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1课时_苏教版-word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选择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二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分别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讲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我告诉学生,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而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也是圆形,侧面是曲的。

我还讲解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了一些纸张和彩笔,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指出对方作品中的错误。

4. 应用: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圆柱: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直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πr²h七、作业设计(1)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2. 应用题: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和一个圆锥形的水桶,哪个能够装更多的水?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将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包括它们的底面、高、体积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学生还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圆柱和圆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圆柱形的铅笔、圆锥形的冰淇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辅助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等关键要素。

3. 实践:在讲解完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会用PPT展示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圆锥:底面:圆形高: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体积:底面积× 高× 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请根据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填空完成下列句子:圆柱的底面是____形,圆锥的底面是____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立体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圆柱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锥形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材第 9~10 页)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 的底面、侧面和高。
2.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A类
(考查知识点:圆柱的认识;能力要求: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B类
1. 下面图形( )旋转后形成圆柱。
2. 在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的是( )。
(考查知识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 Nhomakorabea3
B 类: 1. A 2. D 教材习题 教材第 10 页“练一练” 圆柱:第一行的第二个、第五个,第二行的第二个、第三个。 圆锥:第一行的第三个,第二行的第四个。
课件、圆柱形罐头。
师:同学们,通过对圆柱的认识,你对圆柱有哪些了解?以前学过了表面积,你觉得表面积是 什么?
生 1:我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上、下两个面都是相等的圆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 曲面,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生 2:我知道了沿着圆柱侧面上的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 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A类
从下面不同形状的纸板中选择能围成圆柱的纸板(纸板不能重叠,也不能剩余),是(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优秀教案,主要围绕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应用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的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区别。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数学中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底面、侧面、高等特点,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如: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圆柱还是圆锥?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高的意义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话筒、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1)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教案圆柱和圆锥

备课模式:原创网络下载修改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8课时第1 课时总第4 课时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一)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 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 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即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圆柱。

2. 圆柱的性质: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 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4.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圆锥。

5.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6. 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主要性质。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以及高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书架、圆锥形的粉笔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点。

2. 讲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概念。

3. 讲解圆柱的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高的含义。

4. 讲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

5. 讲解圆锥的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锥的高的含义。

6. 侧面展开图的展示:让学生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展开,观察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加深对圆柱和圆锥形状特点的理解。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区别,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学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圆柱和圆锥的展开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以及相关卡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如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准备好的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提出以下任务:(1)观察和描述你所看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可能对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者图片。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并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

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圆柱的侧面积例3圆柱的表面积例4圆柱的体积例5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六下第9页例1,第10页练一练及练习二1——3题。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案导案【基础部分】【尝试探究】活动一:认识圆柱和圆锥1.结合课本第18页例1的图形,找出图中的圆柱和圆锥,是圆柱的在图形上写“1”,圆锥写“2”。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形的?3.小组交流。

活动二:认识圆柱的特征1.仔细观察上面的圆柱,参照数学书第18页的内容填空: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____面,这两个面是__________的圆形;②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____面;③圆柱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④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____,圆柱的高有__ _条,这些高的长度都________。

2.组内交流上述内容。

活动三:认识圆锥的特征1.仔细观察上面的圆锥,参照数学书第19页的内容填空:①圆锥有____个底面,这个面是_____形;②围成圆锥的曲面叫做圆锥的____面;③圆锥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④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一、导入新课:1、上学期,我们已经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从本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另外两个立体图形-----圆柱、圆锥。

2、你们对圆柱、圆锥的图形还认识吗?完成活动一。

二、新授:活动一:1、学生自主。

2、交流时注意纠正学生所找的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的物体是否正确。

仔细观察这些圆柱,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你发现了吗?请大家学习活动二。

活动二:1、自主阅读课本18页的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指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锥的体积》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3.圆柱的体积……………………………………………………………3课时4.圆锥的体积……………………………………………………………2课时5.整理与练习……………………………………………………………2课时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序号:2主备人:教学时间:3.7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2.例3,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1个曲面
高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生答,教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
课时
10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1个圆形
“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侧面1个曲面
高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