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名师语文专题卷《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带译文鉴赏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带译文鉴赏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歌《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作品名称野歌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作品原文野歌1鸦翎羽箭山桑弓2,仰天射落衔芦鸿3。

麻衣黑肥冲北风4,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5,枯荣不等嗔天公6。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7。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2018年6月17日《语文月刊》【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忆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假设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完全讲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共106张PPT)

2018届新课标高考第一轮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鉴赏-(共106张PPT)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 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 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 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 心却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 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 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 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诗歌中的原型扩张 作者的形象表现在诗歌中,就扩张为涵义丰富的 艺术形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有: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性格。
2.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 ……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 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 见一斑。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典故分析诗歌情感,首先结 合注释“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理解任公子的典故; 然后结合盛唐政治环境和诗人的情怀,就能推断出诗 人的思想感情,联系李白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得出“英 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的结论。)
考纲在线 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14 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14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统计考试范围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运用了动中见静的方法。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1年备战2018高考语文专题12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

1年备战2018高考语文专题12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试题【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一)2017年高考考查特点:2017年的所有试卷都考核诗歌鉴赏的题目,课标卷加入了双选的题型,分值为5——10分,考核的重点是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其中情感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总体上难度大幅度的降低,考纲把诗歌由原来的E“鉴赏与评价”降为D。

所以只重视诗歌的基础的考核,手法的赏析并不做深究,一般给出手法,即使考核手法也相对简单。

(二)2018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预测2018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设置多选题,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

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

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

“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

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018高考语文课标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2018高考语文课标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 括 古 诗 ( 唐 以 前 的 诗 歌 ) 、 楚 辞 、 乐 府 诗 。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 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 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2.语序倒装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 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常语序应为“千 古江山,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 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1)主语后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浣女” 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 主语挪后,使诗词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
(2)宾语前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 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 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 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12古典诗歌鉴赏试题

2018届高考语文专题12古典诗歌鉴赏试题

专题12 古典诗歌鉴赏试题【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一)2017年高考考查特点:2017年的所有试卷都考核诗歌鉴赏的题目,课标卷加入了双选的题型,分值为5——10分,考核的重点是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其中情感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总体上难度大幅度的降低,考纲把诗歌由原来的E“鉴赏与评价”降为D。

所以只重视诗歌的基础的考核,手法的赏析并不做深究,一般给出手法,即使考核手法也相对简单。

(二)2018年命题预测及备考措施:预测2018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设置多选题,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

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

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

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

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

“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

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PPT共22页

诗歌鉴赏2018全国卷高考真题及几道练习题PPT共22页
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20页)

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第 1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

1.以下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耐不了严寒” “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 ,“何事”意为“为何”,“希望”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观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叹和神往之情,但他最后不肯“回去”,是由于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喜。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诉苦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离合悲欢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豪放乐观的精神境地。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节气和事物,分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好像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样,“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福。

答案: B【分析】本题考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本题波及到的内容许多,既有古文化文学知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剖析选项时,要认真慎重。

B 项中作者最后不肯“回去”的原由不是由于“天上宫阙”的严寒,而是由于作者对人间欢喜的留恋。

16. (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 (1)- (2) 题。

(6 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以下选项中,对这首诗讲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3分)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

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 《鉴赏诗歌形象》

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 《鉴赏诗歌形象》

(012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 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 简要分析。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 的主人公形象。
凄冷寂寞, 美人迟暮, 柳永的《雨霖铃》 思念远客, 生离死别 百无聊赖, 愁苦幽怨
从特征上分,常见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英姿飒爽、英武豪迈、勇猛剽悍、干练果决、 斗志昂扬、豪放萧洒、不拘礼节、天真顽皮、 零落漂泊、忧国忧民、辗转漂泊、饱经磨难、 顾影自怜、寂寞惆怅、身孤影单、百无聊赖、 幽独苦闷、羁旅天涯、相思愁苦、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悠闲自得、安贫乐道、怡然自乐、 安闲宁静、心如止水、情趣高雅。
(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 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 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 的诗人形象。
春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先 想
再 想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喜悦的 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 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名师解读高考真题系列-高中语文: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

名师解读高考真题系列-高中语文:专题05 古典诗歌鉴赏

一、备战2018高考论述类命题预测预测2018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1、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2、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3、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设置多选题,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二、古典诗歌答题技巧及满分套路1、做题步骤: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看题干;辨:题目类型;析: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析;答: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2、了解主要情感和内容分类.爱国类 (略)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民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3、了解常见文学性鉴赏术语形象:包括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特别要注意分析意象,了解形象的特点、内涵,包含的感情、社会意义,品味意象营造的意境;语言风格:含蓄蕴藉、简洁明快、沉郁顿挫、飘逸雄奇、清新明丽(生动)、平淡质朴、绚丽奇幻、辛辣犀利、通俗、简约、精练、典雅、凝练等;结构技巧——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渲染、抑扬、点面、虚实相生、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或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等,尤其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缘情写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具体抒情方式2015年高考真题1.(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2018年新课标语文: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含答案)

2018年新课标语文: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含答案)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真题指导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真题指导
[答案] (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 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
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 的恩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以及其含意的能力。根据注解,贺知章归隐,玄宗诏赐 镜湖一角,而在词人陆游看来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何必要你皇帝赏赐呢?这显然是词 人向皇帝发牢骚,表达了一种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激之情。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 第5讲│ 第6讲
专题八 PART 08
第1讲
读懂诗歌和诗歌鉴赏选择题
高考真题指导│考点技法精要│跟踪训练验收
考纲在线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等能力的要求,都是以突破语言障碍、读懂诗歌为前提的。另外,2017年考试说明诗歌鉴赏 的题型中出现了选择题的题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意的理解,这也需要读懂诗歌。 考情透析 考情透析 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 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 一步是基础。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题中取得高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考点19 形象 5颗星考点20 语言 5颗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201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冲刺模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幽居张咏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语言中难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

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

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

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

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考点21表达技巧中难(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2017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3~4题。

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睛时。

直饶③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④紫绶金章:绶,系印环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语言中难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出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

“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倚船吟钓正相宜”,作者认为在船上,一边吟诗一边钓鱼,这是最合适的搭配,塑造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渔翁形象。

C.颔联中“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D.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E.颈联写渔人赏景饮酒,洒脱豪放,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

4.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诗句简要赏析。

(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汕头市潮南区峡晖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秋雨夜眠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5.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语言中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分)考点19 中难(四)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太原市2017年高三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坊,只怕酒酲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难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 “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D. 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8.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考点19 中难(五)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版】湖南省湘潭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④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

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难A.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10.《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

”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6分)考点19 中难(六)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5月)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南唐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A. “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B. “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C. “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D. “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E. 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1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考点19 中难(七)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2017高考仿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①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A. 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 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 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 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E. 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

14.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6分)考点19 中(八)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1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九)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全国百强校】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