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节集约利用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节集约利用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节集约利用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急剧膨胀,建设用地供需缺口极大,稀缺性更为突出。

一方面土地资源需求巨大,而城市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突出,农村土地利用浪费更是明显;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两者矛盾十分突出,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乡土地引起了理论界、规划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对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评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二、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定性研究(一)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其内涵研究1.基本定义节约集约用地,笼统的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

节约集约用地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用地都要尽量节省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既要防止低效,也要防止高强度引起社会问题[1]。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节集约利用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集约”和“粗放”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集约经营原指农业土地的一种经营方式,后引申到其它领域,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讲求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

粗放经营是集约经营的对称,是一种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强调外延扩散,牺牲效率的落后经营管理方式。

由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的方向转化,不仅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两个方面。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生活的依托。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现状、集约利用的主要路径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大量低效率、低效益的问题。

许多地方存在农田撂荒、低效益农地流转、农地非农化等现象。

这些问题造成了农村土地闲置浪费、资源贫困和农民收入低下等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了应对农村发展挑战的重要途径。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首先,应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功能。

通过划定不同用途的农村土地,如农田、农村居民用地、农村工业用地等,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效率。

其次,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大规模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还需要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首先,要加强土地管理与保护。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属和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的保护与管理水平。

其次,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体系,提高流转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配置。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扶持政策,提高流转的市场化程度。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推进农地流转,建设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r id xs se o w os se , er s l h w d ta i s y,h o p n itn i f s rvn e a a n e ytm ft y tm t e ut s o e h tf t tec u l g ne st o mo tp o ic sc mei t g h r rl i y nomid igsa e;e o d y, eeo v — d ln tg s c n l t r b i h
( adPan gadC dseC n r f hnd ,hnd 10 1 Cia Ln l i n aar et egu C egu 04 ,hn) nn t e oC 6
Ab t a t B s d O o pi gt e r . i a e n lz d te me h ns b t e n ub n zt n sse a d ln sr c : ae n c u l oy t sp p ra aye c a i n h h h m ew e r a i i tm n a d—u e s se .t ein d ac u ao y s y tm I d sg e - o
的城市化 、 耦合度 、 协调度呈 相对应分 布 ; 国 3 个省 市低强度 低协调 型与低 强度 中协调 型主要分 布在 西南 、 全 1 西北 和一 些 中部 省 市, 高强度高协调型则分布在东部沿海 的经济发达省市 。
关键 词 : 城市化 ; 土地 资源利用 ; 耦合度 ; 调度 协
中 图分 类 号 :232 F9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112 1)0 99 5 10 —84 (00 1 —02 —0
X u U J n—in M eha im ewe n Ur a i t n a d La d—u e n l s fCo p i o dn t c ns b t e b n z i n n s n o a o s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1. 引言1.1 介绍新型城镇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逐渐显现出来。

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旨在推动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和民生水平。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进程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互通有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通过新型城镇化,可以实现城市规模适度扩大,城乡发展协调,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目标。

新型城镇化也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至关重要。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也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重要性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有限性逐渐凸显。

如果不能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将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加剧土地资源的短缺。

其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加剧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充分认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才能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重视,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意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意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 ——陕西省案例实证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 ——陕西省案例实证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陕西省案例实证研究陕西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1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特别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字,要统筹城乡发展走节约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将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特别是以我国西部欠发达区域相关研究鲜有涉及。

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复合过程,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景观生态城镇化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以最新下发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对2018年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分析与比较,以厘清西部省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空间格局特征,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数据与方法2.1区域概况与数据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2018年,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常住人口3864.40万人,城镇人口2246.38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8.1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38.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0.19亿元。

本文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空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GSCloud)平台,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方法通常有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

鉴于城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综合指标法考虑因素较多,相对客观全面,更能真实反映各市城镇化发展水平。

根据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景观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系统。

选取城镇人口所占比例(X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比例(X2)构建人口城镇化子系统;选取人均GDP(X3)、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4)、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X5)构建经济城镇化子系统;选取每万人公共汽车数(X6)、每万人医院床位数(X7)、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X8)构建社会城镇化子系统;选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9)、建成区面积占市区比重(X10)构建景观生态城镇化子系统。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提要本文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对研究中提出的措施和建议进行综述,以求在实际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空间将产生大量的需求。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城市发展必须由外延扩展向内涵集约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存在利用效率低,用地结构、用地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不仅可以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城市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而且可以有效地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评述,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农业利用的研究,由大卫·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

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反之,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城市化是当今中国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而土地的稀缺和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更需要我们加强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

