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小学生必备的自然科学题掌握基础知识

小学生必备的自然科学题掌握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生必
备的自然科学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植物生长
1. 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水、空气、养分)
2. 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生长?(吸收阳光能量、水和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和养分)
3. 常见的植物生长类型有哪些?(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
二、动物分类
1.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哪些?(母乳哺育、体表有毛发、产下完全发
育的幼崽)
2. 鸟类的特征是什么?(有翅膀、有喙、产卵)
3. 爬行动物的特征有哪些?(四肢形态和数量不同、有鳞片)
三、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包括哪些要素?(生物、非生物、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减少污染)
3.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物种群相互制约、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四、天气现象
1. 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2. 什么是气温?如何测量?(气温是空气的热度、用温度计测量)
3. 如何判断天气将要变化?(云的变化、气温的变化、风向的变化)
以上内容就是小学生必备的自然科学题目,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和
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创造美好
的未来!。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
维生素C属于________。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_____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_____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_______。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
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6.新陈代谢包括_______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__________。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___________。
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____________。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___________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入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D.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B.垂直于地面C.垂直于水平面D.与海拔高度有关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元素的化合物。
A.氢B.氧C.氮D.碳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自行车内胎“放炮”B.铜器上长铜绿C.蜡受热熔化D.气球爆炸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牛奶C.酱油D.水6.对长时间高烧的病人,医生常在患者的身上涂酒精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A.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吸收热量B.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放出热量C.酒精熔点较低,不易凝固D.酒精有香味,利于患者吸收7.胎儿的性别是由()决定的。
(完整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草稿){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一、名词解释[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1.自由落体运动[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FS|4]2.惯性[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

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共有()种。
2、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两大遗传规律是()提出来的。
3、DNA双螺旋结构是由()科学家提出来的。
4、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 )和( )。
5、新元素、新材料能推动历史大踏步前进。
()的使用标志农业时代的到来, ()的发明标志工业时代的到来,()的应用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6、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7、当我们站在火车站台上,列车飞速驶来时,听到它的汽笛声分外尖厉,当它一过我们身边而高速离去时,其汽笛声立刻变为低沉。
这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9、自然界中力可以统一到四种相互作用中去,他们是()、()、()、()。
10、19世纪末物理学史上的三大发现是:()、()、()。
11、核能的获取方式有:()和()。
12、太阳系8大行星中,( )星最近被降级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中只有8大行星。
13、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 )和生物圈组成。
14、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全世界由六大板块构成,分别是亚欧大陆板块、( )、印度洋板块、( )、 ( )和 ( )。
1、DNA成分中不含的碱基是()。
A、UB、AC、CD、G2、在19世纪达尔文通过坏球考察,提出()。
A、基因的分离规律B、DNA双螺旋模型C、生物进化论D、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3、在DNA分子中,正确的碱基配对是()A、A对GB、C对GC、A对CD、T对G4、牛顿出版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叫《自然()的数学原理》A、现象B、科学C、哲学D、规律5、中生代包括( )A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 B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C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 D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6、1900年,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表彰他发现了()。
A.伦琴,X射线B.居里夫人,放射性C.居里夫人,X射线D.J.J.汤姆孙,放射性7、3、核力是()A、强相互作用B、电磁作用C、弱相互作用D、引力作用8、原子序数大于()的天然存在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2004年5月17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发布公告,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总面积已达到3900km2。
赤潮是哪一类环境污染造成的?( C )A.大气污染B.土壤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光化学烟雾污染2.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
这是因为DNA(B )A.是一类血细胞,每个人不同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C.是一种消化液,每个人不同D.是一类内分泌腺,每个人不同3.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水银(Hg)会产生有毒蒸气,此时可以撒硫粉来处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其反应类型属于( B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4.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A. 家电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B.用燃着的木条检查煤气的泄漏C.用医用酒精消毒体温计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mm),你认为哪一类地表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A.林地B.草地C.作物地D.裸地6. 热带兰花蜜蜂以前是利用口器舔食花蜜的,现在发现它们是吮吸花蜜的。
据研究表明,吮吸的采蜜方式比舔食的采蜜方式效率更高。
