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别了不列颠尼亚号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详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第一部分:概述特写的中心内容:英方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相当于消息的导语部分。

【品味】“飘扬”一词褒义贬用,含有讽刺意味。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段析】总写港督离开港督府时的情形。

【品味】“二十五任”交代背景,说明统治时间长。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段析】特写末任港督在下午4点30分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品味】“永远”是副词,表达了作者强烈希望英国人从这里离开的心情。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文中为什么要交代港督府的历史?)【段析】这是对港督府背景材料的介绍。

第二部分第一层:写第一个场景。

【品味】“陈迹”一词表明其建筑将随着英国管辖的结束成为历史的记录,中国人民的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了。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图案,恰好..“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段析】介绍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品味】“游轮”和“紫荆花”实际上象征着英国与香港,但又成为“日落仪式”的背景,一语双关,其意义深远。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三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知识。

2.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色。

3.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表现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

2课时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片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呈现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优秀人物和事迹,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历史、感悟伟大。

一、课堂活动,研习文本了解新闻背景: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周婷、杨兴等四位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文章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任务活动一整体解读全文1.梳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的新闻事实,填写下表。

明确: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①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

②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③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任务活动二研磨文本内容鉴赏新闻标题1.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独特之处,赏析拟题的妙处。

明确:(1)此标题使用了借代手法。

新闻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但是其标题没有凸显交接仪式和欢庆场面,而是选择代表英国皇家的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这一特写镜头,这样拟题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与这样一艘极具代表性的游轮告别,表示英国在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饱含着对中国崛起的自豪感、幸福感。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 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 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不列颠尼亚号,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 白二世主持下水礼,1954年1月11日首航。是英国 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 1953年4月16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主持下水礼。
小属性。
是以其特有的情怀来刻画这些场景的。
(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中揭示真理
本文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特点,是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气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短
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三)追求结构上的完美
本文采用倒金字塔与非倒金字塔的结合结构,有利于重大新闻故事的总体概述和局部展开。
通过《南京条约》占领了香港,对香港开始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统
治。而今不得不离开,退路也只是海路。来时是那样的不可一世、趾高
气昂;走时又是那样的沮丧前后对比含义深刻。
【思考5】品味简介语言,把握情感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
4.从今以后不文会字,有更改另文字一的颜面色或港者大督旗帜从这
里升起。
小属性。
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写作形式 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
倒金字塔式 这种写作方式是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模式 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 提要的方式呈现新闻的最前端,有助于受众快速 了解新闻重点。由于该模式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 理,所以成为媒体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
【思考2】导语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简介
鼠标点击这里, 明确 输入您的文本导语部分点名了主要事件,即概述英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文概括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通过集中描写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标题中的“别了”不仅表达了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

这篇新闻特写通过描述英国撤离香港的四个主要场景,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首先是在中英双方军方仪仗队举行最后一次升旗仪式时,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落,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

接着是查尔斯王子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轮船离开香港,这一幕象征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然后是升五星红旗、奏《义勇军进行曲》,这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最后是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幕象征着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已经结束,中国将迎来新的历史时刻。

此外,文章还通过穿插背景资料,如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历史、中英谈判过程等,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和尊严。

