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素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思想 政治课是一 门特殊 的人文学科 ,在培养 学生人文素养方 面有着其 他学 操 。要使情感 教育变成现实 ,教师必须先 进行情 感化的修炼 :多看一些积极 向 科无 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的核心学科。那么 ,如何在初 中 上 的励志类 文学作品 ,多听一些动人 的故 事,多唱一唱美妙的歌曲 ,让 自己的 思想 品德课教 学中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情商逐步提 高。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 中,教 师要关爱 每一位学生 ,将社会中的一
根本变化 ,不再 是空洞枯燥 的纯理论说 教 ,而是更强调学生 的体 验和感知 ,充 体验 ,培养学生的情感 。要体 现教学 的民主性、艺术性 、情感性和实践性等原 满了情感熏 陶和人文魅力。打造新 的初 中思想政治课堂 ,就要 注重培养学生 的 则 ,可采用对话法 、讨论法 、辩论法 、调查法 、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人 文素养 ,唤起 人对 自身完善 的追求 ,同时进一步净化和升华初 中生的精神境
初 中思想 品德 课 教学 中人文 素 养 的培养
姬士 良 河 北 省 永 年 县 第 十 三 中学
灞
Hale Waihona Puke 思 想 政 治 课 是 一 门 特 殊 的 人 文 学 科 , 在 培 养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方 面 有 着 其 他 学 科 无 法 替 代 的 特 殊 作 用 , 是 培 养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的 核 心 学 科 。
1 ) 、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课前 5分钟 ,一种是专用 一节课 。第一种情 较 为丰富的人文知识 ,可以通过明 “ 理” 、动 “ 情” 、笃 “ 信” 、导 “ 行”实现人 况一般 由一 位学生轮流承担 ,每堂课先进行 时事播报再进行评论。后一种可与 文 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达到知情统一 、知行统一 , 使学生 学会 做人 、学会生 活、 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一般由一个小组 ,围绕一个 主题进行深人 、全面的评述。 学生 创造、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 时事评述可促使 学生主动关心 了解 国内外 大事,提高其分析判断和辩证思维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布时间:2023-02-03T06:27:36.53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第9月作者:易美桂[导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强调人文情怀,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易美桂福建省漳平市第三中学 364400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强调人文情怀,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素质的人才。
教师可借助实践活动或外部环境锻炼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优秀的文化知识。
教师应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人文素养的挖掘,在授课中充分体现人文情怀,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后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合作者或引导者的身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新时期必须要全面加强对中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培养。
毋庸置疑,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充分展现出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重要实践价值以及人文教育意义。
当前阶段,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人文素养”完美渗透和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之中,进而全面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正确的“三观”意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中学生虽然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受到青春期的影响,加上个性能力并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处在相对发展的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然融入人文素养的培育理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而对于社会来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与壮大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在教学中,人文素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的老师,首要的任务是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感教育人文素养强调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用关爱和尊重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在关怀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思想政治课的温暖与力量。
三、多元教育,培养多元思维思想政治课应该具有多元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辨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文本分析,培养批判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文本分析来实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与价值观。
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批判精神,不盲从不信马列主义,要注重对权威观点和偏见的识别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五、实践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更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案例,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残酷和自己的责任。
总结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身作则,注重情感教育,采取多元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注重文本分析,培养批判精神,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1245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指与特定社会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相联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思想、心理情感、思维方式、言行品格、生活习俗等品质的总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和功能,完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和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
它具有其它学科替代不了的作用,表现在:1、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知识技能性的人文素质,它主要指导读书看报、学习认知、实践操作能力等。
二是思想品德性的人文素质,它主要指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这两方面的素质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整体,但其中思想道德性人文素质是最根本性的,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中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形成完整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在中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表现为学习、理解、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道德理论体系,从而对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如果对社会所倡导和推行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缺乏了解,对自身的行为和道德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和习惯。
因此,政治课中加强以知识技能性为基础,以思想道德性为主导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精神食粮。
3、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知道人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应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什么是人生的追求目标和如何去实践它等等。
这种教育实际上已经超出一般政治课知识的传授,而趋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传授。
