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课堂PPT)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23页PPT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23页PPT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教材脾胃学说

教材脾胃学说

第七章脾胃学说第一节脾胃学说之理论基础及其源流脾胃学说是中医学中起源较早、历代皆有发展、在中医学中地位颇为重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一。

它奠基于《内经》、《难经》,两千余年来通过历代各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验证并不断总结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系统理论并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学说。

该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李杲的代表作《脾胃论》等的问世为标志。

一.脾胃学说之理论基础(一)脾胃的解剖形态《内经》缺乏脾胃解剖形态的记载,在《难经》中有部分描述。

《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胃重二斤二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1]。

(二)脾胃的生理《内经》、《难经》中有关脾胃生理方面的论述,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1.脾胃化生气血及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五脏、四肢、百骸之功能首先,《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胃……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难经·三十难》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指出脾胃的主要功能一是腐熟水谷,二是运化水谷;将水谷精微分别输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充养周身。

其次,《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人受其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其,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中焦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槽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5.溃疡宜托剂: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 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可归编辑,课件白PPT芍,乳香,没药等。 25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川连5g,酒干姜3g,蒲公英20g, 加九香虫5g,酌用连翘,百合,芦根等。
7.脘腹隐痛:
宜温通降气,用白术,元胡,当归,没药,蚕砂等。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泄肝以安胃)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13
证治分类
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柴胡疏肝散: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 陈皮、枳壳、香附(苏梗)--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 川芎—理血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21
证治分类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黄芪健中汤: 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 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 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备用方--或合良附丸、理中汤
可编辑课件PPT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 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 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之 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脏 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 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等。
可编辑课件PPT
3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ppt课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ppt课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的研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1
一、从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谈起
胃生中 学与医 说脾养
—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2
1.1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的理论溯源于两千年
西汉时《黄帝内经》,奠基于周秦时
期,历经数朝沧桑千载和历代医家、
道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和儒家等
荟萃于当时数家养生大师,将上工治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8
李中梓与《医宗必读》
③.气机之枢
《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指五脏六腑、五体七窍、
四肢百骸、经络的生理活动以及气血精津的生成、输布、排泄皆赖气的推动
作用。同时气机的条达通畅亦赖脏腑、气血生理活动的协调运行。气机的升
降出入为生理活动运行的具体体现,故气机运行的趋势、平衡与全身各脏腑
其一,《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李东垣《脾胃论》“气或乖 错,人何以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以此为基础,东汉张仲景明确提出“四季 脾旺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重点探讨了以脾阳虚为 主的太阴病,制定一系列调治脾的有效方药,如小建中汤、理中汤。至金·李东垣 有“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之说,论 述了正常的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不会伤及五脏六腑,只有六 气非时而至,或过而不至,侵袭机体后才会伤人致病,但若形气虚弱,则易招致 外邪,使外邪乘虚入侵而得病,盖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之,若“正气 存内”,即使猝然遇急风暴雨,因中脾医养胃生元与脾气胃不学虚说 ,抗病力强,外来之邪亦不1能0 独
《难经·四难》有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
脾胃为枢,运转四周脏气以共同维持呼吸的吐故纳新活动,可见人体五脏结

《脾胃病讲座》课件

《脾胃病讲座》课件
生冷食物
营养均衡:多 吃蔬菜、水果、 粗粮等富含纤
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促 进消化,增强
体质
运动调理
适度运动:选择适 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 伽等
运动时间:每周至 少进行3-5次,每 次30-60分钟
运动强度:以微微 出汗为宜,避免过 度疲劳
运动后注意:及时 补充水分,避免受 凉感冒
Part Five
脾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获得支持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生活护理
饮食调理:清淡易消化,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 眠,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过度紧 张、焦虑、抑郁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合理膳 食,避免辛辣、油 腻、生冷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 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运动调理:适当运 动,增强体质,提 高免疫力
情绪调理:保持心 情愉悦,避免过度 紧张、焦虑、抑郁
饮食调理
饮食规律:定 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
饮食清淡:避 免辛辣、油腻、
脾胃湿热:表现为 口苦、口臭、大便 黏腻、舌苔黄腻等 症状
脾胃虚寒:表现为 胃痛、胃胀、胃寒、 腹泻等症状
脾胃实热:表现为 口干、口苦、大便 干结、舌苔黄厚等 症状
脾胃病的症状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腹胀、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反酸
●口干、口苦、口臭源自●疲劳、乏力、失眠

