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梅江中学高中语文 6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6鸿门宴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5鸿门宴教学目标:1、读讲课文五、六两段,归纳总结2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课外拓展重点与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知识梳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以英雄为话题)二、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三、探究"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什么意思?可用课文中哪一个字来概括?("忍") X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他内心真的认为项羽是"为人不忍"吗?"不忍",用今天的语汇表达,就是心慈手软,也可以引申为缺少决断。
其实,X增内心井不仅仅认为他是"为人不忍",公开场合只能这样委婉地评论。
四、读讲课文五、六两段:1.指名试讲课文,纠正误读误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辞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道,音jiàn)"沛公不胜柄杓。
"("不胜梧杓",指酒醉,以"柄杓"借代酒水。
"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两次行礼,表示敬重;"足下",古代敬词,用来指称对方。
)"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古代骂人的话,小子,没出息的东西。
)2.师生互动:提问:X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提示:一是留下X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X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3.提问:X良献礼,项羽、X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提示:项羽对X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X邦不足为患;X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对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对文中复杂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 对文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鸿门宴》;2. 相关资料: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出示课题: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3)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3)能够理解并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3)培养学生对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3. 理解并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解释;2. 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3. 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概括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4. 讲解与示范:对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5. 练习与拓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讨的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相关练习的完成情况和理解程度;3. 写作与表达:评估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鸿门宴》的文意,重点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2. 人物分析:深入探讨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3. 情节解读: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友情、忠诚、勇敢等;5.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 6《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借助工具书,培养快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阅读人物传记,掌握归纳人物个性及与历史事件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历史人物采取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评价。
(2)对造成历史悲剧的个性缺陷有清醒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 3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一: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谁的什么诗?生: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敬,后两句则流露出对项羽迅速败亡的叹惋。
师:说得好!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抗秦,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
然而项羽仍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
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雄极一时的西楚霸王洒泪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残兵败将、爱姬宝马,项羽发出英雄气短,天不助我的慨叹。
究其原因,项羽寡谋轻信、刚愎自用、麻痹大意、决策错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留下无穷隐患。
五年前“鸿门宴”上的一失足,酿成了垓下被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恨。
“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也预示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传文学名篇——《鸿门宴》(板书课题)。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教学目标1.把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把握本课显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把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式,能准确归纳文章的故情形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述的方式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经常使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熟悉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朗诵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明白得文意。
教学进程:(1)导入:大伙儿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伙儿明白么?对,确实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和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究竟是如何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如何的英雄本色呢?让咱们一路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③把握课文中所显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进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表达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表达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因此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鸿门宴》全文;(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人物性格特点;(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阅读技巧;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理解并背诵《鸿门宴》全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3. 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理解文章大意;(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的人物精神,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5. 背诵练习:(1)指导学生进行《鸿门宴》的背诵;(2)检查背诵效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鸿门宴》;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在课后对《鸿门宴》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3)学会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3)领悟友情、忠诚、勇敢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重点词语的解释;(2)分析并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3)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涉及的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特色;(3)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2)概述《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划记文中重点词语,并进行解释;(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2)比较阅读,探讨不同观点和看法;(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五、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 6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四、播放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朗读后正音。
2、提问: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X邦在宴会上剑拔弩X,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X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假设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二、读讲课文三、四两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X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X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X邦带来了转机,X良献计,项伯转心,X邦决定参加“鸿门宴〞。“鸿门宴〞上项羽和X邦将怎样的剑拔弩X、刀光剑影?