总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新闻特写,通过记录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展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和尊严。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及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及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判断能 力。
02 “不列颠尼亚”号的历史 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的建造与早期历史
建造背景
“不列颠尼亚”号是为英国皇家 海军建造的一艘战舰,于1914年 开始建造,1915年下水。
早期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列 颠尼亚”号参与了多场战斗,包 括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和日德兰海 战。
的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在国家、民族和历史的大背 景下是渺小的,但每个人都可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国家
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的 旗舰,也是英国的国家象征之一。它 代表了英国的皇家传统和海军力量, 是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不列颠尼亚”号的存在,代表着英 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是英国在国 际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
“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历史中的地位
“不列颠尼亚”号见证了英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如二 战中的胜利和英联邦的成立等。它的存在和活动,反映了英 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香港需要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面对全球化和区域竞争,香港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保持其国际竞争力。
个人反思与启示
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这一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历 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现实的
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尊重历史, 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
通过分析香港的历史、文 化和社会背景,深入探讨 香港回归对中国和世界的 影响。
主题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 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国家认同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
史内涵。
4.《别了,“不列颠尼亚”》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
消息类一等奖。其新颖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你感
觉该标题好在哪里?
【提示】(1)旧题新用,意味深长。毛泽东主席在
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
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
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港 督 府
第二个场景:(第5~7自然段) 晚7时45分,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
下英国国旗。 彭 定场景: (第8、9自然段)子夜时分举行的中英 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
校园小记者:张
情似火,呐喊声、加油声响彻整个运动场,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激情与活力。最终, 高一(1)班获得冠军。 此次活动加上前几次的趣味比赛是一个系列的运动会。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感受到快 乐和团结。 运动会就是一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演练,是生命教育的体现,是生涯发展的训练和 尝试实践,本次运动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运动中学会了助人,在运动中体验到 协作,在运动中学会拼搏,在运动中学会了承受。当我们与体育结伴时,我们的人生 才更丰富。希望我院的所有同学能向他们看齐,在运动中学会成长,让人生更加的丰 富。
香港回归纪念碑

港 回 归


驻 港 三 军 欢 庆 香 港 回 归
疏通字词 凝( ﹒ nínɡ)重
jīnɡ 紫荆( ) ﹒
停泊( ﹒ bó)
掩( ﹒ 接载( ﹒
yǎn )映 ) zài
zhì 旗帜( ) ﹒ zhǔ )目 世人瞩( ﹒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3.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冉
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
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
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
给中国人民
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
A.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
B.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观点三:此处的“闲笔”是新闻中背景知识的介绍,根据新闻的需要灵活安排。插入这一部分内容,既增强了新 闻的知识性,又使新闻具有广度和深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泊.(bó)
陈迹.(jì)
大厦.(shà)
B.掩.映(yǎn)
旗帜.(zhì) 悬.挂(xuán)
C.甲.板(jiǎ)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答案:B
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持 续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个大国释放出世.人.瞩.目.的活力奇迹。
解析: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②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望文 生义,该成语不能理解为守信用。③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不能用于形容想象力,不 符合语境。④进退有度: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 音细微悠长。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⑥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人或事。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使 用正确。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 寰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百年耻 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这一珍贵的瞬间,留下了永恒的画面。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问题研讨
1、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 新闻标题更是如此。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 (1)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 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 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这是现实的场景。 (2)“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 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 终被洗刷。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作者:周婷 杨兴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 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这也是中华民族洗 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 时刻。在这样一件百年盛事之际。数位新华社 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 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 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新闻。
历史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本课的结构
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导语: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第1段)。 ③、主体: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④、背景:港督府的变迁 ⑤、结尾: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3、新闻的分类?
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狭义:消息
• 4、新闻的体裁分类?
• 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通讯、报
告文学 • 5、新闻的结构?
•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新闻的结构
①、标题(引题、正题、副题)是文章的核心。
②、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概括新闻的主
要内容。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 ④、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 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是 对新闻事实的补充。 ⑤、结尾:新闻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要响亮、有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讲义一、背景介绍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然而,在 1842 年,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1860 年,清朝政府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1898 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借给英国,租期 99 年。

二、文章内容解析《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一)标题的含义“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方面,“别了”意味着告别、离别,表达了对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宣告;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它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二)文章结构1、导语部分文章的导语简洁明了,点明了主要事件和时间:“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通过这一导语,读者能够迅速了解到事件的核心内容。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了英国撤离香港的过程。

从下午4 时 30 分港督府告别仪式,到晚上 6 时 15 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再到 0 时 0 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五星红旗的升起,作者以精确的时间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庄重和肃穆。

