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方法
《一题可破万题——二次函数压轴题常见模型小结》
——二次函数压轴题常见模型小结DBO AxyC问题1:求抛物线解析式和顶点D 坐标12()()y a x x x x =--2y ax bx c=++2()y a x h k=-+十字相乘配方法(★)12轴交点(,0)、(,0)x x x 轴交点(0,c )y 顶点(h,k )原始三角形:重视四点围成的三角形(边、角关系)函数 点形2223(3)(1)(1)4y x x y x x y x =+-=+-=+-问题2: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DBOAxyCD (-1,-4)BOA (-3,0)xyC (0,-3)问题3:E是y轴上一动点,若BE=CE,求点E的坐标DB OA xyCB(1,0)O xyC(0,-3)B(1,0)O xyC(0,-3)问题4: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M⊥x轴于点M,交直线AC与点N,在线段PM、MN中,若其中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求点P的坐标。
DB OA xyC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DBO Ax yC PH DB O Ax yC PHEFDB O AxyC PHE F于G ,PH 为邻边作矩形PEGH ,求矩形PEGH 周长的最大值。
DBO Ax yCDB O AxyC PHEG问题7: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得△BCP的周长最小,求出P点坐标及△BCP的周长DB OA xyCB(1,0)OA(-3,0)xyC(0,-3).x=1P问题8: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得∣PA-PC∣最大,求出P点坐标DB OA xyCB(1,0)OA(-3,0)xyC(0,-3).x=1P问题9:线段MN=1,在对称轴上运动(M 点在N 点上方),求四边形BMNC 周长的最小值及此时M 点坐标DBOAxyC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OA=OC=3,顶点为D 2y x bx c =++B (1,0)OA (-3,0)xyC (0,-3).x=1NB ’ B ’’M将军饮马:这个将军饮的不是马,是数学!解题依据:两点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最短;翻折,对称。
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综合(八大题型+解题方法)——冲刺2024年中考数学考点押题(全国通用)(解析)
中考压轴题-二次函数综合 (八大题型+解题方法)1、求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借助于函数解析式,先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然后看两线段的长度是什么距离即是“点点”距离,还是“点轴距离”,还是“点线距离”,再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x 轴y 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把两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分别把它们进行化简,即可证得两线段相等;2、“平行于y 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由于平行于y 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y y 下上,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3、求一个已知点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问题:先用点斜式或称K ,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再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最后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的问题:方法1先求出定直线的斜率,由此可设出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的解析式注意该直线与定直线的斜率相等,因为平行直线斜率k 相等,再由该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用代入法把字母y 消掉,得到一个关于x 的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有△=2b -4ac=0因为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所以2b -4ac=0从而就可求出该切线的解析式,再把该切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即为切点坐标,然后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该切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即为最大距离; 方法2该问题等价于相应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问题,从而可先求出该三角形取得最大面积时,动点的坐标,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其最大距离;方法3先把抛物线的方程对自变量求导,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当该导数等于定直线的斜率时,求出的点的坐标即为符合题意的点,其最大距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轻松求出;5、常数问题:1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一个 固定常数”的问题:先借助于抛物线的解析式,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动点的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2三角形面积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定线段构成的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定常数”的问题:先求出定线段的长度,再表示出动点其坐标需用一个字母表示到定直线的距离,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3几条线段的齐次幂的商为常数的问题:用K 点法设出直线方程,求出与抛物线或其它直线的交点坐标,再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把问题中的所有线段表示出来,并化解即可;6、“在定直线常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或x 轴或y 轴或其它的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先求出两个定点中的任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再把该对称点和另一个定点连结得到一条线段,该线段的长度〈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为符合题中要求的最小距离,而该线段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符合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坐标很易求出利用求交点坐标的方法;7、三角形周长的“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① “在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由于有两个定点,所以该三角形有一定边其长度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只需另两边的和最小即可;②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垂线,与y 