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翻译

合集下载

符号学

符号学

符號學卓彥利一、前言符號學(semiology),此一學科在非歐美語文系統中較為陌生,而其關於「符號學美學」著作也較少有譯本。

因此,我們對於此學科中所使用的辭彙時常產生混淆;然而,對其作用於人類文明中的存在意義更顯得模糊不清。

故我想藉由此次報告將其大略整理說明之。

在進入符號學脈絡探究之前,必須要先清楚其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以便理解這個盤根錯節的複雜體系。

就李幼蒸在著作《哲學符號學》中提到,「西方社會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特別是60年代以後,人文科學的「科學化」全面加強,幾乎一切學科中的話語都在經歷著精確化的過程,……越來越具備了科學學科的型態。

」20世紀的諸多學派多在於關心人文科學的基礎問題,許多唯心主義派的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著長期對峙的局面,因此在二次大戰之後,符號學在這情境當中日趨顯著。

而結構語言大師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在其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1916)所提出的中心論點——將語言視為一個符號1,當然這也相對地影響(或促使)符號學的發展。

〈一〉符號學中的界定1.詞彙術語對於今日在符號學領域中所使用的「術語」,往往在各理論家之間意義上有些許的落差,而此一情形可能會在深度閱讀時產生混淆,所以在對各論述深入閱讀前,我大致上對符號學的「術語」作一大略地說明。

Semiotics 符(記)號學:研究記號的a.本性和種類b.意指什麼c.如何被使用d. 如何產生預期的結果或交流預期的意義。

Semiology 符號學:隨著布拉格學派的著作,「結構主義」一詞變得和「符號學」(semiotics)一語合併。

意指對符號的系統研究。

Semiosis 記號、指謂:源自希臘詞semeîon(作為證據的標記)。

涉及兩個層面:a.作為符號發揮作用的過程。

b.符號產生的理解狀態(行為、回應)。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摘要: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符号学;翻译;所指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一、语义的符号学定义符号学认为意义是一种关系,即符号(语言单位也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所标示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任何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能说明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如果符号不标示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那它就不是符号。

用巴尔胡达罗夫的话说:“符号同符号之外的某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就是意义。

”很显然,符号学给意义所下的定义摆脱了心理主义定义的主观性和神秘性,因而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同时,符号学定义比语言学定义更加直截了当地触及意义本身,而不留有需作进一步解释的余地,因此比语言学定义更为确切,更有说服力。

但也必须指出,特别是从翻译的角度看,对语义的认识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中所涉及的不会是抽象的符号系统,而会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言语符号。

这些言语符号产生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场合,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

只有把符号学同社会学结合起来,并借助于语言学、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才能使符号学理论充分地运用于翻译研究。

翻译学比符号学更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翻译中要做出功能对等的转换,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原文的意思。

而这种全面理解则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一切因素,从句法到词汇,从词汇到语音,从句子到单词,从本义到转义,从所指到联想等等,都进行分析。

这就使翻译学得出以下合乎逻辑的结论:(1)原文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具有意义,如句法有句法意义,词汇有词汇意义,修辞有修辞意义等等;(2)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不可分割的结合体:某个言语形式(包括口头的和笔头的)之所以被看作言语形式,是因为它具有意思,否则它就不是言语形式;意思寓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又因具有意思才能发挥其作用。

翻译三分法

翻译三分法

翻译三分法
翻译三分法是由俄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森提出的翻译理论,他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分为三类。

1.语内翻译,指在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

2.语际翻译,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义上的翻译。

3.符际翻译是指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比如把旗语、手势变成言语表达。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也应该表现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提供实现和研究差异的场所。因此,在遇到文化差异的时候,不应仅仅采取归化的翻译,更应保留和介绍异域文化,也应适当地运用异化翻译法。
总之,无论使用归化还是异化方法,其目的是体现原影片的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吸引观众的眼球,唤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三、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片名翻译评析
以上都是以归化的方法翻译得较好的片名。有些片名以异化的方法翻译,也很传神。如:影片《The Sound of Music》中,美妙的音乐歌曲贯穿始终,为影片平添不少魅力,译为《音乐之声》,会让人联想到影片里一定会既有美妙音乐,又有动人故事,从而唤起观看欲望。影片《Love Story》译为《爱情故事》也很贴切。众所周知,爱情是影视作品永远的主题,既然这个爱情故事被拍成电影,又被从好莱坞引入中国,一定会有它的独特之处,于无声处见功夫,既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又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类似好的片名翻译还有:《Master Spy》译为《王牌间谍》,《True Lies》译为《真实的谎言》,《A Walk in the Clouds》译为《云中漫步》,《Dances with the Wolves》译为《与狼共舞》等。
[参考文献]
[1] Nida, Euபைடு நூலகம்ene A.&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E. J. Bill: Leiden, 1982.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社会符号学与翻译

社会符号学与翻译一、引言将符号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尔胡达罗夫( 1985) 。

他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单位同任何其他符号一样,由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组成, 意义仅是一种符号关系。

巴赫金( 胡壮麟, 2001) 认为, “世界是文本、符号学或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意识形态性、交际性和对话性。

巴赫金的符号学观点进一步证实了符号学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元科学, 它与众多子符号系统均有纵聚合或横组合的联系, 如符号学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传播学等。

符号学作为社会这一符号网络中的子符号系统, 是适用于翻译研究的( 陈宏薇, 2003) 。

Nida believes,"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semiotics over other approaches to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is that it deals with all types of signs and codes, and especially with language 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of all the systems of signs which human employ."(Nida,2001:376)“社会符号学要求对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给予同样的重视,因为无论何种性质的符号,都必须根据整体交流语境并联系所有其他与语言符号结合的符号来加以理解。

