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原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原文?爬天都峰?主要讲在暑假里 ,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 ,相互鼓励 ,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原文 ,欢送阅读!?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假日里 ,爸爸带我去黄山 ,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 ,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 ,点点头 ,仰起脸 ,问:“老爷爷 ,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对 ,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 ,我和老爷爷 ,还有爸爸 ,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 ,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 ,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 ,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 ,老爷爷 ,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 ,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 ,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突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对话 ,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 ,坚决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 ,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 ,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 ,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 ,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 ,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原文及翻译郑燮原文: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解释】①刻急:苛刻严峻。
②上帝:老天。
③犹子:兄弟之子。
④家人:仆人。
⑤飧: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译文:我五十二岁才有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让他忠诚厚道,不要苛刻严峻。
我这辈子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一定要让它的性情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
至于用头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
上天也有爱恋之心,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把它当作对待万物的心吗?我不在家,儿子就由你管教。
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是我的儿子就纵容他。
家中仆人的子女,是天地之间一样的人,应该同样爱护,不能让我的儿子欺负虐待他。
凡是给孩子们鱼肉果点等,应该平均发放,使孩子们欢喜蹦跳。
假如让我的儿子坐着独吞好吃的,而叫仆人的子女远远地站着观望,(想吃而)不能够吃上一丁点,他们的父母看见了爱怜他们,没有办法,只得叫孩子离开,这样做难道不是像割心挖肉一样难受吗?2、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
江苏省小学三年级下册阅读新视野第84页
江苏省小学三年级下册阅读新视野第84页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专题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含解析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花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花之歌》是⼀⾸散⽂诗,也是⼀篇充满哲理的美⽂。
诗⼈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更迭的⾃然变化,塑造了花朵作为⾃然的使者和奉献者,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形象。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4课《花之歌》课⽂原⽂ 我是⼤⾃然的话语,⼤⾃然说出来,⼜收回去,藏在⼼间,然后⼜说⼀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与群鸟⼀起为它送⾏。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昼的那只硕⼤⽆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掌。
我总是仰望⾼空,对光明⼼驰神往;我从不顾影⾃怜,也不孤芳⾃赏。
⽽这些哲理,⼈类尚未完全领悟。
________ 本⽂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译者仲跻昆。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4课《花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理解课⽂内容。
2.整体把握这⾸散⽂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喻、拟⼈、排⽐等修辞⼿法,体会以物喻⼈、寄托诗⼈⼼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揭⽰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乐⽚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歌曲,还有西⽅的古典⾳乐。
2020年秋季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完整版)
1.1、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走月亮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
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
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
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
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
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
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
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
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
”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顺而甜美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
仰望天空阅读题答案
仰望天空阅读题答案《仰望天空》是一篇有哲理的文章,在做这道阅读题的时候,你知道正确答案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仰望天空》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仰望天空》阅读原文:秋日午后,走过城门洞的石桥头,见一群人仰望天空。
我顺着众人的目光所向,也高高地举起头,在云霞舒卷的天空搜索目标。
没有什么啊,除了远处的摩天楼,就是无垠的蓝天和浮云。
在众人此起彼伏的惊讶声中,我终于望见了云朵间那一枚小小的黑点。
这才收回酸涩的目光,发现了人群围拢中心的角色,那个放飞风筝的老人。
精干,爽朗,大约年近七旬,戴遮阳帽,穿运动鞋,嘴角噙一支雪茄烟,抬起手臂摆弄着控制风筝的转盘。
他饶有兴趣地向众人解疑,当然都与风筝知识有关。
不是无所事事,比起那些百无聊赖的营生不失为一种雅兴。
他手中的丝线收放自如,其能见度只是三五百米,在远处的摩天楼顶消失了,却依然连接着飘渺处的飞行器。
陆续围拢又离开的一批批观者,有黄种人白人黑人,有男人女人,有穷人富人,有老人孩子,有情侣或独行客,他们都为此情景止步,免费观看表演。
大多是在被诱惑而迷惘片刻后,突然一阵惊喜交集,发现并欣赏着。
这周围的许多人,在城市的楼群与车辆之间奔波劳顿,已经很久时间没有机会或闲暇问候一下头顶上的天空了。
似乎,天空多与天气预报有关外,不与其它贴身利害攸关。
人们与天空亲近的这一时刻,面孔还原为天真无邪,好奇而安静,暂且忘却了脚下的尘埃,让心烦意乱的琐事走开,心随风筝在自由自在地徜徉。
天色向晚,老人的风筝徐徐降落,人皆散去。
握在他手中的是一张方桌大小的塑料薄膜,中间画有飞机的图案,用细细的竹篾子连结着。
他收起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物什,脸庞荡漾着一种收获的喜悦,准备骑自行车离开。
我上前询问老人,老先生的风筝能飞多高?老人说,这要看风力风向,你不妨猜想。
我说,一千米?他说,两千五。
我不由噢了一声。
老人离去,石桥头又复宁静。
我回望了一眼那片天空,浮云消失后呈现湛蓝色,风筝徘徊过的那片远天不胜寂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不在彰显着中国⼈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课⽂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 【朝代】宋 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层。
游⼭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昂(661~702),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唐代⽂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昂是唐诗⾰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充实,语⾔刚健⽽质朴,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现存诗⼀百多⾸,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集》传世。
⼆、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轻率,少谋略。
陈⼦昂进⾔,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翻译 前:过去。
古⼈:古代能够礼贤下⼠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怆然:悲伤的样⼦。
涕:眼泪。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亮上的⾜迹》是⼀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真实地记录了⼈类⾸次登⽉的全过程。
字⾥⾏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初中语⽂《⽉亮上的⾜迹》课⽂原⽂ 在茫茫太空,⽉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真是可望⽽不可即。
然⽽,1969年7⽉,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类拜访了⽉球,迈开了⼈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程碑。
这⼀年的7⽉16⽇,美国佛罗⾥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的⽕箭发射架上,“⼟星5号”⽕箭像巨⼈⼀样昂⾸挺⽴着,尖端直指蓝天,⾼达⼀百多⽶。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太空。
