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之导丝选择和塑型(干货)

合集下载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PPT学习课件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PPT学习课件

(四)导引导管的选择 导引导管的选择要求造影显示同轴性好、支持力好及冠脉内压力好,基 本选择原则应依据冠脉开口的解剖特点、升主动脉根部大小以及冠脉血 管大小、部位。
1. 前降支 在大多数病例选择JL4.0导引导管。如左主干开口较高或主动脉根部较 小,可用JL3.5导引导管。如果左主干较短,短头的导引导管可以提供 较好同轴性选择。可以在蜘蛛位或后前位得到证实。
对于LAD扭曲、钙化或闭塞病变等使操作导引导管困难的病例,应选 择Amplatz、Voda、XB或EBU等支持强的导引导管,Amplatz导引导管 的第二弯曲可抵在主动脉窦。而Voda、XB、EBU导引导管的第二弯可 抵在主动脉对侧壁上,提供较强的支持。
2. 左回旋支 回旋支血管成形术有时会因其内在的弯曲造成导丝以及球囊通过困难。一 旦进入左主干,轻柔地顺时针旋转JL4导引导管可以获得稳定的同轴向插 入。当主动脉根部扩张或JL4导引导管头部指向前方时,选择JL5是可行的。 对于成锐角或开口位置较靠下的回旋支,可考虑使用AL导管。当近端血 管扭曲、CTO或远端靶血管存在病变时,Amplatz导管也能够为球囊通过 病变提供附加的支持力。
与左冠脉开口对侧的主动脉壁的贴合段更长,能够较JL提供更强的被动支 撑力。对于同一左冠脉,选择XB导引导管时,其型号应比JL 4引导管小 0.5 ,例如XB 4 相当于JL4.5。
(3)Jukins Right(JR):JR导引导管的设计基于同样型号的造影导管, 对于右冠开口起源正常、升主动脉正常(没有增宽/狭窄)的情况,大多数 JR4导引导管能顺利到位,到位后第二弯曲不与主动脉壁接触,因此不能 提供良好的被动支持力,其支持力仅仅来源于导引导管本身的结构。
左冠脉开口起源正常、升主动脉正常(没有增宽/狭窄)的情况,大多数JL 4导引导管能顺利到位,其第二弯曲抵在左冠脉开口的对侧主动脉壁级上, 可以提供“点状”被动支持力。

常用一线主力导丝介绍与选择:

常用一线主力导丝介绍与选择:

常⽤⼀线主⼒导丝介绍与选择:导引导丝是冠脉介⼊的基本器械。

熟悉各种导引导丝的特性,将有助于术者在⾯临不同解剖特点的冠脉病变时能够选择合适的导丝顺利进⾏介⼊操作,缩短介⼊⼿术时间和减少曝光量。

⼀、导引导丝的物理特性⽬前临床常⽤的标准导引导丝的直径均为0.014”,长度180-190 cm。

此外,还有⼀类导丝主要⽤于器械交换,长度可达300 cm,如RG3交换导丝。

导丝在冠状动脉内前⾏,通过简单或弥漫、迂曲、钙化、成⾓的靶病变到达⾎管的远端,成功建⽴介⼊操作的轨道是整个⼿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导丝的指引和必要的⽀撑下,球囊、⽀架等器械得以顺利交换,最终得以完成各类冠脉⼿术。

为满⾜临床介⼊操作的要求,导引导丝需要满⾜以下物理特性:1. 易操控性(steerability)指导丝头端通过术者的操控在⾎管内前⾏或通过靶病变的能⼒,是评价导丝性能及术者技能的⼀项重要指标。

2. 柔韧性(flexibility)指导丝头端在⾎管内前⾏过程中遇到阻⼒时与⾎管的贴合能⼒,如遇到阻⼒或拐弯时弯曲的能⼒;或指导丝顺应⾎管⾃然状态通过病变的能⼒。

取决于导丝的核芯直径和材料、过渡段的形态以及导丝核芯与导丝尖端的连接⽅式。

柔韧性好的导丝对⾎管的损伤⼩。

3. ⽀撑性(support)指导丝作为PTCA术中器械的输送轨道在病变⾎管的⽀撑⼒,尤其是在复杂、迂曲及成⾓病变中的⽀撑⼒和稳定性,与导丝的核芯直径和材料有关。

