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作辅助线专题三(重点:角平分线)-可打印版

合集下载

角平分线四大辅助线模型 总结+习题+解析

角平分线四大辅助线模型 总结+习题+解析

角平分线四大辅助线模型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涉及到角平分线的考点主要是性质、判定以及四大辅助线模型,在初二上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是经常考察的方向。

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四大模型1、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必出现已知:OC平分∠AOB,CD∥OB交OA于D.则△ODC为等腰三角形,OD=CD.2、角平分线+两垂线,线等全等必出现已知:OC平分∠AOB.辅助线:过点C作CD⊥OA,CE⊥OB.则CD=CE,△ODC ≌△OEC.3、角平分线+一垂线,中点全等必出现已知:OC平分∠AOB,DC垂直OC于点C.辅助线:延长DC交OB于点E.则C是DE的中点,△ODC ≌△OEC.4、角平分线+截长补短线,对称全等必出现已知:OC平分∠AOB,截取OE=OD,连接CD、CE.则△ODC和△OCE关于OC对称,即△ODC ≌△OEC.【核心考点一】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1.(2016•张家界模拟)如图,OP 平分MON ∠,P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一个动点,若3PA =,则PQ 的最小值为( )A B .2 C .3 D .【分析】首先过点P 作PB OM ⊥于B ,由OP 平分MON ∠,PA ON ⊥,3PA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PB 的值,又由垂线段最短,可求得PQ 的最小值.2.(2016秋•抚宁县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8AB cm =,6AC cm =,则:(ABD ACD S S ∆∆= )A .3:4B .4:3C .16:9D .9:16【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D ∆的边AB 上的高与ACD ∆的AC 上的高相等,估计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ABD ∆与ACD ∆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3.(2017春•崇仁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90ACB ∠=︒,BE 平分ABC ∠,DE AB ⊥于点D ,如果3AC cm =,那么AE DE +等于( )。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D C BAED F CB A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3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的三种考法(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03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的三种考法(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专题03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的三种考法类型一、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例1.如图,已知30AOB Ð=°,P 是AOB Ð的平分线OC 上的任意一点,PD OA ∥交OB 于点D ,PE OA ^于点E ,如果8cm OD =,求PE 的长.【答案】4cm【详解】如图,过点P 作PF ⊥OB 于点F ,∵OC 平分∠AOB ,PE ⊥OA ,∴PF =PE ,∠EOP =∠DOP∵PD P OA ,∠AOB =30°,∴∠PDF =∠AOB =30°,∴∠DPO =∠EOP =∠DOP ,∴ PD =OD =8cm在Rt △PDF 中,∵∠DFP=90°,∠FDP=30°∴PF =12PD =4cm ,∴ PF =PE =4cm .【变式训练1】如图,ABC D 中,90ACB Ð=°,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DE DB =,DEC B Ð=Ð.求证: AD 平分BAC Ð.【答案】见解析【详解】证明: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 90DFB \Ð=°90ACB Ð=°Q ,DFB ACB DC AC \Ð=Ð^.在DCE D 和DFB D 中,,,,DCE DFB DEC B DE DB Ð=ÐìïÐ=Ðíï=î()DCE DFB AAS \D D ≌.DC DF \=.\点D 在BAC Ð的平分线上.\AD 平分BAC Ð..【变式训练2】图,已知AE ⊥AB ,AF ⊥AC .AE =AB ,AF =AC ,BF 与CE 相交于点M .(1)EC =BF ;(2)EC ⊥BF ;(3)连接AM ,求证:AM 平分∠EMF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证明:∵AE ⊥AB ,AF ⊥AC ,∴∠BAE =∠CAF =90°,∴∠BAE +∠BAC =∠CAF +∠BAC ,即∠EAC =∠BAF ,在△ABF 和△AEC 中,∵AE AB EAC BAF AF AC =ìïÐ=Ðíï=î,∴△ABF ≌△AEC (SAS ),∴EC =BF ;(2)根据(1),∵△ABF ≌△AEC ,∴∠AEC =∠ABF ,∵AE ⊥AB ,∴∠BAE =90°,∴∠AEC +∠ADE =90°,∵∠ADE =∠BDM (对顶角相等),∴∠ABF +∠BDM =90°,在△BDM中,∠BMD=180°﹣∠ABF﹣∠BDM=180°﹣90°=90°,所以EC⊥BF.(3)作AP⊥CE于P,AQ⊥BF于Q.如图:∵△EAC≌△BAF,∴AP=AQ(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AP⊥CE于P,AQ⊥BF于Q,∴AM平分∠EMF.【变式训练3】已知点C是∠MAN平分线上一点,∠BCD的两边CB、CD分别与射线AM、AN相交于B,D两点,且∠ABC+∠ADC=180°.过点C作CE⊥AB,垂足为E.(1)如图1,当点E在线段AB上时,求证:BC=DC;(2)如图2,当点E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探究线段AB、AD与BE之间的等量关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MAN=60°,连接BD,作∠ABD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F,交AC于点O,连接DO并延长交AB于点G.若BG=1,DF=2,求线段DB的长.【答案】(1)见解析;(2)AD﹣AB=2BE,理由见解析;(3)3.【详解】(1)证明:如图1,过点C作CF⊥AD,垂足为F,∵AC平分∠MAN,CE⊥AB,CF⊥AD,∴CE=CF,∵∠CBE +∠ADC =180°,∠CDF +∠ADC =180°,∴∠CBE =∠CDF ,在△BCE 和△DCF 中,90CBE CDF CEB CFD CE CF °Ð=ÐìïÐ=Ð=íï=î,∴△BCE ≌△DCF (AAS )∴BC =DC ;(2)解:AD ﹣AB =2BE ,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C 作CF ⊥AD ,垂足为F ,∵AC 平分∠MAN ,CE ⊥AB ,CF ⊥AD ,∴CE =CF ,AE =AF ,∵∠ABC +∠ADC =180°,∠ABC +∠CBE =180°,∴∠CDF =∠CBE ,在△BCE 和△DCF 中,90CBE CDF CEB CFD CE CF °Ð=ÐìïÐ=Ð=íï=î,∴△BCE ≌△DCF (AAS ),∴DF =BE ,∴AD =AF +DF =AE +DF =AB +BE +DF =AB +2BE ,∴AD ﹣AB =2BE ;(3)解:如图3,在BD 上截取BH =BG ,连接OH ,∵BH =BG ,∠OBH =∠OBG ,OB =OB在△OBH 和△OBG 中,BH BG OBH OBG OB OB =ìïÐ=Ðíï=î,∴△OBH ≌△OBG (SAS )∴∠OHB =∠OGB ,∵AO 是∠MAN 的平分线,BO 是∠ABD 的平分线,∴点O 到AD ,AB ,BD 的距离相等,∴∠ODH =∠ODF ,∵∠OHB =∠ODH +∠DOH ,∠OGB =∠ODF +∠DAB ,∴∠DOH =∠DAB =60°,∴∠GOH =120°,∴∠BOG =∠BOH =60°,∴∠DOF =∠BOG =60°,∴∠DOH =∠DOF ,在△ODH 和△ODF 中,DOH DOF OD OD ODH ODF Ð=Ðìï=íïÐ=Ðî,∴△ODH ≌△ODF (ASA ),∴DH =DF ,∴DB =DH +BH =DF +BG =2+1=3.类型二、过边上的点向角平分线作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例1.如图,△ABC 的面积为9cm 2,BP 平分∠ABC ,AP ⊥BP 于P ,连接PC ,则△PBC 的面积为______cm 2.【答案】4.5【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ABP=∠EBP,∵AP ⊥BP ,∴∠APB=∠EPB=90°,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PB PB APB EPB Ð=Ðìï=íïÐ=Ðî,∴△ABP ≌△EBP (ASA ),∴AP=PE ,∴,APB EPB ACP ECP S S S S ==V V V V ∴119 4.522BPC ABC S S ==´=V V cm 2,故答案为4.5.【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若BD =4,则CE =________.【答案】2【详解】解:如图,延长BA 、CE 相交于点F ,∵BD 平分∠ABC ,∴∠ABD=∠CBD ,在△BCE 和△BFE 中,90ABD CBD BE BE BEF BEC ìïíïÐÐÐаî====,∴△BCE ≌△BFE (ASA ),∴CE=EF,∵∠BAC=90°,CE ⊥BD ,∴∠ACF+∠F=90°,∠ABD+∠F=90°,∴∠ABD=∠ACF ,在△ABD 和△ACF 中,90ABD ACF AB AC BAC CAF ìïíïÐÐÐаî====,∴△ABD ≌△ACF (ASA ),∴BD=CF ,∵CF=CE+EF=2CE ,∴BD=2CE=4,∴CE=2.故答案为:2.【变式训练2】如图,在△ABC 中,∠C =90°,BC =AC ,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AE =12BD ,且DF ⊥AB 于F ,求证:CD =DF 【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延长AE 、BC 交于点F. 如图所示:∵AE ⊥BE ,∴∠BEA=90°,又∠ACF=∠ACB=90°,∴∠DBC+∠AFC=∠FAC+∠AFC=90°,∴∠DBC=∠FAC ,在△ACF 和△BCD 中,90ACF BCD AC BC FAC DBC Ð=Ð=°ìï=íïÐ=Ðî,∴△ACF ≌△BCD(ASA),∴AF=BD.又AE=12BD ,∴AE=12AF ,即点E 是AF 的中点,∴AB=BF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90°,DF ⊥AB 于F ,∴CD=DF.类型三、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两边截长补短例1.已知:如图,//AC BD ,AE ,BE 分别平分CAB Ð和ABD Ð,点E 在CD 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 、AC 、B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AB=AC+BD,证明见详解.【详解】解:延长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F,∵//AC BD,∴∠F=∠CAF,∵AE平分CABÐ,∴∠CAF=∠BAF,∴∠F=∠BAF,∴AB=BF,∵BE平分ABFÐ,∴AE=EF,∵∠F=∠CAF,∠AEC=∠FED,∴△ACE≌△FDE,∴AC=DF,∴AB=BF=BD+DF=BD+AC.【变式训练1】如图1,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与∠BCA的平分线CE交于点O.(1)求证:∠AOC=90°+12∠ABC;(2)当∠ABC=90°时,且AO=3OD(如图2),判断线段AE,CD,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1)见解析;(2)43AE+CD=AC,证明见解析【解析】(1)证明:∵∠ABC+∠ACB+∠BAC=180°,∴∠BAC+∠BCA=180°-∠ABC,∵∠BAC的平分线AD与∠BCA的平分线CE交于点O.