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生素合理使用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是有效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原理和分类、指导下的合理使用原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生素的原理和分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
根据治疗细菌感染的机制和药物特性,抗生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暴露在环境中而死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该类抗生素可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3. 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噁唑、甲硝唑等。
这类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菌产生必需的辅酶,影响其代谢活动而达到杀菌作用。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该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碍其生长和繁殖。
二、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确保合理使用,防止滥用与耐药性的产生。
1. 确定使用指征:抗生素只适用于细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
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准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耐药性情况和抗生素的药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应优先选择对预计感染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并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原则。
3. 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一些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情况下,可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但需要合理选择联合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叠加。
4. 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调整抗生素的剂量与给药时间,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5. 控制治疗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应遵循疗程基本原则,既满足细菌的消灭,又尽量减少长期用药后可能引起的药物耐受性。
三、临床药学指导下的抗生素使用方法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临床药学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医学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
临床医学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适当使用抗生素,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临床医学中的抗生素应用原则,帮助医生做出明智的用药决策。
一、适应症确切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
因此,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医生应该尽可能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以确定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
二、明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取决于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不同类型的感染通常需要不同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使用口服的广谱抗生素,而对于严重的肺炎或败血症等感染,通常需要使用静脉注射的强效抗生素。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该充分评估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对抗生素的反应和耐受性也各异。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医生应该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谨慎选择抗生素,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合理选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种类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感染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
对于普通感染,广谱抗生素通常是首选,但对于严重感染或已知病原体的感染,应该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生素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但联合治疗也需要慎重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增加治疗成本。
在联合治疗中,医生应该选择互补作用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
六、定期评估疗效与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医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素的疗效。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摘要:抗生素作为一种能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同时个人和家庭在药店自购抗生素使用也很常见.由于抗生素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物之间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益广泛,以致造成抗生素使用混乱,不合理用药十分普遍.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掌握其特性,合理选药,灵活应用,才能保证抗生素使用安全有效.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正文:一、用途简介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
导致疾病的引起。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
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
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原则: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
合理应用抗生素,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抗生素用药的基本原则:
1、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的前提必须明确病因,应尽一切努力及早分离出致病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情特点和临床经验来选择用药。
2、严格掌握适应症,分清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除了合并继发感染的病毒感染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应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过程,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和遗传特异性选择用药。
4、灵活调整,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尽量根据个体差异做到剂量个体化和浮动化。
5、慎重配伍用药,要注意抗生素之间和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6、掌握联合用药的原则。
合理应用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在现代医学中,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我们需要合理应用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1.确定感染类型。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明确感染的类型。
因为每种细菌感染的类型都不相同,对应的药物也不同。
因此,正确的诊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2.注意用药剂量。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用药。
用药剂量太小可能达不到有效浓度,对治疗不利,而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损伤身体健康。
3.注意用药周期。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按照医生开具的用药周期使用。
如果治疗周期太短,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细菌,导致感染再次发作。
如果治疗时间太长,则容易出现抗生素副作用或细菌耐药性。
4.细心观察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细心观察治疗效果。
如果感染症状得到改善,则说明抗生素治疗有效;如果症状未缓解或加剧,则有可能需要更换其他抗生素。
如果病情持续恶化,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其他治疗。
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但同样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抗生素副作用包括:1.肠道不适。
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肠道内的菌群,导致腹泻等肠道不适症状。
有些抗生素会使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受到破坏,导致真菌感染。
2.过敏反应。
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3.其他反应。