土地集约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

本文将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最小的土地面积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将不断发展的城市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利用面积的约束下,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城市扩张迅速,大量土地被占用,给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土地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的过度扩张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此外,银行抵押贷款的土地估价,与实际市场价格相距甚远,导致了土地流转市场不畅,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效流转。

2. 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却没有能力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并造成城市规划设计的滞后性。

(二)解决方案1. 实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

同时,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补充。

2. 多渠道筹资政府应该协调各部门力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对于银行抵押贷款的土地估价,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增加土地流转市场流通性,从而实现对土地的高效流转。

3. 开发新型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新型城市。

新型城市应具备高科技、高密度、高效能等特点,通过科技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资源节约,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及调控格局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及调控格局

要 内容进 行 部署 ,体 现 出实施 我 国土地 节 约集约 利 用 国策 的 紧迫性 。【3][41在此 背 景 下 ,探讨 城镇 化 与 土地 集 约利 用演 变及 其关 系 ,对 于新 型城镇 化建 设 和 促进 土地 资源 可持 续 利用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及 现实 意 义 。
44
经济 理论 与经济 管理 20l8年 第 10期
系 。一 般认 为 土地 集 约 利 用 对 城 镇 化 具 有 促 进 作 用 ,但 在城 镇化 对土 地集 约利用 的影 响问题 上 尚存 在分歧 。多数学 者认 为城 市化 、产 业调 整 以及技 术 进 步等 因素有 助 于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㈣ 【 】前 人研 究 深化 了城 镇化 和土地 集 约利用 的 内涵 与认识 ,为本 文提 供 了较好 的理论 指 导 。但 诸 如城镇 化影 响 土地 集约 利用 的机理 、两者关 系 的时 间稳定 性和 地域 差 异性 以及 城镇 化如 何引导 土地 集约 利用 等 问题还 需 要进 一步 研究 。因此 ,本文 基于城 镇 化与土 地集 约 利用 的交互 耦 合 机 理 ,以 2005- 2015年 省 际 面 板 数据 为基 础 ,构建城 镇化 发展 与土 地集 约利 用 的综 合评价 指标 体 系 ,从 时 点状 态 和 时段 变 化 的 角 度 , 利 用 同步 指数 和挂钩 指数 模 型 ,测 度 和揭示 城镇 化 与土地 集 约利用 的 演变过 程及 其耦 合特 征 。在此 基 础上 ,以城 镇 化 为 导 向 ,按 照 “机 理 一 状 态 一 过 程” 的逻辑 思 维 ,构 建 省 际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优 化 格 局 .提 出差别化 土地 管控 策 略 ,为 不 同城镇 化发 展 阶段 的 区域 土地 集 约利用 提供 理 论支持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土地节约利用是指在城镇化建设中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人口众多,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量大。

而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大面积的农田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占用浪费、城市扩张速度过快等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来节约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和浪费。

一方面,要优先利用现有城市用地进行城市更新和重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加强土地整治和利用政策,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减少土地占用。

在解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高效节能的城市建设技术。

推动城市建设的科技化进程,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建筑技术,推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减少建筑物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对资源的消耗。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地占用。

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也是人口大省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障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了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地区的共同难题。

本文将针对河南省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展开研究,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背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河南省的城市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扩展往往会侵蚀耕地资源,从而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实现其集约利用,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研究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可持续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河南省耕地保护现状分析2.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3.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4.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分析5.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的对策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发展进行全面调研,通过案例分析、统计分析等手段,揭示相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对河南省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河南省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够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河南省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

土地集约利用作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一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和意义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保证土地资源不流失、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提高城市用地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使城市用地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优化城市环境结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使城市用地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随意占用,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和实践土地集约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的措施:1.推行空间优化配置。

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挖掘空间潜力,制定科学的城市用地空间规划方案,优化城市用地配置结构,使得城市用地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2.鼓励土地节约利用。

政府可以制定土地节约利用政策,鼓励土地节约使用,避免土地生态和环境破坏,同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3.鼓励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

可以建立高效的城市生态保护和绿化体系,通过推广城市绿化、植树造林等措施,提升城市绿化和生态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151E nterprise E conomy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杨帆[摘要]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在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

必须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土地,走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道路。

本文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在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后,提出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改革创新方向,并强调集约用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1-0151-04[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研究”(批准号:2012YBJJ030);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2011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批准号:20110703)[作者简介]杨帆,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工程管理。

