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导入论文

合集下载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论文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论文

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4100)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仅仅学习某种语言而不注意学习这种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

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英语文化教学应将课堂教学和课外积累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差异;交际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3学习某种语言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离开了对异族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甚至在交际中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而伤害文化人士的感情。

事实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遇到的重大障碍,这并不是语言能力上的问题,而往往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方面的欠缺。

学英语不仅要做到准确,更重要也更难的是做到得体[1]。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特定的人说出特定的话,这就是得体,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在外语教学中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应该把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纳入其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1. 文化差异性导致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首先碰到的是差异性,而不是相同性。

汉英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风俗习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政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可以分为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2]。

下面将举例探讨语言行为中汉英文化差异的表现。

1.1 称谓与招呼在称呼方面,汉英存在共同点,都可以用“称谓+姓”表示尊敬,如李主任,马教授,王医生和dear rafer, professor steward,doctor smith等。

或者直呼名字表示亲切友好,如汉语的玲玲、小兰和英语的susan,tom等。

但英美人更喜欢别人直呼其名,且不论长幼,就是年纪比自己小得多或相差无几的兄弟姐妹、同事和亲戚朋友亦如此,范围要比汉语广得多。

如在《走遍美国》智能光,理查德的妻子marilyn直呼其公公、婆婆philip steward和ellen steward的名字,这样做是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融洽[3]。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一、引言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教育有四个层面: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范畴——“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及行为方式等。

人类学家早就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

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 Sapir 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

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例如有些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红色”使中国人联想到“革命”、“喜庆”、“成功”等,如“办红事”、“红色政权”、“又红又专”;而英美人却习惯用red表示“气愤”、“罪行”,如see red(发怒),red-handed(正在犯罪的)。

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论文

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论文

论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本文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文化导入的内容、方法,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育交际能力1.引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该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

作为文化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这种辩证关系已广泛被人们所理解。

而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与导入。

因此,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应把文化背景知识触入语言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拓宽视野,提高交际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2.1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英语语言应该明确:在外语教学领域,文化教学可以说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也就是利用英语语言这一工具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所反映的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出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如:“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pandora’s box”, the heel of achilles”,“the apple of discord”。

众所周知《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英、美国家人们的思想道德等方面产生了具大的影响。

同样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也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要学习语言就不可能忽视这些典故所反映的文化。

通过学习《圣经》文化、希腊和罗马神话传说文化,让学生理解这些典故的深层含义,从而达到准确使用语言的目的。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育论文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教育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通过日常教学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育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因而通过专门的语言文化课程教授语言文化知识是不现实的。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要讲解那些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比较明显,并且“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这些词汇和用语主要是:1. 打招呼。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兴趣爱好等作为话题。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则被认为是想请他们吃饭。

2. 称呼语。

首先是亲属称谓用语。

在英语中,亲属称谓的使用比较严格,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亲属称谓。

而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则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次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一般人的称谓用语。

英语中对这些人的称呼一般用mr.、miss、mrs.等,但在中国,习惯以职业作为对这些人的称呼。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许多学生把“张老师”称为teacher zhang,把“张护士”称为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此外,还有对不知名的人的称谓。

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而中国人则称同志(comrade)或师傅(master worker),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3.感谢和答谢。

在英语国家,习惯上表示接受别人帮助、服务、礼物或赞美的方式比较直接,如果愿意接受,通常是说声“thank you.”就行了。

但在中国则往往比较含蓄,习惯于客气或推辞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或“哪里,哪里”等。

[英文]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3)改

[英文]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3)改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in junior high schoolEnglish teaching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Abstract: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harmony, integral with English teaching, so we should impart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nd import the cultural knowledge. The secondary stage is the golden age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so we should pay a great attention to this stage of the English Cultural Knowledge. And it requires what we design in the outline,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all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English. In this case , the paper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culture , language ,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firstly ,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ultural import and targets the specific solutions in junior school , which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culture; English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内容摘要:语言和文化本质上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论文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论文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使得英语教学得到重视,同时只有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文化,才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一、引言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要进行文化内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同时,语言与文化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真正习得语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英语能力。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及英语学习的功利性,使得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即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导入。

因此,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收效很小,甚至是“聋哑英语”,既听不懂,也不能流利的与国外人交流,偶尔交流又因为不懂语言背后的文化而造成文化冲突,引起尴尬的局面。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能很好地理解所学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

二、语言与文化1.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区别于动物的交流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包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交流技能。

2.文化文化,无所不在,包罗万象,人们全部生活的意义都离不开文化。

对于文化的定义,最经典的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五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到了“文化意识”,并对文化做出了解释,认为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论文

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够忽视的。

要学好英语,不懂英格兰文化,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学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就要重视英语文化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教育的关注不够,已成为十分普遍现象。