”(Nida,2001:155)符号学理论认为, 任何符号, 不管是语言符号( 如语言本身) 还是非语言符号( 如体态语、超语言符号或者副语言符号等)均具有意义。

意义即关系。

不同的语言标示着不同的符号系统; 翻译即是翻译意义; 意义和功能是一篇译作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唐美华,2007:145)因此,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 在意义和功能上尽量做到忠实于源语言。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要点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要点

指称意义
其实,享受和金钱无关,然而认识享受, 全看我们有怎样的情怀。
In reality, enjoyment in life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to do with money. How we can enjoy life depends entirely on our attitude towards it.
言内意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There is poetry in the paintings, and there are paintings in the p心并不聋 啊!
Humph! My ears are deaf, but my mind is not. (拈连)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
1)指称意义(designative meaning) 2)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 3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 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 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 世界。例如:father (父亲),table cloth (桌布),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 阳从东方升起。)
言内意义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 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
语音层次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 迭韵、和声、押韵)、格律及重读等方面;
词汇层次有谐音双关、一语双叙等; 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倒装等; 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
粘连等。
言内意义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英汉词汇翻译对等

从皮尔斯符号学角度看英汉词汇翻译对等
2符号 学与矗 译 的关系 翻译 的核 心是 语言 活动 , 符号 学 的一般 原理 也正 是在观 察 、研 究 自然语 言 的基 础上 概括 总结 的 。因 此从 符号学 角度 研究 翻译 有其 可行 性和 必要 性 。 符号学和 翻译 研究具 有相通 性 , 者都 可与信 息或文 本, 两 即符号 的用法 、解释 和操作 有关 。对翻 译研 究和符 号学研 究所共 有 的一些 问题 进行 系统 的探 讨是 可 能的, 两种研 究 即符 号学研 究和翻 译研 究 的汇 合会 带来第 三种 思想 的可 能 , 即 符 号翻 译研 究 的 可 能性 。 符号翻 译研 究不 仅是 可能 的, 且是 必要 的 。在过 去人 们都 从语 言学 角 而
教育 时 空
l ■
从 皮尔 斯符号学 角度看 英汉词汇翻译 对等
马志馨
( 州大学 升达经 贸管 理学 院公外 部 郑 河南 郑州 4 19 ) 511 [ 摘 要] 对等 一直 被认 为是 翻译 理论 中最 具 争议 的 问题之 一 。 皮尔 斯 的符 号学 认 为符 号和 解释 项之 间是 不 可能完 全 对等 的 , 翻译 是一 个不 断发 展 、有 目标 引导 、但 总是 无止 境 的进化 过程 , 因此我 们要 不 断地 去发 掘符 号所 包含 的 新意 义 。这 一观 点为 解决 翻译 对等 问题 提供 了一个 全新 的视 角 。本文 就 皮尔 斯 的 符号 对等 观对 英 汉 词汇 对 等进 行 分析 。 [ 关键 1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9 4 (0 93 —0 50 10 — 1X2 0 )60 8 —2
是: 句法 意义 (y t c i e n n ) s n a t C m a i g 、语 义意义 (e a t c m a i g 和 语用 sm n i e nn ) 意义 (r ga i e n n ) p a m tc m a ig 。这三 个意 义的对 等转 换分 别产 生 了句 法对 等 、 语 义对 等 和 语 用 对 等 。