4. 跟踪性(trackability)指导丝在⾎管内推送、⾏进过程中,抗⾃⾝扭曲和拧绞的能⼒。

5. 扭矩传导(torquability)指在导丝操作过程中旋转⼒由近段传递到远端的能⼒,理想的扭矩传导为1:1。

6. 触觉反馈(tactile feedback)指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对导丝尖端活动状况的感知。

触觉反馈与导丝的头端设计、护套材质有关,弹簧圈缠绕护套较聚合物护套触觉反馈好。

7. 光滑性(lubricity)主要降低器械输送的摩擦⼒及导丝与⾎管壁的摩擦⼒,与导丝的涂层有关。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

介入入门:3步学会导丝使用!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到了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第一步动脉穿刺,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进导丝的操作技巧。

导丝类型目前常用的造影导丝有两种。

一种是超滑导丝,又称泥鳅导丝,这种导丝主要用于辅助送入造影管,并且造影完成后可以直接交换导丝,开始介入治疗,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导丝的特点就是「滑」,很容易进入分支。

另一种导丝是J 型导丝,又称诊断导丝,这种导丝不容易进入分支,但是长度较短,造影完成后无法直接交换导丝。

个人比较常用超滑导丝,因此,本文重点阐述超滑导丝的使用。

操作步骤完成桡动脉穿刺后,超滑导丝送入造影导管但不出导管口,造影导管送入动脉鞘,这时开始进导丝。

导丝会通过桡动脉、肱动脉、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然后进入主动脉窦底打个弯,这时就可以固定导丝。

最后沿着导丝送入造影导管至窦底,这一操作便完成了。

常见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步骤都如此顺利,以下4 点细节问题需特别注意。

动作轻柔、全程透视规范操作要求进导丝时动作轻柔、全程透视,切忌进导丝有阻力时暴力前送导丝,这样导丝有可能进入分支造成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出现过导丝进入颈动脉捅破颈动脉斑块造成脑梗塞的案例。

实际操作中并非全程透视?确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多不采用全程透视,而是先把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再行透视,但仍需强调,这仅限于导丝送入顺利且没有阻力的情况。

有部分经验丰富者,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会将导丝直接送至窦底再透视,但本人不建议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会将导丝误送入颈动脉,造成严重的后果。

导丝在桡动脉受阻,反复调整方向仍然送不上去?这时我们可将导丝和造影导管退出动脉鞘,通过动脉鞘进行桡动脉造影。

若出现桡动脉痉挛,我们可通过动脉鞘注入硝酸甘油解除痉挛;若桡动脉分支太多或桡动脉迂曲,我们可以桡动脉造影图为参考图,根据参考图的桡动脉主支方向,慢慢调整导丝的送入方向,轻柔送入导丝。

导丝总是进入降主动脉而不进入升主动脉?遇到这类问题时常有两种解决方法。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和操作PPT培训课件

冠脉介入培训讲课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和操作PPT培训课件

1. 前降支 在大多数病例选择JL4.0导引导管。如左主干开口较高或主动脉根部较 小,可用JL3.5导引导管。如果左主干较短,短头的导引导管可以提供 较好同轴性选择。可以在蜘蛛位或后前位得到证实。
对于LAD扭曲、钙化或闭塞病变等使操作导引导管困难的病例,应选 择Amplatz、Voda、XB或EBU等支持强的导引导管,Amplatz导引导管 的第二弯曲可抵在主动脉窦。而Voda、XB、EBU导引导管的第二弯可 抵在主动脉对侧壁上,提供较强的支持。
到理想的与静脉桥开口同轴性好的导引导管。在试用前,可先进行升主 动脉造影以帮助寻找静脉桥的开口。
6. 内乳动脉 内乳动脉开口如无明显成角,可用JR4 导引导管到达,如果开口明显成 角可应用专用的内乳动脉导管。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王光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王光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王光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王光亮
4. 冠脉起始段直径与指引导管直径的选择 冠脉开口较细或有轻度斑块存在,选择直径较细的导引导管不会影
响冠脉血流。注意导管不宜误插,操作轻柔。较大直径(7F、8F)的导 引导管可能导致冠脉血流受影响或损伤冠脉开口。
选择较大直径导引导管时,通常可选择带有侧孔的导引导管。有侧 孔的 导引导管并降低冠脉损伤的风险;侧孔的流量有限。血压正常的情 况下侧孔(一般为两个)100~150ml/min的流量可以满足右冠状动脉的需 要,但不能满足左冠状动脉的需要;侧孔的存在,即使有较好的压力图 形,也可能掩盖心肌灌注不足的情形。所以在选择指引导管时直径大小 的选择和侧孔有无的选择方面应以直径选择为主。既能减少冠脉开口损 伤的风险,更能有效地避免对冠脉血流的影响。
冠脉介入 培训讲课 导引导管 和导引导 丝的选择

