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互释与联合解码——符号学视野的《老照片》

合集下载

符号学视野下拼贴图片的表意机制分析

符号学视野下拼贴图片的表意机制分析

符号学视野下拼贴图片的表意机制分析作者:王梁来源:《今传媒》2020年第10期摘;要:“和平与战争、生存与死亡……”用一张图片,连接世界两端。

土耳其的一位“网红”乌格尔·加伦库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两张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进行拼接,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引发人们深省。

其中对原有图片素材的拼贴和对比语境下原有文本意义产生部分强化和改换等表意效果成为此类型图片在表意上的一大特征。

本文结合罗兰·巴尔特的意指实践方式和常用符号修辞手法,总结以拼贴图片为典型的拼贴艺术的特殊表意机制,并比较其与传统新闻照片和艺术图片表意效果的不同。

关键词:符号;拼贴照片;表意方式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105-04一、拼贴照片:一种新的符号表意文本“拼贴”作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创作方法,兴起于20世纪初。

当时立体派艺术家将纸张、布条或其他材料按照某种叙事或抒情的意图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进行拼合。

如今这种手法也经常被用于平面广告的设计中,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吸引受众。

拼贴手法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多以寻求形式上的突破为目的,素材较为零散和繁杂,原本的符号意义被解构后经过选择组合而被重新定义。

乌格尔·加伦库斯将两张看似没有关联的图片经过筛选、剪切后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拼贴,使原有图片的符号表意跨越时间空间的间隔组合在一起[1]。

为了避免原有意义的消解,拼接不仅注重内容的逻辑协调,其比例也需保持均衡。

其属性介乎于纪实性和虚构性之间,既不像新闻照片具有明显的现实指称性,也不如虚构性的艺术图片主体表达性较强,总体而言是主体表意的,但又时时指涉现实。

拼贴图片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每一部分都携带着原来的意义,但又在新的组合中产生了新意义。

拼贴照片作为一种符号是如何表征和传递现实意义的?受众又如何准确理解这种意图?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拼贴后形成的全新符号意义较图片本身意义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

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

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作者:吴文兵来源:《新闻世界》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圖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关键词】人民画报;视觉修辞;符号学;封面图像一、理论基础及研究缘起罗兰·巴特在《图像修辞》中关心“意义是如何进入到形象之中的”,[1]他认为,图像的象征意义得以表达就是图像修辞功能得以实现,对视觉修辞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研究意义如何进入形象的。

通过对图像的视觉元素进行解析,探讨视觉符号所蕴涵的事实叙述和观点表达,我们可以发现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从而实现对新闻图像视觉修辞功能的考察。

《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连续出版至今近七十年,从未停刊,被誉为“中国国家画报”。

这本杂志封面上的新闻图像作为对内对外输出的、在公共空间传播的视觉图像,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成为表征社会、建构国家形象的特殊视觉文本。

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罗兰·巴特认为,在第一个层次中的一个符号,可以成为第二个层次中的一个能指,具有更深层次的所指。

根据这种译解程序,我们可以对更为复杂的视觉文本进行符号学分析。

在摄影器材还不够先进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画报》上的新闻图像是国内外读者“观看”中国的重要媒介材料,封面上的人物形象更因为其显著性而被称为“大国脸谱”,承载着“国家记忆”。

因此,这些封面图像也是进行视觉修辞分析的经典案例。

而借助符号学理论来对其视觉元素进行解析,探究文本的象征意义,也是一个窥探视觉修辞功能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分析其象征意义,使得蕴含其中的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同时,在“观看”过程中考察视觉修辞功能实现的方法。

