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师用书 文 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篇立体几何必修2第5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理
对点自测
1.(教材改编)在空间中,l,m,n,a,b表示直线,α 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
是( D ) (A)若l∥α ,m⊥l,则m⊥α
(B)若l⊥m,m⊥n,则l∥n
(C)若a⊥α ,a⊥b,则b∥α (D)若l⊥α ,l∥a,则a⊥α
解析:对于A,m与α位置关系不确定,故A错;对于B,当l与m,m与n为异面垂 直时,l与n可能异面或相交,故B错;对于C,也可能bα,故C错;对于D,由线 面垂直的定义可知正确.
考查角度2:利用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 【例2】 (2016·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是AC的中点,EF∥DB. (1)已知AB=BC,AE=EC, 求证:AC⊥FB;
证明:(1)因为EF∥DB, 所以EF与DB确定平面BDEF. 如图(1),连接DE. 因为AE=EC,D为AC的中点, 所以DE⊥AC. 同理可得BD⊥AC. 又BD∩DE=D, 所以AC⊥平面BDEF. 因为FB⊂平面BDEF, 所以AC⊥FB.
则△DMN∽△DCB,所以 DN = DM ,即 DN = 6 , DB DC 2 6 4
所以 DN=3,所以 DN= 3 DC, 4
所以边 DC 上存在点 N,满足 DN= 3 DC 时,有 NM⊥平面 BDE. 4
反思归纳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①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 证明;②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 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
(3)试问在棱DC上是否存在点N,使NM⊥平面BDE?若存在,确定点N的位置;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1.已知平面α,β,直线l,若α⊥β,α∩β=l,则( ) A.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 B.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α C.垂直于平面β的平面一定平行于直线l D.垂直于直线l的平面一定与平面α、β都垂直 解析:A中平面可与α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B中直线可与α垂直或斜交,不正确。 C中平面可与直线l平行或相交,不正确。 答案:D
34
(3)若SA=SD,M为BC的中点,在棱SC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平面DMN⊥平面 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3)存在点N为SC的中点, 使得平面DMN⊥平面ABCD。 连接PC、DM交于点O,连接PM、SP、NM、ND、NO, 因为PD∥CM, 且PD=CM, 所以四边形PM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O=CO。 又因为N为SC的中点,所以NO∥SP。 易知SP⊥AD, 因为平面SAD⊥平面ABCD,平面SAD∩平面ABCD= AD,且SP⊥AD, 所以SP⊥平面ABCD,所以NO⊥平面ABCD。 又因为NO⊂平面DMN,所以平面DMN⊥平面ABCD。
23
(2)若AB=BC,求证:BD⊥面SAC。
证明: (2)方法一:若AB=BC,则BD⊥AC, 由(1)可知,SD⊥面ABC,而BD⊂面ABC, ∴SD⊥BD, ∵SD⊥BD,BD⊥AC,SD∩AC=D, ∴BD⊥面SAC。 方法二:若AB=BC,则BD⊥AC。由(1)知SD⊥平面ABC,又SD⊂平面SAC, ∴平面ABC⊥平面SAC, 又平面ABC∩平面SAC=AC。 ∴BD⊥平面SAC。
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如图, □10 ____∠__P_A_O______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
□ 角。 (2)线面角θ的范围:θ∈
11
___0_,__π2_ _____。
202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纲传真]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答案](1)×(2)×(3)×(4)×2.(教材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C.若l∥β,则α∥βD.若α∥β,则l∥mA[∵l⊥β,l⊂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正确.]3.(2016·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 B.m∥nC.n⊥l D.m⊥nC[∵α∩β=l,∴l⊂β.∵n⊥β,∴n⊥l.]4.如图7-5-1,已知P 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图7-5-14[∵P A⊥平面ABC,∴P A⊥AB,P A⊥AC,P A⊥BC,则△P AB,△P 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 A=A,∴BC⊥平面P 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5.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的长为________.a[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则∠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即∠A′OC=90°,又A′O=CO=22a,∴A ′C =a 22+a 22=a ,即折叠后AC 的长(A ′C )为a .]如图7-5-2,在三棱锥A -BCD 中,AB ⊥平面BCD ,CD ⊥BD .图7-5-2(1)求证:CD ⊥平面ABD ;(2)若AB =BD =CD =1,M 为AD 中点,求三棱锥A -MBC 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AB ⊥CD .2分又因为CD ⊥BD ,AB ∩BD =B , AB ⊂平面ABD ,BD ⊂平面ABD , 所以CD ⊥平面ABD .5分(2)由AB ⊥平面BCD ,得AB ⊥BD . 