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复习_7

合集下载

(浙江选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6讲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浙江选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6讲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6讲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烷烃、烯烃和炔烃等脂肪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c(2)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b(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c(4)醛、羧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b(5)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b(6)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 b(7)蛋白质的检验和提纯 b(8)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b(9)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c(10)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b(11)甲醛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b(12)卤代烃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a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与推断[学生用书P74] 1.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试剂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FeCl3溶液石蕊溶液少量浓,过量被鉴别的物质醛、还原性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含醛基的物质含、—C≡C—、—CHO的物质、苯的同系物等含、—C≡C—、—CHO的物质酚类物质淀粉酚类物质含—COOH的物质(1)卤代烃中卤族元素的检验 ①原理⎭⎪⎬⎪⎫R —X +NaOH ――→H 2O △R —OH +NaX NaX +AgNO 3===AgX ↓+NaNO 3 ⇒根据沉淀AgX 颜色判断X 是Cl 、Br 还是I⎭⎪⎬⎪⎫R —CH 2—CH 2—X +NaOH ――→醇△R —CH===CH 2+NaX +H 2O NaX +AgNO 3===AgX ↓+NaNO 3 ⇒同上原理判断X 的类型(此方法只适用于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②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醇)溶液―→加热―→冷却―→加足量稀HNO 3―→加AgNO 3。

(2)淀粉水解程度的推断①原理:(C 6H 10O 5)n +n H 2O ――→H 2SO 4微热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水变蓝;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2OH(CHOH)4COONH 4+H 2O +2Ag↓+3NH 3。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衡状态,x<0.4,即x≠0.4,B正确;C.
实验①、实验②中0~20 min、20~40 min氨气浓度变化量都是4.00×10-4 mol·L-1,
实验②中6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①和实验②催化剂表面积相同,实验①
中氨气初始浓度是实验②中氨气初始浓度的两倍,实验①60 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
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答案:D


2Y的影响,各物质
解析:A.由图可知,无催化剂时,随时间推移,生成物浓度也在增加,说明反应也
在进行,故A错误;B.由图可知,催化剂Ⅰ比催化剂Ⅱ催化效果好,说明催化剂Ⅰ
答案:(2)5.4
相同催化剂,400 ℃的反应速率更快,相同温度,催化剂Ⅱ副产
物浓度低,甲烷与甲醇比例高
解析(2)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 ℃条件下反应,由表中信息可知,0~2 min
CH3OH的浓度由0增加到10.8 μmol·L-1,因此,0~2 min生成CH3OH的平均反应
. ·−
素,降低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k减小,D项正确。
解题技法
信息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方法
(1)讨论外界条件c、T、p、催化剂不同时,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2)讨论不同反应的活化能,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
(3)讨论化学反应方向,如Q与K相对大小、平衡建立过程等,研究v正、v逆的相对
大小,正向进行:v正>v逆,逆向进行:v正<v逆。
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固态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21届高三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21届高三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专题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考点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9.(2022江苏单科,4,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觉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Ⅰ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W的简洁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C.W的简洁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D.原子半径:r(X)<r(Y)<r(Z)<r(W)答案 B 由题意可知X为O,Y为F,Z为Na,W为S。

A项,X、W的简洁阴离子分别为O2-、S2-,二者电子层结构不同,故错误;B项,由F、Na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正确;C项,H2S的热稳定性比HF的弱,故错误;D项,原子半径:r(Na)>r(S)>r(O)>r(F),故错误。

评析本题以元素周期表中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为基础,考查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较、原子半径大小比较,难度中等。

10.(2021浙江理综,9,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 Z 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汽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依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想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答案 D 由题意可知X为O,W为S,Z为P,Y为Si,T为As。

热稳定性:H2O>H2S>PH3,A项不正确;火山口四周有游离态的硫,B项不正确;SiO2属于原子晶体,C项不正确;砷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具有半导体特性,As2O3中砷元素为+3价,其化合价可以上升到+5价,也可以降低到-3价,D项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讲 氧化还原反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练习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讲 氧化还原反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练习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7讲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考纲要求】 1.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核心知识大通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 直接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示例] 配平化学方程式: H 2S +HNO 3―→S↓+NO↑+H 2O第一步:标变价,H 2S -2+H N +5O 3―→S 0↓+N +2O↑+H 2O第三步:求总数,从而确定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和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故H 2S 的化学计量数为3,NO 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四步:配系数,先配平变价元素,再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元素。

3H 2S +2HNO 3===3S↓+2NO↑+4H 2O第五步:查守恒,其他原子在配平时相等,最后利用O 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类型1 正向配平答案:(1)4 1 1 1 2 (2)5 1 3 3 3 3 (3)2 16 10 2 5 8 类型2 逆向配平答案:(1)3 6 2 1 3 (2)2 9 3 3 5考向二 缺项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缺项方程式是指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式没有写出来,一般为水、酸或碱。

1.配平方法先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由原子守恒确定未知物,再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2.补项原则条件补项原则酸性条件下缺H(氢)或多O(氧)补H+,少O(氧)补H2O(水)碱性条件下缺H(氢)或多O(氧)补H2O(水),少O(氧)补OH-3.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

