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崇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3.在美国会计学教授通过DMA鉴定被验明是成吉思汗子孙后,一些孔子准后人获得灵感,想借助染色体,证明自己体内流着孔夫子的血液。
这种做法主要说明()A.现代人有浓厚的历史名人崇拜情结B.现代社会宗族观念依然浓厚C.孔子后人对祖先的敬重D.现代科技为鉴定血缘关系提供依据4.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6.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二历史组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题2分,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北京城的资源非常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5.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
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安达田中2017--2018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分数: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失序,礼崩乐坏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流派众多,文化活跃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3.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4.开元十二年,唐玄宗提出:“自今以后,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
”唐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更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
这说明唐朝A.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B.京官都从地方官员中选拔C.高度重视地方事务的处理D.注意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5.元代行省实行圆署会议制,行省所掌重要事务,“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
这一做法A.可减少决策失误B.具有原始民主性C.不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削弱了行省职权6.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数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2.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3.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
可以反映出当时A.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商业具有开放交易特点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4.《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5——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市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
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7.上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试卷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试卷第I卷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
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B。
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
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D。
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2.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A。
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
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
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3.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4.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B。
提倡公平法治C。
以天下为己任D。
反对宋明理学6。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
材料意在说明A。
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D.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7.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A。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嵌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C.积极应对佛教思想的冲击 D.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2.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
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
这一做法A.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C.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3.明中叶以来,“弃儒从商”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5.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
“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
据此推知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 指南针与印刷术B. 造纸术与火药C. 火药与指南针D. 印刷术与造纸术7.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人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
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B. 夫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然在万民之忧乐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以为是,然公其是非于学校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提出了要对君权进行限制的思想主张;ABD三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故选C。
2.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下列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 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B. 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C. 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 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等信息可知作者对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学习制度和思想的批判,故A项正确,B项错误;A项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C. “燔诗书而明法度”D.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3.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4.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5.《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
《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 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 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6.秦汉以后,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配套K12】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测试试题
新乡市第七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4.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25.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 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26.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27.《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
“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28.阅读下表,该表史实可以证明明朝()A.海禁政策是外患的根源 B.海禁政策阻止了殖民扩张C.实行海禁有一定合理性D.海禁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29.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30.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配套K12】[学习]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答案】A【解析】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表明二者之间形成君臣关系,西周已成为主权统一的国家。
故答案为A项。
周王代表最高统治权威,排除B项;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并非“独立实行统治”,排除C 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点睛: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B项从礼对于上下尊卑等角度阐述作用,属于历史解释,本题选择B符合题意;A和D属于史料呈现;C属于历史评价,不符合题意。
3.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兼士”、道德极峰等均强调了人道德修养。
4.《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推荐学习K12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文(无答案)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无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2、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魏晋九品中正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3、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4、1787年宪法完成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促进了美国领土的开拓,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2无答案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1.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2.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自于人之自然本性一,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3.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4.《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道“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吸收道家思想 B.隋唐时期道家不受统治者重视C.宋明理学没有体现出“儒道互补” D.李贽认为的“道学家”实际是“儒学家”6.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高二历史下学开学考试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开学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
”这反映了A.两者的认识都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两者的认识都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两者都认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2.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1174—1189年),“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这一意见遭到宰相的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最终他的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宋代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守旧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3.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了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5.三国时期,官学一蹶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
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word版本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放学期开学考试一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3 分,共60 分)1.周灭商以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加强了君主专制权益C. 推进了文化的沟通与文化认可D.确定了贵族世袭特权2.以下选项不可以反应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3.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行不读,礼仪不行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需要B.倡议重德修身C.宣传“存公理,灭人欲”D.保护纲常名教4.顾炎武针对明朝学风的弊端指出:“如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不过窃盗而已。