符号学专用术语

符号学专用术语

AAbduction 试推法 (Pierce)Abductionist Self 试推自我Abjection 贱弃 (Kristeva)Absent 缺场,不在场Absolute icon 绝似符号Acceptability 可接受性Actant 行动素(Greimas)Action 行动,情节Addressee 接收者Addresser 发送者Adorno, Theodore 阿多尔诺Advertisement industry 广告产业Aesthetic 美学的、艺术的、审美的Affect 效果、影响Affective Fallacy 感受谬见(Wimsatt)Agency 行动主体性Agent 行动者,行动主体Alienated consumption异化消费(Bell)Alienated labour 异化劳动(Marx)Alienated semiotic consumption异化符号消费Alienation effect 间离效果(德文verfremdungseffekt)(Brecht)Alienation 异化Allegory 寓言(Benjamin)Alter-ego 他我Althusser, Louis 阿尔都塞Ambiguity 含混 (Empson)Ambivalence 模糊价值,矛盾价值Analog 同构体Analogy 同构、类推Analytical Psychology 分析心理学(Jung)Androcentrism 男性中心主义Androgyny 雌雄同体Anima 阿尼玛(Jung)Animus 阿尼姆斯(Jung)Antecedent 前项(Eco)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论Anti-essentialism 反本质主义Antimetaphor 反喻Antinomy 反论Anti-Oedipus 反俄狄浦斯(Deleuze)Antonym 反义词Anxiety 焦虑(Kierkegaard)Aphasia 失语症(Jakobson)Aposiopesis “欲言还止”Appellation 询唤(Althusser)Apperception 联觉Appraisive 评价的(Morris)Arbitrariness 任意性、武断性 (Saussure)Arcade 拱廊街(Benjamin)Archeology 考古学(Foucault)Archetype 原型(Jung)Argument 议位(Peirce)Articulation 分节Artificial 人造的Artworld 艺术世界(Danto)Association 联想Attention Economy 注意力经济Audience 受众Auditory 听觉的Aura 灵韵(Benjamin)Authenticity 本真性Authoritarianism 权威主义Authorization 授权(Bourdieu)Auto-communication 自我传播Automatisation 自动化Autonomy 自足论Autopoiesis 自动创造Avante-garde 先锋Axiological 价值论的Axiom 自明之理,公理BBakhtin, Mikhail 巴赫金Barthes,Roland 巴尔特Baudrillard, Jean 博德利亚Bazin, André巴赞Becoming 生成Behavourism 行为主义Being 存在Benjamin,Walter 本雅明Bilateral interaction 双边互动Binary 二元Bloomfield, Leonard 布隆菲尔德Bloomsbury Group 布鲁姆斯伯利集团Bourdieu, Pierre 博迪厄Bricoleur 杂凑(Levi-Strauss)Brooks, Cleanth 布鲁克斯Buehler, Karl 毕勒Bureaucratization 官僚化Burke, Kenneth 伯克CCanonization 经典化Carnival 狂欢(Bakhtin)Cartylism 克拉提鲁斯论Cassirer, Ernst 卡西尔Category 范畴Catharsis 净化Causality 因果性Censorship 监查(Freud)Cereme 空符(Hjelmslev)Channel 渠道Chatman, S eymour 恰特曼Chomsky, Noame 乔姆斯基Chora 子宫间(Kristeva)Chronemics 时间符号学Circulation 流通(Greenblatt)Civil Society 市民社会Civilization 文明Classeme 类素Classification 分类Code 符码Codification 符码化Cognition 认知Cognitive mapping 认知映照(Jameson)Cohesion 整合性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集体无意识(Jung)Commodification 商品化Commodity 商品Commodity Fetishism 商品拜物教Communication studies 传达学Communication 传达,交往(Habermas)Community 社群Commutation 替换Competence 能力(Chomsky)Complete icon 全像似Conative 意动 (Jakboson)Conceit 曲喻Concrete universal 具体共相(Wimsatt)Concretization 具体化(Ingarden)Condensation 凝缩(Freud)Configuration 图形Connotation 内涵Connotative 内涵的Consequent 后项(Eco)Consistent 自洽的Constellation 星座化(Benjamin)Constructional iconicity 构造像似性Consumativity 消费性(Baudrillard)Contact 接触 (Jakobson) Contemplation 观照Contemporaneity 当代性Con-text 联合文本(Greenblatt)Context 语境Contextualism 语境论(Richards)Contingency 偶然性Continguity 邻接(Jakobson)Contrapuntal reading 对位阅读(Said)Convention 规约(Pierce)Coquet, Jean-Claude 高盖Correlative 对应物Correspondences 应和 (Baudelaire)Co-text 伴随文本Critical theory 批判理论,批评理论Critique 批判(Benjamin)Culler, Jonathan 卡勒Cult 膜拜Cultural capital 文化资本(Bourdieu)Cultural unit 文化单位(Eco)Cyber Space 赛博空间Cybernetics 控制论Cybernetization 赛博化DDanto, Arthur 丹图Dasein 此在(Heidegger)Decentring 去中心化De-chronization 非时序化Decoding 解码Deconstructionism 解构主义Decorum 合式Deduction 推理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Shklovsky)Default 默认项Della Vople, Galvano 沃尔佩Demetaphorization 消比喻化Demotivation 去理据化Denotation 外延,直指Denotative 外延的Deontic 义务论的Derrida, Jacques 德里达Desemiotization 去符号化,物化Designation 指示Desiring-Machines 欲望机器(Deleuze)De-tribalization 非部落化(McLuhan)Diachronic 历时性(Saussure)Diacriticical 辩证批判(Kristeva)Diagrammic 