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雨巷 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关于高一语文《雨巷》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雨巷》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对于现代诗歌,高一新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朗读上有一定的语感,但在读出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等欣赏实践上仍有欠缺。
特别是对《雨巷》这种象征主义诗歌,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引导他们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如何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与之共鸣,是课堂教学中需予以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遥望雨巷煽情激趣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课《雨巷》优质教案.doc
《雨巷》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意象抒情的方法2、鉴赏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初步了解诗歌怎样运用语言加强抒情效果,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3、学以致用,掌握一点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二、过程和方法:1、“读,品,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2、情境诵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进步青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社会中苦闷彷徨的心境,理解诗人对美的追求2、感受诗歌的忧伤哀婉但充满追求的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雨巷,丁香等意象的含义,并指出意象在诗歌中的普遍应用性以及理解意象的重要意义2、难点: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一意象,并领悟其象征意义,从中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1.好,听完录音了。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
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
好,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课诗两首。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课雨巷教案
《雨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通过诵读、欣赏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独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关方法。
2.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离骚》到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涌现了很多流派,出现了很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诗坛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诚爱国的艾青。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戴望舒。
(二)自主收获1.了解作者及背景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8年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并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早期诗歌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胧、含蓄,感伤气息较重。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表现。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2.文体知识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
黑线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
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三篇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一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⒈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雨巷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积累戴望舒的有关知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中意象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之美。
2、利用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等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解读作品中“姑娘”含义,品味作者身上的执著美。
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姑娘”含义的解读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著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5册必修课本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对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现代新诗,为今后学习选修教材《现当代诗歌散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本单元以《雨巷》为例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通过本诗来学习现代新诗的特点,应具有很好的典范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雨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一个细小静谧场景。
细雨蒙蒙中,诗人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美丽但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姑娘终于走过那“颓圮的篱墙”,消失在雨巷子的尽头,只留诗人一个人,孤独地彳亍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诗歌整体意境朦胧迷离,诗人内心曲婉动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高中语文必修一:2诗两首雨巷2教案
2 诗两首雨巷(戴望舒)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来把握诗歌的意境。
(3)体会诗歌优美的形式特征。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质疑、教师帮助释疑及学生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
因此应该易于把握本诗在形式上体现的部分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
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陌生,只是对中国二三十年代诗歌的创作背景缺乏整体认知。
所以,“知人论世”这一方法的介绍是相当必要的。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唯美抒情文字也有所偏好,这些都将成为《雨巷》教学内容的基础依托。
《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教师的点拨下应该不难领会,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这部分内容也将成为教师主导性的突出体现,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品味诗歌的深远意味。
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与领悟能力的培养。
本课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的首篇现代诗歌,指导鉴赏的方法应该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个重点内容。
2、重点与难点: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人将外国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相当完美地融为了一体,成为现代诗歌的典范之作,也使得本诗中意象含义更加丰富而深远、含蓄而朦胧。
这种表现与隐藏的矛盾正是鉴赏的重点与难点。
4教学过程。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
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教学博苑09-05 1508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2)教学目标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意象抒情的方法2、鉴赏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初步了解诗歌怎样运用语言加强抒情效果,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理解“雨巷”、“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内蕴的情感。
2、入情诵读,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1、学以致用,掌握一点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2、感受诗歌的忧伤哀婉但充满追求的情感美,理解诗人对美的追求。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创设欣赏诗歌的情境。
