609~1613)倾向于妥协与幻想得悲喜剧或传奇剧。
在理想同现实尖锐对立而又找不到出路得情况下,莎士比亚不得不以乌托邦式得幻想来加以调与。
她在这个时期所写得剧本对黑暗得现实虽有所揭露,但都以宽恕与谅解作为主题,人物与背景富有传奇色彩,戏剧矛盾冲突得解决常借助于偶然得机缘巧合。
代表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
20-21版:第3课 哈姆莱特(步步高)
【运用】 a.黄岩岛主权属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b.美国一公司推出婴儿版高跟鞋引起民众质疑。 (4)成语 ①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②自投罗网:自己进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上当,或愧。 ④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⑤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⑥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⑦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返回
主题群文通读·读哈姆莱特
5.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请 说说这一部分是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答案 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发展。在 比剑中,克劳狄斯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拿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王 后替哈姆莱特喝下了毒酒,使得哈姆莱特能继续决斗。雷欧提斯的不 忍也给哈姆莱特留下了最后杀死克劳狄斯的机会,为父亲报了仇。
1.作者简介
戏剧艺术的典范——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莎士比亚勤奋好学,
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
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
料
第3课 哈姆莱特
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理清故事情节,明确戏剧中的冲突。 2.审美:(1)概括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哈姆莱特的悲剧
意义;(2)赏析戏剧手法,品味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
激趣导入
我们先来看两句话: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莱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西方谚语 第一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话是文学品评的方法。 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 千古名句。这部杰作就是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这部名著。
103哈姆荚特
【基础自测】 一、字音积累
二、字形积累
三、词语积累 1.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2.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 事项。 3.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 及的事情)。
103哈姆荚特.
4.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二、背景链接 揭露黑暗社会,宣扬人文思想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 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 子,但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 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
103哈姆荚特.
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 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 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的 人文主义思想。
【明确】克劳狄斯摆出伪善的姿态,好像一切都是为哈
姆开始前,为什么要准备酒、珍珠、 礼炮,并且对哈姆莱特说了一番鼓劲的话?其目的是什 么?
【明确】克 击鼓、吹奏、放炮、祝酒、赠送珍珠,仿佛一切都是为 了给哈姆莱特鼓劲打气,实际上在甜言蜜语中包藏着一 个不可告人的阴谋,可见其阴险。
【新课探求】 一、脉络梳理
二、内容概览 《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 的故事,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热情赞扬 了哈姆莱特反对封建暴政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无 情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及封建 社会宫廷内部斗争的险恶和复杂,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 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重点探究】 1.课文中不但人物与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人 物的内心也存在着矛盾冲突,请分析主要人物自身存在 着怎样的矛盾冲突。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课件17:第3课 哈姆莱特
全文总结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 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 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 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 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 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 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 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 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 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艺术成就
1.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①取材于历史、传说和前人的剧本,填补现实生活的 血肉,注入时代精神的灵魂; ②并不排斥浪漫主义,而是与浪漫主义相融合。
2.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福斯泰夫式背景”。 ②多条情节线索的交织,如三条为父报仇的线索。 ③悲剧中的喜剧因素,如奥菲莉娅之死与墓地的插科 打诨。达到了“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 角的奇妙的结合。” ④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葛楚皇 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 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共分为五幕
1.深夜显幽灵、先王揭阴谋 2.装疯伤情人、演戏巧试探 3.寡断失良机、误杀情人父 4.海上得脱险、情人断芳魂 5.墓地起冲突、悲情大结局
悲剧的情节
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
• 霍拉旭 Horatio——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他没有直 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 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 结束的主要角色。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
• 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 Rosencrantz & Guildernstern— —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老同学。他们被克劳地招来 照看哈姆雷特。虽然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但王子 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 国的哈姆雷特时,他把名字偷换了。于是两人在幕后 莫名其妙地死去。
课件20:第3课 哈姆莱特
四、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0.哈姆莱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灵魂极其深刻, 几乎人类所有的崇高都在他的身上放射过光芒,但人类的某些弱 点他也一样拥有。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沉默寡言、愁容满面, 由此性格出发,他有时候悲观厌世,有时候又思虑过重,耽于幻 想,有时候又精力充沛,勇敢坚强。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矛盾的 因素,以至于他的一些行为至今众说纷纭。托尔斯泰说:“要找 到哈姆莱特行为和言辞的任何解释是毫无可能的,因此,要把他 说成是任何性格也是毫无可能的。”这或许就是哈姆莱特的迷人
[答案]
哈姆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话
霍拉旭的话
认为哈姆莱特会输 认为是雷欧提斯的复仇,为平息
掉,心中有不祥的 说明的 其愤怒,勇于接受挑战
预感 问题
看重命运,坦然看待生死,表现 看重友谊,劝告哈
出英雄主义气概
姆莱特放弃比剑
6.对哈姆莱特的道歉,雷欧提斯接受了吗?