图表的(Peirce)Dialectic 辩证法Dialogic 对话(Barkhtin)Dicent 述位(Peirce)Dichotomy 二分Diegesis 叙述Différance 延异(Derrida)Difference 差异Differentia of Literature 文学特异性Differentiation 分化Diffusion 扩散Digression 枝蔓Dilthey, Welhelm狄尔泰Disambiguation 消含混Discipline 规训(Foucault)Discourse 话语Disembodiment 脱体Disinterestedness 非功利Displacement 置换(Freud)Disposition 性情(Bourdieu)Disruption 断裂Dissipative structure 耗散结构(Lotman)Distinction 分别(Bourdieu)Distributive 同层次的Divine madness 迷狂Dominant 主导(Jakobson)Double articulation 双重分节(Martinet)Double 副本Dragging effect 滞后效应Dramatism 戏剧化论(Burke)Dufrenne, Mikel 杜夫海纳Duration 时长Durée 绵延(Bergeson)Dystopia 反乌托邦、恶托邦EEagleton,Terry 伊格尔顿Eco, Umberto 艾柯Ego consumans 消费自我(Baudrillard)Ego 自我(Freud)Eidos 表相Eikhenbaum,Boris 艾亨鲍姆Elective affinities 亲和力Electra Complex 厄勒克特拉情结(Freud)Eliot, T.S. 艾略特Ellipsis 省略Emic 符位的Empathetical 移情式的(Fraser)Empiricism 经验主义Empson,William 燕卜森Encoding 编码Endophoric 内向的Endosemiotic 内向符号(Tarasti)Endosemiotic(生理性)内符号(Sebeok)Enlightenment 启蒙Entertainment industry 娱乐工业Entropy 熵Epic theatre 史诗剧(Brecht)Episodic 片段式Epistèmé知识型(Foucault)Epistemic 经验论的Epistemological Rupture 认知断裂Epistemology 认识论Epoché括弧悬置(Husserl)Erasure 擦抹(Derrida)Erotics 色情学 (Barthes) Essentialism 本质主义Ethics 伦理学Ethnic identity 族群身份Ethnography 民族志Etic 符形的Etymology 词源学Euphemism 委婉语Exchange value 交换价值(Baudrillard)Exegesis 解经Exhibition value 展示价值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存在论Exophoric 外向的Exosemiotic 外符号(Tarasti)Expression 表现Extension 外包FFake 造假Fallacy 谬见Falsification 证伪Family resemblance 家族相似 (Wittgenstein) Fashion 时尚Femininity 女性气质Feminism 女性主义Fenollosa,Ernest 费诺罗萨Fictionality 虚构性Field 场地(Bourdieu)Figure 修辞格Finance capital 金融资本Firstness 第一性(Pierce)Fish,Stanley 费什Flashback 倒述Flashforward 预述Focalization 聚焦(Genette)Focus group 焦点集团Fore-conception 先概念(Kristeva)Foregrounding 前推 (Mukarovsky)fore-having 先有(Kristeva)Foreshadowing 伏笔fore-sight 先见(Kristeva)Forgery 赝品Formalism 形式主义、形式论Foucault,Michel 福柯Fracture 破绽Freud,Sigmund. 弗洛伊德Fry,Roger 弗莱Frye, Northrop 弗赖Function 功能Fusion of horizons视野融合(Gadamer)Fuzzy sets 模糊集GGadamer, Hans Georg 加达默尔Gatekeeper 把关人Gaze 凝视(Lacan)Gender Performance 性别表演(Butler)Genealogy 谱系学Generic 门类的Genetic 发生的Genette,Gerard 热奈特Geno-text 生成文本(Kristeva)Genre 体裁Gestalt 格式塔Gödel, Kurt 哥德尔Gombrich,Ernst H. 贡布里希Grammatology 书写学(Derrida)Gramsci,Antonio 葛兰西Grand Narrative 宏大叙述(Lyotard)Grapheme 书素Grapheme 图素Greimas, A.J. 格雷马斯Gustatory 味觉的Gynocentric 女性中心Gynocriticism 女性批评HHabitus 习性(Bourdieu)Halliday, Michael 韩礼德Hegemony 霸权Heidegger, Martin海德格尔Heresy 误说Heresy 误说Hermeneutics 解释学Heterogeneity 异质性Heterogeneous 异质的Heteroglossia 杂语(Bakhtin)Hierarchical 层控的, 层次的Hirsch, Eric D. 赫许Historicism 历史主义Historicity 历史性Historiography 历史写作Hjelmslev,Louis 叶尔姆斯列夫Homilogy 同形词Homogeneity 同质性Homogeneous 同质的Homology 同型Homophony 同音词Horizon 视阈Horizon of expectations期待视野(Gadamer)Humanism 人文主义Hume, David 休谟Husserl, Edmund 胡塞尔Hybridity 混杂Hyperreal 超真实(Baudrillad)Hyper-text 超文本Hypoicon 亚相似符号(Pierce)Hyposeme 亚素符(Peirce)Hypo-text 承文本(Genette)IIcon 像似符(Pierce)Iconicity 像似性(Pierce)Iconography 图像学Id 本我(Freud)Idea 理念Idential sign 同一符号Identity 身份、认同Ideogrammic Methos 表意文字法(Pound)Ideograph 指事字Ideology 意识形态Image 形象Imaginal 形象的(Pierce)Imaginary Community 想象共同体(Anderson)Imaginary Order 想象界(Lacan)Imagination 想象,形象思维Imagism 意象派Imitation 模仿Immanence 临即性,内在性Implicittext 隐文本Implied author 隐含作者(Booth)Implied metaphor 潜喻Implied reader 隐含读者(Booth)Implosion 内爆(Baudrillard)Impressionism 印象批评,印象主义Incongruity 不相容(Richards)Indeterminacy 不定点(Ingarden)Index(复数 indices)指示符(Pierce)Indexicality 指示性Individuality 个体性Induction 归纳Information 信息Informativity 信息性Informativity 信息性Ingarden, Roman 