这说明了( A )A.生物自身能发生改变B.生物圈的演化过程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D.生命的进化历程7.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下列关于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机舱内生活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D )A.他不能喝水,因为在失重状态下肾脏无法形成尿液B.他不能说话,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他一直漂浮在机舱内,因为在太空中他的质量很小D.他可以写字记录,因为在太空中摩擦力还是存在的8. 下列实验都要借助显微镜进行间接观察,其中必须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的是( B )A.观察蛔虫和蛔虫卵B.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C.ABO血型鉴定D.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9. 将一盆小型盆栽植物放入大的广口瓶内,用玻璃盖密封,约一个月,观察到植物状态正常,瓶壁内侧有水滴出现,如图所示。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资料填空题1、基本科学方法有、、与等。
2.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的快慢。
3.自然界的物质种类繁多,其中80%以上是。
4.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创造和。
5.生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6.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叫做。
7.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
8.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和。
9.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统计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10.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含三点、重点、力点。
11.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12.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和神经进行调节。
13.生物生殖方式的主要类型有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14.清洁能源主要有、地热能、流水能、风能等。
15.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就是一切认识要经过(实证),同时要反对对一切神秘事物的迷信和虚夸。
16.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8.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19.库伦定律表明,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0.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盐酸)、(硫酸)、(硝酸)。
21.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2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4.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5.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26.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27.生物的分类系统采取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
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
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
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
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
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
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
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
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哪个部分进行的?A. 根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壁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基本力?A. 电磁力B. 弱相互作用力C. 强相互作用力D. 重力答案:D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化学元素的符号?A. H2OB. O2C. HeD. CO2答案:C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真菌答案:A6. 以下哪个是遗传的基本单位?A. 基因B. DNAC. 染色体D. 细胞答案:A7. 以下哪个是细胞的组成部分?A. 细胞壁B. 细胞膜C. 叶绿体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个是化石燃料?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A. 氢B. 氧C. 铁D. 碳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物质的三种状态之一?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______。
答案:散逸层2. 植物通过______过程来制造食物。
答案:光合作用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4. 牛顿的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加速度5. 温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摄氏度或开尔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答案: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即动力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即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请简述其原理。
答案: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资源所占比例小,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及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地球上的资源主要由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大气资源。
2.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水圈和大气圈的外力作用,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力作用。
4.正常的眼睛能看距眼睛厘米远的物体而不疲劳,因此这个距离称为明视距离。
5.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_____________,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6.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所以就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来说,功和__________是等效的。
7.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运动形式,当运动形式相互转化时,它们的能量也随着相互转化。
利用水位差能推动水轮机发电,这是_________转换为电能。
8.为了提高橡胶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使橡胶不易变型,要在橡胶料中加入硫单质,这种工艺过程叫做_____处理。
9.生物界的营养方式有_________和异养两大类型。
1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土壤退化和_____________的灭绝。
二、选择题:1.有关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它的质量是有一些差别的。
(B)利用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速度一定的物体,它的动能跟质量成正比。
(D)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
2.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守恒;(B)能量正在消失;(C)总能量守恒,正在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E)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生活中到处可见能量转化的事例,以下事例中只有机械能转化的是()。
(A)正在运转中的电风扇;(B)火柴在空气中燃烧;(C)电路中的蓄电池;(D)机械表的指针不停地转动。
4.生物圈是………………………………………………………………()。
小升初自然科学基础考试试题

小升初自然科学基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是鱼类的特征?A. 身体有毛发B. 身体外覆鳞片C. 身体有羽毛D. 身体有甲壳2. 下列物质中,属于固体的是:A. 水B. 氧气C. 酒精D. 汽油3. 水的沸点是:A. 0℃B. 100℃C. -20℃D. 20℃4. 以下哪一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洲际河流?A. 尼罗河B. 长江C. 亚马逊河D. 小半岛5. 下列哪一个是食物链的第三个环节?A. 光合作用B. 消费者C. 生产者D. 分解者二、填空题1. 太阳是一颗_____________。