”他重申凡做学识,“必先人之所未及就,后代之所不行无,尔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通盘否认明朝学术成就B.重申独立思虑并有所创新C.重申尊敬古人研究成就D.倡议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5.苏格拉底坚持“无人存心作恶”,全部罪恶都是根源于人的愚不行及。
这切合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B.“性普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D.对真谛的追求6.有学者说,文艺中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二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 ”。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态度上看二者都挑战罗马教廷威望B.在目标上二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一样D.同流指二者都试图挣脱宗教的约束7.在法语中,“启发”的本义是“光明”。
启发运动是发生在17、18 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财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财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中兴运动以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word版本
桃江一中 2018 年上学期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题一、( 24*2 ’ =48’)1.下是山西省博物的之宝“ 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北村晋侯墓地114 号墓。
其大回眸、小偎依、巨象首的完满合造型,成西周青中的罕珍品。
据此判断品A.是晋侯力至髙无上的象征B.体了青造技的成熟C.损坏了西周期礼法的定D.由技精深的私工匠制作2.一后的秦,除皇室之外,明有功地主和宗法性地主两,前者主要根源于秦国,后者是原六国依赖宗法家族血关系的地主、族,两地主控制了全国大多数土地。
表示( )A. 宗法制度存B.封建土地制度占有主C. 秦还没有真切达成一D.秦的社会矛盾复3.晚清状元家謇曾:“謇愚不自量,念普士之法,士克功于教育,欲教育,手无寸铁,不先,上阻旁,下复塞之,更无依赖。
” 明謇A. 特尊崇“ 救国”思想B. 教育是富的根本C. 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D. 教育重要性超4.中共“八大” 告指出,第二个五年划期,在国家一市的下,将有划地一部分自由市,全部商品,将行按分等价法,不不会损坏国家的一市,相反地,将会国家的一市起有利的充作用。
由此可,个告A. 有效正了公社化运的失B. 模式的有效反省C. 提出社会主市的理D. 全面一五划的建5.旗袍源于族女服饰。
20 世 20 年月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女。
当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流行⋯⋯惟旗袍之名,如有宗社党(清朝族成的奥密体)之臭味⋯⋯故我以袍可着,惟不可以够以旗名。
无以,其改称暖袍乎!” 以上言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拥有狭小的民族主色彩②民主共和念播③文明开化之流行④新旧念强烈碰撞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l960 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划”,其特色之一是把分民部与公共部,并明确定政府的任充道路、港湾、都市划、下水道、公民住所等社会本,以及充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表示日本A. 全面仿行斯大林系统B. 解了滞场面C. 加公民的干D. 建成了达福利国家7.列宁,我曾是并且在是一个小国家,所以我向共主渡比其余任何条件下困得多。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3)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0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A. 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 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2.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A.重建人的哲学 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 D.都强调感性认识3.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境内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以下图片能够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是()A. 罗汉寺B. 老君洞道观C. 节孝牌坊D. 露德堂4.“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秦朝治理国家方式是外儒内法B. 秦朝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C. 此指的是儒家思想D. 秦朝官吏注重修身养性5.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B. 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C. 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D. 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6.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3.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4.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 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5.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
这符合苏格拉底( )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B.“性普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D.对真理的追求6.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7.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文(无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2、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魏晋九品中正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3、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D.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4、1787年宪法完成了美国的政治统一,促进了美国领土的开拓,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因为该宪法A.消除了阻碍世界市场发展的政治因素B.贯彻了君主立宪的近代政治民主原则C.明确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及大小州之间的关系5、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
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
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6、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
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
”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C.武汉会战失利,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7、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
而台湾当局也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A.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D.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8、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
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
这表明当时A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B.资本主义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9、“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
”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D.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10、英国在1867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
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
这显示出德国A.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B.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C.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11、《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12、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上阶层靠拢。
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若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四民界限渐趋模糊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13、据统计,从1503年到1660年,来自秘鲁等地的18.5万公斤黄金和1600万公斤白银被运到西班牙,使其白银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白银储备总量的三倍,其中还不包括走私的。
这样,“财富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边”。
这一现象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A.南欧地区很快被殖民地化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至西班牙C.激起了欧洲殖民扩张浪潮D.加速瓦解了亚洲的封建制度14、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看逮其久,风气渐开,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此材料A.其中“设局铸造开花炮弹”指的是设上海轮船招商局B.表明洋务派认为创办机器工业是抵抗侵略的自强措施C.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内部产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反映D.可论证洋务派希望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以发展资本主义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A.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B.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16、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
这说明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D.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17、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西服、旗袍流行,而农村仍以粗布大衫为主;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而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在大城市里,妇女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而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仍是“三寸金莲”。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18、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19、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明确表示:“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这反映出他A.领导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B.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C.坚定捍卫垄断资本集团既得利益D.决心把美国经济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20、1935年4月成立的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其所办各厂矿,分布均远离沿海,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国民政府的着眼点是A.发展经济以便剿灭国内反对派系和势力B.为应对日本扩大侵略作持久抗战准备C.加强中西部开发以改善民族工业的布局D.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利益与经济主导权21、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2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23、“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可能是A伏尔泰的言论 B.孟德斯鸠的言论 C.卢梭的言论 D.苏格拉底的言论24、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A.“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2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由于美元是国家储备货币,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各国必须保留美元储备,以便当本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美元储备来进行偿付,而美国却可以直接用美元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A.保证了黄金与美元的固定比率B.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构成极大威胁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26、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这表明他A.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B.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C.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D.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7、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