图与思的痕迹——评韩丛耀《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

图与思的痕迹——评韩丛耀《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
囝与思的瘕麓

图 与 思 的 壤 迹
— —
评韩丛耀 《 图像 :一种后符号 学的再发现 》 ①
胡 易容
这个被称为 “ 图”的时代 ,一种真正进入内在形式的图像理论无疑是 读
对其的一种极重要的回应 。然而,图像研 究的学理化探索不易,正如作者所
说 ,“ 图像 语 言” 的探究恐 怕是 相对 于其 他各 种被称 为 “ 语言 ” 的表 达形 式 中
馈赠了。
222
量 ” 。
作者以三十余年对图像 “ 痕迹”的追索与体验写就了这本 “ 图像” 。这些 “ 痕迹”广布于从喜马拉雅到北极圈再到戈壁大漠 的世界各地 f这些 “ 痕迹” 又如此融洽地贯穿于学理之 中。伴随着这些图像与思索交融的痕迹 ,读者几 乎能够 以近乎观光 的愉悦心态 阅读如此严肃 而具有思维挑战性的学术著作。 这种愉悦与思辨也几乎渗透于全 书各个角落 ,这几乎是该书对于阅读 的额外
觉;()图像/ 2 图像 ;()图像/ 3 文本 ;()图像/ 4 话语 。
在 “ 文化转向”裹挟下形成的 “ 视觉主义”背景下 ,篇章 工 分析了视觉 图像的语义结构、组构 ,以及最小单位问题 。本篇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二 :

是对造 型 与图像 关 系 的分 析 ;二是 视 觉 界 面 的探 究 。此前 ,造型 与 图像 的
福的事 :不求其他 ,只愿思想能与身体 同人的情怀进行着哲理思辨 。 在前面两个篇章的基础上 , “ 图像/ 文本”一章进入更为形而上的层 面, 解读图像与社会诸要素 的宏大关系 ,如 :图像与受众的价值关 系,图像与书 写文明的比较 。本章对图像 阐释的论述 ,则是对全书标题的呼应——图像某 种程度上对阐释的拒绝 ,图像感知与阐释 自身的综合性 、瞬间性从各 自意义 上凸显了 “ 后符号的再发现”这一命题 。历时维度 的思考使作者超越 了以往 图像理论 的二维视点,进入了对 当下图像世界现实状况的有效解读。我们可 以将此处之 “ 后”解读为 “ ,也 即:面对今 天繁复多 彩的多媒介形 态文 新” 本 ,符号学必将从语言符号学 的源头处 自我羽化为广义 的 “ 人类文化符 号 学” 。最后一个篇章 “ 图像/ 话语” ,作者正是在一种文化符号学的预设下 ,力 图从影像中寻找文化建构模式 。在这种建 构的尝试 中,本章对作为新闻、艺 术 ,以及作为文化 的摄影进行 了不 同维度的分析。本章 以 “ 一个新 的观者” 的姿态看待 “ 影像”这一重要图像形式所具 有的非凡 “ 价值秩序建构 的力

通过符号学对当代人物摄影作品的分析

通过符号学对当代人物摄影作品的分析

通过符号学对当代人物摄影作品的分析作者:张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符号学分析属于结构主义分析批评方法,符号学意义在当代人物摄影作品中体现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以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对当代人物摄影作品进行分析批评,着重体现分析过程和分析结论,从而提出象征符号的重要性以及象征符号精神性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符号学;图像符号;象征符号;人物摄影作品;精神性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37-01一、符号学理论(一)源头理论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中表示,符号是表示者与被表示者的结合。

符号是通过某物对某种意义的指代。

其中包括符码(表示者)——能指。

意义(被表示者)——所指。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符号即都可以被赋予意义。

皮尔士将符号定义为“在某些方面或某些能力上相对于某人而代表某物的东西”。

其中包括三种符号形式: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是符号模拟对象或形象上与对象相似。

其中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表现出某种性质的共同性,由符号显示的关于图像的一致性或适合性被接受者所承认。

标志符号是符号与标识对象有因果或空间的联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具体的、现实的,以标志的形式显示出来。

象征符号是符号与被表示对象的关系是人为、约定俗成的,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

(二)图像符号其中,图像符号被视为直接指意的符号,它是通过模拟对象或形象上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人们通过形象的相似辨识图像符号的指代,图像符号复现了形象的部分视觉信息。

照片本身是毫无疑问是一种图像符号,它还原了人们在活动或其他状态中的场景。

但其实照片在某些时候也是一种象征符号,当一个人在拍照的时候伸出食指和中指成“V”状的时候,即使我们在看照片的时候没有听到那声“耶”,我们也能从照片中看到照相者那代表喜悦和胜利的意思。

四重证据法:符号学视野重建中国文化观(已读)

四重证据法:符号学视野重建中国文化观(已读)

