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练习题2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的事件?A. 三国时期B. 东汉末年C. 秦朝D. 唐朝2. 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首要战略是什么?A. 联合孙权B. 攻占荆州C. 夺取益州D. 直接北伐3. 隆中对中提到的“三顾茅庐”是指刘备几次拜访诸葛亮?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势力基础应该建立在哪里?A. 荆州B. 益州C. 扬州D. 徐州5.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外交策略是什么?A. 与曹操结盟B. 与孙权结盟C. 与袁绍结盟D. 与吕布结盟二、填空题6.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________”战略,是刘备后来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
7.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次重要会谈,这次会谈发生在________年。
8.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刘备若要成就大业,必须先取________,再取________,最后北伐中原。
9.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________,以稳固自己的势力。
10. 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与________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三、简答题11. 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政治主张。
12. 描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军事策略。
13. 根据隆中对,分析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四、论述题14. 论述隆中对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15. 从隆中对的内容出发,分析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治国理念。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夫天下有变,为英雄所资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初三语文隆中对2
1、先确认需要购买的车辆,然后交订金 首先是交定金,然后走贷款流程。2、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等到订金入账后,4s店就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了。3、向贷款银行提供必要材料 贷款申请提出后我就向银行提供了身份证,收入证明等贷款必要的材料。 费了,那个人是如何办理贷款的呢
1、在手机上选择打开【平安金管家】应用APP,如下图所示。2、进入平安金管家应用首页,选择打开【保单服务】选项,如下图所示。3、进入保单服务页面,选择打开【更多】选项,如下图所示。4、进入更多服务页面,选择打开【保单贷款】选项,如下图所示。5、进入保单贷款操作页面,选 单贷款的保单,如下图所示。6、在保单贷款具体操作页面,输入贷款金额以及收款银行账户后,即可进入具体的保单贷款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现在是经济社会,贷款的人比较多,大多数人都能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贷款,可是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在贷款中被骗了钱,不仅没有得到需要的钱,反而自己的钱被骗了。如何防止贷款被骗呢? 谨慎 1、首先我们在贷款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银行去贷款,如果是银行工作人员又是在银行工作区里办业务,这样的贷款是比较安全的,为了防止被骗,我们尽量选择在正规银行贷款。2、其次,如果正规银行贷不上的话,通过网贷或者小贷公司贷款的话,就必须要提高警惕,始终绷紧防止被骗那根 次,利息过高过低的,都要小心谨慎。一般网贷和小额贷款的利息要比银行利息高一些,但是如果承诺的贷款利息低于银行利息,这就得要小心了,对方可能是想骗你。4、第四、贷款是不需要先交钱的,但是很多诈骗的人说给人贷款,往往都以各种名目让客户先交钱,贷款时遇到让你先交钱的, 是骗子。5、第五、在贷款中,开始介绍的程序都照办了,可后期要办的时候又提出各种附加条件,让你始终达不到取得贷款的条件,这样也很可能是骗子。6、最后总结一下,正常贷款基本上不可能被骗,但是在网贷和小额贷款中,要按照上面的防骗技巧,多留一点心眼。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略对话,其主要参与者是:A. 诸葛亮和曹操B. 诸葛亮和刘备C. 刘备和孙权D. 曹操和孙权2.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是指:A. 魏蜀吴三国鼎立B. 魏蜀吴三家共同治理天下C. 魏蜀吴三国各自独立D. 魏蜀吴三国相互制衡3. 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首先应该:A. 攻打曹操B. 联合孙权C. 夺取荆州D. 巩固益州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优势在于:A. 地利B. 人和C. 天时D. 兵强马壮5. 隆中对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 公元207年B. 公元208年C. 公元209年D. 公元210年二、填空题1.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为其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的对话,因此也被称为______。
2.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曹操已经拥有北方,孙权则据有江东,刘备应先取______,再图益州,以成鼎足之势。
3.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刘备应以______为根据地,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4.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的劣势在于______,但刘备有仁德之名,可以吸引四方英才。
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战略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之一,这体现了隆中对在历史上的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隆中对中,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的?3. 请说明隆中对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意义。
四、论述题1. 论述隆中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从隆中对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战略思维和领导智慧?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B5. A二、填空题1. 三顾茅庐2. 荆州3. 荆州4. 地利5. 重要性三、简答题1.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首先夺取荆州作为根据地,然后图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待天下有变,便可北伐中原,实现统一。
隆中对练习题
《隆中对》练习题一、选择题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 隆中对2.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时,提到的“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将军”指的是谁?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刘璋A. 跨有荆益B. 东和孙权C. 北拒曹操D. 西取益州二、填空题1.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占据________和________,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图谋中原。
2.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政治优势是________。
3. 《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孙权占据江东的优势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
2. 请分析《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3. 请列举《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到的刘备在荆州的潜在盟友。
四、阅读理解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请简要分析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到的曹操、孙权和刘备的优势。
2. 诸葛亮在选段中为刘备规划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意义是什么?3. 请概括诸葛亮在选段中提出的“内修政理”的具体措施。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五篇范例)
