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20180309147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云南鲁甸地震 24 小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点? 提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发生广泛、 灾种多样、 灾情严重的特点。 (2)对我国影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哪些? 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等。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多样? 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 以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多样。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 .灾害种类多样 特殊的地理位置 (1)原因 多山的地貌 强烈的地壳运动
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表现: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 .灾害频率高,强度大 全球 20 世纪发生的 54 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 起。



3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 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 台风——东南沿海地区。
洪涝、旱灾、病虫 许多大江大河 害、东北的霜冻、 的下游地区 华北的地震



灾害 分布地区 带 中部 主要指青藏高 灾害 原以东的第二 带 级阶梯 主要指西北内 西北 陆的新疆、甘 灾害 肃、宁夏、内 带 蒙古西部地区 青藏 主要指西藏、 高原 青海和四川西 灾害 北部 带
主要灾害 暴雨、 洪水、 地震、 滑坡、泥石流;水 土流失、 风蚀沙化 等土地退化问题 严重 地震、沙尘暴、霜 冻、干旱、病虫害
地区 农业部门 东部 种植业 西部 畜牧业 灾害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 雪灾、旱灾、虫灾等 灾情集中区 山东、河南、江苏等省 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 等省、自治区

第二节__剖析自然灾害(完整版)

第二节__剖析自然灾害(完整版)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
1.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
2.其他特点:(1)突变和渐变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根据第一节学习,请同学们回答: 1.哪些灾害属于自然灾害? 2.和人为灾害有什么本质区别? 自然属性 自然异变 自然灾害 社会属性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一、自然灾害的特点
1.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 2.其他特点:(1)突变和渐变 (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 (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 平原:洪涝、干旱、地面沉降、土地盐碱化 东南沿海:台风
【探究活动】
1.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 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 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新华网2009年2月19日消息 18日下午,甘肃出现今春首场沙尘
暴,最低能见度不足一千米。结合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
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 次数由中心向四周减少;呈片状分布。(回 答2点即可) (2)简要评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答案:不利: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和身体健康;掩埋或损毁各种地 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有利:促成降水;形 成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
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素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素材湘教版选修5

周期性
不重复性

联络性

严重危害性

不可防止性
可减轻性
【展现提升】:由各组先生代表展现探求结果.
【自主反思】
知识清点:
心得感悟:
3.自然灾祸发生的基本缘由:地球各圈层的。
4.自然灾祸的属性
①自然属性:自然的;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对人类生命、财富形成了。
二、自然灾祸的特点
1.具有普遍性与。 ①普遍性:自然灾祸的很广;②区域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征是由自然环境的决议的。
2.具有和不确定性。
3.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
4.具有联络性。①一方面是具有联络性;②另一方面是灾祸之间具有。

普遍性
区域性

频繁性
这个任务可让先生分组担任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先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展先生的知识面,引导先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普遍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生长、责任、友谊、爱心、探求、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聚40多那么资料。假设先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资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5.各种自然灾祸所形成的危害具有。
6.具有和。
【图表导读】
教材图1-7〝1963~1992年全世界严重灾祸发作次数的添加趋向〞
〔1〕1963~1992年全世界发作严重灾祸的趋向如何?
〔2〕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协作探求】:
1.自然灾祸的概念
〔1〕自然灾祸是指主要方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自然灾祸构成所具有的条件
融会贯串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融会贯串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先生才干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教员们又为提高先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需运用妥当,〝融会贯串〞与提高先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先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在各个时期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可以为自然灾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灾害的研究方法和对策。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矛盾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寒暑、干湿、高低等等。

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推动了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而解决矛盾则是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方法在自然灾害研究中,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灾害背后的矛盾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矛盾激化和集中爆发的结果。

通过对灾害发生前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揭示灾害发生的规律和机制。

其次,自然灾害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矛盾。

自然界中的灾害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例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采导致的水资源匮乏等。

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矛盾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三、自然灾害研究的应用与对策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自然灾害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是为了制定科学的灾害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研究应用与对策:1. 地震研究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地震研究强调对地震前兆以及地震波传播机制的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制定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水灾研究水灾是由于雨水过多或河流泛滥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水灾研究需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可以减少水灾的发生。

3. 干旱研究干旱是缺水引起的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时不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失。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可能面临的危险,还能增强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使得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比如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等。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被侵占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

它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影响交通和通信;还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威胁人们的健康。

那如何防御洪涝灾害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雨情和水情。

对于河流流域,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比如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等,提高防洪能力。

在城市中,要完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灾害。

造成干旱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

在气候方面,某些地区常年降水稀少,容易发生干旱。

而人类不合理的用水、过度开垦等行为也会加剧干旱的程度。

干旱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使农作物减产,造成粮食短缺;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还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防御干旱灾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那里温度高、水汽充足。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容易形成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极强。