高中化学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件(99张)

高中化学2022届高三化学二轮总复习 专题突破 专题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件(99张)
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
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答案:A
3.[2021·全国甲卷,28(2)]合成总反应在起始物n(H2)/n(CO2)=3时,
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3OH),
在t=250 ℃下的x(CH3OH)~p、在p=5×105 Pa下的x(CH3OH)~t如图
②反应2ICl(g)===Cl2(g)+I2(g)的K=________(用K
p1 、Kp2 表示);该
反 应 的 ΔH________0(
填 “ 大 于 ” 或 “ 小 于 ”) , 写 出 推 理 过 程
大于

设T′>T,即
< ,由图可知:lg Kp2(T′)-lg Kp2(T)>|lg Kp1(T′)-lg Kp1(T)|=lg
(2)已知在金属催化剂M作用下以N2O为氧化剂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乙
醛。乙烯氧化法制乙醛的催化体系中氧化还原循环如图2所示。
已知物质与氧原子的结合力用OA表示。氧原子与N2生成N2O的结合
力 用 OA(N2) = 167.4 kJ·mol - 1 , 氧 原 子 与 乙 烯 生 成 乙 醛 的 结 合 力
OA(C2H4)=473 kJ·mol—1,则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的金属M与氧原
2NO(g)+2ICl(g)⇌2NOCl(g)+I2(g) Kp1
2NOCl(g)⇌2NO(g)+Cl2(g) Kp2
1
1
得到lg Kp1~ 和lg Kp2~ 均为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T
T
大于
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Cl2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

高考复习专题 第7讲 化学计量(2)气体摩尔体积

高考复习专题  第7讲  化学计量(2)气体摩尔体积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 第7讲 气体摩尔体积【典型例题】例1.设N A 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升的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1.6克甲烷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C.298K 、101KPa 时,11.2升O 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 A ;D.标准状况下,5.6升空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 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C 、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H 2O 和HF 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D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4.228A N B 、标准状况下,22.4 L 三氧化硫中含有4N A 个原子C 、标准状况下,0.5N A 个HCHO 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 LD 、1 mol 羟基中含有10 N A 个电子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 和CO 2混和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8倍,这时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 1。

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时,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 2。

则p 1和p 2之间的关系是( )A 、p 1=8p 2B 、p 1=4p 2C 、p 1=2p 2D 、p 1=p 2 3、某物质A 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

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 。

测得生成物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 ,则A 的式量为( )A .7dB .5dC .2.5dD .2d4、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升二氧化氮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SiO 2晶体中,每摩硅原子可形成2N A 个共价键C 、标准状况下,11.2 LNH 3和11.2 LHCl 混合后分子总数为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NO 和11.2 LO 2混合后分子总数为N A5、标准状况下,mg 气体A 与ng 气体B 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 :nB .同质量气体A 与B 的分子个数比为n :mC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 气体与B 气体的密度比为n :m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 气体与B 气体质量比为m :n6、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 和B ,分别充入X 气体和Y 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3化学平衡移动(讲)

【人教版】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3化学平衡移动(讲)

专题7.3 化学平衡移动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认识其一般规律。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正确分析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v正、v逆同时改变相同倍数,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变化5、影响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特别提醒】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5)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近年高考中涉及离子交换膜原理的考题 频繁出现,这一类题型的特点是新情境、 老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原电池原理、 电解池原理、化学电源等。能够多方位 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近几年高考卷中有关离子交换膜考查内容统计
阳离子交换膜 阴离子交换膜
小专题 2023年河北卷, 2023年湖北卷,10
13
2023年6月浙江 2023年山东卷,11 卷,13
3.重温经典
平衡电荷,溶质单一
原电池
【例2】(2023河北卷7题)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
负极
和MnO2为电极材料的新型电池,其内部结构
正极
如下图所示,其中①区、②区、③区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放电时,电极材料
转化 -2e-

B 。+下2K列+说法错误的是( )
负极反应
A.充电时,b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时,外电源的正极连接 b 电极 C.放电时,①区溶液中的SO42-向②区迁移

2.知识重构
7. 分离提纯时,杂质离子一般从“原料室”移出。
(6)离子交换膜的选择 离子交换膜作用:③分离提纯。
例4:[2016·全国卷Ⅰ]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 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 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ab、cd均选何种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
2023年全国 甲卷,6
2020年北京 卷,节选
双极膜
2023年广东 卷,16
2021年全国 甲卷,13
离子交换膜 2022年全国甲卷,4
2023年北京卷,5
2022年山东卷, 2023年河北卷,13 13 2021河北卷,9 2022河北卷,12

高中化学7 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49张PPT)

高中化学7 钠及其化合物-课件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共49张PPT)