隆中对阅读及答案(五篇范例)第一篇:隆中对阅读及答案《隆中对》复习资料解释重点词语1、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自董卓已来()必能裨补阙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词类活用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3、一词多义已停止然志犹未已()遂由是先主遂诣亮()自董卓已来()遂用猖蹶()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为好为《梁父吟》()因屏人曰()谓为信然()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贤能为之用()欲信大义于天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4、古今异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古:今:】此人可就见【古:今: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今:】主上蒙尘【古:今:遂用猖獗【古:今:】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5、重点字词躬耕陇亩()先主器之()此人可就见(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因屛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度德量力()()曹操比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殆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内修政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先生解之曰()帝室之胄()三.翻译句子(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四.课文理解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2.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的是:3.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②孙权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五、对比阅读(一)【甲】亮躬耕陇亩...君谓计将安出?”【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隆中对》练习(含答案
隆中对一、基础识记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2、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通,音,.义(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通,音,.义3、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音),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4、翻译句子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
隆中对练习题(共10篇)隆中对练习题(一):《隆中对》练习题从各个侧面写人物是本文的显著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的行为,是从______面写其理想;徐庶推举,则是从______面赞其才能;刘备的“三顾”表现其并非______的俗人.从爱好方面写其理想;从侧面赞其才能;并非趋炎附势的俗人.隆中对练习题(二):给点初三《隆中对》的古文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隆中对练习题(三):隆中对练习题: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楚.先论“不行争”与“不行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终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仆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亮的史书特点.应当选哪个?why?选C 由于隆中对前后没有什么正侧面描写的,他说的压根不着边隆中对练习题(四):九班级语文隆中对课后习题最终一题答案原文与三国演义的37.38回比较.有何艺术加工?原文说的是诸葛亮始终回答刘备的问题,回答完后便与刘备一起打天下,而三国演义中先是刘备三顾茅庐,最终一次才见到他,在交谈的过程中诸葛亮还拿出了一张分析势力,地形的战略图,给刘备回答完后他还不想出山,刘备哭求,感动了诸葛亮,他就准备和刘备一起兴复汉室.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刘备的诚意进行了许多加工,还有卧龙冈的环境,诸葛亮的巧言善辩,以及手下人的看法都有进行夸张描写.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隆中对的基础上加了许多加工. 我是9班级的同学,刚学完这课,这是我的看法.隆中对练习题(五):隆中对练习题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练习题(六):帮我做几道隆中对练习题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隐居隆中又自比管仲乐毅,他是不是自高自大?对此你怎样看?3.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当今社会,还需要刘备这样的人吗?4.依据本文内容拟一组不少于五言对偶句是练习册上的题,没答案,我不会做,感谢了依据《隆中对》的内容拟对偶句1假如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假如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假如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2.不是,诸葛亮的确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从后来的政治,军事方面可以看出来(可以参见等《三国志》史料)3.需要我们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觉人才的眼睛.4.不清晰本文内容是什么..隆中对练习题(七):关于《隆中对》的习题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示意刘备的?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1 卧龙指的是这龙还没有遇到明主,不能腾飞,就像凤雏一样,不能孵化. 刘备当时处于事业的衰败时期,他苦于没有贤士来辅佐他,徐庶说了诸葛亮是卧龙,有才而无处施展,既然他不愿出仕,那当然要想方法让他出仕,假如把他叫来,自然显得没有诚意,要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用真心感动诸葛亮,所以他要亲自去访问诸葛亮.2 刘备很虚心、很敬重诸葛亮,从“孤不度得量力……君谓计将安出”就可以看出3 由于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确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4 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冲突,可结为外援.5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示意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奇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6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依据地,因此最终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牢靠的依据地.隆中对练习题(八):初三上语文课本23课隆中对的练习题1.诸葛亮认为应用什么策略对待曹操?缘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文中诸葛亮提出怎样的策略?提出该策略的目的是什么?1.策略:此诚不行与争锋.缘由: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2.策略: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取荆州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目的:接和当时背景以多个力气对抗曹操,并使刘备处于一个好的地位隆中对练习题(九):隆中对练习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针对北方的曹操和江东的孙权,诸葛亮制定了"不行与争锋","可以为援而不行图"得战略,他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楼主您好,依据您的描述,一句应如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以句号为分界,两句分别阐述了对曹操和孙权两方面的策略.隆中对练习题(十):隆中对阅读题(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词(1)将军既帝室之胄(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3)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4)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2.译句(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才智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许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解词(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业投笔叹曰2.译句(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给.3.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附《隆中对》阅读题答案:(一)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安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二)2.(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给家庭).3.左右皆笑之.4.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23《隆中对》测试(含答案)
