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父母的心导学案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强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态,培养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介绍课文讲述了一个家庭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的爱。
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引导。
2.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探讨作者通过对话、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引发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细节和主题。
3.3 写作技巧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学生写作技巧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技巧的能力和效果。
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父母的心》提供课文文本,包括作者的背景介绍和相关评论。
提供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5.2 写作材料和工具提供写作纸张、笔等写作工具。
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信息。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父母的心》导学案(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父母的心》导学案
一、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濑户()褴褛()()酬谢()一模一样()
二、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
三、聚焦“三送三要”的情节,跳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那男人和他的妻子送长子给高贵妇女的理由可能是什么?请用第一人称写下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2.“父母的心”指的是一颗怎样的心?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谈一谈。
五、资料补充
材料一: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此为原小说结尾删减部分)。
材料二: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1968年以《雪国》《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人们给予他的得奖评语是:他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典型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川端康成2岁,父亲病逝,迁至母亲娘家;3岁,母亲去世,与祖父母共同生活;7岁,祖母离世,与盲祖父相依为命;15岁,祖父辞世,成为彻底的孤儿。
川端康成的童年经历培育出一种“孤儿感情”,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
六、推荐阅读
川端康成《雪国》《伊豆舞女》莫泊桑《在乡下》。
《父母的心》导学案
让学生将创造出的诗、对联板书出来。
拓展提升案
1.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这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口头小创作:爱是
示例:爱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
知识链接:1.预习课文,并识记配套《导航塔》中的知识点。
2.了解小小说。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或短篇小说,是英文Flash Fiction的直译,原为短篇小说的分支,是顺应现代人繁忙生活而发展成一种篇幅短小的小说。跟一般小说一样重视场景、个人形象、人物心理、叙事节奏。优秀的作家可写出转折虽少意境深远或转折虽多却清析动人给人接近中篇说的作品。
教学流程:
互动策略
展示方案
预习时完成这些问题,在课堂分析展示时一并讲出来。
合作探究案
第二课时
1.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2.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配套《品读轩》5题。
总结规律
《父母的心》导学案
编号:71305编制:王健行使用:组长签名:审批:使用时间:
1.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识记并理解生字生词。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3.理解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重点: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难点:体会小小说情节的曲折和巧妙。
摘记重点
检测学情
作业练习案
1.配套《品读轩》4题。并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父母的心》导学案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4.“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为什么“难为情”?
5.“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当爹妈的心是怎样的心?联系文章内容说说看。
助学提示可结合“探究·练习”二: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能力提升】【反馈练习】1.根 Nhomakorabea拼音写汉字。
科目
语文
课题
《父母的心》
主备人
张仲平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学案
编号
Yw20127101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装订线
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提升写作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升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牺牲,增强亲情观念。
3.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
2. 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3. 亲情价值观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3. 将作品中的亲情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2. 简介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及背景。
3.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父母的心得体会。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4 课堂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悟作文。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2. 选择一部与亲情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其中的亲情观念。
4.2 作业要求2.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有个人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5.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课后批改: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养母导学案
养母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读文章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重点:理解文中所说的“小气”和“纯粹的人”。
难点:品读文章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导与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提示:将你收集到的作者信息摘要写在下面)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剜.掺.菜庇.护祷.告熬煎
..便.宜煞.费心机吸溜.兄姊.
3、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庇护:熬煎:
微不足道:恩重如山:
纯粹:拮据:
4、初读课文,你认为养母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展示(温馨提示:将自己自主预习的学习成果和同学交流并展示)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养母的小气?你是如何理解养母的“小气”的?
我的理解是: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养母对家人无私的爱?
3、现在,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最后一段,说母亲是“纯粹”的人,如何理解“纯粹”一词?
达标检测
仿写句子,升华主旨
母爱,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
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德。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和心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理解。
2. 课文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的特点。
3. 课文中所体现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把握父母之爱的特点。
2. 学会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爱。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爱。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心。
六、教学准备1. 课文《父母的心》全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牌或贴纸。
4.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父母之爱的短片或歌曲,引起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父母的心》,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父母之爱的特点,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期望。
5.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之心,并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之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爱。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________,是无条件的。
2. 简答题:请简述课文《父母的心》中所描绘的父母之爱的特点。
七年级父母的心导学案
七年级父母的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说情节,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情。
2、学习通过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中父母的心理变化过程。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难点(1)体会小说中蕴含的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2)理解穷人在艰难环境中坚守亲情的伟大。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 年 6 月 14 日-1972 年 4 月 16 日),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他一生创作小说 100 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1968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2、写作背景《父母的心》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一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在社会底层为生存而挣扎的人们的真实情感。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褴褛()酬谢()失魂落魄()2、解释下列词语。
(1)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2)如数奉还:按照原来的数目归还。
3、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贫困的夫妇,在送走自己的孩子后又几次反悔,最终一个孩子也没有送出去的故事。
