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27)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1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到位(人教版高三下册)在高考语文中,文言文的考察一直是重点。

而对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难度往往是由其译文而来。

因此,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将其译到位。

一、排比句排比句,就是表现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句子用相同的结构,这样可以使句子节奏感强,语言效果更加生动。

在译文中,我们需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重复的使用,以便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例如:如此良辰美景,当须好好珍惜。

准确的翻译应为:这样美好的时间和景色,一定要珍惜好。

二、对仗句对仗句,就是指语言形式对称、内容对应的一种句式。

对仗句可以产生音律效果,使文言文更加优美,但是对应的翻译也应注意对称、对应的表达。

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准确翻译应为:天亮就开始工作,天黑就休息。

三、倒装句倒装句,就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翻译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主语、谓语的转换。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准确翻译应为:由于山阻水绕,我怀疑是否有路可行;但随着柳阴蔽日而间明间暗的景色之间,我又看到了一个村庄。

四、反复句反复句,就是以反复表达、重现一样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强烈的观点或感情。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将强调点表达出来。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准确翻译应为:自古以来没有谁不死,但应该留下丹心来铭刻自己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五、比喻句比喻句,就是通过类比,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找出并进行语言上的契合,以便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翻译时,我们需要仔细宏扬原意和意象。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准确翻译应为:天空的门户在楚江上中断了,碧绿的江水从这里流回来。

总之,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翻译能力。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19)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19)

学案19 妙用意象,诗意盎然——记叙文写作中意象的使用学案引语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诗意盎然的核心元素。

如果把它移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会有怎样的情景呢?一个意象,串起全文,情感聚发;众多意象,衬托人物,深远意境。

用意象思维、方法写作记叙文,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切入口。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佳作:(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朽叶的栀子花小城深处有条老巷。

明晃晃黄醺醺的光漫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小巷、灯光、声味,为人物出场营造了温情又有点市井味的环境。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葱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

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先闻其味,再写其人。

锅贴有香甜味,这里“栀子花”意象已经隐然其中,引而不发。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

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搽了脂粉抹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

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

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正面描写“女人”:妆容整洁,面带微笑,离“青春”未远。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

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栀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

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2+答题规范再强化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2+答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二答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

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重要答题方法一、“关键词”答题法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

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

几乎做所有的题都要借助这些关键词。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的相关词句。

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句。

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

二、分点作答法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

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

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

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点”从题目和分值中来(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案(全国)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理解分析[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 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4)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4)

学案7 整体与局部,准确又全面——人物形象题之要诀学案引语小说是以表现人物为核心的文学艺术,高考小说命题更是以人物形象为核心。

其命题角度有二:一是综合全文,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二是局部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情感内涵或特点。

二轮复习,就是要以这两种题型为抓手,从深层次解决概括分析人物的准确全面问题。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菊花[美]约翰·斯坦贝克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

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

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

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

她35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

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

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

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

”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

“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

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1+审题规范再强化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2章+微专题1+审题规范再强化

微专题一审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 Word版含答案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 Word版含答案

(四)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闷班琳丽老闷是个义士。

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

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

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得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

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活,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

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

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回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放,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

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儿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拎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

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

那愣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照着老闷脸上砍去。

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站着,那小子却木头桩子似的,横地上了。

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

老闷是个生意人,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做事巧诈、世故。

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

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

生意嘛,讲究双赢。

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

老闷烦了,他突地站起身,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

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办法。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1)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1)

学案1 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学案引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形式。

面对颇有点像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存畏惧,答题正确率不高,即便答得全对,也耗时太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和思维品质,又需要考生整体把握全文,梳理出主干信息。

在知晓三题的命题特点的前提下,迅速锁定信息区间,用比对法选定答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圣经》却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是华夏独有的文化现象。

从春秋的《诗经》开始,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特点,在语音上还具有音乐性特点。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是远离逻辑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艺术形式,其赋、比、兴的“兴”字,学者们至今也说不透。

究其原因,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形象性表达和艺术性思维,说明汉民族的语言与艺术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