(重庆40006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urbanization,land resources become scarce,which determines that China should implementthe urbanization without decreasing the existing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and take the urbanization path of rational exploita-tion,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points out the orienta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land intensive use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Key words:urbanization;land intensive use;problem;reform andinnovation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镇数量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这既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土地利用,已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秦涛,邵战林∗㊀(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摘要㊀以新疆14个地州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㊁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等方法,研究新疆2010 2020年两系统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㊂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除乌鲁木齐市以外,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仍然较强㊂全疆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效果不明显,除喀什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外,其他地区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此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 濒临失调 和 中度协调 之间㊂因此,新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同步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便协调发展㊂关键词㊀新型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新疆中图分类号㊀F 301.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4)07-0259-05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0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the Coupl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Xinjiang QIN Tao ,SHAO Zhan-lin㊀(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Abstract ㊀This article takes 14prefectures in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and comprehensively uses methods such as entropy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n Xinjiang from 2010to 202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but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regions.Except for Urumqi,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other regions is still strong.Although the level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whole region is on the rise,the overall effect is not obvious.The level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is generally low except for Kashgar and Altay.In addition,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between near imbalance and moderate coordination .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ources,Xinjiang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steadi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and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arable land,strengthen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investment,improve infrastructure,in order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Key words ㊀New urbanization;Intensive use of arable land;Coupling coordination;Xinjiang作者简介㊀秦涛(2000 ),男,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㊂∗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8-24㊀㊀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已然处于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截至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5%,这是大力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㊂2022年6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 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中明确指出 耕地红线不突破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㊁严格管控非粮化 ,说明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耕地的保护,将耕地集约利用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结构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产出效益[2-4]㊂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其中与其发展最为密切㊁影响最深的就是 三农 问题,城镇化对 三农 方面尤其是在耕地资源上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城镇面积的扩张必然会导致周边耕地面积的减少,进而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㊁影响到土地流转㊁粮食安全等问题[5-6]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严格管理控制耕地用途,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优化耕地结构,将耕地高度集约利用起来[7]㊂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对推动农业发展以及促进农户增收和保护农户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㊂现有研究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大多是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来进行,其中,李子瑞等[8]对东北三省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提高城镇质量,以经济建设来反哺农业生产,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㊂朱润苗等[9]对福建省9个市区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得出两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新型城镇化通过技术㊁人才等要素回归农村来推动耕地集约利用;另一方面耕地集约可以为新型城镇提供粮食生产来保障物质基础㊂曹春艳[10]㊁夏敏等[11]㊁鲍娟娟等[12]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系统间的影响因素和水平时空特征,分析在不同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㊂总体来看,关于研究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沿江地区,其特点是经济较为发达,对西部等地区两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构建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㊂基于此,笔者以新疆为研究区域,选取新疆14个地(州㊁市)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2个方向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指标筛选,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0 2020年新疆14个地(州㊁市)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为促进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㊂1㊀研究区域概括与数据来源1.1㊀研究区域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腹地(75ʎ~95ʎE,35ʎ~50ʎN),与甘肃㊁青海㊁西藏相邻,土地总面积为16.64ˑ105km 2,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6,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4,52(7):259-263㊀㊀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复杂多样,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 ㊂通过查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截至2023年4月,全疆14个地(州㊁市)共计常住人口2587万,城镇化率为57.89%,现有耕地面积706.67亿hm2,林地面积1220.00万hm2,草地面积5200.00万hm2(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㊂由于气候独特,日温差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其草场资源丰富,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21年出台的‘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 2035年)“中明确指出,要通过稳步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13-15]㊂因此,笔者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两系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㊂1.2㊀数据来源㊀以新疆14个地(州㊁市)为研究单元,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主要选取2010 2020年为研究区间,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 202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各地(州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其中部分年份缺失的数据通过插值法求得㊂2㊀研究方法与模型2.1㊀研究方法2.1.1㊀指标体系构建㊂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在归纳总结其他学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遵循科学性㊁系统性㊁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新疆自身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从经济㊁人口㊁土地㊁社会4个准则层共计11项指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从投入强度㊁产出水平㊁可持续利用3个准则层共计8个指标来衡量耕地集约利用(表1)㊂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层权重,再分别对2个子系统之间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尽可能保证所选指标客观真实,能够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耕地集约利用状态㊂2.1.2㊀指标权重的确定㊂由于全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19项原始数据单位不同,差异较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为消除数据量纲不同对结果的影响,首先使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使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㊂计算公式如下:W j=D j mj=1D j,1ɤjɤm(1)式中:W 