随堂练习 钠与氧气的反应
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 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随堂练习 钠与水反应的延伸《金版学案》第28页第5题
C.36%
D.33.3%
4.将0.1 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 mL蒸馏水中,恢复至 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
化忽略不计)( C )
①Na2O2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随堂练习 Na2O2性质的实验探究
(2)还原性:遇KMnO4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 氧化产物为O2。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遇CO2、H2O、H+则发生 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3.Na2O2与H2O、CO2反应的规律
电子转移 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它们的物质的 量关系为2Na2O2~O2~2e-,n(e-)= n(Na2O2)=2n(O2)
(3)与盐溶液反应(实质): Na先与H2O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再 跟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碱,不能置换出盐
中的金属元素。
4.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__2N__aC__l(_熔_融__)_=电_=_=解_==_2_N__a+__C_l_2↑___。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_石__蜡_油__或__煤__油__中。
小结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二、氧化钠VS过氧化钠
1.Na2O和Na2O2的比较

高三化学总复习试题(7)

高三化学总复习试题(7)

高三化学总复习试题(7)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刻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Mn 55 Cu 64 Ag 108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室内环境消毒的是( )(A) 氯气(B)福尔马林(C)石炭酸(D)绿矾2.下列各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晶体类型也完全相同的是()(A) SO2、SiO2(B) NaCl 、HCl (C) CO2、H2O (D) NaOH、KCl3.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固结构的是()(A) NO2(B) PCl 3 (C) CCl 4(D)CS24.下列化学式及结构式中,从成键情形看来不合理的是( )5.下列物质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开始一段时刻内溶液pH值下降的是(不考虑溶液挥发)( )⑴H2S ⑵浓H2SO4⑶Na2SO4⑷Ca(OH)2⑸氯水⑹Na2SO3(A) ⑴⑵⑷(B) ⑵⑸⑹(C) ⑴⑵⑷⑸(D) ⑵⑷⑸⑹623(A)三硫代碳酸钾(B)多硫碳酸钾(C)过硫碳酸钾(D)超硫碳酸钾7,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 HCl(aq)+NaOH(aq) NaCl(aq)+H2O(l);△H<0(B) 4Fe(OH)2(s)+2H2O(l)+O2(g) 4Fe(OH)3(s);△H<0(C) 3Cu(s)+8HNO3(aq) 3Cu(NO3)2(aq)+2NO(g)+4H2O(l);△H<0(D) 2CH3OH(l)+3O2(g) 2CO2(g)+4H2O(l) ;△H<0点燃8,依照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差不多上酸,凡是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差不多上碱。

按照那个理论,下列微粒属于两性物质的是()①HS-;②CO32-;③H2PO4-;④NH3;⑤H2S;⑥CH3COOH⑦OH-;⑧H2O;⑨NO2-(A)①⑤(B)③⑥(C)①②⑨(D)①③⑧9.“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确实是一种混盐。

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7电化学

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7电化学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7电化学一、选择题1.将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

此种电池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一般柴油发电机只有40%左右),产物污染也少。

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上述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甲烷、乙醇等物质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反应B .氢氧燃料电池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原因之一是该电池的产物为水,经过处理之后可供宇航员使用C .乙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常用KOH ,则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为C 2H 5OH -12e -=2CO 2↑+3H 2OD .甲烷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若用H 2SO 4,则电池工作时H +向充入O 2的一极移动2.(06无锡)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

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 2S 2(右罐)和NaBr 3(左罐),放电后,分别变为Na 2S 4和NaB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3Br -2e -=Br 3-B .电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S 22-+2e -==S 42-C .电池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a 2S 4+3NaBr =2Na 2S 2+NaBr 3D .在充电过程中Na +通过膜的流向为从左到右3.(06宿迁)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电极电极电解质电解质电源负载泵泵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 储罐电解质 储罐离子选择性膜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B.左侧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低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4.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镍(Ni)镉(Cd)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碱性电池,至今仍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镉是致癌物质,故镍镉电池有逐渐被其它可充电电池取代的趋势。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2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2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则总反应的ΔH_<__(填“>”“=”或“<”)0。
解析 答案
(2)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请在 上图画出相应α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 明理由:_温__度__相__同__的__条__件__下__,__增__大__压__强___,__平__衡_ _右__移__,__α_H_C_l增__大__,__因__此__曲__线__应__在__原__曲__线__上__方__。 答案 见下图
(1)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
产生的影响是__C_D__(填字母)。 A.c(H2)减小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D.重新平衡cCcHH3O2H减小
解析 该反应为正向气体分 子数减小的可逆反应,缩小 体 积 , 平 衡 正 向 移 动 , c(H2) 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因而A、B均不正确。
2.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
(1)反应aA(g)+bB(g) cC(g)+dD(g)的转化率分析
①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
的转化率相等。
②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
③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
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等效于减压
正误判断·辨析易错易混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 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 × ) (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 × ) (3)合成氨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 方向移动,所以也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催化剂的原因( × ) (4)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正减小( × )

2021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 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解析版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 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解析版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解析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2CO2(g)+N2(g),已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的平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C.缩短反应所需时间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D.570K时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故使用催化剂并无实际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净化汽车尾气时发生的可逆反应。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排出的气体中仍有NO或CO,A错;不确定该反应的热效应,升高温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不确定,B错;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反应所需的时间,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害气体的转化,D错。

2.(xx·济南一模)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mol NH3和5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B.平衡时v正(O2)=45v逆(NO)C .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 .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 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A 项,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放出热量小于905.9 kJ ,不正确;B 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前的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的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应为v 正(O 2)=54v 逆(NO),故不正确;C 项,降低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质量不变,而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则平均摩尔质量减小,不正确;D 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O 含量降低,正确。