狂风能吹倒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风暴潮则会冲毁海堤,淹没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教具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个标题。

[讲授新课]一、自然灾害(板书)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地质、气象、水文等原因引发的、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一系列灾害事件。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思维方法与工具地理思维方法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工具。

地理思维方法包括空间思维、环境思维、系统思维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系统地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其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是地球自身集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地球与地理环境的过程中,需要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以及与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

常见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

地震是地壳运动引发的震动现象,台风是海洋中空气的大规模旋转气旋,洪涝是降雨量超过地表和地下水持有能力时的现象,干旱是某个地区长期降水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学习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灾害的具体表现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第四章:自然环境与灾害自然环境是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条件。

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重点讲解了几种自然环境与灾害的关系。

例如,山地环境易发生山体滑坡,河流环境易引发洪水,海洋环境易造成海啸等。

通过学习自然环境与灾害的关系,我们能够预测地质灾害和水文灾害的发生概率,并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五章: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学习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力,进而从政策、经济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

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理思维方法与工具、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现象及其灾害性、自然环境与灾害以及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1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选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考点精析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特 性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灾害带
主要的自 然灾害
致灾因子 板块交界处→多火 山、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 域→台风→风暴潮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 →水旱灾害,近热 带、副热带海域→ 台风→风暴潮;地 势高差大,地形复 杂→山地地质灾害
会双重性,难免和可防双重性。
答案
(1)属于自然灾害。形成灾害要具备两大基本要素:
致灾因子(自然的力量)和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这两个事件
都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引发的,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等,因而属于自然灾害。 (2)地质 突发型 原生 (3)危害性、突变性、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考点二
(1)表现
①从个例看: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 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
②从总体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差异极大,与灾害发生 次数相呼应。
(2)自然灾害的发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 表现(含义) 举 例 崩塌、泥石流、水土流 空间分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 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 布的规 、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 区,洪涝、干旱、地面 律性 害后果 沉降、土地盐碱化主要 发生在平原地区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各 种自然灾害总是表现出在某些 时间分 时间发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 布的规 时间不发生或减少的不均匀分 律性 布现象,并且这种变动的时间 间隔往往是有规律的,表现为 周期性和阶段性
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变 化与太阳黑子变化的11 年周期相关,表现出一 定的周期性。地震发生 频率的变化存在活跃期 和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 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 阶段性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讲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2.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主要规律 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有规律可循,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规律
表现(含义)
空间分 布的规
律性 (群聚)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 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 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举例 崩塌、泥石流、水土流 失、滑坡主要分布在山 区,洪涝、干旱、地面沉 降、土地盐碱化主要发 生在平原地区
按承灾体的 性质分
按损失程度分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等 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等 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等
_成__因__机__制_关__系__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 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人类活动加重自然灾害。 (3)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 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自然异变不一定产生自然灾害。( √ ) 【分析】自然异变程度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没 有影响就只能是自然现象,但如果造成某些损害就成为自然 灾害。 2.自然灾害是自然的力量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 ) 【分析】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也不都是单纯的自然作用,也可 以是由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作用。
考点二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自然灾害
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即自然异变 形成条件
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2.自然灾害的类型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分类思路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分类标准 按成因分 按表现特征分
包括种类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 诱发灾害等
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
按发展过程分
答案:(1)属于自然灾害。形成灾害要具备两大基本要素:致灾 因子(自然的力量)和承灾体(人类和人类社会)。这两次地震都 是由自然界的异变(地壳运动)引发的,都造成了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等,因而属于自然灾害。 (2)危害性、突变性、联系性、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3)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承灾体的数量和 密度不同。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思考讨论据民政部统计,2014 年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 成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916 个县(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部分团场 1.2 亿人次受灾,533 人死亡,97 人失踪,371.9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 置,191.8 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1.3 万间房屋倒塌,168.7 万间不同程度损 坏;农作物受灾 12 331.2 千公顷,其中绝收 1 443.1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 575.6 亿元。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自然灾害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影响?除此之 外还有什么影响? 提示:材料中显示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除 此之外,自然灾害还会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一、自然灾害
1 .概念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形成 条件 诱因:自然异变 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3 .自然灾害发生与否的判断标准 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程度大小,只要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 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4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1 .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的区别与联系
定义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 既具有自然 人类社会 然 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属性,又具 和自然资 灾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有社会属性 源的损失 害
自 然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和异常 异 变
只具有单一 异变程度 的自然属性 或强度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理 解自然灾害形成的必备条 件。 2.学会分析影响灾情大小 的因素。 3.掌握自然灾害对人员伤 亡、 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 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4.掌握自然灾害危害程度 存在的地域差异。 5.结合实际,认识自然灾害 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的 形成机制。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用于理解和探索自然界中各种矛盾与变化规律。