四重证据法:符号学视野重建中国文化观叶舒宪 2010-07-19 来源:光明日报一自20世纪初国学大师王国维身体力行地倡导二重证据法以来,随着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科技史等新兴学科的西学东渐进程,中国文化研究的格局为之大变。

传统的以传世文献为唯一合法材料的旧研究范式被打破,出土文献及出土的文字材料的重要性,在罗振玉与王国维之后逐步被现代学人所重视,其范围也从甲骨文、金文拓展到后世新出现的大量竹简帛书。

从上个世纪末的郭店简到这个世纪初的上博简,再到新近出现的清华简,可谓盛极一时。

而对一、二重证据即汉字材料以外的其他新开辟的文化符号的认识意义,则显得相对冷落一些。

这些文字以外的文化符号包括田野作业观察到的民间口头传播的活态文化,称为“口碑”材料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命名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实物和图像材料,包括考古新发现的和传世的古代艺术品、文物和一切古物。

笔者将口碑材料称为“第三重证据”,将文物和图像称为“第四重证据”。

这种命名一方面承袭着国学考据学讲究证据的自身传统,另一方面也和法学中的证据科学相呼应。

按照证据科学的判别标准,以上所说四重证据,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

因为刑侦和法律诉讼方面的定罪依据,最看重的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实物材料。

换言之,法官在人证和物证之间,当然认为可信度较高的是物证,即体现客观性的材料,而非难免带有主观性的人证材料。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研究中那种偏重语言文字材料而忽视物证材料的偏倾现象,值得关注,也亟需改变。

改变的契机就在于充分借鉴人类学和考古学、美术史等新兴学科的范式经验,再造新时代的国学知识整合格局:确认古代实物与图像等非文字符号能指的“证明”意义,形成文本叙事(一重、二重证据)、口传与身体叙事(三重证据)、图像叙事和物的叙事(四重证据)良性互动互阐的新方法论范式。

这个根本性的学术变革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跨学科研究学者的充分自觉及共同努力。

相对而言,在四重证据之中,第四重证据因为对应着证据科学中的物证材料,更应该引起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而不仅仅是考古学者和美术史学者的本专业关注。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历史类博物馆的影像展示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历史类博物馆的影像展示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历史类博物馆的影像展示作者:潘登刘宗元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依照符号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抽象符号和形象符号对历史类博物馆的影像展示进行分析,结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的影像展示:长安、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丝绸之路,从情景演绎、场景再现和虚拟互动三种影像展示的具体手段中,得出博物馆中的抽象符号与形象符号之间是相互融合与转换的,将解说语言的抽象符号转化为屏幕镜头的形象符号。

【关键词】关键词;影像展示;形象符号;抽象符号传播对于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传播途径来达到的。

国际博物馆协会(ICQM)在哥本哈根拟定的会章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1]符号是传播的基础,是一种诱导人做出反应准备的刺激因素。

[2]在历史类博物馆展示中,文物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等其本身的符号就能刺激参观者产生兴趣,另外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参与的展示形式更能进一步刺激参观者长时间的驻足观看,那就是语音解说以及影像展示。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依照符号的形态特征不同,可粗略的将其分成抽象符号和形象符号。

语言文字基本上归入抽象符号之列,而人们所能感受到的实物,多为形象符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历史类博物馆的语音解说和影像展示中,语音解说属于抽象符号,而文物本身则属于形象符号,影像展示则属于形象符号与抽象符号的结合。

一、形象符号:文物本身的视觉传达文物展示是历史类博物馆展示的灵魂,文物本身作为一个载体就是最为形象的符号。

文物的年代、材质、艺术特征象征着一段悠长的历史,例如唐三彩,参观者看到一件陶瓷作品上出现黄、白、绿三种基本釉色时,一定会想到唐三彩。

这三种基本的釉色就是它的符号,表示着它属于哪个时代、以及背景。

二、抽象符号:语言文字的听觉解说解说员是历史类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说员所说的语言文字承载了博物馆中的多数抽象符号,如在对秦兵马俑中“跪射佣”的讲解中:“重装步兵的一种,发现于秦始皇陵二号坑东北角弩兵方阵的中心部位,其双手作持弩状,挖掘出土共计160 个。

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探讨

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探讨

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探讨作者:吴佳醍来源:《设计》2020年第20期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迁,设计符号学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