∴∠OAC=12∠BAC,∠OCA=12∠BCA,∴∠OAC+∠OCA=12(∠BAC+∠BCA)=12(180°-∠ABC)=90°-12∠ABC,∴∠AOC=180°-(∠OAC+∠OCA)=180°-(90°-12∠ABC),即∠AOC =90°+12∠ABC ;(2)解:43AE +CD =AC ,证明:如图2,∵∠AOC =90°+12∠ABC =135°,∴∠EOA =45°,在AC 上分别截取AM 、CN ,使AM =AE ,CN =CD ,连接OM ,ON ,则在△AEO 和△AMO 中,AE AM EAO MAO AO AO =ìïÐ=Ðíï=î,∴△AEO ≌△AMO ,同理△DCO ≌△NCO ,∴∠EOA =∠MOA ,∠CON =∠COD ,OD =ON ,∴∠EOA =∠MOA =∠CON =∠COD =45°,∴∠MON =∠MOA =45°,过M 作MK ⊥AD 于K ,ML ⊥ON 于L ,∴MK =ML ,S △AOM =12AO ×MK ,S △MON =12ON ×ML ,∴AOM MONS AO ON S D D =,∵AOM MON S AM S MN D D =,∴AO AM ON MN=,∵AO =3OD ,∴31AO OD =,∴31AO AM ON MN ==,∴AN =43AM =43AE ,∵AN +NC =AC ,∴43AE +CD =AC .【变式训练2】如图,∠B =∠C =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求证:AE 是∠DAB 的平分线.(提示:过点E 作EF ⊥AD ,垂足为F .)【答案】见解析【详解】证明:过点E作EF⊥DA于点F,∵∠C=90°,DE平分∠ADC,∴CE=EF,∵E是BC的中点,∴BE=CE,∴BE=EF,又∵∠B=90°,EF⊥AD,∴AE平分∠DAB.【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已知B(﹣2,0),C(2,0),A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D为第二象限一动点,点E在BD的延长线上,CD交AB于点F,且∠BDC=∠BAC.(1)求证:∠ABD=∠ACD;(2)求证:AD平分∠CDE;(3)若在D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C=DA+DB,在此过程中,∠BAC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BAC的度数.【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2)证明过程见解析;(3)∠BAC =60°,理由见解析【解析】(1)证明:∵∠BDC =∠BAC ,∠DFB =∠AFC ,又∵∠ABD +∠BDC +∠DFB =∠BAC +∠ACD +∠AFC =180°,∴∠ABD =∠ACD ;(2)证明:过点A 作AM ⊥CD 于点M ,作AN ⊥BE 于点N ,如下图所示:则∠AMC =∠ANB =90°.∵OB =OC ,OA ⊥BC ,∴AB=AC ,由(1)可知:∠ABD =∠ACD ,∴△ACM ≌△ABN (AAS ),∴AM =AN .∴DA 平分∠CDE .(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解:∠BAC 的度数为60°,理由如下:在CD 上截取CP=BD ,连接AP ,如下图所示:∵CD=AD+BD ,∴AD=PD .∵AB=AC ,∠ABD =∠ACD ,BD=CP ,∴△ABD ≌△ACP (SAS ) ,∴AD=AP ,∠BAD =∠CAP ,∴AD=AP=PD ,即△ADP 是等边三角形,∴∠DAP =60°.∴∠BAC =∠BAP +∠CAP =∠BAP +∠BAD =60°.【变式训练4】已知:如图1,在ABC V 中,AD 是BAC Ð的平分线.E 是线段AD 上一点(点E 不与点A ,点D 重合),满足2Ð=ÐABE ACE .(1)如图2,若18Ð=°ACE ,且EA EC =,则DEC Ð=________°,AEB Ð=_______°.(2)求证:AB BE AC +=.(3)如图3,若BD BE =,请直接写出ABE Ð和BAC Ð的数量关系.【答案】(1)36,126;(2)见解析;(3)3180Ð+Ð=°ABE BAC 【详解】(1)∵18Ð=°ACE ,且EA EC =,∴∠EAC =∠ACE =18°,∴∠DEC =∠EAC +∠ACE =36°,又∵AD 是BAC Ð的平分线,∴∠BAD =∠CAD =18°,∵2Ð=ÐABE ACE ,∴∠ABE =36°,∴1801836126Ð=°-°-°=°AEB ;故答案为:36,126(2)在AC 上截取AF AB =,连接FE ,又∵AE =AE ,EAF EAB Ð=Ð,∴()V V ≌AEF AEB SAS ,∴EF EB =,AFE ABEÐ=Ð∵∠AFE =∠ACE +∠FEC ,∠ABE =2∠ACE ,∴FEC FCE Ð=Ð,∴EF FC=∴=+=+AC AF FC AB BE ;(3)∵BD BE =,∴BED BDE Ð=Ð,∵BED ABE BAE Ð=Ð+Ð,Ð=Ð+ÐBDE DAC ACD ,∠CAD =∠BAE ,∴∠ACD =∠ABE ,∵∠ABE =2∠ACE ,∴∠ACD =2∠ACE ,∴CE 平分∠ACB ,∴点E 到CA 、CB 的距离相等,又∵AD 是BAC Ð的平分线,∴点E 到AC 、AB 的距离相等,∴点E 到BA 、BC 的距离相等,∴BE 是ABD Ð的平分线,∴∠ABE =∠CBE ,∴Ð=Ð=ÐABE ACD DBE ,又∵180ACB ABC BAC Ð+Ð+Ð=°,∴2180Ð+Ð+Ð=°ABE ABE BAC ,即3180Ð+Ð=°ABE BAC .课后训练1.如图①,CDE Ð是四边形ABCD 的一个外角,AD //BC ,BC BD =,点F 在CD 的延长线上,FAB FBA Ð=Ð,FG AE ^,垂足为G .(1)求证:①DC 平分BDE Ð;②BC DG AG +=.(2)如图②,若4AB =,3BC =,1DG =.求AFD Ð的度数.【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90°【解析】(1)解:①∵AD ∥BC ,∴∠C =∠CDE ,∵BC =BD ,∴∠C =∠CDB ,∴∠CDB =∠CDE ,∴DC 平分BDE Ð;②如图,过点F 作FH ⊥BD ,交BD 延长线于H ,∵∠FDG =∠CDE ,∠FDH =∠CDB ,∠EDC =∠CDB ,∴∠FDG =∠FDH ,∵FG ⊥AE ,FH ⊥BD ,∴FH =FG ,∠H =∠FGD =∠AGF =90°,∵FD =FD ,∴Rt △FHD ≌Rt △FGD (HL ),∴DH =DG ,∵FAB FBA Ð=Ð,∴FB =FA ,∴Rt △FHB ≌Rt △FGA (HL )∴BH =AG ,∵BD =BC ,∴AG =BH =BD +DH =BC +DG ,即AG =BC +DG ;(2)解:∵AB =4,BC =3,DG =1,∴BD =BC =3,AG =BC +DG =3+1=4,∴AD =AG +DG =4+1=5,∵AB 2+BD 2=42+32=52=AD 2,∴∠ABD =90°,过点F 作FM ⊥AB 于M ,交AD 于N ,如图,则∠AMF =∠BMF =90°=∠ABD ,∴FM ∥BD ,∴∠BFM =∠FBD ,∵FAB FBA Ð=Ð,∴FB =FA ,∴AM =12AB =2,∠AFM =∠BFM ,∴∠AFM =∠FBD ,由(1)②知,Rt △FHB ≌Rt △FGA ,∴∠FAG =∠FBD ,∴∠FAG =∠AFN ,∵FM ∥BD ,∴∠MFD =∠BDC ,∵∠BDC =∠CDE =∠FDG ,∴∠MFD =∠FDG ,∴∠AFM +∠FAG +∠DFN +∠FDG =180°,∴2∠AFM +2∠DFN =180°,∴2∠AFD =180°,∴∠AFD =90°.2.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 中,135ABC Ð=°,连接AC 、BD ,交于点E ,BD BC AD AC ^=,.(1)求证:90DAC Ð=°;(2)如图2,过点B 作BF AB ^,交DC 于点F ,交AC 于点G ,若2DBF CBF S S =V V ,求证:AG CG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3AB =,求线段GF 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52【解析】(1)解:如图,过点A 作AP ⊥BD 于点P ,AF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AP ⊥BD ,AF ⊥BC ,BD ⊥BC∴四边形APBF 是矩形∵∠ABC =135°,∠DBC =90°,∴∠ABP =45°,且∠APB =90°,∴AP =PB ,∴四边形APBF 是正方形,∴AP =AF ,且AD =AC ,∴ΔΔRt APD Rt AFC HL ≌(),∴∠DAP =∠FAC ,∵∠FAC +∠PAC =90°,∴∠DAP +∠PAC =90°,∴∠DAC =90°(2)如图,过点F 作FM ⊥BC 于点M ,FN ⊥BD 于点N ,过点C 作CP ⊥BF 于点P ,在BD 上截取DH =BC ,连接AH ,∵∠ABC =135°,∠ABF =90°,∴∠CBF =45°,且∠DBC =90°,∴∠DBF =∠CBF ,且FN ⊥BD ,FM ⊥BC ,∴FN =FM ,∵S △DBF =2S △CBF ,∴1122BD FN BC FM ´´=´´×2,∴BD =2BC ,∴BH =BD ﹣DH =BD ﹣BC =BC ,∵∠AED =∠BEC ,∠DAC =∠DBC =90°,∴∠ADH =∠ACB ,且AD =AC ,DH =BC ,∴△ADH ≌△ACB (SAS ),∴∠AHD =∠ABC =135°,AH =AB ,∴∠AHB =∠ABD =45°,∴∠HAB =90°,∵BC =BH ,∠HAB =∠BPC ,∠AHB =∠FBC =45°,∴△AHB ≌△PBC (AAS ),∴AB =PC ,∵AB =PC ,且∠ABP =∠BPC ,∠AGB =∠CGP ,∴△AGB ≌△CGP (AAS ),∴AG =GC(3)解:如图,∵AB =3=PC ,∠PBC =45°,PC ⊥BF ,∴BP =PC=3,∵△AGB ≌△CGP ,∴BG =PG =32,在Rt PGC D 中,CG ,∴AG =GC ∴AC =AD =2AG =在Rt ADC D 中,CD ∵S △DBF =2S △CBF ,∴DF =2FC∵DF +FC =DC ,∴F C在Rt PFC D 中,PF 1,∴FG =PG +PF =1+32 =52.3.如图1,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E ,过点B 作BF ⊥DE 于点F ,交CD 于点G .(1)求证:CG =CE ;(2)如图2,连接FC ,AC .若BF 平分∠DBE ,求证:CF 平分∠ACE ;(3)如图3,若G 为DC 中点,AB =2,求EF【答案】(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DC ,∠BCG =∠DCE =90°,∵BF ⊥DE ,∴∠DFG =∠BCG =90°,∵∠DGF =∠BGC ,∴∠GBC =∠EDC ,在△BCG 和△DCE 中,BCG DCE BC DC GBC EDC Ð=Ðìï=íïÐ=Ðî,∴△BCG ≌△DCE (ASA ),∴CG =CE ;(2)证明:∵BF 平分∠DBE ,BF ⊥DE ,∴DF =EF ,∴CF 是Rt △DCE 的中线,∴CF =EF ,∴∠E =∠FC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BE =∠ACB =45°,∵BF 平分∠DBE ,∴∠FBE 12=∠DBE =22.5°,∴∠E =90°﹣∠FBE =90°﹣22.5°=67.5°,∴∠FCE =67.5°,∴∠ACF =180°﹣∠FCE ﹣∠ACB =180°﹣67.5°﹣45°=67.5°,∴∠ACF =∠FEC ,∴CF 平分∠ACE ;(3)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G =90°,AB =BC =CD=2,BD ==∵G 为DC 中点,∴CG =GD 12=CD=1,在Rt△BCG 中,由勾股定理得:BG ==设GF =x ,在Rt △BDF 和Rt △DFG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BF 2=DF 2,DG 2﹣GF 2=DF 2,∴2222-=1-x x (),解得:x =∴DF 2=12﹣22025=,∴DF =,由(1)知:△BCG ≌△DCE ,∴BG =DE =,∴EF =DE ﹣DF ==.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CAD DE AC Ð+°Ð=^于E ,且2AD AE =.(1)如图1,求B Ð的度数;(2)如图2,BF 平分ABC Ð交AC 于F ,点G 在BC 上,连接FG ,且AF FG =.求证:AB BG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F AD =,过点F 作FH CD ^,且2CH CG =,若21,52CD AB ==,求线段BF 的长.【答案】(1)120°;(2)见解析;(3)3.【解析】(1)解:如图1,取AD 的中点F ,连接EF ,∵DE ⊥AC ,∴∠AED =90°,∴AD =2AF =2EF ,∵AD =2AE ,∴AE =EF =AF ,∴∠CAD =60°,∵∠B +∠CAD =180°,∴∠B =120°;(2)证明:如图2,作FM ⊥BC 于M ,FN ⊥AB 于点N ,∴∠BMF =∠BNF =90°,∠GMF =∠ANF =90°,∵BF 平分∠ABC ,∴FM =FN ,在Rt △BFM 和Rt △BFN 中,BF BF FM FN =ìí=î,∴Rt △BFM ≌Rt △BFN (HL ),∴BM =BN ,在Rt △FMG 和Rt △FNA 中,FG FA FM FN=ìí=î,∴Rt △FMG ≌Rt △FNA (HL ),∴MG =NA ,∴BN +NA =BM +MG ,∴AB =BG .