这一独特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存在,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性的感受和态度对待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表达情感。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画具有诗的特点,诗的意境,诗的追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画与中国诗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复观在分析诗画合璧的历程时指出:首先,题画诗的出现,开创了诗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结合。

其次,以诗意作画开创了诗和画在意和景层次上的结合。

第三,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实现了在意境层次上的融合。

苏东坡在总结前人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考察诗与画的关系。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7)

(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7)

学案13 叙议结合,规范有序——观点探究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题,总是先给出观点(或者话题),要求结合文本展开阐述,阐述所持观点的理由,我们姑且称之为“观点探究题”。

该题考查的是探究能力,难度大,分值高,题型稳定。

二轮复习要继续强化这种题型训练,认真体悟“叙议结合,规范有序”的探究真义,使自己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韩爽1988年,《平凡的世界》乘着央广的电波飞入无数青年人内心。

27年后,《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版登陆卫视频道,岁月流转,感动常在。

路遥,这位离开了20多年的上世纪作家,从来没有消失在人们的书单上,即便评论界并不怎么看好他的作品。

终生与贫穷为伴路遥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清涧县,原名王卫国。

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

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

对于在父母家的生活,路遥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

当时,路遥衣衫褴褛,裤子破了不敢到别人面前,有人搞恶作剧,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人们哄堂大笑。

贫困艰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

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

大学里,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

同学白正明说,一身灰的西服是他的礼服,“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路遥的《人生》在全国获奖了,但他到北京领奖的路费还是跟四弟王天乐借的。

路遥曾对朋友说过,《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

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

文学殿堂的艰难跋涉路遥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可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

当中央还没有对文化大革命作结论、别人还在喊文化大革命好的时候,他逆风而动,以超常的勇气与远见卓识,写出了一篇声讨文化大革命的六万字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学案6 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

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文言文翻译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2、复习要点1.了解考纲中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熟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联系高考,明确翻译的得分点。

3、达标练习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是。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2、问题展示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百年彭桓武:“默默无闻”的大师193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彭桓武,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留学,并在此后很快展露出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

在海外期间,他与海特勒等人合作的成果“HHP”理论曾轰动一时,成为当时国际物理界公认的介子理论。

然而,到了1947年,在国外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彭桓武,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选择。

当年夏天,他辞别英伦,辗转香港,回到了阔别数年的祖国,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西部边疆,在云南大学当起了物理老师。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开启了红旗下的科研和育人生涯。

在清华大学,彭桓武任物理系教授,培养了黄祖洽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

彭桓武还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量子力学,并指导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周光召和严肃。

彭先生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等多种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的后来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学生。

1978年,彭桓武受命建设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

在他开放的建所思想的影响下,理论物理所很快就形成了活跃的学术氛围,提倡学科交叉融合,吸引了海内外理论物理界的众多优秀专家来所访问交流。

这种开放民主的氛围一直保留至今,成为理论物理所精神的精髓之一。

然而,就在理论物理所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之后,彭桓武却向中科院递交了辞呈。

这是他在建所之初就许下的约定:理论物理所所长“轮流坐庄”,废除终身制,任期为两年。

当年苏联撕毁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全面撤走专家,停止供给资料和设备。

中央决定调彭桓武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顶替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物理研究工作。

当时,正值原子弹设计的探索阶段,唯一可参考的资料就是一个苏联专家口头讲述的原子弹教学模型。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九所的科研工作就是在彭桓武这样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起步的。

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完成后,彭桓武敏锐地意识到,要迅速组织力量向氢弹原理的探索转移。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共3篇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1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选择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尤其是题目中常常涉及对比对点的考察,需要考生善于发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正确运用知识点进行分析。

下面针对人教版高三下册的选择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解题要诀,帮助考生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一、掌握对比对点的概念对比对点指的是在两个相同或相似事物中,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互相作为照应的方式,起到彰显个性和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在语文考试中,对比对点往往是一种考察方法,考生需要通过找出对比对点,选出正确答案。