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D j为第j项指标的效用值;D 为1与第j项指标熵值的差值㊂2.1.3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各系统的综合指数㊂计算公式如下:f(x)= W j Xᶄij,g(x)=W j Xᶄij(2)式中:f(x)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g(x)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W 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Xᶄij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中第i个年份㊁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㊂2.2㊀耦合协调度模型㊀分析指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反映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制约或相互依赖的程度,对两者协调表1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Table1㊀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farmland目标层Target layer准则层Criterion layer指标层Indicator layer权重Weight 新型城镇化子系统New ur-banization sub-system经济城镇化二三产业占比(%)0.03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万元)0.09职工平均工资(元)0.05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率(%)0.07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数量(人)0.10乡村从业人员(人)0.12土地城镇化新开工房屋面积(万/m2)0.15城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0.13社会城镇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0.19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0.02每万人床位数(张/万人)0.05耕地集约利用子系统Farm-land intensiveutilization sub-system耕地投入强度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0.09化肥使用量(t)0.13农膜覆盖面积(103hm2)0.15农作物复种指数(%)0.03耕地产出水平粮食产量(t)0.14种植业产值(万元)0.10耕地可持续利用性人均耕地面积(hm2)0.07耕地灌溉率(%)0.17耕地面积(hm2)0.12发展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16]㊂在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方面,该研究主要参考曹春燕[10]㊁朱润苗等[9]的做法,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C=f(x)ˑg(x)f(x)ˑg(x)22{}K(3)式中:C为耦合度,取值范围[0,1];f(x)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g(x)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K为协调水平的调节系数,因为该研究为两系统,所以取K=2㊂计算耦合协调度:D=CˑT(4) T=af(x)+bg(x)(5)式中:T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协调指数;D为耦合协调度;a和b为待定系数,该研究认为两系统同等重要,因此a=b=0.5㊂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17-19],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6个等级(表2)㊂表2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等级划分Table2㊀Level classific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farmland序号No.耦合协调度Coupling coordinationdegree协调等级Coordination level1[0.0,0.2]严重失调2(0.2,0.3]中度失调3(0.3,0.4]濒临失调4(0.4,0.5]初步协调5(0.5,0.6]中度协调6(0.6,0.7]良好协调06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3㊀结果与分析为了能够直观反映新疆各地(州㊁市)层面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特征[20-22],选取研究年限范围内的初期㊁中期和末期3个时间节点,借助ArcGIS10.3软件绘制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图,并计算两系统间的发展水平,测算二者耦合协调度在这3个时间节点上的数值,以便进一步研究两系统间发展演变的特征与规律㊂3.1㊀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㊀2010 2015年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缓慢上升㊁稳定发展的趋势特征,但有7个地(州㊁市)相比于2010年仍处于较低水平,北疆的哈密市㊁吐鲁番市,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较弱,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带动作用不明显;阿勒泰地区㊁塔城地区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域辽阔,但常住人口较少,在当时旅游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来进行城镇化建设㊂南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和田地区农村人口较多,资源相对匮乏,距离首府城市较远,并且当地城镇化建设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发展较为缓慢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有乌鲁木齐市㊁克拉玛依市㊁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㊁阿克苏地区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㊁喀什地区㊂北疆的地州分别邻近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乌鲁木齐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禀赋优势来实施城镇化建设,其中克拉玛依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石油资源丰富,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能够对附近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㊂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在 西部大开发 对口援疆 等国家政策下,抓住机会使得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㊂2015 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变化较大的为乌鲁木齐市及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政治㊁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服务设施,位于天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开放的投资环境来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田地区在 十三五 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的政策支持力度下,抓住机遇,提出 12579 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与其他发展较好地区的差距,使得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有所提高㊂图1㊀2010㊁2015及2020年新疆各地(州㊁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Fig.1㊀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prefectures ,cities )of Xinjiang in 2010,2015and 20203.2㊀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㊀由图2可知,2010 2015年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中部向东西递减的空间演变特征㊂乌鲁木齐市㊁哈密市㊁阿勒泰地区㊁克州㊁和田地区等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北疆的乌鲁木齐市㊁哈密市以及吐鲁番市属于严重缺水型城市,其城市建设用地等用水量大,一二三产水资源分配不均,进而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阿勒泰地区主要以山地草原为主,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使得当地土地集约化水平不高㊂南疆的克州和喀什地区等地人口众多,相比于北疆的农业劳动力,其素质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㊂喀什地区㊁阿克苏地区和塔城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较高,主要原因是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好,能够为其提供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塔城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河流众多,耕地自然基础较好,是全疆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地州之一,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耕地机械化㊁农膜㊁地膜和化肥的资金投入,促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㊂2015 2020年喀什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较高,因为喀什地区地处南疆沙漠地带,其水资源条件非常有限,大多依赖冰川水,政府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为改善水利条件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国家的援疆政策对当地的发展包括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也有显著提升㊂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出,各地(州㊁市)正有序制定相关政策方案,例如耕地规模大的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通过采取土地整治㊁水利灌溉设施建设㊁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等措施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从而提升整体耕地集约利用水平㊂3.3㊀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㊀由图3可知,全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集中在0.2~0.7,2010 2019年全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不同时间段内仍存在一些差别㊂2010年,各地(州㊁市)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其中吐鲁番市和克州为中度失调;乌鲁木齐市㊁克拉玛依市㊁哈密市㊁阿勒泰地区㊁塔城地区㊁博州以及和田地区为濒临失调;昌吉州㊁伊犁州㊁巴州㊁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为初步协调㊂2015年,各地(州㊁市)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16252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秦涛等㊀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图2㊀2010㊁2015及2020年新疆各地(州㊁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Fig.2㊀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in various regions (prefectures ,cities )of Xinjiang in 2010,2015and 