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五节《科学探究 摩擦力》教案3 (新版)沪科版1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1课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教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本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1课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摩擦力的存在.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通过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筷子、橡皮、洗洁精、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砝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这里有两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前端蘸有洗洁精,请两位同学各自挑选一双筷子把桌面上的橡皮夹起来.实验现象:没有蘸洗洁精的筷子很轻松地就将橡皮夹起来了;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很难将橡皮夹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因为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太滑,摩擦太小.师我们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蹬车,最后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学生: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师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进行新课】摩擦力师请同学们双手掌心相对,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实验1:双手并拢,用其中一只手推或拉,使其中一只手在另一只手掌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2:双手并拢,保持双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3:双手并拢,使双手做相向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4:双手并拢,保持双手同时向上、向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3)摩擦力的方向如何?(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关于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多举例让学生分析,例如:我们穿球鞋跑步不容易摔倒,摩擦力起什么作用?地面滚动的弹珠最后停了下来,摩擦力又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摩擦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并针对性地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多媒体课件)(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接触面粗糙.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种类:①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②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③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此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板书:(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间相对运动”不等于“物体运动”).如刚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由于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因此货物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与传送带运动方向、货物运动方向一致);当货物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不再受到摩擦力.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木块A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判断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若受到,请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木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过程中,始终与斜面、水平面都相互接触,而且挤压,因此受到了摩擦力,而且木块相对于接触面向前运动,因而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答案:如图所示.【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学生讨论后回答: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4.是否与材料有关?5.是否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师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4.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我们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师在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器材,同学们从中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请大家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如果你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让这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教师总结:请大家特别注意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师下面大家就根据我们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一会儿我找同学把你的设计思路说一说.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参加一个组的实验设计.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师“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教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特别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道理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讲到.(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5)分析与论证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6)交流评估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进行改良后的重新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师引导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同时板书:(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练习.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力,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理论却知之甚少.这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的能力.在实际课程中,学生对摩擦力的种类是比较模糊的,而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也不可能过多的讲解,只要求学生能区别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至于静摩擦,这点内容只是提到,没有展开.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上.采用的突破方法——控制变量法,其中重点又放在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当实验设计好了,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自然就容易了.。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6.5科学探究:摩擦力
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一辆小车
木板
2
一辆小车
纱布
3
一辆小车和一个钩码
木板
请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控制变量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压力保持不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根据前面的讨论和描述请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力是摩擦力?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
课
教
学
一、摩擦力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在学生归纳后,向学生简单介绍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列举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资源及媒体
1.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纱布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内容:摩擦力教学目的:1、通过对摩擦力的探究,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了解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结论的能力教学重点: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怎样增大与减小摩擦力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摩擦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假如你所在的地面像玻璃一样,非常光滑,你能在上面跑吗?2、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滑动,说出自己的感觉。
(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我向前滑动);你只把手话桌子上不动,感觉一下还有没有那种阻碍的力。
(没有,没有运动)。
我们就把你们刚才做实验时感觉的那种阻力叫做摩擦力,(板书:摩擦力)二、新课教学1、摩擦力(1)提问:刚才大家在做实验时,在哪种情况下才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呢?(手在滑动时);(2)当你的手没有运动时,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没有);(3)现在大家再来做一做:你的手放在桌面上,没有运动,但你用力在向前滑动,但不要让手运动,有什么感觉?还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有);(4)你们在做实验时,你感觉产生阻碍手运动的力在哪个地方产生的(手与桌子的接触面上);学生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正在运动或将要运动的物体。
总结什么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将要滑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我们就把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又叫摩擦力。
(板书)2、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路上倒上了机油,我们在上面往往站不住,容易摔倒,但如果路上没有机油的话,我们却不容易摔倒,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有哪些因素,你猜猜看。
演示:安装调试好摩擦力演示器,开启电源,让皮带匀速转动,让学生触摸长方体木块的两个面,说出两个面的不同(一个面光滑,一个面粗糙),用一把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把木块光滑的那一面放在演示器皮带上,这时,接触面比较光滑,在弹簧测力计上会有一个数据,说明:这个数据就是当前木块所爱到的摩擦力,记下这时数据;把木块换一个面,让接触面变粗糙,按上面的方法做实验,记下接触面粗糙时弹簧测力计的数据;把表面光滑的那一面与皮带接触,再在上面放一个圆柱体,这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数据,用同样的方法做两次以上的实验;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分析表格数据,学生比较实验1、2、3、4总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讲解:在木块上放一个圆柱体时,它的重力增大,木块对皮带的压力增大。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了解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种类。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关系。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核心素养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干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 = mg——重心试一试(1)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你感受到的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二、新课讲解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摩擦力产生条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过程中所受到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滚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说课稿 (1)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教材直接提出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随后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及学习的一种方法。
