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建设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城市综合衡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城市化质量、城乡发展差距等多个方面。

1.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城市人口规模大致能够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市场容量。

城市人口规模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分布情况。

城市化率高通常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社会资本充裕。

4. 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差距大小。

城乡发展差距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指标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只有全面评价这些指标,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城市化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多个方面。

1. 交通指标交通指标包括城市道路密度、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程度、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方面。

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拥堵程度。

2. 水利指标水利指标包括城市供水量、排水排污设施完善程度、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多个方面。

水利指标反映了城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一、背景与目的⑴背景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⑵目的本细则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考评体系,对各地的城镇化进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性支撑和指导。

二、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⑴指标体系⒉⑴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情况●水、电、气供应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⒉⑵居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就业状况●公共服务供给情况⒉⑶生态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⒉⑷社会发展●教育水平●医疗服务供给情况●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⑵权重分配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和现实情况,为各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考评方法与流程⑴考评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评,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⑵考评流程●数据收集与准备●指标权重分配●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估指标计算与综合评价●结果呈现与汇总四、评估报告与使用⑴评估报告内容评估报告应包括:●各指标的评估结果及解读●各地区排名情况●城镇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⑵使用方式评估报告可作为各级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政策的参考依据,也可供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战略决策和规划。

附件:附件一:指标权重分配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城镇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包括建设城市、扩大城市规模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

⒉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城市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一体化发展。

⒊评估报告:对特定问题或对象进行评估后的报告,包括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
1. 背景介绍
1.1 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新型城镇化政策背景
2. 目标与原则
2.1 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设定
-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GDP增长率、就业率等。

- 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指标:居民收入水平、教育医疗资源覆盖范围等。

-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空气质量、水源地安全等。

3. 指导思想及方法论
3.1“人本”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
4.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4-1主体功能区概述
(一)经济核心带
(二)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三)科技创新中心
(四)文旅休闲度假区
(五)特色小镇
其他
5.关键领域推动力度加大,提卡项工作开展顺利
6 .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法律档案齐备
7 。

飞速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8. 考评指标体系
8.1 经济发展考核指标
- 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等。

8.2 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考核指标
- 居民收入水平、教育医疗资源覆盖范围等。

8.3 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
- 空气质量、水源地安全等。

9.法律名词及注释:
(一)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上推进农村转变成现代有机组织形式和功能完备的小城市或中心区域,并实施相应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二) 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确定各类主题性特色开放空间,明确其在整个国土空间格局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能作用.
10.附件:
(1)相关数据统计表
(2)案例分析报告
(3)专业意见书
(4)其他补充文件。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邵市政办发〔2021〕36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邵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军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

为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措施,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邵阳,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规划基础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积极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惠民力度持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一)发展现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ug/m3,比2015年下降34.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52ug/m3,比2015年同期下降40.9%;优良天数34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7%,空气质量全省排名从第九名上升到第八名。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O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O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O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邵市政办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O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邵市政办发〔2021〕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〇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邵阳市“十四五”及展望到二〇三五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功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构建邵阳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及较长一段时期全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顶层规划、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物流、旅游等专项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制定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为指导,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提出邵阳市面向2035的综合交通发展蓝图和“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为优化综合交通资源配置、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邵阳市全力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提升,邵阳正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通道,机场及各类运输场站为节点,功能完善、四通八达、通畅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建设取得更为可持续、高效、人性化的成果。

一、城市规划指标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品质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福利等。

城市规划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 城市化率和用地利用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用地利用率是指城市用地的有效利用程度。

这两个指标可以评价城市规划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2. 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占比绿色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

绿地和公共空间占比高的城市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

3. 城市密度和交通状况合理的城市密度可以促进城市的高效运转,减少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状况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

通过评估交通建设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保生态环保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很大,城市生态指标可以评价城市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情况。

城市生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空气、水、土壤质量空气、水、土壤质量是城市生态环保的重点,建立合理的监测和评估制度有助于确保城市环境的优良。

2. 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处理是城市生态环保的另外两个方面,通过评估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的效率以及可持续性,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生态环保的发展。