冠脉介入治疗指引导丝基础

冠脉介入治疗指引导丝基础
BMW
Fielder/Fielder FC/Fielder XT 、
Sion black、 Pilot 50、PT2
Runthrough、 Sion等
13 Boston Scientific Confidential -- For Internal Use Only. Do Not Copy, Display or Distribute Externally
导丝头端克数
10 Boston Scientific Confidential -- For Internal Use Only. Do Not Copy, Display or Distribute Externally
Agenda 指引导丝基本结构 常用的指引导丝介绍 指引导丝操作规范
一线工作导丝 70-80%
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旋钮, 操控导丝的旋转速度和度数
双手操作:控制导丝进出距离
指引导丝的操作 为什么要左手控 制导丝的前进与 后退,而不是由 右手在旋转的同 时操纵导丝前进 与后退?
可以控制导丝进 出的距离
进出距离控制在1-2cm
使用旋钮:掌控导丝旋转度数
指引导丝的操作 为什么建议使用 旋钮(torquer), 而不是使用右手 的大拇指和食指 搓转?
指引导丝的规范操作:标准姿势
左手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与大 鱼际握住Y接头;大拇指和食指 捏住指引导丝,操控导丝的进 出距离
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旋钮, 操控导丝的旋转速度和度数
指引导丝的规范操作:标准姿势
左手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与大 鱼际握住Y接头;大拇指和食指 捏住指引导丝,操控导丝的进 出距离
冠脉介入治疗指引导丝基础
1 Boston Scientific Confidential -- For Internal Use Only. Do Not Copy, Display or Distribute Externally

导引导丝的操作技巧

导引导丝的操作技巧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引导丝的操作技巧来源:医心网日期:2009-9-4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胡奉环导引导丝的作用是通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至血管远端,为球囊导管或支架送达狭窄病变处加压扩张提供“轨道”。

导引导丝应具有可视性、可控制性、通过性和支持力等重要特性。

原则上介入治疗导引导丝的选择与介入手术入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冠脉病变特点。

介入治疗导丝的使用有两个要点:一是正确选择导丝;二是正确操作导丝,做到这两点是保证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熟练掌握导引导丝的结构特点、特性和分类掌握导引导丝的结构特点、特性和分类,才能正确选择和良好地使用导丝。

1.导引导丝结构特点各种导引导丝的结构大致分为: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核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

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是导引导丝的核心部分,其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头部硬度、可控性、推送力和柔顺性。

导丝均有护套,目前有弹簧圈护套(Coil)和聚合物护套(Polymer Cover)两类。

弹簧圈护套使术者获得良好的尖端触觉反馈,同时增强了导丝的可视性,但是,增加了导丝与病变间的摩擦力,不利于通过严重钙化、扭曲及闭塞病变。

聚合物护套使导丝表面光滑,减少了导丝的通过阻力,但它不能提供良好的尖端触觉反馈。

导引导丝的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

为降低导丝表面的摩擦力,改善器械间(球囊/导丝、支架/导丝)的相互作用,提高导丝在血管中的跟踪性,导丝表面进行涂层包括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处理。

亲水涂层导丝吸引水分子形成“凝胶状”表面,降低导丝的通过阻力。

疏水涂层导丝抵制水分子形成“蜡状”表面,减小摩擦力,增加导丝的跟踪性。

2.导引导丝的特性(1)导丝的可调控性:导丝的调节力即导丝的操控性,是指术者旋转导丝近段(体外金属推送杆段)时,其尖端转动的能力,反映导丝尖端在人为操纵下的灵活性。

介入中导丝的选择

介入中导丝的选择
More metal “Transition-less” profile to the tip
improves steering preserves tactile feedback
Classic “Guidant”Tactile Feedback
Whisper
Core-to-Tip
r•feoPdlrMfauescoetedricsebatamatccktetiipCtluearvlltoartriptroMhflaonraetCmtihpeotaICl E PT
Design Highlights:
• Polymer-tip, hydrophilic • Core-to-tip with moderate support • Graduated tip stiffness in the family • Modified RESPONSEASE™ parabolic grind • DURASTEEL™ core material • Single lesion measurement marker
The DURASTEEL™ core material of the HITORQUE PILOT™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conventional stainless steel for improved core strength and tip shape retention. DURASTEEL™
transmission and in-lesion tip control.
The HI-TORQUE PILOT™ guide wires maintained their tip shape better than competitive wires after passing through a tortuous path model.