3、结语部分文章的结语意味深长:“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2)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分”? )为什么要将事件具体到“
①真实 再现实施过程。 ②再现实施过程。
(3)文中的第4段,采取了什么叙述方 文中的第4 属于消息的什么结构?有何作用? 式?属于消息的什么结构?有何作用?
叙述方式: 叙述方式:插叙 结构: 结构:背景 作用: 、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作用:1、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2、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 、 历史的陈迹” 结束。 天 结束。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标题
别了:告别, 别了:告别,再见
不列颠尼亚:船——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 不列颠尼亚: ——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 的英国帝国主义
表面意思是告别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 督彭定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 督彭定康回国的“不列颠尼亚”号,实际意 思是暗指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 统治宣告结束了, 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
结尾部分(11段 结尾部分(11段)
(1)“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 ) 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 明确: 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2)结合文题思考“大英帝国从海上 )结合文题思考“ 又从海上去”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来,又从海上去”一句话的深刻内涵。
导语部分 :第一段:
第1段缩句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明确: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第2—10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段
时间
1、 4:30— 30— —4:40 2、 6:15 3、 4、 5、 6、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艺术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艺术

《别了,“不列颠尼亚”》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从文体归属上来说,它是一篇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素描、新闻速写、新闻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报道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也有人把它归入通讯。

在文学中存在亦此亦彼的交叉文体,如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纪实小说、报告文学等,新闻中同样有这样的情况。

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有的新闻写作教材把特写分为三种: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和场景特写。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场景特写。

它在写作上,具有以下特点:一、切入的角度小而巧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甚至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因此,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八千多名记者的目光。

为了记下这一盛事,新华社四位记者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通力合作,真实、准确、独特地描绘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同样报道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新华社的其他记者还于同一天写了《历史,将铭记这一刻——中英两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纪实》的报道,正面记录中英两国于公元1997年7月1日零点,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的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举行的交接仪式。

这两篇虽然都是特写,但是写作的角度是大不相同的。

可以说,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角度极小。

但是作者把英国人的撤离放在历史的背景中,通过精当的背景材料的叙述,交代英国人于156年前占领香港,而今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落下。

简明扼要地回顾了香港屈辱的殖民历史,透露了作者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欣喜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掌握“特写”的特点,抄写生字词,完成课 后习题一 。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以现 实场景为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 应一个现实场景,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 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练习三: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内涵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 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 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 深刻内涵。
2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 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 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 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 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这是现实的场 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 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与现实的 对比。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 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三自然段) 彭 定 康 和 女 儿 离 开 总 督 府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点45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 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五、六、七自然段)
彭 定 康 接 过 降 下 的 旗 帜
思考:本文正文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2、主体(第2—10段)
具体报道了英方撤离的过程。
3、结语(最后1段)
总结全文。从米字旗的降落到五星红旗的升起,英国 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掀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 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 “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 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 主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写的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机融合。

如新颖的题目,一语双关;巧妙的场景编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借助环境烘托,借景寓情,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体裁的结构。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点。

3.学习品味课文在客观真实记录事件的过程中,巧妙含蓄地表现情感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会背景材料的作用。

2.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激发情感“香港知多少”(请学生谈对香港的了解。

教师幻灯片简介香港被英国侵占到回归的历史。

)附:香港被占领的经过: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秦代至清代道光年间,中国政府始终对香港行使主权。

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1年1月26日,英国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即派军武装占领了香港岛。

1842年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1856年,英国又联合法国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3月,英军以“找寻住宿地”为借口,进驻九龙半岛尖沙咀一带。

