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复习重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考点一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决定分派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推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1、按劳分派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来源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 (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与创建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派制度,是结过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消灭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是分派制度上的伟大改革。
6、按劳分派之外的分派方式:主要包含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备公正1、坚持效率优先:①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俭和社会财产的增添。
人们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成就。
② 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派是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假如分派方式有益于调换人伞兵踊跃性,就会提升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挡生产的发展。
③ 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由。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困穷,发展经济一定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
2、兼备社会公正:(1)公正含义:公正含义较广泛,波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高一政治必修一考点(第三单元)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为此,更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俩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效率与公共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共是提高效率的经济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②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在经济建设和财富分配中,为什么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①符合我国过去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P66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业③硅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P68保障财政的措施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政策收入持续增长。
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P7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家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每个公平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
材料二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 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长效热点精品课件
长效热点(三)
[热点缘由]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长效热点,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试题都多次考查过这一重点。从理论层面 看,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分配是否公平会影响 到生产效率,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实践层面看,我 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两极分化严重,分配制度改 革已是经济领域改革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积极 性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 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因此高考复习一定要重视收入 分配公平问题。
教育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进社会公平、 433 改善人民生 活 2065Fra bibliotek1570
232
288
材料二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剔除所列知识提纲中材料(设问)中未涉及的考点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经 济 生 活 财政的作用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民生支出逐 2009年 年增加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必然性: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1、含义: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高一政治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点1.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历史的终极理想。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无阶级和国家的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物质丰富、精神自由的美好生活。
而要实现共产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生产力高度发展: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普遍认同:人们必须普遍认同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
- 阶级斗争的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不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人们平等地共享社会财富,不再有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 考虑全人类的利益:共产主义追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再以国家、民族或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人类整体的福祉为中心。
2. 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既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又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消除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完全占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消失。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关键在于经济制度的不同和主要任务的变化。
在初级阶段,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并且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而在高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已经占主导地位,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道路,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 生产与分配知识复习.docx
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复习第七课个人收入的支配1.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P58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p59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P59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分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的社会地位。
5.多种分配方式:p59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6.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施这制度,要坚持什么原则?(1)原因:①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平衡、总体不发达,是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③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劳动热情,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2)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
7.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P6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P62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9.怎样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P62-63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完整word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3单元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具体内容和要求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温馨提示】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温馨提示】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问题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张师傅在中石化上班,月工资为5200元;妻子购买了中石化的股票,每年可分红35 000元;儿子是中石化的技术骨干,除了每月6200元工资外,还能获得12 000元的技术分红;女儿在一家外企上班,月工资8000元。
(1)张师傅一家的收入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所得?(2)你知道我国当前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经济原因吗?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由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2.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产力的措施: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通过改革。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科技水平与人口素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这一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摇动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五.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
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政治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要点_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要点_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者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和职权(c)。
①性质:A、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3)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b)。
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4)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和职权(b)。
①性质: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职权: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5)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b)。
①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A、审议各项议案;B、表决各项决定;C、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D、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③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政体与我国国体的关系(c)。
①国体决定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l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l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l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l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l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l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l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l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l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三单元及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
如面包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现(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表现:“标价”、“价格”(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表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3)一般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纸币(1)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价值符号)。
(2)本质:价值符号(没有价值)(3)优点:成本低、易保管、携带方便、避免磨损等(4)货币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A. 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 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影响:①通货膨胀---危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措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②通货紧缩----危害:短期人们生活有好处,长期导致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措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
资本要素 劳动要素 技术信息 管理要素 土地要素
私营或外资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 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 所得的工资收入 科技工作者或信息工作者提供新 技术或新信息所得收入 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才能在生 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出租土 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重要原因)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 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存在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点】 适用范围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 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 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承包土地进行 生产获得的收益。(股份合作制)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发 展总体水平比较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所决定 的.(既是根本原因也是最终原因)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直接原因)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创新课件】
(3)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 就业。 ⑥协调区域发展。
(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 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 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②税收政策 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 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2)①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 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③增值税全面转 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扩大投资需求。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二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 速度
GDP
13.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 5.13万亿
元
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8 472元
13 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2 622元 4 140元
6.8%
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 府投资计划中,2 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 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 700亿元用于农村民 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 出你的建议。
高一第一学期政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l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l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l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l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l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l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l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l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生产决定分配。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1.国家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l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汇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汇总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为什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公有制经济中:①国有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②集体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包括土地承包所得);③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意义)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2)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意:劳动收入包括:①按劳分配所得收入②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承包土地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炒股收入属于按知识要素分配
④在大型超市入股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 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另一重要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
物质前提
公
率
平
(把蛋糕做大) 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 2、客观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
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 前提条件
劳 分 物质基础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生产力发 展水平
社会占 有,由 社会分 配
不高, 不平衡
配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平
效率
强调把蛋糕切好
强调把蛋糕做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 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 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 基本的生活需要。
(把蛋糕切好)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直接原因)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A.50 000元 15 000元
• B.52 000元 20 000元
• C.52 000元 26 000元
• D.57 000元 21 20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王是一位农民,承包了村里的土地种果树 ,年收入2万元。农闲时炒股,有时收入也能 有2万元。老王的妻子在一家大型超市入股, 月分红3000元。老王的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 打工,月收入3500元。下列对老王一家人的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如出租土 地、房屋取得的收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某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师,去年的收入包括工 资3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 000元,此 外还有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保金等200元 ,购买彩票曾中奖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 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体土地种 植蔬菜,年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 入6 000元。去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 劳分配所得分别是 ( )。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从根本上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发 展总体水平比较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所决定 的.(既是根本原因也是最终原因)
资本要素 劳动要素 技术信息 管理要素 土地要素
私营或外资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 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 所得的工资收入
科技工作者或信息工作者提供新 技术或新信息所得收入
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才能在生 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平稳快 速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 (3)初次分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意义(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 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 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 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 奖金、津贴;
•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承包土地进行 生产获得的收益。(股份合作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拓展思维】:国家收入的分配
(1)初次分配: 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注重效率,利用经济
杠杆配置资源,调动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2)再分配:
政府财政调节,提高低收入,扩大中 间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 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存在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下
【注意点】 适用范围
分配尺度
公有制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结__果_________________多___劳___多__ 得,少劳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