2、对话交流,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
3、情境诵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背景音乐――《雨巷》歌曲板书:走入美丽的诗歌天地(一)检查预习:诗主要写的是什么?你圈画出哪些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帖此感受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主要内容:诗人追寻丁香女子而不得。
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独自、彷徨、寂寥、忧愁、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等。
感情基调:低沉伤感,忧郁哀怨,惆怅无奈(二)情境导入:这首诗弥漫着一种忧伤的美。
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不只是令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哀伤、打动人的东西常更具有美的力量,让我们在《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中看到弃妇忧伤而坚强的背影,让我们《孔雀东南飞》徘徊不忍离去的孔雀、梧桐下双飞的鸳鸯中听取爱情的悲歌,让我们在《离骚》的“江离辟芷”中感受到屈原忧伤而坚定的情怀……古诗如此,新诗亦然,今天,我们所接触的这位被誉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的“雨巷诗人”,所学习的这首被叶圣陶称许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的诗作,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忧伤的美丽。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戴望舒先生作于80年前的名诗――《雨巷》。
确板书:课题二、读:入情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一)听示范朗读,初步体味诗的情境,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示范朗读1、请听示范朗读,听的过程中小声跟读2、结合自己课前标注的朗诵符号和大师的朗诵,思考:在节奏、语速、语调、重读等方面,要怎样处理?【师生对话,交流总结】1、全诗节奏:舒缓悠扬2、朗诵处理:缓慢、低沉(一般来说,激烈奔放的感情可用快读,而忧郁凄苦的感情适合于缓读。
高中语文2雨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朗诵品尝,咀嚼诗歌语言,深入境界 ,掌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朗诵法,感悟法;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伏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歌创建的模糊迷离,低回感人的境界。
[ 教课要点 ]: 掌握中情意象,深入领会诗歌感情。
[ 教课难点 ]: 领会诗歌低回感人的境界。
[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雨如丝的江南,悠久孤独的巷子,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惋惜,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准时代的哀婉的心曲。
今日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会雨巷的景色,去找寻丁香同样的姑娘的芳香。
二、作者简介:师 :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状况?★作者介绍 :戴望舒 ,(1905—— 1950),浙江杭州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 “前望舒使前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贞洁而温柔 ,多情又潇洒。
(望舒即月神 ,飞廉即风神 )戴望舒出生于 3 月 5 日 ,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单薄 ,爱好想象 ,犹豫不决 ,躲避现实。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轻柔的性情,戴望舒笔下贱淌出来的诗句也必定是细腻多情的 ,下边就让我们共同赏识这首《雨巷》。
三、朗诵感觉,深入鉴赏 ,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听朗诵录音时,老师板书生字词巷道( Hang )街巷(xi àng)徘徊(páng hu áng)彳亍(ch ìch ù)颓圮(tuí pǐ)难过(chóu chàng)篱墙 ( l )í师 :听完这首诗你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明确 :孤单 ,孤独 ,悲凉 ,难过 ,悲伤 ,徘徊等 (感情基调 )是的 ,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大方豪放 ,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盈明媚 ,而是笼盖着一层淡淡的忧虑。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雨巷》全文。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培养学生的朗读、分析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雨巷”为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雨巷的想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作者戴望舒,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雨巷》,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合作探究诗歌中的“丁香”象征着什么?“我希望逢着”一句在诗歌中的意义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课堂分享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诗歌鉴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培养其文学素养。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美,关注人生。
7.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雨巷》。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所提高。
3.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雨巷》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能从诗中找到对应的词句来支持你们的观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我希望逢着’这句话,其实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雨巷2篇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雨巷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雨巷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雨巷》的教学设计适用年级: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特点和技巧;2. 理解《雨巷》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3.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 理解作者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用书;2. 音频或视频资源(可选);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雨巷的图片、播放雨声音频等方式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对雨巷的好奇和猜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朗读诗歌(5分钟)指导学生先朗读整首诗歌,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Step 3:理解诗歌意境(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诗歌中描绘的雨巷场景,培养学生的细腻观察力;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Step 4:分析语言表达(15分钟)1.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借助这些手法表达情感;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节奏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美感。
Step 5:品味诗歌主题(10分钟)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诗歌内涵,品味诗歌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并引导学生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并展开讨论。
Step 6:诗歌欣赏与创作(10分钟)1. 欣赏其他相关诗歌作品,如杨洪基的《雨巷》,了解不同诗人对雨巷的感悟;2. 鼓励学生以《雨巷》为题材进行创作,展示个人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Step 7: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形成对《雨巷》的整体理解。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留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雨巷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诗、写散文或绘画等,表达对雨巷的理解和感悟。
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5篇