与不同的抗生素相关的特定反应也会出现,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耳鸣、耳聋和肾毒性。
合理用药案例以下是几个关于合理用药的案例:1.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果病情加重,伴随细菌感染,则可以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胃溃疡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前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能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疾病持续时间,但同时也存在滥用和不当应用等问题。
本篇文档旨在介绍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及其影响,以期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的敏感情况,选择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不良反应的最小化的目的。
其中,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具体措施如下:1.明确感染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先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尽可能明确感染的病原菌。
因为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只有正确选择抗生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遵循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应用指南能够提供权威的、科学的抗生素选择原则,建议医生遵循指南中的抗生素使用标准和用药原则,以保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3.掌握抗生素的特点和药理临床医生应该熟悉不同种类抗生素的特点和药理,了解其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抗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还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4.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许多病毒性感染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5.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剂量过低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导致治疗不足和病情加重,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抗生素是目前医学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也因为其过度使用和滥用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1.抗生素耐药性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原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不良反应抗生素能治疗疾病,但也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过敏、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不当应用抗生素甚至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感染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应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在临床上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减少耐药性的出现并提高治疗效果。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首先需要正确的诊断。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对病毒性感染无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充分的病原学评估,确定患者是否真正存在细菌感染。
合理的诊断能够避免无效应用抗生素,减少药物的滥用。
其次,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也是合理应用的关键。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某些抗生素可能对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
在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细菌的敏感性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这样能够确保抗生素的有效性,并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也需要合理控制。
剂量过低或疗程过短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细菌,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剂量过高或疗程过长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疾病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抗生素的使用安全有效。
另外,合理应用抗生素还需要关注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
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抗生素应用过量、不当使用、不规范销售等因素有关。
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追踪耐药菌株的变化。
医生和患者也应提高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避免滥用和不当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合理应用抗生素还能够降低医疗成本和资源浪费,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认识,共同努力保护和延长抗生素的疗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临床用药技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引言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使得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逐渐失去疗效。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临床用药技巧,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生素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可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主要有:1. 青霉素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代表药物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
2.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作用机制相似,但抗菌谱更广,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代表药物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
3. 大环内酯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代表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4. 氟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阻碍DNA复制。
代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5. 硝基咪唑类:干扰细菌DNA的代谢,对厌氧菌有独特的抗菌作用。
代表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等。
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1. 明确适应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全身状况,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2.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选用对其敏感的抗生素。
同时,应考虑抗生素的抗菌谱、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特点,以及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3. 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抗生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确定适宜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同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清除情况,制定合适的疗程。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特定情况下,如手术、侵入性操作等,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四、常见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 青霉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15严格掌握适应证用抗生素时应严格地按照适应证选用。
选药时应全面考虑,根据病人全身情况、临床诊断、致病菌种和药物的敏感性、药物的抗菌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而决定。
尽管抗生素的临床适应证已明确,但滥用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抗生素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也应加以控制。
如在昏迷、休克的患者,无针对性地任意使用青、链霉素、先锋类以预防肺部感染,不但肺炎发生率未见降低,而且再发生感染时,致病菌变得高度耐药而不易控制。
但在少数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预防某种细菌的入侵,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如风湿病患者,应用青霉素消灭咽部的化脓性链球菌感染,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适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感染性肺部病变行肺切除术及结肠手术等。