[答案] 对哈姆莱特的道歉,雷欧提斯虽然表示在感情上获得 了满足,但是在名誉上难以通过,只有“为众人所敬仰的长者” 出面调停,才可以与哈姆莱特言归于好。雷欧提斯所说的“长 者”当然是暗指克劳狄斯,但是,狡猾的克劳狄斯对此无动于 衷,就这样,比剑在哈姆莱特的不情愿中开场。
11.剧本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①生动性表现在:一是表面波平如镜,人物都客客气 气、温文尔雅,但背后的阴谋却令人不寒而栗。二是人物语言 或文雅或质朴,或缓或急,非常生动。三是人物形象生动,个 性突出,如国王的阴险、雷欧提斯的良心未泯、哈姆莱特的正 直勇敢。②丰富性表现在:一是两个报仇的线索交织在一起, 哈姆莱特与新国王的矛盾,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的矛盾。二是 比剑时每个人的言行、心理都极具个性。三是结局的出人意料 及哈姆莱特的嘱托,都有丰富的内涵。
课件16:第3课 哈姆莱特
思路提示二:哈姆莱特的思想感情与引起它们的客 观事物不相称,感情超过了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客 观事物不足以引起这样强烈的或这类的感情。哈姆 莱特有一种将问题抽象化的能力,他在头脑中创造了 一个根据他的想象而形成的世界,而他自己又将它当 作真实的世界。这种抽象化倾向,以及其他种种,乃 是他拖延不采取行动的主要原因。
结构图解
重点突破
1.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 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 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案:在这个片段中,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其中克 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 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 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 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
《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四大悲剧”《哈姆莱 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经典爱 情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写作背景
《哈姆莱特》这部悲剧的基本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 特为父复仇。这个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 家萨克索编写的《丹麦史》中。16世纪80年代,先后有 法国、英国的剧作家据此以中世纪式的复仇为主题改 编成戏剧。1601年,莎士比亚根据这些材料,并把英国 当时的现实注入到12世纪丹麦王子的故事中,用人文主 义观点,把一个单纯为父报仇的故事,改编成反映特定 历史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悲剧。
交加。奸王克劳狄斯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 复仇的机会,密谋在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时用毒剑、 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 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也被刺死。《哈 姆莱特》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 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以王子哈 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 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哈姆莱特的形象 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 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课件9:第3课 哈姆莱特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谢谢观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什么思想?这部作品有何悲剧价 值?
提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从他的言 语和行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哈姆莱特这 一人物形象之所以富有时代意义并且影响深远,还在于他同封 建势力作了坚决的斗争。因此,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 的人文主义英雄的典型。作者通过他宣扬了人文主义理想,揭 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了他与封建社会所进行的斗争,这 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来说具有进步意义。
诗意。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剧本塑造了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莎翁笔下的人物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特点。
如哈姆莱特不仅具有双重性格,而且其性格在矛盾冲突中不断 发展变化。
导练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个性化的语言是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具体体现。人物语言的
个性化写作是要综合考虑的,也就是说既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特点,
——海涅 (5)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哈姆莱特身上找到他自己的缺点。
——屠格涅夫 (6)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 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 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 这些名言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英雄、镜子、缺点、角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连线作者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 有着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 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 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 的基础。
课件14:第3课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感知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 的剧作家、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 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 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1564年4月23日出生,默默无闻。1616年4月23 日去世,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 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 诗。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 义者,他的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 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 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 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 代的悲剧。
全文总结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 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 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 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 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 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 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 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 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哈姆莱 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讨论
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 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莎士比亚剧作语言特点
1.语言生动精炼,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 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灵活丰富。
课件5:第3课 哈姆莱特
不妨套用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 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 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锐敏的视角去注视这 个世界,执着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感的心灵去体 味这多采的人生。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只看见一个空洞,而 乐观者则品味到它的美味。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 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觉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 建社会的丧钟,有人看到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 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 身……
——奥菲利亚
忧郁的王子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 原。” “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 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哈姆莱特
犹豫的王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hamelt
名家说法
哈姆莱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 思想的少年。(梁实秋)
· 用人权反对神权至上 ·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 用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A.主观原因: 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斗争 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 者的悲剧。 B.客观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 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 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 的冲突。”因此,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作品
课件21:第3课 哈姆莱特
2.在比剑开始前,霍拉旭和哈姆莱特有几段对话,这几段对话,说明 了什么问题?
