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4.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1. 光合作用的概念: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2. 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是植物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两个重要过程,它们相互依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动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生长提供有机物和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是地球上生命的能量来源;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释放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科普文章和实验视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
6. 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为植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也释放了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方法,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的题目,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光合作用机制。
2.基本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知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仍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热情,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水杯、绿色植物标本苗、黑色玻璃纸、剪刀。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糖水。

3. 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回答“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的问题时,逐渐引导学生接触到光合作用这个概念。

2.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b. 实验设计老师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老师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一片绿叶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用黑色玻璃纸遮挡。

步骤二:将两片叶子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注入相等的水。

步骤三: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相等的糖水。

c.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实验操作进行下去。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片叶子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学生可以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子更加翠绿和健康。

4. 概念讲解老师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产生氧气。

5. 操作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实践。

a.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绿色植物苗,摆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学生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实验,以验证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6.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标注出其中关键的过程和成分。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相关观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它对植物的发展和发育有什么重要作用?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以及植物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来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植物的光合作用概述1.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是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来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3.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三、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1. 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这三种条件。

2. 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是如何被吸收和利用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3. 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如何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

四、实验探究1. 请同砚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

材料:水生植物、水槽、光源、试管、水。

步骤:将水生植物放入水槽中,用试管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照射光源。

观察试管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果在实验中改变光的强度或二氧化碳的浓度,会对光合作用的速率有何影响?为什么?五、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探究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何关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氧气和食物,维持了地球生态平衡。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如果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人类应该如何珍爱植物,增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六、总结反思1.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本节课进修的重点内容,梳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珍爱植物资源。

人教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植物的光合作用(一)》

人教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植物的光合作用(一)》
观看海尔蒙特柳树的实验的视频,通过讨论分析排除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获得养分的猜想,从而聚焦到植物的养分来源于叶。
(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制造养分
1.提出问题
叶的养分从哪里来?
观看视频资料,推测叶的养分来源于阳光的作用。
2.了解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制造养分的实验方法
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实验方法。并在视频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
聚焦问题:植物是如何获得养分的?
二、科学实践活动
植物的养分从哪里来
(一)推测植物养分的来源
1.通过视频猜想植物来源
谈话:小小的一颗种子是怎样越长越高,还能结出香甜可口的果实的呢?它们的养分又是来自哪里呢?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即:阳光、水和土壤。
2.分析植物获得养分的器官
学生讨论排除植物的繁殖器官,将植物获得养分的结构聚焦到根茎叶这三种结构上。
3.科学态度:养成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观点的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已有知识和视频资料推测植物所需养分的来源。
教学难点:了解证明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制造养分的实验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提出和聚焦话题:
通过回顾之前谈论过的问题:植物的能量从哪里来?以及视频资料:小小的种子是怎样越长越高的?
将标记1号的天竺葵放到阳光下,将标记了2号的天竺葵用大纸箱罩上。24小时后进一步实验。
学生猜想一天后在阳光下和盒子中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并提出可以用在叶子上滴加碘液的方法证明叶子里是否含有淀粉。
出示实验材料,学生思考实验方法。
(三)植物欣赏
通过视频,感受自然界中更多植物追逐阳光、努力生长的生活习性。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以及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对学生理解植物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介绍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介绍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合酶的作用、ATP和NADPH的产生等。

3. 光合作用的原理:诠释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

4. 光合作用与植物发展发育的干系:说明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发育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对植物的发展、吐花、结果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内容涵盖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过程和原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作用。

二、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法:设置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过程,加深他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光合作用的意义、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帮助他们形象化地理解光合作用。

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

三、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的深入进修和教学实践,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进修。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设计通过植物生长观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观察来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与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与需要的条件。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或小苗。

2. 透明的花盆或瓶子。

3. 直尺、铅笔、纸张等。

4. 充足的阳光或人工光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起他们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思考,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植物是怎么生长的?”、“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等等。

2.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株植物在透明的花盆或瓶子中,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学生需要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速度、茎叶颜色的变化等。

3.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一小部分植物遮断光线,观察它们与正常生长的植物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光线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进行实验按照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大小、颜色、根的长度等来比较被遮断光线的植物与正常植物之间的差异。