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高一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巷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读一遍课文,并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解:分析课文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 集体朗读:分角色进行集体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个人写作: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段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互相评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读一遍课文,并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解:分析课文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3. 集体朗读:分角色进行集体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5. 个人写作: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段进行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互相评论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个人写作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考试评价:设立相关的阅读和写作题目,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1. 选取其他诗歌或散文作为延伸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
《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1一、指导诵读1、要给学生示范,无论如何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张开嘴,无论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亲”,偶尔的使用名家录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时间要自己来,和学生一起成长。
2、要给学生时间,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因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我在课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钟的时间给诵读,我称之为铺垫,上来就让他们谈感受,分析意象,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3、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给予指导。
二、内容赏析:在问题设计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触及诗歌最本质的问题。
1、作者所要传达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诗:――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也就是说诗人的希望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一般的诗人,在理想和抱负都破灭的情况下,总要追问一些原因,向社会,向祖先,向苍天。
追问不到答案时,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3、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国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吗?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不好吗?一支春带雨梨花不好吗?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为什么非得丁香呢?丁香,夏季开花,枝顶着花,细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黄花,一簇一簇的。
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就是“丁香结”。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雨巷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雨巷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掌握意象来掌握境界的创造。
2、领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课难点、要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
2、领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课方式】感悟法、朗诵法、启迪式。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1、经过朗诵来细细品尝本文的境界。
2、经过细节来进一步体验感知。
〖教课步骤一、听录音,整体感觉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只要静思)二、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诵领会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落、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们被这类感觉控制住了。
这首诗很美。
为何让人痛苦的诗也美呢?我们还可以举出曾让我们痛苦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感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
每一个人都有这类体验。
不不过让人欢乐的东西才美,让人感慨、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大千世界,美是无穷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境界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落、哀怨和无奈。
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
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怎样获取的?我们为何以为它很美呢?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叹气般的目光,颓圮的篱墙 ,,(由这些意象,联合本诗说一段话)他很孤单,也很孤独,在绵绵的小雨中,“撑着油纸伞,单独徘徊在悠久、悠久又寥寂的雨巷”。
在这样阴暗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内心怀着一点模糊而难过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同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给予了漂亮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固然有着“丁香同样的颜色,丁香同样的芳香”,可是也有“丁香同样的忧虑”。
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淡”“凄清”和“难过”。
她和诗人同样,在寥寂的雨巷中,“哀怨又徘徊”。
并且,她竟是哑口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旁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寥寂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感觉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拥有某些东西。
形象组成了一种特别关系。
在这模糊的意象中,作者终究想要说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政治理想说:“四一二”大革命失败后,具有革命进步思想的戴望舒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诗中的彷徨求索——象征寻找理想;逢着丁香姑娘——理想出现;身旁飘过——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姑娘远去——理想幻灭;希望遇到——继续彷徨追求。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雨巷》教学设计
执教者
奋飞中学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高一必修一
教材分析
《雨巷》是一首非常美的现代诗。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体味诗歌的美应该能够做到,至于美在哪儿,学生鉴赏起来要困难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1、朗读课文
2、你认为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
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美在音韵,美在意境,美在意旨。
3、再读课文,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雨巷:背景寂寥的昏暗的悠长的
丁香:颜色(紫色、白色)香气(浓郁)气质(忧伤)
丁香姑娘:丁香一样的-----想像——漂亮、淡雅、高洁
气质——忧伤、哀怨
意境:凄婉、朦胧
3、补充古诗词中“丁香”的意象内涵(见课后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已经和意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诗歌的意境之美;
难点
诗歌的意趣之美。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以读代讲,自由讨论,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校《雨巷》,这首诗为诗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雨巷去体味诗的美。
二、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范读正音(1分钟)
1、朗读(10分钟)
2、分析女子的心理活动(15分钟)
学生充分理解文章
课堂小结
2分钟
意象——意境——意趣
布置作业
1分钟
1.再读课文,体会诗歌之美。
2.写一首小诗,设置美的意境。
板书设计
板书:雨巷寂寥悠长
丁香姑娘哀伤惆怅
意境:凄婉迷茫
4、再读课文,体味诗的意境之美。
5、对这样一位姑娘作者的态度:
希望逢着渴望
静默的走近迷茫
身旁飘过转瞬即逝
希望飘过渴望再见
总结:意象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就构成了意境之美
6、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位丁香姑娘?
(1)作者的审美意趣如此
戴望舒的早期作品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早期作品体现出孤独、抑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