2. 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3. 蜘蛛属于_____________。
4. 日食发生时,_____________挡住了太阳光。
5. 人的心脏共有_____________个心房和_____________个心室。
三、判断题1. 人类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
()2.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 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岩浆喷发而造成的。
()4. 爬行动物是通过用肺呼吸来获取氧气的。
()5.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简答题1. 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动物和植物分类的基本特征。
3. 简要描述一下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四、综合题某校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在规定地点采集不同类型的昆虫,并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请你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向老师汇报你所采集到的昆虫信息。
(以下为实践报告的一部分)实践报告时间:2022年5月10日地点:校园草地1. 蝴蝶名称:蓝色凤蝶外形特征:体长约5厘米,翅膀呈蓝色,有黑色斑点和白色花纹。
生活习性:蓝色凤蝶喜欢在花丛中觅食,以花蜜为主要食物。
2. 蜜蜂名称:欧洲蜜蜂外形特征:体长约1.2厘米,黄黑相间的体色,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生活习性:欧洲蜜蜂生活在蜂巢中,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同时也是重要的传粉媒介。
(完整版)08《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复习一、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2.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三个阶段。
3.近代自然科学出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
4. 提出焚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__ 。
5.19 世纪的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6.假说的基本特点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
8.自然科学是以 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____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9.科学是由一系列的 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构成的知识系统。
10._______ 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最小微粒。
1.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古代;近代;现代3.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拓道路4.拉瓦锡5.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变定律6.拥有必定的科学依据;拥有必定的猜想性7. 探究;解说;查验8.自然;实验9. 原理;原则;学说10.原子11.逻辑思想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等思想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归纳的反响。
12.地球的外面圈层由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构成。
1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________。
14.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 ________,坡度较大的是 _________;大洋的主体是 _________,它的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完整word版)《自然科学基础》试卷与答案,推荐文档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1、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__________倍。
外部太阳大气的底层称为_________。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3、两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是静止的;若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4、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1、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A)沿海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2、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B)暗反应阶段(C)CO2固定时(D) CO2还原时3、下表为电磁波谱序列:以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增;(B)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减;(C) 波长由左至右渐减,频率则渐增;(D) 波长由左至右渐增,频率则渐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A)扦插繁殖(B)分根繁殖(C)嫁接繁殖(D)种子繁殖三、简答题(每题4分)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
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4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照相机(1)倒立放大实像B.幻灯机(2)放大倒立虚像C.显微镜(3)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4)倒立缩小的实像四、计算题1、(5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1×10-3 mol/l,求溶液的PH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2、(5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欧姆,当接上220伏电压时,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五、论述题1、8分)论述金属腐蚀的类型及保护方法。
自然科学基础考试复习(1)

《自然科学基础》考试复习(1)(2005年10月19日)1.古代中国有哪四大发明,为什么中国明代中期的自然科学落后了?2.太阳中心说的主要内容、意义。
3.什么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5.近代化学中有哪些伟大的发现。
6.科学观察有哪些主要作用?7.近代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成就有什么。
8.科学的含义及作用。
9.实验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有哪些特点?10.科学抽象有哪些主要途径?11.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简单介绍之。
12.如何对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13.什么是宇宙?宇宙包括哪些主要的天体类型?14.简述银河系的结构。
15.太阳大气的各个层次是什么?16.地球的海陆分布有何特点?17.列举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各五种。
18.什么是元素周期律?19.什么叫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20.对于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来说,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1.生物和非生物有何基本特征的区别。
22.什么叫电泳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电泳现象?23.什么是酶?酶的专一性如何体验?24.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什么概念上的差别。
2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6.什么是细胞分化?有何意义?27.原核生物界和真核生物界的主要区别?28.植物界包括几大类植物?29.脊椎动物包括哪几类动物?30.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1.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是什么。