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散播。
应用抗生素须遵循的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安全,有效,在安全前提下确保有效。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就是对症、有效、保证安全,防止不良反应,避免二重感染,经济用药等。
应根据不同病情感染状况,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达到抗感染的关键目的,合理选药、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重要方面。
不但要根据病菌的药敏度选药,还要根据抗生素的作用特点选择。
如链球菌感染应首选青霉素类而不应选氨基苷类。
头孢菌素为广谱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一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二代次之,三代最弱,但对阳性杆菌,则三代头孢菌素作用最强。
由此可见,同类的抗生素虽有类似的抗菌特性,但共性中还存在着个性。
必须了解各类抗生素的各个品种的抗菌作用与临床药理特点,合理选择、对症用药。
另外,还要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应选作用强、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高的抗生素,还要注意抗生素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
要选协同联合、避免拮抗联合。
联合应用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同时,由于联合应用后个别药物的剂量减少,可以降低毒性反应。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03
通过参与研究,深入了解抗生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经
验。
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与指导
01
向患者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患者普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提高患
者的用药意识和认知。
0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确保
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
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体重和年 龄进行剂量调整,同时注意避免对生 长和发育的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 环内酯类等抗生素。
SUMMAR Y
01
抗生素概述
抗生素的定义与种类
抗生素
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 物生长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 菌感染。
种类
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 类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 素。
破坏细胞膜结构
如多黏菌素和制霉菌素。
根据手术种类和部位,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预防性应用的适应症与用药方案
预防性应用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呼吸内科是医学中重要的专科领域之一,主要负责医院内患有吸氧并且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病人。
在呼吸系统上,感染是其中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所以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和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吸内科抗生素的选择1.取样前先上采样。
从患者咳嗽咳痰中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常规评估和抗生素灵敏度测试。
这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类型,也为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2.针对罹患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来选择。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CB),通常会考虑使用喷托维林和氨曲南等药物,以及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药物。
而对于非定型病毒肺炎,则可以使用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等药物。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没有作用,因此不应使用。
3.针对细菌灵敏度抗生素的选择也应考虑到细菌的灵敏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对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抗生素灵敏度低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还应先了解病人的过敏情况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二、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限制抗生素使用不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等。
因此,限制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
针对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只有在存在细菌感染的明确证据时才应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无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适当的治疗计划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用量和治疗时长等。
一般来说,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时长应该在7天以内。
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病人的病情,包括评估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另外,应鼓励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遵守医疗建议,包括按时服药,遵循饮食和运动方案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物理活动。
3.增强预防呼吸内科专家还应积极参与用户预防,并推广预防性策略的应用。
这可以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抗生素使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一、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二、抗生素的临床选择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抗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均较高的抗生素。
对于早期金葡球菌败血症,头孢唑啉血浓度与组织浓度均比头孢噻吩高,其半衰期也较长,因此感染部位可达到较高浓度,所以深部感染时应选用头孢唑啉。
三、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选择抗生素。
吸收过程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有氯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唑啉、头孢立新、阿莫西林、利福平等;青霉素类易被胃酸破坏;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万古霉素,口服吸收甚少。
还有第4代喹诺酮类:妥舒沙星、斯帕沙星、左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品种。
分布不同的抗菌药物其分布特点亦不同,氯洁霉素、洁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氟喹诺酮类中的某些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较高浓度。
有些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好,在脑膜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100%,如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烟肼、5-氟胞嘧碇、甲硝唑等均属此类;抗菌药物可穿透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胎盘较多的抗菌药物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青霉素G、磺胺类、四环素类。
因此妊娠期尽量避免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因为可损及胎儿第八对颅神经,发生先天性耳聋,四环素类可致乳齿及骨骼受损。
总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关键是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在靶组织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即MIC,同时要根据分布情况,找到合适的给药方式,以避免对其他器官的毒害,尤其是肝、肾等组织。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标签:抗生素;合理应用生索是指对至病性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作用的药物,它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是临床用以控制感染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它在人体内的抗菌作用是由于抗生素、机体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结果。
抗生素为治疗感染性疾病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但也不可否认,滥用抗生素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其原因之一是耐药菌珠不断增加,如克雷白杆菌及沙门菌等。
二是抗生素不仅消灭了致病菌,同时也伤害了人体的正常菌群,因此临床出现了顽固难治的二重感染,如真菌、绿脓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耐药金葡菌、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
