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分析_钱晓君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发展起来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背景和现状入手,介绍其建设初期的历程,探讨其建设模式的创新,分析企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总结其创新发展的经验。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其他工业园区的启示,并展望苏州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同时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经验、背景、发展现状、初期、创新、企业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0年代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州市政府决定在苏州市东北部的苏州新区(现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个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背景是苏州市政府依托苏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尝试。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工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资本,推动苏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基础是苏州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外的先进生产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背景的重要性在于为苏州市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园区。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布局,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苏州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产业结构优化:苏州工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该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 创新创业环境独特: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新创业平台。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和项目,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人才优势凸显: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该园区近年来聚集了大量在科技创新、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专业领先优势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未来趋势分析1.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随着各类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未来,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高效的产业链条,推动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 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助力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航者。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创新联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苏州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合作。

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和项目,促进跨国企业在该园区的发展,提升园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和引入绿色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园区还将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产业集群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现状与发展

产业集群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i F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7) 0 2 — 5 1— 0 3


苏 州工 业 园区产 业集 群现状
( 一) 产业 结构 的优 化升级
作 为我 国园 区发 展模 式 的杰 出代 表 , 苏 州 工业 园 区始 建
激 。苏 州 园 区从 建 立 规划 以来 一 直 得 到政 府 部 门 的充 分 支
持 ,从 积 极落 实 与新 加坡 政府 关 于 园 区建设 的战 略合 作 , 到
地 区规 划设 置 , 再 到为 园 区单 独 设 立 的众 多职 能 部 门 , 为 外
资 企业 在 园区 的发展 提供 了许 多便 利 。
人 才 供给 充沛 。到“ 十二 五” 末, 苏 州中 等职 业教 育 合格 学 历
已达 到 9 7 . 4 2 %,居 民文 化水 平 在全 国处 于领 先 位 置 ,且 江
熟, 第 三 产业 规模 E t 趋扩 大 。
苏、 上海 地 区高 校密 集 , 每 年 都 向这 里 输 送 大量 的优 秀 毕 业 生, 为 园 区 内人 才发 展 提供 新 鲜 血 液 。第 三 , 积 极 的政 策 刺

5 1—
2 0 0 5年 , 这一 占 比跃 增力 近 1 0 %, 达到 了 3 1 . 1 %。从 2 0 0 6年 开始 ,苏 州工 业 园开 始 了 以 内涵 增 长 为特 征 的 产 业 转 型升
相 比于 我 国部 分 地 区的 产业 集群 , 苏 州 工业 园 区的集 群 质 量 有 明 显优 势 。这 是 由三 方 面 的原 因形 成 : 第一 , 地 理 优
势 。苏 州地 区地处 我 国长 三角 经济 发展 带 , 经 济基础 牢靠 , 这 里 的气候 适宜 , 水 源 丰富 , 靠近 中 国最 大 的港 口上 海港 , 物 流 资 源 丰富 ; 离沪 仅 百公 里 , 是上海 直 接 的经济 辐 射 带 。第 二 ,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先行区之一。

作为全国首个面向国际的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成为苏州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人才短缺、技术升级需求迫切等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苏州工业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完。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园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意识也日益凸显。

首先,经济困难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园区内部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困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增长率不再像以往那样稳定。

其次,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崛起,园区企业不仅面临着价格战的挑战,还面临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使得园区整体竞争力下降。

再次,人才短缺也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园区急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最后,技术升级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园区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和生产方式,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壁垒的存在,园区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2. 正文2.1 经济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困难。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市场面临着严重挑战。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作者:————————————————————————————————日期:2苏州工业园1.案例背景信息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1 分区商业中心2 邻里中心3 大学4 职业学院5 区域医院6 社区医院7 文化中心8 主题公园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11 科研1 12 2 2 2 2 2 2 2 2 2 2 22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用地类型比例面积(ha)居住用地1524.2 24.0%公共设施用地442.7 7.0%工业用地2119.7 33.4%其中:高科技工业375.8 5.9%普通工业1743.9 27.5%空间布局——圈层+轴线圈层居住区:紧邻金鸡湖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轴线服务业走廊:商务区、行政服务区、休闲游憩区、生态绿化区纵向轴线式规划不仅保证了园区本身良好的空间发展形态,也使得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连成整体。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