浙江省化学《选考总复习》(练习)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含解析(1)

浙江省化学《选考总复习》(练习)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含解析(1)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

化学反应速率及简单计算a b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 b3.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的概念a4.碰撞理论b5.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c(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ΔcΔt,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

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二)影响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加试)(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2)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3)由v=错误!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4)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5)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分子获得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增大(×)(6)两试管各加入5 mL 0。

1 mol·L-1 Na2S2O3溶液,同时分别滴入55 mL 0。

高三(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高三(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2,3,3,7,7-五甲基辛烷
原则5: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原则:
① 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 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 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 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⑤ 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答案:B
【解题方法漫谈三】
③新课标下可能出现的新题型
■现代光谱技术的应用
10.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 谱图,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三、有机物的命名
内容:烷、烯、炔、苯的同系物、 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有机物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适用于简单化合物) 1~10个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个碳以上:十一、十二等。
碳架异构体:正、异、新。
CH3CH2CH2CH3
正丁烷
CH3CHCH3 CH3
异丁烷
(二)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
1、烷烃 步骤:
选主链 例 CH3 支链编号 CH3
书写名称
CH2 CH3 1 2 3 4 5 6 7 8 CH3-CH-CH2-CH2-CH—C-CH2-CH3 CH3 2,6,6 — 三 甲基 —5 —乙基 辛烷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分子式→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立体异构
例1:写出分子式为C8H10O含有一个苯环的 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
C8H8O
例2:写出分子式为C4H8链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考虑立体异构) 顺反异构判断:双键一侧的碳上连有不同的基团,
对映异构判断:手性分子 乳酸、葡萄糖等 (手性碳原子-----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 例3:写出分子式为C4H8O2酯类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C5H10O2 分碳法 只须 R1—COOH中烃基 写 对应酸 酯 的同分异构体 写出

高三化学人教版复习讲义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高三化学人教版复习讲义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1.可逆反应[示例] 含有2 mol SO 2和2 mol O 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 2(g)+O 2(g)2SO 3(g),平衡时的O 2物质的量范围为1 mol<n (O 2)<2 mol 。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 -t图为。

(3)特征[深度归纳]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1)一般标志(2)等价标志①全部是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②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④绝热体系的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全部是气体的非等体积反应,恒压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对于有固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恒容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

[应用体验]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Cl 2+H2O HCl+HClO,PCl3+Cl2PCl5均为可逆反应。

(2)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3)对于反应A(g)+B(g) 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g)+O2(g) 2SO3(g)反应,(4)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器(恒容)发生2SO当分别向容器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与2 mol SO3平衡时,c(SO2)相同。

()(g) N2O4(g)反应,当v正(NO2)=v逆(N2O4)时,反应达平衡(5)对于2NO状态。

()答案:(1)√(2)×(3)×(4)√(5)×⊙考法1极端转化法确定可逆反应某时刻的量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c1<0.14 mol·L-1D[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的生成表示的是逆反应速率,Z的生成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且v Y(生成)∶v Z(生成)=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 -1,D正确。

化学高三复习教案七篇

化学高三复习教案七篇

化学高三复习教案七篇化学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

2019届江苏南方凤凰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PPT 专题七(含解析答案)

2019届江苏南方凤凰台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PPT 专题七(含解析答案)
考点透视
专题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6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化学
专题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 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考点1 氯气的性质与制取 基础梳理
气味
密度 毒性
溶解性
比空气
1体积水溶解约2
黄__绿__色__ 气体 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
__大___
_有__毒__ 体积Cl2
还 有 是 自 己 的不成 熟。
如 今 我 痛 定 思痛,决 心根据 此次错 误暴露 出的种 种自身 的 不 足 ,下 定 决心要 好好加 以改正 ,重新争 取做一 名好学 生的机 会。
第 一 ,由 于 此 次错误 发生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温__度__不___同_。
第23页
栏目导航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化学
专题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4) KClO3、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从装置 B 中获得氯酸钾晶
尊 敬 的 学 校 政教处 老师: 非 常 抱 歉 地 向您递 交我打 架斗殴 的检讨 书,我如 今深刻 地体会 到我所 犯错误 的严重 性 。 特 此 做 深深的 检讨,已 经向因 为我此 次打架 事件影 响的老 师与同 学做深 刻的忏
悔 ,跟 大 家 说 一声抱 歉。 关 于 我 此 次 校园打 架斗殴 行为,起 因是由 于高三 2班的 郑同学 课间到 我班玩 ,而期间 跟 我 在 言 语 上起了 争执。 并且郑 同学的 行为表 现过于 傲慢与 嚣张,这 激起了 我在内 多 位 同 学 的 不满情 绪,于是 约定放 学之后 校外打 架。不 料在下 午第三 课结束之后,我 又 与 郑 同 学 碰面,并 且又发 生了争 执,并且 进行拉 扯郑同 学脸部 造成轻 微瘀伤 ,此次