23 隆中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最好能背诵;2、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及诸葛亮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2、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6岁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
学法指导:1、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养成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并能翻译全文。
2、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读。
学习过程:检测一:基础积累(一)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北据汉沔.()二、文学常识《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是朝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检测三:基础积累(二)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谓为信然..:②自董卓已.来:③乃.见:④因.之以成帝业:⑤因.屏人曰: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⑦存恤..:⑧情好日.密:⑨欲信.大义于天下⑩箪.食壶.浆:⑾然操遂.能克绍:⑿志犹.未已:⒀犹.鱼之有水也:⒁枉驾..顾之:⒂将军岂.愿见之乎:⒃遂用.猖蹶..:⒄抑.亦人谋也:检测三:句意理解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3.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7.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检测四:阅读提升1.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隆中对练习题(打印版)## 一、选择题1. “隆中对”是三国时期哪位历史人物与刘备的对话?A. 曹操B. 诸葛亮C. 周瑜D. 孙权2. “隆中对”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西晋时期D. 东晋时期3.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战略建议?A. 联合东吴,共同抗曹B. 先取荆州,后取益州C. 先取益州,后取荆州D. 以上都是4. “隆中对”对刘备后来的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A. 没有影响B. 刘备按照建议行动C. 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D. 刘备部分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 二、填空题5.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的战略,后来被刘备_________。
6. “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应该_________,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7. “隆中对”是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次重要会谈,它标志着刘备开始_________。
## 三、简答题8. 请简述“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顾茅庐”的背景及其意义。
9. 请根据“隆中对”的内容,分析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 四、论述题10. 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论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对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影响。
## 五、材料分析题11. 阅读以下材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请分析这段材料中诸葛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结合“隆中对”的内容,谈谈这段话对刘备的影响。
以上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隆中对”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对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全面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隆中对》练习(2)
《隆中对》练习(2)一填空题1 本文作者,所著的与、、并称为“四史”。
二解释下列词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先主器之()谓先主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力()()遂用猖獗()欲信大义于天大义于天下()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自董卓已来()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则名微而众寡()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利尽南海()()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将军既帝室之胄()总揽英雄()保其岩阻()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内修政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通________:2.自董卓已来________通________:四、句子翻译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挟天子而令诸侯。
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8、孤不度德力,欲信大义于天大义于天下。
三问答题1、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给刘备分析了当前的形势?3、诸葛亮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4、诸葛亮对策的核心是什么?5、“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一句有何作用?6、“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7、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中心,通过对话你能看出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吗?8、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但他隐居待主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否是上策?谈谈你的看法。
《隆中对》复习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隆中对》复习训练题一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 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 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二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隆中对•同步训练1.给红色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lǒng )(2)汉室倾颓(tuí)(3)不知存恤( xù)(4)遂用猖獗(jué)(5)挟天子( xié)(6)帝室之胄( zhòu )(7)枉驾顾之(wǎng)(8)南抚夷越( y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不可胜数()(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初三语文隆中对同步练习题带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时人莫之许()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③枉驾顾之()④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⑤备由是诣亮()⑥遂用猖蹶()⑦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⑧不知存恤()2、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时人莫之许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C.此用武之国D.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译文:②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译文:③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译文: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译文: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①曹操:②孙权:③刘表、刘璋:④诸戎、夷越:2、为什么要分析荆州、益州?诸葛亮认为荆州、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答:⊙发展空间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题。
东坡画扇(宋)何薳【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姑:暂且。
③发市:开张。
④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
判笔,判案用的笔。
⑤踰:走出。
