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中医如何干预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重症肺炎中医ppt课件

重症肺炎中医ppt课件
10
方药:麻黄升麻汤
方解: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用其治疗伤
寒大下之后手足厥逆,为伤寒后期重症验方。方中麻黄
以疏畅肺气之郁闭;升麻以清解内陷之热毒;黄芩以清
肺热,此三药是为此方之眼目,清里透外,清而不闭,
透而不脱,清肺宣肺,从而使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得行,
则一身气机升降出入无碍。再者阴阳俱虚,以桂枝、茯
8
方解:二方均出于《伤寒论》,“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
可与麻杏甘石汤。”“小结胸病,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外
邪侵袭肌表,闭塞皮毛玄府,“肺之合,皮
也”,肺气因之开阖不利,宣发肃降之职不
行,津聚为痰,气闭化热,痰热内壅,燔
灼娇脏,而见诸症。麻黄开达肺气,杏仁
苓、白术养阳,以天冬、玉竹、当归、芍药养阴。寒热
错杂,以干姜温阳散寒,以生石膏、知母清热。合方用
之颇合此类病症病机特点。此方汇合补泻寒热而成,使
相助而不相悖,虽用药较多,而条理清晰。临床诸如
COPD、老年肺炎等肺病迁延日久者及困难脱机者,均
可酌情应用。
11
5
病因
机体正气不足 外感风热病邪 风寒之邪入里化热
6
病机
病位:肺
病机:痰热交阻、肺失宣肃
如正能胜邪,则本病可表现出气阴受伤的
证候
若正不胜邪,则易发生严重证候,如热入
营血、热入心包、热极生风、热极生风、
血热妄行等
若邪盛正衰,则可出现阳气欲脱,阴液骤治
痰热闭肺 症候:发热、无汗或汗出不多、咳吐黄白 黏痰、胸闷气急、甚者呼吸急促,舌红或紫 红,苔黄白厚腻,脉浮滑数。 证治:此时机体处于正邪两争之际,治疗 上应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 治以清热化痰、开宣肺气。 方药:清化方(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 味)。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ppt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ppt
2023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ppt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原则 •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 中医危重症的并发症及护理 • 中医危重症护理的康复和保健
01
中医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
患者安全的保障
监测生命体征
中医危重症护理人员需要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
早期康复
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早期康复训练,如活动关节、肌肉 等。
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中医按摩、理疗等手段,促进 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 张的症状。
呼吸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憋气等呼吸 锻炼,增强肺部功能,预防肺部感 染。
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饮食调 理,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03
中医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生活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
危重症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病室应保持安静,避免打扰患者。同时,要保持病室整洁,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新鲜。
定时翻身拍背
危重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有助于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助患者度过难关。
针灸推拿与拔罐护理
针灸护理
推拿护理
针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可 以通过调节经络和穴位,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在进行针灸治 疗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操作规范,避 免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推拿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可 以通过按摩身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舒缓肌肉和关节紧张等作用。在进 行推拿治疗时,需要注意适应症和禁 忌症,避免加重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发 生。

(医学课件)急重症的中医药防治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急重症的中医药防治ppt演示课件
. 4
中医“原食”=中医理论
中医学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系统的知 识体系,其核心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知识、养
生知识、疾病知识、诊病知识、治病知识、 针灸知识、药物知识、方剂知识等方面。
是中国传统知识的具体体现和主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优秀科技文化和宝贵医药资源。
. 5
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
注: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来 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芋肉加麝香而成。
(4)脾心痛:厥心痛,痛如以锥鍼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 痛也,取之然谷、太谿。
.
10
《伤寒杂病论》
高热、亡阳、亡津、发黄、暴泻、
痉厥、厥逆、衄血等急症治疗。其中四
逆汤、三承气汤,白虎汤、大黄牡丹汤、
桃核承气汤等方剂,已成为至今抢救急危
病症的有效方剂。
.
11
《肘后备急方》
是我国最早的治疗急症专著,书中