高三化学复习主观题一遍过专题07盖斯定律专练含解析

高三化学复习主观题一遍过专题07盖斯定律专练含解析

专题7 盖斯定律专练1.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2)SiHCl3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iHCl3(g)SiH2Cl2(g)+ SiCl4(g) ΔH1=48 kJ·mol−13SiH2Cl2(g)SiH4(g)+2SiHCl3 (g) ΔH2=−30 kJ·mol−1则反应4SiHCl3(g)SiH4(g)+ 3SiCl4(g)的ΔH=__________ kJ·mol−1。

【答案】1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反应与能量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相关内容。

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利用平衡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将第一个方程式扩大3倍,再与第二个方程式相加就可以得到第三个反应的焓变,所以焓变为48×3+(-30)=114kJ·mol-1。

2.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①2O2(g)+N2(g)=N2O4(l) ΔH1②N2(g)+2H2(g)=N2H4(l) ΔH2③O2(g)+2H2(g)=2H2O(g) ΔH3④2 N2H4(l) + N2O4(l)= 3N2(g)+ 4H2O(g) ΔH 4=-1048.9kJ/mol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ΔH3-2ΔH2-Δ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2ΔH3-2ΔH2-ΔH1。

联胺有强还原性,N2O4有强氧化性,两者在一起易发生自发地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所以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一、本周教学进度及主要内容:第三册 第六章 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本讲主要内容1.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要领、步骤.2.运用综合性实验多方位培养设计能力.二、学习指导(一)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1.目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2.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约性、安全性.3.步骤:①说明相关的理论根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②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③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和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它操作要领.④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二)实验设计中的仪器选择根据设计好的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1.反应物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实验室制取O 2.原料 装置 主要仪器① KClO 3、MnO 2 固+固 气 大试管、单孔塞管、酒精灯② KMnO 4③ H 2O 2、MnO 2液+固 气 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气管④ H 2O 、Na 2O 22.反应条件例如:实验室制Cl 2① MnO 2 + 4HCl(浓) MnCl 2 + H 2O + Cl 2↑ 需用酒精灯② 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 2↑+ 8H 2O 不用酒精灯又如:加热需分清是直接还是间接加热或是水浴加热,这就决定了是否要用石棉网、烧杯.另外,加热时温度是否有一定的限制,若有,则还需用到温度计,同时考虑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何处,才是恰当的位置.3.根据制取物质的需要量制取少量气体,可用试管来代替烧瓶,启普发生器等大容量的气体发生装置.量筒、容量瓶、烧杯等都有不同的规格,尽量要选择符合要求的最小规格的仪器.否则既浪费药品又带来误差.4.是否要控制反应速率等大多实验中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选用时无严格区别,只需将长颈漏斗末端液封住,即可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有时只能选择其一.如用电石制乙炔时,因水与电石反应太激烈,为了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平缓反应,必须选用分液漏斗.△ △5.生成物的性质应考虑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沸点高低等性质.例如用浓H2SO4、乙醇、溴化钠加热来制取的溴乙烷,蒸馏出的溴乙烷蒸气应通入到冰水浴中冷却.且导气管尽量长一些.6.根据生成物的纯度要求一般制取的物质常混有某些杂质,为提高其纯度则应加净化除杂装置.常用的有洗气瓶、干燥管、U型管,若要分离,则可能要用到过滤器、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7.环境污染和保护如有毒性、有刺激性的尾气应考虑吸收或其它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不同,所用到的仪器、装置也可能不同.(三)实验设计中的试剂及反应原理的选择为了实现实验目标,应根据提供的仪器及原料等考虑最佳方案.例如制备氧气有多种方法,为何一般不用CO2和Na2O2反应来作为实验室制法呢原因是用一种气体来制备另一种气体,一般会导致所制气体纯度不高,且CO2也要制取.同样,在测定Na2O和Na2O2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时,采用加入足量水,测出Na2O2与水反应放出的O2体积的方法来测定.想一想:若用通入CO2的方法来测定Na2O和Na2O2中Na2O2的质量分数,有何不妥另外,对试剂的种类、浓稀等问题均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特点来考虑.例如:HCl、H2SO4、HNO3在不同的实验中有不同的要求.①制NO2:用Cu和浓HNO3.制NO:用Cu和稀HNO3.用Cu和浓H2SO4(△)②制SO2或用Na2SO3和稀H2SO4用CaCO3和稀HCl(或HNO3)③制CO2或用Na2CO3和稀H2SO4(或HNO3)用MnO2和浓HCl(稀到一定程度不反应)④制Cl2也可用KMnO4和HCl⑤制H2、H2S、糖类及酯的水解均要用稀H2SO4(否则,可发生其它反应,得不到相应产物或产率、纯度不高).⑥用乙醇制乙烯、酯化反应、蒸糖脱水、乙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纤维素的硝化均要用浓H2SO4.