地⾯服务⼈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级⽕箭加进了煤油,第⼆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的⾷堂⾥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个伟⼤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的⼈们⼀⼀道别。
这将是⼈类进⾏的距离最为遥远的⼀次旅⾏。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狭⼩的指令舱。
地勤⼈员对⽕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切正常。
指挥中⼼发出点⽕指令,计算机开始⾃动⼯作。
⾃动点⽕装置点燃了点⽕器,“⼟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的压⼒,那是由于⽕箭的加速⽽引起的超重⼒。
发射后2分42秒,第⼀级⽕箭⾃动脱落,⼆三两级⽕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度时,第⼆级⽕箭⾃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箭发动机启动⼯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度进⼊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度为2650公⾥,速度为每秒767公⾥。
飞船进⼊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球飞⾏。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1、童话: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像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
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2、弄清故事的几大要素。
童话故事和记事类文章一样,它也有几大要素,我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必须弄清它们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弄清了这些要素,这个故事我们也基本上读懂了。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①童话里的人物、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绝不是胡思乱想、随意编造的,而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社会上有冻死孩子的事情,才出现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童话。
善与恶、苦与甜、笑与哭等情景在童话里的出现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阅读童话时,绝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②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如《小青石》一文就是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4、寓言和童话的区别。
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都具有教育意义。
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5、词语解释(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童话】道理、词语解释【主题阅读1】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哦,⾹雪》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第三课的第⼆篇课⽂,讲述的是改⾰开放之初⽕车的开通给边远⼭村带来的新鲜事⼉。
⼩说的主⾓是以⾹雪为代表的⼏位姑娘,他们对⽕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活所发⽣的的微妙的新变化。
同时,⽕车的到来,也给她们的⽣活带来了⼀些⼼理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三课《哦,⾹雪》课⽂原⽂ 如果不是有⼈发明了⽕车,如果不是有⼈把铁轨铺进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沟这个⼩村。
它和它的⼗⼏户乡亲,⼀⼼⼀意掩藏在⼤⼭那深深的皱褶⾥,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
它勇敢地盘旋在⼭腰,⼜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道⼭粱,朝着神秘的远⽅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们挤在村⼝,看见那绿⾊的长龙⼀路呼啸,挟带着来⾃⼭外的陌⽣、新鲜的清风,擦着台⼉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过。
它⾛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沟站脚呢,台⼉沟有⼈要出远门吗?⼭外有⼈来台⼉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有⽯油储存,有⾦矿埋藏?台⼉沟,⽆论从哪⽅⾯讲,都不具备挽住⽕车在它⾝边留步的⼒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沟”这⼀站。
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和台⼉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沟有⼀群⼗七、⼋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车。
有⼈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发出的⼀、两声娇嗔的尖叫。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沟太⼩了,⼩得叫⼈⼼疼,就是钢筋铁⾻的巨龙在它⾯前也不能昂⾸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台⼉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都⽅向开往⼭西的这列⽕车在这⾥停留⼀分钟。
新高考语文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7 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
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
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
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
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太宗壮之,擢知制诰。
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
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
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
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
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
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
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
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
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
太宗闵之,录其二子。
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
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稻草人》原文阅读
《稻草人》原文阅读嘿,大伙儿,今儿咱们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玩意儿,就一块儿回味回味那本儿小时候咱们都爱不释手的《稻草人》。
记得不,那书里头的故事,简单却暖心,就像是夏日傍晚的一缕凉风,轻轻吹过心田。
一开头啊,咱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了那片金黄色的稻田。
那时候,稻子长得老高老高的,风一吹,就像是大海里的波浪,一波接一波,美得让人心醉。
就在这片稻田里,站着一个稻草人,它呀,不是真的活人,但那双用稻草编成的眼睛,却仿佛能看透人心似的,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1.1 稻草人的孤独守望你想啊,稻草人整天站在那儿,风吹日晒雨淋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有时候,几只小鸟飞来,叽叽喳喳地围着它转,好像是在跟它聊天,可一眨眼,小鸟们又飞走了,留下稻草人继续它的孤独守望。
但稻草人从不抱怨,它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守护这片稻田,不让那些贪吃的鸟儿和害虫来捣乱。
1.2 稻草人的“心”事别看稻草人外表冷冰冰的,其实它心里头可热乎着呢。
每当看到农民伯伯们辛辛苦苦地耕种,汗水湿透了衣背,稻草人心里就特不是滋味。
它多想自己能变成真正的人,去帮农民伯伯们分担一些劳累啊。
可惜,它只是个稻草人,除了站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
不过,每当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时候,稻草人就会在心里默默地为农民伯伯们祈祷,希望他们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二、稻草人的奇遇有一天,稻草人正无聊地数着天上的星星呢,突然,一阵奇怪的风吹过,稻草人竟然感觉自己动了起来!它低头一看,哎呀妈呀,自己竟然能走路了!稻草人又惊又喜,它决定去探险,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2.1 遇见小精灵稻草人走啊走啊,走到了一片神秘的森林里。
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小精灵。
它们看到稻草人能走路,都惊讶得不得了。
其中一个小精灵特别友好,它告诉稻草人:“你是被森林之神选中的使者,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的。
”稻草人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它终于有机会做点什么了!2.2 智斗大坏蛋原来啊,森林里来了一只大坏蛋——一只凶猛的狼。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理想的风筝》这篇阅读理解题会告诉你关于理想的定义,以及一颗关于理想的决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语文课文《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目及其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理想的风筝》阅读原文苏叔阳⑴春天又到了。
⑵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⑶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⑷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
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⑸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⑹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⑺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含解析)《登高》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知识点汇总原文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课下解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