在传统图形的设计过程中,符号学的应用比较广泛,且在传统图形的设计、创新与传承上有着更好的运用。

文章主要对基于设计符号学视角的传统图形的内容与方式等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符号学、设计符号学概念及内涵的了解,对设计符号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与掌握,更好地应用符号学来设计传统图形,促进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图形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该设计策略为科普类教育游戏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设计符号学传统图形平面设计研究方式内涵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26-03引言一般来讲,符号通过人类大脑思维活动的不断转换而产生与发展。

通过文字、图形、语言以及多种媒介等符号的应用,使得一些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化与直观化。

在人们的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生活也是一个逐渐符号化的过程,且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我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设计符号学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发挥了助推剂的作用。

通过对设计符号学的有效应用,使得我国传统图形的形式与类别更加丰富和多样,促进我国深厚的文化资源得以更好的诠释和展现,增强了传统图形设计的灵活性与多态性。

通过深刻的了解与掌握传统图形的象征意义与实际内涵,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理念更好地融合与渗透,并赋予符号学更加深远的意义与内涵。

由此可见,在研究传统图形方面,设计符号学为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

一、符号学、设计符号学的概念及内涵(一)符号学的概念及内涵符号学主要是一种自然造物体验的过程,且符号学也是一种社会发展学科。

从1960年开始,符号学就被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而展开研究与探索。

每个理论学家在符号学的概念、定义或者术语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且都是不对应和不重叠的。

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老”字符义象似性探析

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老”字符义象似性探析

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老”字符义象似性探析本文基于皮尔斯符号学的象似性研究,就“老”字最初符形与符义之间直接的映像象似性,到符形历时演变中的拟象象似性,到符义网络之间隐喻象似性,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理清了“老”字历时演变中的象似性发展脉络的同时,为探索汉字中的“象”思维,提供了一个研究范式。

标签:皮尔斯符号学象似性老一、象似性理论发展概述(一)象似性理论简说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基石是其关于世界的三大普遍范畴(universal categories):第一性存在,表事物独立存在性质的;第二性存在,由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关系所决定产生的事实;第三性存在,解释第一性、第二性的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法则。

正是在此三大范畴的基础上,皮尔斯提出了包含符号代表项(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的符号三重性理论:“我所定义的符号,由其对象决定而产生,继而决定了其在人身上产生的效果——解释项,所以符号对象通过符号代表项间接决定了解释项。

”[1]透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符号的意义存在在于将对象的意义通过符号代表项使人产生的感知效果(解释项)中。

符号是架起客体与人的认知效果的桥梁,其意义是以客体世界结构概念为基础,刻画出人所体验感知到的概念结构。

诚如沈家煊所言:“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地体现概念结构”[2]。

然而当今学术界关于象似性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皮尔斯关于象似符的分类为基础的。

在符号三重性理论的基础上,皮尔斯根据符号(代表项)自身的性质,符号同它的指代对象的关系,以及符号在人身上产生的意指效果(解释项如何呈现符号),对符号进行了三个层面的九大基础性分类,符号生成方式分类如下图所示[3]:状态一级存在客观事实二级存在法则三级存在代表项一级存在状态符号个例符号规则符号对象二级存在象似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解释项三级存在可能符号现实符号证实符号毫无疑问,现今象似性的研究是以皮尔斯象似符的分类为蓝本的。

《电影符号学》课件

《电影符号学》课件
《电影符号学》ppt课件

CONTENCT

• 电影符号学概述 • 电影符号的构成 • 电影符号的解读 • 电影符号的应用 • 电影符号学的未来发展
01
电影符号学概述
电影符号学的定义
电影符号学是研究电影符号系统的学科,它探讨电 影如何通过影像、声音、色彩、构图等符号手段来 传达意义和情感。
电影符号学关注电影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则,以及 这些结构和规则如何影响观众的感知和理解。
考和感受。
语境的制约
电影符号的意义生成受到电影 整体语境的制约,需要在特定
的情境中理解。
观众的参与
观众的认知、情感和经验等因 素会影响对电影符号意义的理
解和生成。
03
电影符号的解读
电影符号的解码过程
80%
符号的识别
电影符号的解码过程首先需要观 众能够识别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这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化背 景和观影经验。
跨文化电影符号学研究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电影符号的异同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 电影符号学的方法来进行跨文化研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电影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电影符号系统的构成要素
影像、声音、色彩、构图等。
电影符号的跨文化传播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对电影符号的感知 和理解。
电影符号的意义生成机制
探讨电影如何通过符号手段传达意义和情感 。
电影与其他媒介的符号比较
探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在符号表达上的异 同。
02
电影符号的构成
电影符号的分类
05
电影符号学的未来发展
电影符号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电影符号学与心理学
研究电影如何影响观众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深入探讨电影如何通过符号和意 象来操纵观众的情绪和认知。