它使每个受教育者在这种高级的精神传授中受到灵魂的震颤、意识的启示,从而内化为一种精神,成为具备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的人格,鲜明的个性、高尚的道德感、紧迫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初中思想品德中科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中科学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作者:郭春红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1期摘要:科学人文素养分为精神素养和能力素养,是指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积极健康的综合品质。
初中生思维活跃,是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思想品德课程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授,需要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科学人文素养,达到理想效果。
将人文素养的精神渗透到授课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价值观;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想品德的教学和教育引导下,学生的思想在转变,热爱祖国的思想应从基础抓起,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营造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贡献力量。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真诚待人、尊老爱幼的做人的道理的同时,培养文明的行为方式,避免学生道德出现问题。
培养人文素养中的精神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活力科学人文素养中的能力要素同样重要,创新思维能力来源于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使教学与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应将丰富生动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贯穿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活跃思维,增强学生身心活力,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不足方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
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课程,也应该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完整发展。
学校可以开设音乐、绘画、书法班等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老师更加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基本技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制定措施,从创新课程实践活动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两方面展开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教学方式引言:在中学阶段,德育工作是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基石。
由于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新的规定,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技能,其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通过较长时间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始终秉承“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且在当前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朝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展。
尤其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压力下,培养初中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性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学科素养训练,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有效落实的关键。
基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本质分析,它明确了学校需要培养的人才类型。
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按照社会发展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育人生观正确与价值观端正的学生,使之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身的基本能力,为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学生性格发展与才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培养其优良的思想观念和品质,通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初中生在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成长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之才,所以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国家也将人文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这也说明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摘要:人文素养就是研究以及认知人文科学的能力,其核心内容为探讨人类的生存与价值。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形成自我价值观念的初级时期,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融入道德以及价值的意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人文素养教育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教育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属于思想教学中的关键表现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以及培养法律意识。
以教育改革为背景,使人文素养教育得到强化属于初中时期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人文素养主要有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观察学生,从学生入手创新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一、目前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转变的重要阶段,学生是否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离不开教师科学引导的,但是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是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不重视这门课,所以教学和实际相差甚远。
首先,在绝大部分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通常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压抑,缺少互动,学生的情感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因此教师也很难开展内容上的人文渗透。
2.教学方式非常单调相比较于初中时期的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更加重视,要利用课程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依然比较单调,受板书所限制,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的优势。
即使部分教师已经使用该技术,但是在上课时仍然只用PPT 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有效开展情景课堂以及分层课堂与主题课堂,这就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学生的情感认知缺陷很大,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很难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并践行道德标准的内在品质。
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探索问题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而且要向学生渗透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人文素养有效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传递为主。
首先,人文知識,主要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以及思想传承等知识。
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
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教师在讲解人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进而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情感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世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念,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一)形式化现象严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养的渗透方面,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单独安排一部分时间进行人文知识的讲解即可,并没有将人文素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结合。