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仰望母亲阅读理解题答案
仰望母亲阅读理解题答案世上的母亲千千万万,各不相同,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母爱却是相同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仰望母亲》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仰望母亲》阅读原文①太阳很好。
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
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②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杌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③我愣愣地看者母亲。
④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
要不,树葬也行。
不过,找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⑤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⑥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⑦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母亲巳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⑧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者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
不过你也是答应我,这话,诗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者!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⑨母亲笑适:“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⑩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
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⑪心思,早已不在洗衣了。
⑫罗受·加里写下《找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已离开了人问。
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
但是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⑬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
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⑭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现在,80多牟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挣,归于平淡。
养花走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
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
议论文专题训练之词句理解
议论文专题训练——词句理解专题目标: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表述句子的含义;2、增强学生原文意识,提高准确整合信息,规范表述的能力。
复习过程:(一)题例展示1、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
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
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
其实不然,。
简要回答“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中“试金石”的意思。
2、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谈天。
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的。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
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成功的人。
文中“举重若轻”中“重”是指_________________,“轻”是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
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的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
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名歌唱家。
经过7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台亮相。
又过了7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
草木故园阅读题答案
草木故园阅读题答案从《草木故园》这篇文章中,你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草木故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草木故园》阅读原文: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
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
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
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扫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
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
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
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
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原文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原文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②仰望,就是发现崇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精神昂扬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
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以伦比的饱满和圆润,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他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地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星河。
“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⑤仰望,就是追寻崇高。
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崇高,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
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山涧、鸟鸣、夜露,淹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黎明的曙光犹如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
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轮廓。
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了我的眼睛!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⑦又一次,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
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水雾。
然而走近它,抬头仰望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
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奔泻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
站在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
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
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选自《围成杂文》,文章有改动)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题目7、文中多次写到“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联系全文回答。
(4
分)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2)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9、阅读文章③④段,分别指出俄罗斯老画家和哲学大师康德仰望天空时的感受是什么。
请摘录文中词语回答。
(2分)
10、文中第⑦段说:“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资格絮叨呢?”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11、文中第⑧段说,当我们仰望“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一朵小花……”这些事物时,内心会涌起“波澜”和“涟漪”。
请从中选择一个(除示例之物外),描写该事物并表达你的感悟。
(5分)
【示例】
事物:一朵小花
描写:那是春天最后开放的花朵,坚持守望在峭壁上,任凭风吹雨打,忍受月夜的孤独,不肯离去。
感悟:这为春天最后守望的花朵,是用艳丽展示坚持拼搏的崇高。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答案7、仰望能使人发现崇高,追寻崇高。
(4分,答“发现崇高”“追寻崇高”各给2分。
答“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给1分;答“仰望,能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敏锐,由此获得由此获得感动,从而与崇高无限契合”给1分;答“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
返失落的精神家园”给1分;答“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内心涌起”给1分,其他表述意思符合也可酌情给分)
8、(1)沉迷于对眼前利益的追逐。
(2)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
(4分,每小题2分,(1)小题答“安于现状,缺乏对崇高的追求”也给2分,(2)小题答“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给1分,意思符合即可)
9、饱满和圆润、壮丽和博大肃穆、崇高庄严(2分,每点1分)
10、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们才能体会到个人的荣辱得失异常渺小,无足轻重。
(3分,体现与自然对比之意给1分,体现个人渺小之意给2分,意思符合即可)
11、略(5分,举出事物给1分,描写合理给2分,写出相应感悟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