记忆图景与语境重建: 符号学视域下《隔离的艺术》再解读

记忆图景与语境重建: 符号学视域下《隔离的艺术》再解读

记忆图景与语境重建:符号学视域下《隔离的艺术》再解读作者:刘展王慧琴来源:《新闻论坛》2021年第05期【内容提要】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依赖视觉去体验和感知环境,图像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被广泛使用,在展示中也被赋予新的意义加以诠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乌克兰文化和资讯政策部推出了《隔离的艺术》——世界名画系列防疫海报,这些经典名画经过恰当的改编后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基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予以解读,旨在说明图像的意义是如何被重新阐释的,并指出解读的可变性并未拦截图像所传达意义的缘由。

【关键词】视觉传播形象修辞符号学奇观在媒介技术的变革下,视觉文化成为了人们长期浸润的一种文化形式,我们逐渐适应从读字时代跨越至读图时代这一转向。

在读图时代,文字阅读所带来的沉思感在图像阅读中逐渐消解,我们会不自觉地掉入视觉“奇观”里,“纯粹的形象已经转换成实际的存在——可感知到的碎片,它们是催眠行为的有效动力”,①图像在时代的语境下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说服力,它的影响已经浸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一、释言之言:破译《隔离的艺术》中的神话神话是一种朴素自然的言说方式,罗兰·巴特在《神话修辞术》中这样对神话界定,指出神话的意图被呈现为自然化的面貌。

他还认为神话是一种双重系统——由初生系统和次生系统所构成,初生系统即纯粹语言学的系统,由抽象的整体语言构成;次生系统即神话系统,巴特用非常形象的“释言之言”来称谓它,将语言系统整个作为一个符号代入到神话系统中去进一步解读信息,由直接意指层扩展到含蓄意指层,揭示神话背后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

《隔离的艺术》系列图片,每张图片都用到了“Art of Quarantine”“Flatten TheCurve”“Ministry of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Policy of Ukraine”这三组英文,他们作为语言学讯息,被安置在画面下方边缘处,服务于画面的自然配置,遥控着读者对该语言指定意义的理解。

阅读图像——从符号学的视角看绘画的真实性

阅读图像——从符号学的视角看绘画的真实性

阅读图像——从符号学的视角看绘画的真实性
陈宏可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0(026)0z1
【摘要】绘画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通过把实际的空间材料,转化为一个虚幻的空间,创造出艺术的基本幻象.绘画本身是一个物体的符号,而不是一种完全的复制,真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认知上的态度.绘画的视觉图像是一个开放的符号,可以用符号化的方式将它细腻而深刻地表现出来,运用符号学的方式,它可以像语言符号一样被解读.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陈宏可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1
【相关文献】
1.文化记忆与符号叙事——从符号学的视角看记忆的真实性 [J], 赵静蓉
2.我看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真实性 [J], 李占卿
3.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以《人民画报》涉农封面图像为例 [J], 吴文兵
4.莫高窟壁画中的莲花图像——从图像学到符号学的视角探微 [J], 岳锋
5.符号学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海报的图像修辞表意——战"疫"新闻图像研究之二 [J], 王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学视野下的包装图文设计

符号学视野下的包装图文设计

符号学视野下的包装图文设计
朱立;皮永生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18(39)10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符号学为视角,分析了包装图文设计的3个层面,也即是作为功能的表达层面、图文编排的审美层面以及图文的叙事互动层面,而这3个层面的划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在设计实践中3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可分割和切分。

方法产品包装需要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准确信息,一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目的,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商标、品名、图像、生产日期、安全信息等;二是以图案的形式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

