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考语文湖南省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及答案
湖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
专题巩固(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2017·德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曹刿论战》[2017·常州]阅读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2018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8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8年常德市中考题4.古诗文默写。
(前4题任选3题,5分)(1)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3)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
【答案】(1)雄兔脚扑朔(2)心忧炭贱愿天寒(3)去年天气旧亭台(4)伤心秦汉经行处(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避免错字、添字、减字。
【考点】课文内容的背诵。
三、文言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5,16题。
(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作者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喻、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人手。
2018版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五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核心题点精练十五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文言翻译无疑是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头戏,也是考生得分的关键所在。
翻译题是按点赋分,也就是说必须把其中的得分点准确翻译出来,才能得分。
可是,这得分点涉及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很细微,有时译错一个字就难以得分,导致考生翻译时译得很艰难却得分不多。
问题出在缺乏得分点意识,有了意识又很难把它们落实到位。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归者接踵。
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
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
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解析得分点:(1)“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
(2)“诣”“罗拜”“休息”,大意对。
参考译文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
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
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肉食者鄙(2)既克,公问其故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 在分析鲁庄公形象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鄙人”。
小红却说鲁庄公也有可取之处,如“齐师伐我。
公将战”,一方面他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决定应战,有些鲁莽;另一方面,面对强敌他决定亲自统兵参战,勇于担当。
老师肯定了小红。
请从文中另找一例,对鲁庄公进行简要分析。
(3分)答案:1.(1)见识浅陋(2)已经(……之后)2.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说明:“虽”翻译成“虽然……但”或是“即使……也”都得分。
“小大之狱”1分。
“虽不能察”1分,“必以情”1分,句意连贯1分。
)3.示例①:如“既克,公问其故。
”一方面看出鲁庄公缺乏军事谋略、指挥才能,另一方面看出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示例②:“公将鼓之。
”这一段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鲁庄公亲临战场,指挥作战,鼓舞士气,不畏牺牲。
示例③:战于长勺时,一方面看出鲁庄公不懂战争,没军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能及时和虚心地听取曹刿的建议和意见,用人不疑、虚心纳言。
文言文阅读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湖南省13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11--文言文11.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②未穷.青之技()【答案】(1)①等到②穷尽,指学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
实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
①皆数百年物也 ---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②藤今犹在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
③始能支拄 ------(用栋梁之材)才能搭起那(藤萝)。
④其蔓旁引 -------它的枝节向旁边延伸。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答案】(2)D【解析】(2)语句“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答案为D。
(3)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答案】(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019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9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张家界市中考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②越明年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乙文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说明富者也是坚决反对贫者去南海的。
B.两文都强调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但两文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湖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七年级(下)
意义
邀请 用来连接整 数和零数 与“竖”相对
男子美称,多附 于字之后
出处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望岳》 《三峡》
典型例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 “有”通“又” . 左手倚一衡 木 . 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 .
“衡”同“横”
“甫”通“父”
是
“遍及、普遍”。 下面是分册归类的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表。请为加点的
通假字写出本字及其意义。
检测要点 典型例题
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表1
原句 吾十有 五而志 . 于学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 乎 . 通假 “有”通“又”
七年级(上)
意义 连接整数和零数 出处 《 〈论语〉十二章》
“说”通“悦”
愉快
检测要点
典型例题
专题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叠韵通假。即借字和本字具有相同的韵母。例如《伤 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扳”通“攀”,意
思是“牵,引”。
(二)同音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例 如《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的“坐”通“座”
,意思是“座位”。
(三)形似通假。即借字和本字的字形相似。例如《曹刿论 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中的“徧”通“遍”,意思
原句 四支 僵劲不能 . 动 同舍生皆被 绮 . 绣 百废具 兴 . 属 予作文以记 . 之 玉盘珍羞 直万 . 钱 玉盘珍羞直 万 . 钱
检测要点
通假
意义
出处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支”同“肢”
肢体
穿 全、皆 叮嘱、嘱咐
“被”同“披” “具”通“俱” “属”通“嘱”
2018-2019两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本学科试卷共27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纯粹.(cuì) 鞠躬尽萃亘.古(gèng) 持之以恒B.契.约(qì)锲而不舍威慑.(shè)蹑手蹑脚C.斑斓.(lán) 力挽狂斕仰慕.(mù) 蓦然回首D.拙.劣(zhuó) 相形见绌真谛.(dì) 根深蒂固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郎朗书声。
任凭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A.聆听 B.徜徉 C.文不加点 D.天伦之乐3.下列话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囯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2018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
2018年湖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8年张家界市中考题(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
(12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3)战胜而不予人功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分)(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分)1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17.(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
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
庞恭: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
③去:距离。
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⑤愿:希望。
⑥谗言:坏话。
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
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②愿王察之()③庞恭从邯郸反())④后太子罢质()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湖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衡阳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10.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以刀画地B. 宣悉以班诸吏C. 葬以大夫礼D. 以宣尝为二千石1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 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案】9. (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
10. D11. (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2. 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2019湖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湖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郴州卷】【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分)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答案】(1)等到(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13. D.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2019·邵阳卷】(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19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9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湖南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候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候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8.上面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概括。
“讳疾忌医”的意思是。
_________(1分)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居十日,扁鹊复.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D.汤熨之所及.也徐公何能及.君也2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2.根据上文所揭示的道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3分)【参考答案】18.【答案】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改正。
【解析】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注意“讳”与“忌”意义相对,“疾”与“医”意义相对,全句可以翻译为隐瞒疾病,忌讳就医。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A.一会儿/夹杂;B.再,又;C.特意/老朋友;D.到达/比得上。
20.【答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解析】“以为功”的意思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表意完整,因此“以为”前应断开。
21.【答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却转身就跑。
(采分点:“居”“还”“走”)22.【答案】人非圣贤,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201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真题
一、近五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地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题集锦(2014-2018年)1、(长沙2018)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经史大义 /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B. 乃因地形制.阵法 /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 赏罚信. /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 名更出.大猷上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分)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选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5分)2、(株洲2018)麟某尝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时年甫逾冠。
一日,校罗泽南、刘蓉等列传,忽拍案曰:“罗以一教官而保实缺道,并以布政使记名,死且请谥;刘亦仅候选知县耳,乃赏三品衔署布政使。
外省保举之滥,竟至是耶!”恽彦彬时与同座起而密诏之曰彼等皆百战功臣其时若无湘淮军吾辈亦安有今日耶麟曰:“百战何事?天下太平,当与谁战?”恽曰:“盖与太平战耳,君岂未知东南各省大乱十余年,失去数百城耶?”麟大愕曰:“北方安靖若是,老前辈所谓与太平战者,此言尤难索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巩固(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2017·德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曹刿论战》[2017·常州]阅读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 )(2)齐师败绩..( )(3)夙.夜.筹谋( )(4)楚使请城..( )(5)乃自刎以死国..( )2.用现在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蔓子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蔓子这一人物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三)《孟子》三章[2017·黔东南]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无违.夫子( )(2)妾妇之道.( )(3)以顺.为正者( )(4)居.天下之广居(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成为大丈夫的两条途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