在自然辩证法的视角下,自然灾害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的灾害事件,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应用自然辩证法思维。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矛盾与变化的整体。

这种矛盾与变化不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层面,也存在于不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自然界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自然辩证法中,矛盾是现象的内在属性。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和变化,也是产生灾害的根源之一。

例如,地壳构造矛盾导致了地震的发生;气候矛盾引发了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自然界中的许多灾害正是由于不同要素之间的矛盾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内部矛盾与变化的必然产物。

自然界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当这些要素之间存在不平衡时,就会引发自然灾害。

例如,当地球表面的能量不平衡时,就会造成气候异常,进而引发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

自然灾害同时也是自然界调节与修复的一种机制。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的土壤、水资源等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调节,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自愈”机制,即自然界通过自身调整能力来应对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灾害的关联。

三、自然辩证法思维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应用1. 综合性思维:自然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灾害,不仅要看到灾害的破坏,还要看到灾害背后的矛盾与变化规律。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制定综合性的防灾减灾措施。

2. 矛盾分析: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

在应对自然灾害中,需要分析灾害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并寻找矛盾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到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避免将人类活动过度集中在灾害易发区域。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湘教版选修5

(浙江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湘教版选修5

4.热带气旋。 (1)概念: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强烈的热带 气旋不但形成狂风、巨浪,而且往往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引起 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 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2)等级划分:热带气旋可以划分为四级,填下表。
名称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 12 级 风级 6~7 级 8~9 级 10~11 级 或以上
来势猛, 速度快, 破坏力 点 强度大, 强
发生地 受热带气旋影 区 响的沿岸地区
四、生物灾害 1.生物灾害主要是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通常表现 为病害、虫害、草害和鼠害,我们通常称之为农林牧生物灾害。草 原火灾和森林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危害:生物灾害常常给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害。森林 火灾和草原火灾除了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 亡外,还会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二、地质灾害 1.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 变形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主 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 等。 2.地震。 (1)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 是震级。可以用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山崩 C.滑坡 D.泥石流
)。
6影响该灾害强度的因素是( )。 A.①处的物质组成 B.②处的光滑程度 C.①的体积和质量 D.②处水流的大小 解析本组题通过一幅滑坡的立体图来展示地质灾害的类型。对滑 坡来说,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 越远,滑坡的活动强度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答案5.C 6.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剖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特点——————情景导入先思考———————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夏威夷一座火山近日爆发,而喷发的熔岩流入该地区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继而引发森林火灾。

该公园消防员表示此次火灾已经烧毁至少75英亩的山林。

思考探究:此次火山喷发继而引发森林火灾,这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点?提示: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1.最基本的特点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2.基本属性——————重点难点掌握好———————自然灾害的特点——以黄土高原为例1.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水土流失年复一年,从长时间尺度表现为渐变的特点,但在年内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多的6~9月份,而且在此期间往往几场暴雨就能造成大的水土流失。

2.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但提到黄土高原最典型的灾害便是水土流失。

3.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其土壤特性、降水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

4.难免和可防的双重性由于黄土高原地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特点决定了水土流失的难免性,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这一方面来讲,水土流失又是可防的。

[拓展提升]自然灾害的突变和渐变双重性侧重于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根据表现特征将自然灾害分为突发型和缓发型是就自然力量释放的时间长短而言的,如水土流失在总体上主要表现为渐变的特点,属缓发型自然灾害;而地震则突变性明显,属突发型自然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集中且分布面积最大的黄土区。

长期以来,这里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从长时间尺度和年内的时间过程看,具有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 A.联系和分异双重性B.突变和渐变双重性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2.其土壤性质和该区降水强度等是人类难以改变的,但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可减少水土流失。

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A.联系和分异双重性B.突变和渐变双重性C.自然和社会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双重性解析:1.B 2.D 第1题,黄土高原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渐变的特点,但从年内的时间过程长,又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第2题,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可以防御,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3.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56×106km2(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河流输沙量大的地区,水土流失也较严重,图示地区,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为________(突变或渐变)的特征;从年内的时间过程看,水土流失多发生在________季,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性。

(2)水土流失与人类破坏植被有关,它的发生又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A.突变和渐变的双重性B.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C.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D.难免和可防的双重性(3)图示地区中,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哪种地形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哪种地形区?水土流失往往加剧洪涝灾害,试简要分析其原因,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1)题,水土流失从长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渐变的特征,但是一年内的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夏季,且夏季的水土流失往往是由暴雨造成的,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突变性。

