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4期总第831期No.24,2020Total of 8311马克思主义在联系中不断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来说是中国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而这些理论并不仅仅只是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还会与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相结合。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
而这句话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好的总结与概括。
比如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面对国民党的大肆围剿,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两军对抗的现状中,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并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正是在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得以走向成功,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从我国当下实际来看,如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产物。
在这一特色理论的引领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共同抗疫。
从最初的医护人员对抗疫情到无数“逆行”的队伍走向武汉,从中央的高度重视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行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全国行动的朝气,看到的是面对苦难的团结一心的精神。
这也成就了我们国家今天疫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战果。
有环卫工人将他辛辛苦苦攒了十几年的一万元钱郑重地放在医院的服务台上。
有中年大叔从印度购买大量N95口罩捐赠给抗疫战士们,被问及姓名时只是自称“中国人”。
还有更多的中国华侨,自发地组织捐款捐物,从世界各地采购大量口罩送回中国,一趟趟航班,座椅上货舱里堆满了口罩、食物和各类医疗物资。
医护人员们整日被束缚在厚厚的防护服中,口罩将他们年华美丽的脸庞勒出血痕,护目镜后的双眼流露出血丝和疲惫,然而他们仍在一线奋战,只为让多一名患者能安全走出病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功实践。
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借鉴和学习。
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对于改进和提高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a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031-0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然后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就从此开始了。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中一次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实践。
深刻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并从中得到相关启示,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实践1.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从建党之初全国仅仅有几十名党员,到建国前发展到440余万名党员。
正是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笃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加入到党组织当中。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干部面对流血牺牲无所畏惧、坚贞不屈。
不论是面对敌人的血腥杀戮,还是在残酷无情的战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理想信仰。
这些都充分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已经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紧紧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来开展革命和建设,坚决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群众对共产党从接触和了解到支持和参与,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
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年4月)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 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 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 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3)特点: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初步接触,所 以宣传并不全面,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 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因此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
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
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
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
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1、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3、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列主义政党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 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失败原因有哪些? 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 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 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开始 传播
正式 李大钊 传播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队伍壮大,并接触西方各种政治思想。 梁启超:较早提及 朱执信介绍部分学说和理论 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主要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活动 作用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设课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2月 第24卷第6期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4No.6Dec.2023收稿日期:2023-05-17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ZZJH-359);河南省兴文化工程一般项目(2022XWH099)作者简介:郭静(1982—),女,河南省遂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温振翰(1998—),男,山西省太原市人,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郭静1,温振翰21.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显著政治优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经历了建党初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时期的逐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稳步推进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逐步成熟四个阶段。
在同各种阻碍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激烈斗争与较量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并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延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的政治优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86/2023.06.013文章编号:2096-9864(2023)06-0103-08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是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第一次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关键词:代表人物,条件,发展,意义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他们学习的内容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暴露无遗。
面对这种情况,资产阶级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又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他们又将学习西方的什么?对,是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②列强侵略,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3)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根本原因)(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3)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4)宣传阵地:《新青年》(三)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摘要: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一部中国共产党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 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也是将实践经验升华, 先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向前发展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 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创立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1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中国, 在古代农业社会有着5000 年文明, 并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 年。
但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这个已在内腐的庞然大物轰然坍塌, 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
承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传统的先进中国人, 前仆后继,上下求索, 终于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使中国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始, 就是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其作为观察和改造国家的工具。
但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后才获得的。
在1927 年8 月以后, 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进行城市武装暴动, 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 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 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 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01
02
03
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 革命中的核心作用,确保 革命的正确方向。
群众路线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 动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 主体作用,推动革命发展 。
武装斗争
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敌人 的武装,保障革命的胜利 。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低潮中的坚持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革命低潮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通过 不断调整策略和发展力量,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困难 ,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然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 党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不断调整策略和发展力量,才 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革命低潮中, 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加强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 坚实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
0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社会矛盾,揭示中国社会发
展的规律。
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02
以无产阶级为领导,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确保革命的社会主义
方向。
坚持人民立场
03
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利益和诉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
谋复兴。
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随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早期 马克思主义者都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翻译和传播中,进一步推动了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探索
01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较 为杰出的一位。他不仅翻译和传播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进行了初步 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四次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封建守旧势力 近代中国最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次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新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现代两种不同发展 范式之间的正面交锋 新文化运动
我国现代三次思想大解放
1、内容:
19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放拉开序幕 第一次思想大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开创和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 (3)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5、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三个代表”思想
1、形成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
国际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年—— 1927年)——萌芽阶段 代表作
内容
意义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
(2)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初步形成阶段 代表作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3)成熟:
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根本问题,标志着理论体系的成熟 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全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将其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继承性与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播(内容主要引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岳麓书社)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约1918——1921)1、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新文化运动中后期(1919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
3、1921年,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的成立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结束)。