导引导丝-操作技巧

导引导丝-操作技巧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导引导丝的操作技巧文章来源:医心网发布日期:2009-9-4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胡奉环导引导丝的作用是通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至血管远端,为球囊导管或支架送达狭窄病变处加压扩张提供“轨道”。

导引导丝应具有可视性、可控制性、通过性和支持力等重要特性。

原则上介入治疗导引导丝的选择与介入手术入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取决于冠脉病变特点。

介入治疗导丝的使用有两个要点:一是正确选择导丝;二是正确操作导丝,做到这两点是保证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熟练掌握导引导丝的结构特点、特性和分类掌握导引导丝的结构特点、特性和分类,才能正确选择和良好地使用导丝。

1.导引导丝结构特点各种导引导丝的结构大致分为:柔软尖端( Softtip )、连接尖端、核心杆中间段( Solder joint )及近端推送杆段。

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是导引导丝的核心部分,其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头部硬度、可控性、推送力和柔顺性。

导丝均有护套,目前有弹簧圈护套( Coil )和聚合物护套( Polymer Cover )两类。

弹簧圈护套使术者获得良好的尖端触觉反馈,同时增强了导丝的可视性,但是,增加了导丝与病变间的摩擦力,不利于通过严重钙化、扭曲及闭塞病变。

聚合物护套使导丝表面光滑,减少了导丝的通过阻力,但它不能提供良好的尖端触觉反馈。

导引导丝的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

为降低导丝表面的摩擦力,改善器械间(球囊/ 导丝、支架/ 导丝)的相互作用,提高导丝在血管中的跟踪性,导丝表面进行涂层包括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处理。

亲水涂层导丝吸引水分子形成“凝胶状”表面,降低导丝的通过阻力。

疏水涂层导丝抵制水分子形成“蜡状”表面,减小摩擦力,增加导丝的跟踪性。

2.导引导丝的特性(1)导丝的可调控性:导丝的调节力即导丝的操控性,是指术者旋转导丝近段(体外金属推送杆段)时,其尖端转动的能力,反映导丝尖端在人为操纵下的灵活性。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作者:————————————————————————————————日期: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得以往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慢性闭塞;严重钙化;扭曲、成角等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已成为可能,并获得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裨益。

PCI导引导丝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选用导引导丝是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ﻫ一、导引导丝的结构ﻫ虽然各个介入器械厂家生产的导引导丝由于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导致性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与核心杆中间段(solde r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图-1)。

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核心钢丝的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和柔顺性。

核心钢丝越粗,过渡段越短、粗,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强,而柔顺性变低,不易跨越扭曲成角病变;核心钢丝越细,过渡段越细、长,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差,但柔顺性提高,多用于成角扭曲的冠脉病变。

图-1导引导丝的结构二、导引导丝的设计特点不同的导丝结构组成,决定了导丝的不同特性。

1.尖端的设计(图-2)ﻫ不同的头端设计,决定头端的操控性和柔韧性,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病变。

目前PCI常用导引导丝的尖端设计主要分为两类:①softfloppy tip设计:其核心钢丝远端靠一根细钢丝与导丝的帽端连接,此种设计增加了导丝的柔软性,适合扭曲、成角病变,对血管的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能力较差。