轴的平行线和定直线,这三线构成的动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在图中寻找一个和动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定直角三角形,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运用=C C 动动定定斜边斜边,把动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来破解;8、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①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一条定线段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方法1: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定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利用上面3的方法,求出抛物线上的动点到该定直线的最大距离;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2底×高;即可求出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同时在求解过程中,切点即为符合题意要求的点;方法2:过动点向y 轴作平行线找到与定线段或所在直线的交点,从而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进一步可得到)()(左(定)右(定)下(动)上(动)动三角形x x y y 21−⋅−=S ,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问题来求出最大值;②“三边均动的动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先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有一边在x 轴或y 轴上的三角形,或者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三角形,称为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之差,设出动点在x 轴或y 轴上的点的坐标,而此类题型,题中一定含有一组平行线,从而可以得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与图中另一个三角形相似常为图中最大的那一个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可表示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的高;从而可以表示出动三角形的面积的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相应问题也就轻松解决了;9、“一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另外三个定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由于该四边形有三个定点,,即可得到一个定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只需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就会使动四边形的面积最大,而动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求法及抛物线上动点坐标求法与7相同;10、“定四边形面积的求解”问题: 有两种常见解决的方案:方案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方案二:过不在x 轴或y 轴上的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x 轴或y 轴作垂线,或者把该点与原点连结起来,分割成一个梯形常为直角梯形和一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差,或几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的和差1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问题: 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已知角的两条夹边,看看是否成比例 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看看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一个定三角形和动三角形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先借助于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动点坐标表示出来一母示,然后把两个目标三角形题中要相似的那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已知角作为夹角,分别计算或表示出夹角的两边,让形成相等的夹角的那两边对应成比例要注意是否有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求出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这种情形在相似性中属于高端问题,破解方法是,在定三角形中,由各个顶点坐标求出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用观察法得出某一个角可能是特殊角,再为该角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用三角函数的方法得出特殊角的度数,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分析在动三角形中哪个角可以和定三角形中的那个特殊角相等,借助于特殊角,为动点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出动点坐标,从而转化为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问题了,只需再验证已知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所求动点坐标符合题意,否则这样的点不存在;简称“找特角,求动点标,再验证”;或称为“一找角,二求标,三验证”;12、“某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个定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问题:首先弄清题中是否规定了哪个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若某边底,则只有一种情况;若某边为腰,有两种情况;若只说该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先借助于动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动点的坐标一母示,按分类的情况,分别利用相应类别下两腰相等,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解出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借助动点所在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就是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题意;13、“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外三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问题:这类问题,在题中的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定点,用动点坐标“一母示”分别设出余下所有动点的坐标若有两个动点,显然每个动点应各选用一个参数字母来“一母示”出动点坐标,任选一个已知点作为对角线的起点,列出所有可能的对角线显然最多有3条,此时与之对应的另一条对角线也就确定了,然后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每一种情况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坐标,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知,两中点重合,其坐标对应相等,列出两个方程,求解即可;进一步有:①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