(3)如图3,连接AG ,DF ,DG ,作FM ⊥BC 于M ,延长GF 交AD 于N ,∵AF =AD ,∠DAE =60°,∴△ADF 是等边三角形,∴∠AFD =60°,AF =DF ,∵GF =AF ,∠DFC =180°-∠AFD =120°,∴AF =GF =DF ,∴∠FGD =∠FDG ,∠FAG =∠FGA ,∴∠AGD =12∠AFN +12∠DFN =12∠AFD =12×60°=30°,∵∠ADC =120°,AD =DG ,∴∠DGA =∠DAG =1802ADC °-Ð=30°,∴∠DGC =180°-∠DGA -∠AGD =180°-30°-30°=120°,∴∠DGC =∠DFC ,∵∠1=∠2,∴180°-∠DGC -∠1=180°-∠DFC -∠2,∴∠GCF =∠FDG ,∠DCF =∠FGD ,∴∠GCF =∠DCF ,∵FH ⊥CD ,∴FM =FH ,∵∠FMG =∠FHD =90°,∴Rt △FMG ≌Rt △FHD (HL ),∴DH =MG ,同理可得:△MCF ≌△HCF (HL ),∴CM =CH =2CG ,∴GM =CG =DH ,∴3CG =CD =212,∴GM =CG =72,∴BM =BG -GM =AB -GM =5-72=32,在Rt △BFM 中,∠BFM =90°-∠FBM =90°-60°=30°,∴BF =2BM =3.5.如图1,ABC D 的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BE ,CF 相交于点G ,60BAC Ð=°.(1)求BGC Ð的度数;(2)如图2,连接AG ,求证:AG 平分BAC Ð;(3)如图3,在⑵的条件下,在AC 上取点H ,使得AGH BGC Ð=Ð,且8AH =,10BC =,求ABC D 的周长.【答案】(1)120°;(2)见解析;(3)28【详解】(1)证明:如图1,BE CF Q 、分别平分ABC ACB ÐÐ、,111 , 2 22ABC ACB \Ð=ÐÐ=Ð,()()11112 180 90 222ABC ACB A A \Ð+Ð=Ð+Ð=°-Ð=°-Ð,60BAC Ð=°Q ,() 1 180 ********BGC A \Ð=°-Ð+Ð=°+Ð=°;(2)如图2,过点G 分别作GM ⊥AB 于M ,GN ⊥BC 于N , GQ ⊥AC 于Q ,BE Q 平分ABC Ð, GM ⊥AB 于M ,GN ⊥BC 于N ,GM GN \=,同理GN GQ =,GM GQ \=,∵GM ⊥AB 于M , GQ ⊥AC 于Q , AG \平分BAC Ð ;(3)解:∵GM ⊥AB 于M , GQ ⊥AC 于Q ,GM =GQ ,∴AG 平分BAC Ð,∵又60BAC Ð=°, 30BAG CAG \Ð=Ð=°,在BC 上取点K ,使 BK BA =,BE Q 平分ABC Ð,ABG CBG \Ð=Ð,又BG BG =Q ,ABG KBG \D D ≌,BKG BAG \Ð=Ð,30BKG BAG \Ð=Ð= ,=18030150GKC \Ð-= ,120AGH BGC Ð=Ð=°Q , 30CAG Ð=°,120 30 150GHC \Ð=°+°=°,GKC GHC \Ð=Ð,又CG CG =Q ,KCG HCG Ð=Ð,KCG HCG \D D ≌,CK CH \=,△ABC 的周长为:()()2210828AB BC CA AB BK KC AH CH BC AH ++=++++=+=´+=, ABC \D 的周长是28.6.如图所示,AD 是ABC V 的高,点H 为AC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HC AB =.(1)如图1,求证:2B C Ð=Ð;(2)如图2,若2DAF B C Ð=Ð-Ð,求证:AC BF BA =+;(3)在(2)的条件下,若12AC =,CF 10=,求DF 的长.【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1【详解】解:(1)连接AH ,∵H 为AC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HA HC =,HAC C Ð=Ð,∵HC AB =,∴AB AH =,∴B AHB Ð=Ð,∵AHB C HAC Ð=Ð+Ð,∴2AHB C Ð=Ð,∴2B C Ð=Ð.(2)∵2DAF B C Ð=Ð-Ð,∴1122DAF B C Ð=Ð-Ð,在Rt ADF V 中,9090DAF AFD FAC C Ð=°-Ð=°-Ð-Ð,∴119022FAC C B C °-Ð-Ð=Ð-Ð∴[]111190180()2222FAC B C B C BAC Ð=°-Ð-Ð=°-Ð+Ð=Ð,即AF 平分BAC Ð, 在AC 上截取AG AB =,连接FG ,在BAF △和GAF V 中,AB AG BAF GAF AF AF =ìïÐ=Ðíï=î,∴()BAF GAF SAS V V ≌,∴BF FG =,AB =AG ,B AGF Ð=Ð,∵2B CÐ=Ð∴2AGF C Ð=Ð,∴GFC C Ð=Ð,∴FG GC BF ==,∴AC GC AG BE BA =+=+.(3)在DB 上截取DM DF =,连接AM ,在ADF V 和ADM △中,AD AD ADF ADM DF DM =ìïÐ=Ðíï=î,∴()ADF ADM SAS V V ≌,∴DAF DAM Ð=Ð,∴2MAC DAF FAC Ð=Ð+Ð,由(2)可知119022FAC B C Ð=°-Ð-Ð,又∵2DAF B C Ð=Ð-Ð,2B C Ð=Ð.∴11131909029022222MAC B C B C C C C Ð=Ð-Ð+°-Ð-Ð=+´Ð-Ð=-°Ð°.∵()11111180909022222AMC AFM C FAC C BAC C B C B C C °Ð=Ð=Ð+Ð=Ð+Ð=Ð+-Ð-Ð=-Ð+°Ð=-а∴MAC AMC Ð=Ð ,∴AC MC =∴2MC CF AC CF DF -=-=,∴12102DF-=∴1DF =.7.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96页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教材中的分析,结合图①,写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完整的证明过程.定理应用:(1)如图②.在△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若AC =3,BC =4,求CD 的长;(2)如图③.在△ABC 中,∠ACB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P 在AD 上,点M 在AC 上.若AC =6,BC =8,则PC +PM 的最小值为 .【答案】教材呈现:证明见解析;定理应用:(1)32;(2)245.【详解】教材呈现:OC Q 是AOB Ð的平分线,POD POE \Ð=Ð,,PD OA PE OB ^^Q ,90PDO PEO \Ð=Ð=°,在POD V 和POE △中,POD POE PDO PEO OP OP Ð=ÐìïÐ=Ðíï=î,()POD POE AAS \@V V ,PD PE \=;定理应用:(1)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Q 在ABC V 中,90,3,4C AC BC Ð=°==,5AB \==,Q AD 平分BAC Ð,且90C Ð=°,CD DE \=,在Rt ACD △和Rt AED △中,AD AD CD ED =ìí=î,()Rt ACD Rt AED HL \@V V ,3AC AE \==,532BE AB AE \=-=-=,设CD DE x ==,则4BD BC CD x =-=-,在Rt BDE V 中,222DE BE BD +=,即2222(4)x x +=-,解得32x =,即CD 的长为32;(2)如图,过点M 作MN AD ^,交AB 于点N ,连接PN,Q AD 平分BAC Ð,AD \垂直平分MN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PM PN \=,PC PM PC PN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当点,,C P N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C PN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CN ,又由垂线段最短得:当CN AB ^时,CN 取得最小值,Q 在ABC V 中,90,6,8ACB AC BC Ð=°==,10AB \==,又1122Rt ABC S AC BC AB CN =×=×V Q ,11681022CN \´´=´,解得245CN =,即PC PM +的最小值为245,故答案为:245.。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大全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以下四种.1、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2、截取构全等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3、延长垂线段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 4、做平行线: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图四图三图二图一QPONMPONM BAAB MNOP PONM BA典型例题精讲【例1】 如图所示,BN 平分∠ABC ,P 为BN 上的一点,并且PD ⊥BC 于D ,2AB BC BD =+.求证:180BAP BCP ∠∠=︒+.【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E ⊥AB ,PD ⊥BC ,BN 平分∠ABC ,∴PE PD =. 在Rt △PBE 和Rt △PBC 中, BP BPPE PD =⎧⎨=⎩, ∴Rt △PBE ≌Rt △PBC (HL ),∴BE BD =.∵2AB BC BD +=,BC CD BD =+,AB BE AE =-,∴AE CD =. ∵PE ⊥AB ,PD ⊥BC ,∴90PEB PDB ∠=∠=︒. 在△P AE 和Rt △PCD 中, ∵PE PD PEB PDC AE DC =⎧⎪∠=∠⎨⎪=⎩, ∴△P AE ≌Rt △PCD ,∴PCB EAP ∠=∠.∵180BAP EAP ∠+∠=︒,∴180BAP BCP ∠+∠=︒.【答案】见解析.【例2】 如图,已知: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求证:CP 平分∠DCB .【解析】因为已知PD 平分∠ADC ,所以我们过P 点作PE ⊥CD ,垂足为E ,则PA PE =,由P 是AB的中点,得PB PE =,即CP 平分∠DCB .【答案】作PE ⊥CD ,垂足为E ,∴90PEC A ∠=∠=︒,∵PD 平分∠ADC ,∴PA PE =, 又∵90B PEC ∠=∠=︒,∴PB PE =, ∴点P 在∠DCB 的平分线上, ∴CP 平分∠DCB .【例3】 已知:90AOB ∠=︒,OM 是∠AOB 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 、OB 交于C 、D .(1)PC 和P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1)得出的结论.PDCBA A BCDPE【解析】(1)PC PD =.(2)过P 分别作PE ⊥OB 于E ,PF ⊥OA 于F , ∴90CFP DEP ∠=∠=︒,∵OM 是∠AOB 的平分线,∴PE PF =,∵190FPD ∠+∠=︒,且90AOB ∠=︒,∴90FPE ∠=︒, ∴290FPD ∠+∠=︒,∴12∠=∠, 在△CFP 和△DEP 中12CPF DEPPF PE∠=∠⎧⎪=⎨⎪∠=∠⎩,∴△CFP ≌△DEP ,∴PC PD =. 【答案】见解析.【例4】 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2)如图③,在△ABC 中,60B ∠=︒,请问,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如图①所示;(1)FE FD =.(2)如图,过点F 作FG ⊥AB 于G ,作FH ⊥BC 于H ,作FK ⊥AC 于K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FG FH FK ==, 在四边形BGFH 中,36060902120GFH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60B ∠=︒, ∴()118060602FAC FCA ∠+∠=︒-︒=︒. 在△AFC 中, ()180********AFC FAC FCA ∠=︒-∠+∠=︒-︒=︒, ∴120EFD AFC ∠=∠=︒,∴EFG DFH ∠=∠, 在△EFG 和△DFH 中,EFG DFH EGF DHF FG FH ∠=∠⎧⎪∠=∠⎨⎪=⎩,∴△EFG ≌△DFH ,∴FE FD = 【答案】见解析.【例5】 已知120MAN ∠=︒,AC 平分∠MAN ,点B 、D 分别在AN 、AM 上.