AbbottVascular公司的FloppyII系列、BMW系列导丝属于此类导丝。

冠脉介入手术导丝的选择

冠脉介入手术导丝的选择

CTO病变 专用导丝:
Cordis公司的Shinobi导丝;Guidant公司的Cross IT系列导丝以及Miracle系列导丝等, 这类导丝特点是尖端硬度较高,穿透闭塞病变的能力较强
导丝的基本结构
1
2
3
轴心钢丝
尖端
表面涂层
导丝的基本结构
表面涂层
轴心钢丝
尖端
轴心钢丝
作为整个导丝的基础,轴心钢丝的材质、粗细和远端变细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扭控性、推送性及支持力等主要性能。
柔软螺旋尖端 (soft floppy tip)
聚合物护套
标记物
Balance Middleweight™ (BMW)
.
亲水涂层的设计提高了导丝的推送性
结合了导丝扭控性好和支持力强的特点, 导丝的综合性能较好
BMW导丝尖端硬度较软, 但导丝的支持力要优于Choice PT导丝
指引导丝(guiding wire)
导丝选择
普通病变; 迂曲血管病变; 需超强支撑力的病变; 高度狭窄病变
1. 普通病变
定义 90%的病例属于普通病变 几乎随处可见 导丝性能的要求 对支架和球囊的良好支撑 柔软的头端 操控性好 良好的顺滑性
2.迂曲血管病变
定义 远端病变,近端血管迂曲 靶血管严头端 最佳的顺滑性
3.需超强支撑的病变
定义 传送僵硬、体积大的装置,如Flexi cut™系统(定向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切割球囊等 在迂曲病变中输送支架-增加支撑、拉直血管 病变近端成角大-拉直血管 导丝性能要求 更好的支撑力 柔软的头端
4.高度狭窄病变
定义 高度狭窄病变(HSL) 通过病变后可能需要进行导丝交换 导丝性能要求 操控性强,通过病变能力好 多种头端硬度可供选择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

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及操作一导引导管(一)导引导管的结构及性能参数1. 结构分为四段、三层。

(1)四段超软的X线可是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2)三层外层: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料。

决定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12~16根钢丝编织而成,使导管腔不会塌陷,抗折断并传送扭力。

内层:尼龙PTEE涂层2. 性能参数支持力、顺应性、内径大小、扭控性以及抗折性(安全性)。

(二)导引导管的类型按形态:Judkins、Amplatz、Multipurpose、V oda、Q Wave、XB、EBU和UBS;按大小:5F、6F、7F、8F。

按结构:短头、带侧孔、大腔。

导引导管用途JL 绝大多数LCAFemoral LeftFL绝大多数LCAV odaLeftBSC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XB Cordis 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EBUMedtronic靠在壁上,LCA扭曲、成角、闭塞Amplatz Left AL 多用途,适用于高位开口、偏前壁或成角的RCA、有难度的LCA、SVGJR 绝大多数RCA及SVG FR 绝大多数RCAV oda Right VR RCA开口成角、近段长、扭曲,开口垂直向上的搭向LCA的SVGAmplatz R 开口向下的RCA、SVGMP 开口向下、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搭向LCA的SVGSones 开口向下、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搭向LCA的SVGHockeyStick专用于开口向上、水平,血管近段长的RCALeft Coronary Bypass 开口向上的搭向LCA的SVG。

RCA开口在左前窦壁Right Coronary Bypass 开口水平的搭向LCA的SVG,不适于开口向下的搭向RCA的SVGEl Gamel Bypass 不常用,专用于开口向上、水平的RCA或搭向LCA的SVG,可随意成形IMA 专用于内乳动脉Castillo 类似于Amplatz Left,但弯度较大Radial 专用于桡动脉途径,适合左、右冠状动脉(三)不同形态导引导管简介(1)Judkins left (JL) (图4-7)JL4导引导管的设计基于同样型号的造影导管它适用于左冠脉开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在同一平面的情况。

导引导丝的选择

导引导丝的选择

导引导丝的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引导丝的选择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同时,由于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得以往介入治疗相对困难的慢性闭塞;严重钙化;扭曲、成角等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已成为可能,并获得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巨大裨益。

PCI 导引导丝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平台,在整个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选用导引导丝是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导引导丝的结构虽然各个介入器械厂家生产的导引导丝由于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导致性能各不相同,但其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柔软尖端(soft tip)、连接尖端与核心杆中间段(solder joint)及近端推送杆段(图-1)。

核心钢丝贯穿整个导丝全长,在远端呈阶梯式或锥形过渡段,核心钢丝的粗细和过渡段的长短及过渡方式决定了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和柔顺性。

核心钢丝越粗,过渡段越短、粗,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强,而柔顺性变低,不易跨越扭曲成角病变;核心钢丝越细,过渡段越细、长,导丝的支持力、推送力越差,但柔顺性提高,多用于成角扭曲的冠脉病变。

图-1 导引导丝的结构二、导引导丝的设计特点不同的导丝结构组成,决定了导丝的不同特性。

1.尖端的设计(图-2)不同的头端设计,决定头端的操控性和柔韧性,以应对各种不同的病变。

目前PCI常用导引导丝的尖端设计主要分为两类:① soft floppy tip设计:其核心钢丝远端靠一根细钢丝与导丝的帽端连接,此种设计增加了导丝的柔软性,适合扭曲、成角病变,对血管的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能力较差。