(四)实验设计中有关顺序的选择1.装置的排列顺序:按气流方向确定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遵循:气体的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2.接口连接顺序:导管的进出口方向及长短是连接的关键.洗气装置吸收气体装置“长进短出”水排气装置一般的向上、向下排气集气装置气排水装置“短进长出” 反常的向上、向下排气集气装置 “大进小出”——通过干燥管的气流方向. 请注意气一固反应装置放置的方向不同,则气流方向有所不同. 除杂顺序:应遵循有序、互不干扰的原则.3.操作顺序:(1)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其它操作.(2)加热操作:①在烧瓶或其它玻璃容器中,加入固体后不能先加热后加液体.原因:热的干的玻璃容器,遇到冷的液体,容器可能爆裂.②凡用可燃性气体(如H 2、PH 3、C 2H 2、CH 4等)与固体反应(需加热)时,应在加热前先通原料气驱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才能加热.若原料气本身有毒性或对环境有害的气体,应点燃尾气或改用其它无毒性气体驱赶,赶尽空气的目的是防止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受热爆炸.例如:用H 2、CO 还原CuO ,先通气体后试纯再加热,尾部用燃烧法除去多余H 2、CO.思考:制PH 3(一种剧毒性气体易自燃)可用类似制NH 3的方法反应为:PH 4I +NaOH PH 3↑+NaI +H 2O 实验开始时,先往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适量乙醚(沸点:℃)并微热,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加热,乙醚易挥发,利用乙醚蒸气密度大,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PH 3自燃或爆炸,影响实验结果及安全. 用反应气赶走空气的另一目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用N 2与Mg 制Mg 3N 2.若有O 2,则更易形成MgO.④熄灭酒精灯时,一般遵循“先点后灭”的原则.目的是:(ⅰ)防止产物再被空气氧化,使其在还原性气体中冷却.(ⅱ)防止可能引起倒吸.三、综合性实验的典型例析例1.利用下图装置可测定m g 纯碱样品(含少量NaCl )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A ) (B ) (C )(1)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可能有:a.浓H 2SO 4、b.稀硫酸、c.稀盐酸、d.纯碱样品、e.碱石灰、溶液、g.空气.请将这些药品的盛装部分对号入座(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请填写对应的序号: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实验中使用了空气,其作用是 ;若通入空气的速度过快或通入空气的量不足,则所测定Na 2CO 3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准确”).(3)干燥管Ⅱ的作用是 ,若缺乏干燥管Ⅱ,其后果是 .(4)若分液漏斗中④的滴液速度过快,将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高”、“偏低”和“准确”).(5)若干燥管Ⅰ内药品的质量实验前为m 1 g ,实验后为m 2 g ,则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解:(1) g ;f ;d ;b ;a ;e ;e .(2) 使反应产生的CO 2气体充分排出,偏低.(3) 防止空气中的CO 2和H 2O 被吸入干燥管Ⅰ中,使测出的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 ① → ③⑤ ④ ⑥ ⑦ 干燥管Ⅰ 干燥管Ⅱ数偏大.(4) 偏低. (5) m22)m m (5312 ×100%.例2某小型化工厂生产皓矾(ZnSO 4·7H 2O ),结晶前的酸性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u 2+、Fe 3+和Fe 2+等杂质离子.为了除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皓矾晶体,该工厂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滤液C 皓矾 滤液A 溶液B沉淀C酸性饱和溶液 滤液D 沉淀A 沉淀D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 值范围分别为:Fe(OH)3:~; Fe(OH)2:~; Zn(OH)2:~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加入的试剂①应是 ,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加入的试剂②,供选择使用的有:氯水、NaClO 溶液、20%的H 2O 2、浓H 2SO 4、浓HNO 3等,应选用 ,其理由是 .(3)加入试剂③的目的是 .解: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列流程:(1)加入过量的锌,Zn+2Fe 3+=Zn 2+ +2Fe 2+ Zn+Cu 2+=Zn 2+ + Cu(2) 20%的H 2O 2, H 2O 2具有强的氧化性,又不带入新的杂质(3)加入ZnO 促使Fe 3+水解完全生成Fe(OH)3,增加Zn 2+也不引入新杂质HgSO 4遇SO 4、水、NaOH b ,结晶 加过量① 过滤加② 加③过滤 分离 加④过滤合并 Fe 3+Zn 2+ Cu 2+ Fe 2+ Zn 2+ Fe 2+ H 2O 2 Zn 2+ Fe 3+ ZnO ZnSO 4 Fe(OH)3皓矾ZnSO 4 FeSO 4 Cu H 2SO 4 Cu Zn(Fe)Zn(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烧瓶中应加入HgO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氧化汞在内的各试剂名称.(3)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液体x通常用.(4)B中盛放的试剂是,其作用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为什么要等溴水褪色后才能给烧瓶加热.(6)为了使烧瓶受热均匀且控制较准的温度,还需用到,加热的方式为.(7)F装置的作用是.(8)检验E中含有乙醛的方法是.解析 (1)该装置较复杂,不能用手捂烧瓶的简单方法.检查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在A、B、D瓶中分别加入少量水,使水面刚浸没漏斗(或长玻导管)下端管口,打开a、b,对烧瓶稍加热,若A、B 中导管内水面上升,且D中导管口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不漏气.同理夹紧B、C间橡皮管,撤D,按E、F,可检查E、F 是否漏气.(2)HgO、H2O、浓H2SO4.注意:①一般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防止固体粉末沾在潮湿的器壁上);②浓H2SO4稀释的操作顺序:在水中逐滴加入浓H2SO4.