二、注意对比对点的表达方式对比对点在语文中的表达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对比时使用的连词:如但是、与、虽然、然而等。

2. 对比时使用的词语:如相反、不同、相似等。

3. 对比时使用的句型:如A与B不同,A与B相比较,A与B 相反等。

4. 对比时使用的具体内容:如人物性格、行为、环境等。

考生在做选择题时,要注意找出题目中是否存在以上几种表达方式。

三、注意对比对点之间的关系在对比对点中,不同的对比点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考生需要通过分析关系找出正确答案。

1.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两个对比一方的特点是另一方的特点的推进或变化,如“金钩般的睫毛上一颗颗的珠子,细嫩的脖子上一条条的垂环”中,“一颗颗的珠子”,“一条条的垂环”都是“金钩般的睫毛”的递进。

2.转折关系转折关系是指两个对比一方的特点与另一方的特点形成明显对照,或者一方的特点与另一方的特点形成了突兀的变化,如“红领巾下,是一张毫不起眼的小脸孔,只不过她的眉梢有些厚重”中,“红领巾下”和“小脸孔”就形成了明显的转折。

3.对等关系对等关系是指两个对比一方的特点与另一方的特点同等重要,如“白雪皑皑的山峰对比着黑色的海水”中,“白雪皑皑的山峰”和“黑色的海水”就形成了对等的关系。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 (人教版高三下册)

学案5 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

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注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28

高三语文导学案二轮复习NO.28

句: 4.《雨霖铃》词中“
, ,
。 ”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是词人感叹与
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5.《雨霖铃》词中表现主题的诗句: , 。
【巩固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4· 浙 江 卷 ) 依 据 下 面 的 示 例 仿 写 , 要 求 句 式 、 结 构 与 示 例 相 似 , 不 得 选 择 “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 分)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选用句式,重点考查根据侧重点选择恰当的句式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有对语境的把握, 语气的辨别,汉语常用习惯的了解等。历年高考虽然较少单独命题,但结合表达连贯、仿用句 式等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到。 从命题形式看, 主要有两种题型: ①复位填充题(一般为 “定位选句” ); ②句式评析题。 仿用句式,是指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特点造新句。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考 查热点。仿写要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为基础。仿用句式且不断出现新的题型,已经成了语 文高考的热点,应该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 变换句式,考查的是对给定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的能力。这里所要换的句式是命题者给的, “变换句式”是为了增强和优化语句的表达效果。变换句式指的是各种句式间的互变。高考中 是指按题目要求,对表达特定情景的语句进行重新组合、改写的考题。 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 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 多层级的能力要求。平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给自己以更多的材料储备;掌握常 用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句式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汉语中的 句式是丰富多彩的。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其表 第 1 页 共 4 页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2016·成都诊断)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 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 分) 如果人生是一首诗,奋斗就是欣赏,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成功,你可以从中体验到喜悦和自豪。 失败,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痛苦和脆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 第 2 页 共 4 页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40份)-通用35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40份)-通用35

热门押题对曾经感谢, 为未来努力(对应学生用书第页)—————[样题展示]———————[写作方向·多维解读]——————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大一寒假, 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 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 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

小王说, 他进了大学才发现: 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 而且多才多艺, 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 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

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 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 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 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本文是一则隐性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小王以高考高分数被著名大学录取, 高考高分让小王引以为傲。

()小王进入大学, 发现身边很多人才学兼优, 生活丰富, 而自己却很苍白。

()小王与同学小刘倾诉, 后悔高中的“题海”生活。

()小刘劝慰小王, 不要否定自己的过去, 正因为在“题海”中的付出, 才能进入著名高校。

综观材料, 材料涉及“高中生活”“题海”“大学生活”“才学兼优”等。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高分进入好大学的小王因没有身边人的才学兼优而后悔高中的“题海战”生活。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小王在大学与身边人的对比的角度。

①教育不均衡是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 呼唤教育均衡。

②高中教育应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③大学招生应变“唯分数”为分数与素质相结合。