Abbott Vascular 公司的FloppyII系列、BMW系列导丝属于此类导丝。

② Core-to-tip设计:核心钢丝直达导丝的帽端,改进了导丝的尖端调节能力,增加了尖端硬度,适于通过阻力较大的病变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血管的操作。

冠脉导丝

冠脉导丝

冠脉导丝冠脉导丝概述冠脉导丝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引导冠状动脉支架、球囊等器械进入冠状动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从冠脉导丝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冠脉导丝的作用冠脉导丝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冠状动脉支架、球囊等器械进入冠状动脉,以完成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导丝的作用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通过导丝的指示,医生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治疗的冠状动脉位置,减少治疗时间。

2、引导:导丝的尖端可以引导冠状动脉支架、球囊等器械沿着血管走向进入冠状动脉,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监测:导丝的尖端可以随时监测到器械的位置和前进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冠脉导丝的结构冠脉导丝的结构主要由导丝杆、软头、标记带等部分组成。

其中,导丝杆是导丝的主干部分,通常采用高弹性、高硬度的材料制成,以保证其支撑力和传递性。

软头是导丝的尖端部分,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标记带通常位于导丝杆的特定位置,用于标记导丝的位置和长度等信息。

冠脉导丝的使用方法冠脉导丝的使用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导丝: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丝型号和长度。

2、插入导丝:将导丝插入到冠状动脉导管中,确保导丝的尖端穿过导管。

3、定位导丝:通过标记带确认导丝的位置和长度,确保导丝的尖端到达需要治疗的冠状动脉口。

4、引导器械:将冠状动脉支架、球囊等器械沿导丝进入冠状动脉,完成治疗操作。

冠脉导丝的安全性冠脉导丝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导丝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轻柔:医生在操作导丝时需要轻柔、稳定,避免损伤血管内壁。

2、选择合适的导丝: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丝型号和长度,避免不合适造成血管损伤。

3、定期检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导丝的外观和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4、及时更换:如果发现导丝出现损坏或者使用时间过长,应及时更换,以避免造成医疗事故。

总之,冠脉导丝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介入之导丝选择和塑型(干货)浏览 1.9 万·讨论 17楼主领悟心语发布于 2019-02-28 22:48来自Android 客户端只看楼主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1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积分版主给此帖+1 积分导引导丝的使用是介入成功的关键,越是复杂的病变,对导丝的使用要求也就越高,熟练掌握导丝的分类和特点,是正确使用导丝的前提。

合理使用导丝的三要素包括:一、选择适合的导丝;二、“因地制宜”的头端塑形;三、合理的操控导丝。

导引导丝的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撑力,垂直导丝用力使得导丝发生弯曲的力;2. 柔韧性,导丝本身随血管弯曲程度变化的能力;3. 跟踪性,导丝沿血管解剖结构走行的能力;4. 扭控性,导丝近端感受导丝头端接触物体及对物体性状的反馈;5. 触觉反馈,从导丝近端到导丝尖端传递扭矩的能力;6. 可视性,即导丝局部不透放射线,利于导丝在体内的定位。

常规(工作)导丝Sion导丝是较常用的一种常规导丝类型,特点是具有专利复合核芯和双弹簧圈结构的一线导丝,头端耐用,通过细小扭曲的血管时,操控性好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方便进入侧支,无甩尾现象发生(头端硬度0.7 G)。

导引导丝塑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导引导丝塑形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依据病变部位、形态及血管直径进行塑形。

结合导丝的性能和特点,方能发挥导丝的最大效能。

按照导丝塑形的形态进行分类:对于非CTO病变,导丝塑形时通常在头端塑一个平滑弯,弯曲处直径约3~6 mm;对于CTO病变,导丝塑形时头端一般塑2个折点,远端折点距离导丝头端1~2 mm。

特殊情况下,导丝塑形有独特的操作要点。

当边支开口被主支支架覆盖后,需用导丝re-wire 时,导丝尖端角度要偏大;若需通过多层支架壁时,使用亲水涂层导丝有一定优势。

成角分支:如何进导丝导丝进入边支的基本技术,包括导丝的选择、导丝的塑形、投照体位的选择和导丝的推送操作技巧等。

医生操作时应先选择合适的投照体位,并选用良好操作性的软导丝,常用Ruthrough、BMW、Sion等。

当血管迂回、钙化、进入分支困难时,可选用较硬的导丝或亲水涂层导丝,如Pilot、Fielder系列等。

此外,必须掌握导丝的推送技巧,当进入边支开口时,操作导丝要轻、柔、慢、小。

大弯导丝的技术操作要点是:对分叉角度≤90 °的分叉病变,可尝试前推大弯导丝技术,将大弯导丝送至分叉处,然后调整导丝头端对准边支开口,稍加操作进入边支;对分叉角度>90 °的分叉病变,可尝试后撤大弯导丝技术,即现将大弯导丝越过分叉口,然后调整导丝头端对准边支开口,在撤回导丝便可进入边支。