哈姆莱特 霍拉旭
参考答案:哈姆莱特:①认为是雷欧提斯的复仇,为平息其愤怒,勇于 接受挑战。②看重命运,坦然看待生死,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霍拉 旭:①认为哈姆莱特会输掉,心中有不祥的预感。②看重友谊,劝告 哈姆莱特,放弃比剑。
《哈姆莱特》共五幕,这里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即全剧的结尾部分。 《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去了,母 后匆匆地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正是克劳狄斯谋杀了老 国王,哈姆莱特肩负着为父报仇、重整朝纲的重任。哈姆莱特一时鲁莽, 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口保护哈姆莱特,立即打发他去英格 兰,想借英格兰国王之手杀掉他。哈姆莱特识破了他的诡计,半路上逃 了回来。波洛涅斯是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奥菲莉娅受到情 人哈姆莱特“变心”和父亲被杀的双重打击后,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哈姆莱特极为怨恨,克劳狄斯趁机拉拢他, 两人合谋设计杀死哈姆莱特。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相关常识
话剧是戏剧种类之一,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称谓。这个剧种于20 世纪初传到中国。它综合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 种艺术成分,而以说话(对白、独白、旁白)为主要表现手段。
读准字音
加点字
棕榈. 禀.赋 山鹬. 鞘 剑鞘.
鞭鞘. 处 处.置
处.所
读音 lǘ bǐng yù qiào shāo chǔ chù
加点字
国玺. 戕.害 蟊.贼 切 恳切.
切.磋 畜 畜.牲
畜.牧
读音 xǐ qiāng máo qiè qiē chù xù
文章思路
发现阴谋 开端:讲述逃归过程 篡改密信
课件4:第3课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
• A.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反映了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 B.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 C.起到了唤起民众,奋起反抗封建势力的作用。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 而富于形象性。如课文中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 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 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他 的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更在揭示 他内心的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语言的丰富 性和生动性。
写作背景
结构安排
哈姆莱特 戏 中 戏
国王表现
戏前安排 亲自导演 交代朋友 问戏名 问情节
戏中 哑剧 演出
戏后
窥出阴谋 决心复仇
站起来 不舒服 让人点火把 发脾气
上演“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 位之罪行。
国王先问“情节”:有没有要 不得的地方?因为他担心杀人阴谋 被人揭穿。
国 王 看 戏 前 先 问 情 节, 为 什 么?
国王看戏后有何表现?说明了什么?
国王脸色阴沉、坐立不 安,不等戏演完就腾地站起 来,并大声吩咐人点起火把 来。回去以后“非常不舒服” “发脾气”。
这一切反常的表现都表 明了罪恶被人揭穿时烦躁、 害怕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 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 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 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 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 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 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 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哈姆莱特》的影响
这是上海人艺演出的京剧《哈姆莱特》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主旨
人物形象·哈姆莱特
•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 在父死母嫁的悲剧发生之前,他对一节都充满了
课件19:第3课 哈姆莱特
其悲剧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当时封建势力仍 很强大,哈姆莱特面对的不是一个奸诈、 阴险的克劳狄斯,而是整个反动统治集团 及社会邪恶势力。哈姆莱特所代表的先进 思想和力量还十分弱小。
2.奥斯里克是一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 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 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 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提示: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 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 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了不少 笑料。其实奥斯里克到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2.