皮肤干燥、粗糙、暗沉

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四 气滞胃脘证
涵义:指胃脘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 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内伤情志、饮食
外邪或病理产物内 扰
临床表现:
A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走窜,或便秘 B气机走窜:嗳气,肠鸣,矢气 C舌脉:苔厚腻,脉弦
辨证要点:胃胀痛以及气机走窜症状为主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三 脾不统血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辨证要点 胃脘疼痛 + 实寒见症
二 胃热炽盛证
概 念 胃火亢盛,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嗜食辛辣 情志不遂
外感
(火)热
胃 和降失职
表现·分析
胃脘灼痛,拒按 --- 胃火亢盛,气血壅滞 口 臭 --- 胃火熏蒸浊气上犯 或消谷善饥 --- 胃纳腐能力过亢 或齿衄,牙龈肿痛 --- 胃火灼伤龈络 实热证 : 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因而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
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 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 随证治之。
3、胃阴虚证,用药以轻灵甘凉
胃阴伤之虚证,药量宜轻,大则不易吸收。 凉可清热,不宜药寒而燥湿伤阴。
谢 谢 聆 听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46页PPT

平衡论第一讲脾胃学说最终稿46页PPT
脾胃学说最终稿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脾胃话术PPT课件

脾胃话术PPT课件

• 苹果、鸡肉、兔肉是健脾良品
• 经常感觉胃脘满胀,食欲不佳,半两(25克)白梅花, 每天沏茶的时候放十余朵在茶水里。白梅花有健脾 理气的功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3页/共15页
调理脾胃臂单举
• 1.自然站立,双腿并步,保持身体直立,抬起右手放在右腹的 前面,掌心保持向上,掌指朝左。
• 2.左手上抬放在左胸前面,然后右手向外翻,并同时向上挺举 竖直,成掌心向上掌指朝左的姿势。在向上举右臂的同时, 左手掌下按于左腿的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双臂有上下 对撑之势)。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 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 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
第8页/共15页
脾胃失调的原因 • 1.湿脾本身的特点就是喜燥而恶湿,一旦脾受湿邪而受损,就会导致脾气不能
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 长夏对应五行中的土,长夏属于梅雨季节,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季节。土在天为湿,在
• 话术:水再向下流到了腿部,特别是下午腿就会酸酸胀胀的, 湿气最容易堆积在关节处,很容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脚气湿 疹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第6页/共15页
脾胃好不好 看这六现象
• 1、腹泻多虚寒 便秘因胃热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浊 气、浊水、宿便)的重要来源;
• 3、(胃口好,胖)脾胃好吃的食物能快速消化,有用的吸收,没 用的排除体外,就不太会胖的,你看你的胃囊是臌臌的,你 胃的蠕动是慢的,胃是有胀气的,代谢的慢,毒素就在体内 堆积,人就显得胖了
• 4、(胃口差,胖)你的代谢很差,我们经常会感叹喝杯水都长胖, 你这个都是虚胖

脾-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脾-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脾的部位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要生理功能 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 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一、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

输至全身。 1、运化水谷:《素问.厥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者也”。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消 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 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等组织得到充 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脾失健运, 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至气血生化不足等病 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
• 二、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能把营养物质吸收及上输于心、肺、头目, 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气主升”, “脾以升为健”,“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 三、主统血。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
止逸出脉外。《难经.四十二难》:“脾裹 血,温五脏”,《金匮要略注》:“五脏 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2、运化水液:即对水液的吸收、运输和布散,防止 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素问.至真要大 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的运化功能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高度概括。李中 梓《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洒陈 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 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李东垣《脾 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PPT共50页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PPT共50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方剂:
半夏汤(秫米、半夏)——胃逆不和 不得眠主方 兰草汤(佩兰)——脾瘅(口甘)
16
• 综上所述,无论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还是诊 断、治疗与预防,
• 《黄帝内经》的论述都颇具规模, • 为脾胃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中医学所谓的“脾胃”不仅仅是解剖学概念, • 更主要的是具有生理、病理功能的概念, • 是个多种功能的概念统一体。
热,烦心出黄。” • 《素问·热论》:(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
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 表明脾胃病证常可由其他经络、脏腑传变而来。
11
• 至于脾胃病证的发病机理,涉及到寒热虚实等各个方面
• 《素问·藏气法时》:“脾病者,身重善饥肉 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飨 泄食不化。”
• 腹满、飨泄、饮食不化为脾家虚实常见 之证。