又AB =BD =1,所以S △ABD =12×12=12.8分 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S △ABM =12S △ABD =14.根据(1)知,CD ⊥平面ABD , 则三棱锥C -ABM 的高h =CD =1, 故V A -MBC =V C -ABM=13S △ABM ·h =112.12分[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 (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变式训练1]如图7-5-3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点D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D =13DB ,点C 为圆O 上一点,且BC =3AC ,PD ⊥平面ABC ,PD =DB .求证:P A ⊥CD .图7-5-3[证明]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在Rt △ABC 中,由3AC =BC ,得∠ABC =30°.3分设AD =1,由3AD =DB ,得DB =3,BC =23,由余弦定理得CD 2=DB 2+BC 2-2DB ·BC cos 30°=3,所以CD 2+DB 2=BC 2,即CD ⊥AO .8分因为PD⊥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PD⊥CD,由PD∩AO=D,得CD⊥平面P AB,又P A⊂平面P AB,所以P A⊥CD.12分(2017·郑州调研)如图7-5-4,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 分别为AC,BC的中点.图7-5-4(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1分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3分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HM∥BD,由于HM⊂平面FGH,BD⊄平面FGH,故BD∥平面FGH.5分(2)连接HE,GE,CD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6分由AB⊥BC,得GH⊥BC.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10分由于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12分[规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证明的两种思路:(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2)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变式训练2]如图7-5-5,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 AB⊥平面ABC,P A ⊥PB,M,N分别为AB,P A的中点.图7-5-5(1)求证:PB∥平面MNC;(2)若AC=BC,求证:P A⊥平面MNC.[证明](1)因为M,N分别为AB,P A的中点,所以MN∥PB,2分又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5分(2)因为P A⊥PB,MN∥PB,所以P 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7分因为平面P 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 AB.10分因为P A⊂平面P AB,所以CM⊥P A.又MN∩CM=M,所以P A⊥平面MNC.12分☞(2016·江苏高考)如图7-5-6,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图7-5-6[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3分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5分(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7分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10分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12分[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角度2平行垂直中探索开放问题(2017·秦皇岛调研)如图7-5-7(1)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7-5-7(2)所示.(1)(2)图7-5-7(1)求证:A1F⊥BE;(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并说明理由.【导学号:01772259】[证明](1)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2分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5分(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6分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接PQ,则PQ∥BC.又因为DE∥BC,则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9分由(1)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P∩DE=D,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12分[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探索性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平行(垂直)中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BCFE⊥平面ABC ,∠ACB =90°,BE =EF =FC =1,BC =2,AC =3.图7-5-8(1)求证:BF ⊥平面ACFD ;(2)求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 (1)证明:延长AD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如图所示.1分因为平面BCFE ⊥平面ABC ,且AC ⊥BC ,所以AC ⊥平面BCK ,3分因此,BF ⊥AC .又因为EF ∥BC ,BE =EF =FC =1,BC =2,所以△BCK 为等边三角形,且F 为CK 的中点,则BF ⊥CK .