3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物体的速度也越大,这种说法对么?为什么?33.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一致,该物体会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为什么?34.动量和动能有什么区别联系?35.什么是动能定理?36.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37.气候如何形成?变化的因素是什么?38.四季如何区分?气候变迁的原因是什么?39.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么样的?如何确定公转的周期?40.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41.如何划分地球的五带?42.什么是季风?是如何形成的?43.常用的历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44.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5.光合作用有何重大意义?46.简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专科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

专科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专科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领域,对于专科学生来说,自然科学基础的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巩固知识。
一、物理学1.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请用自己的话解释。
2. 什么是功?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3. 什么是电阻?它的单位是什么?4. 请简要解释电流和电压的区别。
5. 什么是光的折射?请解释为什么光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
二、化学1. 什么是化学反应?请列举一个化学反应的例子。
2. 什么是元素?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元素。
3. 什么是化学键?请解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4. 请简要解释酸和碱的性质。
5. 什么是化学平衡?请解释为什么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三、生物学1. 什么是细胞?请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细胞器,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功能。
3. 什么是基因?请解释基因对生物的重要性。
4. 什么是自然选择?请解释自然选择是如何推动物种进化的。
5. 请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地球科学1. 什么是地壳?请解释地壳是地球的哪一层。
2. 请简要解释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3. 什么是地球的内部结构?请列举地球的各个层次。
4. 请解释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的变化。
5. 什么是地质时代?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地质时代。
以上是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相关知识。
复习过程中,建议大家多做题、多思考,并及时查漏补缺。
祝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然科学基础 期末复习

第一章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伽利略。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5、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6、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探索、解释、检验。
7、自然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8、原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第二章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地球外部圈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各圈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3、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图中左侧表示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曲线,,虚线E为横波,实线F为纵波,其判断依据是横波传播速度小于纵波。
b)图中右侧为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B表示莫霍面,其外侧的地幔为固态,其内侧C层靠近B面的物质为液态,判断依据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最外层组成的。
4、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6、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充足的能量,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2)适宜的温度;地球的地理和天文环境3)液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4)浓厚的大气.7、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大陆架,坡度较大的是大陆坡;大洋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8、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的通式是H2NCHRCOOH。
9、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10、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1.2003年春节期间,许多报纸报道:在空调列车上发生多起乘客精神病发作事件,导致多人死亡,这是由于超员过多,车厢封闭引起污秽,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负离子浓度降低,危及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的。
2.宇航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会产生高温(高达5000℃),这时所有耐熔物质都会熔化。
因此,为了保护船舱,通常要在船身上涂一层耐烧蚀材料。
2003年2月1日0:4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宇航船在返回地球时于大气层上空爆炸,其可能原因是破损。
3.近年来大脑研究发现,脑的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
目前应市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不饱和程度很高的。
4.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环保部门按日或按周公布大气环境质量的3项指标,它们是:、氮氧化合物(或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
5.自从1999年上半年爆发“比利时肉鸡”事件以来,世界各国对二恶英这种物质引起了高度重视,它主要来自垃圾焚烧等过程,是一种新的。
6.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云长武艺高强,勇猛无比,而且坐骑是著名的赤兔马,日行千里。
在一次战斗中,敌方将领使用绊马索这样一种隐蔽地面附近的拉紧的绳索,使飞奔的马匹被绊上而向前跌倒。
这是由于奔马的。
7.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少有大志。
他在12岁(一说17岁)时,写过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该诗描写了的生产过程。
8.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缺碘,婴儿将会弱智、畸形,成年人将会出现大脖子,它被称为智慧元素。
为了供应充分的碘,我国政府用作碘的载体,在其中掺入碘的化合物,并于2000年庄严地实现了这一承诺。
9.2003年是羊年,羊这种动物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关爱。
绵羊有白色的,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么,公羊和母羊的的基因应该分别是: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
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
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
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
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
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
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
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
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
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
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
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
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