此外,对于某些病例,医生也可尝试双腔微导管。

反转导丝技术是指,对导丝除进行顶端常规塑形外,在距顶端20~30 mm处塑角度为40 °左右的反折弯,反转导丝送入Crusade双腔微导管的OTW腔并露出反折段、反转导丝首选亲水涂层导丝(如Filder、FilderFC等),表面光滑,推送性好,塑形后不易折断。

CTO导丝操作的要点可用3个字概括:“钻”、“穿”、“滑”。

其中,“钻”是指根据影像学及触觉反馈感应导丝升级技术,“穿”是指局部定点旋转硬导丝进入闭塞近段,“滑”是指亲水导丝通过疏松组织进入血管远端。

此外,IVUS在CTO导丝操作中作用巨大,可指导闭塞段入口,主要包括直接评估CTO闭塞段病变和实现实时IVUS指导下导丝穿刺。

1 导引导丝的结构但其结构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头端(tip)、护套(coering)、核芯(core)和涂层(coating)。

头端导丝的头端设计包括塑形导丝设计(Shaping Ribbon)和核心直达头端设计(core-to-t ip)。

Shaping Ribbon核芯未达导丝的顶端,通过一段塑形导丝与导引导丝的顶端相连接,这种设计增加了导丝的柔软性,血管损伤小,但操控性及通过能力欠佳,且头端塑形保持能力较差,通常适合于相对简单的操作。

代表导丝如FloppyII系列、BMW Universal II。

Core-to-tip核心钢丝直达导丝的帽端,增加了尖端硬度和可操控性,尤其适于通过阻力较大的病变比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和经支架网孔穿入边支血管的操作。

如Runthrough NS、Rinato、Sion系列导丝、Abbott公司BMW Elite、Fielder系列、Gaia系列导丝、Miracle系列导丝、Conquest系列导丝、Pilot系列、Progress系列导丝、Cr oss wire NT、PT2和Cross IT系列导丝等。

护套导丝护套有弹簧圈护套(Coil)和聚合物护套(Polymer Cover)。

Coil导丝与血管的摩擦力较大,可以提供较好的触觉反馈,但通过迂曲、严重狭窄、严重钙化病变的能力比较差。

Polymer Cover导丝通过减少阻力,增加了导丝通过病变的能力,但进入假腔后不易发觉。

代表导丝Pilot系列、PT Graphix、Choice PT、PT2 、Cross wire NT及Shinobi导丝等。

核芯(core)核芯钢丝贯穿导丝全长,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其尖端可呈锥形或者流线形变细,分为近段的推送杆、远端的塑形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

核芯越细其跟踪性越好,但推送性和支撑性下降,核芯越粗推送性越强,但通过性下降。

不锈钢核芯柔韧性差,但推送性和扭矩传导性好,镍钛合金扭矩传导差,其柔韧性和跟踪性好,头端不易变形,抗缠绕能力强。

涂层(coating)导丝涂层可分为亲水涂层(hyhilic coating)和疏水涂层(hyhobic coating)。

亲水涂层可吸引水分子,形成凝胶状表面,降低了导丝和血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通过性。

疏水涂层排斥水分子,导丝表面呈蜡样,增加了导丝的摩擦力。

2 导引导丝的分类导丝的分类方法较多,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完整概括导丝的特性,在临床工作中,常根据病变特点分为通用型导丝和闭塞型导丝。

通用型导丝:这类导丝通常较软,头端塑形容易,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不易造成冠脉穿孔和进入夹层,多用于普通冠脉病变和急性闭塞病变。

代表性导丝有BMW Universal II/ BMW Elite、Whisper 、ATW 、Runthrough NS、Rinato导丝等,目前Sion导丝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普通病变。