12
• 《素问·调经论》:“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 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脐以上皮热;胃中寒,则腹胀”
•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面热者,足阳明病”
13
(三)脾胃病的治疗 • 刺灸治疗 • 《素问·刺热篇》 • 治脾热病以“刺足太阴阳明”
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满。”
23
二、脾胃病证的八法应用
1.汗法——桂枝汤 麻黄汤 2.下法——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 3.吐法——瓜蒂散 4.和法——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5.温法——理中汤、四逆汤、大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 土汤、桃花汤 6.清法——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茵陈蒿汤 7.消法——厚朴七物汤 8.补法——薯预丸、小建中汤、麦门冬汤
24
三、重视“人以胃气为本”
仲景方常以调和脾胃的药物为佐使: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用生姜、大枣、甘草; 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用人参、甘草、姜、枣; 寒凉清热的白虎汤用粳米、甘草;
17
脾胃病
脾脾胃病病 脾胃纳运、升降、化生
失常常
涵涵盖:胃肠病、胰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延伸延伸
与与消消化化功功能能有有关关的的器官疾疾病病
肝胆疾病:肝炎、黄疸、胆囊炎、肝硬化囊炎、
消 消化疾病疾病
18
脾胃病
脾胃病 • 所含的病种有呕吐、反胃、吐酸、嘈杂、痞满
、胃脘痛、呃逆、噎膈、泄泻、腹痛、便秘等。 • 随着时间及损伤的继续,相关的脏腑发生功能异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当实脾”。 仲景继承《内经》,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
论点,强调“实脾”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开东垣 脾胃学说之先河。
22
二、阐述脾胃病证的辨证纲要
1. 脾胃病的六经辨证 阳明病:“胃家实”。 阳明经证——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腑证——“不更衣,内实,大便难。” 太阴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
常,疾病趋于复杂化
19
• 二、《伤寒杂病论》奠定脾胃病 辨证论治的基础
20
医圣张仲景
• 医圣张仲景,名机,河南 • 南阳市人。生于东汉年 • 间,(约公元150年), • 死于公元215年。相传曾 • 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 • 张长沙之称。
21
《伤寒论》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一、强调“实脾”的治未病作用
3
4
(一)脾胃功能
1、脾胃主水谷精微之运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是对 脾胃功能的高度概括; 《 素问 · 五 脏 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明确地指出脾胃具有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功能。
5
(一)脾胃功能
2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
《 灵枢 · 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 气分为三隧。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 注五藏六腑……,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僄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 间,而不休者也。 营、卫、气、血、津液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
7
(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饥饱无度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
五味失调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 ”(《素问·生气通天论》)。
14
脾胃病治则治法
• 《素问·藏气法时》:“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发之。” • 这些法则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
完整的方药体系。
脾胃学说的发展渊源及临床应用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一科 王捷虹
1


1 《内经》构架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


2 张仲景将脾胃学说运用于临床


3 金元时期全盛发展了脾胃学说


4 明清时期叶天士充实了脾胃学说

2
一《内经》思想构架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 1.脾胃功能 2.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3.脾胃病的治疗
9
(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 3外邪所伤
•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以升为健; •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以降为安。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 • 说明异常气候常是 • 脾胃病证的病因之一。
10
• • • 《素问·玉机真藏》“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瘴,腹中
6
(一)脾胃功能
3 脾; 《素问·热论》“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 说明足阳明胃与足太阴脾一样,具有主司肌肉的功能。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四 肢皆禀气于胃”,却又“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肌肉丰腴、四肢健壮与脾胃健运密切相关。
8
(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 2情志所伤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 • 《灵枢·本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支不举,
毛悴色夭,死于春。” • 七情五志实乃人之常情,但若五志过用,七情妄动,皆能为病
。 • 大怒伤肝,肝木横逆,又可犯脾侮土 • 卒恐伤肾,肾水泛滥,常致水横困土
• 五志失调,皆可影响脾胃运化,致成脾胃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