英伽登Institution 制度,体制Institutionization 制度化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工具理性Integral sign 整体符号Intension 内包Intention 意向(Husserl)Intentional Fallacy 意图谬见(Wimsatt)Intentionality 意向性(Husserl)Intentionalty 意图性Interface 界面Internalize 内化Interpellation 询唤(Althusser)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际传达Interpersonal identity 人际身份认同Interpretant 解释项(Pierce)Interpretation 解释Interpretive community解释社群Intersemiosity 符号间性Intersemiotic 符号体系间的,跨符号系统的Inter-subjectivity 主体间性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 文本间性Intrasystemic 系统内Intrusion 干预Intuition 直觉Irony 反讽Iser, Wolfgang 伊瑟尔Isotope 同位体(Greimas)JJakobson,Roman 雅克布森Jameson,Fredric 詹姆逊Jaspers, Karl 雅思贝尔Jauss, Hans-Georg 姚斯Jung, Carl 荣格Justaposition 并置KKiekegaard, Soren 克尔凯郭尔Knowledge gap 知识沟Kristeva,Julia 克里斯台娃LLacan, Jacques 拉康Lange, Susan 朗格Language game 语言游戏 (Wittgenstein)Langue 语言,语言系统(Saussure)Lebenswelt 生活世界Lefebvre, Henry 列斐伏尔Legisign 型符(Pierce)Legitimacy 合法性Legitimation 合法化Lévi-Strauss,Claude列维-斯特劳斯Lexical 词汇的Lexicon 词项Libido 里比多 (Freud)Linearity 线性Linguistics 语言学Link-text 链文本Literal 字面的Literariness 文学性(Shklovsky)Positivism 实证主义Literary 文学的Lotman,Yuri 洛特曼Lukács,Georg 卢卡契MMandala 曼陀罗(Jung)Manifestation 显现Manipulation 操纵Mapping 映示Markedness 标出性 (Chomsky)Marker 标记Martinet,André马丁奈Mass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Mass media 大众传媒Mechanical reproduction 机械复制(Benjamin)Mechanism of Defence 防御机制(Anna Freud)Media 媒体Mediation 中介化Medium 媒介Melodrama 情节剧Meme 文化基因Mental icon 心像Merleau-Ponty,Maurice 梅洛-庞蒂Message 信息Metacritique 元批判Metafiction 元小说Metahistory 元历史Metalanguage 元语言Metanarrative 元叙述(Lyotard)Metaphor 比喻,隐喻Metaphysics 形而上学Meta-sensibility 元意识Meta-text 元文本(Genette)Metonymy 转喻Metz,Christian 麦茨Micro-text 微文本Mimesis 模仿Mimologic 模仿语(Genette)Minimal narrative 最简叙述Miraculism 奇迹性Mirror stage 镜像阶段(Lacan)Misreading 误读Misrecognition 误认Modality 模态(Greimas)Modernity 现代性Moment-Site 此刻场(Heidegger)Monologue 独白Morpheme 词素Morphology 形态学,词法Morris,Charles 莫里斯Motif 情节素Motivatedness 理据化Motivation 理据性 (Saussure) Mukarovsky, Jan 穆卡洛夫斯基Multiculturalism 多元文化主义Multimedia 多中介,多媒体Mysticism 神秘主义Myth 神话Mytheme 神话素Mythic-archetypal 神话-原型(Frye)Mythification 神话化NNarratee 受述者,叙述接收者Narrative 叙述Narrativity 叙述性Narratology 叙述学Narrator 叙述者Nation 民族Nation-State 民族国家Naturalization 自然化Necessity 必然性Neo-Historicism 新历史主义Noema 所思 (Husserl)Noesis 能思 (Husserl)Noetic Field 能思域 (Husserl)Noise 噪音(Barthes, 法文bruit)Nomad 游牧(Deleuze & Guattari)Nominalism 唯名论Readerly text 可读性文本 (Barthes)Normative 规范性的Notation 记录法OObject Form 物品形式(Baudrillard)Object 对象 (Peirce) 物(Baudrillard)Objective Correlative 客观对应物(Eliot)Objectivism 客体主义(Williams)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情结(Freud)Olfactory 嗅觉的Onomatopoeia 拟声词Ontology 本体论Opoyaz 彼得堡语言研究会Optical 光学的Organism 有机论Organon 研究法Overcoding 过度编码 (Eco)Overstatement 夸大陈述PPanopticism 全景监视(Foucault)Pansemiotism 泛符号论Paradigm shift 范式转换Paradigm 范式,纵聚合段Paradigmatic 纵聚合的Paradox 悖论Paralanguage 类语言Paraphrase 意释Parataxis 并置Paratext 副文本(Genette)Parody 戏仿Parole 言语(Saussure)Partialization 片面化Patriarchy 父权Peirce,Charles S 皮尔斯Perception 感知Performance 演示(Chomsk, Goffman)Performative 述行(Austen)Performativity 表演性(Butler)Periodization 分期Persona 面具Personality 人格(Jung)Personalization 人格化Persuasive 劝服Perturbation 干扰Phallus 菲勒斯 (Lacan)Phaneron 现象(Pierce)Phaneroscopy 现象学(Pierce)Phantasm 幻象Phatic 接触性的,交际的(Jakobson) Phenomenology 现象学Pheno-text 现象文本(Kristeva)Philology 语文学Phoneme 音位Phonology 音位学Piaget,Jean 皮亚杰Pictogram 图画文字Plereme 实符(Hjelmslev)Plurality 多元性Poeticalness 诗性Polymodality 多态性Polyphony 复调(Bakhtin)Polysemy 多义Positioning 站位(Althusser)Power-Knowledge 权力。