三、社会服务配套城市品质的提升需要适宜的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的存在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大幅提升。

社会服务配套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教育、卫生服务设施教育和卫生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服务配套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公立学校、医院的设施多少、服务质量的评估,可以确保城市的教育、卫生服务质量。

2.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城市品质的另外一个评价指标,通过评估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邵市政办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邵阳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湖南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立足邵阳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在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动力减弱、保障支出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发展有作为、聚力民生有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十三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了人社力量。

(一)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局势总体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始终把做好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坚决扛牢稳就业保民生政治责任,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评价结果运用。

本文件适用于对县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县城 county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政府驻地镇或街道及其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

城镇化 urbanization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4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综合系统的客观性评价原则。

坚持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相关联的科学性评价原则。

坚持发展引领、分类评价的合理性评价原则。

5 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用于进行不同县城横向或同一县城不同年度纵向比较城镇化发展水平。

本评价指标体系可结合专家意见,增加或减少相关指标。

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时,应将同类型县城1进行比较。

注1:县城分为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和人口流失县城五类。

本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4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6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GDP 与该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每个居民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或创造价值的指标,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1)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区域内常住人口 (1)式中:区域内常住人口是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2)计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2)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单位为%。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1]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1]

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新型城镇化考评细则一、综述1-1 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评估和监测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制定本考评细则。

1-2 目的本考评细则旨在为各地区提供一个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以评估新型城镇化的进展情况和问题,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二、指标体系2-1 经济发展2-1-1 GDP增长率2-1-2 城市化率2-1-3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1-4 产业结构调整指数2-1-5 培育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2-2 城市规划与建设2-2-1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2-2-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2-3 城市环境管理和保护情况2-2-4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情况2-2-5 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2-3 居民生活水平2-3-1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指数2-3-3 城镇居民就业率2-3-4 城镇居民社保覆盖率2-3-5 提供居民服务的机构和政策2-4 生态环境保护2-4-1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2-4-2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2-4-3 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情况2-4-4 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政策2-4-5 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政策三、考评方法3-1 数据收集3-2 数据分析3-3 综合评估3-4 考评结果公示四、附件附件一: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考评数据表附件二: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文件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城乡规划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

5-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

5-3 绿色交通: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的交通方式。

5-4 城镇化率:指某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百分数。

(附件一和附件二请参见原文档)。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一、总体框架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是以政府多部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指标体系,结合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建立的各类指标,经过科学研究和权衡确定具体指标内容,以有效体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一种综合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划分
1、基础指标
(1)城乡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投资发展。

(3)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就业形势、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

(4)资源环境:资源利用率、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能源消耗量等。

2、指导指标
(1)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化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绿化率、城市环境等。

三、基本原则
1、强调科学性:指标体系要求科学可行,基于地域发展背景和
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指标内容和指标体系。

2、强调实用性:指标体系要求实用性强,提高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和可操作性,以满足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3、强调完善性:指标体系要求完善性高,建立高效完善的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指标体系,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邵阳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

邵阳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

邵阳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简介邵阳市人民政府2018年2月一、规划目的为推动邵阳东部城镇群的培育和城乡协同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邵阳市贯彻和落实<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实施办法》和《中共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邵阳发展的决定》等上层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编制本规划。

规划至2030年,邵阳东部城镇群常住人口达511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75%左右,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54636公顷以内。

其中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309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83%左右,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33035公顷以内。

二、邵阳东部城镇群建设的重大意义1、积极融入“一带一部”,促进省域协调发展邵阳是湖南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过渡带、全省四大经济板块结合部,要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释放“一带一部”开放优势发动新引擎。

作为邵阳对接“一带一部”的主战场,邵阳东部城镇群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聚集能力和发展水平,积极参与环长株潭发展,成为长株潭辐射大湘西地区的重要产业转移承接地和带动邵阳市域发展的增长极,提升邵阳在省域格局中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带动大湘西地区加快发展,促进省域协调。