五、合作探究1、文中的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母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最初,因为家境贫困,想把孩子送给富人,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送走大儿子时,他们觉得割舍不下;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后,又觉得对不起二儿子;用女儿换回二儿子时,还是于心不忍;最后,又要回了女儿,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了。
2、分析文中父母的形象特点。
文中的父母是一对善良、慈爱、对子女充满深厚感情的人。
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们始终不愿意割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最终选择了亲情。
3、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比如,当把大儿子送走后,“那父亲牵着五岁的二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的太太的客舱”,“无精打采”一词表现出父亲内心的失落和痛苦。
《父母的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
3. 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条件的。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
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子女的爱。
例如:“你们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吗?是无条件的吗?”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父母的心》。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父母的爱的故事。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10分钟)1.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感恩父母的故事。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作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父母的爱是无无私的,是无条件的这个概念,以及学生是否学会了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爱的真谛。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分享感受: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父母的心》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父母的心》学案时间_______主备:审阅: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本文情节的曲折和巧妙性.3、感悟父母平凡而伟大的爱。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
曾任日本笔会会长,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成名作,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名作《雪国》(1935 -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的少男少女》(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 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一1962)等。
2、主旨意境理解:本文主要以对话描写的方式,叙述了一对家境贫寒的父母三次换孩子的过程,充分表现了这对父母爱子女的感情,突出刻画了父母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3、文章结构分析:父高贵没有平母对孩子福气一百元换凡的比寒酸四个而心伟大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褴褛..()()酬.谢()濑.户()频.频()2、解释下面的词语:无精打采:如数奉还:失魂落魄:三.交流展示:1.在文章一开始,父亲为什么较爽快地答应了贵妇人的请求?2. 孩子的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调换送给人的儿女,既要送人,却又舍不得,如何理解这种矛盾?3.文章中写父母调换儿女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时的理由?它们真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四.巩固提升: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4题。
父母的心(节选)川端康成“实在太难为情了。
”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
问了几次,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
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
《父母的心》导学案
《父母的心》导学案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反复阅读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体会蕴含于小说中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读文,理清故事情节。
2、默读文,勾画出换子的过程中描写贫穷夫妇感情变化的词句,并分析其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送、换、要的理由。
体会父母之心。
学生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查工具书写会生字词。
2、收集作者资料,组内交流。
3、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发展,高潮,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熟读文,勾画出换子的过程中描写贫穷夫妇感情变化的词句,并分析其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送、换、要的理由。
二、〖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再读文,揣摩父母心。
(1)请同学们细读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送换情况所去的人表情理由一送去大儿子二二儿换大儿三女儿换二儿四要回女儿2、:文中的父亲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三、〖堂练习〗——技能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仔细体味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
例如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对方条优越,孩子到她家可以过上好日子,我们的负担也能减轻一些。
但是得和孩子妈商量一下2)送走长子时: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要回女儿时:2、仿写句子,抒写感受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必做题外搜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古诗、谚语、格言、等。
父母的心导学案
《父母的心》导学案姓名利历时刻〖学习目标〗1、理清一波三折的故情形节。
2、反复阅读文,体会人物心理转变,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明白得父母和珍视亲情。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荡起伏的写法。
二、体会包括于小说中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利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读文,理清故情形节。
二、默读文,勾画出换子的进程中描述贫困夫妇情感转变的文句,并分析其那时的心理活动和送、换、要的理由。
体会父母之心。
学生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成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查工具书写会生字词。
二、搜集作者资料,组内交流。
3、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小孩;进展,高潮,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熟读文,勾画出换子的进程中描述贫困夫妇情感转变的文句,并分析其那时的心理活动和送、换、要的理由。
二、〖合作探讨案〗——升华学科能力(斗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再读文,琢磨父母心。
(1)请同窗们细读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次数送换情形所去的人表情理由一送去大儿子二二儿换大儿三女儿换二儿四要回女儿二、:文中的父亲说:“与其舍掉一个小孩,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路好”,有人以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三、〖堂练习〗——技术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认真体味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依照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
例如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小孩给她时:对方条优越,小孩到她家能够过上好日子,咱们的负担也能减轻一些。
可是得和小孩妈商量一下2)送走长子时: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要回女儿时:二、仿写句子,抒写感受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咱们的心田;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必做题外搜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古诗、谚语、格言、等。
《父母的心》导学案
《父母的心》导学案一、课前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濑.()户衣衫lán lǚ()犹yù()无精打cǎi()失hún()落pò()chóu()谢2、根据词义填写相应的词语①美好的举止姿态。
()②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而显得不体面。
()③按照原数还给人家。
()④拿不定主意。
()⑤衣服破烂。
()⑥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认诗导入孩子,你在远方春暖花开,莺飞草长可是孩子,你在远方你的离开,让多少人断了肝肠孩子,你在远方远方的你的眼睛是否看见你妈妈哭红了眼眶连你爸爸的悲伤都无处可藏孩子,你在远方是否还记得家的方向是否还是看着一样的星星月亮想念自己的爹娘而你更不知道那么多陌生的叔叔阿姨都在祁求,都在盼望你能回到爸爸妈妈的身旁可怜的孩子你在远方我希望你无论在哪里都要学会坚强都要坚持梦想三、感受父母心1、概括故事内容四、揣摩父母心1、读课文完成表格时间事件出场人表情2、每次调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3、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4、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如果你是财主夫人,会怎么办呢?五、评价父母心1、既然要孩子,当初又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出去?既然送出去,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呢还是要回孩子是爱?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2、若故事中的二儿子的确被父母送给财主夫人,假如就是你,多年以后,你知道了这件事,你会恨你的父母吗?你还爱他们吗?六、课后作业完成《语文练习册》P74 课后作业。
《父母的心》导学案11-word文档
《父母的心》导学案11十五父母的心【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 还xiàn 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贫穷贫困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酬谢感谢①我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3)要回女儿时: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4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
《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父母的心》的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导与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探究(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
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次子换回长子时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要回女儿时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