这显然是不合理应用抗生素造成的恶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目前,抗生素品种繁多,许多新产品也在陆续产生,因不同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决不是一代超过一代,也不是越新越贵就越好。
经过几十年临床考核而能保留下来的药,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因此,新抗生素的出现只是对老品种的补充和完善,而决非是替代。
作为临床医生,应对抗生素具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应用时减少盲目性,力求做到即有效又安全,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负担,真正发挥抗菌素的积极作用。
首先,在应用抗菌素时,应想到诊断是否明确,因为抗菌素只能治疗感染性疾病,决不是万灵药,也不是退热剂。
如肋软骨炎或肩周炎等无菌性炎症,无论应用何种抗生素都不能奏效。
闭合性骨折或关节脱臼时,抗生素并不能接骨或镇痛,一些非感染性发热,如中枢性高热、中署、脱水性高热等,抗生素用之也是无效,所以只有感染性疾病才能用抗生素治疗。
其次,应用抗生素应有针对性。
因其抗菌谱的不同,限制了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如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首选青霉素疗效显著,但如选用庆大霉素疗效定然不佳。
又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败血症等,如选用白霉素和红霉素,则肯定不如头狍菌素疗效确切。
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
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这给公共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了明确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以下是针对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指南和建议。
1. 临床指南1.1 适应症掌握: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不适于病毒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疾病。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认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1.2 定量用药: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医生应根据相关的药物使用指南和临床研究结果,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1.3 确保疗程:患者应按照医生给出的抗生素使用时长完成服药,即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也不可中途停药。
未完成的疗程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1.4 多种抗生素的选择:在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微生物群的干扰。
仅在有必要时,才使用广谱抗生素,但应避免滥用。
2. 建议2.1 预防策略: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采取预防性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例如,保持手部卫生、接种疫苗、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
2.2 抗生素储备:在医疗机构中,应合理储备一定数量和类型的抗生素,以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临床需要。
2.3 抗生素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基于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4 促进合作:医生、患者和药剂师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和优化。
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以提升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结论: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按照相关指南和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正确使用剂量,并完整完成疗程。
同时,患者和医疗机构也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监控措施,促进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和优化,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等挑战。
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
反应的理化条件
1
29
Beta-内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抑制剂/ β -内酰胺 酶 PBPs
细菌
1
30
Beta-内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当酶太多时:
抑制剂/ β -内酰胺 酶 PBPs
细菌
1
31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
•它高度特异性,只攻击β -内酰胺酶 •对人体细胞无毒性 •使酶灭活是自杀型、不可逆的 •1分子酶抑制剂与1分子酶组成1蛋白复合物 •在低浓度时也有活性
抗菌 作用
药动学
药效学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1
8
抗生素作用机制
1
9
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其基础成分为肽糖(Peptidoglycan),作为细胞 壁的支架,使细胞保持坚韧性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2) 细胞膜:紧贴细菌细胞壁内层,为一半透膜,具有选择 性屏障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种细菌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特 殊蛋白,能与青霉素相结合,称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4.影 响 叶 酸 代 谢
如氨基糖苷类、四环
如磺胺类、异菸肼、 素、响抗生素有效抗菌活性的因素
能穿透细菌外膜:抗生素能穿透外膜的多寡 ,决定于分子的大小,分子愈小穿透外膜间孔 愈易,进入菌体内的含量愈多
能抵挡β-内酰胺酶的水解
能与PBPs位点相互作用:与PBPs结合越多, 抗菌效能亦越大。
棒酸 (clavulanic acid):
安灭菌(augmentin):是羟氨苄青霉素 250mg和棒酸 125mg 2:1 的合剂
特美汀(timentin):是替卡西林(ticarcillin) 3g和棒酸 0.10.2g 的合剂
他唑巴坦(tazobactam):
临床应用指南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
临床应用指南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临床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细菌的丰富多样性和抗药性的产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如何依据临床应用指南正确选择抗生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来指导临床实践。
一、了解抗生素的分类及机制抗生素按照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临床医生应该熟悉各类抗生素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抗菌作用,而青霉素类抗生素则通过干扰细菌蛋白合成而发挥作用。
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抗生素。
二、综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各有差异,因此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过敏史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信息。
其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感染部位判断等,以便确定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三、遵循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应用指南是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和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特定疾病和感染的抗生素应用建议。
医生们应该熟悉并严格遵循相关的指南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这些指南通常包含了头等重要的信息,例如推荐的首选抗生素、给药途径和剂量、治疗时长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首先要考虑感染的类型,然后参考指南中的推荐进行选用。
四、考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抵抗能力。
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耐药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肾毒性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评估患者的耐药性情况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并权衡治疗效果和潜在风险,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五、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联合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随着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滥用、耐药性等,因此正确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一些指导性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疾病,需要选择对应的抗生素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尽量避免盲目应用广谱抗生素。
对于已知的病原菌敏感性,应选择对该细菌具有特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确定用药方案,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