2、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邵阳“二中心一枢纽”战略邵阳中心城区定位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大湘西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但一直以来邵阳中心城区面临的调控能力不足、核心作用不强、区域资源整合不够、交通发展受制不畅等问题制约了“二中心一枢纽”战略的实施,必须加快中心城区与邵东、新邵、隆回、邵阳等四县的融合发展和交通体系构建,重点打造交通产业走廊,全面促进中心城区外围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支撑邵阳“二中心一枢纽”战略。

3、优化产城布局,推进产城融合示范2016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全国首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邵阳市成功入选,成为全省首批入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2022)40号文件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2022)40号文件

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2022)40号文件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22〕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新邵阳建设。

二、发展目标——市场主体总量显著增长。

市场主体生命力、活跃度不断提升,总量持续增长。

到2025年末,全市市场主体力争达到70万户。

其中,企业19.52万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50.48万户。

——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主体多元发展,三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三个高地”支撑更加有力。

到202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四上”文化旅游企业分别达到500户、395户、678户、1920户、5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实绩企业分别达到2500户、800户、100户、788户。

——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升。

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提档升级,市场主体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实现绿色化、高质量增长。

到2025年末,引进三类500强企业69户,上市公司突破4家,新增50亿元制造业企业3户、百亿元制造业企业2户,国家级、省级“小巨人”企业分别突破20户、160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4个,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900户。

——市场主体生态持续改善。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深化,产业配套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成本有效降低,行政服务水平和市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企业办事更加便捷,发展生态更趋良好。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6.05•【字号】邵市政办发〔2014〕8号•【施行日期】2014.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6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章项目审批、建设与验收程序第四章异地建设第五章附则邵阳市城市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若干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绿化、亮化、停车场、环卫设施、燃气设施、供排水管道配套建设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重要条例》、住建部《城市照明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湖南省停车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是指市城市规划区内工业、民用、商业、市政、公共设施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配套设施包括绿化、亮化、停车场、环卫设施、燃气设施和供排水管道等。

(一)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

(二)建设项目配套亮化包括城市广场、道路、建筑物外立面、公共绿地照明等。

(三)建设项目配套停车场是指停放和贮存机动车辆的露天场地或构筑物,包括地下停车场。

(四)建设项目配套环卫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站、垃圾箱等及其附属设施。

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估报告1

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估报告1

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估报告一、邵阳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估总分为702.5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7.22分)15.28分,在全部评估的100个城市中排名第44位,在中部区域32个城市中排名第7位。

该市政府得分按一级指标分析见表11-64。

表11-64 邵阳市人民政府一级指标评估得分分析表每项一级指标换算成百分比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得出图11-64。

图11-64 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估得分与全国平均得分比较图可以看出,该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行政决策、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这六个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市政府在这六个方面评价较高。

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执法、政务公开这三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市政府在这三个方面评价较低。

二、邵阳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分析在2017年法治政府评估中,邵阳市得到702.5分(总分1000分),在全国100个被测评城市中排名第44位,在中部区域32个城市中排名第7位(在2016年全国法治政府评估中,邵阳市得到659.62分,在100个被测评城市中排名第57位;在2015年度评估中邵阳市得到641.05分,排名第34位)。

这一评估结果反映出,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邵阳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也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尚有较大进步空间。

(一)成绩1.行政决策表现突出本年度评估结果显示,在“行政决策”一级指标下,邵阳市得到82分,比全国平均分高出9.81分,排名第13位;在2016年度评估中,邵阳市在“行政决策”指标下得到75分,比全国平均分高出6.13分,排名第28位;在2015年度评估中,邵阳市在“行政决策”指标下得到81分,比全国平均分高出16.45分,排名第9位;在2014年度评估中,邵阳市在“行政决策”指标下得到79分,比全国平均分高出16.98分,排名第9位。

对比连续四年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邵阳市在行政决策工作当中表现突出且较为稳定。

邵阳城总体规划2030·简介

邵阳城总体规划2030·简介

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简介邵阳市人民政府2018年2月一、城市概况邵阳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偏西南、资水上游,北与娄底毗邻,南与湖南永州和广西桂林交界,西与怀化相连,东与衡阳市接壤。