(1)如图1,若90ABC ADC ∠=∠=︒,请你探索线段AD 、AB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180ABC ADC ∠+∠=︒,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得到30ACD ACB ∠=∠=︒后再可以证得12AD AB AC ==,从而,证得结论; (2)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证得△CED ≌△CFB后即可得到AD AB AE ED AF FB AE AF +=-++=+,从而证得结论.【答案】(1)关系是:AD AB AC +=.证明:∵AC 平分∠MAN ,120MAN ∠=︒ ∴60CAD CAB ∠=∠=︒ 又90ADC ABC ∠=∠=︒, ∴30ACD ACB ∠=∠=︒ 则12AD AB AC ==(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为30°,则它所对直角边为斜边一半) ∴AD AB AC +=; (2)仍成立.证明: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AC 平分∠MAN∴CE CF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180ABC ADC ∠+∠=︒,180ADC CDE ∠+∠=︒ ∴CDE ABC ∠=∠ 又90CED CFB ∠=∠=︒, ∴△CED ≌△CFB (AAS ) ∵ED FB =,∴AD AB AE ED AF FB AE AF +=-++=+ 由(1)知AE AF AC +=, ∴AD AB AC +=.【例6】 如图,在△ABC 中,2C B ∠=∠,AD 平分∠BAC ,求证:AB AC CD -=.【解析】在AB 上截取点E ,使得AE AC =.∵AD 平分∠BAC ,∴EAD CAD ∠=∠,∴△ADE ≌△ADC (SAS ).∴AED C ∠=∠,ED CD =. ∵2C B ∠=∠,∴=2AED B ∠∠.∵AED B EDB ∠=∠+∠,∴B EDB ∠=∠,∴BE DE =. ∴CD BE AB AE AB AC ==-=-.【答案】见解析.【例7】 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解析】在BC 上截取E 点使BE BA =,连结DE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ABD ∆与EBD ∆中∵AB EB =,ABD EBD ∠=∠,BD BD = ∴ABD EBD ∆∆≌,∴A DEB ∠=∠∵AB AE =, ∴BAD BED ∠=∠,∴72DEC ∠=︒. 又∵361854ADB ∠=︒+︒=︒,∴72CDE ∠=︒ABCDE DCBAAB CD∴CDE DEC ∠=∠,∴CD CE = ∵BC BE EC =+,∴BC AC CD =+【答案】见解析.【例8】 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析】在BC 上截取一点F 使得BF BE =,易证BOE BOF ∆∆≌,在根据120BOC ∠=︒推出60BOE COF ∠=∠=︒,再证明OCF OCD ∆∆≌即可.【答案】BC BE CD =+.【例9】 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解析】在DA 上截取DN DB =,连接NE ,NF ,则DN DC =,在△DBE 和△DNE 中:E DCB AOED CBAFOED CBA∵12DN DB ED ED =⎧⎪∠=∠⎨⎪=⎩∴△DBE ≌△DNE (SAS ),∴BE NE = 同理可得:CF NF =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 +>.【答案】见解析.【例10】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180A C ∠+∠=︒,且60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DC =+.【解析】在BC 上截取BE BA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BAD 和△BED 中, BA BE ABD EBD BD BD =⎧⎪∠=∠⎨⎪=⎩, ∴△BAD ≌△BED ,∴AD DE =,A BED ∠=∠. ∵180BED DEC ∠+∠=︒,180A C ∠+∠=︒. ∴C DEC ∠=∠,∴DE DC =.∴DC AD =.∵60∠=︒,∴△CDE是等边三角形,C∴DE CD CE=+=+.==,∴BC BE CE AB CD【答案】见解析.【例11】观察、猜想、探究:在△ABC中,2∠=∠.ACB B(1)如图①,当90=+;C∠=︒,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求证:AB AC CD (2)如图②,当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C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解析】(1)过D作DE⊥AB,交AB于点E,理由角平分线性质得到ED=CD,利用HL得到直角三角形AED与直角三角形ACD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AE AC=,A CB B∠=∠,利用等量代换及外角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等角对等∠=∠,由2AED ACB边得到BE DE=+,等量代换即可得证;=,由AB AE EB(2)AB CD AC=+,理由为:在AB上截取AG AC=,如图2所示,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到=,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GD与三角形ACD全等,接下来同(1)一对角相等,再由AD AD即可得证;(3)AB CD AC=,如图3所示,同(2)即可得证.=-,理由为:在AF上截取AG AC【答案】(1)过D作DE⊥AB,交AB于点E,如图1所示,∵AD为∠BAC的平分线,DC⊥AC,DE⊥AB,∴DE DC=,在Rt △ACD 和Rt △AED 中,AD AD =,DE DC =, ∴Rt △ACD ≌Rt △AED (HL ),∴AC AE =,ACB AED ∠=∠, ∵2ACB B ∠=∠,∴2AED B ∠=∠, 又∵AED B EDB ∠=∠+∠,∴B EDB ∠=∠, ∴BE DE DC ==,则AB BE AE CD AC =+=+; (2)AB CD AC =+,理由为: 在AB 上截取AG AC =,如图2所示, ∵AD 为∠B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CD CG =,AGD ACB ∠=∠, ∵2ACB B ∠=∠,∴2AGD B ∠=∠, 又∵AGD B GDB ∠=∠+∠,∴B GDB ∠=∠, ∴BE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 (3)AB CD AC =-,理由为: 在AF 上截取AG AC =,如图3所示, ∵AD 为∠F 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 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 ∴CD GD =,AGD ACD ∠=∠,即ACB FGD ∠=∠,∵2ACB B ∠=∠,∴2FGD B ∠=∠,又∵FGD B GDB ∠=∠+∠,∴B GDB ∠=∠, ∴BG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例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3ABC 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E ⊥AD 于F .求证:()12BE AC AB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点F .则AD 为∠BAC 的对称轴,∵BE ⊥AD 于F ,∴点B 和点F 关于AD 对称, ∴12BE EF BF ==,AB AF =,ABF AFB ∠=∠. ∵3ABF FBC ABC C ∠∠=∠=∠+,ABF AFB FBC C ∠=∠=∠∠+, ∴3FBC C FBC C ∠∠∠=∠++, ∴FBC C ∠=∠,∴FB FC =,∴()()111222BE FC AC AF AC AB ==-=-,∴()12BE AC AB =-. 【答案】见解析.【例13】 如图,已知:△ABC 中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DE ∥BC 交AB 于E .求证:EA EB =.【解析】由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可以想到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于是延长AD 交BC 与点F ,得D 是AF 的中点,又因为DE ∥BC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A EB =.【答案】延长AD 交BC 与点F ,∵CD 平分∠ACF ,∴12∠=∠,又AD ⊥CD , ∴ΔADC ≌ΔFDC ,∴AD FD =, 又∵DE ∥BC ,∴EA EB =.【例14】 已知:如图,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M ,∵BE ⊥AE ,∴90AEB AEM ∠=∠=︒ 在△ABE 中,∵13180AEB ∠+∠+∠=︒, ∴3901∠=︒-∠ 同理,4902∠=︒-∠∵12∠=∠,∴34∠=∠,∴AB AM =∵BE ⊥AE ,∴2BM BE =, ∴AC AB AC AM CM -=-=, ∵∠4是△BCM 的外角,∴45C ∠=∠+∠ ∵3ABC C ∠=∠,∴3545ABC ∠=∠+∠=∠+∠ ∴34525C C ∠=∠+∠=∠+∠,∴5C ∠=∠ ∴CM BM =,∴2AC AB BM BE -==【答案】见解析.【例15】 如图,已知AB AC =,90BAC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求证:2BD CE =.【解析】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 ∴△BEF ≌△BEC ,∴BC BF =,CE FE =. ∵90BAC ∠=︒,CE ⊥BE ,∴ABD ACF ∠=∠,又∵AB AC =,∴△ABD ≌△ACF ,∴BD CF =.∴2BD CE =.【答案】见解析.EDCBAFEDCBA课后复习【作业1】如图所示,在△ABC 中,BP 、CP 分别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求证:点P 在∠A 的平分线上.【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G ⊥AC 于点G ,PF ⊥BC 于点F .因为P 在∠EBC 的平分线上,PE ⊥AB ,PH ⊥BC ,所以PE PF =. 同理可证PF PG =. 所以PG PE =,又PE ⊥AB ,PG ⊥AC ,所以P 在∠A 的平分线上,【答案】见解析.【作业2】已知:如图,2AB AC =,BAD CAD ∠=∠,DA DB =,求证:DC ⊥AC .PCBAPABCD【解析】在AB 上取中点E ,连接DE ,则12AE BE AB ==. ∵DA DB =,∴DE ⊥AB ,90AED ∠=︒. 又∵2AB AC =,∴AE AC =.∵BAD CAD ∠=∠,∴△ADE ≌△ADC (SAS ). ∴90AED ACD ∠=∠=︒,即DC ⊥AC .【答案】见解析.【作业3】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解析】如图,在BC 上截取BE BD =,连接DE ,过D 作DF BC ∥,交AB 于F ,于是32∠=∠,ADF ECD ∠=∠. 又∵12∠=∠,∴13∠=∠,故DF BF =.显然FBCD 是等腰梯形. ∴BF DC =,DF DC =.∵()111218010020222ABC ∠=∠=⨯︒-︒=︒,()11802802BED BDE ∠=∠=︒-∠=︒, ∴180100DEC BED ∠=︒-∠=︒,∴100FAD DEC ∠=∠=︒,∴AFD EDC ∆∆≌,AD EC =. 又∵BE BD =,∴BC BD EC BD AD =+=+.【答案】见解析.EDCBAABCD【作业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连接FC 并延长交AE 于M .求证:AM ME =.【解析】延长AC ,交BF 的延长线于点N .∵AD 平分∠BAC ,BF ⊥AD ,∴△AFB ≌△AFN ,∴BF NF =. ∵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EA ⊥F A . ∵BF ⊥AF ,∴BF ∥AE .∴::BF ME CF CM =,::FN AM CF CM =. ∵BF NF =,∴AM ME =.【答案】见解析.ECMF EDCBAN MFEDCBA。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D C BAED F CB A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含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D C BAED F CB A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完美版(备用版)