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 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点评:“两个强敌”指哈姆莱特和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不自量力 的微弱之辈”指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不自量力”表现哈姆 莱特对他们的鄙视;前文有“他们本来是自己钻求这件差使的”,“ 是他们自己的阿谀献媚断送了他们的生命”,可见“插身在他们的 刀剑中间”指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利令智昏,不自量力地插手 两方的争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必将 “刀剑”相见,暗示了下文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手段。作品运用独白,不仅展示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而且也揭 示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独白对主人公哈姆莱特内心矛盾的 深刻揭示,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代替的。通过独白,我们可以更 清晰地看出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曲折历程。 其次是双关语的妙用。双关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运用得比较多的 一种语言艺术手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台词表面上看起来 很简单,易于理解,其实其中暗含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莎士 比亚诙谐而又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不仅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还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仇恨?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可贵?哈姆莱特选择了后者,承担起了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不容推卸的复仇重任。
丹麦的王子,忧郁是你的颜色,悲哀是你的芬芳。
哥本哈根初升的太阳,成就你寂寞的哀伤。
北欧的绿光,是否使你遗忘?对于这世界,你更像一个外来者,善意的闯入,却被无情地灼伤。
一段往事,在你沉睡的时候被提起,尘封已久的痕迹,至今不能磨灭你的忧伤。
哈姆莱特,正直善良,英俊勇敢,具有完美个性,深受百姓爱戴。
父亲突然死去,母亲又迅即改嫁,他失去了生活的方向,面对着灵魂发出了令人震撼的拷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小人的鄙视?若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运用角度]“选择”“面对困境”“勇气”“性格与命运”等。
月亮的光芒——随笔《哈姆莱特》这静谧的夏夜,遗忘了清风、鸣蝉的咏叹调。
天穹是完美落下的帷幕,翠竹也为之鼓掌;舞台上,只剩下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光芒。
开始在休止符之前。
血色的华尔兹,会场用镏金的陶瓷砌成一湾不起波澜的湖水。
毵毵的是银色丝绸长帘,狂风中,我们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不同于一本畅销小说,《哈姆莱特》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而名著之所以为名著,那是因为它有着一颗不朽的灵魂,不同于那些身披精美寿衣,没有生命的躯体。
它书写了一个人的痛苦,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
一个人的忧伤《哈姆莱特》是那华丽的忧伤。
通篇绮丽的人物风景,终究掩不住,莎翁的泪。
人性的悲剧。
兄弟间的屠戮,恋人背离誓言,而这前者是哈姆莱特的叔父,后者是他的母亲。
往昔那些温馨的、热烈的、甜蜜的画面,瞬间被全盘推翻:原来连至亲的人都不能相信!他不再相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哈姆莱特对王后说:“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面前,让你看看你自己的灵魂。
”他不再相信坚不可摧的友情,哈姆莱特一遍遍地对霍拉旭等友人说:“把手按在我的剑上宣誓。
”他也不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哈姆莱特对善良的奥菲莉娅说:“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我们的心脏外有一层薄薄的骨骼,一层薄薄的肌肉,一层薄薄的皮肤,因此我们无法看清对方的心。
人们总是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于是我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
一代人的忧伤《哈姆莱特》是人性的思考。
“丹麦是一所牢狱。
”哈姆莱特如是说。
钢筋水泥的城市,直插云天的大厦筑起另一所牢狱;没有封顶的牢狱——谁都知道,我们没有翅膀。
同一楼层,只要打开门,一步,两步,三步,“叮咚!”便又是另一个天地。
于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飞鸟和鱼的距离,而是门中互相窥视的人们,却没有相知的可能。
大街上,略带倦容的旅人向你询问某个你恰巧知道的地点,但你只能挂着一丝难辨真伪的微笑,摇摇头,再快步走开。
心的隔阂,充斥着不信任与怀疑。
于是我们都是哈姆莱特,我们都寂寞,也冷漠。
《哈姆莱特》预言了我们所经历的。
曲终人散月光妩媚的戏剧上演在虚空的舞台上。
过去多少年来,我们这些赞颂着丰收与大地的人们,谁又曾窥探过,月亮另一张永远背对着我们的脸?而谁又知道,月亮的另一面,到底潜伏着三只脚的蟾蜍,还是怀抱玉兔的嫦娥呢?这一切同心底的秘密一般无从知晓,只有咏叹调再次悠扬……(选自淘豆网) 【佳作赏析】这是一篇有见地、有文采、有章法的随笔,是一篇难得的学生习作,文章不蔓不枝,要言不烦,开篇后直接写哈姆莱特的忧伤——“连至亲的人都不能相信”。
而作者的目的是引出“人们总是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于是我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的社会现象,表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互不信任与怀疑,从而彰显文章主旨。
【写作借鉴】1.学取舍为了突出主题,文章不讲述《哈姆莱特》的情节,不评论《哈姆莱特》中的人物,而是在阐述“不再相信亲情、友情、爱情”的基础上,顺势引出人们“相互提防,独自战栗”的现实,表现生活中人们的互不信任与怀疑,“于是我们都是哈姆莱特,我们都寂寞,也冷漠”。
