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课件

合集下载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PPT课件
二、善于把握特定瞬间的感受进行描写。 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三、语言朴素自然,主旨深刻。 诗人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自己的 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本文的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
四、用衬托的手法写离情
车站中渲染告别的声浪,正是为了反衬离乡人的失落、恐慌与难以割舍之情。
(1)这一节,诗人化用了那首有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人曾回忆说:“我有一个极深刻的印象,俯在我的胸前,把线咬断。”
(2)诗人由离别的“痛”联想到母亲为自己缝扣子的针线,并把她们叠合在了一起。让诗人感到疼痛的是眼前的“离别”,但是诗人更愿意相信这疼痛是母亲的针线“穿透了心胸”,因为如果是这样,我和母亲就会因为这针线盒这疼痛而血肉相连了。
听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明确:诗人反复强调说“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诗人把对北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特定的时刻,是因为这一刻是诗人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
2、朗读第二诗节,火车开动了,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受只是“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试着联想我们见到的“参军”或者“退伍”场面,与诗人的感受比较一下,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这个错觉仿佛传达出诗人这样的心声:脚下的大地已经被抽空,我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抛弃了,从此之后,我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了!这写出了诗人自己“四点零八分”时的强烈的感受:无比的失落。
5、朗读诗歌最后两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9.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 定信念,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 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 10.分析诗意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否矛盾?为什 么?这样写从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开头写“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表现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 往;结尾写“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表示对过去的日子不留恋,同样表 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这样写,从诗意上看,前呼后应,共同 表现对未来新生活的呼唤;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结构图解
4.重点聚焦 师:诗中的意象“针线”应怎样理解?诗人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生: 诗人化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从古 至今只要离家就会想到母亲,“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所表现 的正是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亲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情感 面前,社会制造的所有神话都褪去了绚烂的光彩,战天斗地、挥洒青春 、青山碧血在母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离别的酸楚被无限的放大。诗 人为一代青年在口号的热情与茫然中找回了情感,同时表达了作者离别 时的眷恋与酸楚。
【阅读范题】见第8题。 【技法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含义的能力,可联系作者的身份和当 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因为作者当时19岁,风华正茂,尤其是在经历了战 争和苦难之后,面对新中国,面对火热的生活,其激动兴奋的心情可想而 知。因此青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奇、激动、兴奋,因此所有的 一切,包括眼泪、欢笑、思索,都是全新的,因而全是第一次。 【智慧锦囊】如何赏析诗句的含义 1.诗句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2.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4.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5.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6.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共35张PPT)

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共35张PPT)
3.体会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重点)
走近作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食指,1948年生,原名郭路生,山东济宁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当代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代表 状元成才 路
作有诗歌《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状路是元成才 四
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诗集状 路元成才《相信未来》《食指
状元成才路
此段承接上文,写出了诗人此时强烈的感受: 依恋亲人,对未来命运的忧患与恐慌。
写出了送别的声势浩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大,与人内心的孤独 就要卷走车站;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北京在我的脚下, 诗人为什么这样说? 已经缓缓地移动。
物我颠倒:本来是车已开动,诗人却说“北京 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这种物我颠 倒的写法,写出了诗人此时无比的失落感。
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而每次聚会 时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后来,食指去山 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他除了劳动外,依然 不停地创作诗歌。食指的诗,被知青们争相传抄 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 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 就有食指的诗歌传诵。
课后作业
收集阅读有关思念故乡的古 诗词,积累下来。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对在“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车站与亲人 离别时的撕心裂肺的场面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 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 对未来的迷惘、失落和恐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这是四点零 八分的北京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告别场面 第一部分
迷惘失落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二部分
诗人巧妙捕捉住送知青下乡的火车开动这一 历史性时刻,敏锐地抓住“我”心中的几个幻觉, 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合起来。幻觉中“剧烈 的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心灵的外化,

九上语文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九上语文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 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 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难舍难分之情,更 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 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
课堂小结
1968年12月20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 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 了诗人个人命运转折的记号。这一瞬间诗人 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迷惘的。因为此刻他不 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随着火车的开动、汽笛 的长鸣,他明白了四点零八分可能是他与北 京、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朗读诗歌,画出诗歌的韵脚并说说其好处。 韵脚:“京、鸣、情、棂、领”
使用这些词语,使诗歌合辙押韵,读来 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整体感知
朗诵
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 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 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体会诗歌 的情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再读诗歌,说说标题的作用。
点明分别的时间——四点零八分。诗人捕 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 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恐慌, 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 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另外, 这个标题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课件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课件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 后的北京”,“最后”有什么含义?
解析:
联系诗人此刻的心情进行分析。
答案:
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 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 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 的心理感受。
名家名篇欣赏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 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 有何深意?
解析:
从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答案:
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 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 舍的感情,同时传达出内心对党、对 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 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 不要抛弃知青。
创作背景
1966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引发一系列的 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在错误思想的引导 下,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 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 “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 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诗人为何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 京”为题?
解析:
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想要抒发的 情感进行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未来命运的 忧虑和恐慌,都集中到“四点零八分”这一瞬 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的时代的重大 历史内涵。本诗通过对诗人个人遭遇的速写式 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诗人选 择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历史瞬间的放大, 通过再现强烈的主现感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 刻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鲍乃锐《四十年前的乘车证》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 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 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 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 《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 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 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著有诗集: 《相信未来》 《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诗探索金库·食指卷》 《食指的诗》
1.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有何含义?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何意思?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4.诗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心情?
1.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有何含义?
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北京成了母亲, 乃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开北京的强烈 的依恋感情。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何意思?
表明此刻火车已经开动,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深 受触动的导火索,是诗人的内心百感交集而抖 动。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1968年,百万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4.诗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心情?

文章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对未来命 运的忧虑和恐慌。
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 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 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 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这样能增强诗 歌的感染力,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
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 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 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 的历史。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图片中的这张乘车证,
准确地说是张火车票。只 不过40年前的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北京知青赴 山西插队落户时,乘的是 专列,每位乘专列的知青, 持此证上车。而且票面赫 然印着“乘车证”,上面 还有“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东城区招生分配就业领导 小组安置就业办公室”的 公章、“第2车厢4 号”“1968年12月13日” 等字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