2020异较大,整体呈东南向西北由高到低的趋势,其中克拉玛依市㊁哈密市㊁吐鲁番市和克州为中度失调;乌鲁木齐市㊁阿勒泰地区㊁博州以及和田地区为濒临失调;塔城地区为初步协调;昌吉州㊁伊犁州㊁巴州和阿克苏地区为中度协调;喀什地区为良好协调㊂2020年各地州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并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塔城地区有所倒退,从初步协调下降到濒临失调;乌鲁木齐市和和田地区2个地区从濒临失调上升到初步协调;阿克苏地区从中度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余地州相比于2015年无明显变化㊂通过2010㊁2015和2020年3个时期的时空演变特征,得知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是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主要原因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新疆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南疆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当地政府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后,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促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此外,在第二㊁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第一产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思路,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促使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总体上实现两系统间的同步协调发展㊂其余地(州㊁市)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变化较小,仍有大部分地(州㊁市)处于失调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地处西北部,位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其产业结构也不合理,无法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二是新疆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和沙漠,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并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耕地缺水现象严重,对耕地集约利用起到阻碍作用;三是一些城市过于注重城镇化的建设,忽略农业的发展,虽然大部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均占地面积,节约土地,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城镇化的扩张必然会存在破坏㊁占用耕地等现象,从而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程度㊂图3㊀2010㊁2015及2020年全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空间度Fig.3㊀The couping spatial degree of Xinjiang s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2010,2015and 20204㊀结论与建议4.1㊀结论㊀以新疆14个地(州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2个系统的指标体系,以2010 2020年新疆各地(州㊁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和耕地集约利用在2010㊁2015和2020年3个时期的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2010 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乌鲁木齐市,其作为新疆的政治㊁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极高的发展首位度,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有哈密市㊁吐鲁番市㊁阿勒泰地区和克州地区等,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良好的经济基础,加之新疆地广人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乌鲁木齐市及周围地区,其他地(州㊁市)人口密度低,必然会导致产业集中度低㊁公共资源浪费等情况,不利于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㊂所以各地(州㊁市)应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只有广泛吸引人才㊁留住人才才能为建设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奠定良好基础㊂26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2)2010 2020年新疆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除了喀什地区从 重度失调 上升到 良好协调 外,其余地州上升效果不明显,均在 严重失调 到 初步协调 之间,像和田地区㊁克州㊁巴州等地主要受地形限制,大部分土地为沙漠和戈壁,土地碎片化严重,导致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低㊂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主要原因是政府加大对耕地的资金投入力度,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工作,从而提高当地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㊂(3)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 濒临失调 和 中度协调 之间,其中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吐鲁番市㊁哈密市以及克州为协调度较低的地区,说明各地(州㊁市)之间的发展程度仍有所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区重视第二㊁三产业的发展,对一产的投入有限,因为农业有投资大㊁周期长㊁回报效益低等特点,所以地区在发展时会优先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中,从而对农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耕地的集约利用发展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㊂因此,各地(州㊁市)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当地耕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的提升,以此达到两系统间的协调发展㊂4.2㊀对策建议㊀理论上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是一种相互促进㊁相互影响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但从研究结果来看,目前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除乌鲁木齐市以外,其他地区普遍偏低,此外,新疆大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程度不高,说明各地区间差异较大,两大系统间仍存在矛盾㊂基于此,为促进新疆各地(州㊁市)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协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㊂4.2.1㊀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㊂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合理规划城镇整体布局,注重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发展,其过程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味扩张土地面积,盲目引导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应通过科学决策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㊁消除二元结构制约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等方式,实现以城带乡,融合发展㊂各地(州㊁市)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加快一㊁二㊁三产融合,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㊂此外,应加强政策宣传,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㊂4.2.2㊀加强农业生产投入㊂新疆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为沙漠和戈壁地带,土地碎片化严重,所以在现有基础上各地(州㊁市)需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强度,将土地充分整合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㊂新疆耕地资源相比于东部地区较为丰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可以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也可以发挥新疆耕地面积大,适合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以此来实现农业现代化㊂面对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尤其是优质耕地,严守耕地红线,避免城市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提高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㊂此外,耕地的投入强度和使用效率始终是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主要因素,各地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对照农业绿色发展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科学施用,绿色防控,才能有效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程度㊂4.2.3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㊂各地(州㊁市)要因地制宜,在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切实落实好耕地保护政策,稳定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当地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终实现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正向耦合及良性互动㊂参考文献[1]解安,林进龙.新型城镇化:十年总结与远景展望[J].河北学刊,2023, 43(1):115-126.[2]朱鹏华,刘学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35年发展目标与实践方略[J].改革,2023(2):47-61.[3]浩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要精神解读[J].党课参考,2023(5):10-34.[4]吕欣彤,郝士横,吴克宁,等.耕地 非粮化 管控路径梳理与展望[J].土壤通报,2023,54(3):713-720.[5]陈红,陈莎,叶艳妹.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44(1):55-64.[6]尚杰,吉雪强,陈玺名.中国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9 2018年面板数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28(8):1265-1276.[7]张之凤,唐玉萍,潘洪义,等.城镇扩张占用耕地时空格局及利用效率研究:以成都都市圈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1):47-53,83. [8]李子瑞,姜博,张余,等.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性评价与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6):260-267.[9]朱润苗,陈松林.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00-609.[10]曹春艳.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6):67-73.[11]夏敏,张耀蓓.苏北县域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徐州市沛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2):132-136. [12]鲍娟娟,吕剑平.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自然资源情报,2022(8):42-50.[13]宋香荣,樊艳华,单蕾娜.新疆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7):78-87.[14]张茹倩,李鹏辉,徐丽萍.城镇化对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2,42(13):5226-5242.[15]许忠裕,林树恒,邓国仙,等.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233-244.[16]吴永华,张啸颖,高彩云,等.保定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3,3(4):37-40.[17]王彦春.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14):149-151,154.[18]姜长攀,蒲春玲,董露,等.新疆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变化及耦合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3):165-172.[19]胡贤辉,刘蒙罢,文高辉.中国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10):2282-2294.[20]舒心.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广东蚕业,2019,53(5):126-127.[21]沈志淇,徐嘉华.黑龙江垦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格局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3):190-193.[22]刘杜娟,刘芳苹,牛文浩,等.1985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4):365-372.36252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秦涛等㊀新疆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摘要】本文研究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首先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指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接着分析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城镇化发展对其的影响。

