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起步“配画作文”的实践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起步“配画作文”的实践探究
摘要:“文”和“画”本同源,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文学,文学也可以说
是用文字来表现绘画。

针对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关键时期,结合学校《三年级起
步作文之配画作文实践探究》的小课题开展了实践探究,让配画作文走进了学生
的作文创作中。

图画和作文虽是同源,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的形式,只要老师合
理地引导学生用想象去搭建,让学生用童心去绘画,用文字去描绘,它们之间就
不再是空洞的遥望、粗糙的牵连。

本文结合实践探究,归纳、分析总结了力求减
少学生写作时的畏难心理,以及顺利地从二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三年的习作的一些
做法。

关键词:配画写文细致观察想象
在我们设计一节“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常常会这样构思,就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等
写作要领具体而周详地告诉学生。

这与建筑师特别地像,图纸画好了,材料、工具也齐全了,现在就只需要工人去做了。

假如,写作就这样简单模仿照搬,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情运动趋势
的制约。

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并非在创作的时候都是室雅人和、窗明几净的,而是在一种
看似无法写作的环境中,作家才萌发了不写不快的感情,这是什么道理?这应该和心理学有
关系。

在日本,有研究者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
够写出来”,其中,“写作动机”是关键。

利用配画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的,由画到文,
从“以己之手画己之心”“到以己之手写己之心”的过程,这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的过程,开
展三年级配画作文实践探究,力求减少或是消除每个学生写作时的畏难心理,架起了从写话
到习作过渡的桥梁。

一、配画写文,解决“无米之炊”之烦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
个难点,往往也是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到头疼的问题,由“作文难”而引发的往往是儿童在
习作时“无物可写”、“无情可发”、“无意可表”的尴尬局面。

这时,图画就有独特的优势,它无论是单幅画还是多幅画,以其画面感,均能吸引学生
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猎取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习作的欲望,就能使注
意力集中,积极思维。

利用配画,再现学生心中所想,对人、事、物等重点内容,诸如“鸟儿在歌唱”、“课间活动”、“难忘的事”等等。

这些画面感就变得更加立体,学生定会感到有形、
有趣、真实。

老师利用配画让学生打开回忆之窗,让想象有了质感。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
活跃,记忆力比较好,能够把见到的事物加以概括重新组合出来,这时候的教学不需要强调
事物的逼真,而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轻松
大胆地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习作《这儿真美》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走进附近的顺峰山公园,观察自然、体
验自然之后,准备进行习作前的指导。

在进行课前设计时,“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公园的特别之处,有重点地写出公园的美”成了本次习作指导的难点,经过思考,我从绘画的选择性和表现力出发,通过师生共“画公园”的尝试,实现“写公园”的习作指导。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作
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都已经走进了顺峰山公园,感受了公园的美。

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
务要完成:就是用最简单的图画把我们印象中的公园画出来。

生(有些新奇):有意思,没想
到作文课也要画画!师:大家喜欢画画吗?生:喜欢!师:那我得请教大家,公园那么大,那在画公园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生1:我得把公园里最特别的地方画上去。

师:那你觉得公
园哪里最特别?生1:我觉得是公园的大草地、花海。

师:那其他同学的看法呢?生2:我觉得是公园的青云湖。

生3:我觉得画画时颜色要用好。

师:对,每个季节里,公园的景色是不
一样的,所以大家在画的时候,可一定要用好颜色哦!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张纸,大家
在上面画出公园。

不过老师的这张纸不大,不够把你看到的景物都画上去,你能选择几处重
要的景物画一画吗?生:能!(学生开始画画,画好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去点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地方画下来,这看似是一个
指导学生“画公园”的过程,却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了“选择重点景物来表现公园之美”的写作要点。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把公园的美写下来,此时的习作已成为学生的“胸中之物”,习作指导也就在这一“画”一“写”中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画”出作文,不仅仅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而且还在“画”中学习到“写”写
作的技巧,在“写”中表达了“画”的情感,更加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习作经历。

二、配画写文,突破“空洞无味”之难
具体、生动是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学生总是行文空洞,该具体的不具体,文章哪来“生动”而言,要把文章写得“生动”之前,得学会把文章写“具体”。

配画写文,是指导学生把文章
写具体的有效途径,因为具体是图画相对文章而说,直观性要强得多。

文章内容缺乏具体情节、细节描写,学生往往难以自觉发现,而图画却不一样,一看就能发现哪里显得有点空,
不饱满。

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还可以将图画和文字进行对比,自然就能找回
一些更具体东西了。

在画画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灵感,这时,也实现了对作文的自我修整,
可以对文章进行补充,以达到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要求。