同时,不可因病情好转而擅自停药或减少剂量,以免引起机体内抗生素浓度下降,导致疾病复发或耐药性增加。
长期使用抗生素时,还需注意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象等指标,以确保用药安全。
三、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期间,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方案或更换其他抗生素药物。
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状况,如出现持续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处理。
四、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药物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对病毒感染疾病、感冒等无法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不应滥用抗生素药物。
医护人员在开展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杜绝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五、加强患者教育在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应加强患者对于用药的认识和监测,告知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同时,强调患者在用药期间需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中途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正确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遵守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目前临床使用抗生素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抗生素使用广泛,亟须规范。
结论加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生素;细菌感染;合理应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近年来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误用、滥用,造成了广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大量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导致了用药剂量的加大甚至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大量统计资料提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如此广泛地使用抗生素对生态或微生物均有明显影响。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1.1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级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证,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效果好,抗菌谱扩大,耐酶性能更强,但临床上有医生将其应用于病毒性肺炎、一般伤风感冒、麻疹等治疗,亦有对金葡菌感染给予作用明显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剂量、溶媒、给药间隔,给药途径,疗程长短不当,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应。
另外,由于滴注时间太长,增加了药物的降解,也是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
1.3 不合理联合用药如杀菌剂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与抑菌剂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轻则降低疗效,造成浪费,贻误治疗时机,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
1.4 试探性用药无细菌试验报告和血象检查报告,仅根据经验无针对性用药,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某些医务工作者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适应证,忽视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某些患者片面认为价格贵、新上市的药品就是好药,向临床医生主动要求给于该药治疗,这些均有可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浅谈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侵入性操作的开展,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越来越多,广谱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细菌性疾病可以比较容易得到控制,这对临床医学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目前在临床上不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及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二重感染,给临床上治疗带来困难,同时也造成医学资源的浪费,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这样迫切需要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注意及卫生行政业务主管人员的高度重视。
因此,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和适应证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证。
如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而目前在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在所有药物中所占比例较高,某些医院抗菌药品消耗竞占全部药品收入的32.66%[1],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水平。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不要把抗菌药物做为万能药物使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
2 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临床工作中本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
医疗管理部门应制定新药、特药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2]。
3 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更换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抗生素选择不合理、全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和改善,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同时临床医生在使用另一种抗菌药物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应各选择敏感菌抗菌药物,做到选择性用药。
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进展8
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进展概述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合理应用抗生素成为保障临床抗菌治疗效果的关键。
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核心是抗生素合理选用、合理剂量、合理疗程和合理联用。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介绍目前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合理选用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对抗某些抗生素时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分布区域、感受性和临床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
合理选择抗生素既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又能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抗生素的合理剂量抗生素的合理剂量应当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患者的代谢状况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疗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定期检查,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等,以避免因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合理的抗生素剂量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抗生素的合理疗程合理的抗菌药物疗程应该结合感染部位、严重程度、细菌学检查结果和细菌耐药性状况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应用治疗期间,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和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监测,以达到最佳疗效。
一个合理的抗生素疗程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症状和提高生命质量,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生素的合理联用联合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合理的抗生素联用需遵循“格雷厄姆原则”,即尽可能只选用一种药物,同时避免同一药物类别的抗生素联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物研究进展目前,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已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热点之一。
学术界不断探索抗生素新领域,如寻找抗生素的新靶点和开发抗生素结构相关的新药物,以便更好地应对细菌的耐药性。
此外,新的抗生素剂型、新途径和新技术也是值得关注的抗生素研究方向。