⑥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2)适父死()(3)至懊悔不胜而去()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D、即以付之(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隆中对练习与答案
隆中对一、基础训练1.文学常识填空。
《三国志》是部史书,共65卷,人们把它和、、合称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
作者陈寿是朝人,学家。
“隆中对”的“对”是的意思。
2.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有一幅彩页插图《古隆中》,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的故事,下联讲的是——的事情。
宋代诗人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用诗句称赞说:“。
”3.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申诉。
)4.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1)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2)省略句:君与俱来。
(3)倒装句:时人莫之许也二、课时达标5.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6.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方针是:根据是:7.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8.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C.利.尽南海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2)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3)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18 隆中对 (2)
18 隆中对【基础须知】一、字音陇(lǒng)亩颍(yǐng)川枉(wǎng)驾屏(bǐng)人倾颓(tuí)度(duó)德乐(yuè)毅吴会(kuài)存恤(xù)民殷(yīn)夷(yí)越箪(dān)食挟(xié)天子戎(róng)猖蹶(chāng jué)二、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以)三、特殊句式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先主)因屏人曰(省略句,省略句子主语)君与(之)俱来(省略句,省略句子宾语)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标志,应为“时人莫许之也”)欲信大义于天下(倒装句,状语后置,“于天下”是句子状语,应为“欲于天下信大义”)贤能为之用(被动句,“为”表被动,被)【重点梳理】一、作者简介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
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年轻时好学,拜同郡的史学家谯周为师。
一生仕途坎坷,做过几次小官,因不肯趋附宦官黄皓,屡遭贬抑。
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为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二、作品简介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整理三国史事,著魏书、蜀书、吴书共计六十五篇,名为《三国志》。
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初年(公元280年),是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分立时期,《三国志》是记载这一时期各方面情况的比较完整的史书。
凡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学术、科学、文学、艺术诸方面有影响的人物及其活动,多有记载。
全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为统治者提供兴衰之借鉴。
《三国志》对后世小说、戏曲影响很大,《三国志评话》、《三国演义》多取材于它。
三、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诸葛亮具有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15—18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度德量力: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比于袁绍比至陈 B.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C.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 D.豪杰并起广起,夺而杀尉 18.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诸葛亮认为应该占有荆、益二州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 15.答案:(1)衡量 (2)大概、恐怕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
每小题1分。
16.答案: (1)(曹操)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呢? 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中对》测试题
隆中对•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
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2.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箪食(shí)壶浆B.益州险塞(sè)
C.孤不度(duó)德量力D.挟(xiá)天子以令诸侯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时人莫之许也。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4.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并翻译句子。
此诚不可与()争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a.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_。
b.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
2.将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陈述句,并翻译原句。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原文中将节选部分划分为四个层次。
5.用自己的话写出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的战略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
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
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三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
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因情放了曹操,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
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
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
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
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
每读至此,令人神伤。
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
诸葛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
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
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
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
诸葛亮信任赵云,不管干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
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帖帖,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二人都不会。
1.勾画出文段中与诸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汉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回答、应对《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
2.D
3.(1)赞同(2)一天天地
4.之这样,(我们)实在不能与(他)争胜。
【能力提高】
1.a.jiàng名词将领b.jiāng动词率领
2.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美酒来迎接您呢?
3.(1)人谋(或“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3)“霸业可成”,“汉宝可兴矣”。
4.……此诚不可与争锋。
//……不可图也。
//……思得明君。
//……
5.略
【开放探究】
1.有关诸葛亮的语句,略。
对诸葛亮的看法:只要能从“可敬”的角度答出其足智多谋;从“可悲”的角度答出不被刘、关、张三人信任,才华不能充分施展即可。
2.略
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汉室倾颓()不可胜数()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孤不度()德量力
东连吴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