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存在一定矛盾与不足。

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完善用地政策等。

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耕地保护与城镇化耦合关系,为促进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尤为突出。

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更加加剧了耕地资源的压力,使得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在目前的实践中,河南省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耕地资源面临着持续减少和碎片化的风险;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耕地保护机制和集约利用政策体系,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耕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有必要对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将有助于提升耕地资源的保护水平,促进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河南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1.2 研究意义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压力。

保护耕地资源及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深入研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城镇化对耕地资源的影响以及耕地保护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人口大省和粮食大省,耕地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耕地资源消耗加剧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河南省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实现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已成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扩张和建设往往以占用耕地为代价,导致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

城镇化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用地集约利用,加剧了对耕地资源的挤占。

研究河南省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对于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河南省耕地保护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城镇化发展现状,探讨耦合协调性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省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研究河南省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有助于科学制定耕地保护政策,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城镇化和耕地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研究耦合协调性,可以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提供借鉴和借鉴,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推进河南省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耕地保护现状分析耕地保护是指对耕地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耕地资源丰富,但受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效应。

城市化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这导致了农地的减少和农民的失地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损失。

农民依靠土地耕种为生,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将面临生计困难。

此外,土地征收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失地农民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和不满,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

其次,城市化也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城市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以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增加,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与城市的互动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

然而,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效应远不止上述所述。

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农村的发展需求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政府在土地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利益,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补偿机制,以减少农民的损失。

此外,城市化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地被用于工业和住宅建设,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促进农村耕地的合理利用。

另一个问题是城市化对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行,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老龄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同时,随着城市文化的传播,农村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丧失和转变的风险。

因此,农村发展应该注重传承和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议题。

三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关系探讨

三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关系探讨

三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关系探讨三明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变得越发紧密。

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是构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城镇化背景、土地资源现状、土地集约利用路径和城镇化耦合关系等方面探讨三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镇化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2019年底,三明市常住人口(按户籍所在地计算)为304.61万人,城镇人口为198.25万人,占总人口的65.12%。