大多数英语教师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跨语言交际的培养。

本文从语言及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教育的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育,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育。

一、中学英语教育包含着文化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社会文化能力”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运用及对其文化的借鉴的能力。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优势需要独特的方法来掌握,汉民族学习古代文化需要“静”、“思”才能掌握,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读书要“从容涵泳”,不要“死记硬背”,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民族学习文化则多重在操作,这便是中国文化侧重理想主义、西方文化趋向现实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中社会文化的能力,就必须熟知英语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就“语言而教语言,为应试而教语言”的英语教学,往往忽视了对这蕴含的文化挖掘,更谈不上利用文化来学习语言。

学习英语只学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灵活使用这门语言。

这样,英语教学就离不开对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通俗的讲,就是文明教化,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形式。

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大文化及小文化。

前者为人类社会的巨大成就、高尚行为和艺术表现;后者指物质生活习惯、方式等。

中学英语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地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和社会的关系、历史、艺术、音乐、文学、建筑和其它等方面的成就。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在英语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而且,在这一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

在本文中,我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策略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

而在人教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其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扩展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

而且,在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对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考,简要地做如下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5000多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简单地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学术、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二、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课题研究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

154263 学科教育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几点思考长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上面,而对于中国文化却很少涉及。

笔者认为,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应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

一、中国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学管理部门和外语教师完全忽视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很多外语教师把中国文化内容看作外语学习“以外的东西”。

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竟然掉其他所有课程,只上英语课。

有的教师介绍西方文化时极力赞美西方文明,贬低中国文化,这些或者以应试为目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外的行为,不仅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在无形中贬低了中国文化,挫伤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

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能力测试的结果显示,在食物名称、节日名称、文学名著和政治名词的翻译部分,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写出英美常见名词的名称,如面包、圣诞节、白宫等。

但与之相对的我们天天接触的中国名词却写得不准确,约有70%的同学不知道粥和馒头如何用英语表达,翻译不出元宵节,写不出《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英文表达。

在对中国文化句子翻译的部分,出现的错误更多。

试想一个连故宫和春节都不会翻译的同学又如何向外宾准确地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文化呢?让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的文化,而是让他们更好地学会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向世界介绍和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

二、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1.做好教学大纲的改革、测试内容的完善以及英语教材的系统编写,是有效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前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对教学的指南,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大纲只注重对英语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了汉语文化的教学。

所以,重新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增加中国文化必要学习内容,是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第一步。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论文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论文

小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字、词、句又反映出某些文化特色。

学习语言必须注重文化的渗透,因为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他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学习英语必须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否则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机会,向学生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将文化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在学生思想、思维上进行文化渗透。

学生学习英语时必然要将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教师应鼓励他们采取文化平等的观点,不要轻视或贬低一种文化,同时引导学生不要僵化地用汉语方式去理解英语句子,自觉克服思维上的习惯定势。

例如,“他很聪明”不能译成“he very clever.”而译成“he is very clever.”因此,对于英汉差异较大较典型的地方,教师要重点强调,让学生反复操练,以消除思维道路上的障碍。

其次,词汇教学中也要加强文化渗透。

汉语中说“壮得像牛”,而英语则说“as strong as a horse”。

汉语说“吹牛”,英语说“talk horse”。

再如英语中有这样一个词语“roman holiday”,我们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幸灾乐祸、损人利己”,它来自于“就像以欣赏古罗马角斗士搏斗为娱乐一样,也就是以欣赏别人受苦为乐”的含义,古罗马的角斗日在过去被认为是“罗马的节日”。

另外,阅读教学中也应重视文化教学。

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文章没有生词,也无语法障碍,但就是对文章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偏差,不知道一个熟悉的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应代表什么意思,或它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作何种解释。

“if she chooses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 it is as morally hard to turn her way as it is a lost dog.”这里的“lost dog”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近于中文的“丧家之犬”。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论文

探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摘要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在结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强调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的内部结构的认知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文化导入对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文拟从文化导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原则,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中西文化文化导入方法策略一、前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内在表达内容;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人类的认知和交际能力。

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社会习俗、生活经验的直接反应,学好一门语言要以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为基础。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在英语文化背景下进行中学英语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是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开展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上看,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进行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有利于减少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文化传播交流,为以后国际交流扫除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和阻隔[1]。

从微观上上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英语习语的深刻理解,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和阅读上的障碍。

三、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一)基础文化知识中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基础性和实用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文化导入教学也应该坚持此原则,增加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头脑中构建成熟的西方文化体系,为正确的理解英语阅读打好基础。

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教研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一定的文化意识又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已成为倍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1、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

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

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

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2、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语言和文化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策略及方法,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原则;策略;方法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依据、原则、策略及方法(一)文化导入的依据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靠语言传承和传播。

