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2016-2017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举例说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实验。

三、教学难点提出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具准备1.有关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

2.有关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的课件。

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各种材料用具,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五、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我们学校位于邹城市区,周边绿化较好,花草树木种类多,市区外各种农作物蔬菜丰富,因此我们的植物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学生对植物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也有较厚的兴趣。

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较为抽象,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并化解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充分准备课件,实验材料,通过学生实施实验,感性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讨论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应用。

六、课时安排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为第一课时。

2.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的原料,总结光合作用的公式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植物却没有摄食现象,为什么?教师活动:展示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盆栽柳树的实验示意图,并做适当的讲解。

海尔蒙特实验1.海尔蒙特将一棵2.5kg的柳树种到一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经烘干并称过重量)。

2.每天只给柳树浇适量的雨水,并利用桶盖防止灰尘进入桶内。

3.五年后取出柳树,并把柳树和土壤分别称重。

发现,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一百多克。

提出问题:经过五年的生长柳树增长了八十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一百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讨论后小结:当时海尔蒙特据此提出了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的观点。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济南版)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济南版)教案

其次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连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学生有了确定的学问根底,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

初一的学生相应的学问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生疏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设计、操作、探究和争论,使学生对试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通过试验还可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力气。

所以本节学问要用具体的,形象的试验进展教学。

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学问。

本节学问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试验的原理等。

教学中应留意学问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根底。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试验,说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试验设计思路的培育及实际操作力气的训练,进一步培育学生对学问点的应用力气。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气氛的培育;对科学学问探究精神的培育。

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比照试验的设计。

教学预备课前由试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展(1)试验器材的预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2)选择强健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 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展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试验小组,选出组长,试验员,发言人,填写试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试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争论,看书自学,动手试验,准时练习落实学问,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教师表达: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 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 教案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终将光能贮存在( )。
A.叶绿体 B.叶绿素 C.淀粉 D.氧气
7.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美观
B.为金鱼提供营养
C.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增加水中氧气的浓度
8.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 可取的?( )。
①合理密植②尽量密植③间作套种④大面积单一作物种 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从本质上看,光合作用中有两个转化:一是物质转化,
由___物转化为___物,并且释放出___;二是能 选做题
量转化,由___能转化为___能。
10.下图是某同学为验证“氧气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 11.(1)将叶片中
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分析:
原有的淀粉运走
耗尽 (2)二氧
学以致用
加深记忆
应用
5 分钟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课堂
必做题:
学生独立完
达标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成、交换批改、
检测 题及 课下 作业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 及时更正。
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 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 水漂洗叶后滴加碘液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
通过模型 的演练,把 抽象的问 题具体化, 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 理性认识。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液体是
,其作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 课时1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1 课时1
【去掉酒精】
步骤5 观察现象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
实际上,淀粉遇碘才会变成蓝色
证明见光的叶片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叶片未用黑纸片遮盖的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分析考虑
引出兴趣
讲授新课
光合作用的产物
人类对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从18 世纪后期开始的,期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
1864 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产生淀粉。
分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概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材料器具
盆栽天竺葵(或蚕豆、秋海棠、锦葵等);黑纸片,曲别针,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酒精,碘液,清水等。
难点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看到路边的太阳能路灯,你可能联想起太阳能发电的广阔前景。作为一种干净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追求能够采用清洁、简便、高效的办法从自然界获得能量。其实,迄今为止利用太阳能的最理想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在光合作用中,还存在着能量的变化。
淀粉是一种有机物。有机物中贮存着化学能,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即光合作用是将沟通转变为存贮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在水族箱中,常会加入植物,并不见鱼儿吃植物,那么,植物在水族箱中只起装饰作用吗?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章第3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章第3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分析范.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知道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重点)③知道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能力目标①学会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方法。

②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③通过探究活动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②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感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过程,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归纳出它的实质和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资料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集体默写下列问题,并将学生默写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必要条件是什么?场所是什么?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暗处一昼夜?4、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5、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6、怎样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学生集体默写并对照答案,错误的进行改正的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请学生观看图片,问:这几种鲜嫩蔬菜和诱人可口的水果中储存着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是谁发现的?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思考集体回答:1、有机物2、光合作用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引导探究层层推进5分钟过渡: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让我们把时光退回到十七世纪,重温一下科学家海尔蒙特当时他是怎么实验的。