园区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企业入驻,建立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通过引进高精尖技术和人才,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加强科技创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了一批研发机构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园区通过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创新团队。

园区还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三、打造产业生态链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产业生态链,推动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

园区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和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园区还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和竞争力。

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园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团队。

园区还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政府服务和政策扶持,建立了一套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

园区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优惠税收、土地和财政支持等政策扶持。

园区还积极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1. 引言1.1 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性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知名的工业园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苏州工业园区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落户。

这些企业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园区内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了地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苏州工业园区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1.2 经济新常态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影响经济新常态下,全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

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的出口压力增大,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创新,以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需要寻找新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经济新常态对苏州工业园区带来了挑战,但也为其带来了机遇。

苏州工业园区需要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做出调整和改变,以更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2. 正文2.1 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以保持竞争力。

缺乏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导致了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效率产品的需求。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根据对苏州工业园区进行的调研,以下是对该区域的分析和评价的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工业园区之一。

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

在调研中,我们对园区内的企业布局、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评估。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基础。

园区内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园区内还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

这些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

园区内有众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和高等院校研发团队,为园区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

相比其他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链的延伸和技术升级方面更有优势。

然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人才流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虽然园区内有许多高等院校,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许多优秀的人才仍然选择去其他地方发展。

其次,园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随着园区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最后,园区内的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有待提升。

虽然有一些企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整体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培育。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园区发展。

2. 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财税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竞争力。

4.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培训机会。

总的来说,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巩固苏州工业园区的地位。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出现在工业园区的发展道路上。

本文将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难分析1. 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许多传统产业开始陷入困境,产业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许多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包括技术更新、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等。

2. 市场需求下降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传统的产品遇到了市场萎缩的问题,企业面临了销售不景气的情况。

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压力。

3. 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等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营负担。

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方面也面临诸多难题。

4. 人才短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企业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的人才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

这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构成了巨大障碍。

5. 环保压力增大如今,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企业的环保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一些企业由于环保标准不达标,不得不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另一些企业由于环保成本的增大,也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和利润减少的困境。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产业升级针对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于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2. 拓展多元化市场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应着眼于拓展多元化市场,不断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领域,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政府应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对出口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支持力度。

3. 降低成本增效益针对成本上升的困难,企业应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方式。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分析_钱晓君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分析_钱晓君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分析钱晓君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跨国公司的定位决策取决于因产业地理集群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具典型代表,本文将通过对区内产业集群分析的分析得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果与不足。

=关键词>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一、引言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十五周年,各项成果举世瞩目。

2008年,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苏州模式"作为一个新名词渐渐被诸多官员和学者在发言和著作中引用。

一般认为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经济的模式(张晔,2005)。

从产业集群的产生与演化来看,苏州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推动的类似于"嵌入型"(异地孵化)集群,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通过政策扶植推动本地产业集群上台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服务于外向型经济。

政府积极筹划、制定地方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地方优惠政策和措施,设立园区管委会管理和实施其政策,在基础实施建设、外企的生产建设用地、外贸出口通关、外汇金融服务和税收等提供其优质服务。

作为苏州城内最大的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大特征是集群内的经济实体主要由来自全球各国的跨国公司所组成。

虽然当代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已经非常普遍,但现有的理论对其论述尚不多。

本文从产业集群角度出发,试图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做一个较为基本的认识。

二、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特点1.集群企业主体。

苏州市引进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始于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逐步形成高潮,90年代中后期进入调整提高的发展轨道。

如今,苏州已经成为引进外资,尤其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以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成为国内外企业学习借鉴的典范。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产业规划和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园区内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入驻。