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四、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什么是翻译? 中外学者对其界定不尽相同。

张培基在《英汉翻译教程》中将翻译定义为“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张培基, 1980) 巴尔胡达洛夫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个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巴尔胡达洛夫, 1985) 英国学者约翰逊将翻译界定为“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 保持原文意义不变”。

奈达则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

从上述有关翻译的界定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2.翻译是一种动态的介于至少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过程。

3.翻译中必须遵循“意义不变”这一原则。

由此可见, 既然翻译是一项语言活动, 那翻译研究就必然包含语言研究。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 1982) 。

他认为,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 而且是各种符号系统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系统。

只有依靠符号学才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界定。

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 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就必须知道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之处。

其次, 从第二点翻译过程其实质是信息的转换过程来看, 翻译过程与符号指示过程存在共同点。

温洪瑞将翻译定义为“为消除不同符号系统间交流的障碍而将一个符号系统的信息变为另一符号系统相应形式的再现信息表达出来的过程”。

( 温洪瑞, 1997) 他将翻译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甲(即原语作者)按原语系统的规则编码( encoding) ,并将原始思想变成信息M,并发送信息;第二步由丙( 即译者) 接受甲方信息并按原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decoding) ,从而获得与原始思想大致相同的思想。

第三步, 丙按照的语系统的规则编码并发出再现信息; 第四步, 乙( 的语读者) 接受再现信息,按的语系统的规则解码, 从而形成与丙的获得思想大致相同的再现思想。

符号学basis

符号学basis

II Features of Language : a semiotic approach1Arbitrariness(任意性)Thi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following 4 ways:1)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mbryology(发生学)and genetic linguistics(发生语言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 and whatthe sign was habitually used to refer to was not motivated. It was onlyan accident that a particular sound sequence was employed by ourremote ancestors to refer to a particular object. But for any oneindividual, the relationship is compulsory and obligatory. He mustobserv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lready fi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ign and the object the sign is habitually used to refer to.2)Arbitrariness wa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linguistic signs only when theywere first invented and put into popular use. Later on when theselinguistic signs were used or are used to form new linguistic sign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what they may be used to refer to is nolonger arbitrary, but mostly motivated. As in most of the derivatives. Forexample, read, reader, reading, reading-room .3)Arbitrariness is relative because of the constraint of many humanfactors. These human factors may beA The constraint of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the human beings.B The constraint of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and physiologicalstructure of the human beings. We can only produce those soundcapable of being produced by the human tongue .C Cultural constraint. Linguistic signs are not an exact mirror imageof the objective world, but patterned by its culture.D Two points for particular attention:●The case of onomatopoeia. More motivated.●The case of sound symbolism. Motivated.8Multi-meaningfulness(多义性)Apart from language ,all other kinds of signs are univocal (单意的),that is ,one sign, one interpretation, in any situation. But Multi-meaningfulness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language. For example, for the Chinese word “打”,《现代汉语词典》lists 23 senses; and for the English verb take, 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has listed 28 senses.Strictly speaking, multi-meaningfulness of words is a synchronic concept, not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meaning that a word in question has undergone.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word “处分”had the meaning of “处置”and “处理”during the Tang dynasty ,not the meaning of“处罚”in modern Chinese. But this is not a case of polysemy, because these meanings of the term are (were)not used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11Openness (开放性) (参考《超越》,273页)Language contains an unlimited number of possibilities in structure, content and meaning .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eness. The same word, the same phrase, the same sentence, the same text can have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different times ,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for different individuals. Because nobody can read a tex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 he is already influenced, biased, and prejudiced by what he has experienced before . This kind of prejudice is not only unavoidable, it is even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ny interpretation of a text. Now in the west , we have a new branch of aesthetics, Receptive Aesthetics ,established by the German philosopher Hans-Georg Gadamer (伽达默尔) . His general idea is that, all interpretations are historical , that is everybody is historically conditioned in his interpretative tendency.12Sociality(社会性)1)Language is a social existence, it always exists before the individual.And language can exist only in a society.2)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conditions for society.Language organizes the individuals into a society, and pushes it forward.3)Meaning is formed and realized in a specific social condition. Thephonetic part of the language is social in that different nations( whichpresuppose different societies) have different phonological systems, andthe semantic part of the language is also social in that different societies( which presupposes different cultures ) have different ways ofcombining and organiz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into words andconcepts.15Genrality and Fuzziness(概括性与模糊性)Lenin says, “Any word is already a generalization.” “ Thought and words express general things”. Just imagine how difficult it is to describe painting, a piece of music, or a kind of emotional state. ( Ask two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emotions ). For example, say something about Mona Lisa .About fuzziness : What is the definition?Give some examples.Is it a defect of the language or an advantage of thelanguage?3Morris ( 1901—1979 )Founder of modern semiotics. His major contribution is the subdivision of semiotics into three branches : syntax,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1)His concept of sign process or semiosis ( 符号过程)。

符号学与翻译

符号学与翻译

莫里斯(C. W. Morris) 系统地发展了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 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 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 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韩礼德 (Halliday) 正式提出了社会符号学
指出了语言是在社会中产生 的,因而语言是有社会性的, 要把语言放到社会情景中去理 解。
译文1: 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
译文2: 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张子清)
在繁忙的地铁站。人们忙碌的身影和脸庞像晃动得像是幽灵般 一样突然出现和消失。
原诗中“apparition”一词,基本意思有两个: ①突然出现 ②鬼怪、幽灵。这两个意思都应该是原隐喻要表达的。但中文 中找不到包含这两个意思的某一个词。 译文1增加了其他符号,把原来的两层意思都表达出来。 译文2只传达了出现这一层含义。
Referencial Meaning 所指意义
例1.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
Semiotics
例2.曹曰:“我说出你那破绽, 教你死而无怨……”
译文1:Huang Gai struggled up from his bed to bow his thanks. 译文2:Huang Gai rolled down from his bed and prostrated himself in gratitude.
中西所经历的历史和所处的地域虽然不同, 但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基本相同, 因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本相似。这就是翻译得以进行的根基所在,因而所指意 义是可译的。 但鉴于中英词汇一词多义, 或词汇空缺, 即使是所指意义的翻译也要分析上下文的 语境来加以选择。所指意义一般体现了语言的信息功能。

符号学翻译

符号学翻译

符号学翻译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

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

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

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

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

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

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

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

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

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

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

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

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

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

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论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与转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符号学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讨论了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同符号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翻译符号学中的符号分类和转换进行探讨。

一、翻译符号学的概念--------------------------------翻译符号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术领域,它是介于语言学、文化学、认知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学术桥梁。

它主要关注如何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符号的转换,以及如何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传递信息。

它旨在分析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表达同一概念所使用的不同符号,以及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翻译符号学的符号分类---------------------------------翻译符号学中的符号分为三大类:文本性、图像性和表征性。

文本性符号是指使用文本表达的意义,例如词、句子、段落、文章等。

图像性符号是指使用图片或图形表达的意义,例如涂鸦、标志、标牌、图标、图形、街景和动画片。

表征性符号是指使用象征或抽象表达意义的符号,例如色彩、数字、日期、情感和宗教信仰。

三、翻译符号学中的转换-----------------------------------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和语言中的文本性、图像性和表征性符号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颜色、数字、日期、情感和宗教信仰。