所以BF ⊥平面ACFD .5分(2)因为BF ⊥平面ACK ,所以∠BDF 是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的角.8分在Rt △BFD 中,BF =3,DF =32,得cos ∠BDF =217,所以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7.12分[规律方法] 1.利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步骤:(1)找:根据图形找出相关的线面角或二面角.(2)证:证明找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3)算: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求角.2.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变式训练3]如图7-5-9,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图7-5-9(1)求PB和平面P AD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平面PCD.[解](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平面ABCD,故P A⊥AB.又AB⊥AD,P A∩AD=A,从而AB⊥平面P AD,2分故PB在平面P AD内的射影为P 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 AD所成的角.在Rt△P AB中,AB=P A,故∠APB=45°.∴PB和平面P 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5分(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CD⊥P A.由条件CD ⊥AC ,P A ∩AC =A ,∴CD ⊥平面P AC .7分又AE ⊂平面P AC ,∴AE ⊥CD .由P A =AB =BC ,∠ABC =60°,可得AC =P A .∵E 是PC 的中点,∴AE ⊥PC .10分又PC ∩CD =C ,故AE ⊥平面PCD .12分[思想与方法]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 与α内任一直线都垂直⇒a ⊥α;(2)判定定理1:⎭⎪⎬⎪⎫m ,n ⊂α,m ∩n =A l ⊥m ,l ⊥n ⇒l ⊥α; (3)判定定理2:a ∥b ,a ⊥α⇒b ⊥α;(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 ,a ⊂α,a ⊥l ⇒a ⊥β.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判定定理:a ⊂α,a ⊥β⇒α⊥β.3.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易错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 第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课件
2021/12/11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
所以 AM⊥平面 BB1C1C. 因为 BC1⊂平面 BB1C1C,所以 AM⊥BC1 因为 EF∥BC1,所以 EF⊥AM. 又因为 AM∩B1M=M,AM⊂平面 AB1M,B1M⊂平面 AB1M,所以 EF⊥平面 AB1M.
2021/12/1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
解 (1)证明:∵DC=BC=1,DC⊥BC,∴BD= 2. 在梯形 ABCD 中,AD= 2,AB=2, ∴AD2+BD2=AB2,∴∠ADB=90°. ∴AD⊥BD. 又平面 ADEF⊥平面 ABCD, 平面 ADEF∩平面 ABCD=AD, ∴BD⊥平面 ADEF. 又 BD⊂平面 BDM, ∴平面 BDM⊥平面 ADEF.
解析 因为 α⊥β,m⊂α,则 m,β 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可能平行、相交、m 在 β 面内,故 A 错误;由线面垂直的 性质定理可知 B 正确;若 α⊥β,m∥α,则 m,β 的位置关 系也不确定,故 C 错误;若 m⊥n,n∥β,则 m,β 的位置 关系也不确定,故 D 错误.故选 B.
2021/12/11
2021/12/11
第九页,共四十九页。
[考点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2)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 平行.( × ) (3)若平面 α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β 内的无数条直 线,则 α⊥β.( × ) (4)二面角是指两个相交平面构成的图形.( × ) (5)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 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⑤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⑤ 精C品.①③④ D.①
8
【解析】选D.①正确.否则两个平面应平行. ②错误.当该点是交线上的点时,l与β不一定垂直. ③错误.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 0 ,而 ] 二, 面角的范围是[0,π].
A.α∥β且l∥α
B.α⊥β且l⊥β
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精品
15
(2)(2013·广东高考)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 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m⊂α,n⊂β,则m⊥n B.若α∥β,m⊂α,n⊂β,则m∥n C.若m⊥n,m⊂α,n⊂β,则α⊥β D.若m⊥α,m∥n,n∥β,则α⊥β
过空间一点P作m′∥m,n′∥n.
则m′,n′可确定平面γ.
由题意知:l⊥γ,l′⊥γ.
所以l∥l′.
精品
18
(2)选D.对于选项A,分别在两个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 相交、异面都可能,但未必垂直;对于选项B,分别在两个平行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异面都可能;对于选项C,两个平面分别经 过两垂直直线中的一条,不能保证两个平面垂直;对于选项 D,m⊥α,m∥n,则n⊥α;又因为n∥β,则β内存在与n平行的直线l, 因为n⊥α,则l⊥α,由于l⊥α,l⊂β,所以α⊥β.
精品
16
【解题视点】(1)作出与直线m,n平行的直线,证明平面α,β相交, 然后可证交线与直线l平行. (2)利用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判断.