城镇化率居全省第五,区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比较高。

同时,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交通枢纽,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城镇化的发展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明市的土地面积为22,2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41.8万亩,林地面积为141.9万亩,草地面积为29.5万亩,水域面积为22.5万亩,其他用地面积为80.3万亩。

与此同时,三明市还有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和未开发土地。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三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土地集约利用的路径1.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方法。

对于城市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严谨的规划和评估,确定所需的土地面积和适宜的用地类型。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2. 推广城市建设用地的共建共享模式城市建设用地的共建共享模式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多个单位或个人共享一个用地,从而达到利用土地的最大效益。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的协同发展。

3. 推广城市集约用地城市集约用地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不同功能用地合理布局、高度精简,尽量压缩用地面积,提高用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有限而需求却不断增长,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同等面积土地上的更多功能和产出。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减轻对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其他类型土地的侵占。

所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我们需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而农业用地的减少导致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将工业、商业等需要大片土地的活动转移到边远地区,从而保护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其次,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科学和管理的缺失,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对土地进行分类、登记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

另外,倡导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城市中的建筑物在占用土地面积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绿色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实现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精确测量和评估土地的利用状况,实现对土地的精细管理。

同时,通过智能城市的建设,可以将资源利用情况和市民生活进行无缝连接,实现资源和人的高效流动。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研究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研究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研究作者:孙佳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29期[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变化,只有两个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才能积极促进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文章选取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分析2007年至2016年云南省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以及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度[DOI]10.13939/ki.zgsc.2018.29.0201 引言“城市化”最早由西班牙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使用,中国学者辜胜阻以中国特色将“城市化”赋予为“城镇化”。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水平高速提升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粗放利用已经严重影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学者对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交互耦合关系: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制约着城镇化,同时城镇化又深刻影响着土地的集约利用,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两者目标一致,则可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因此,积极开展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不但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且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基于数理统计与分析方法并构建耦合度模型,对2007—2016年云南省城镇化的演进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用关系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和综合得分,最后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具体的测算与分析。

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_郭施宏

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_郭施宏


Zk= ∑Fij。 j=1
3 “系统”表征与模型构建
Province
城市化是人口 不 断 向 城 市 地 区 集 中,第 二、第 三 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 一 产 业 比 重 相 对 下 降,农 业 地 域逐步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 [1] 改革开放以 来,我 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 市 经 济 快 速 发 展,人 民 生 活 水 平 显 著 提 高 。 但 在 城 市 化 初 期 ,出 现 片 面 追 求 经 济 增
收 稿 日 期 :2012-04-24 修 回 日 期 :2012-06-16 资助项目:鲁东大学学生创新基 金 课 题 (12y087);山 东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土 地 利 用 视 角 下 的 山 东 半 岛 城 镇 化 空 间 格 局 、过 程 及 调 控 研 究 ”
164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19卷
系 是 城 市 持 续 、快 速 、健 康 发 展 的 重 要 环 节 ,对 于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作为 研究区域,在测算山 东 省 17 地 市 的 城 市 化 水 平 与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程 度 耦 合 协 调 度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城 市 化 与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之 间 的 关 系 ,并 就 山 东 省 各 市 在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的 土 地 利 用 问 题 进 行 研 究 ,以 期 为 山 东省相关政府部门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提供理论参考。
槡 σ(Gj)= m1-1i∑=m1(xij′-x珚j′)2
式 中 :m——— 样 本 个 数
(3)计算指标j 在子系统中的权重系数wj:
wj=
σ(Gj)

∑σ(G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研究综述王莹强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摘要:为了明确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探索土地政策的不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1引言在城镇化快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的建设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已成为学界共识。

据统计,城镇人口由2002年的39.09%上升到2014年的54.7%。

而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耕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有研究表明,1980年至200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占用的建设用地增加1004km2,2006年至2030年,此数字将达3460km2是前者的3.45倍,而且未来批地难度也会越来越大[1],中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土地供应保障瓶颈[2]。

为了更好的解决土地供求的平衡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应将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字,要推进“新常态”下的以民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平衡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研究必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与学术成果,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研究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生产要素,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依附土地来进行,但人们对于土地的认识仅限于土地的表面。

其实土地的涵义包括一切自然资源-森林、矿产、水资源在内。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西方学者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观点,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农业地租问题中,发现并证明了农地集约耕作中的报酬递减规律,首次指出土地集约利用是极差地租产生的原因[3]。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学地组理论的基础上,将极差地租进行分级,同时明确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4-5]。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以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为前提,以增加单位土地投入和完善经营管理为途径,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6]。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问题西方学者早于中国学者的研究,研究成果也更为系统成熟,因此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经验很有必要。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目前国外学者们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其一,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容方面的探讨。