在不同语境中,这些差异会对文本性、图像性和表征性符号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对文本内容造成影响。

四、不同语境下的翻译----------------------------------在不同语境下,文本内容会有所不同:在不同文化中,词汇会有所差异;在不同文化中,图像性和表征性符号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并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冉红雨/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摘 要:语言翻译已经成为社会对应行业研究的对应发展趋势,而在当前的社会语言发展进程中,对翻译法在我国相关的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相关的语义、语用和意义在对应借鉴社会符号学进行对应的理论表达和体现,也是为使相关汉语成语的英译在对应语言的转换中,其实际的功能是相应对等的。

本文就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现象和意义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社会语言 成语英译 社会符号学 功能对等一、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概念社会符号学对应意义的关系表现中,其符号与符号之间所要表示的意义存在对应关联。

即所有的社会符号都是具有相对意义的,如果在针对某个物体的对应解析中,不存在对应符号的标识那也就说明其对应的表现就不是符号[1]。

在意义的定义和规划的过程中,符号学可以说是对相关所下定义在抛开客体心理意识的主观性和神秘性后,其实际体现和代表的含义也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而翻译学在对应的符号学定义里,其更为强调的是整体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对应统一,因此,在对应进行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其更注重的是对相关功能在对等的应用环境和范围内进行相等的转换;首先就需要对相关进行翻译的成语进行语言本质意义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而这样的理解是建立在翻译者对其实际成语的一切注释和表达含义,在句法到词汇,从词汇到语音,从句子到单词,从本义到转义,从所指到联想等,都有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2]。

由此,从翻译学的角度看:实际语义的应用是在言语符号同该符号标志物之间、使用者和使用场合之间的对等符号因素之间的关系中;符号所涉及到的符号系统不是抽象的概念理论,而是具体的言语符号展现。

而这些语言符号的诞生都是在具备特定文化背景的过程里,在对应的时期、社会和场合,在结合语言学、交际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对应的协调和应用。

二、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社会符号学的对等功能意义早期提出对应的社会符号学概念和研究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和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而对其符号学理论进行相对完善的人是美籍德裔哲学家卡尔纳普及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莫里斯。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要点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要点

言内意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There is poetry in the paintings, and there are paintings in the poetry. (回环格)
言内意义
哼!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并不聋 啊!
Humph! My ears are deaf, but my mind is not. (拈连)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 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 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We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the spirit to fight the enemy to the last drop of our blood, the determination to recover our lost territory by our own efforts, and the ability to stand on our own feet in the family of nations.
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 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 指称意义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 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如woman就有frail (脆弱的)、prone to tears(爱哭的)、emotional (易动感情的)、 gentle(温柔的)、compassionate(有同情心 的)、hardworking(勤劳的)等联想意义。
语用意义
过去,从斋堂到北京靠羊肠小道,需要
六七天的时间。 In the past, it took six or seven days to

奈达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奈达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 语义系统(三种意义),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
分为:
• • • • • •
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3)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 , 4)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5)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 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语用意: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包括:
例子
1、表征意义(]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及在交际 中的态度)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三、语用意义
1. 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 身份、性别、年 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 度) 2. 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 的感情) 3.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 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 4. 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 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 5. 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 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子
5、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汉译英的方法---符号学翻译法翻译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灵活得体的技巧。

对翻译学习的目的和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雷同。

而且,由于翻译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悉心研究,至今还没有制定出一套人人都接受的翻译原则和一种人人都满意的方法。

正是由于翻译的这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门学科才如此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研究的人们立足于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研究。

虽然翻译涉及众多学科理论,至今没有哪一种理论能被翻译家一致确认为翻译研究的支柱理论。

但无论如何,研究学习翻译总该有一个切入口。

本书将以尤金·奈达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为切入口,以符号学(semiotics)的意义观为核心,以韩礼德(Halliday)所述的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为根据,结合对比语言学、语用学、篇章分析学、文体学、交际学、文化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讲述汉译英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符号世界与符号学世界是由符号组成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看作是各类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

花、草、树、桌、椅、气味、颜色、机器、飞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的集合。

如小汽车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

它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它由许多零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又是一个一个的符号,所以小汽车也是多种符号的集合。

小汽车在社会中存在,在社会这个由复杂的符号系统交织的网络中,小汽车这一符号具备社会意义。

私人小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在西方国家小汽车的车主不一定是富人;而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谁拥有小汽车,谁就一定富有。

因此,小汽车在中国便与“富有”联系在一起。

小汽车可漆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但在汽车颜色符号系统中,黑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象征着财富和权力,黑色汽车因此受到买主的青睐,当然它也最容易成为盗贼匪徒袭击的目标。

身势语(body language)也是一种符号系统。

不同的身势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不同意,低头表示羞愧、不好意思或在具体语境中因具体人的习惯含有其它意义。

握手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其普通的行为,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它可以表示重逢的喜悦(老朋友相见时)、友情的建立(陌生人经人介绍初次相识时)、协议合同签订的结束,还可以表示谢意和告别,甚至表示与握手这一表示友谊的形式相反的意图,如主人与客人交谈后不久便与客人握手便可能是催客人早点离开,公务人员为了摆脱纠缠不清的商人或找他麻烦的业务员时特别爱用这一符号。

人类对符号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和亚里土多德(公元前384前322)都写过有关符号学的论文。

到了20世纪,人们对符号的研究更深入。

瑞土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中指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因此,它可比作文字系统,……还可比作聋哑人的字母、象征性的礼仪、礼貌惯用语、军事符号等等。