精品
17
【规范解答】(1)选D.因为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理
A.CD∥平面 PAF B.DF⊥平面 PAF C.CF∥平面 PAB D.CF⊥平面 PAD
【解析】 A 中,因为 CD∥AF,AF⊂平面 PAF,CD⊄平面 PAF, 所以 CD∥平面 PAF 成立; B 中,因为 ABCDEF 为正六边形,所以 DF⊥AF。 又因为 PA⊥平面 ABCDEF,所以 PA⊥DF,又因为 PA∩AF=A,所 以 DF⊥平面 PAF 成立; C 中,因为 CF∥AB,AB⊂平面 PAB,CF⊄平面 PAB,所以 CF∥平 面 PAB; 而 D 中 CF 与 AD 不垂直,故 D 结论不正确。故选 D。 【答案】 D
【解析】
选项 A 中,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故正确;选项 B
中,当 α⊥β 时,l,m 可以垂直,也可以平行,也可以异面;选项 C 中, l∥β 时,α,β 可以相交;选项 D 中,α∥β 时,l,m 也可以异面。故选 A。 【答案】 A
3.(2016· 葫芦岛模拟)已知如图,六棱锥 P-ABCDEF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 ABCDEF。则下列结论 不正确的是( )
5.(2016· 天津模拟)已知不同直线 m,n 与不同平面 α,β,给出下列 三个命题: ①若 m∥α,n∥α,则 m∥n;②若 m∥α,n⊥α,则 n⊥m; ③若 m⊥α,m∥β,则 α⊥β。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个。
4.已知 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 PA、PB、PC 两两垂直,则 下列命题: ①PA⊥BC;②PB⊥AC;③PC⊥AB;④AB⊥B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PA⊥PC,PA⊥PB, PC∩PB=P, ∴PA⊥平面 PBC 又∵BC⊂平面 PBC, ∴PA⊥BC。 同理 PB⊥AC,PC⊥AB。但 AB 不一定垂直于 BC。 【答案】 3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第5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件 文 (广东专用)
1.(教材改编题)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且a⊥b,a⊥α,则b与α的
位置关系为( )
A.b⊂α
B.b∥α
C.b⊂α或b∥α
D.b与α相交
【解析】 由a⊥b,a⊥α知b⊂α或b∥α,但直线b不与α相交.
【答案】 C
2.(2011·浙江高考)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 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易错提示:(1)受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只会用位置关系平行或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不会用数量关系证明线线垂直.
(2)作不出棱锥D—PBC的高,无从下手,盲目做答. 防范措施:(1)要有意识地运用数量关系证明线线垂直,如在三角形 中运用余弦定理、逆用勾股定理均可证明线线垂直,等腰三角形底边 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2)由于平面PDB⊥平面PBC,所以只需作DE和交线PB垂直即可.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作为求作一个平面垂线的理论依据.本题第(2)问 也可以不直接求高DE,利用VD—PBC=VP—DBC求解.
如图7-5-6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
=2,AD=4,将△CBD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
使平面EDB⊥平面ABD.
(1)求证:AB⊥DE; (2)求三棱锥E—ABD的侧面积.
图7-5-6
【思路点拨】
(1) 在△ABD中,AB⊥BD → AB⊥平面BDE → AB⊥DE .
如图 7-5-7,正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F 所在的平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7.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理
冲关针对训练 (2015·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 ABCD 为菱形,G 为 AC 与 BD 的交点,BE⊥平面 ABCD.
(1)证明:平面 AEC⊥平面 BED; (2)若∠ABC=120°,AE⊥EC,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为 36,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所以 AC⊥
2.教材衍化
(1)(必修 A2P73A 组 T1)若 m,n 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 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① mn⊥⊥αα⇒m∥n;② mn∥⊥αα⇒m⊥n;③ mm∥ ⊥αn⇒n
⊥α. A.1
B.2
C.3
D.0
解析 ③不正确,直线 n 与 α 不一定垂直,可能是平 行或相交或在平面内.①②均正确.故选 B.