结论包装上的图案以一种形象直观化的视觉语言来告知包装内的产品以及强化产品形象,而文字则是包装传达产品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两者的结合是包装设计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符号学解决问题的相关方式与方法提出了进行包装图文设计的具体过程,为包装图文设计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总页数】6页(P231-236)
【关键词】符号学;包装;图文设计
【作者】朱立;皮永生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82
【相关文献】
1.设计符号学视野下的品牌设计研究 [J], 高铁
2.符号学视野下的传统糕点设计的创新探究——以苏式糕点与日式糕点为例 [J], 曾嘉煜;张凌浩;郭旭阳;张炜
3.设计符号学视野下的品牌设计研究 [J], 高铁;
4.符号学视野下的包装色彩设计 [J], 朱立;皮永生;;
5.符号学视野下"五福"文化创意设计研究 [J], 续庆慧;郭晨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
张乃午
【期刊名称】《青海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7(0)2
【摘要】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模式,主要包括反抗式、颓废式、温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相互文,封面图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政治图像的"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同时,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地外化和延宕.
【总页数】11页(P179-189)
【作者】张乃午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96
【相关文献】
1.语图关系视野下的《列女传》文本及其图像
2.视觉修辞视野下的语图关系哲学脉络书写——以柏拉图为中心
3.视觉修辞视野下的语图关系哲学脉络书写——以柏拉图为中心
4.符号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海王”
5."语图共相"与鲁迅小说的图像
演绎
——以《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为讨论重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符号学看电视新闻中的图文指称关系

从符号学看电视新闻中的图文指称关系

从符号学看电视新闻中的图文指称关系冯德兵【摘要】Image-text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and unique properties of television news dis-course.Drawing upon semiotic analysis,this article inquired into the referential meanings and rela-tions of verbal text and visu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reports.The analysis shows that images and text usually form into a coherent and newsworthy news discourse through visual-verbal co-reference,whereby verbal messages refer to images through such devices as deixis,tense and personal reference to anchor or relay image information while images refer to verbal messages through visual de-vices such as direction,close-ups and montage to illustrate,extend or foreground verbal information.%声画合一,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话语的本质特征之一。

本研究以中英文电视新闻报道为语料,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电视新闻中的图文符号意义及其指称关系进行解析。

结果表明:图文之间往往通过图文共指,形成意义连贯、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语篇。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符号学解析r——从20世纪欧洲现代电影理论视野出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符号学解析r——从20世纪欧洲现代电影理论视野出发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符号学解析r——从20世纪欧洲现
代电影理论视野出发
宋巧丽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18(0)1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自1994年上映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直享有较高评价,堪称世界电影史上的典范.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借助20世纪欧洲现代电影理论视角,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符号学解读.得出该片在叙事组合段中,布局精巧,悬念迭出,借用"监狱"这一特殊符号学意象为影片叙事背景,"希望"主题在影片全景中被标出,从而反向强化教化.同时摒弃说教,将主题表达以强弱两种关系呈现,加深个人认同.除故事和拍摄技巧之外,演员的演绎、背景音乐的使用、旁白的适配和象义元素的辅助等,也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此外,对比当下中国电影"好故事"缺失现状,本文也尝试给出改进建议.
【总页数】5页(P65-69)
【作者】宋巧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世纪外国现代电影理论的发展轨迹 [J], 峻冰
2.20世纪外国现代电影理论的发展轨迹 [J], 峻冰
3.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现代电影理论的起点与驿站 [J], 肖纯
4.符号学视野中的诗歌史理论建构——评董迎春《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 [J], 孙德喜
5.试用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的异同——以拙政园与凡尔赛宫花园为例 [J], 张欣;朱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与图像——试论语图关系研究的两种视野