认真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内容,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历程,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刻请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1、范.海尔蒙特的实验中,5年后柳树增重了80多千克,这主要是依靠什么作用完成的?2、土壤减少的100克是什么物质?3、柳树增加的80多千克重量从哪里来的呢?点拨提示:泥土只有100克不可能变成80多千克的树,雨水也不可能,因为土壤的蒸发及植物的蒸腾作用,留在植物体内的水分非常少。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新版)济南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设计思路本课是以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验证实验为核心的。

让学生照课本完成实验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难于满足学生对实验细节的理解需求,更会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

本设计采取逆推式探究教学法,以问题推动课堂,以对实验操作的思路和原理的理解,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的逐步深化,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较严谨的实验设计思路。

当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思路明晰,理解深刻时,结果的分析、结论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

本设计的亮点是:1.思维创新: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设计,采取逆向推理的思维从假设的结果出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个探究目标。

假设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小学的知识已让学生偏向此假设)→淀粉遇碘会变蓝→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不行→怎么办?→去叶绿素→如何去叶绿素?……通过这样一连串设问引导学生完成和理解实验过程的设计:摘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

这种教学摆脱了生硬的传教,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2.过程创新:本节课合理安排时间,将对实验细节的问题探究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等环节有机地揉合起来。

本实验中耗时最多的一段过程是用酒精煮叶片脱色,约需5-8分钟,这段时间如果只是等待是一种浪费。

为此,在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的基础上,我在此等待过程中加入了结果预测环节,并要求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热情,加深对探究结果的期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使学生知道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本节课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可采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结论。

济南版 教学设计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

济南版 教学设计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1.阐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导入新课复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产物是淀粉和氧气,那么是什么原料在叶中转化的呢?二、新课讲授光合作用的原料17 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棵柳树苗植入装有土壤的木桶内,土壤100千克,幼树2.5千克。

让树苗接受阳光照射,并且只用纯净的雨水进行浇灌。

5 年后,树长大了。

他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了不到100 克,而柳树的质量增加了80 多千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吗?【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是水吗?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材料器具绿色植物;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光源(灯),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等。

操作方案1. 将绿色植物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相连。

2.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应软件。

实施计划1. 打开“组合图线”,添加“时间—二氧化碳”曲线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 打开光源后进行实验。

3. 保存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视频: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方法二如图:1.甲烧杯中装的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乙烧杯中装的是水。

3.3.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3.3.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学生对照课本的实验步骤,教师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实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3、4、5节)教师寄语: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制稿时间________ 制稿人 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 使用时间 ______ 编号一、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4、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了解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温室效应和水循环。

6、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原理。

三、导学过程: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产物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归纳本实验的七个步骤: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_ 。

(用2到4个字表述)讨论: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③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④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注意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由小组之间做完实验后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然后共同总结交流。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教师提前把实验做好,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的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用的是 : 。

总结: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

光合作用的条是______________ 。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确保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作业,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
4.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组织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
(4)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漏斗,将一试管灌满清水倒扣在漏斗柄上(2)、放在阳光下照射并观察(3)、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取出,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注:1、这种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集气法;2、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盛有待检气体的试管内,__________,则试管内为__________实验现象:将要熄灭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__课时二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一: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海尔蒙特的实验中,5年后柳树增重了80多千克,这主要是依靠什么作用完成的?_________________2.海尔蒙特认为柳树增加的数量是植物吸收了雨水的缘故,他忽略了什么问题? 他忽略了空气和阳光雨水。

我们现在知道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

荷尔蒙特浇的雨水大部分是用于______________。

4.海尔蒙特认为土壤质量减少的100克是实验误差,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不对。

这减少的100克实际上是被根吸收的无机盐。

5.你认为海尔蒙特的结论有什么偏颇之处?植物生长的原料不仅来自于土壤,还有空气。

小结:虽然海尔蒙特当实验并不完整,但是却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将绿色植物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相连。

2、链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打开计算机3、打开软件设置好。

4、打开光源后进行实验。

5、保存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注:二氧化碳传感器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机器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等气体;实验现象:由此曲线说明:装置内_________在不断变少,实验结论: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课时三光合作用原理及应用探究一:光合作用阅读课本58页文字,完成下列填空: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需氧和非需氧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3.了解光合作用的需氧和非需氧过程;4.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难点1.光合作用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区别;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T和视频等方式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化学反应式;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理解和认知。