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简单地理解人文知识的表层意思,不能从中感悟出人文精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日益受到重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下是几个策略可以帮助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一、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情感共鸣的元素,以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与法律事件,通过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当事人的痛苦、困境和质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落实课程目标,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作品展示等,以达到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批判思维的目的。
三、通过实践体验促进道德品格塑造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格、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质。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助学帮困、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切实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位塑造、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拥有更好的人文素养。
四、通过教师示范树立榜样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榜样,教师的身体言行会被学生自觉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成长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日里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身教先行、言传并重,积极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情感共鸣、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和身教先行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充分发挥思品课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主阵地作用
充分发挥思品课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主阵地作用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为初中思想政治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
通过教育使他们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进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寻找切入点,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品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新课程更是增加了许多充满人文精神的内容和材料: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
如,结合八年级政治教材,采用以例说法、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求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学生增强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情感。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精神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使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向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向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那么,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思品课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教育产业与教学实践234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金寰(河北联邦国际学校)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一门学科,它契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拓展学科内涵、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其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二者融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德育教育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融合的概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的教育及法律意识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道德素养、法制观念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素养是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等以人为中心的内在品质,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关心,即人文精神。
初中学生处于认知世界、了解社会的起步阶段,他们在生活中面临各中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实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他们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阶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当今教育的趋势,是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立德树人、探索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谋求学生长远健康的必然选择。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融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忽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人文素养的融合部分初中学校片面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唯分数论”思想仍然严重,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部分学校在课程配置上难以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存在挤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情况,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流于形式。
(二)对课程目标研究不足,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实践中缺乏对教材的深入探究,难以开展适应初中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德育教育中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18期(总第530期)▲育人之道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芦晓丽【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心智尚未发展成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在课堂上展现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关键词】初中教育;人文素养;道德与法治作者简介:芦晓丽(1986—),女,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花季,身心尚未成熟,所以这个时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三观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素养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是一个人内在的本质,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正确辨别自我与社会、他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同时,人文素养也是新一轮教育改革明确要求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它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培养方向[1]。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将人文素养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提升自我。
一、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枯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存在不足,教师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互动讨论、做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与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上的引路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教学环节中体会人文素养,提高个人修养。