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素材,课本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突出这一新课程理念。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继重力、弹力等内容的延伸,是力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它为今后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运动和力、二力平衡、压强、浮力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具有好奇心,乐于动手,表现的欲望强。
2、通过这几个月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3、但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不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及表达纳总结等综合能力都比较差。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应该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所以本课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及其相关内容,更重视如何通过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根据要研究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因此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初步体会如何合理的进行科学猜想,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归纳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习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学习摩擦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一、情景导入当你的墨水瓶的瓶盖难以拧开时,你可以用一块较粗糙的布包上,用力就能拧开瓶盖;当你的自行车骑的时间长了,你会给车轴等经常转动的部位涂上润滑油,这样,自行车骑起来就轻松多了,你所做的这些看起来不很起眼的小事,都与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那就是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1.什么是摩擦力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试一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蹭一蹭,体会脚的感觉。
【教师点拨】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当你在拉桌子时需要一定的力,是因为桌子受到了地面的阻力(摩擦力)。
拉空桌子比拉装满书的桌子轻松,说明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点拨】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在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常我们采用下面的实验。
图中甲、乙所示的实验是在接触面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压力,比拟它们拉力的大小。
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在压力相同的前提下,改变木块与木板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比拟它们拉力的大小。
【归纳总结】(1)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它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即F1=F,拉力F的数值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取,于是就测出了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实验桌面要水平,沿水平方向拉木块,要沿直线且要匀速。
(2)由甲、乙两图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压力的大小__有关,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沪科版
《科学探究:摩擦力》课题§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授课者教材日期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内容分析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难点:摩擦力的方向;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展示、实验探索法、讨论法教具与学具教师演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挂图、汽车模型、笔等。
学生探究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砝码、木板、木块、毛巾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教法研究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汽车轮胎、鞋底花纹、磁悬浮列车、滚动轴承的画面。
问:汽车轮胎、鞋底花纹为什么要做得凹凸不平?磁悬浮列车为什么比普通列车运行速度快得多?使用滚动轴承有什么好处?师:这些现象都与摩擦力有关,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初步探究摩擦力。
一、摩擦力(活动1):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相对于桌面静止)2.用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相对于桌面运动)手有何感觉?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介绍摩擦力的种类还有: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并举例)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方向是怎样的?总结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不光滑(3)发生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举例)通过这样的引入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
设疑实验是重要的研究方法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二、科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分析与论证学生回报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2023-2024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一、教材分析《科学探究:摩擦力》选自沪科版教材《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五节。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它产生条件;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 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自主的实验探究。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太难。
教法指导1、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2、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体验、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5节《科学探究 摩擦力》教案1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
五、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1.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雪,赵宏博比赛录象。
2.某某磁悬浮列车图片
3.《身边的科学》中“气垫船”一部分
学生实验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教案设计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
另个,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音像资料,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科学探究:摩擦力》 学生在对力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学习本节内容。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并且本节中“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要让经历探究过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学习并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重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难点摩擦现象的辨析。
长木板(粗糙和光滑的)各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铅笔、小车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先请两同学做游戏,用力把塑料棒抢到手中。
(找一男一女两学生,事先在男生握的一端涂上护手霜)男同学输了,大家猜他输的原因。
如果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摩擦力。
【设计意图】感受摩擦力的效果,引出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一)摩擦现象师:生活中你所了解摩擦吗?冬天冷了,我们会搓手取暖。
示意:像这样,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作用,这就是摩擦现象。
例如,在水平地面上我们推动箱子时,地面对它有阻碍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师:如果我们是在水平面上推动一辆小车,地面也会对小车有阻碍的作用,我们把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沪科版第五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教学课型】新授◆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滑动摩擦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⑶.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经过探究过程,尝试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探究的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和假设,认识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突出“猜想与假设”。
2.难点:“制定计划”环节中的“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毛巾、凡士林、玻璃瓶、细麻绳、一双旱冰鞋、抹布。
◆教学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提问:(1)重力的定义(2)重力的大小计算(3)重力方向与作用点【学生活动1】回忆、回答师的问题。
【教师活动2】组织实验:(1)找两位同学、一根钢管(一端做的粗糙,另一端做的光滑)(2)让两位同学分别拉两端,进行拔河比赛。
根据现象采访提问:(1)拉光滑一端的同学,为何抓不住,容易脱手呢?(2)拉粗糙一端的同学,为何那么轻易的把钢管拉过来?师述: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很容易看出,导致此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和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不同所致。
本节课就来一起探究此问题。
板书课题:科学探究:摩擦力【学生活动2】配合老师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一)、从生活到物理(准备一个盖子盖紧且抹上一些凡士林,很光滑的玻璃瓶,一块抹布;一条拔河用的细麻绳,一双旱冰鞋)师:(展示材料)这节课我想先与同学们一道玩几个游戏。
哪位同学来帮我把玻璃瓶的盖子打开?(几个男同学上来,却拧不开瓶盖,后有甲生用了抹布,终于拧开了瓶盖)师:(赠送瓶中的小礼物)谢谢!这小礼物归你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打不开,你却能拧开了?甲生:原来瓶子太滑了,擦干净后就不滑了。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沪科版初二)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沪科版初二)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2.明白产生摩擦的缘故。
3.明白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明白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阻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咨询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咨询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缘故,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第一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讲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尽管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讲明实际现象,学会依照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阻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明白得,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阻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会,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专门清晰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分析、判定、归纳〕,必须尽量做好.专门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如此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爱好.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在研究阻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表达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咨询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纳操纵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十分有益的.3、可采纳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明白得,关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此有助于提高学习爱好,培养自学能力.关于基础不行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专门多,教学中不可幸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即可.。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设计