五、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植物和光线的图像,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与光线之间的关系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25分钟)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引入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通过简单的示例和实验,分析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区别,并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3. 分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小样本,设计实验,探究如何通过人工调节环境因素来改变光合作用的速率。

4. 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结果的展示和班级讨论,梳理如何通过调节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巩固对于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的理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并总结课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课堂单选题和多选题的测试,检测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基本过程的理解程度;2.通过分组活动和实验的方式,以及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于需氧和非需氧过程的认知程度;3.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班级讨论,检测学生对于环境因素对于光合作用影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能够通过吸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供自身使用的原理和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讨论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新版)济南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新版)济南版.doc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②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2.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

②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小组团结合作的意识。

②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白由思考,踊跃发言,把课堂变成发挥白己聪明才智的舞台。

二、重点难点学会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难点)三、教学准备教师: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烧杯、曲别针、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银子、火柴、酒精碘液等试验器材和物品是否完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材料:金鱼藻、大烧杯、短颈玻璃漏斗、玻璃管、橡皮塞、细木条、火柴、清水等。

四、引入新课提到太阳能这个词,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比如家里洗澡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那么除了热水器,你还知道太阳能能用来干什么吗?(生: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等)为什么现在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它有什么好处吗?会不会给环境帯来污染?会不会很快就用完了?正因为太阳能无污染,取Z不尽用Z不竭,可以节省其他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所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对于太阳能利用最好的并不是人类, 而是绿色植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五、探究新知探究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要验证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有淀粉(主要在面食)、蛋白质(牛奶、瘦肉屮)、脂肪(肥肉和食用油等)等,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指淀粉。

实验思路:1. 这个实验首先要证明绿叶能制造淀粉,那怎样验证叶片中的物质是不是淀粉呢?(淀粉有一个特性就是遇碘液会变蓝,可以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是淀粉)2. 是不是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只设置一组有光的实验装置行吗?那么应该怎么样?(设计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变量是什么?(光,一组有光,另一种无光)实验步骤:自学教材54页的实验步骤,想一想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1.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什么?点拨:疏导组织有两种: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从叶向下运输到茎和叶)经过一昼夜就能把叶片里面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3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

太阳能能用来干什么吗?处吗?会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会不会很快就用完了?正因为太阳能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节省其他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

所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对于太阳能利用最好的并不是人类,而是绿色植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8分钟)首先思考两个问题:1.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会怎么样?(人和动物会因为没有了食物而死亡,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植物,绿色植物就像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利用太阳能来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2.为什么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地球上90%的氧气是由谁提供的?藻类植物。

因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所以森林中氧气含量多。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那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这两种物质呢?下面就通过两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探究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要验证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有淀粉(主要在面食)、蛋白质(牛奶、瘦肉中)、脂肪(肥肉和食用油等)等,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指淀粉。

实验思路:(1)这个实验首先要证明绿叶能制造淀粉,那怎样验证叶片中的物质是不是淀粉呢?(淀粉有一个特性就是遇碘液会变蓝,可以观察是否变蓝来判断是否是淀粉。

)(2)是不是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只设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通过老师学生由于知识有限,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困难,讲解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对于实验的思路要将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实验应该置一组有光的实验装置行吗?那么应该怎么样?(设计对照实验)怎样设计,变量是什么?(光,一组有光,另一种无光。

)实验步骤:自学课本的实验步骤,想一想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什么? 点拨:疏导组织有两种: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从叶向下运输到茎和叶)经过一昼夜就能把叶片里面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原理应用)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原理应用)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本章,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圈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模型、互动的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生物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原料和产物及其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为切入点,提问学生:“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知识讲解与互动探究相结合:在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时,结合实验现象和模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能量转化过程。
3.创设实验情境:设计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4.小组合作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原料和产物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1)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点的掌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下的一个二级主题,本节与第二节及第四节构成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是下面学习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本节在整个生物圈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对来说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之一的蒸腾作用,所以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本节内容相对知识点多,抽象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这部分知识及光合作用的实质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

教学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

教学难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实质。

创新支点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及氧气。

加强知识的落实------实验题的做法;基础知识的识记等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述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