5.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思考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并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六、知识拓展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观察,可以拓展学生对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

七、课堂评价为了检查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释题来进行课堂评价。

八、总结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田野里的生物》 单元教学规划《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含练习)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田野里的生物》 单元教学规划《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含练习)

第五课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重要性;识别光合作用所需的基本条件(光、水、二氧化碳)和产物(有机物、氧气);掌握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科学思维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模型、图表等工具辅助理解复杂科学现象。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4. 社会责任与实践: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其在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如家庭小菜园种植、环保宣传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与产物。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的核心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填空题1、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______,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______。

答案:养分;氧气2.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______和由叶片进入的______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答案:水分;二氧化碳3.大约2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它们利用______吸收阳光,合成植物需要的养分,同时释放出______。

答案:叶绿素;氧气二、判断题1. 庄稼种植越密产量越高。

答案:✘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的养分全部来自土壤。

答案:✘3.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答案:√3.在暗室里,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4.答案:✘三、选择题1.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叶子含有()。

A. 叶绿素B. 细胞核C. 液泡答案:A2.我们经常看到养鱼爱好者在鱼缸中放些水草,目的是()。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
1. 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导学重点:
1. 光合作用的观点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 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导学难点:
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 光合作用与植物发展的干系。

五、导学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植物的光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2. 梳理知识:让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为什么光合作用对植物发展至关重要?”
3. 深化理解: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发展情况,探讨光合作用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环境珍爱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笔记,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化学方程式和作用;
2. 撰写一篇关于光合作用在环境珍爱中的应用的小短文;
3. 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导学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光合作用的观点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发展和环境珍爱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深层原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作业设计方案》

《植物的光合作用》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原理: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作用、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3. 光合作用的应用: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植物的发展、氧气的开释等。

三、设计步骤: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械,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2. 教室教学:老师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情况,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4. 实验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展示实验效果。

四、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评分。

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五、作业要求:1. 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

2. 参与教室讨论,并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3. 班级展示:选取优秀的实验效果进行班级展示。

六、扩展阅读:1.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材相关章节。

2. 《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科普读物。

3. 网络资源:搜索相关视频和资料,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进修兴趣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基础。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4.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小论文:如何通过合理调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种植方面的经验?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科普文章或图书,了解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6.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为学校或家庭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场所、条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变化,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家中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条件,要求学生描述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根据课堂所学,分析绿色植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变化,绘制相应的图表,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场所和条件。
-学生能描述呼吸作用的定义,解释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学生能识别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了解氧气、水分和温度等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3.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7.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持续观察一种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因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

2. 强调光合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知识体系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4、编写意图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包括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和条件。

(2)学生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阶段及相互关系。

(3)学生能够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光合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阶段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合作用的产物,如氧气的产生和淀粉的生成,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直观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学生: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2)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光合作用的主题。

2、新课讲授(1)光合作用的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强调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的过程,讲解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条件是光能。

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ATP 的合成。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能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光合作用的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C6H12O6 + 6O23. 光合作用的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5.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6.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介绍普利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贡献。

7. 光合作用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8. 光合作用的实践操作:观察植物叶片,了解叶绿体的分布和功能。

9. 光合作用的检测:学习使用碘液检测淀粉,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

10. 光合作用的拓展:了解光合作用的最新研究领域,如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工厂等。

11. 光合作用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光合作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12. 光合作用的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 光合作用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

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知识体系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4、编写意图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5、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难点: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2、探究光是绿叶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到归纳出光合作用的部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3、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2、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三、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学情分析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性强、讨论积极性高,愿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但由于是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尤其是动手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3.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知识(如设置对照等方法)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由于实验设施限制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次数过少。

4、学生还没有十分熟悉实验室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些实验仪器学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等,需要课前培训部分学生以利于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策略-教法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并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渐进式探究教学,体现互动合作,使课堂丰富、紧凑,突出课改的新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教学策略-学法指导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置问题预习、自学,提高预习实效性。

另外为探究实验实施进行铺垫。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感悟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来验证绿叶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有机物淀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再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联系实际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流程图四、教学过程(注重过程设计分析)课前教学准备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1)实验器材的准备(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或其它叶片绿而薄的植物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4)完成预习练习(5)在家学者煮些青菜,叶片中叶绿素完全退去吗还有别的办法没有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宁夏灵武是优质大枣基地,全国许多地方人们喜欢吃灵武大枣,摘枣子、采苹果,还可以体验一把挖土豆的乐趣。