(3)饱和食盐水(4)NaOH溶液,吸收H2S.H2S+2OH-=S2-+2H2O(5)为把烧瓶中空气完全排出,避免乙炔与空气混合遇热发生爆炸.(6)温度计,(因温度较明确),水浴.(7)吸收尾气(多余的乙炔和未能冷却的乙醛蒸气),红色变浅,逐渐褪色.(因C2H2、CH3CHO均能与KMnO4溶液反应).(8)取E中溶液少许,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可证明含有乙醛.例4 实验室里临时需要用NaOH溶液和CO2来制取纯Na2CO3溶液,已知CO2气体在通入NaOH溶液过程中极易过量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②37%的盐酸③37%的硫酸④14%的盐酸⑤大理石⑥ K2CO3固体⑦Cu2(OH)2CO3.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已知下表中各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g/100g H2O)Na2CO3 NaHCO3 NaCl Na2SO4 NaHSO4 NaOH35 20 40(1)本实验应选用的仪器:除启普发生器、橡皮管、玻璃导管外,还需要.(2)为保证制得的Na2CO3溶液尽量纯,应选用的药品(填编号):除①外,还需要:(3)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Na2CO3溶液(仪器安装可省略).(4)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求出当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多少时,在配制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写出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析这是一个设计性较强的实验题.从反应原理、试剂到仪器、步骤均要根据题意和已学知识一一分析,作出合理安排.首先,考虑根据什么反应原理,制得纯净的Na2CO3溶液若在NaOH溶液中直接通入适量..的CO2,使其只发生反应:CO2+NaOH=Na2CO3.显然,“适量”两字是难以实际控制的,题干也明确指出此种方法的不足.若在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使其生成NaHCO3溶液.再将其加热蒸干灼烧,使其分解为Na2CO3固体,最后溶于水.此方法步骤较多,操作复杂,且蒸干灼烧时也难以做到固体NaHCO3恰好完全分解,何况题中未给酒精灯.合理的思路是:依据如下反应CO2+ NaOH = NaHCO3NaHCO3+ NaOH = Na2CO3+ H2O两反应中消耗的NaOH量相等...这是关键,因而必须取两等份...的NaOH同种溶液,使其中一份完全转化为NaHCO3,然而再加入另一份NaOH溶液,又使NaHCO3刚好转化为Na2CO3.其次,考虑怎样选择的合适的试剂和仪器 欲制CO 2,选用哪一种碳酸盐和哪一种酸因要用启普发生器,K 2CO 3固体可溶于水,不能选用.Cu 2(OH)2CO 3、大理石均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但CaCO 3、Cu 2(OH)2CO 3分别与HCl 的反应产生等量的CO 2,后者将消耗更多的HCl.故应选用CaCO 3.由于CaCO 3和H 2SO 4反应生成CaSO 4微溶物,覆盖在CaCO 3固体表面,使反应速率降低.故应选择盐酸.但现有两种不同的盐酸,该选择浓的还是稀的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CO 2中混有HCl ,从而与NaOH 反应将有NaCl 生成,最终无法制得纯净的Na 2CO 3溶液.故应用稀HCl.本题答案:(1)烧杯、量筒(用于量取等体积的两份NaOH 溶液).(2)④、⑤(3)①量取一定量的NaOH 溶液,分成两等份.... ②用稀HCl 和CaCO 3反应制取CO 2(启普发生器进行),向①其中一份NaOH 溶液通入过量..的CO 2气体. ③将两份溶液混合、摇匀.④从表中可知,NaHCO 3常温下的溶解度为.设常温下100g 水中溶解的NaOH 质量为x g 时,NaHCO 3达饱和NaOH + CO 2 = NaHCO 340 84xx =4(g)1044×100%=%. 故溶液中NaOH 的质量分数若大于%,则在步骤②中会有NaHCO 3晶体析出.四、巩固练习1 ..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消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3)>途径(1)>途径(2)D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途径(1)>途径(2)>途径(3)2.已知某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NH 3、HCl 、O 2、CH 3Cl 中一种或多种组成.通过如图装置后,洗瓶内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判断:(1)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表示)(2)混合物中肯定没有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3.现有右图所示装置,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y 端适合于作入口的是(A )瓶内盛液体干燥剂,用以干燥气体(B )瓶内盛液体洗涤剂,用以除去某气体中的杂质(C )瓶内盛水,用以测量某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D )瓶内贮存气体,加水时气体可被排出(E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F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混合气体HNO 3+AgNO 3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 、CO 2、NH 3、H 2、HCl 和H 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混 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Ba(OH)2溶液、浓H 2SO 4、灼热的CuO 粉末和无水CuSO 4时, 现象依次为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Ba(OH)2溶液变浑浊,灼热的CuO 变红,无水CuSO 4变蓝.由此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工业上制取聚乙烯的催化剂,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水解.工业上制取TiCl 4在炭粉存在条件下,将TiO 2进行高温氯化.现利用下图中所给仪器(本题未画出CO 2的发生装置)在实验室里制取TiCl 4,主要步骤有:①连接好装置,在通Cl 2前先通入CO 2,并持续一段时间.②锥形瓶中的TiCl 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改通CO 2,直到瓷管冷却.③将TiO 2、炭粉末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炉的瓷管中.