积均为 5,故三棱锥 E-ACD 的侧面积为 3+2 5.
真题模拟闯关
1.(2017·全国卷Ⅲ)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E 为 棱 CD 的中点,则( )
A.A1E⊥DC1 B.A1E⊥BD C.A1E⊥BC1 D.A1E⊥AC
解析 解法一:如图,∵A1E 在平面 ABCD 上的投影 为 AE,而 AE 不与 AC,BD 垂直,∴B,D 错误;
2.线面垂直中的探索性问题 探索结论是否存在,常先假设结论存在,再在这个假设 下进行推理论证,寻找与条件相符或矛盾的结论,相符则存 在,矛盾则不存在.
冲关针对训练 (2018·济南模拟)如图,正方形 ABCD 和直角梯形 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FA⊥AC,EF∥AC,AB= 2,EF= FA=1.
(1)求证:CE∥平面 BDF; (2)求证:BE⊥平面 DEF.
证明 (1)设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O,连接 FO.由题知 EF=OC=1,因为 EF∥AC,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7章 立体几何 第5讲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
• 知识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 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___两__个_半_平__面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与
棱__垂_直_____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析] (1)证明:如图,取 AD 的中点 H,连接 PH,HB,BD.
∵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D=AB=1,∵∠DAB=π3, ∴△ABD 是等边三角形.
∴BH= 23,BH⊥AD.
∵PA=PD,H 为 AD 的中点,∴PH⊥AD,又 PH∩BH=H, ∴AD⊥平面 PHB,又 PB⊂平面 PHB,
12/11/2021
考点一 空间垂直关系的基本问题——自主练透
例 1 (1)(2019·山东济宁期末)设 m,n 是不同的直线,α,β 是不同的平面,下 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C )
A.若 m∥α,n⊥β,m∥n,则 α∥β B.若 m∥α,n⊥β,m⊥n,则 α∥β C.若 m∥α,n⊥β,m∥n,则 α⊥β D.若 m∥α,n⊥β,m⊥n,则 α⊥β
D.若 m⊥α,n∥β,且 α⊥β,则 m⊥n
12/11/2021
[解析]
m1∥n⊥n β⇒m⊥β⇒α⊥β.故选 C.
m∥α
α2∥l⊥β α⇒l⊥β⇒l⊥m,①对;
m⊂β
ll∥ ⊥mα ⇒m⊥α⇒α⊥β,③对;
m⊂β
由图可知②④错.故选 A.
12/11/2021
(3)由 m∥α,n∥β,且 α∥β,得 m∥n 或 m 与 n 相交,或 m 与 n 异面,故 A 错 误;由 m∥α,n∥β,且 α⊥β,得 m∥n 或 m 与 n 相交或 m 与 n 异面,故 B 错误;由 m⊥α,α∥β,得 m⊥β,又 n∥β,则 m⊥n,故 C 正确;由 m⊥α,n∥β 且 α⊥β,得 m∥n 或 m 与 n 相交或 m 与 n 异面,故 D 错误,故选 A、B、D.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课件理
所以EF= 2 ,EF=3 3,
37
27
3
在Rt△AEF中,tan∠AEF=AEFF=3
2
= 3
37,
27
即二面角A-PB-C的正切值为
7 3.
答案
1.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 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 (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 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
解析
2.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 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证明 (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 E分别为AC,AB的中点.
∴DE∥BC,∴DE⊥AB, ∵SA=SB,∴SE⊥AB. 又SE∩DE=E, ∴AB⊥平面SDE.
1.已知一个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长为 6,且体对角线与底面所成的角 的余弦值为 33,则该四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10
答案
解析
如图可知,BD=
6×
3= 3
2,
DD1=
BD21-BD2 =
6-2 =2,底面边长AB=
2×
2 2
=1,所以所求
表面积为4AA1·AB+2AB2=4×2×1+2×12=10.