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控制感染并降低医源性病原菌耐药性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525·静脉血采集法采用的是真空试管收集,由于真空负压管含有一定的抗凝水剂,所以不会因放置时间长而产生变化;再加上封闭效果好,不会与外界空气接触,检测结果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不同血液采集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PLT、RBC、MCV、MCH、MCHC、WBC差异均较小(P>0.05),但观察组的HCT、H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组结果基本一致。
但是,相对末梢血来讲,静脉血的稳定性更高。
总而言之,除非患者机体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血常规检验应采集静脉血,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1]林素平.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94.[2]尚合江,刘皓.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3):538-539.无创辅助通气治疗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蔡 娜 李雪莉 尚 愚 苗 丽 赵庆东 臧 舒(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呼吸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目的目的::观察BiPAP面罩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方法方法::2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 Vision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
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气分析。
结果结果结果::治疗有效21例,总有效率87%;无效3例,改用有创通气2例,1例拒绝气管插管,临床治疗无效。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H、Pa02、PaC02进行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结论:结论:应用BiPAP面罩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面罩;重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中图分类号】R563.9;R7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525-01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4~86岁,平均75.5岁,且动脉血气分析均Pa02<40 mmHg,PaC02>80 mmHg,均为肺性脑病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应用吸氧、抗炎、糖皮质激素、强心、利尿等治疗基础上,予无创辅助通气。
采用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
初始压力吸气相 (IPAP)从16cmH20开始,呼气相(EPAP)从4~8 cmH20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调整EPAP、IPAP,直至达到合适的水平。
调整吸呼比为1:2,调整后备频率为14~18次/min。
1.3 疗效判定标准有效:血气分析指标趋于正常或明显改善,同时伴有的呼吸困难和意识状态明显改善。
无效:通过逐渐调整无创辅助呼吸机IPAP及EPAP压力水平,当IPAP达25 cmH20 时,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意识状态仍无改善,呼吸困难无缓解,此时应改为有创通气。
2 结果见表1.所有患者治疗2h和8h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
本组治疗有效21例,总有效率87%;无效3例,改用有创通气2例,1例拒绝气管插管,临床治疗无效。
表1 24例肺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时间 PH PaO2 PaCO2呼吸频率 心率治疗前 7.16±0.06 35±5 90±10 35±3 120±15治疗2h后 7.38±0.04*66±7*68±8*30±4*100±10*治疗8h后 7.35±0.03*68±6*65±5*28±4*90±10*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3 讨论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法中,无创辅助通气是一项重要的手段。
本组研究显示治疗后8 h后改善更加明显,说明无创辅助通气随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效果可以进一步改善。
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在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的情况下,应果断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
临床中应重点注意下列问题:(1)多数肺性脑病患者因意识障碍,初始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很少引起人机对抗,多数对呼吸机耐受良好。
故初始吸气相压力(IPAP)从15cmH20开始,使患者近早达到有效潮气量。
(2)选用合适的面罩,避免因面罩的不匹配造成过多的漏气,影响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
(3)要特别重视痰液引流问题,对于排痰严重障碍者,应避免无创通气,及时予有创通气为宜。
对于昏迷有高度误吸可能者,也应避免无创通气。
(4)临床观察有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达24 h后患者意识才逐渐好转,所以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水平,只要达到血氧饱和度>80-90%,可适当延长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1]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时间段疗效及并发症的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3).浅谈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梁 辉(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呼吸内分泌科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由于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好,因此发展迅速。
但另一方面,有些抗生素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到来许多不良后果。
必须防止滥用抗生素,以杜绝、减少药源性疾病,临床应用必须做到有的方矢,合理用药。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525-02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
医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1 抗生素的分类临床中,较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真菌药以及其他抗生素。
2 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和方法呼吸内科疾病中,多种不同性质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约在80%~90%左右,因此,对于呼吸内科医生,如何选择、使用好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抗生素使用得好能大大的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浪费、降低死亡率。
首先,在应用抗生素前,选择双氧水、盐水或碳酸氢钠进行漱口,或者口含华素片,将口腔进行初步清洁,或者对口腔杂菌世界中医药2015年11月第10卷·526·进行杀灭(其中包括致病菌),然后帮助病人,选择合适人员协助下拍背,并将呼吸道深部(下呼吸道)的痰液清咳出,并进行涂片检查、培养,并根据菌落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敏感药物。
使用抗生素去治疗肺部感染,需合适的选择敏感药物,并根据药物特性、抗菌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
3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3]。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1]杨荣丽,李兵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2]高利娥.谈抗菌药合理应用的重要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9(18).[3]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用[J]药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229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疗效观察程秀莲1于永强2刘国平3唐秀丽1(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 要】目的:目的:对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方法:方法:将70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各35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结果:结果:对照组9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29%。
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结论:结论:采用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可以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石斛养胃汤;莫沙必利;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2-0526-01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和反酸等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70例此类患者开展了一项石斛养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2014年)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阴不足证,并剔除近30天服用过其他中西药物以及患有其他系统病变的患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