 全等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完美版(备用版)

第十二讲全等三角形的常用辅助线作法【知识梳理】:1、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专题精讲】:例1: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2)解题思路:要求证BD=2CE,可用加倍法,延长短边,又因为有BD平分∠ABC的条件,可以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结合起来。

解答过程:?(2)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例2:如图,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

2)解题思路:在证明三角形的问题中特别要注意题目中出现的中点、中线、中位线等条件,一般这些条件都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给出了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这一条件,而且要求证AB=AC,可倍长AD得全等三角形,从而问题得证。

解答过程:???(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全等辅助线方法专题——角平分线

全等辅助线方法专题——角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方法---角平分线一、知,为行之始1.角平分线的定义2.角平分线的画法3.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4.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二、行,为知之成1.角平分线辅助线方法一:作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作法: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造全等【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BA ,AD=CD ,BD 平分∠ABC ,求证:∠A+∠C=180°.2.角平分线辅助线方法二:截长(角平分线的对称性)作法: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CDBA【例】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点E在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设AD=x,BC=y 且(x﹣3)2+|y﹣4|=0.求AB的长.3.角平分线辅助线方法三:延长(三线合一)作法:延长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例】如图,在△ABC中,∠C=90°,CA=CB,AD平分∠BAC,BE⊥AD于点E,求证:AD=2BE.三、知行合一1.如图,Rt ABC ∆中,90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10AB =,15ABD S ∆=,则CD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CD =2,BD=3,Q 为AB 上一动点,则DQ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2.5D .33.如图,△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已知△ABC 的周长为20,OD ⊥AB ,OD=5,则△ABC 的面积=_________.4.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16,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OD=2,△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5.如图,在△ABC中,∠C=90°,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BC于点D.若CD=1,AB=4,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_.6.如图,在△ABC中,以原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AC:AB=3:4,△ACD的面积是21,则△ABD的面积是______.7.如图,四边形ABCD中,CA平分∠BAD,CB=CD,CF⊥AD于F. (1)求证:∠ABC+∠ADC=180°;(2)若AF:CF=3:4,CF=8,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如图,△ABC 中AP 平分∠CAB ,PD 垂直平分BC 交AP 于P ,PE AE ⊥于E . (1)当28PCB ∠=︒时,BPC ∠的度数是__________;(2)求证:2AC AB AE +=.9.四边形ABCD 中,,AB CD DE ∥平分ADC ∠.(1)如图1,若90ABE ∠=︒,E 是BC 的中点,求证:AE 平分BAD ∠;(2)如图2,若AE 平分BAD ∠,求证:E 是BC 的中点;(3)在(2)的条件下,若8,6AE DE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0.如图1,在ABC △中,BD 平分,ABC CE ∠平分,ACB BD ∠与CE 交于点O .(1)如图1,若60A ∠=︒,①求BOC ∠的度数;②作OF AB ⊥于点F ,求证:2AE AD AF +=;(2)如图2,若490,7A OD OB ∠=︒=,则OE OC的值为____________.图1CDB AF E O图2CD B A O E。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总结3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总结3

图2-1D CBA图3-1FED CB A三角形全等辅助线探索一、基础知识点:1、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若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成三角 典型例题1-1: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 +AC >BD +DE +CE.2、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图2-1: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 >∠BAC 。

证明: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A=180°-∠ABC -∠ACB∠D=180°-∠DBC -∠DCB 又点D 为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可知:∠ABC>∠DBC、∠ACB>∠DCB∴∠ABC+∠ACB>∠DBC+∠DCB∴∠A=180°-∠ABC -∠ACB<∠D=180°-∠DBC -∠DCB,即∠BDC>∠BAC3、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 例:如图3-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DE 平分∠ADB,DF 平分∠ADC, 求证:BE +CF >EF 。

过B 点作BG 平行AC 交FD 延长线于G,连接GF 因BG 平行AC ,则BD/CD=BG/CF=DG/DF又因D 是BC 中点即BD=DC ,则BG=CF,DG=DF因DE 、DF 分别平分∠ADB ,∠ADC,∠ADB+ADC=180度则∠EDF=∠EDA+∠ADf=∠ADB/2+∠ADC/2=(∠ADB+∠ADC)/2=180/2=90度 则∠EDG=180-∠EDF=180-90=90度又DE 为共边,DG=DF 则三角形EDG 与EDF 全等 则EG=EF因EG=EF,BG=CF ,EG<BE+BG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EF<BE+CF4、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B N N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大全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以下四种.1、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2、截取构全等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3、延长垂线段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4、做平行线: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M MA AP PO图一B NOB图二NM MAP Q PO O图三图四⎧BP = BP , ⎩PE = PD ⎪ AE = DC ⎪典型例题精讲【例1】 如图所示,BN 平分∠ABC ,P 为 BN 上的一点,并且 PD ⊥BC 于 D , AB +BC = 2BD .求证: ∠BAP +∠BCP = 180︒ .APNB【解析】过点 P 作 PE ⊥AB 于点 E .∵PE ⊥AB ,PD ⊥BC ,BN 平分∠ABC ,∴ PE = PD .在 △Rt PBE 和 △Rt PBC 中,⎨∴△Rt PBE ≌△Rt PBC (HL ),∴ BE = BD .∵ AB + BC = 2BD , BC = CD + BD , AB = BE - AE ,∴ AE = CD .∵PE ⊥AB ,PD ⊥BC ,∴ ∠PEB = ∠PDB = 90︒ .在△P AE 和 △Rt PCD 中,⎧ P E = PD∵ ⎨∠PEB = ∠PDC , ⎩∴△P AE ≌△Rt PCD ,∴ ∠PCB = ∠EAP .∵ ∠BAP + ∠EAP = 180︒ ,∴ ∠BAP + ∠BCP = 180︒ .【答案】见解析.D CBEA PND C【例2】如图,已知:∠A=90︒,AD∥BC,P是AB的中点,PD平分∠ADC,求证:CP平分∠DCB.A DPB C 【解析】因为已知PD平分∠ADC,所以我们过P点作PE⊥CD,垂足为E,则P A=PE,由P是AB 的中点,得PB=PE,即CP平分∠DCB.【答案】作PE⊥CD,垂足为E,∴∠PEC=∠A=90︒,∵PD平分∠ADC,∴P A=PE,又∵∠B=∠PEC=90︒,∴PB=PE,∴点P在∠DCB的平分线上,∴CP平分∠DCB.A DEPB C【例3】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1)PC和P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P F=PE⎪∠1=∠2【解析】(1)PC=PD.(2)过P分别作PE⊥OB于E,PF⊥OA于F,∴∠CFP=∠DEP=90︒,∵OM是∠AOB的平分线,∴PE=PF,∵∠1+∠FPD=90︒,且∠AOB=90︒,∴∠FPE=90︒,∴∠2+∠FPD=90︒,∴∠1=∠2,在△CFP和△DEP中⎧∠CPF=∠DEP⎪⎩【答案】见解析.,∴△CFP≌△DEP,∴PC=PD.【例4】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③,在△ABC中,∠B=60︒,请问,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如图①所示;(1)FE=FD.⎨∠EGF=∠DHF,∴△EFG≌△DFH,∴FE=FD⎪FG=FH(2)如图,过点F作FG⊥AB于G,作FH⊥BC于H,作FK⊥AC于K,∵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FG=FH=FK,在四边形BGFH中,∠GFH=360︒-60︒-90︒⨯2=12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B=60︒,∴∠FAC+∠FCA=1(180︒-60︒)=60︒.2在△AFC中,∠AFC=180︒-(∠FAC+∠FCA)=180︒-60︒=120︒,∴∠EFD=∠AFC=120︒,∴∠EFG=∠DFH,在△EFG和△DFH中,⎧∠EFG=∠DFH⎪⎩【答案】见解析.【例5】已知∠MAN=120︒,AC平分∠MAN,点B、D分别在AN、AM上.(1)如图1,若∠ABC=∠ADC=90︒,请你探索线段AD、AB、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ABC+∠ADC=180︒,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得到∠ACD=∠ACB=30︒后再可以证得AD=AB=1AC,从而,证得结论;2(2)过点C分别作AM、A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证得△C ED≌△CFB后即可得到AD+AB=AE-ED+AF+FB=AE+AF,从而证得结论.【答案】(1)关系是:AD+AB=AC.证明:∵AC平分∠MAN,∠MAN=120︒∴∠CAD=∠CAB=60︒又∠ADC=∠ABC=90︒,∴∠ACD=∠ACB=30︒则AD=AB=1AC(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为30°,则它所对直角边为斜边一半)2∴AD+AB=AC;(2)仍成立.证明:过点C分别作AM、A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AC平分∠MAN∴CE=CF(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ABC+∠ADC=180︒,∠ADC+∠CDE=180︒∴∠CDE=∠ABC又∠CED=∠CFB=90︒,∴△CED≌△CFB(AAS)∵ED=FB,∴AD+AB=AE-ED+AF+FB=AE+AF由(1)知AE+AF=AC,∴AD+AB=AC.【例6】如图,在△ABC中,∠C=2∠B,AD平分∠BAC,求证:AB-AC=CD.AB D C【解析】在AB上截取点E,使得AE=AC.∵AD平分∠BAC,∴∠EAD=∠CAD,∴△ADE≌△ADC(SAS).∴∠AED=∠C,ED=CD.∵∠C=2∠B,∴∠AED=2∠B.∵∠AED=∠B+∠EDB,∴∠B=∠EDB,∴BE=DE.∴CD=BE=AB-AE=AB-AC.【答案】见解析.AEB D C【例7】如图,△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D点.求证:BC=AC+CD.ADB C【解析】在BC上截取E点使BE=BA,连结DE.∵BD平分∠ABC,∴∠ABD=∠EBD.在∆ABD与∆EBD中∵AB=EB,∠ABD=∠EBD,BD=BD∴∆ABD≌∆EBD,∴∠A=∠DEB∵AB=AE,∴∠BAD=∠BED,∴∠DEC=72︒.又∵∠ADB=36︒+18︒=54︒,∴∠CDE=72︒∴ ∠CDE = ∠DEC ,∴ CD = CE∵ BC = BE + EC ,∴ BC = AC + CD【答案】见解析.ADBEC【例8】 已知 ∆ABC 中, ∠A = 60︒ , BD 、 CE 分别平分 ∠ABC 和 ∠ACB , BD 、 CE 交于点 O ,试判断 BE 、 CD 、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AEO DBC【 解 析 】 在 BC 上 截 取 一 点 F 使 得 BF = BE , 易 证 ∆BOE ≌ ∆BOF , 在 根 据 ∠BOC = 120︒ 推 出∠BOE = ∠COF = 60︒ ,再证明 ∆OCF ≌ ∆OCD 即可.【答案】 BC = BE + CD .AEO DBFC【例9】 如图:已知 AD 为△ABC 的中线,且 ∠1 = ∠2 , ∠3 = ∠4 ,求证: BE + CF > EF .AE FB1 2 3 D4C【解析】在 DA 上截取 DN = DB ,连接 NE ,NF ,则 DN = DC ,在△DBE 和△DNE 中:⎪E D=ED⎨⎨∠ABD=∠EBD,⎪B D=BD⎧D N=DB∵⎪∠1=∠2⎩∴△DBE≌△DNE(SAS),∴BE=NE同理可得:CF=NF在△EFN中,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答案】见解析.ANE FB123D4C【例10】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求证:BC=AB+DC.【解析】在BC上截取BE=BA,∵BD平分∠ABC,∴∠ABD=∠EBD,在△BAD和△BED中,⎧B A=BE⎪⎩∴△BAD≌△BED,∴AD=DE,∠A=∠BED.∵∠BED+∠DEC=180︒,∠A+∠C=180︒.∴∠C=∠DEC,∴DE=DC.∴DC=AD.(∵ ∠C = 60︒ ,∴△CDE 是等边三角形,∴ DE = CD = CE ,∴ BC = BE + CE = AB + CD .【答案】见解析.【例11】观察、猜想、探究:在△ABC 中, ∠ACB = 2∠B .(1)如图①,当 ∠C = 90︒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时,求证: AB = AC + CD ;(2)如图②,当∠C ≠ 90︒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时,线段 AB 、AC 、CD 又有怎样的数量 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如图③,当 A D 为△ABC 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 AB 、AC 、CD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 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解析】 1)过 D 作 DE ⊥AB ,交 AB 于点 E ,理由角平分线性质得到 E D=CD ,利用 HL 得到直角三角形 AED 与直角三角形 ACD 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 AE = AC ,∠AED = ∠ACB ,由 ∠ACB = 2∠B ,利用等量代换及外角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 BE = DE ,由 AB = AE + EB ,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 AB = CD + AC ,理由为:在 AB 上截取 AG = AC ,如图 2 所示,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 AD = AD ,利用 SAS 得到三角形 AGD 与三角形 ACD 全等,接下来同(1)即可得证;(3) AB = CD - AC ,理由为:在 AF 上截取 AG = AC ,如图 3 所示,同(2)即可得证.【答案】(1)过 D 作 DE ⊥AB ,交 AB 于点 E ,如图 1 所示,∵AD 为∠BAC 的平分线,DC ⊥AC ,DE ⊥AB ,∴ DE = DC ,⎪ AD = AD,⎨∠GAD = ∠CAD ,∴△ADG ≌△ADC (SAS ) ⎪ AD = AD⎪在 △Rt ACD 和 Rt △AED 中, AD = AD , DE = DC ,∴△Rt ACD ≌△Rt AED (HL ),∴ AC = AE , ∠ACB = ∠AED ,∵ ∠ACB = 2∠B ,∴ ∠AED = 2∠B ,又∵ ∠AED = ∠B +∠ EDB ,∴ ∠B = ∠EDB ,∴ BE = DE = DC ,则 AB = BE + AE = CD + AC ;(2) AB = CD + AC ,理由为:在 AB 上截取 AG = AC ,如图 2 所示,∵AD 为∠BAC 的平分线,∴ ∠GAD = ∠CAD ,⎧ AG = AC∵在△ADG 和△ADC 中, ⎨∠GAD = ∠CAD⎩∴△ADG ≌△ADC (SAS ),∴ CD = CG , ∠AGD = ∠ACB ,∵ ∠ACB = 2∠B ,∴ ∠AGD = 2∠B ,又∵ ∠AGD = ∠B + ∠GDB ,∴ ∠B = ∠GDB ,∴ BE = DG = DC ,则 AB = BG + AG = CD + AC ;(3) AB = CD - AC ,理由为:在 AF 上截取 AG = AC ,如图 3 所示,∵AD 为∠FAC 的平分线,∴ ∠GAD = ∠CAD ,∵在△ADG 和△ADC 中,⎧ AG = AC ⎪ ⎩∴ CD = GD , ∠AGD = ∠ACD ,即 ∠ACB = ∠FGD ,∵ ∠ACB = 2∠B ,∴ ∠FGD = 2∠B ,又∵ ∠FGD = ∠B + ∠GDB ,∴ ∠B = ∠GDB ,∴ BG = DG = DC ,则 AB = BG - AG = CD - AC .【例12】如图所示,在△ABC中,∠ABC=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F.求证:BE=1(A C-AB).2ABED C【解析】延长BE交AC于点F.则AD为∠BAC的对称轴,∵BE⊥AD于F,∴点B和点F关于AD对称,∴BE=EF=1BF,AB=AF,∠ABF=∠AFB.2∵∠ABF+∠FBC=∠ABC=3∠C,∠ABF=∠AFB=∠FBC+∠C,∴∠FBC+∠C+∠FBC=3∠C,∴∠FBC=∠C,∴FB=FC,∴BE=1FC=1(AC-AF)=1(AC-AB),222∴BE=1(AC-AB).2【答案】见解析.AFEB D CB CB C 【例13】如图,已知:△ABC中AD垂直于∠C的平分线于D,DE∥BC交AB于E.求证:EA=EB.AE D12【解析】由AD垂直于∠C的平分线于D,可以想到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于是延长AD交BC与点F,得D是AF的中点,又因为DE∥BC,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A=EB.【答案】延长AD交BC与点F,∵CD平分∠ACF,∴∠1=∠2,又AD⊥CD,∴ΔADC≌ΔFDC,∴AD=FD,又∵DE∥BC,∴EA=EB.AE D12F【例14】已知: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求证:AC-AB=2BE.【解析】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在△ABE中,∵∠1+∠3+∠AEB=180︒,∴∠3=90︒-∠1同理,∠4=90︒-∠2∵∠1=∠2,∴∠3=∠4,∴AB=AM∵BE⊥AE,∴BM=2BE,∴AC-AB=AC-AM=CM,∵∠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AC-AB=BM=2BE【答案】见解析.【例15】如图,已知AB=AC,∠BAC=90︒,B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AD EB【解析】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BD为∠ABC的平分线,CE⊥BE,∴△BEF≌△BEC,∴BC=BF,CE=FE.∵∠BAC=90︒,CE⊥BE,∴∠ABD=∠ACF,又∵AB=AC,∴△ABD≌△ACF,∴BD=CF.∴BD=2CE.【答案】见解析.CFAD EB C课后复习【作业1】如图所示,在△ABC中,BP、CP分别是∠ABC的外角的平分线,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AB CP【解析】过点P作PE⊥AB于点E,PG⊥AC于点G,PF⊥BC于点F.因为P在∠EBC的平分线上,PE⊥AB,PH⊥BC,所以PE=PF.同理可证PF=PG.所以PG=PE,又PE⊥AB,PG⊥AC,所以P在∠A的平分线上,【答案】见解析.AB F CE GP【作业2】已知:如图,AB=2A C,∠BAD=∠CAD,DA=DB,求证:DC⊥AC.ACDB【解析】在AB上取中点E,连接DE,则AE=BE=1AB.2∵DA=DB,∴DE⊥AB,∠AED=90︒.又∵AB=2A C,∴AE=AC.∵∠BAD=∠CAD,∴△ADE≌△ADC(SAS).∴∠AED=∠ACD=90︒,即DC⊥AC.【答案】见解析.AECBD【作业3】已知等腰∆ABC,∠A=100︒,∠ABC的平分线交AC于D,则BD+AD=BC.ADB C 【解析】如图,在BC上截取BE=BD,连接DE,过D作DF∥BC,交AB于F,于是∠3=∠2,∠ADF=∠ECD.又∵∠1=∠2,∴∠1=∠3,故DF=BF.显然FBCD是等腰梯形.∴BF=DC,DF=DC.∵∠2=1∠ABC=1⨯1(180︒-100︒)=20︒,222∠BED=∠BDE=1(180︒-∠2)=80︒,2∴∠DEC=180︒-∠BED=100︒,∴∠FAD=∠DEC=100︒,∴∆AFD≌∆EDC,AD=EC.又∵BE=BD,∴BC=BD+EC=BD+AD.【答案】见解析.B F12A3DEC【作业△4】如图,已知在ABC中,AD、AE分别为△ABC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作BF⊥AD,交AD的延长线于F,连接FC并延长交AE于M.求证:AM=ME.AMB DC EF【解析】延长AC,交BF的延长线于点N.∵AD平分∠BAC,BF⊥△AD,∴AFB≌△AFN,∴BF=NF.∵AD、AE分别为△ABC的内、外角平分线,∴EA⊥F A.∵BF⊥AF,∴BF∥AE.∴BF:ME=CF:CM,FN:AM=CF:CM.∵BF=NF,∴AM=ME.【答案】见解析.B DAMC EFN。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全等三角形问题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线:倍长线,使延长线段与原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线,倍长线,使延长线段与原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CCBA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6.中考数学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构造(举一反三)(原卷版)