基础知识过关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 □01 射影 所成的 □02 锐角 叫做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纲传真]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答案](1)×(2)×(3)×(4)×2.(教材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 )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C.若l∥β,则α∥βD.若α∥β,则l∥mA[∵l⊥β,l⊂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正确.]3.(2016·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A.m∥l B.m∥nC.n⊥l D.m⊥nC[∵α∩β=l,∴l⊂β.∵n⊥β,∴n⊥l.]4.如图751,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图7514 [∵PA ⊥平面ABC , ∴PA ⊥AB ,PA ⊥AC ,PA ⊥BC , 则△PAB ,△PAC 为直角三角形. 由BC ⊥AC ,且AC ∩PA =A , ∴BC ⊥平面PAC ,从而BC ⊥PC . 因此△ABC ,△PBC 也是直角三角形.]5.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 的长为________.a [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连接A ′O ,CO ,则∠A ′OC 是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即∠A ′OC =90°,又A ′O =CO =22a , ∴A ′C =a 22+a 22=a ,即折叠后AC 的长(A ′C )为a .]如图752,在三棱锥A BCD 中,AB ⊥平面BCD ,CD ⊥BD .图752(1)求证:CD ⊥平面ABD ;(2)若AB =BD =CD =1,M 为AD 中点,求三棱锥A MBC 的体积.[解] (1)证明:因为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AB ⊥CD .2分又因为CD ⊥BD ,AB ∩BD =B ,AB ⊂平面ABD ,BD ⊂平面ABD ,所以CD ⊥平面ABD .5分 (2)由AB ⊥平面BCD ,得AB ⊥BD . 又AB =BD =1,所以S △ABD =12×12=12.8分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S △ABM =12S △ABD =14.根据(1)知,CD ⊥平面ABD , 则三棱锥C ABM 的高h =CD =1, 故V A MBC =V C ABM =13S △ABM ·h =112.12分[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 (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变式训练1] 如图753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点D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D =13DB ,点C 为圆O 上一点,且BC =3AC ,PD ⊥平面ABC ,PD =DB . 求证:PA ⊥CD .图753[证明]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在Rt △ABC 中,由3AC =BC ,得∠ABC =30°.3分设AD =1,由3AD =DB ,得DB =3,BC =23,由余弦定理得CD 2=DB 2+BC 2-2DB ·BC cos 30°=3,所以CD2+DB2=BC2,即CD⊥AO.8分因为PD⊥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PD⊥CD,由PD∩AO=D,得CD⊥平面PAB,又PA⊂平面PAB,所以PA⊥CD.12分(2017·郑州调研)如图754,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图754(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1分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3分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HM∥BD,由于HM⊂平面FGH,BD⊄平面FGH,故BD∥平面FGH.5分(2)连接HE,GE,CD,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6分由AB⊥BC,得GH⊥BC.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10分由于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12分[规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证明的两种思路:(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2)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变式训练2] 如图755,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 分别为AB,PA的中点.(1)求证:PB∥平面MNC;(2)若AC=BC,求证:PA⊥平面MNC.图755[证明](1)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2分又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5分(2)因为PA⊥PB,MN∥PB,所以P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7分因为平面P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AB.10分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又MN∩CM=M,所以PA⊥平面MNC.12分☞角度1(2016·江苏高考)如图756,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图756[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3分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5分(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7分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10分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12分[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角度2 平行垂直中探索开放问题(2017·秦皇岛调研)如图757(1)所示,在Rt△ABC中,∠C=90°,D,E 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757(2)所示.(1) (2)图757(1)求证:A1F⊥BE;(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并说明理由.