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2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 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
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 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 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 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 的诞生。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
会秩序混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 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课时强化练课时15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49~1978年)课件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课时强化练课时15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49~1978年)课件

3.(2019·安徽合肥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 )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项目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 等学校
占学生总数 人数 占学生总数 人数 占学生总数 人数(万人)
的比重(%) (万人) 的比重(%) (万人) 的比重(%)来自1987 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4.(2019·东北名校联考四)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 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 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 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5.(2019·重庆高三 4 月调研测试)1963 年 12 月到 1964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舆论 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 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级学校中少 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的是一种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 分显示出国家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原则,故 A 项正确;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 20 世纪 50 年中后期就已经建立,故 B 项错误;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正式 提出于 1995 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段显然并不相符,故 C 项 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在稳步发展而非迅 速发展,故 D 项错误。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本栏目带来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大家务必抓住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资讯请及时关注更新。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12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

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2.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

”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A.合作发展经济B.合作遏制欧洲C.合作对抗苏联D.合作牵制日本3.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的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起源4.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的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这一做法在当时( )A.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有益于缓解市场供求矛盾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6.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该课程设置( )A.构建了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D.推动了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性转变7.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视角整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社会性质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外交
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帝国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地区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政
生活
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治运动影响较大

2020届二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课件(48张)

2020届二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课件(48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立意]
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 视角独特 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
(4)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充分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3.对外关系的发展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 17 国正式建立 了外交关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立意]
情境鲜活 以漫画作为材料,信息更加直观、形象 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计划
热度不减 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 强调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价值观念 建设中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影响
【真题1】 命题点:1953年年画的时代风貌 (2019·全国卷Ⅲ,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 作品(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 具体 政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 表现 治
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
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具 体 表 现
经 济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 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 发展。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较大,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一 时期工业产值有了增加,故选B项;社会主义制度已基 本建成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这一 时期,农业的增长速度较慢,而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停 滞不前,排除C项;“一五”计划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第12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 第12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第12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8)](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大总统誓词新中国成立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既体现了普遍的宪政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部宪法( )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②体现了对《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③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④表达了人民民主政体的基本诉求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

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4.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美、中日建交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5.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6.右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国家对工商业改造的最高形式是公私合营7.据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专题突破第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专题突破第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

执政党。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 独立的。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的关系,共产党不 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 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③合作 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④合作方 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 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的。②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区域 自治。③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典例1】 (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圆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命题揭秘 本题以历史上的标语口号为载体,考查对历史 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试题题干小巧,但综合性强,涉及 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方针的理解,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分析理解各个口号所 反映的历史特征。迁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背景分 析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 的方针
解析 从题干看,民主人士黄炎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任 命,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积极推动,B项符合。第一届“人大”于1954年召开, 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56年才提出“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方针,排除D项。 答案 B
第7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 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经 济 上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 化 上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 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Βιβλιοθήκη -11-12345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2-
体系构建·随堂演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政 治 上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训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苏州一模)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二五”计划时期农业发展使农业税比例有一定的上升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56年,安徽芜湖有的农业合作社实行了“生产队向管委会包工包产”的办法。

河北邢台县将主要农作物的夏季管理包到户的社占全县总社数的一半,这些措施意在( ) A.对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探索B.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C.强化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D.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3.(2019·衡阳一模)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B.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意在调整农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4.(2019·赣州一模)196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食用油、棉花、水果和水产品的占有量分别为272千克、5.1千克、2.9千克、4.5千克和4.2千克,基本上与1957年的水平相当。

这说明( )A.农业生产曾经面临严峻的形势B.计划体制下农业未得到发展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5.(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1949年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机构类别商品类别进货量(%) 销货量(%)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粮食78 18 4 72.7 25.2 2.1棉花70.5 25 4.5 79.2 18.7 2.1油类54 43 3 62 35 3铁货100 0 0 100 0 0煤炭100 0 0 93 2 5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6.(2019·郑州二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7.下图是《苏联专家援建新中国》宣传画。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 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 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 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 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 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 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图5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 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 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 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 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 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 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 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 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微专题2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微专题2
2 考点 ▶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
社会经 济制度
建立
工业化 建设
经济结 构
与体制
借鉴
创新
失误
对农业、手
社会主义过
工业、资本
渡时期的总
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
路线,变革生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
义改造,逐 产关与发 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
答案▶ D
2.(2019·海南单科,12)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解析▶ 社会主义原则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指导思想是以 《共产党宣言》为指导的马列主义,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排除 A 项。根据材料“民主的主 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体,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可知此 项规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 社会主义原则,C、D 两项不属于 1954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故排除。
02 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变迁以及思想、
科技、文化成就
1 考点 ▶ 通史视角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的表现
(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 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 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 1959~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课件)(47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课件)(47张)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4 年 9 月 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 年 9 月后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 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3.健全法制:三大改造完成后,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 出健全法制是迫切任务。 4.民主法制的破坏: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 用,造成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3)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 1.毛泽东思想: (1)《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 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理论准备。
(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正确探索: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在综合 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失误: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 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导致 1959~1961 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1960 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重点调整工农业、 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1962 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六、时代精神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 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 模精神激励人心。

2018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12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2018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练习:单元升级训练12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2018年4月)单元能力训练卷十二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面是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名册变化图表。

图表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B.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C.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D.政协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2.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3.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B.享受权利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主要作用不同4.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个别官员违背了中国当下的哪项民主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B.政治协商制度C.村民自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说明()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6.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

我们不这样做。

”这里的“我们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反对霸权主义”7.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部分专题十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广西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部分专题十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17-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外患(民族危机)——必 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20-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 功的根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 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 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 改革之路。
-18-
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 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场 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 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 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 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 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 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8真题再现 探规寻律
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 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 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 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 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国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2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12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6)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此期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影响较大,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4.科技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形成: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4年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统一战线组织;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____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创立:1954年,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
训。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基本形成,外交事业开始
起步,文化和教育事业开始奠基
-3-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4-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4)外交成就 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作出了重要 贡献,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 ⑤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1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例题(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 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考查解读有效信息以及迁移运用所学知 识的能力。 ②知识:“一五”计划。
-2-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特征 “文化 大革 命”时 期
地位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 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 交
动乱扩展到经 济领域,国民经 济受到严重影 响
“双百”方针 遭到破坏,教 训深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
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工业化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 建设 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 方面 业体系
正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 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经济结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 构与体 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 制方面 济体制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的缺陷,注意解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历程。
(2)制度建设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
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特征
过渡 时期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建立起人民代表 1953—1957 年实施“一
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
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 础;1956 年底,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
初步形成比 较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
治制度等中国特 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色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我国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在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
与军事相关 的科技发展 较快;提出 “双百”方针; 毛泽东思想 获得新发展
-7-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经济 (1)经济建设 ①国民经济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②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 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 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变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 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②辨选项,定答案:题干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减少住宅建设 投资比重,并抑制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其主要目的是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故A 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原有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国 民经济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故B项错误。题干中,国家压缩的是 基本建设中的住宅建设投资额,而不是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C 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大多建立在市郊,从而促 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D项错误。
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社会主义原则。
-6-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人民教育的奠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点开展扫盲教育,开办各种补习学
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以服务于国家建设。 -9-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苏联的借鉴和创新
借鉴
创新
社会 经济 制度 方面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 有制
-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3.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②《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
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