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教学研究35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1 通过调整教学方法,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教师只有在教学方法上才能收获教学成果。
教师可以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上的学习生活为基础,列举一些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内容是来自生活的,也是应用于生活的。
学生在青少年阶段,只有自己感受社会,感受身边的事物,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
如果把教学内容从现实生活中分离出来,那么核心素养就会变成一个空中楼阁。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运用以下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一是如果小明和小华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好的朋友。
上学的路上,小明没有等小华,一个人离开了,小华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小明着急回去的时候,想着为什么小明会回家而不等自己。
二是小明是数学的代表人物,一次小华作业忘记写了。
小华想着借助小明的权利范围去包庇自己没有写完数学作业的事实。
三是有一次,小明考了全班第一。
当小华找到小明玩时,小明说自己要学习,小华心里不舒服,想着小明都已经是全班第一了,还要那么努力地学习,不和自己玩。
这些情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谈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种教学方法能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思考、讨论来实现学生自我的认识和发展。
2 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初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人文教学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应对此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只有把初中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到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把人文观作为指导道德与法治的重要理念,对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会收到成效。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31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王颉(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摘 要: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指引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展人文知识教学的必要性,组织多元化的人文教育活动,引进丰富多元的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转变过往的应试教育理念,将人文素养教育全面落实贯彻;同时教师也应当深度挖掘课程知识中的人文素养元素,并且优化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进一步成长。
本文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策略引言现阶段,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元素,组织灵活高效的教学活动是必要的,教师可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对人文素养元素以及课程知识概念进行正向迁移互动学习,突破学生原有的思想桎梏,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效率。
一、开展人文知识教学的必要性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包含道德、文化、艺术、哲学、审美、思辨。
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学生的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人文素养元素、知识内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进行正向迁移互动学习。
人文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阶段的重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该过程中将积极、正向的人文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文化元素潜移默化的指引下获取更加深刻的学习感触。
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具备显著功效,教师可利用人文素养元素,优化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态体系,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层次讲解,结合人文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探究抽象难懂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概念,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期间,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对课程知识进行批判性学习,从而有效转变学生在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中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的学习状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交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金建华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初级中学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核心素养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内容,具体包括价值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当前初中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厚重的家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理想。
初中生年龄、心理具有特殊性,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和法律培养的重要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将传统思想品德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针对初中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为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具有实效性和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现代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人文素养培养是在教学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成果以传授、实践活动、熏陶等教育手段,内化为学生的修养、品格、气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素质。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应用策略(一)全面认识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优化教育理念教师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重点,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框架,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相互适应,创设宽松、和谐教学情境,正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打造平等、互相信任的人文价值的课堂,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教师人文素养的作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教师人文素养的作用发表时间:2012-08-28T15:35:30.46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祁长玲[导读] 探讨了教师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升级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指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张弛有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
祁长玲(扎兰屯民族中学,内蒙古扎兰屯 162600)摘要:针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教师人文素养的作用,分析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本质内涵,教师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的提高、知识层面和丰富的学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是人文素养的体现。
