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发展水平不同,但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清它们的关系对各自发展和教育效果都重要影响。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这一角度来看,人的素质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中社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的整休素质。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就应包含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

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清楚知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的诸方面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着相互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涵义

2.1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心理健康教育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较大的重视,其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我国中小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涉足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

一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结合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学校常规教学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2德育的涵义。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在西方,古希腊也很重视德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并

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的地位。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方面。德育的涵义比较广,既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本来意义的道德品质教育。

现代教育学认为,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国学校的德育,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同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涵义可看出,两者依据的理论、运用的方法、涵盖的内容及运行的机制等存在差异。德育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相对来说,德育更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心理更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但二者又有统一性,是表现在同一个身体上的不同素质待点。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从前面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心理品质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也是德育的任务。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个体人格的完善过程。因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而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如动机、理想、情感、意志等的参与及协同作用的结果,井且思想品德要求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因此,思想品德的发展.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密切联系最集中地体现在人的性格上。性格与品德有相似的结构,统一在一个人完整的个性之中。与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感特征及意志特征相对应,品德有道德动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为和道德习惯。培养良好的性格与形成优秀品德是同一德育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一方面世界观和社会道德规范对性格的形成有约束和影响;另一方面,良好性格又是形成优良品德和世界观的基础。有些性格特点,如爱祖国、讲文明礼貌等是优良品德的直接组成部分;有些性格特点,如正直、勇敢、坚毅等是形成优良品德的基础。

而,诸如狂妄自大,自私自利、怯懦自卑、狭隘猜疑等性格特点,则是形成低劣思想品德的基础或直接组成部分。由此可看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性格,就不可能达到优良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大量的犯罪研究材料都揭示,性格与道德的有密切联系。我国学者钱曼君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犯罪都与胆大妄为、难于自控等16种不

良性格特征有关。陈家麟等早期的研究表明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少女的性格特征表现有四方面:

(1)对现实态度方面:好吃懒做、极端自私、好结群、毫无羞耻感、好虚荣、自暴自弃;

(2)情感特征为:喜怒无常,好奇心极强、轻浮、易感情用事;

(3)意志特征:任性、毫无自制力;

(4)理智特征:遇事不深思熟虑,不善于独立思考,易受别人暗示等。

在外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学生本身的一些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一系列思想品德问题,严重的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以不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只有将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行,两项工作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反馈和发展。

4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4.1补偿功能。

(1)观念补偿: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工作者它明确了自身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是协助者。一方面,德育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