6.中考数学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构造(举一反三)(原卷版)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构造【举一反三】【苏科版】【考点1 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方法点拨】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例1】如图,已知BP平分∠ABC,PD⊥BC于D,BF+BE=2BD,求证:∠BFP+∠BEP=180°.【变式1-1】(2019秋•汉阳区期中)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1)PC和P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2)请你证明(1)得出的结论.【变式1-2】(2019•北京校级期中)已知∠MAN=120°,AC平分∠MAN,点B、D分别在AN、AM上.(1)如图1,若∠ABC=∠ADC=90°,请你探索线段AD、AB、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ABC+∠ADC=180°,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1-3】(2019秋•东区校级月考)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③,在△ABC中,∠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2 截取法构全等】【方法点拨】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2019秋•黄浦区校级期中)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求证:BC=AB+DC.【变式2-1】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2-2】(2019秋•邵阳期末)如图①,在△ABC中,∠ACB=2∠B,AD为∠BAC的角平分线,求证:AB=AC+CD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得到如下解题思路: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得到△ADE≌△ADC,从而易证AB=AC+CD(1)请你根据以上解思路写出证明过程;(2)如图②,若AD为△ABC的外角∠CAE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D=25°,其他条件不变,求∠B的度数.【变式2-3】(2019•长汀县校级模拟)观察、猜想、探究:在△ABC中,∠ACB=2∠B.(1)如图①,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求证:AB=AC+CD;(2)如图②,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考点3 延长垂线段构全等】【方法点拨】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例3】如图,在△ABC中,∠ABC=3∠C,AD平分∠BAC,BE⊥AD于E,求证:BE=(AC﹣AB).(提示:延长BE交AC于点F).【变式3-1】已知: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求证:AC﹣AB=2BE.【变式3-2】(2019秋•通州区期末)已知:∠A=90°,AB=AC,BD平分∠ABC,CE⊥BD,垂足为E.求证:BD=2CE.【变式3-3】(2019•成都校级期中)如图,△ABC中,过点A分别作∠ABC,∠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垂线AD,AE.D,E为垂足,求证:(1)ED∥BC;(2)ED=(AB+AC+BC).【考点4 倍长中线法构全等】【方法点拨】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例4】(2019秋•津南区校级期中)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求证:AF=EF.【变式4-1】(2019秋•闵行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E平分∠BAC,交BC于点E,D是BC边上点,且DE=CE,点F在AE上,联结DF,满足DF=AC,求证:DF∥AB.【变式4-2】(2019春•富阳市校级期中)如图,AD为△ABC的中线,∠ADB和∠ADC的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F.求证:BE+CF>EF.【变式4-3】(2019秋•启东市校级月考)【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C.1<AD<7 D.1≤AD≤7【方法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考点5 作平行线构全等】【方法点拨】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例5】若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及其对角对应相等,并有一对角互补(不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为友好三角形.如图1,点D在AB边上,CD=CB,则△ABC和△ACD就是友好三角形.(1)两个友好三角形全等.(从下面选择一个正确的填入)A.一定B.不一定C.一定不(2)如图2,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点E在AC延长线上,连结DE交BC于其中BD≠BF,若△BDF和△CEF是友好三角形,求证:DF=EF.(3)如图3,CE是△ABC的中线,点D在AC上,BD与CE交于点F,CF=AE,DF=DC,图中与△ACE 成友好三角形的是.【变式5-1】(2019秋•建湖县期末)如图,在△ABC,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变式5-2】(2019春•河口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CD⊥AB于D,AE平分∠BAC 交BC于E,交CD于F,FG∥AB交BC于G.试判断CE,CF,G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5-3】△ABC中,∠BAC=60°,∠C=40°,AP平分∠BAC交BC于P,BQ平分∠ABC交AC于Q,求证:AB+BP=BQ+AQ.(有多种辅助线作法)【考点6 旋转法构全等】【方法点拨】对题目中出现有一个公共端点的相等线段时,可试用旋转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有关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做法_含例题与分析

有关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做法_含例题与分析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

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一)、截取构全等如图1-1,∠AOC=∠BOC ,如取OE=OF ,并连接DE 、DF ,则有△OED ≌△OFD ,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1. 如图1-2,AB//C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求证:BC=AB+CD 。

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

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

简证: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 上截取BF=AB ,再证明CF=CD ,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

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

自已试一试。

例2. 已知:如图1-3,AB=2AC ,∠BAD=∠CAD ,DA=DB ,求证DC ⊥ACB图1-2DBC分析:此题还是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的方法还是截取线段相等。