那你知道土豆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 探究一:土豆中含有淀粉吗提示学生回忆:馒头成分的鉴定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

遇碘变蓝。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向土豆切面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含有淀粉探究二:土豆中的淀粉来源于哪呢土豆中的淀粉是从哪来的呢土豆生长在什么地方土中,土豆是不是直接从土中吸收的淀粉呢我们看看土中有无淀粉。

演示实验:学生向土壤溶液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不是来源于土壤,可能来源于叶片。

设计意图引课贴近生活觉得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利用二个探究实验,课始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引发思考。

探究三:绿叶含有淀粉吗 探究一:土豆中含有淀粉吗 探究二、土豆中的淀粉来源于哪呢 探究三: 绿叶含有淀粉吗 探究四、探究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实验计划课前总结提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制造引导实验过程:你验证过吗那只是假设,需要设计实验来证明。

(出示一盆天竺葵)我们怎么就知道天竺葵叶片制造出来淀粉呢(滴加碘液)实验,并没有变蓝。

直接滴加碘液可行吗有叶绿素干扰。

怎么办(水煮)高温下,水确实能够溶解一点叶绿素,但是叶子中的绿色退去了吗提示:用酒精加热。

酒精直接能否放到火上加热提示:酒精具有挥发性,易燃烧。

离火远一点。

怎么办(隔水加热)。

展示实验过程(出示数码相机录像内容及结果叶片甲,直观感受隔水加热褪去叶绿素,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过程)出示实验结果。

变蓝,说明什么分析实验结果: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绿叶能制造淀粉。

设计意图;探究三处处设疑,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解决问题,同时还学会了如何褪去去叶绿素为什么隔水加热为下步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绿叶制造淀粉需要什么条件呢㈡、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四:探究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选择阳光与绿叶制造淀粉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主题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

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

(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

鼓励学生。

)课前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鼓励、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大胆尝试设计实验)3、制定计划:你能设计实验吗同学们课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根据以前所学内容,提示学生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把关键步骤及预期结果写在报告单上。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参与讨论,适时进行指导,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思考形成合理的实验思路。

针对假设需要做对照实验吗对照的是什么条件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答:光是对照的条件,是研究的变量。

依据光所做的对照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方案更能体现实验的严谨性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3)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

学生答:选择第三种方案。

尽量让学生解释选择的原因。

关键之处:设计对照(确立单一变量),黑暗处理(排除干扰)。

实验探究三叶片本身就有淀粉,拿这样的叶片来做实验,不管照不着光,都有淀粉,这样做实验能成功吗(不能)那怎么办呢(运走和消耗)黑暗处理。

学生代表交流,大概预测三种方案;对照课本,整理实验过程:1、黑暗处理2、选叶遮光3、酒精隔水加热4、清水漂洗5、滴加碘液6、清水漂洗7、观察变化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点拨。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帮助”“引导”“放手”三个层次的教学策略,对少数能力弱帮助他们“上路”;多数学生“点拨”少数优秀学生”“放手”。

㈢、实验探究,我来做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前对盆栽天竺葵的处理情况。

各实验小组展示自己处理好的盆栽花草。

因为这个步骤有的学生没有做,所以请兴趣小组同学介绍,各实验组展示自己处理好的盆栽花草,让所有学生对前三个实验步骤的操作了然于胸。

教师示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学生的安全操作。

2、完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操作,顺利完成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现象分析:由学生进行。

滴碘变蓝的区域(有淀粉)滴碘不变蓝的区域(没有淀粉)变蓝的区域(接受了光照)不变蓝的区域(没有接受光照)受光淀粉变蓝设计意图:克服各种困难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个环节学生自己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㈣、拓展延伸在学生认识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绿叶在光下制造出淀粉,还有没有其它营养物质(大豆、花生)学生回答:脂肪、蛋白质师正因为这个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

之后人们才首次把绿色植物的这种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延伸学习。

学会归纳,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㈤、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升华㈥、自我检测五、教学反思1、遵循上述的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