如何突破这一个难点,办法是有的,就是要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画画和写作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带领学生多观察事物,多认识事物,要求学生观察时要仔细,因此,老师
在习作教学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

不进行细致观察,配的画也是会似是而非,形态走样;不进行细致观察,写出来的文章就说不上生动具体了。

图画有主题、有美感,学生眼中
看到的、心中想到的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就是他们有话可说的内容,就是他们想写的内容。

面对不同的事物,要学会多思考、多分析,如分析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特点,让
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会有不同的收获,真正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教师在引导学生配画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学生把“画”和“写”联系起来,画出具体的一个
动作词,是为了引出学生思考这个动作背后发生的具体事件,让学生给这个简笔画加上一个
环境,是为了引出事件发生的特定场景、时间、天气等;画出人物的表情,是为了引导学生
写出人物的心理过程,这样有意识地去把细节补充进去,画的过程就能让学生抓住事件的过程,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特点。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有很多新发现。

在生活中,观察充足了,体验充足了,作文就有了生长的“土壤”。

在学生养成仔细的观察这个好习惯后,学会把
生活中一瞬间的人或者事物记住,学习片段描写,那学生的习作自然就更加有可看性和感染
力了。

三、配画写文,催生“思维想象”之跃
配画的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它包含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包含了人事的道理和愿望。

如果写作的时候,拘泥于眼前事物,文章就会过于呆板,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由此及彼、由形绘声、由表及里,前后引申,化静为动,进行大胆的想象,把自己所经历、所了解的生
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依据画面本身却又飞跃于画面之外。

像三年级的童话单
元中的《我变成了一棵树》的童话故事,融入了很多的奇思妙想。

还有一类,是写自己的设想、追求、愿望、梦境的习作,往往可以和科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大胆的画出现实之外
的奇妙——会说话的小动物,外星人的世界,机器人的争斗,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大胆想象,可以离奇,可以神秘,可以恐怖,文章因为有了想象而有了思想。

在学生平静的写作心湖上
投下了一块想象的石头,激起浪花,使学生心理由心里平静区而跃到亢奋区,学生自然会触
动心中的涟漪,触发灵感,情不自禁,激动不已,进入最佳写作状态,写成佳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
童话。

习作要求提供的是一组词语: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要求学生从课本上提供的人物角色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还可添加自己喜欢
的角色。

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大胆
地展开想象,通过画作文可以化解难点。

出示教师的绘画作品,引出路子,让学生去效仿,
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法,如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着图画,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学生会说的是啄木鸟给大树治病,能
根据图画编故事,但是情节不够曲折,故事不够生动。

第二步,要引导学生补充画面,可以
把单幅画变成几幅画,如画上一只松鼠站在大树上,大树的表情稍微修改一下,改为痛苦的
表情,再让学生去补充,学生就会联想到:大树找到松鼠帮忙或者松鼠想帮助大树,可是没
解决,紧接着,学生会做进一步的补充,大树还向其他动物寻求帮助。

每个小作者的想法都
不一样,因此,在第一次绘画的基础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修改可能。

这一个过程是关键——
旁敲侧击,引发学生的思维,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编童话的时候想象要具体、大胆,思路
要开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大胆想象具体描写,使故事
情节生动具体完整。

第三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配画写作。

“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通常都是小学生作文最薄弱的环节,配画,让学生有了一个真
实的图和文之后,想象就不再飘渺了,对文添画,对画改文,实现画之以形,文之以心的统一。

此时,让学生把配画与作文结合起来对照修改,能使他们感到既简单又愉快。

一方面,
如果画面丰富多彩,而作文干巴巴的,那就是对画面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描述不够生动形象,有图可照,老师指导有针对性的修改就有了依据,学生可以边看边听,也比较容易接受老师
的修改建议,才能够从每次的修改中学到观察和修改的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在反复读文后,也会发现画的不足之处,画面描述清楚了,文章还是干巴巴的,那就是画面的不饱满,这时,再对画面进行想象,做少量的添加、修补,而后又来读文,看看添加的画面是否能对应地添
加到文章中去。

这样反复对照修改,图文并进,文以图生,二者相得益彰。

配画作文习作训练模式,让学生用童心画作文、写作文,架起了从写话到习作过渡的桥梁,把枯燥乏味的写话训练变为兴趣盎然的“画—写—改”的跨学科课,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
度产生不同的的感受,积累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作品,这种写作方式,不论是写作还是
绘画,都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

所以,配画作文不但符合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而且符合儿
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

它变乏味的习作练习为兴趣主动地写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
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它让学生的绘画、思维和
语言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了之小学中年级作文儿童化观察实践[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