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与新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及新进展

概念是任何一个学科知识体系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若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构成规则(又称命题、定理或公式),概念和规则构成了学科的知识体系。概念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中最基本的类型,掌握概念是个体学习规则、解决问题乃至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对概念的学习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简化了人类认识的具体过程,因此,在心理学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概念的学习和教学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概念教学的专门性和特殊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概念教学心理机制的研究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概念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有哪些因素影响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学生已有的概念对学校里的概念教学有什么影响等日渐成为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关注的领域。因此,梳理和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十分有意义,也是进一步指导实际教学的基础。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心理学研究对概念的界定与分类、概念学习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对概念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概念转变的相关成果,以及相关研究的新进展。

一、概念的定义及分类

心理学认为概念(concept)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并用一定的词来记载和标志。心理学者从四种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了划分。

1.根据概念学习的方式进行划分。比如,维果斯基提出的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指没经过专门的教学,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念。科学概念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1]。

2.基于概念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区分。比如,奥苏贝尔提出的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初级概念是指通过分析概念的正反例证可以概括其关键特征的概念。二级概念比初级概念更复杂,不是经过观察正反例证而是直接通过同化定义获得。例如“,三角形”是一个初级概念,观察比较不同的图形(三角形、六边形、矩形、圆形等)可以掌握其关键特征“;等边三角形”则是一个二级概念,是在初级概念“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条边相等”这一属性的概念。再如,加涅所提出的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只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界定的概念。又如赫尔斯提出的易下定义的概念与难下定义的概念。其中,易下定义的概念关键特征明显,易用某种规则加以揭示;难下定义的概念则关键特征不明显,不易用某种规则揭示。

3.依据概念研究的方法划分。比如将概念区分为自然概念(naturalconcept)和人工概念(artificialcon-cept)。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应的例证。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概念。它起源于赫尔的研究(Hall1920)。

4.基于概念所揭示的关键属性的特点分类。这样的概念分类体系既有心理学家提出的,也有约定俗成的。比如:具体概念(concreteconcept)与抽象概念(abstractconcept)。具体概念是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是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布鲁纳根据概念的关键属性与概念定义之间的关系区分了三种类型的概念: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合取概念(conjunctiveconcept)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属

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合取概念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概念。析取概念(disjunctiveconcept)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关系概念(relationalconcept)则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另外,还有研究者将概念区分为物体概念、符号概念、事件概念,等等。

二、概念学习理论

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对具有共同属性的多个刺激发生同一反应,亦即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2]。关于概念学习的规律,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而且随着心理学自身的发展,还产生了一些超越了认知心理学的新型的概念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联想理论(associationtheory)

行为主义对概念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将桑代克、斯金纳的效果律扩展到概念学习领域的产物。行为主义者认为,概念是经过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式学习历程获得的。在联结式学习中,个体对刺激的正确反应得到酬赏,产生后效强化作用,以后再经过抽象化、类化和辨别的历程,就逐渐形成了概念。新行为主义者赫尔于1920年开创了人工概念的实验研究,他认为概念形成就是把某种反应(即概念反应)与一组具有一种或多种要素的刺激联结在一起。对一个人而言,一种新的刺激尽管具有以往从未见过的特征,但如果这种刺激具有与某个已知概念共同的要素,就会唤起概念反应。比如,初步掌握了“狗”这个概念的儿童,尽管只是接触过白毛和黄毛的狗,但看到一只黑毛狗,儿童也马上能够说出那是“狗”。

(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人对概念学习过程的开创性研究使人们对概念学习的认识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经典的认知学派的概念学习理论有以下两种。

1.假设验证理论(hypothesistesttheory)

20世纪50年代,布鲁纳等人运用实验的方式考察了概念获得的过程,提出了假设验证理论。他们认为,学习者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综合和一些反馈信息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研究还发现,学习者在进行假说验证时会采取某些策略以求加快概念的发现。在实验中,被试使用最多的是整体策略,即被试的第一个假设包括了第一个刺激所涵盖的各种可能属性,然后随后来的刺激逐步修正,若收到的肯定刺激符合原先的假设就不予更正,否则就根据原假设和新刺激间的共同点来修正假设[3]。

2.典型例证理论(exemplar theory)

假设验证理论主要是针对人工概念的学习,心理学家罗希(Roach1977)认为自然概念的学习通常采用另一种方法,即由典型例证学习。每一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比如麻雀比企鹅更能代表鸟类,苹果比番茄更能代表水果等。罗希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对非典型例证的反应快。比如,人们回答“企鹅是鸟吗”比回答“鸽子是鸟吗”所用的时间更长。而且,当人们听到一个范畴名称时,脑海里出现的是该概念的原型,而不是该概念所有例证都具有的特征表。因此,人们对自然概念的学习,可能开始只包括对原型或典型例证的认知,再以其特征为基础,逐步认知较不典型的例证。尽管自然概念的学习很多时候采用典型例证学习,但也有研究发现被试有时也采用假设验证进行学习[4]。

(三)新近的概念学习理论

新近的概念学习理论突破了认知心理学将学习仅视为一种理性的认知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