二、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萌芽:国名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共产国际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与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破坏革命的活动妥协退让,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前期(十年内战1927——1935遵义会议)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三道路)。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
马克思思想中国化的历程
马克思思想中国化的历程【毛泽东思想】背景: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中央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央的集体思想(全面、科学、正确的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带有资本阶级思想)指导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国后)形成过程:1)萌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背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内容:农民是主力军;提出领导权在无产阶级手上2)产生和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时期;1927,7——1937,7)理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3)成熟时期(1935——1945)①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毛泽东逐渐确立在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②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原因: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确立新民主主义路线,解决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③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时期解放战争: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建国初:提出过渡总路线;进行“三大改造”建国后: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式确立主要矛盾问题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革时期:在外交领域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意义:①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取得重大成就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历史背景:①“文革”结束,但“极左”思想仍然继续;“两个凡是”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国际形势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形成过程:萌芽时期:“文革”后期开始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①政治路线: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以经济为中心);确立改革开放②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③组织路线:平反冤假错案意义:①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②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开端③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的开端发展过程:酝酿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987年,中共十三大核心内容: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阶级的理论其他内容:1)提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2)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社会主义阶级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新民主主义的研究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这一历史巨著,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方面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式诞生并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走向高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整整70年了,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它原有的光芒。
70年来,无论是党内还是学术界理论界都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可谓是一个老的学术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老问题仍然闪耀着诱人的光辉,吸引着人们不断去研究。
为此,我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及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发展的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及特点。
围绕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
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新的革命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革命理论;它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的。
第二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发展的理论条件和实践条件。
理论条件是指其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新三民主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践条件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活动。
第三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萌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基本形成时期(1935年遵义会议到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内容的提出)、成熟时期(从1940年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不同阶段。
第四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构成。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旨在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本土化、民族化的漫长历程,其过程不仅是思想传承的演变,更是中国现代化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进到中国的历史背景、中国化的过程和启示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引进到中国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自由和人文主义,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同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控制,中国逐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落后和危机。
这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找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哲学,以求寻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波马克思主义传播浪潮。
中国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国后的发展,更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历史条件。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和文化理论的进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正式引入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知行合一时期,即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它主张”以俄国为中心”。
知行合一阶段思想的主要特征是简洁、直接,不仅限于全然理论,也注重实践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了中国。
第二个阶段是抗战时期,它主张”工农“路线。
同时,他们还注重接受社会、历史、现实的教育。
他们陶冶了一批团结一心、坚贞不屈的员。
第三个阶段是抗日战争后期和革命战争时期,它主张”思想“为指导思想。
第四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说:“……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成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仅是理论活动的过程,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明。
首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这一道理,明确任务和对象。
其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和动力。
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除农民外,动力还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对他们又联合,又斗争。
这和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和俄国革命的工人士兵主力不同,以农民阶级为主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最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在革命前途方面,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即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
以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确立的。
马克思主 义在中 国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偶然。
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思想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新民主主义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重大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发展才是硬道理”等重要论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
CHAPTER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背 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
01
世界格局的改变和俄国革命的成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02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中国提供了新
曲折历程和经验教训。
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等多个领域,需要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拓 展研究视野和深度。
应当借鉴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 究方法和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进行多角度 、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需要结合中国实际, 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深 入研究。
,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02 03
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一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结 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道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的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主要通过留学生、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的介绍 和翻译,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传播开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尝试将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适合 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 义哲学在中 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其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开辟出新的发展境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基于对这些矛盾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策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艰巨任务。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创造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曲折和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辩证思维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种种僵化观念,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
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胜利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历史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3、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基本经验:1、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2、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3、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4、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贡献:1、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阶级进行工人运动,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领导北伐战争的胜利2、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进行长征,召开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安4、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5、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6、总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传播
(内容主要引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岳麓书社)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约1918——1921)
1、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新文化运动中后期(1919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李大钊于1919年9——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
3、1921年,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的成立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结束)。
二、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萌芽:国名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共产国际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蒋介石与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破坏革命的活动妥协退让,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1925年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前期(十年内战1927——1935遵义会议)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三道路)。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
井冈山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的夺取政权的俄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3、成熟: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毛泽东逐渐确立了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正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4月发表《论联合政府》。
1949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并提出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
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