符号与图像——试论语图关系研究的两种视野

符号与图像——试论语图关系研究的两种视野
段德宁
【期刊名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5
【摘要】在“文学终结论”与“图像化时代”的双重碰撞下,重新审视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建构一种“文学图像论”的理论基础.在一种符号的视野中,语言符号是实指的,图像符号则是虚指的.这是由于符号本身就预设了一种作为概念或者说意义的所指作为标准.从图像的视野重新审视二者,那么图像和语言在呈现表象方面一个是实显的、一个是虚显的,这无疑归结于图像意识类似于知觉的行为特点.符号和图像作为审视语言和图像关系的两种视野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展示了语言和图像这两者的本性与关系.
【总页数】8页(P36-43)
【作者】段德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4
【相关文献】
1.试论语图修辞研究——兼谈两种语图互文修辞格 [J], 段德宁
2.叙事图像与图像叙事--网络游戏中的语-图符号之关系研究 [J], 鲍远福
3.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同视野两种单标记免疫荧光图像合成为双标记图像的方法研
究 [J], 焦西英;程希平;郎兵;张萍;王百忍;鞠躬;游思维
4.论语图符号学视野中庄子的象 [J], 包兆会
5.论语言形式的两种符号性 [J], 夏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符号学例子

电影符号学例子

电影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电影中的符号、象征和意义的学科。

通过对电影中的符号、角色、情节和场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中的文化、社会和个体意义。

下面将为你提供一些电影符号学的例子。

1.《星球大战》系列《星球大战》系列是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部科幻系列电影,其中的符号学元素极为丰富。

例如,黑白格子图案的服装和头盔代表了反抗军的正义和力量,而黑色的制服则象征着帝国的邪恶和压迫。

这些符号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辨识角色的方式,并传递了正邪对抗的主题。

2.《美女与野兽》《美女与野兽》是一部著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其中的黄色礼服象征着贝儿的美丽和纯洁,而野兽的尖牙和毛皮则象征着他的野性和暴力。

这些符号通过对主角个性特征的凸显,将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关系传达给观众。

3.《阿凡达》《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其中的蓝色人种——纳美族成为了整个电影的主要符号。

纳美族的皮肤颜色象征着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连接,借此传递着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电影通过这一符号来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4.《致命魔术》《致命魔术》是一部关于魔术师竞争和欺骗的电影,其中的红色丝巾成为了重要的符号。

红色丝巾象征着魔术师之间的竞争和斗争,也代表着故事中的魔术技巧和伎俩。

红色丝巾在整个故事中不断出现,为观众提供了线索和视觉上的吸引力。

5.《发条橙》《发条橙》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电影,其中的“Ludovico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符号。

Ludovico技术通过投射画面和声音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象征着当权者对个体思想和自由的控制。