探讨了教师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升级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指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张弛有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初中政治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大爱无疆的精神,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现,这就是人类追求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是一种表现在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中的日常生活之中,她同时也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囊括其中。
她追求的是人生和社会最美好的美好境界,同时她又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世界,看重体现着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她以人的价值观、人的感受效果、人的尊严为衡量精神的尺度,以人的高尚情操来对抗损人利己的陋习。
人文素养重点探讨的是教人如何去做正确的事,如何去做优秀的、高尚的人。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人文学科,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养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热情和兴趣,以老师要依自己的人格魅力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素质的升华。
当“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了救学生扑向失控的汽车,教师的伟大使用语言难以表述,虽然她仅有29岁,但是失去双腿的张丽莉很平静,许多人因为感动热泪盈眶,但“最美女教师”再次表现出了异乎常人的坚强,目光中透着一股坚定,只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将文化与人文素养与道德法治课堂进行有效连接,教师应关注人文素养教育背后的重要价值,科学分析道德法治课堂的知识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内的人文文化,利用课堂活动实时为学生解读,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法治;人文素养;初中课堂;教学策略引言凝聚民族精神需要在学生阶段抓起,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上,让学生透彻分析教材内包含的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学习入手深刻解读人文素养,最终实现课堂知识的高效学习,实现人文素养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文化传承为道德法治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应关注人文素养教育背后重要的价值,为保证初中道德法治课堂人文素养教育的深度实施,应提升教师对其重视程度,基于此,下述内容对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贯彻与传承,以民族文化传承为重要内容,利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的教学工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创造平台。
此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路径,因此教师应透彻分析课程标准内要求的教学重点,并将文化目标培养与课程内容相互集合,提升学会对文化、人文、知识、素养等重要内容的关注度[1]。
第二传承文化的必然选择,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的传递与素养培养,课堂上推动人文素养教学的深度落实,让学生在课上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自身素养的强化。
纵观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具有优势,因此人文素养教育尤为重要,是传承文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传统道德法治课堂关注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强化,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落实中,在教学实践研究的保障下,三维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更高追求。
如何将高阶目标实现成为可能,需要利用人文素养教育,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强化人文价值观念,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课堂环境的构建,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奠基,此时课堂环境的建设是重点,因此具体教学环节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完成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基于此,下述内容对此详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 师的人文素养表现 为 自身在人文方 面出众 的素 质, 对学 生具有 持久 的感 召 力和吸 引力 , 人修养 、 个 教 学能力 、 知识广度都能达 到以上需求 , 师的一言一行 教
对学生都具有深深 的吸引力 ,使得学生从 心底折服和 敬仰。具体来 说教师 的人文 素养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
一
候一个简单 的肢 体语言 、一个表情 或一个恰如其分 的 眼神都 能在学 生面前 充分展 现 出教 师 的个 人魅 力 , 进 而对学生产生向心力 。 二、 教师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升级 教师 人 文素 养 的塑 造应 该 从 最初 的选拔 阶段 开 始, 人文素养应该 成为初 中政治教 师选 拔 的必要条件 。 初 中政治作为人 文学科 , 与科学类学科不同 。科学类教 师需要 的是 清醒 的头脑 , 活 的思路 , 灵 巧妙 的技 巧 , 因 为科学 的研究 对象是 “ ” 学习 的 目的是 通过 对各 种 物 , “ 的学 习打开 自然科 学之 门 , 物” 掌握 自然科学规律 , 并 运用这些规律 知道生产生 活实践 ,教师 的主要作用 在 于将研究对象摆 在学生面前 , 明 白, 讲解 使学生认识 清 楚 。政治课则 截然不 同 , 的对象是抽象的政治概念和 它 价值 理念 , 不可能将 其活生生 的摆在学 生面前 , 需要教 师在学生 的精神领域进 行引导和感化 , 因此 , 中教 师 初 人 文素养是必备素质 。学 习永无止境 , 对于政治教师来 说,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 的新形势 , 职以后的不断升级 人 自身的人文素养 显得 格外重要 ,在经济 文化快速发展 的今 天 , 教师必须不 断更 新 自身知识 , 断提升人文 素 不
说教式、 灌输式教学, 转向启发、 感化、 创新性教学模式, 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新模式下成为教师成功转型的必备素
质。
关键 词 : 人文素养; 新课标 ; 中政 治; 学 初 教
中图分类号 : 61 G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7— 3421 ) — 23 0 1 4 92(020 04- 2 6 6
生极强 的吸 引力 , 学生 “ 让 亲其师 , 信其道 ”从 而激发 , 起学生对政治学科 的热 情和兴趣 ,以老 师的人文魅力 启 发和感染学生在政治学 习中实现 自我价值 和个人素
质的升华。 教师人 文素养的本质 内涵
一
识对学生感兴趣 的一些时政话题 、 流行 前线 、 国内外趣 闻等侃侃 而论 ,作为 回报学生往往会从 内心里对 这位 老师产生深深 的敬仰和喜爱 ,因为学生往往喜欢 知识 渊博 、 闻强记 、 博 触类旁通 的老师 。 3 . 的艺术与表达的技巧。 语言 语言是教师最美 的工 具 。同样 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来讲解效果往往是不 同的 ,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语言和表达是 一 门艺术 ,而且是 一 门永无止境 的艺术 。 具备高 尚的人 文素养 的教师往往 同时具备 出众 的 表达能力 , 不但思 维清晰 、 层次分 明 、 主次 明确 , 而且 由 于具备渊博 的学 识在讲解 的同时能够很 随意 的举 一些 实际例子来证 明 自己的观 点 ,对 于这些小案例 和小故 事学生们往往更感兴趣 。表 达不仅仅是语言上的 , 有时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 文方面所具有 的综合 品质 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 与科学不 同 , 人文 素养重 点讲究教 人如何 去做事 , 如何正确做人 。 中《 初 思想 品德 》 本质上 是一门人文学科 ,其本质 目标 在于培养学生 正确的世 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教师的人文素养 能够对学生产
面。
1 尚的道德情操 和职业道德 。 师者 , . 高 “ 传道授业解 惑也 ” 为人师首 先要 为其 表 , , 在学生 面前教 师一定 要 具有 高 尚的道 德情 操 和职业 道 德 才能 为 学生 真心 接 受, 否则 , 德育工作是不 可能完成 的任务 。初 中政治教 师必须热 爱教育 事业 , 热爱 学生 , 是从业 的前提 , 这 是 新 时期课 程改革对教师提 出的基本要求 。现 代教师面 对 的是一 群新 时代 的、 个性 、 有 有理想 的学 生群体 , 我 们 不要 期望通过权力影 响来 控制他们 ,精神 领域是难 以控制 的。教师美好 的人格 能够产生一种潜 移默化 的 非权力影 响力 , 他能够渗透 到学生 内心深处 , 使其 心悦 诚服, 在精神上 追随和敬仰 自己的老师 , 这是强制 无法 带来 的效果 , 也是新课标对 初中政 治提 出的新要求 。 2 面的知识层面和丰富的学识 。 中阶段学生充 . 全 初 满 了对世界 的懵懂和好奇 ,新鲜 的东 西往往 能引起 学 生极大 的兴趣 。 师在讲课过程 中 , 教 如果能够对课本知 识进行深入浅 出 、 征博引 的讲解 , 用 自身 渊博 的学 旁 利 经费 的保 障在 很大 程度 上决 定 着该 项 工作 起点 的高 低 。而师生员工对环境 的要求 、 注度 、 关 期望值 和爱惜 程度等 ,不仅决定养护管理具 体工作 的难 易而且直接 影响到对该项 工作 的评价 。因此 , 园环境绿化量化管 校 理标 准的制定应循序渐进 , 因地制宜而不脱离实际。奖 惩办法更应科学合理 ,既要有 利于促进和规 范绿化养
【 教师建设 】
教师人文素养在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中的作用
刘秋法
( 河北省阜平县摘要 : 形势下初 中政 治改革对教 学质量和教 学 目 新 标提 出了新的要求 , 程打破 了初 中政 治学科 本位、 新课 知
识本位的框 架, 淡化 了政治课的理论体 系, 立足 于学生的发展 需求。为 了适应新课标 的要求 , 教师 必须改变传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