矩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两条对角线相等否若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矩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②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棱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任意一组邻边相等否若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棱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③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正方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任意一组邻边是否相等和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若都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正方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1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两个图形的面积之间存在和差倍分关系”的问题:此为“单动问题”〈即定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后面的19实为本类型的特殊情形;先用动点坐标“一母示”的方法设出直接动点坐标,分别表示如果图形是动图形就只能表示出其面积或计算如果图形是定图形就计算出它的具体面积,然后由题意建立两个图形面积关系的一个方程,解之即可;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如果问题中求的是间接动点坐标,那么在求出直接动点坐标后,再往下继续求解即可;15、“某图形〈直线或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定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若夹直角的两边与y轴都不平行:先设出动点坐标一母示,视题目分类的情况,分别用斜率公式算出夹直角的两边的斜率,再运用两直线没有与y轴平行的直线垂直的斜率结论两直线的斜率相乘等于-1,得到一个方程,解之即可;若夹直角的两边中有一边与y 轴平行,此时不能使用斜率公式;补救措施是:过余下的那一个点没在平行于y轴的那条直线上的点直接向平行于y的直线作垂线或过直角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垂线与另一相关图象相交,则相关点的坐标可轻松搞定;16、“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定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①若定点为直角顶点,先用k点法求出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如斜率不存在,根据定直角点,可以直接写出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利用该解析式与所求点所在的图象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出两条直角边等否若等,该交点合题,反之不合题,舍去;②若动点为直角顶点:先利用k点法求出定线段的中垂线的解析式,再把该解析式与所求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分别计算出该点与两定点所在的两条直线的斜率,把这两个斜率相乘,看其结果是否为-1 若为-1,则就说明所求交点合题;反之,舍去;17、“题中含有两角相等,求相关点的坐标或线段长度”等的问题:题中含有两角相等,则意味着应该运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此时寻找三角形相似中的基本模型“A”或“X”是关键和突破口;18、“在相关函数的解析式已知或易求出的情况下,题中又含有某动图形常为动三角形或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常数,求相关点的坐标或线段长”的问题:此为“单动问题”〈即定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本类型实际上是前面14的特殊情形;先把动图形化为一些直角梯形或基本模型的三角形有一边在x 轴或y轴上,或者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面积的和或差,设出相关点的坐标一母示,按化分后的图形建立一个面积关系的方程,解之即可;一句话,该问题简称“单动问题”,解题方法是“设点动点标,图形转化分割,列出面积方程”;19、“在相关函数解析式不确定系数中还含有某一个参数字母的情况下,题中又含有动图形常为动三角形或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常数,求相关点的坐标或参数的值”的问题:此为“双动问题”即动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动图形不是基本模型,就先把动图形的面积进行转化或分割转化或分割后的图形须为基本模型,设出动点坐标一母示,利用转化或分割后的图形建立面积关系的方程或方程组;解此方程,求出相应点的横坐标,再利用该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该点的纵坐标注意,此时,一定不能把该点坐标再代入对应函数图象的解析式,这样会把所有字母消掉;再注意图中另一个点与该点的位置关系或其它关系,方法是常由已知或利用2问的结论,从几何知识的角度进行判断,表示出另一个点的坐标,最后把刚表示出来的这个点的坐标再代入相应解析式,得到仅含一个字母的方程,解之即可;如果动图形是基本模型,就无须分割或转化了,直接先设出动点坐标一母式,然后列出面积方程,往下操作方式就与不是基本模型的情况完全相同;一句话,该问题简称“双动问题”,解题方法是“转化分割,设点标,建方程,再代入,得结论”;常用公式或结论:1横线段的长 = 横标之差的绝对值 =-x x 大小=-x x 右左纵线段的长=纵标之差的绝对值=-y y 大小=-y y 下上 2点轴距离:点P 0x ,0y 到X 轴的距离为0y ,到Y 轴的距离为o x ;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x y ,B 2,2x y , 则AB=目录:题型1:存在性问题 题型2:最值问题 题型3:定值问题 题型4:定点问题题型5:动点问题综合 题型6:对称问题 题型7:新定义题 题型8:二次函数与圆题型1:存在性问题1.(2024·四川广安·二模)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交x 轴于()4,0A −,B 两点,交y 轴于点()0,4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点D 在线段OA 上运动,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与AC 交于点Q ,与抛物线交于点P ,连接AP 、CP ,求四边形AOCP 的面积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A 、C 、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答案】(1)234y x x =−−+;(2)四边形AOCP 的面积最大为16;(3)点M 的坐标为35,22⎛⎫−− ⎪⎝⎭或311,2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把()4,0A −,()0,4C 代入2y x bx c =−++,求出b 和c 的值,即可得出函数解析式; (2)易得182AOCSOA OC =⋅=,设()2,34P t t t −−+,则(),4Q t t +,求出24PQ t t =−−,则()()212282ACP C A S PQ x x t =⋅−=−++,根据四边形AOCP 的面积()22216ACP AOCS St =+=−++,结合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解答;(3)设3,2M m ⎛⎫− ⎪⎝⎭,根据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得出232AC =,22254AM m =+,229(4)4CM m =+−,然后分情况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析】(1)解:把()4,0A −,()0,4C 代入2y x bx c =−++得:01644b c c =−−+⎧⎨=⎩,解得:34b