④将电炉升温到800℃,改通Cl 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水.一 二 三 四 五装置图管式电炉 炭粉和TiO 2 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填写操作步骤的序号) .中,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 ,烧瓶中的粉末是 .操作步骤①的目的是 .当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图中仪器装置连接顺序是(填仪器序号) .上端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6)上述制取TiCl 4的化学方程式 .5.过碳酸钠(Na 2CO 4)和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CO 4+4HCl =4NaCl +2CO 2↑+O 2↑+2H 2OE F无水CuSO 4① ② ③ ④G H J K L M水5% 饱和 NaOH Ca(OH)2 A B C碱石灰 D I B C D 干燥管A⑤⑥⑦⑧⑨(1)为了使实验尽可能简单,应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2)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字母,胶管已略去).(3)为了能通过实验和计算,求得样品的纯度.所需测定的物质名称和物理量是,若所测定的物质的物理量以质量表示,且为m克,则样品的纯度为..fd e碱石灰水浓 H2SO4E F G(1)用上述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填写各接口代号与字母):a接()()接()()接()()接()()()()接()(2)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3)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先点燃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撤去熄灭处酒精灯,且应再熄灭处的酒精灯,其理由是.(4)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7.某种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绿色固体粉末,其组成可表示为:Cu2(OH)2CO3·xH2O在加热条件下,它在失去结晶水的同时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xH2O 2CuO+CO2↑+(x+1)H2O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不准确称量其质量,用两套仪器装置,先后进行两个实验:(1)现已装配好上面一套仪器装置(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在图中已略去),套这装置是用来完成上述实验的(填标号).△硅胶CuO g aNH4HCO3ABD冷水Cbc(2)用下面的仪器(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均在图中略去)组装完成另一个实验装置.组装时仪器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在这套实验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硫酸实验开始时,碱式碳酸铜放在仪器(填仪器对应字母)中,乙醇放在仪(填仪器对应字母)中.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对应字母).学方程式是:从试管A通入试管D的导管中气体的成份是(写名称、其中水蒸气不必填).(6)这两套装置中,在实验前后均要连同所盛试剂一起准确称量的仪器是(填对应字母),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其中某次称量记录的数据是,这样记录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8.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氮气、铜和化合物X,据此,在27℃和×105Pa时,将一定质量的氨与氧化铜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氮气的体积及X的质量可推算出氨分子的组成.试从①浓氨水、②氧化铜、③熟石灰、④硝酸铵晶体、⑤生石灰、⑥浓硫酸、⑦碱石灰、⑧五氧化磷、⑨水等九种试剂及下图所示的A-H八种仪器中选出适当试剂和仪器(可重复使用)完成氮分子组成的测定实验.a b decA B C D Eh ifF G H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实验过程中至少要用到等试剂(填序号,下同).(2)应用仪器组成氨气发生装置;用仪器作为氨气氧化装置;用仪器组成测定生成的氮气体积的装置.(3)氨气发生装置后应连接仪器,其任务是.氨气氧化装置后应连接仪器,其任务是.(4)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除乳胶管外,不可缺少的仪器还有;在实验仪器装配程序中,仪器G中的导管口i应与导管口相连接.(5)实验测得气体积为V L;测得化合物X的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分别为W1 g和W2 g,则氨分子的组成,即氨分子中氮和氢原子个数比为.石灰j k参 考 答 案1.A 、D2.(A )(B )(D )(E )3.(1)一定有HCl,因为CH 3Cl 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可能产生AgCl 沉淀(2)一定无NH 3,因为HCl 与NH 3不共存4.(1) ③①④②.(2) 浓盐酸、MnO 2.(3) 用CO 2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TiCl 4水解.(4) 2、4、5、1、3.(5) 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①,避免TiCl 4水解.(6) TiO 2+C +2Cl 2 TiCl 4+CO 25.(1) ①②⑧③⑥.(2) A -B -C -K -J -D.(3) 氧气的体积,2.7m 61×100%. (4) 100mL.6.(1) bcfgdehijkl (其是f 与g 、d 与e 可交换).(2) 点燃酒精灯A 微热,若E 中有气泡逸出,F 中K 导管水面上升,证明不漏气.(3) A 、D ,冷却至室温,A ,防止E 中液体倒吸入C 中.(4) 吸收NH 4HCO 3反应生成的CO 2和H 2O ,以得到纯净的NH 3;吸收CuO 反应后的水 蒸气;吸收CuO 反应后剩余的NH 3.7.(1) Ⅱ.(2) FGEH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 2.(3) F 、C.(4) A 、B 、C 、F . (5) C 2H 5OH + CuO CH 3CHO + H 2O + CuO 乙醛、乙醇(6) E 、G ;不合理.8.(1) ①②⑤⑨或①②⑦⑨.(2) C 、E ;A ;D 、F 、G .(3) B ;干燥氨气;B ;吸收生成的水.(4) 托盘天平、铁架台(带铁夹);f.(5)160V 13:9W W 12 .△ 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