第三段:
学生朗读第三段后提问:
1. 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X邦谢罪〞, 第二件事“项王设宴,
二、介绍时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X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X、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项羽在钜鹿(今在某某)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X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某某,秦王子婴投降。X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某某,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高中语文 2.6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⑤、公为我献之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 ⑧、君王为人不忍
⑨、皆为龙虎 ⑩、何辞为
以
①、具告以事 ②、请以剑舞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④、举所佩玉觖以示之者三
⑤、皆以美于徐公 ⑥、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⑦、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6.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二.探究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
1.整体感知
鸿门宴是项羽、X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战争的发端。它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X项之争的结果。这样说,是因为史家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最终断送了他的霸业。反观X邦﹙善于机变﹚,利用敌方性格弱点,化险为夷,一场打不赢的战事也消弥于无形。这段史实揭示了﹙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的重要作用﹚。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总结全文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抗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
高中语文6鸿门宴共4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一四班学生知识积累少,语文基础差,尤其不喜欢文言文学习,加之《鸿门宴》这篇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对文言知识的灌输,注重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高一六班学生,基础较好,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时候,偏向于先理解文章的情节,然后才能理解文本翻译,这样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极大地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自主翻译文本,教师直接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X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X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三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X邦,其调子虽然是X邦语言的翻版,却比X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X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X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X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X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动乱,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X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X中有弛,三落。
教法
与
学法
1、讲解法
2、讨论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学设计3篇
课文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2.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学习重点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学法指津(-)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析主旨,明确全文情节发展过程2”’2.析人物,把握主次关系及作者态度;3.析特色,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问题探究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
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
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
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
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
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
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
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3.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
“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哈,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
2021年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2021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通过,熟悉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判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猛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法:3411模式分层教学二、教学重、难点:注重120个经常使用实词,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把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
学会实词的推断方式。
把握“举”、“谢”等文言词语。
教学进程: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乌江(李清照)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背景介绍: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以后的第三年(前206)。
陈涉起义以后,身世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身世农人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前后起兵反秦。
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
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
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超级恼火,当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字词补注:欲王关中:王,动,称王。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范增说项羽:说,劝说。
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
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
秦时与臣游:游,交往。
范增数量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
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五、“为”、“之”用法聚集:为:1、君为我呼入:介,替。
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介,被。
何辞为:语气词,无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联系动词,像是,犹如。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
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做、干。
之:1、吾得兄事之:代,代人。
切而啖之:代,代物。
为之奈何:代,代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
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
第二课时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
宴前:(战或不战)1、项羽预备当即出兵击刘。
2刘邦拉拢项伯,许诺前去赔礼。
项羽轻信项伯美言,许诺罢兵。
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案3篇
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3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诵析《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1.骓(音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
逝:行。
2.虞:项羽宠爱的的侍姬。
若:你。
今译:空有拔山的气力啊,空有盖世的豪气!时运不济呵,骏马再也难奔驰!骏马难奔呵,不可期!虞姬虞姬呵,我当如何安排你![背景简介](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至少4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作者和《史记》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生于龙门,10岁开始诵读古文,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
20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30岁左右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38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42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开始编纂史书。
天汉三年(前97年,49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前后历时14年。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
西汉司马迁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作目的是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而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记诸侯)、70列传(记录人臣事迹)、8书(记录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10表(历史上重大事件年表)。
《史记》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可靠,善于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资料】项羽起兵会稽——立楚怀王——北上救赵——巨鹿之战(项羽领兵渡黄河救巨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
意思很明白,不解巨鹿之围,没有打算再回去。
当初,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但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
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
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
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人人惊恐。
及楚军败秦,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跪着爬进去的,没有人敢仰视项羽)[ 刘邦在沛起义——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鸿门宴——项羽封侯(戏下之会,定都彭城,刘邦迁南郑)——诸侯反叛(项羽任人唯亲,不但不能收拾残局,反而加剧分裂)——彭城大战(刘邦合诸侯伐羽,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
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
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
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
刘邦的家属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
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
项羽用3万骑兵打击刘邦联军56万,获得胜利。
刘邦逃亡,他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
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总算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荥阳对峙(刘彭城失败后,逃至荥阳,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原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
刘邦笑曰:我肯斗智,不能斗力。
项羽大怒,天下哪还有这等无赖。
即三次命勇士挑战,结果,都被汉军中神射手楼烦射杀。
最后,项羽亲自披甲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羽瞪大眼睛怒斥楼烦。
项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韩信的话来说:项羽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吓得不敢动一动。
这时的楼烦是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即回营垒,不敢复出。
汉王使人问之,项羽也。
无奈的项羽忽发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胁。
项羽的目的是想借此机会要挟刘邦,逼迫刘邦投降。
刘邦不吃这一套,对项羽说:我和项羽都受怀王的命令伐秦,又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着一块儿喝汤。
项羽大怒,要烹太公,幸亏项伯从中斡旋,项羽才未杀太公)——鸿沟割地(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项羽军粮短缺,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项羽放回了做了两年零四个月人质的刘公和吕雉,然后撤兵)——张良说刘(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
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这个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豪—毫,细毛:秋豪不敢有所近。
5.倍─背,违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8.参—骖,参乘(担任警卫的人):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名。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2.固古:本来。
今:坚固、牢固。
(固不如也)3.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约为婚姻)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特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敢古:能够。
今:胆大,有勇气。
(公岂敢入乎)6.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名。
(将军战河北)7.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名。
(臣战河南)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称王,使之为王,使动)。
臣活之(使……活,使动)。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常以身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四、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五、同义复词: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
六、固定句式: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吾知所以距子也。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对付你了)“用来……的”或“……的凭借”。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何……为:表反问。
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何辞为”七、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2.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沛公军(省略“于”)霸上。
为(省略“吾”)击破沛公军。
4.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5.介宾后置: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八、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后指某人不值得和其商量事情。
九、古代“座次”问题: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车骑: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十、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十一、多义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告别,辞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