邵阳市总面积20830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9.8%。

2016年,邵阳市辖9县(市)、3区、27个街道、167个镇(乡)、442个居委会、3186个建制村,即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武冈市、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和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

2016年,邵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30亿元,市域户籍总人口830.08万人,常住人口732.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3.99%。

二、编制的背景1、发展政策背景“十九大”精神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出新的要求。

湖南省确立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总体战略,明确了“三个着力”“四大体系”“五大基地”等工作抓手。

邵阳是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带,是长株潭、湘南、环洞庭湖、大湘西四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

邵阳要充分发挥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战略。

2、相关上位规划的编制与对接邵阳市需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来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上位规划主要包括《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

其中,《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将邵阳市定位为省域次中心城市,历史古城,以工业、商贸为基础的湘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城市规模为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将邵阳市定位为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城市规模为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

3、邵阳市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三量齐升’总要求,坚持‘八个建成’长远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突出产业引领,大力拓城兴市,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邵阳建设成为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

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掌握全省城镇化的动态进程,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指标评价体系。

一、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一是全面评价目前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评价由原来仅仅根据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两项指标的简单评价,转为对城镇化发展的全面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全省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发展态势。

二是及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通过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全省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是科学制定“十一五”的城镇化发展目标。

在全面评价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为下一步找准工作重点以及制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评价还起到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的作用。

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把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要经过专家论证,并在实践中试行,听取各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让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情况。

2、全面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又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社会安定”,而且进一步丰富了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扩大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覆盖面,全面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

3、易收集原则选取的指标当中,绝对部分能够直接通过《湖南统计年鉴》获取,少量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外公布的指标获取,还有个别指标需要通过简单计算获取。

总的来说,所选取的指标易于收集、易于计算。

4、非均衡原则根据不同指标与城镇化相关程度的差异,给予不同指标以不同的权重。

凡是能够体现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内容(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等),对城镇化发展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GDP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成区绿地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均给予较高的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 湖南省邵 阳市 处于武 陵山片区南部 ,属于贫 困县
较 多的 区域 。本文选择邵 阳市为研 究对象 ,展开新 型
右 0
5 0

| o
城 镇化水平 的综合评 价及类型 区划分 的探 讨 ,以期 为 类似 区域 的城镇化提供相应 的决策支持 。
城镇 化 是伴 随工 业化 发展 ,非农 产 业在 城 镇 集
l 邵 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征
邵 阳市 位 于 湖南 省 中部 略偏 西 南 ,辖 邵东 、新
聚 、农村人 口向城镇集 中的 自然历 史过程 ,是人类 社
会 发展 的客观趋 势 ,是 国家现代 化的重 要标 志[ 1 ] 。城 邵 、邵 阳、隆 回、洞 口、绥宁 、城 步 、新 宁8 县 ,武
图1历年邵 阳市城镇化率演变轨迹
刘 英,朱雅玲 ,刘 强 ,祝琪雅 :邵 阳市新型 城镇化水平 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

8 0 7 0 6 0
绥宁县 1 4 个 ,占总 民族乡 的6 6 %。新 宁县聚居着汉 、
瑶、苗 、壮 、侗 、回等 1 4 个 民族 。 由于没有把城镇 文 化和 民俗特 色有机的融入到 规划建设 中,无论 是产业
鼍 5 0
攀 柏 墨 3 a 攥 2 O
l O O
发展还是建筑 风格都缺乏本 土特色 ,真正上规模 、上
档次 、有特色的专业城镇 比重小 。