同年10月,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趁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以抵制俄国势力南下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来统称为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全省最大书城在厦开 张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 信息。(不超过10个字) 。(不超过10个字 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 85个国家的2300 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 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 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 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 易等,苦学“方块字” 苦练“中国话” 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 100万英镑普及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 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 不列颠尼亚”
别 了,“不 列 颠 尼 亚”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 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 景 请概括内容。 请概括内容。
第一场景: 30分 降下港督旗帜; 40分 第一场景: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4点40分, 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 第三自然段) 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第三自然段)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 15字 (不超过15字)
22日电 日电(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 5月22日电(记者张 边巴次仁) 景勇 边巴次仁) 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 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 之颠,珠峰脚下的6 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 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 ……22 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 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 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 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9《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9《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024/8/24
单标题新击、闻导的此语组处、成主部编体分、辑背母景和版结语标题样式
(1)标题:是文章的单击核此心处编,辑二包母级版括文引本样标式、正标、副标。 (2)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三,级四级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导语之后,对新闻五事级 实的具体叙述。 (4)结尾: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 (5)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起补充作用。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小结:
作单者击此没处有编辑写母版交文接本样仪式 式现场多么
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二三级归级 使人们多么激动,
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四级五度级 ,并且把末代
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
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4/8/24
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 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 议论和抒情。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基处本特编点辑母版标题样式
真实性、时效单性击、此处客编观辑母性版、文本篇样幅式 小
二级
三级
• 新闻的六要素:
四级 五级
•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组处成部编分辑母版标题样式
新闻标题(消息单击)此,处编它辑是母版用文以本样揭式示新闻内容 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二标级 题必须简明、准确 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帮级四级助读者理解报道的 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五级,它通常被用来借 代整篇消息。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 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 闻 的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结 构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阅读全文,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并 简单用语言概括。 2、把主体部分中记者们所选择用来 作为报道和介绍的新闻材料找出来。
香港回归谈判: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 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 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 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 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 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 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 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 回。‛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 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周 周 婷 婷 杨 杨 兴 兴
别 了 , “ 不 列 颠 尼 亚 ”
历史反思
不忘国耻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 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 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 ‚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被侵占,是中国近代受屈辱的一个历史缩影。 《南京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对中国人民形成的双重压 迫,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的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突出了香港 被英国殖民统治历 史之长,另一方面 也传达了香港回归 时中国人民的欢欣 鼓舞。
香 港 中 环
补充知识点: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零点,在全世界无数目光的聚焦之中,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场 内冉冉升起。全体中国人共同欢呼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香 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大喜事,是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也是国际间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的范例。从此,香港开始了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继续保 持繁荣、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香港岛被永久割让,正式成为殖民地。九龙半岛在1860年的北 京条约中也被永久割让。1898年,英国向清廷租借新界99年, 租约于1997年7月1日到期。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邓小平提出 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开始与英国谈判香港的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督预示标— 检测预习
1、回顾新闻知识—了解什么是 特写。
2、导学案字词理解。
3、理解本文结构。
体裁:通讯(特写)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
消息 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 “H” 即: 1〉when:何时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 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 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 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 深刻的历史主题。
当堂检测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4点40分,____ __;6点15分,______;7点45分,_ _____;子夜时分,1997年6月30日 的最 后一分钟,______;新的一天来临的第 一分钟,______。零点40分,“不列颠 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新闻
通讯
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 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 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 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 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正文一般分为标题(正标、副标题)、导语 、主体、结
语几个部分。
2、下列两句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 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①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去进行描写, 更细致生动,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 中国人扬眉后一段的背景叙述, 将时间长度单位精确到 “天”,其作用是什么?
3、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 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 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 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 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 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 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1、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
一方面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从字面上看,是指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 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 轮“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香港;另一方 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 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及我国恢复对香 港行使主权,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 刷。
看下面两个标题,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 ①好。 (1)句式倒装,更能表达感情。香港回归,中国雪耻。 (2)虚实结合,匠心独运,了无痕迹。“实”指“不列颠 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 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第一场景: 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 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 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 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号离开香港。
导语(第 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对香港统治结束。 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主体 (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 结语(最后1段) 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自学梳理:
1、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 2、本文主体部分选取97香港回归, 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重要场景。 3、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 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 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 文章中的作用?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人,正式提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他还向客人介绍了一国两 制的构想,撒切尔夫人当面称赞这一构想是天才的创造。此后,经 过多轮谈判,到1984年撒切尔夫人再度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关于香 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 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设想在回归的香港建立特别行政区,并根据在《中英联合 声明》中所作的承诺,制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了在香 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1997年7月1日零点,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当日零时4分,中国国家主席 江泽民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 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 华宣誓就职。自此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