三、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建设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升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开放合作和国际化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园区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了园区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支持、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苏州工业园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优秀经验做法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优秀经验做法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从战略规划、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阐述苏州工业园区的优秀经验做法。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在战略规划方面做出了精准定位和长远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强调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这种精准的产业定位和长远规划,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在政策支持方面采取了积极的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土地供应、创业扶持等,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和激励。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依托中国优秀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

这些政策支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第三,苏州工业园区注重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了一批创新平台和实验基地,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和孵化的环境。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育了一批企业家和创新团队。

这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为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精准的战略规划、积极的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些优秀的经验和做法在其他地方的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信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不断努力下,产业发展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目录目录 (I)1. 产业园概述 (1)1.1产业园简介 (1)1.2产业园发展历程 (2)1.3创办背景 (2)2. 产业园区位分析 (5)2.1周边环境 (5)2.2基础设施 (5)2.3其他配套 (6)3. 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7)3.1产业园定位 (7)3.2发展规划 (7)3.3整体规划布局 (8)3.4功能分区现状分析 (9)4. 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入驻企业情况分析 (13)4.1产业结构及其规模 (13)4.2经济效益分析 (13)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产业园概述1.1产业园简介苏州工业园是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

园区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0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园区运用“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遵循土地资产流转为核心的新加坡式的商务运作模式,规划将80 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开发区划分为3个分区,一区布置中心商贸区;二区布置行政文化区、出口加工区及居住区;三区布置信息产业园及软件园。

十余年来,园区通过借鉴新加坡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了富有园区特色的城市规划理念及模式,在这些理念及模式指导下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告别初创步入繁荣。

目前苏州工业园在原有产业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业体系基础上,正逐步打造四个示范区以及六大产业基地,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更进一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

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苏州各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考

苏州各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考
三是产业协同发展程度弱。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表明, 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有利于实施针对性强的产业政策、有利 于快速形成上下游企业集群。但苏州高新区的产业领域缺乏 市级层面统一规划,全市 11 个高新区中有 8 个把生物医药 作为主导产业之一,6 个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之一,存在同质竞争、争夺资源的现象。各园区产业之间缺 乏协作,一些投资总量大、产出预期好的项目,相互之间缺 少供需对接和协作交集,原材料、零部件的就地采购程度较 低,难以让项目在本地形成发展闭环,导致 1 就是 1,难有 1+1>2 的融合溢出效应。
(四)通过“硅巷”建设模式提升都市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针对加挂各种牌子的小散乱产业园、创业园,国企老旧厂房改 造而成的产业园,建议通过“硅巷”建设赋能存量空间。一是 规划先行优化功能布局。对十大板块低效载体开展全面普查和 梳理,确实摸清底数。突出科创、文创“双轮驱动”,积极打 造集科技展示、文化创意、休闲交流等于一体多功能空间。二 是因势利导激活低效空间。对老旧工业厂房,支持利用现有房 屋和土地兴办众创空间、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 “互联网 +”等新业态再开发项目。三是产业引导集聚创新优 势。突破园区物理空间局限,将中心城区创新创业载体纳入 晶 苏州各级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考
高新区是苏州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开放的主战场。 站在面向“十四五”的新起点上,苏州各级高新区应担当起高质量发 展的重任。立足苏州省级以上高新区数量众多、各个板块全覆盖的现 实,文章分析了苏州高新区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通过“一 区多园”模式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强化创新导向加速集聚资源。聚焦重大创新成果源 头供给,与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共 建科技创新载体 21 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 20%。 聚焦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建设纳米加工、集成电路设计、软 件测评、新药创制等 191 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聚焦高端人 才引领,强化人才项目引导和支持,在生物医药产业共支持 58 个项目,在光机电一体产业,累计支持 47 名领军人才, 带动园区和昆山两大产业集聚区发展。氮化镓领域集聚了全 国 80% 的产业高端人才,成为国际知名的人才、技术和产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市场需求下降和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只有通过积极的策略和措施,工业园区才能在新常态下保持持续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需要工业园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苏州工业园区、困难、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挑战、应对1. 引言1.1 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使得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这使得工业园区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科技创新不足也是工业园区面临的一大困难,缺乏创新意识和投入,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针对以上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挑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市场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企业产品出口,增加销售收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需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积极面对挑战,谋求发展和壮大。