()高分进大学名校的小王进入大学感到不适与后悔的角度。

④应试教育可休矣, 中学呼唤真正的素质教育。

⑤中学生在搞好学习提升分数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全面发展。

()小刘劝慰小王不要否定自己的角度。

⑥与其后悔过去, 不如抓住现在勤奋学习, 全面发展。

()综合角度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而不是培养和选拔“考试机器”。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全集(36份打包)通用3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全集(36份打包)通用3

教案抓住“特别”,变换成分——特别句式译到位教案引文言特别句式没法然在翻中不是每年必考,但倒是翻中在在的,回避。

我只好就“火眼金睛”,擅长,正确出。

二复中,我特别要抓住特殊句式中易被忽或的“特别”句式,把它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断.下边的文段,翻文中画的句子。

刘蕡,字去,幽州昌平人。

太和二年,良方正直言极。

帝引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医生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辨政之疵。

何施革于前弊?何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随和克充?推之根源,著于条,朕将。

”蕡曰:“臣不佞,今逢陛下求,咨嘉,臣敢不悉意以言?⋯⋯”所六千言,直斥宦,除之道,辞气大方。

士人其辞,至感触流涕者。

是,考策官宿、、蕡嗟伏,以古晁、董[注],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

于,被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常,得。

河南府参事李郃乃上疏曰:“⋯⋯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必容,当。

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不及蕡甚,内愧耻,自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蕡直。

臣逃苟且之,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不美哉!”帝不。

(自《新唐·刘蕡》,有改)注晁、董:指晁、董仲舒。

()臣不佞,今逢陛下求,咨嘉,臣敢不悉意以言?文:答案我确没有才能,在追上陛下征采缺失,咨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出来?分析重点:“佞”“”“嘉”“悉”,“以言”的后置。

()况臣所,不及蕡甚,内愧耻,自良,奈人言何!文:答案何况我述的策,比不上刘蕡,我心里着羞愧,就算自是良的人,能不怕人的!分析重点:“”“甚”“愧耻”“良”“奈⋯⋯何”。

参照文刘蕡,字去,是幽州昌平人。

太和二年,推考良方正来直言。

皇上召引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你些医生都能通古今,必定能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端。

何种举措可革除已有弊端?何种恩施惠百姓?怎样整顿能够靠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能国家充吉祥之气?推它的根源,逐条回答,朕将自。

”刘蕡回答:“我确没有才能,在追上陛下征采缺失,咨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出来?⋯⋯”策六千字,直斥臣宦官,利除弊的方法,言辞气慷慨。

【文档】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教学设计全集(36份打包)通用30

【文档】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教学设计全集(36份打包)通用30

(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采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目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义为讽刺新月派与创建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势、有感而发的看法竟在流传中异化。

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悟”,并把魏晋期间“人的觉悟”与“文的自觉”联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更加宽泛。

实则不一样于 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看法,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担,“魏晋文学自觉说”以致“文学的自觉”其实不适合用来描绘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建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看法,实质上这一看法其实不存在。

固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停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停浮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

”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详细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无发生过摇动。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看法特别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以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怀性、形象性与典型性。

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要素。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重视切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类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损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含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这类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认。

商讨中国文学史,不可以背叛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可以失掉对传统的敬畏。

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指引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掉自己特点,中国文学研究将不拥有完好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以为魏晋期间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约束中摆脱,重视表现个人感情,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一审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

的确如此。

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考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自己读题、审题的能力,以使自己答题答得准,答得清楚。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具体步骤和方法1.小声读,读要慢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小心审题五大雷区1.字数要求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

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

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5.手段要求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

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

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审题练习先把题干小声地朗读一遍,圈出题干关键词,确定答题要求。

一、古诗词鉴赏1.(2015·全国Ⅰ,8~9)(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Ⅱ,8~9)(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甲,8~9)(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全国乙,8~9)(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全国丙,8~9)(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5·全国Ⅰ,11)(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Ⅱ,11)(1)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全国甲,11)(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全国乙,11)(1)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全国丙,11)(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015·全国Ⅰ,12)(1)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