其它问题自已证明。

例3. 已知:如图1-4,在△ABC 中,∠C=2∠B,AD 平分∠BAC ,求证:AB-AC=CD分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1.已知:如图,//AC BD ,AE ,BE 分别平分CAB ∠和ABD ∠,点E 在CD 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 、AC 、B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ABC 的外角∠DAC 的平分线交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于P 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1)求证:BD =CE ;(2)若AB =6cm ,AC =10cm ,求AD 的长.3.在ABC 中,60A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 ,CE 交于点F .(1)如图1,用等式表示BE ,BC ,CD 这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东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BE CD BC +=.他发现先在BC 上截取BM ,使BM BE =,连接FM ,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证明CM CD =即可. ①下面是小东证明该猜想的部分思路,请补充完整:ⅰ)在BC 上截取BM ,使BM BE =,连接FM ,则可以证明BEF 与 全等,判定它们全等的依据是 ;ⅱ)由60A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可以得出EFB ∠= °; ②请直接利用ⅰ),ⅱ)已得到的结论,完成证明猜想BE CD BC +=的过程. (2)如图2,若40ABC ∠=︒ ,求证:BF CA =.4.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A的角平分线交边CD于点E.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E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Q为AP的中点,过点Q作QH⊥AB于点H,在射线AE的下方作平行四边形PQHM(点M在点H的右侧),设P点运动时间为t秒.(1)直接写出AQH的面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M落在BC边上时,求t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整个图形中形成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全等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所有全等三角形,并求出对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不能添加辅助线).5.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点O,点A在射线OP上运动(点A不与点O重合),点B在射线OM上运动(点B不与点O重合).(1)如图1,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①当∠ABO=60°时,求∠AEB的度数;②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2)如图2,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E、F,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请直接写出∠ABO 的度数.6.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一,△ABC 中,∠A=90°,AB=AC ,BD 平分∠ABC ,猜想线段AD 与DC 数量关系.小明发现可以用下面方法解决问题:作DE ⊥BC 交BC 于点E :(1)根据阅读材料可得AD 与DC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2)如图二,△ABC 中,∠A=120°,AB=AC ,BD 平分∠ABC ,猜想线段AD 与D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三,△ABC 中,∠A=100°,AB=AC ,BD 平分∠ABC ,猜想线段AD 与BD 、B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AD+AB=2AE ,求证:∠ADC+∠B=180º8.如图,在ABC ∆中,2ABC C ∠=∠,BE 平分ABC ∠,交AC 于E ,AD BE ⊥于D ,求证:2AC BD =.9.如图,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是BAC ∠、ACB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试判断FE 和FD 之间的数量关系.10.如图,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AB=AD,CE⊥AD,交AD的延长线于E.求证:AB+AC=2AE.【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辅助1.AB=AC+BD,证明见详解.【分析】延长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F,先证明AB=BF,进而证明△ACE≌△FDE,得到AC=DF,问题得证.【详解】解:延长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F,AC BD,∵//∴∠F=∠CAF,∠,∵AE平分CAB∴∠CAF=∠BAF,∴∠F=∠BAF,∴AB=BF,∠,∵BE平分ABF∴AE=EF,∵∠F=∠CAF,∠AEC=∠FED,∴△ACE≌△FDE,∴AC=DF,∴AB=BF=BD+DF=BD+A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1)证明见解析;(2)2【分析】(1)连接BP 、CP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P CP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 DP EP =,然后利用“HL ”证明Rt BDP ∆和Rt CE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利用“HL ”证明Rt ADP ∆和Rt AE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D AE =,再根据AB 、AC 的长度表示出AD 、CE ,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1)证明:连接BP 、CP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BP CP ∴=, AP 是DAC ∠的平分线,DP EP ,在Rt BDP ∆和Rt CEP 中,BPCP DP EP ,Rt BDPRt CEP(HL), BD CE ∴=;(2)解:在Rt ADP ∆和Rt AEP 中,APAP DP EP ,Rt ADPRt AEP(HL), AD AE ∴=,6AB cm =,10AC cm =,610AD AE ,即610AD AD ,解得AD 2c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3.(1)①ⅰ)△BMF ,边角边;ⅱ)60;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分析】(1)先得出结论;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ACB=120°,进而得出∠FBC+∠FCB=60°,得出∠BFC=120°,即可得出结论;②利用角平分线得出∠EBF=∠MBF ,进而得出△BEF ≌△BMF ,求出∠BFM ,即可判断出∠CFM=∠CFD ,即可判断出△FCM ≌△FCD ,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相关角的度数,进而判断出BG=CE ,进而判断出△BGF ≌△CEA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BC CD BE =+①如图1,在BC 上取一点M ,使BM BE =,ⅰ)BD 是ABC ∠的平分线,EBF MBF ∴∠=∠, 在BEF ∆和BMF ∆中,BE BM EBF MBF BF BF =⎧⎪∠=∠⎨⎪=⎩,()BEF BMF SAS ∴∆≅∆;ⅱ)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12FBC ABC ∴∠=∠,12BCF ACB ∠=∠, 在ABC ∆中,180A ABC ACB ∠+∠+∠=︒,60A ∠=︒,180120ABC ACB A ∴∠+∠=︒-∠=︒,1180()180()1202BFC CBF BCF ABC ACB ∴∠=︒-∠+∠=︒-∠+∠=︒, 18012060EFB ∴∠=︒-︒=︒;故答案为:ⅰ)ΔBMF ,SAS ;ⅱ)60;②由①知,60BFE ∠=︒,BEF BMF ∆≅∆,60CFD BFE ∴∠=∠=︒,∵BEF BMF ∆≅∆,60BFE BFM ∴∠=∠=︒,60CFM BFC BFM ∴∠=∠-∠=︒,60CFM CFD ∴∠=∠=︒, CE 是ACB ∠的平分线,FCM FCD ∴∠=∠,在FCM ∆和FCD ∆中,CFM CFD CF CF FCM FCD ∠=∠⎧⎪=⎨⎪∠=∠⎩()FCM FCD ASA ∴∆≅∆,CM CD ∴=,BC CM BM CD BE ∴=+=+;(2)如图2,在ABC ∆中,60A ∠=︒,40ABC ∠=︒,80ACB ∴∠=︒, 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1202ABD CBD ABC ∴∠=∠=∠=︒,1402BCE ACE ACB ∠=∠=∠=︒, 80AEC ABC BCE ∴∠=∠+∠=︒,ABC BCE ∠=∠,BE CE ∴=,在ABC ∆的边AB 左侧作20ABG ∠=︒,交CE 的延长线于G ,40FBG ABD ABG ACE ∴∠=∠+∠=︒=∠.80AEC ∠=︒,80BEG ∴∠=︒,18080G ABG BEG BEG AEC ∴∠=︒-∠-∠=︒=∠=∠,BG BE ∴=,BG CE ∴=,在BGF ∆和CEA ∆中,4080FBG ACE BG CE BGF AEC ∠=∠=︒⎧⎪=⎨⎪∠=∠=︒⎩,BGF CEA ∴∆≅∆,BF AC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1)判断出CFM CFD ∠=∠,(2)作出辅助线,判断出BG CE =.4.(1)214t ;(2)22t =3)存在,如图2(见解析),当AHQ HBM ≅时,22t =3(见解析),当ADE AHE ≅时,32t =4(见解析),当EGQ HBF ≅时,722t =【分析】(1)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12AQ AP =,再根据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45HAQ ∠=︒,从而可得AQ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H 的长,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2)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HQ MP ,从而可得//HQ BP ,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HQ 是ABP △的中位线,从而可得122AH AB ==,然后与(1)所求的2AH =建立等式求解即可得; (3)分①当点H 是AB 的中点时,AHQ HBM ≅;②当点Q 与点E 重合时,ADE AHE ≅;③当EG HB =时,EGQ HBF ≅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详解】(1)由题意得:2AP t =,点Q 为AP 的中点,12AQ AP t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 D BAD ∴∠=∠=∠=︒,AE ∵是BAD ∠的角平分线,1452HAQ DAE BAD ∴∠=∠=∠=︒, QH AB ⊥,AQ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22AH HQ AQ t ∴===, 则AQH 的面积为21124AH HQ t ⋅=; (2)如图1,四边形PQHM 是平行四边形, //HQ MP ∴,点M 在BC 边上,//HQ BP ∴,点Q 为AP 的中点,HQ ∴是ABP △的中位线,122AH BH AB ∴===, 由(1)知,22AH t =, 则222t =, 解得22t =;(3)由题意,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2,当点H 是AB 的中点时,则AH HB =,四边形PQHM 是平行四边形, //HM PQ ∴,HAQ BHM ∴∠=∠,在AHQ 和HBM △中,90HAQ BHM AH HB AHQ HBM ∠=∠⎧⎪=⎨⎪∠=∠=︒⎩,()AHQ HBM ASA ∴≅,由(2)可知,此时22t =;②如图3,当点Q 与点E 重合时,在ADE 和AHE 中,9045D AHE DAE HAE AE AE ∠=∠=︒⎧⎪∠=∠=︒⎨⎪=⎩,()ADE AHE AAS ∴≅,3AD AH ∴==,则232t =, 解得32t =;③如图4,当EG HB =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PQHM 是平行四边形,//,//CD AB HM PQ ∴,,90GEQ HAQ BHF EGQ AHQ B ∴∠=∠=∠∠=∠=︒=∠,在EGQ 和HBF 中,GEQ BHF EG HB EGQ B ∠=∠⎧⎪=⎨⎪∠=∠⎩,()EGQ HBF ASA ∴≅, 2,42AH t AB ==, 242HB AB AH t ∴=-=-, 在Rt ADE △中,45,3DAE AD ∠=︒=,Rt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32AE AD ==,32EQ AQ AE t ∴=-=-,在Rt GEQ 中,45GEQ HAQ ∠=∠=︒,Rt GE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622t EG EQ -==, 则由EG HB =得:262422t t -=-, 解得722t =;综上,如图2,当AHQ HBM ≅时,22t =;如图3,当ADE AHE ≅时,32t =4,当EGQ HBF ≅时,722t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依据题意,正确分三种情况讨论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5.(1)①135°②∠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AEB=135°,详见解析(2)∠ABO=60°或45°【分析】(1)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分线定义,即可求解;②方法同①,只是把度数转化为角表示出来,即可解答;(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利用角的和差计算即可求得结果,要对谁是谁的3倍分类讨论..【详解】(1)如图1,①∵MN⊥PQ,∴∠AOB=90°,∵∠ABO=60°,∴∠BAO=30°,∵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ABE=12∠ABO=30°,∠BAE=12∠BAO=15°,∴∠AEB=180°﹣∠ABE﹣∠BAE=135°.②∠AEB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同①,得∠AEB=180°﹣∠ABE﹣∠BAE=180°﹣12∠ABO﹣12∠BAO=180°﹣12(∠ABO+∠BAO)=180°﹣12×90°=135°.(2)∠ABO的度数为60°.理由如下:如图2,∵∠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E、F,∴∠OAE+∠OAF=12(∠BAO+∠GAO)=90°,即∠EAF=90°,又∵∠BOA=90°,∴∠GAO>90°,①∵∠E=13∠EAF=30°,∠EOQ=45°,∠OAE+∠E=∠EOQ=45°,∴∠OAE=15°,∠OAE=12∠BAO=12(90﹣∠ABO)∴∠ABO=60°.②∵∠F=3∠E,∠EAF=90°∴∠E+∠F=90°∴∠E=22.5°∴∠EFA=90-22.5°=67.5°∵∠EOQ=∠EOM= ∠AOE= 45°,∴∠BAO=180°-(180°-45°-67.5°)×2=45°∴∠ABO=90°-45°=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角分线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6.(1)CD=AD;(2)CD=AD;(3)BC=AD+BD.【解析】【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DE,根据∠A=90°,AB=AC,可得∠C=45°,由DE⊥BC可得△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CD=DE,进而可得答案;(2)在BC上截取BE=AB,连接DE,利用SAS可证明△ABD≌△EBD,可得AD=DE,∠BED=∠A=12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30°,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CDE=90°,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答案;(3)在BC上取一点E,使BE=BD,作DF⊥BA于F,DG⊥BC于G,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得出DF=DG,利用AAS可证明△DAF≌△DEG,可得 DA=DE,利用外角性质可求出∠EDC=40°,进而可得DE=CE,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90°,BD平分∠ABC,DE⊥BC,∴DE=AD,∵∠A=90°,AB=AC,∴∠C=45°,∴△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DE=AD,故答案为:CD=AD(2)如图,在BC上截取BE=AB,连接DE,∵BD平分∠ABC,∴∠ABD=∠DBE,在△ABD和△EBD中,,∴△ABD≌△EBD,∴DE=AD,∠BED=∠A=120°,∵AB=AC,∴∠C=∠ABC=30°,∴∠CDE=∠BED-∠C=90°,∴CD=DE=AD.(3)如图,在BC上取一点E,是BE=BD,作DF⊥BA于F,DG⊥BC于G,∴∠DFA=∠DGE=90°.∵BD平分∠ABC,DF⊥BA,DG⊥BC,∴DF=DG.∵∠BAC=100°,AB=AC,∴∠FAD=80°,∠ABC=∠C=40°,∴∠DBC=20°,∵BE=BD,∴∠BED=∠BDE=80°,∴∠FAD=∠BED.在△DAF和△DEG中,,∴△DAF≌△DEG(AAS),∴AD=ED.∵∠BED=∠C+∠EDC,∴80°=40+∠EDC,∴∠EDC=40°,∴∠EDC=∠C,∴DE=CE,∴AD=CE.∵BC=BE+CE,∴BC=BD+A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合理添加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见解析.【分析】延长AD过C作CF垂直AD于F,由条件可证△AFC≌△AEC,得到CF=CE.再由条件AD+AB=2AE可证BE=DF,所以△CDF≌△CEB,由全等的性质可得∠B=∠FDC,问题得证.【详解】证明:延长AD过C作CF垂直AD于F,∵AC平分∠BAD,∴∠FAC=∠EAC,∵CE⊥AB,CF⊥AD,∴∠AFC=∠AEC=90°,AC=AC,∴△AFC≌△AEC(AAS),∴AF=AE,CF=CE,∵AD+AB=2AE,又∵AD=AF−DF,AB=AE+BE,AF=AE,∴2AE=AE+BE+AE−DF,∴BE=DF,在△CDF和△CBE中,CF CECFD CEBDF BE⎧⎪∠∠⎨⎪⎩===,∴△CDF≌△CBE(SAS),∴∠B=∠FDC,∵∠ADC+∠FDC=180°,∴∠ADC+∠B=180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8.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延长BD至N,使DN=BD,易得AD垂直平分BN,继而证得AE=EN,则可证得结论.【详解】延长BD至N,使DN=BD,连接AN.∵AD⊥BE,∴AD垂直平分BN,∴AB=AN ,∴∠N=∠ABN ,又∵BE 平分∠ABC ,∠ABC=2∠C ,∴∠ABN=∠NBC=∠C ,∴∠NBC=∠C ,∴AN ∥BC ,∴∠C=∠NAC ,∴∠NAC=∠N ,∴AE=EN ,∵BE=EC ,∴AC=BN=2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如图,过点F 作FH BC ⊥,FG AB ⊥,垂足分别为H 、G ,根据角平分线,可得点F 是ABC ∆的内心,则有FG FH =,继而根据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可得FDH FEG ∠=∠,从而可得FDH FEG ∆∆≌,继而可得FE=FD.【详解】FE=FD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F 作FH BC ⊥,FG AB ⊥,垂足分别为H 、G. F 是BAC ∠,ACB ∠的平分线AD 、CE 的交点,F ∴为ABC ∆的内心,FG FH ∴=.60B ∠=︒,()1602FAC FCA BAC BCA ∴∠+∠=∠+∠=︒, 又60FDH B BAD BAD ∠=∠+∠=︒+∠;60FEG BAD FAC FCA BAD ∠=∠+∠+∠=︒+∠,FDH FEG ∴∠=∠,又GH FH =,FDH FEG ∴∆∆≌,FD F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10.详见解析【分析】延长AE到M,使ME=AE,连接CM,求出AC=CM,求出DM=M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延长AE到M,使ME=AE,连接CM,则AM=2AE,∵CE⊥AE,∴AC=CM,∴∠M=∠CAD=∠DAB,∴AB∥MC,∴∠B=∠MCD,∵AB=AD,∴∠B=∠ADB,∵∠ADB=∠MDC,∴∠MCD=∠MDC,∴MC=MD,∴AM=2AE=AD+MD=AB+AC,即AB+AC=2AE.【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DE=EC,有一定的难度.。