只有在不断创新和拓展的道路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正文2.1 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下的经济环境呈现出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部分传统产业面临市场萎缩和淘汰,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1. 产业发展现状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园区内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如联想、英特尔、太阳能、迈瑞医疗等,产业规模较大。

2. 产业优势苏州工业园区具备一系列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是交通便利,园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苏州市中心,与上海相距仅90公里,享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其次是产业配套完善,园区内设有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物流设施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

此外,园区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

3. 产业问题尽管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企业间竞争激烈,同类产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小型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园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和绿色发展力度。

三、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促进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竞争力。

2. 加强企业间合作,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创新,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

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留住和培养高端人才。

4. 加强环保投入,推动园区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提高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

5. 政府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税收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四、结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该区域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的热点地区。

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1.创新药物研发: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提供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支持政策,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制药公司在该区域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

目前,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如传神、杰艾普等。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研发手段的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药物研发将会更加活跃。

2.生物制药:苏州工业园区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该区域拥有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包括药明康德、吉尔贝特等。

这些企业在生物制药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为国内外的医药市场提供了众多的创新产品。

未来,生物制药领域将会继续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

3.医疗器械:苏州工业园区还积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该区域拥有一批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如亨斯迈、泰格医药等。

在未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个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州工业园区将会继续保持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地位。

4.细胞治疗:近年来,细胞治疗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也积极推动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

该区域聚集了一批在细胞治疗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如以色列BrainStorm,赛希亚等。

未来,细胞治疗将会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好。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也需要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深入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思考和建议

深入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思考和建议

深入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思考和建议方伟;李静会【摘要】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有着特殊的价值定位和演进逻辑,需高效集聚开放、改革、创新等要素予以深入推进;要着力做好:以"三大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以"四大机制"促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建设;以"两高联动"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建设;以"三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建设;以"四大模式"完善开发区城市化转型,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建设.【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1【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思考;建议【作者】方伟;李静会【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江苏苏州 215006;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7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1],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苏州工业园区再度承担起改革试验、开放创新的探路先锋重任,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区域。

从中央要求看,这一试验是自由贸易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叠加、协同发展,贸易便利化、创新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一体推进,开放链、产业链、创新链、城市链等资源要素紧密融合的一次集大成式的升级换代试验。

“双自”如何叠加协同?“三化”如何并进?“四链”如何融合联动?如何使开放、改革、创新等变革要素实现有机耦合?亟待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认同,共同破题解答。

一、深刻认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价值定位和机遇挑战(一)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是国家赋予苏州工业园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从国务院要求看,这是构建创新驱动新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富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意在使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开发区升级、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及国际化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三个方面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不是“自留地”,成为三个方面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意在培育三个方面的“苗圃”而不是“盆景”,以形成可复制的试验成果,为国家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多层次开放体系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和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分析
钱晓君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跨国公司的定位决策取决于因产业地理集群所形成的竞争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最具典型代表,本文将通过对区内产业集群分析的分析得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成果与不足。

=关键词>产业集群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
一、引言
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十五周年,各项成果举世瞩目。

2008年,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苏州模式"作为一个新名词渐渐被诸多官员和学者在发言和著作中引用。

一般认为其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以外资带动出口加工、发展外向经济的模式(张晔,2005)。

从产业集群的产生与演化来看,苏州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推动的类似于"嵌入型"(异地孵化)集群,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通过政策扶植推动本地产业集群上台阶,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服务于外向型经济。

政府积极筹划、制定地方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地方优惠政策和措施,设立园区管委会管理和实施其政策,在基础实施建设、外企的生产建设用地、外贸出口通关、外汇金融服务和税收等提供其优质服务。

作为苏州城内最大的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大特征是集群内的经济实体主要由来自全球各国的跨国公司所组成。