这一符号折射出了社会对人性自由和伦理探讨的主题。

这些例子只是电影符号学研究中的冰山一角。

电影中的符号和象征因作品而异,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和主题。

通过对电影中的符号进行观察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深层意义,增强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电影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电影作品,并进一步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 入思 考 的事 情 。
局②, “ 为 老照 片大 战” 添 了不 少 的火药 味 。此外 , 增 这
引 老照 片 ” 藏热 。在 收 况且 , 号与 图像 ( 符 影像 ) 的流动 已经成 为 当今社 股风 潮还 带动 了收 藏界 , 发 了 “ 善 跟 会生 活 的一大 景观 , 们 已经 渗 透 到社 会 日常 生 活 的 此期 间 , 于 制 造 、 踪 和 传 播 新 信 息 的 网络 媒 体 也 它 许 专 肌理 之 中 , 成 为 H常 生 活审 美化 (h ete c a o 参与其 中 , 多 门户 网站 都 辟 出空 间 , 门介 绍 和 传 并 teas t i t n h iz i 老 , 老 主 致 o vrdyle 的重 要部 分 , f e a f) e y i 成为 “ 费文 化发 展 的 中 播 “ 照片 ” 甚 至还 有 专 门的 “ 照 片 ” 题 网站 , 消
与文的结合 也 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文本样式 和表 征方式 。在 符号 学的视域 , 老照 片》 图文样式形成 了独特 《 的 的“ 图文互释” 的图文关 系 , 这种关系在文本解读 中演变成 “ 合解码” 联 的阅读策略 ; 进而 , 通过 “ 联合解码” 这种 ,
文本 样 式 和 表 征 方式 在 怀 旧 心 理 、 史 体 认 和个 体 叙 事 等 方 面 显 露 出 重 要 的 意 义 。 历
老 , 老照 片 》 “ 照 片 ” 一个 普 ,老 从 神” 3 , l 用符 号 学 的理 论 资源来 考察 《 照片 》 图文 号— — “ 照片 ” 经 由《 老 的 通 的语词 逐 渐 成 为 一 个 特 殊 的 、 富有 影 响 的文 化 符 样 式 , 其符 号特 征 和组 合 意 味 做 出 适 当 的检 视 , 对 达
有 老 的结合 也越 来 越 成 为 一 种 流 行 的 文 本样 式 和 表 征 方 种 之多 。 因此 , 人 称 此 为 出版 界 爆 发 的一 场 “ 照
。期 间 的 “ 商标 抢 注 ” 件 和 版 权 纠 纷 , 事 使 式 , 么, 那 在这 种 图文 结 合 的样 式 中 , 图像 与文 字 组 合 片 大战 ” 山东 画 报 社 最 终 与 江 苏 美 术 出版 社 对 簿 国 家 商 标 的符号 表象 与其 背后 的深 层 意味 , 是 一件 值 得 我 们 就
也 成 对《 老照片 》 这种 图文 样式 在 怀 旧心 理 、 史 体 认 和 号 , 成 了 一 个 有 特 殊 意 味 的文 化 意 象 。我 们认 为 , 历 正是 《 老照 片 》 书 的出 版 、 行 和 出版 界 的 “ 照 片 丛 发 老 个 体叙事 等方 面 的意 义 、 响和功 能 的阐释 。 影 热”“ 、 老照 片 大 战 ” 引 发 了 我 们 所 说 的 “ 照 片 现 , 老
2 1 年 5月 01
三峡大学学报 ( 文社会科学版 ) 人
J un lo hn he re ies y Hu nt s& S ca ce c s o ra fC iaT reGog sUnvri ( ma ie t i o ilS in e )
M a 01 v2 1 V0. 3 No 3 13 .
老照 片 ” 的传播 、 流和有 意 味的解 读 。 交 心 ”28 。在此背 景下 , 文 的出发 点是依 照 李 幼蒸 力 于 “ [9 ] 本
所言 , 察 一 切 学 术 领 域 中 可 能 会 有 的 “ 号 学 精 观 符
时 至今 日, 以 这样 说 : 老 照 片 》 造 了 一个 符 可 《 创


作为符号的“ 照片” 老
象 ”“ ,老照 片 ” 渐成 为 了一 个 文化 符 号 , 逐 并且 , 一 这
符 号越 来越 多地 进人 大 众 的 日常 注 视 、 文化 消 费 和 阅
19 96年 1 2月下 旬 ,老 照 片 》 一 辑 由 山东 画 报 读 一审 美经验 , 进入 了文 化研究 的领 域 。 《 第 也
关键 词 : 老照 片》; 图文关 系 ; 联合解码 ; 符号学 《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6 2—6 1 ( 0 1 0 04 0 2 9 2 1 ) 3— 0 5— 4
“ 照片0 如 至 0 8年 初 , 老 照 片 》已经 出版 了五 十 六 《
言 :老照 片》 书 的 出版 , 《 丛 一定 意 义 上成 为 中 国进 入 “ 照片热 ” 各 类 模 仿 与跟 风 的 出版 物 不 胜 枚 举 , 老 , 到
“ 图时代 ” 读 的标 志性 事件 。伴 随 这 一进 程 , 与文 2 0 图 0 2年 , 市面上 先后 出现 的 “ 老照片 ” 出版物 达数 十 类
谓“ 图像 转 向 ” “ 像 时 代 ” “ 觉 文 化 ” 总体 背 辑 。《 、图 和 视 的 老照 片》 四辑 印行 总 量一 百 多万 册 , 造 了九 前 创
景下 来 考 察 , 许 可 以 得 到 更 好 的 理 解 。有 论 者 直 十年 代 中 国 出版 界 的奇 迹 。一 时 间 , 版 界 刮 起 了 也 出
第3 3卷
第 3期
图 文 互 释 与 联 合 解 码
— —
符 号学视 野的《 老照 片》
王 小 平 ,
( .四 川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 学 院 ,四川 成 都 1
6 0 6 ; .四川 理 工 学 院 人 文学 院 ,四川 自贡 10 5 2
630 ) 40 0

要 :《 老照片》 丛书 的出版 , 在一定 意义上 成为 中国进入 “ 图时代 ” 读 的标 志性事件 ; 随这一进 程 , 伴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