研究内容大多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角度进行。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土地利用现象,综合考虑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城市的发展应考虑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对土地使用决策提供建议。

另一些学者重点评价论述了城市土地中基础设施用地的集约利用问题[7-8]。

其二,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领域的研究:最早由Christoph和Su⁃sannah等人提出了“精明增长”与“内填式开发”的概念,核心是通过现有土地的集约利用及有效利用实现城市边界的理性扩张[9]。

经济合作组织(OECD)(1993)在揭示资源利用的人地关系中用“PSR模型”作为评价模式,该体系在建立坐标时将人对自然的压力(Pressure)、资源的状态(State)、管理措施的响应(Re⁃sponse)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考虑。

Hong Wang和Honghong Qu (2015)通过建立土地集约潜力模型,分析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分级量化系统,综合评价哈尔滨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10]。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地矛盾的逐渐加剧,使得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成为土地研究领域的重点。

冯科、郑娟尔(2007)等作者从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影响的方面,应用PSR与GIS框架评估了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11]。

谢天、濮励杰(2013)等学者从城市扩张边远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引入PSR模型进行南京市栖霞区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2]。

另一部分学者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角度入手,以不同城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

并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建议[13-14]。

以上研究都说明了,在非农用地利用方面,中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应该努力挖掘,以提高非农用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4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的兴起使得国内的很多学者不再仅仅关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而是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15-17]。

我国对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定性地分析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

部分学者从资源、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统筹考虑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推进问题[18-19]。

另一部分学者通过逻辑分析来论证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的问题,揭示了城市化速度、城市规模、土地供给、土地区位、土地价54格等与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20]。

其二,采取协调评价模型定量地分析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者的协调度,并针对是否协调提出了建议措施。

李双玉、葛京风(2013)等以河北省11市委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作为相互耦合的系统,构建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系统的耦合关系和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21]。

郑华伟等对江苏省城市化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城市化得冲击响应强烈,而城市化对来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22-23]。

总之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5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研究耦合即以系统思想全面分析不同变量间的协同变动,反应了变量之间发展与协调两种状态。

国内学者对于耦合综合模型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耦合模型,从而分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关于耦合模型的运用,一些学者分别将地理联系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因子分析法测度、改进的TOPSIS效益测度指数引入耦合模型,分析两个研究主体间耦合演化动态轨迹[24-26]。

另一些学者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主体的耦合度进行评价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方法[27-28]。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法引用耦合度模型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研究提供了方法运用的基础。

6小结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土地利用基础理论问题上,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学者的研究,且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来进行。

在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的观念存在差异。

国内学者多数是针对人多地少、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发生严重冲突而引起城市用地的紧张,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对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视。

从本质上讲,这种差异是由社会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西方国家城镇化发展比我国发展成熟,因此国外学者将社会、环境问题置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决策上。

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以及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实情,从传统的集中式集约发展过渡到满足各方面发展需要和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为标志的集约。

总之,我国虽然已初步拥有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评价的理论框架,但是仍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能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未能将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今后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1]方创琳.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468-474.[2]方创琳,马海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新区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3(7):5.[3]郑斌,黄丽娜,卢新海.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观-国内外研究比较与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2(3): 75-79.[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60.[5]彭冲,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2014(11):2005-2020.[6]冯双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报,2014(3):32-39.[7]Kottmeier Christoph,Biegert Claudia,Corsmeier Ulrich.Ef⁃fects of urban land use on surface temperature in Berlin:case study [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Development,2007(2):128-137.[8]Saz-Salazar Salvador Del,Rausell-KÖster Pau.A Double-Hurdle model of urban green areas valuation:dealing with zero re⁃spons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8,84(3-4):241-251.[9]Christoph K,Claudia B,Ulrich C.Effects of urban land use on surface temperature in Berlin:Case study[J].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Development,2007(2):128-137.[10]Hong Wang,Honghong Qu.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for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in Harbin City[R],ICCREM,2015.[11]冯科,郑娟尔,韦仕川,郑文娟,刘勇.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5):811-814.[12]谢天,濮励杰,张晶,朱明.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80-284.[13]朱一中,曹裕.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8):1375-1380.[14]车晓翠,李春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及成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1):1320-1323.[15]万红莲、刘东岳.关中西部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J].农业科学与技术,2015(9):2012-2019.[16]罗志文.合肥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4(9):12-14.[17]田娇,李莞丽,夏勇.探析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5(4):58-60.[18]刘浩,郑文升,张毅,严筱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0).[19]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 2011,30(10):1805-1817.[20]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6JZ03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325803)作者简介:王莹(1975-),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经济,房地产投资理论与决策强敏(1990-),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估价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