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导入和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掌握跨文化交际策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文化导入的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相互尊重是基础。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它们各自代表了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比较客观的、无偏见的态度来审视异族文化,以平和的心态去吸收异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

2求同存异是关键。

“存异”相对“求同”来说不太好把握,对待与我们本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需仔细认知,提高鉴别能力。

比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加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性。

又如,“龙”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它是邪恶的象征。

这两种价值观念就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

3 去粗取精是途径。

在中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必然有部分文化内容具有时代局限性,教师就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摒弃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重视正面的、积极的文化信息的引导。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1从词汇的角度入手,挖掘词语的意义及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词义,避免望“词”生义。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以单词“white”为例。

英语学习者对“white lie”就容易产生误解。

科研课题论文: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

科研课题论文: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

80235 学科教育论文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随着文化、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学者Smith(1976)认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英语使用者日益增多,英语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且也是为了向西方传播本民族文化。

他的观点得到了Robert McCrun(1986),David Graddol (1997)和Swerdlow(1999)等人的赞同和补充。

Crystal (1997)进一步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观点。

他们的观点已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共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现状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影响力已超越一门语言的意义,寄托着国家与个人改变命运的梦想。

在过去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长期延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过分强调学生对英美等国家文化概况的了解以及表达英美文化的能力,但是却忽视了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使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系统掌握上,这种仅仅对目的语即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是单向的、有缺陷的,忽视了本民族文化即中国文化的传播,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失衡使中国文化受到挤压。

这样的教学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一种单向的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几乎完全被忽略。

而且由于受到强势文化的侵入,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他们对中国文化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不能用恰当的英语来表达,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样学生在日后的交流中不但无法满足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需求,而且很可能由于表达不准确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与此同时,也造成学生虽然具备了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却无法实现用英语进行畅通的交流,更不用说用准确的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丰富的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实意义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导入
[摘要]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跨文化意识教学的导入较为缺乏。

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其导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能永葆其生命力和活力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导入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急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日趋增多,英语凸显其广泛性和必要性,应用和使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多。

较之过去不同的是在应用英语中已不单纯是简单的对话和交流,更多的是增进彼此的“碰撞”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或效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英语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语音和语言的简单运用上,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所赋予的文化背景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

但是在日常英语教学和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狭义理解,通常只把语言当作独立的符号系统传授给学习者,语法和词汇学习成为语言教学的全部,缺乏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只停留在认知这个阶段,因此就会经常出现一些文化误区,从而影响彼此交流的效果。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跨越培养学习者纯语言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超越文化隔界,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的知识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认识,使之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从而达到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为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依赖性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

语言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文化教学远没有这么单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

按照h·ned seelye的观点,他认为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c文化,即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及科技文化,它指的是“人们的生活”, 即风俗习惯、传统和社会组织。

虽然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点不同,但它们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然是一名文化老师。

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一部分老师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实际不然。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双向文化导入,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

二、提高对引进文化因素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
第一,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

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把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
化,就会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发生。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第二,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满足语言学习的要求。

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在教授和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
益于学生了解课文,学好外语,而且能够引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养成积极的汲取英语知识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中把“技能”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在导入文化知识时,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内容包含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

如在讲课文“big bucks the easy way”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活动、风俗和信仰的总和。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播的手段之一。

不同民族的心理结构和世界观深埋于它的语言结构中,不同的民族语言都体现着各自民族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

总的说来,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这样我们很自然地把人类文化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因素的研究成果,应通过外语教学这一中间环节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的目的语的文化能力上。

文化因素一开始便有机地渗进了语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词语层次,语言在自身的历史中积累了无数“文化沉淀物”。

因此,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便离不开对该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的了解。

学生不了解文化,要学好外语是不可能的,教师不注意文化教学,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应积极收集资料,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等。

教师要理智客观地对待不同文化要抱着客观尊重的态度,不厚此薄彼。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汲取中西两种文化的丰富营养,英语教师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文化的专家,也应当是中国文化的专家,所谓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师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

其次,还应以词汇教学为辅。

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

有些词汇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使其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及其背景。

了解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
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
“red-letter days”(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果(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文化导入:如开设选修课程,教师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优秀书刊。

课余时间播放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英语歌曲或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的影碟,既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又可对异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可以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深入到外商独资企业中去开展工作实习、实地调查,组织有外国人参加的英语晚会,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英语演讲赛、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课本剧表演。

邀请中外“英语通”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了解与认识。

向学生介绍各种英语节日,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组织大家一起过节,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意识。

总之,在进行语言能力教学的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加强语言的跨文化意识的导入,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学习语言,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文化教育的导入有
利于学生对纯语言能力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使语言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美国语言家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 (possibility)、可行性 (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 和现实性 (actually performed) 。

后两者因素与文化直接有关。

得体性就是所用的语言要符合相应的文化背景。

现实性就是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传递与导入能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以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5.
[2]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