闭塞型导丝:主要是针对CTO病变,根据导丝护套特点分为:(1)超滑导丝,如Pilot系列、Fielder/ Fielder FC、Sion Black;(2)缠绕型导丝,如Cross IT系列导丝、Miracle系列、Conquest系列导丝、Shinobi导丝、Fiel der XT-A/R、Gaia系列导丝、Sion/Sion Blue等。

3 导丝的选择1 普通病变和急性血栓病变这两种病变临床比较常见,优先选择头端硬度在1g及以下的导丝,急性血栓病变多为原位血栓,有斑块破溃内膜暴露,要警惕导丝由斑块破裂处进入内膜下的可能,故对血栓病变,多使触觉反馈好的缠绕型导丝,尽量避免使用聚合物涂层的导丝。

常用的导丝有TERUMO公司的Runthrough NS、ASAHI公司Rinato/Sion/Sion Blue、Abbott 公司BMW Universal II/ BMW Elite、CORDIS公司的ATW等,如血栓有机化,软导丝不易通过,亦可加用微导管增加支撑或使用Miracle3导丝。

2 迂曲、弥漫病变和严重钙化病变这类病变的难点在于导丝通过相对困难,但不易进入假腔,同时要求导丝通过后并承担一定的支撑力便于球囊和支架通过,对导丝的工艺要求相对高,目前常用的有Fielder/Fielder FC/Fielder XT 、Sion black导丝、Pilot 50和PT2导丝等。

3 分叉病变既往主张尽量不使用聚合物护套的导丝,尤其对已经球囊扩张后需要rewire的边支血管,聚合物护套的导丝易进入假腔,往往需要选择一些操控灵活、顺应性、支持力均好的导丝,以求顺利穿过支架网孔到达边支,常用的导丝如:Runthrough NS、Rinato、ATW、M iracle 3等导丝,如阻力大不易通过,可选择超滑且有一定硬度的导丝如Pilot 50、PT2、Cro ss NT等。

4 CTO病变CTO病变相对比较复杂,对导丝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术者熟练掌握所选导丝的特性和优缺点,同时参考闭塞段病变特点选择导丝。

目前已不再提倡头端硬度渐进式的导丝选择方法,对“微孔道”的说法亦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质疑,同时欧美流派和亚洲流派对CTO的操作理解不同亦使导丝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前向路径使用的导丝包括Fielder系列、Gaia系列导丝、Miracle系列导丝、Conquest系列导丝、Sion系列导丝、Pilot系列、Progress系列导丝、Cross wire NT、PT2和Cross IT系列;逆向路径对导丝的要求更高,通常的方法是在微导管支撑下,使用较柔软的导丝通过侧枝血管到达闭塞段的远端,尽量避免损伤侧枝血管,经常使用的导丝有Sion Blue/Black导丝、Fielder FC、Fielder XT-R导丝等,SUOH 03导丝目前国内尚未上市,适合于异常迂曲的侧枝血管。

当导丝经侧支到达CTO病变远端“纤维帽”时,因导丝头端较软,无法穿透“纤维帽”,可经过微导管交换为头端较硬的导丝,如Ultimate Bro s3导丝、Miracle系列导丝、Pilot系列导丝或Conquest系列导丝。

4 导丝的塑形选择好导丝后,导丝头端的塑形也非常重要,尤其是“C”型病变,增加了导丝通过的难度。

可根据血管的直径、迂曲程度和病变的形态特点对导丝进行塑形,具体方案如下1.对于普通病变,做成约30-45°角的J型弯曲,J型头部分的长度等于参考血管直径或参考血管直径的3/4。

2.对于血栓性病变,尤其是粗大右冠脉的血栓性病变,要求塑性角度更大一些,以降低导丝进入内膜下的风险。

3.对于分叉病变,根据分支血管与主支血管的角度进行塑性,要求塑性长度略大于分叉病变处主支血管的直径,大角度塑形对进入边支更有帮助,但会增加通过分叉近段血管的阻力,对于大于90°的边支导丝进入往往较困难,需微导管的配合及使用特殊的技巧方能进入。

4.多处迂曲折返的病变做成约45°角S型弯曲,S型部分的长度接近参考血管直径2倍,这样可以降低导丝与血管之间的摩擦力。

目前已有专门针对迂曲病变的导丝如ABBOTT公司设计的WIGGL导丝。

5.CTO病变对导丝的塑形要求较高,头端1mm约45°的单弯可满足大部分病变的需求,Gai a系列导丝出厂时头端已经预塑形,具有较好的塑形保持能力和扭矩传导能力,操控性优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