6. 5 科学探究:摩擦力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背景分析】内容分析: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安排该内容为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注重学生利用知识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社会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测力计应用转换法及二力平衡知识测力的原理,对摩擦力有初步的了解。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地观察、讨论、归纳、反思来参与学习,学会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并尝试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学会用科学术语描述实验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学习拟定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及课堂经历的回顾,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6章 第5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滑动摩擦力及其大小自主阅读教材P117~11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实验1: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实验2:将一长方体海绵放在桌面上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吗?答: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不光滑的物体接触、挤压并且发生相对运动。
知识链接:摩擦力按摩擦方式可分为三种:(1)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时产生的摩擦。
(3)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停改变地移动时产生的摩擦。
友情提醒:1.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如人行走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就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同。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滑动的速度和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开讲解。
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在实验2中,海绵所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3.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摩擦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4.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收获。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关于摩擦力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等知识的掌握。
-小组间进行交流、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要求字迹清晰、逻辑性强,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思考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组作业要求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1.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本质和特点。
-解释: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分析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让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来源。
-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接触面不光滑。
-总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绘制知识结构图,以直观地展现摩擦力相关知识体系。
2.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至少三个摩擦现象,并分析摩擦力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如滑板运动、汽车刹车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一个简单的摩擦力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等条件,探究摩擦力的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提问:大家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摩擦现象?摩擦力在这些现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演示:通过简单的摩擦力实验,如拉动物体、滑动物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五节《科学探究 摩擦力》教案3 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3 (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3 (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3 (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具】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正方体木块、等质量等底面积的铁快和铜块、木板、玻璃板、毛巾、小木棍、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学生表演,引入新课学生表演:1.在地面上滚动的篮球渐渐停下。
2.用筷子夹表面粗糙不同的铁球.教师问:“篮球为什么停了下来?筷子为什么能把铁球夹起来?"学生回答:因为存在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一)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教师追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呢?”学生思考回答: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鞋与地面的摩擦,擦黑板时板擦和黑板间的摩擦,用笔写字时手与笔杆之间的摩擦……(教师板书)(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摩擦的分类)教师: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八年级物理全册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三、难点控制变量发的应用四、教具准备长木板(粗糙和光滑的)各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铅笔、小车五、教学方法实验发、探究法、谈话发六、学法指导观察法、抽象概括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图1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
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具】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正方体木块、等质量等底面积的铁快和铜块、木板、玻璃板、毛巾、小木棍、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表演,引入新课
学生表演:1.在地面上滚动的篮球渐渐停下。
2.用筷子夹表面粗糙不同的铁球。
教师问:“篮球为什么停了下来?筷子为什么能把铁球夹起来?”
学生回答:因为存在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教师追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大家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呢?”
学生思考回答: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鞋与地面的摩擦,擦黑板时板擦和黑板间的摩擦,用笔写字时手与笔杆之间的摩擦……(教师板书)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摩擦的分类)教师: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那么你能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对这几种摩擦简单的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自我矫正)
教师问:刚才大家举的这些例子分别属于哪种摩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
教师指出: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
教师:生活中,大家见到过很多滑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有的大,有的小。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4.是否与材料有关?5.是否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教师: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
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2.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4.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我们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教师:在实验桌上放着一些器材,同学们从中选取合适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请大家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如果你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
教师总结:请大家特别注意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下面大家就根据我们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一会儿我找同学把你的设计思路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参加一个组的实验设计。
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问:“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特别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只有在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下面同学们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小组交流
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5.得到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
(三)研究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教师提问:如何移动较重的木箱?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给它加上轮子。
教师:加上轮子后滑动摩擦就变成了滚动摩擦,那么大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
学生回答: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教师:到底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下面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一下!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成后一组汇报并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到结论:在压力相等的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教师: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有那些方法来增大有益的摩擦?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
观看录像片增大摩擦的实例。
教师:以上事例中分别是利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那些用这种方法增大摩擦的事例。
组织学生讨论。
(五)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师:那我们如何来减小有害的摩擦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给接触面加润滑剂②减小压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观看录像片减小摩擦的实例
并简单介绍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
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并布置课下小论文《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节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在这节课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下课!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2、3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