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
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
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2%。
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它却不在海洋的中心,而偏安于大洋的边缘。
海沟多半与伴生。
19、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
20、在大洋的峰顶,沿轴向还有一条狭窄的地堑,叫中央裂谷。
它把大洋中脊的峰顶分为两列平行的脊峰。
地幔的高温熔岩从这里流出,这里就是产生的地方,较老的大洋底不断地从这里被新生的洋底推向两侧。
21、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值物。
藻类植物大小,有8000多种。
海洋中的种子植物如大叶藻、红树等种类。
22、螺旋藻是海洋中大量生长的浮游植物中的一种,在淡水中也有其种类。
不仅蛋白质含量极高,而且吸收太阳能量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食用蛋白的能力极强。
组织把螺旋藻推崇为2l世纪最佳天然健康食品。
23、海洋中的食物链: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第四级则是的如金枪鱼、鲨鱼等,它们处在金字塔的最高层。
24、低等动物海绵再生能力极强,而较高等的动物海星也有分身术的绝招。
动物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
25、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
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
26、最大海洋动物是,最聪明海洋动物是,是小型的鲸。
最大的齿鲸--是潜水冠军,能潜至千米以下;又叫恶鲸、逆戟鲸,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
27、海鸟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海鸟,如信天翁和海燕,除繁殖期外,几年可以不着陆;另一类为海鸟,如海鸥、军舰鸟,这种鸟白天出海觅食,天黑返回陆地过夜。
28、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提供吨水产品,能够养活人口。
29、世界最著名的有四大渔场:。
30、能够发生裂变反应的最佳物质是,能够发生聚变反应的最佳物质是。
31、重氢(氘)和氧化合成的水叫做“”,海水中总量可达250亿吨,现在已是运行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还是制取氘的原料。
在海水中的氘有吨,足够人类用上千万亿年。
32、全球水量中,只有%的淡水。
绝大部分又冻结在的冰雪中。
深埋在地下、悬浮于空气中的淡水也无法直接利用。
其结果是,大约只有%的存在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浅地层中的淡水是人类可以利用的。
33、花岗岩是,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玄武岩是,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
34、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组成的。
35、大陆表面%以上是沉积岩盖层,海洋中除了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山之外,几乎全部为沉积岩和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的,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
向上弯的叫,向下弯的叫。
36、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份组成。
SiO2是硅酸盐的主要成分,它与其他氧化物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挥发份中水蒸汽约占总量的%,CO2占%,还有SO2、CO、N2等。
岩浆岩是由失去了大量挥发份的岩浆固结形成的。
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的。
37、根据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岩(SiO2<45%)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岩(SiO245-53%)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在陆地上多见火山和台地;而海底几乎全由玄武岩形成。
岩(SiO253-66%)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岩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花岗岩类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
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38、在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形成在地壳深部,占地壳总体积约%,39、地壳主要由质岩石组成。
大陆地壳一般厚度为33-35公里。
大陆地壳通常分为三层,由三种不同成分的岩石组成。
最上面是层,向下依次是层和层;大洋壳的厚度很小,平均仅为公里;大洋地壳最上面是很薄的海底沉积物,向下是玄武岩,40、地幔厚约公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上地幔主要由镁铁质的类组成,下地幔是由密度高的组成。
41、在矿物学中,将矿物比重分为三级;1、比重小于的为小比重矿物,如石膏,石英;2、比重为的为中等比重矿物,如长石、方解石、萤石等;3、比重的为大比重矿物,如重晶石、方铅矿、独居石等。
42、摩氏硬度计以十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依据,相应地将硬度由低到高分为十个等级:1、;2、石膏;3、;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8、黄玉;9、刚玉;10、。
43、指甲硬度为,铜币为、玻璃和小刀都为。
44、在矿物学中将光泽的强度依反射率(R)R范围分为三级:(R>0.25);(R=0.19-0.25);和(R=0.19-0.04)。
45、识别矿物可以先,看比重、硬度、颜色、光泽、断口、脆性、弹性和可塑性等特性。
电子扫描显微镜是附有能谱的仪器和电子探针能准确地确定矿物的。
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准确测定矿物的。
46、晶系是矿物按着晶体对称程度分类的级别之一。
矿物晶体中可能的对称型共有种。
它们按照对称点的不同可以分属于个晶族。
晶族内又分为个晶系。
47、世界上流域最大的河流为,最长的河流为,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
48、全球草地总面积约为32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比耕地面积约大倍。
49、湖泊水生高等植物可分为等四个生态类型。
50、氮气占大气质量的%,它的性质很稳定,只有极少量的氮能被固定在土壤和海洋里变成有机化合物。
能把大气中的氮氧化(变成二氧化氮),被雨水吸收落入土壤,成为植物所需的肥料。
51、氧气占大气质量的%,它是动植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
氧的主要来源是。
52、低层大气的气体成份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常定成分,主要包括,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氖、氦、氪、氙等;第二类为可变成份,其中的变化幅度最大,所占比例最小,但对气候影响较大。
53、臭氧是分子氧吸收短于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后重新结合的产物。
其密度在公里处为最大。
54、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辐射,水汽的蒸发和凝结又能吸收和放出,这都直接影响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56、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气温可高达度以上,该层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影响,又叫。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声波已难以传播;57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58、工业化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
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氯氟烃气体能破坏。
59、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次之,约30%,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
为对付酸雨,在湖中和农田中加石灰中和酸性,但是常不起作用,主要就是因为湖水和土壤中因酸化溶出的毒性并没有消失的缘故。
60、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状态,它的厚度是其中CO2将是厚。
甲烷相应是1.4厘米厚。
臭氧只有厚。
一氧化二氮是2.5毫米厚。
氟里昂12只有61、紫外线A对人类是有益的。
例如,可以杀菌以及使人体内转化合成维生素,防止佝偻病等。
紫外线C可以杀死地面上一切生命,所幸这部分紫外线被高空完完全全地吸收掉了。
62、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可能堵塞鱼、贝类的器官。
有些赤潮生物能,杀死海洋中的动植物。
赤潮生物的残骸氧化分解,消耗了海水中的,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63、废油排入海洋,在海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海面的蒸发,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气温的日、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