防 治 举 隅
.
急 重 症 的 中 医
1

世界五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学、 古希腊罗马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埃及 医药学、巴比伦医药学。
迄今,只有中医药学还以其完整而 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可靠的防治效果,呈 现在世人面前,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 2
相联系而研 究其生理机制﹑病理变化及预防、诊治 和康复的宏观医学。
中医学以传统文化为母体,产生于经验 医学时代,属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3

中医“原汤”---中华文化
中医药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古代思想文化 的知识成果,与古代哲学、诸子文化、象数 文化、官制文化、民俗文化、汉字文化天文 历法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 中医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理论体系。

中医急诊学急危重症救治方法课件

中医急诊学急危重症救治方法课件

• 晋唐时期,急救外治法进一步得到了充实与提高。《肘后备急方》 除载有催吐、取嚏、热熨、艾灸、放血、吹耳等一般外治法外,还 运用了口对口人工吹气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法、蜡疗和烧灼止血法、 放腹水和小夹板固定术等。
• 口对口吹气人工复苏术,是《肘后备急方》对仲景人工呼吸法的改 进。如云:“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活方:徐徐抱解其绳, 不得断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 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中砻砻转,或是通也。其举手捞人,当 益坚提持,更迎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
• 急救疗法是中医处理急危重症的主要手段。无论内服或是外治都离 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必须治则明确,方能立法精当,然后以法立 方,以方统药,或者精选外治法,强调综合措施,有的放矢,而达 到真正的救治目的。
感谢聆听
中医急诊学
讲授人:
联系电话:

6.注射法
• 将中药制成针剂,注射于肌肉、血脉之中,使药物吸收入机体内而 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这是近几十年来中药剂改的重大突破。 常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等。
7.灌肠法、结肠滴注法
• 将药液从肛门灌入或滴入结肠,使机体吸收而达治疗作用的一种疗 法。前者称灌肠法,后者称结肠滴注法。
10.敷贴法
• 是用药物或其他物品外敷于患处或某些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 于中暑、感冒发热、哮喘、鼻衄、风湿痹痛、脘腹疼痛、头痛、胸 痹、小便不通等。
11.搐鼻催嚏法
• 是将药物研成极细末,搐入鼻内,通过药末刺激鼻黏膜并吸收,使 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常用于感冒、 神志昏糊(中风除外)、中暑、头痛、气厥、癃闭等。
• 抢救猝死等危急重症,仲景特别重视四个环节:一是意识的恢复, 应用芳香醒脑之品,开窍醒神;二是呼吸功能的恢复,应用刺激性 强烈的药物,兴奋呼吸中枢,并配合使用人工呼吸复苏术;三是温 通阳气,保持体温,促进血运,多采用辛温走窜通络的药物,或以 灶灰等温暖肢体;四是祛除邪气,猝死等证多由邪气骤犯,闭阻于 内外表里,故用三物备急丸与还魂汤等方。仲景创立的一系列内服 外治法,为中医急救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的病证。
• 风寒湿邪,壅滞脉络,或热甚于里,消灼津液, 或阴血亏损,均可导致筋脉失养,而发本病。
• 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 脑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血管意外、 脑肿瘤、肠寄生虫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 惊厥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二)阳明热盛
1.主症 壮热,口渴喜冷饮,腹胀便秘,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 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2.调护原则 清泄胃热,存阴止痉。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安静,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痉证发作时,立即去枕平
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用牙垫塞入上下磨牙间,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氧气吸入。在抽搐时,切忌强加约束,以免造成骨折。注意液体的补充, 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护理:发作时禁食,病情缓解后,可进易消化、高热量流食。饮食宜清淡, 忌辛辣、油腻,可饮绿豆汤、西瓜汁。昏迷者可予以鼻饲。 (3)药物方法:大黄9g、生地15g、麦冬15g,水煎服。 (4)推拿方法:痉后可按摩肩髑、曲池、神门、合谷、膝眼、阳陵泉、环跳、承山。
梨汁、橘汁等或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亦可食用甘润多汁的瓜果;高热不退 者,可用酒精,或中药石膏水、薄荷水等擦浴。 (3)药物方法:选用柴胡滴丸。 (4)针灸方法:针刺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用泻法。
[辨证施护]
(二)风寒束表 1.主症 发热,恶寒重,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咏浮紧。 2.调护原则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温服中药汤剂,服后
[辨证施护]
(一)外邪侵袭 1.主症: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2.调护原则:祛风散寒,解痉燥湿。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安静,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痉证发作时,立即去枕平卧,