第(2)题,水土流失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又与人类活动有关,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第(3)题,从图中看出,水土流失多发生在我国阶梯过渡地带的山地地区;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

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加剧的原因,要从水土流失对河流排洪、湖泊调蓄洪能力的影响来分析。

以上反映了自然灾害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答案:(1)渐变夏突变(2)C(3)山地。

东部平原地区。

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水库)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降低防洪标准。

联系和分异的双重性。

自然灾害的规律——————情景导入先思考———————据统计: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分别发生8次和11次大洪水,60至70年代,20年中仅发生4次。

另外,我国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华北春旱,北方的沙尘暴等;夏季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暴潮、暴雨洪涝等;秋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低温冷害、凌汛等;冬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寒潮、雪灾等。

思考探究:以上文字说明了自然灾害有什么规律?提示: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1)表现: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灾害、不同的灾害组合和不同的灾害后果。

(2)控制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

3.成因机制的规律性突出表现是“灾害链”现象。

——————重点难点掌握好———————自然灾害主要规律的对比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方法技巧很重要———————灾害之间联系性的判断方法1.分清主灾和次生灾害在判断哪些灾害之间能形成灾害链时,分清主灾能诱发出哪些次生灾害是关键。

2.看看能否联成灾害链自然灾害链主要包括三类:串发性灾害链、并发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灾害链。

例如:(1)串发性灾害链:寒潮→低温→霜冻——————应用体验不可少———————读山区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2.图中灾害链反映了自然灾害具有(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变突和渐变的双重性解析:1.C 2.C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具体思路分析如下图:第2题,根据上题选项所给地质灾害中,地震为原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次生灾害。

原生灾害诱发次生灾害反映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3.2015年,台风“鲸鱼”、“莲花”、“灿鸿”、“苏迪罗”、“杜鹃”等先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给我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经常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规律?(2)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受台风危害影响大,而中西部地区较小,这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 )A.时间分布的规律性B.空间分布的规律性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D.发生过程的规律性(3)联系材料,分析台风登陆之后一般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个特点和什么规律?(4)台风除了能带来灾害以外,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试说出其对人类的有利之处。

解析:本题以新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规律及成因。

解题关键是了解台风的发生时间、分布地区、危害特点及规律等。

答案:(1)夏秋季节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2)B(3)洪涝、风暴潮、大风、滑坡、泥石流等。

联系和分异双重性;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4)①大量降水,缓解旱情;②降温消暑。

[教材问题提示]P12~P13活动提示可画出如下的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自然灾害的本质—————— 情景导入先思考 ———————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马达赫尚省一处偏远山区发生的山体滑坡共造成两千多人死亡。

导致这次重大灾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山体中断层分布广泛且植被稀疏,山体裸露,土质疏松;第二,持续一周的暴雨天气,降水量为百年一遇;第三,人类的建筑、采矿活动和交通工程建设破坏了斜坡力学平衡。

思考探究: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什么?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 提示:人地关系的冲突。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

—————— 基础知识要记牢 ———————1.本质(1)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2)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3)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人类与自然灾害的关系(1)人类诞生前:无自然灾害。

(2)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出现自然灾害。

(3)人类无节制地扩张并改造自然时:自然灾害开始加重。

3.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1)直接原因⎩⎪⎨⎪⎧ 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气候变暖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相对滞后的防灾 体系建设(2)根本原因: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人地关系失衡。

4.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重点难点掌握好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加重作用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有加重作用,这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

其内在关系,如下图所示:[拓展提升]自然灾害实质上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

人类要发展,就要利用自然,利用自然必然会有风险。

所以关键是认识其本质和特点,改变行为方式,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小风险换取更好的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1.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出现加速增长态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B.迅猛的城市化进程C.防灾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D.以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为指导的传统发展模式解析:选D 自然灾害的本质在于人地关系的冲突,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指导下不合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使人类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A、B、C三项均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2.下列地理事件直观地表明自然灾害本质的是( )A.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常遭受台风袭击B.河流对泥沙的搬运沉积导致黄淮海平原多洪涝现象C.黄土高原的人为植被破坏,使其水土流失灾害加剧D.冬季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带来寒潮灾害解析:选C 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而A、B、D三项只表明了自然灾害过程的异变。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甲图到乙图洪水高风险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_______图。

(3)从图中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并揭示自然灾害的本质。

解析: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承灾体(洪水高风险区环境)和灾情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承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图中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

自然灾害的本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3)洪水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人类在河流两岸,进而在河漫滩上修筑定居点扩大耕地面积,用堤坝束狭河床、保护家园的同时,也人为抬高了洪水水位,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和灾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