图2 2 0 1 2 年湖南省各市州城镇化水平
2 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 . 1 指标体 系的构建
1 . 2 中心极点 的辐射带动功能较弱
此 ,对 欠 发达 地 区的新型城镇 化进 行综合 评价和现 状 3 6 . 0 6 %, 比湖南省低 l 0 个百分点 ,在 l 4 个地州市 中,
诊 断,采用县域 的尺度 ,刻画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分异格 处于最 低,而该水平仅相 当于我 国2 0 0 0 年的城镇化水
局, 在 认清地 域差异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的提 出新型城 平( 图l 、 图2 ) 。 目前 ,邵 阳市 尚处 于城镇化 发展初 期 镇 化发展对 策 ,这对 于引导 和加快推进 城镇 化对地 区 阶段 ,整体呈现严重滞后的城镇化水平特征 。
第8 卷第 1 9 期
、 白1 . 8 NO . 1 9
南方农业
S o u t h C h i n aAai c u l t u r e
2 0 1 4 年7 月
J u 1 . 201 4
刘英, 朱雅玲, 刘 强, 祝 琪雅 : 邵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 的综合评价及类 型区划分[ J ] . 南方农业, 2 0 1 4 , 8 ( 1 9 ) : 5 5 —5 8 , 6 6
在遵循系统性 、主导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的基 础 的新型城镇化 发展 目标 ,借 鉴 已有的新型城镇 化水平

l 0 0
_ ._ 鄙骓
叫. - - 垒宙

套 礞
收稿 日 期 : 2 0 1 4 — 0 7 — 0 2
作 者 简介 : 刘英 ( 1 9 8 2 一) ,女 ,湖南 长沙人 ,硕 士研 究生 ,助理 研 究 员
主 要从 事土地 可持 续利 用 与区域 发展研 究。E — ma i l : 3 0 9 0 0 1 8 4 6 @q q . t o m。
设 、城 乡统筹 发展 等6 个方 面,构建 由2 5 个评价指标构成 的新型城镇化 发展 水平 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采
用熵值 法对县 级单元的综合 城镇化水平和子 系统 水平进行 分析评价 ,划分 了4 4 ' - 发展 类型区,并提 出 了
差 异 化 的 发展 路 径 。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指标体 系;A HP . 熵值 法;湖 南省邵 阳市
单指标难 以全面反 映 区域城镇 化 的真 实水平 ,也难 以 影响 ,邵 阳市 城镇化进程 较为缓慢 。据 统计 ,历年来
多维地提 出有力措施推进 城镇 化进程 。 邵 阳市城镇 化率一直低 于湖南省和全 国的平均水平 , 在经 济欠 发达地 区 ,城镇 化发展 缓慢 ,区域 内凸 2 0 0 1 -2 0 1 2 年 ,年增 长率 为 1 . 0 4 %。N2 o o 8 年 ,该市 显出小城镇数量 多 、 规 模小 、服务功 能弱的问 。因 城镇 化 率 才 略超过 3 0 %。2 0 1 2 年邵 阳市 城 镇化 率 为
镇 化是保持 经济持 续健 康发展 的强大 引擎 ,是解决 农 冈1 市 ,大祥 、双清 、北塔3 区。
业 农村农 民 城 镇化率滞后 异 显著 ,城 镇化水 平各异 。随着 新型城镇 化 目标趋 于 邵 阳市属于 江南丘 陵大地 形区,丘陵 、山地约 占 多重性 和内涵 的 日益丰富 ,采用传统 的人 口城镇 化率 全市土地面积 的2 / 3 ,由于 长期边缘 的经济 、地理 区位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4 ) 1 9 — 0 5 5 . 0 5
知网出版网址 :h t t p : / / w w w . c n k i . n e t / k c m s / d e t a i l / 5 0 . 1 1 8 6 . S . 2 0 1 4 0 8 1 9 . 1 8 4 9 . 0 0 2 . h l ml网络出版时间 : 2 0 1 4 / 8 / 1 9 1 8 : 4 9 : 0 7
邵 阳市新型城镇化 水平的综合 评价及类型 区划分
刘 英 ,朱雅玲 ,刘 强。 ,祝琪雅 ( 1 . 湖南省农 业经济和 农业 区划研 究所 ,长 沙 4 1 0 1 2 5 ;2 . 湖南省烟草公 司邵阳县公 司
4 2 2 0 0 0 )

要 以县 为基 本单元 ,从人 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 化、社会创 新能 力、居 民生活质量 、基础 设施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