重症医学科中医干预课件

重症医学科中医干预课件
重症医学科中 医干预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中医干预概述 02. 重症医学科的中医干预方法 03. 重症医学科中医干预的案例
分析
04. 重症医学科中医干预的发展 趋势
1 中医干预概述
中医干预的定义
中医干预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方法和 技术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医学方法。
中医干预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强调个体 化治疗。
谢谢
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整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05
06 拔罐:使用拔罐进行治疗,具有祛
推拿:使用推拿进行治疗,具有缓
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针灸推拿
针灸:通过刺 激穴位,调整 气血,达到治
疗目的
推拿:通过手 法按摩,疏通 经络,缓解病

拔罐:利用负 压,吸出体内,达到治
中医干预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 痧等。
中医干预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 显著的疗效。
中医干预的理论基础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 等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阴阳五行: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分析疾病的病因、 病机、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
疗目的
重症医学科中医
3 干预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案例一:某重症 患者,采用中医 干预治疗,成功 康复出院
01
04
案例四:某重症 患者,采用中医 干预治疗,提高 了生活质量
案例二:某重症 患者,采用中西 医结合治疗,病 情得到有效控制
02
03
案例三:某重症 患者,采用中医 干预治疗,缩短

中医危重症护理课件

中医危重症护理课件
(2)饮食护理:发作时应禁食,缓解后可予易消化、高 热量流食。
(3)药物方法:羌活15g、葛根15g、白芍12g,水煎服。
(4)针灸方法:发作时可针刺或指卡人中、涌泉、合谷 穴,用泻法。
中医危重症护理
20
(二)阳明热盛 1.主症 壮热,口渴喜冷饮,腹胀便秘,项
2)药物方法:选用至宝丹。
3)针灸方法:针刺十宣、大椎、长强、陶道, 或内关、中脘、丰隆穴,用泻法。
中医危重症护理
13
(二)脱症 1.亡阴 (1)主症;神志不清,汗出如油,面色潮红,
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舌红而干,脉虚 数。
(2)调护原则:益气养阴,固脱开窍。
中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保持安静、通风,温、 湿度适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 息;随时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及时更换衣 裤及床单;注意及时翻身,防止出现褥疮。
(4)针灸方法:同风热袭表。
中医危重症护理
6
(三)热在阳明 1.主症 高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心烦不
安,面红,舌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2.调护原则 清热生津。
中医危重症护理
7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居室宜安静、凉爽,多饮水;可 用各种物理降温法退热。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多饮清凉饮料或 食甘润多汁的瓜果。
第十六章 中医危重症护理
中医危重症护理
1
第一节 高 热
• 以体温39℃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 外感风热、风寒、暑热、湿热、燥热及疫
毒等,均可引起高热。
•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 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肿瘤以及 中暑等以高热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证辨 证施护。
中医危重症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利用障碍
Page
16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
氧输送障碍
氧利用障碍
组织 细胞 缺氧
器官功能不全 器官衰竭
Page
17
感染性休克
氧输送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
血管张力障碍 微循环血液瘀滞 有效循环 血容量不 足
低血压
低灌注
Page 18
感染性休克
氧利用障碍
微循环 真毛细血管开放
细胞内线粒体 氧利用障碍
Page 24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6):337-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一、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使用复苏合剂可以明显增加CI,GEDVI; 二、复苏合剂可以明显降低EVLWI; 三、使用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VP、SVRI影响不明显; 四、在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但复苏合剂显示出减少病死率的趋势。 结论 复苏合剂可以降低EVLWI,增加CI,GEDVI,而对CVP、SVRI、28天病死率影响不明 显。 Page 25