2.学结构文章用三个小标题架构文章,既使得文脉清晰,又使得主旨鲜明。
“一个人的忧伤”揭示的是哈姆莱特的心路历程,残酷的现实让他不敢相信亲人,不敢相信朋友,也不敢相信恋人。
“一代人的忧伤”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同住一层楼,心的距离却很远;明明熟悉的路,却不愿为问路的人说……文章以“这静谧的夏夜,遗忘了清风、鸣蝉的咏叹调”开篇,以“这一切同心底的秘密一般无从知晓,只有咏叹调再次悠扬”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学修辞文章篇幅不长,但辞采飞扬,足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文章标题“月亮的光芒”运用象征手法,含蓄生动,意趣悠远。
再如“天穹是完美落下的帷幕,翠竹也为之鼓掌;舞台上,只剩下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光芒”,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也为文章奠定了略带忧伤的基调,耐人回味。
文中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
4.学句式文中大量使用短句,甚至独立成段,干脆利落,言简意赅。
如“开始在休止符之前”“《哈姆莱特》是那华丽的忧伤”“《哈姆莱特》是人性的思考”“《哈姆莱特》预言了我们所经历的”。
一、语言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手机价格大战愈演愈烈,华为、中兴的一级供应商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都倒闭了,手机产业链可谓________。
②上游面板厂商京东方推出旗下55英寸4K电视产品,下游歌华有线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相继发布智能电视,传统彩电行业________。
③近年来被美国政府冤枉为间谍的华人科学家数量之多令华人科学家________,他们担心与中国的正常合作会招来美国政府的无端猜忌。
A.人人自危腹背受敌危机四伏B.危机四伏人人自危四面楚歌C.危机四伏腹背受敌人人自危D.腹背受敌人人自危危机四伏解析:危机四伏:处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都感到恐怖不安。
根据句意,①句应填“危机四伏”,②句应填“腹背受敌”,③句应填“人人自危”。
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哈姆莱特》这个悲剧故事反映了广阔的生活,展示了从丹麦宫廷到贵族家庭,从守望的城堡到凄惨的墓地等。
B.“比剑”这一情节中的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C.雷欧提斯在快要临死之前揭穿了国王克劳狄斯狠毒的阴谋,使哈姆莱特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了克劳狄斯。
D.戏剧对于情节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好的戏剧需要一个好的情节,没有好的情节,戏剧就很难在观众心中扎下根。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可在“凄惨的墓地等”后加“生活的画面”。
C项,重复赘余,可删掉“快要”。
D项,主客体颠倒,“戏剧对于情节”应改为“情节对于戏剧”。
答案:B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一直以来,有关哈姆莱特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让哈姆莱特难以承受,让他不得不把自己生活的国家看成最坏的一间牢狱,让他不得不装疯卖傻隐藏自己,让他不得不出言中伤他敬爱的母后。
A.他对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是被学术界争论最多的话题B.学术界把他在复仇的行动上为什么踌躇和拖延作为争论最多的话题C.争论最多的话题是学术界对他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D.学术界争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他对复仇的行动为什么踌躇和拖延解析:通读选项可知,B项和C项表述有误,应首先排除。
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句式特点、表述主体等,可知A项“被”字句填入横线中,前后句意不连贯,而D项与横线前后内容衔接最紧密。
故选D。
答案:D4.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往往具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得益于他对长句的运用,试仿照下面的一段台词续写给定的句子。
例句: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
我以生命的名义,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和仿写的能力。
从“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来看,后面的内容可以是保护自然、关爱弱势群体、提倡慈善事业等,顺着这一思路,按照所给例句的格式来写即可。
答案:(示例)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为我们的生命必须依赖于自然,必须让它像刚出水的芙蓉那样不受污染,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用最洁白的乳汁滋养我们的生命,实现彼此的和谐共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在听完我这一番表白之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让它遭受蹂躏。
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
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一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段推荐词在语法、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
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二句中的“戏剧和小说”有误,莎士比亚并不创作小说;最后一句“放射”只能与“光芒”搭配,所以应在“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前加上谓语“体现了”并去掉“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