但它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将称之为符号学(Semiology)。

符号学将表明符号由什么构成,符号受什么规律支配。

因为这门科学还不存在,谁也说不出它将是什么样子,但是它有存在的权利,它的地位已经预先确定了。

语言学只不过是符号学这门总科学的一部分、;……”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正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是他对语言研究的重大贡献之一。

但索绪尔此后并未对符号学作进一步的研究,即使在他的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关于“符号学”的论述也只有三页左右。

美国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土(Charles Peirce,1839-l914)对符号科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他认为:“符号或表现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

”因此,每一个符号化过程都体现了符号本身、符号代表的客体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将符号分为三种:1.相似符号(icon):与客体相似的符号(如:飞机模型、照片、模拟的恐龙);2.相关符号(index):与客体之间有联系的符号(如:风向标、路标);3.相契符号(symbol):与客体之间有常规联想可达到契合的符号(如:红色交通灯表示停止,绿色交通灯表示通行)。

交际的过程其实是符号代换过程。

为了解释“电话”为何物,人们可以用相似符号(绘有电话的图片)、相关符号(用手指电话)或相契符号(如用一连串的词解释电话的形状、颜色、结构和功能)。

按皮尔士的这一观点,进行思维或获取知识应被视为是一种可以无限制的自我产生的相互联系的符号网络。

人所拥有的符号网络愈复杂,对符号之间的关系愈了解,对符际转换愈得心应手,思维就更敏捷,知识就愈丰富。

皮尔士对符号学的这一解释为以后的学者发展符号科学开辟了道路。

遗憾的是,皮尔土仅仅将符号学用于哲学研究,而且也未继续对符号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系统地发展了皮尔士符号学理论的学者是美国芝加哥的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

他1938年出版专著《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该书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莫里斯认为任何符号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实体。

它们是:(l)符号载体(a sign vehicle);(2)符号的所指(a represent of a sign);(3)解释者(an interpretant),即符号对符号接受者(解释者)产生的效果。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便是符号学的三方面意义,即形式意义(符号与其它符号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与实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

它们各有其自身的规律。

符号的完整意义则是这三方面意义的总和。

莫里斯还将他的符号学意义观用于语言研究。

他认为语言意义也有三个方面:(l)言内意义,即符号相互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意义。

(2)指称意义,即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意义。

(3)语用意义,即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

莫里斯的这一研究成果对符号学研究,特别是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均有重大意义。

他不仅重申了索绪尔的意义即关系这一著名论断,而且将这种关系具体化为三维关系,既有文本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又有文本内词、句、段和篇之间的脉络关系,还有文本与读(听)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涵盖语言交际中的一切关系。

历来语言学家对意义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较常用的有指称意义(designative meaning)和蕴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

它们涉及词语和风格,忽略了句法或形式。

语言学家利奇将语义分为七种: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请见下表:(略)按利奇的解释,七种意义中理性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与“所指”这个概念相重叠;反映意义、搭配意义、情感意义、社会意义、内涵意义“都可以用联想意义这一名称来概括”。

况且“内涵意义”与“社会意义”之间难以区别,因为“内涵意义经常随着文化、历史时期和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它们之间关系密切,话语的“内涵”能被对方理解就是因为该“内涵”具有对方熟知的社会意义。

按利奇的解释,“情感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与语体、内涵和理性内容重叠的范畴”。

主题意义“主要涉及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参见李瑞华等译《语义学》(杰弗里·利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翻译即翻译意义。

利奇对语义的七分法较繁琐而且界限模糊。

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明显优于利奇的语义学意义观。

它既全面地反映了符号与所指、符号与符号、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又简单易学。

所以,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观有助于成功的交际和跨文化交际。

通过三种符号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有利于译者在进分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符号转换过程中,尽可能用各种可行的手段,实现异中求同,使原文的意义能尽可能忠实地移植于译文中。

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然而在深入研究符号学的过程中,人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符号学的分类十分混乱;符号学的开山鼻祖皮尔士却从未系统研究过符号学,他的研究重心只是哲学。

反映皮尔士观点的研究成果又或多或少带有形而上学或先验论的倾向。

人们还发现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是形式符号学(formal semiotics),因而他所指的意义只是形式意义(formal meaning),这种形式意义与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使用的意义是不同的。

还有的人认为符号学与人的关系——符号系统如何用于社会实践等问题仍需探讨。

符号学的局限性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于是,在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社会符号学。

1.3.2语言的社会符号性与社会符号学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符号学应该研究符号系统(sign systems),也就是研究通常所说的意义(meaning),如此说来,语言学也是一种符号学,因为它是研究意义的系统。

在任何文化中表达意义的方式多种多样,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交换模式、服装样式、家庭结构等文化行为模式都是意义的载体。

因此,文化也可定义为相关符号系统的集合,也就是一整套相关意义系统的集合。

有了这种观念,还不足以说明符号是作为实体而存在的,还得考虑意义系统(Systems of meaning),这些系统通过符号对外起作用,但系统内部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东西(individual things),而是一张张关系网(networks of relationships)。

语言就是这样一种意义系统,它与其它意义系统一起构成文化。

韩礼德还认为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的。

语言现象本质上是社会现象。

学习可视为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但它首先是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教育学习的环境,是社会环境;知识的传授也是在社会语境(social context)中通过社会关系(如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同学之间等)进行的。

在这些社会语境中交流的词汇,只能从使用它的活动(activities)中获得意义,而这些活动是带有一定的社会目的,在一定社会场所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因此,韩礼德主张用社会符号学观点(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研究语言,以符合语言与语境、与社会不可分割的特性,符合语言的社会符号性。

当然,这并不排斥用其它观点和方法研究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