重症医学科中医如何干预
ICU中患者特点
致病因素多样,病情危重。 经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极易出现MODS。
多种中医症候并存。 多种中医源自型交错。Page 2中医治疗?
能否使用中医进行干预?
中医如何干预? 能否保证中医干预的疗效? 如何把握中医干预的切入点?
Page 3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Page
10
结果
近3年我科收治的非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共计15例, 其中消化性溃疡9例,胃癌2例,其他4例。年龄45-89岁。
结局 例数 15
死亡
手术
痊愈
0
(胃癌1,溃疡1)
2
13
Page
11
下消化道大出血
方药:黄土汤加 味 黄芩15g 生地15g 炒白术30g 制附片 30g 阿胶15g 代赭石30g 地榆炭30g 血余炭20g 甘草10g 煎服法:附片先煎0.5h,余药再煎沸后30min, 取汁400ml,每次100ml,(阿胶烊化冲服)口 服或鼻饲 qid
对原发病的干预。
从疾病的某个病理生理环节着手。
从影响患者预后的并发症进行干预。 从疾病的某一个阶段,整体把握其基本病机,从而 进行辨证治疗。
Page 4
原发病的 干预
Page
5
重症胰腺炎
Page
6
重症胰腺炎 治法:清、下、活、益
方药:大柴胡汤 合活络效灵丹加 味
柴胡25g 黄芩15g 赤芍15g 厚朴15g 枳实15g 大黄30g 芒硝30g 丹参30g 乳香5g 没药5g 当归15g 甘草10g 腹腔引流液血性者: 上方加三七15g、仙鹤草25g、藕节20g,甚者加晒参 20g。
ScvO2正常
组织细 胞氧利 用障碍 乳酸增高 代酸
Page 19
现代医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毛细血管渗漏
细胞水平的氧利用障碍
Page
20
中医治疗?
按水肿治疗
Page
21
中医治疗
感染性休克中广泛的毛细血管渗漏必然会出现组织 显性或非显性水肿。 清代郑钦安认为水肿是由于患者元阳不足,阴邪 (水饮)弥漫所致。主张用潜阳丹(砂仁、附子、 龟板、甘草)治疗水肿。 传统上中医认为感染性休克为阳气欲决所致的厥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6):337-
《中药加味潜阳丹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时血管外肺水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时加味潜阳丹对血管外肺 水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液体 复苏至患者CVP≥8mmHg作为复苏终点,监测液体复苏结束 后即刻(T0)、8h(T8)、16h(T16)、24h(T24)的CVP、CI、 EVLWI、SVRI、GEDVI、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 化。
Page
22
感染性休克 方药:潜阳 丹加味
制附子30g 甘草60g 砂仁15g 干姜15g 龟板30g 炙 麻黄15g
煎服法:附片先煎0.5h,余药再煎沸后 20min,取汁400ml,每次100ml,口服 或鼻饲 qid
Page 23
《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研究目的:明确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Page 7
结果
近3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情况:
结局
人数 17 2 1 14
死亡
自动出院
痊愈
Page
8
消化道大出血
Page
9
上消化道大出血
方药:理中汤 加半夏白及散
生晒参30g 干姜15g 炒白术30g 炙甘草60g
半夏、白及粉等量打成超微细粉备用
煎服法:加水煎沸后30min,取汁400ml,每次 100ml加半夏、白及粉10g,口服或鼻饲 qid
1
2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施以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加用复苏合剂(以潜阳丹为主方, 砂仁、附子、龟板、干姜、麻黄、炙甘草 )
2
经治疗后CVP≥8mmHg时为监测起始时间点 (T0),治疗24小时(T24)、48小时 (T48)、 72小时(T72)CVP、CI、EVLWI、SVRI、 GEDVI等指标的变化。
Page 12
结果
近3年我科收治的下消化道大出血共计7例,其中缺血性肠病 2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例,不明原因4例,年龄73-85岁。
结局
例数 7
死亡
转院
痊愈
1
1
5
Page
13
从疾病的某个 病理生理环节 着手
Page
14
感染性休克
Page
15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
氧输送障碍
感染 炎症
Page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200-203
26
结果
结果 ①中药组在治疗T8、T16、T24时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增加; ②中药组在治疗T8、T16、T24时可明显降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③中药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间点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④两组28天病死率相比,中药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潜阳丹可以降低EVLWI、28天病死率,增加CI,GEDVI,而对CVP、SVRI影响不 明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200-203
Page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