最新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最新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1=∠2(角平分线定义)
A 4
在△BFD和△BCD中
3
D
∵ BF=BC(已知)
∠1=∠2(已证)
1 2
BD=BD(公共边)
B
C
∴△BFD≌△BCD(S.A.S)
∵ ∠F=∠C(已证)
∴ ∠F=∠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C(等量代换)
DF=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3+ ∠4=180°
A
∵ AD是∠BAC的角平分线(已知)
∴∠1=∠2(角平分线定义)
12
在△AED和△ACD中
E3
∵ AE=AC(已知) ∠1=∠2(已证)
4
B
D
C
AD=AD(公共边)
∴△AED≌△ACD(S.A.S)
∴∠B=∠4(等边对等角)
∴ ∠C=∠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3= ∠ B+∠4= 2∠B
E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1 又∵ AB=AC+CD=AE+EB(已知)
2 *
∴EB=DC=ED(等量代•全换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C=2∠B(等量代换)
练习1 如图,已知△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
AB=AC+CD,求证:∠C=2∠B
3 ∴DE=DC(等量代换)
*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4=∠C(等边对等角)
∠A=∠3(已证) ∴∠A+ ∠C=180°
(等量代换)
例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是
∠ABC的角平分线,AD=CD,求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专题三(重点:角平分线)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注意点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一、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口诀: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一)、截取构全等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

如图1-1,∠AOC=∠BOC ,如取OE=OF ,并连接DE 、DF ,则有△OED ≌△OFD ,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1.如图1-2,AB//CD ,BE 平分∠BCD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求证:BC=AB+CD 。

图1-2DBC图1-1B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

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

简证: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

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与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

自已试一试。

例2.已知:如图1-3,AB=2AC,∠BAD=∠CAD,DA=DB,求证DC⊥AC分析:此题还是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的方法还是截取线段相等。

其它问题自已证明。

例3.已知:如图1-4,在△ABC中,∠C=2∠B,AD平分∠BAC,求证:AB-AC=CD分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

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

试试看可否把短的延长来证明呢?例4.如图3-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移到同个三角形中。

证明:在DN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在△DBE和△NDE中:DN=DB(辅助线作法)∠1=∠2(已知)ABC图1-4ABCAE FNED=ED(公共边)∴△DBE≌△NDE(SAS)∴BE=N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同理可得:CF=NF在△EFN中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E+CF>EF。

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

练习:1.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B=2∠C,求证:AB+BD=AC2.已知:在△ABC中,∠CAB=2∠B,AE平分∠CAB交BC于E,AB=2AC,求证:AE=2CE3.已知:在△ABC中,AB>AC,AD为∠BAC的平分线,M为AD上任一点。

求证:BM-CM>AB-AC4.已知:D是△ABC的∠BAC的外角的平分线AD上的任一点,连接DB、DC。

求证:BD+CD>AB+AC。

(二)、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例5.如图2-1,已知AB>AD, ∠BAC=∠FAC,CD=BC。

求证:∠ADC+∠B=180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

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Array角。

例6.如图2-2,在△ABC 中,∠A=900 ,AB=AC ,∠ABD=∠CBD 。

求证:BC=AB+AD分析:过D 作DE ⊥BC 于E ,则AD=DE=CE ,则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得证。

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从中利用了相当于截取的方法。

例7.已知如图2-3,△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

求证:∠BAC 的平分线也经过点P 。

分析:连接AP ,证AP 平分∠BAC 即可,也就是证P 到AB 、AC 的距离相等。

练习:5.如图2-4∠AOP=∠BOP=150 ,PC//OA ,PD ⊥OA , 如果PC=4,则PD=( )A 4B 3C 2D 16.已知在△ABC 中,∠C=900 ,AD 平分∠CAB ,CD=1.5,DB=2.5.求AC 。

7.已知:如图2-5, ∠BAC=∠CAD,AB>AD ,CE ⊥AB ,AE=21(AB+AD ).求证:∠D+∠B=1800 。

图2-3ABC 图2-4OADABDCBA8.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F 为BC 上的点,∠FAE=∠DAE 。

求证:AF=AD+CF 。

9.(涉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已知:如图2-7,在Rt △ABC 中,∠ACB=900 ,CD ⊥AB ,垂足为D ,AE 平分∠CAB 交CD 于F ,过F 作FH//AB 交BC 于H 。

求证CF=BH 。

10.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11.(06郑州市中考题)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 (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AC=b ,求AE 、BE 的长.12.中考应用(06北京中考)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图2-6ECD图2-7D BAEDGFC BA(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三):作角平分线的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从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角的两边相交,则截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垂足为底边上的中点,该角平分线又成为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以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如果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

例8.已知:如图3-1,∠BAD=∠DAC ,AB>AC,CD ⊥AD 于D ,H 是BC 中点。

求证:DH=21(AB-AC ) 分析:延长CD 交AB 于点E ,则可得全等三角形。

问题可证。

例9.如图9-1: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

求证:BD =2CE分析:要证BD =2CE ,想到要构造线段2CE ,同时CE 与∠ABC 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 ,CE 交于点F 。

∵BE ⊥CF (已知)∴∠BEF =∠BEC =90° (垂直的定义)在△BEF 与△BEC 中,B19 图DCBAEF12(第23题图)OP AMNEB CD FAEFBD图①图② 图③∵ ⎪⎩⎪⎨⎧∠=∠=∠=∠)()()(21已证公共边已知BEC BEF BE BE ∴△BEF ≌△BEC (ASA )∴CE=FE=21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 ⊥CF (已知)∴∠BAC =∠CAF =90° ∠1+∠BDA =90°∠1+∠BFC =90° ∴∠BDA =∠BFC在△ABD 与△ACF 中⎪⎩⎪⎨⎧∠=∠∠=∠)()()(已知=已证已证AC AB BFC BDA CAF BAC∴△ABD ≌△ACF (AAS )∴BD =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 =2CE例10.(用到相似三角形成比例关系)已知:如图3-3在△ABC 中,AD 、AE 分别∠BA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连结FC 并延长交AE 于M 。

求证:AM=ME 。

分析:由AD 、AE 是∠BAC 内外角平分线,可得EA ⊥AF ,从而有BF//AE ,所以想到利用比例线段证相等。

例11.已知:如图3-4,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AB ,CM ⊥AD 交AD 延长线于M 。

求证:AM =21(AB+AC )图3-2BC图3-3E练习:13.(涉及中位线)已知:在△ABC 中,AB=5,AC=3,D 是BC 中点,AE 是∠BAC 的平分线,且CE ⊥AE 于E ,连接DE ,求DE 。

14.(涉及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矩形)已知BE 、BF 分别是△ABC 的∠ABC 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AF ⊥BF 于F ,AE ⊥BE 于E ,连接EF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MN=21BC(四)、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

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图4-1和图4-2所示。

图4-2图4-1ABC BIG例12. 如图,BC>BA ,BD 平分∠ABC ,且AD=CD ,求证:∠A+∠C=1800。

例13. 如图,AB ∥CD ,AE 、DE 分别平分∠BAD 、∠ADE ,求证:AD=AB+C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