能力目标通过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用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与媒体: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材料用具: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提问:人要吃饭,那植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

怎样研究呢?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导探究,层层深入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完成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请大家阅读材料(展示材料) 材料一: 家里种植的花草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亡。 材料二: 向玉米果实的纵切面滴加碘液,有些部分变成蓝色。 (淀粉的特性:遇碘变蓝)
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并展示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
(三)制定计划
师:展示并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
我们看导学案上制定计划中的第一个假设:绿叶制造淀粉需要光,如何设计 实验来验证呢?请根据所给材料(盆栽天竺葵、曲别针、黑纸片)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 生:设计实验,展示实验操作并说出设计目的。 师: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设置对照试验 师:变量是什么? 生:光 师:我们接着来看导学案上的第二个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绿叶中有淀 粉吗? 生: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去掉绿叶内原有的淀粉呢?请利用:天竺葵、黑色塑料袋来设 计实验。 生: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并说出设计目的。 师: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可以把天竺葵放在不透光的箱子里、橱子里······ 师:(举起一片绿叶)这是一片经过遮光处理的绿叶,请仔细观察遮光部分与见 光部分有区别吗? 生:没有 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见光部分有淀粉生成呢?根据淀粉的特性应该滴加哪种液 体? 生:碘液 师:能直接在叶片上滴加吗?试一试吧? 生:动手实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师:碘液进去了吗? 生:没有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展示带露珠的叶片) 这是由于叶片表面有角质层,活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碘液进 不去,我们要破坏叶片的这层结构。破坏叶片结构让碘液进去就能看到淀粉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 及场所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 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形成良好的学 习气氛;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一)提出问题
(二)做出假设
生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生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生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 2: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活动的方法步骤主动探究,小组合作,根据材料 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这些问题和假设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为下面的制定计划做好铺垫。
以明确热水的量。 师:根据我们同学的设计来看本实验的完整的过程。展示实验
实验的前两步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老师在课前已经完成,我们从脱色开始 实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展示实验注意事项: 1、不要晃动桌子,防止热水烫伤! 2、一旦酒精外溢燃烧,用湿布或沙子盖灭,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3、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直接用嘴吹。 4、取出小烧杯时用镊子! 生:读实验注意事项。 师:开始实验,小组要分工合作【强调】:我们每个小组的叶片中都藏着一个小 秘密··········) 【设计意图】本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设 计、实验的活动中,问题设计的难度梯度较小,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够完成,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顺利完成。并在 实验前“故弄玄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由于急于发现秘密,一定会认真 实验,这样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 (四)实施计划 生: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师:在脱色等待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籽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人体提供物质和能量,你知道石榴籽 里的物质和能量是石榴树叶通过哪一生理过程制造出来的吗?
生:光合作用(也可能回答不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提出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导入本
节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展示课题并板书:
教学重点: 1、探究绿叶在光下形成淀粉。 2、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试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
高,确立本节课使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 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学 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主导下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示范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本节课,小组长与教师共同准备实验。 教师:准备实验,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欣赏榴园风光(幻灯片展示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晶莹剔透的石榴
1、什么时候停止加热?(在学生回答后强调停止加热时的实验操作方法) 2、实验过程中几次用清水漂洗,每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可是“酒精脱色”这一环节需要较长时间, 如果把分析实验全部放在实验前完成,就会用时间较长,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就 会很短,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会使本节课显得仓 促,为了避免这一不足,特把部分问题放在加热等待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使学生 既有较长时间动手实验又不会在加热等待的过程中无事可做,合理安排了时间。
变蓝吗?这是被热水烫过的叶片,细胞结构已被破坏,仍是绿色的,我滴加 碘液大家观察。能清楚地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蓝吗?
生:不能 师:想一想,结合绿叶不能变蓝的原因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去掉叶绿素 师:展示【温馨提示】1、叶绿素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2、酒精易挥发、易燃烧。 请根据提示设计实验并说出设计目的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展示实验设计并说出设计目的 师:点评各小组的设计并指出最佳方案 师:展示问题--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脱色, 烧杯中最好放凉水还是热水? 生:热水 师:强调:热水量在 30ml 左右,酒精要没过叶片 【设计意图】因为热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加热时间即实验效率,为节约时间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