【导学号:31222259】[证明](1)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2分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5分(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6分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接PQ,则PQ∥BC.又因为DE∥BC,则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9分由(1)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P∩DE=D,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12分[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探索性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平行(垂直)中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图758(1)求证:BF⊥平面ACFD;(2)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1分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BC,所以AC⊥平面BCK,3分因此,BF⊥AC.又因为EF∥BC,BE=EF=FC=1,BC=2,所以△BCK为等边三角形,且F为CK的中点,则BF⊥CK.所以BF⊥平面ACFD.5分(2)因为BF⊥平面ACK,所以∠BDF是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的角.8分在Rt△BFD中,BF=3,DF=32,得cos∠BDF=217,所以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7.12分[规律方法] 1.利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步骤:(1)找:根据图形找出相关的线面角或二面角.(2)证:证明找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3)算: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求角.2.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变式训练3] 如图759,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图759(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平面PCD.[解](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平面ABCD,故PA⊥A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2分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5分(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C.7分又AE⊂平面PAC,∴AE⊥C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 ⊥PC .10分 又PC ∩CD =C , 故AE ⊥平面PCD .12分[思想与方法]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 与α内任一直线都垂直⇒a ⊥α; (2)判定定理1:⎭⎪⎬⎪⎫m ,n ⊂α,m ∩n =A l ⊥m ,l ⊥n⇒l ⊥α;(3)判定定理2:a ∥b ,a ⊥α⇒b ⊥α;(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 ,a ⊂α,a ⊥l ⇒a ⊥β.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a ⊂α,a ⊥β⇒α⊥β. 3.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易错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课时分层训练(四十二)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7·西安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 )A.α⊥β且m⊂αB.α⊥β且m∥αC.m∥n且n⊥βD.m⊥n且α∥βC[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2.(2017·天津河西模拟)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l∥α,则l⊥βB[A中,α∥β或α与β相交,不正确.B中,过直线l作平面γ,设α∩γ=l′,则l′∥l,由l⊥β,知l′⊥β,从而α⊥β,B正确.C中,l∥β或l⊂β,C不正确.对于D中,l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3.如图7510,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导学号:31222260】图7510A.BC∥平面PDFB.DF⊥平面PAEC.平面PDF⊥平面PAED.平面PDE⊥平面ABCD[因为BC∥DF,DF⊂平面PDF,BC⊄平面PDF,所以BC∥平面PDF,故选项A正确.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DF∥BC,所以BC⊥平面PAE,则DF⊥平面PAE,从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选项B,C均正确.] 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C[A中,由m⊥n,n∥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B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C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所以m⊥α,正确;D中,由m⊥n,n⊥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5.如图7511,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图7511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CD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D .平面ABC ⊥平面ACD ,且平面ACD ⊥平面BDEC [因为AB =CB ,且E 是AC 的中点,所以BE ⊥AC ,同理有DE ⊥AC ,于是AC ⊥平面BDE .因为AC ⊂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 ⊥平面BDE .又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 ⊥平面BDE .]二、填空题6.如图7512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导学号:31222261】图7512DM ⊥PC (或BM ⊥PC 等) [由定理可知,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有PC ⊥平面MBD . 又PC ⊂平面PCD ,∴平面MBD ⊥平面PCD .]7.