虽然当代集群中跨国公司的参与已经非常普遍,但现有的理论对其论述尚不多。

本文从产业集群角度出发,试图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做一个较为基本的认识。

二、苏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特点
1.集群企业主体。

苏州市引进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始于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逐步形成高潮,90年代中后期进入调整提高的发展轨道。

如今,苏州已经成为引进外资,尤其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经济实体主要是以全球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从资本来源来看,跨国公司的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集聚了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生产要素,区内外资企业的份额已经超越本土企业。

有力地推动了苏州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增长。

从主导产业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高高居上,以其近1/3的产值比率形成了其他行业难望项背的强势集群。

它的规模效应带动,也使得前6位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大幅上升。

集群内的跨国子公司与区外母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跨国子公司不仅是集群经济中的一员,同时也是经营足迹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整体中的一员,从而子公司具有双重的身份。

这一属性决定了苏州产业区是高度开放的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不仅与外界存在着产品交换,更为重要的是区内与区外存在着密切的技术交流、知识交流和人才流动。

(任胜刚,2005)
2.集群生产方式。

由于主体是跨国公司电子产业集聚,直接接轨国际平台,承担着全球制造或装配基地的角色,生产要求及时、严格和大批量。

同时,电子产业的高度模块化特点也要求以重复式生产进行,生产任务按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位进行了明细的划分,每工位只负责很小一部分工作,重复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这样的生产方式为典型的福特制刚性生产。

从企业间协作来看,由于电子信息产业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围绕着产品标准在全球有效配置资源,形成标准控制下的产品模块生产与组合,模块化设计和制造使得信息产业的各个价值节点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产业部门,所以苏州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相对较弱。

3.集群网络模式。

苏州园区内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绝大部分是独资的形式,产业集群能否形成良性的动态发展还取决于跨国公司是否高度融入地方经济系统,成为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中小企业集群显著不同的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集群区域几乎构成了中小企业的全部经营环境;而对于跨国公司参与的集群而言,集群区内的跨国子公司是全球经营实体中的一部分,因此集群区域只是跨国公司局部的经营环境之一。

相对而言,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根植性要明显低于中小企业在集群中的根植性。

苏州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仅仅是某一时期跨国公司暂时落脚的地方,还是成为培养当地配套企业的主力军,这取决于跨国公司在区内发展的根植性。

表1跨国公司在苏州投资的产业结构
产业项目数(个)投资额(万美元)资料比重(%)电子通讯1257895.0016.57
机械仪表2160800.8617.40电器机械家电1256947.0016.29精细化工1662441.9017.87
生物医药532060.009.17
纺织服装32939.000.84
食品加工420185.00 5.78冶金534356.009.83塑胶制品36920.00 1.98
水电汽生产710153.32 2.91其它44799.00 1.37
合计92349497.08100
三、结语
外商直接投资会增加东道国的资本供给引起东道国的产业转移也可以促进新兴工业的发展并通过产业关联机制推动东道国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推动了东道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有助于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外资带来了充足的资本,另外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通过技术转移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由政府推动的产业嵌入为发端,外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为主体,企业网络契约连接和外部导向及实行刚性生产方式的区域经济模式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广受好评的发展模式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外生型的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内生型的优势,本地企业的成长相对滞后,经济增长的自生力量不足。

苏州产业园区的起步是建立在地理性的区位优势和政府优惠政策的倾斜上。

低成本制造优势和税收政策优惠是吸引绝大部分跨国企业入园的驱动因素。

从另一个反方面考虑,早期刚发展起来的园区在吸引外资企业进驻时在对外资企业的选择上没有太多的主动权,致使早期进驻园区的企业中有不少是高污染企业。

当然随着苏州产业集群的发展,部分进入时间相对较晚的跨国公司认为入园的动因也包括苏州产业园区内相关行业的集中与区域供应网络的完善,跨国公司从苏州产业集群所获取的区位优势正从地理性区位优势向集群的网络优势演变。

179
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