如图7513,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各棱长都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BB 1C 1C 的中心,则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导学号:31222262】图7513π3[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DE ,则AE ⊥平面BB 1C 1C .所以∠ADE 为直线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 设三棱柱的所有棱长为a , 在Rt △AED 中,AE =32a ,DE =a 2.所以tan ∠ADE =AE DE =3,则∠ADE =π3.故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π3.]8.(2016·全国卷Ⅱ)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 ⊥n ,m ⊥α,n ∥β,那么α⊥β. ②如果m ⊥α,n ∥α,那么m ⊥n . ③如果α∥β,m ⊂α,那么m ∥β.④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②③④ [对于①,α,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不垂直,故错误.对于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存在直线l ⊂α,n ∥l ,又m ⊥α,所以m ⊥l ,所以m ⊥n ,故正确.对于③,因为α∥β,所以α,β没有公共点.又m ⊂α,所以m ,β没有公共点,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m ∥β,故正确.对于④,因为m ∥n ,所以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因为α∥β,所以n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确.]三、解答题9.(2015·北京高考)在三棱锥V ABC 中,平面VAB ⊥平面ABC ,△VAB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且AC =BC =2,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图7514(1)求证:VB ∥平面MOC ; (2)求证:平面MOC ⊥平面VAB ; (3)求三棱锥V ABC 的体积.[解] (1)证明:因为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 所以OM ∥VB .3分又因为VB ⊂/平面MOC ,所以VB ∥平面MOC .5分 (2)证明:因为AC =BC ,O 为AB 的中点,所以OC ⊥AB . 又因为平面VAB ⊥平面ABC ,且OC ⊂平面ABC ,所以OC ⊥平面VAB .所以平面MOC ⊥平面VAB .8分(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中,AC =BC =2, 所以AB =2,OC =1.所以等边三角形VAB 的面积S △VAB = 3.9分 又因为OC ⊥平面VAB ,所以三棱锥C VAB 的体积等于13OC ·S △VAB =33.又因为三棱锥V ABC 的体积与三棱锥C VAB 的体积相等,所以三棱锥V ABC 的体积为33.12分 10.⊙O 的直径AB =4,点C ,D 为⊙O 上两点,且∠CAB =45°,F 为BC 的中点.沿直径AB 折起,使两个半圆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如图7515②).① ②图7515(1)求证:OF ∥平面ACD ;(2)在AD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OCE ⊥平面ACD ?若存在,试指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证明:由∠CAB =45°,知∠COB =90°,1分 又因为F 为BC 的中点,所以∠FOB =45°,因此OF ∥AC ,3分 又AC ⊂平面ACD ,OF ⊄平面ACD , 所以OF ∥平面ACD .5分 (2)存在,E 为AD 中点, 因为OA =OD ,所以OE ⊥AD .7分 又OC ⊥AB 且两半圆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所以OC ⊥平面OAD .9分 又AD ⊂平面OAD ,所以AD ⊥OC ,由于OE ,OC 是平面OC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D ⊥平面OCE .又AD⊂平面ACD,所以平面OCE⊥平面ACD.12分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2017·贵州贵阳二模)如图7516,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沿AE,AF,EF把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P点在△AEF内的射影为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516A.O是△AEF的垂心B.O是△AEF的内心C.O是△AEF的外心D.O是△AEF的重心A[由题意可知PA,PE,PF两两垂直,所以PA⊥平面PEF,从而PA⊥EF,而PO⊥平面AEF,则PO⊥EF,因为PO∩PA=P,所以EF⊥平面PAO,所以EF⊥AO,同理可知AE⊥FO,AF⊥EO,所以O为△AEF的垂心.]2.如图7517,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D是A1C1的中点,点F在线段AA1上,当AF=________时,CF⊥平面B1DF. 【导学号:31222263】图7517a或2a[∵B1D⊥平面A1ACC1,∴CF⊥B1D.为了使CF⊥平面B1DF,只要使CF⊥DF(或CF⊥B1F).设AF=x,则CD2=DF2+FC2,∴x2-3ax+2a2=0,∴x=a或x=2a.]3.(2016·四川高考)如图7518,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CD ,AD ∥BC ,∠ADC =∠PAB =90°,BC =CD =12AD .图7518(1)在平面PAD 内找一点M ,使得直线CM ∥平面PAB ,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 ⊥平面PBD .[解] (1)取棱AD 的中点M (M ∈平面PAD ),点M 即为所求的一个点.理由如下:连接CM , 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BC ∥AM ,且BC =AM .2分 所以四边形AMC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M ∥AB .又AB ⊂平面PAB ,CM ⊄平面PAB , 所以CM ∥平面PAB .(说明:取棱PD 的中点N ,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 上任意一点)5分 (2)证明:由已知,PA ⊥AB ,PA ⊥CD ,因为AD ∥BC ,BC =12AD ,所以直线AB 与CD 相交,所以PA ⊥平面ABCD ,所以PA ⊥BD .8分因为AD ∥BC ,BC =12AD ,M 为AD 的中点,连接BM ,所以BC ∥MD ,且BC =MD , 所以四边形BCDM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 =CD =12AD ,所以BD ⊥AB .又AB ∩AP =A ,所以BD ⊥平面PAB .又BD ⊂平面PBD ,所以平面PAB ⊥平面PBD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