c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34y x x =−−+;(2)解:∵()4,0A −,()0,4C ,∴4,4OA OC ==,∴1144822AOC S OA OC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y kx =+, 代入()4,0A −得,044k =−+,解得1k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4y x =+, 设()2,34P t t t −−+,则(),4Q t t +,∴()223444PQ t t t t t=−−+−+=−−∴()()()22114422822ACPC A SPQ x x t t t =⋅−=−−⨯=−++,∴四边形AOCP 的面积()22216ACP AOCSSt =+=−++,∵20−<,∴当2t =−时,四边形AOCP 的面积最大为16; (3)解:设3,2M m ⎛⎫− ⎪⎝⎭,∵()4,0A −,()0,4C ,∴2224432AC =+=,2222325424AM m m ⎛⎫=−++=+ ⎪⎝⎭,()()2222394424CM m m ⎛⎫=−+−=+− ⎪⎝⎭,当斜边为AC 时,AM CM AC 222+=,即()2225943244m m +++−=,整理得:24150m m ++=,无解;当斜边为AM 时,222AC CM AM +=,即2292532(4)44m m ++−=+,解得:112m =;∴311,22M ⎛⎫− ⎪⎝⎭当斜边为CM 时,222AC AM CM +=,即2225932(4)44m m ++=+−, 解得:52m =−;∴35,22M ⎛⎫−− ⎪⎝⎭综上:点M 的坐标为35,22⎛⎫−− ⎪⎝⎭或311,22⎛⎫− ⎪⎝⎭.2.(2024·内蒙古乌海·模拟预测)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4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且OC OB =,点D 和点C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1)分别求出a ,b 的值和直线AD 的解析式;(2)直线AD 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PH AD ⊥于点H ,作PM 平行于y 轴交直线AD 于点M ,交x 轴于点E ,求PHM 的周长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如图2,在直线EP 的右侧、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N ,过点N 作NG x ⊥轴交x 轴于点G ,使得以点E 、N 、G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a =,3b =−,=1y x −−(2)4+(3)存在,点G的坐标为⎫⎪⎪⎝⎭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掌握二次函数的交点式、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列出PM 的长与a 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先求得C 的坐标,从而得到点B 的坐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4y a x x =+−,将点C 的坐标代入求解即可;先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从而得到点()3,4D −,然后可求得直线AD 的解析式=1y x −−;(2)求得45BAD ∠=︒,接下来证明PM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当PM 有最大值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大,设()2,34P a a a −−,()1M a −−,则223PM aa =−++,然后利用配方可求得PM 的最大值,最后根据MPH△的周长(1PM=求解即可;(3)当90EGN ∠=︒时,如果OA EG OC GN = 或OA GNOC EN =时,则AOC ∽EGN △,设点G 的坐标为(),0a ,则()2,34N a a a −−,则1EG a =−,234NG aa =−++,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解析】(1)点A 的坐标为()1,0−,1OA ∴=.令0x =,则4y =−,()0,4C ∴−,4OC =,OC OB =Q , 4OB ∴=,()4,0B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4y a x x =+−,将0x =,4y =−代入得:44a −=−,解得1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4y x x =−−;1a ∴=,3b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33212x −=−=⨯,()0,4C −,点D 和点C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3,4D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1,0A −、()3,4D −代入得:034k b k b −+=⎧⎨+=−⎩,解得1k =−,1b =-,∴直线AD 的解析式=1y x −−;(2)直线AD 的解析式=1y x −−,∴直线AD 的一次项系数1k =−,45BAD ∴∠=︒. PM 平行于y 轴,90AEP ∴∠=︒,45PMH AME ∴∠=∠=︒.MPH ∴的周长(122PM MH PH PM MP PM PM =++=++=. 设()2,34P a a a −−,则(),1M a a −−, 则()22213423(1)4PM a a a a a a =−−−−−=−++=−−+.∴当1a =时,PM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MPH ∴的周长的最大值(414=⨯=+(3)在直线EP 的右侧、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N ,过点N 作NG x ⊥轴交x 轴于点G ,使得以点E 、N 、G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理由如下:设点G 的坐标为(),0a ,则()2,34N a a a −−①如图2.1,若OA EG OC GN = 时,AOC ∽EGN △. 则 211344a a a −=−++,整理得:280a a +−=.得:a =负值舍去),∴点G为⎫⎪⎪⎝⎭; ②如图2.2,若OA GN OC EN =时,AOC ∽NGE ,则21434a a a −=−++,整理得:2411170a a −−=,得:a =负值舍去),∴点G为⎫⎪⎪⎝⎭, 综上所述,点G的坐标为⎫⎪⎪⎝⎭或⎫⎪⎪⎝⎭. 3.(2024·重庆·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ax bx =+x 轴交于点()1,0A −,()5,0B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A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P 为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PD BC ⊥于点D ,过点P 作P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求4+PD PE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3)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的点为Q ,将抛物线沿射线CAy ',新抛物线y '与y 轴交于点M ,新抛物线y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N ,连接AM ,MN ,点R 在直线BC 上,连接QR .当QR 与AMN 一边平行时,直接写出点R 的坐标,并写出其中一种符合条件的解答过程.【答案】(1)2y x x =++(2)当154t =时,PE的最大值,15,416P ⎛ ⎝⎭, (3)R点的坐标为⎛ ⎝⎭或6,⎛ ⎝⎭或(.【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2)先求得2y x =2x =,过点P 作PG x ⊥轴交BC 于点F ,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C ==DPF OBC ∽,得PF DP BC OB =即PF PD=,从而得PF =,求出设直线BC的解析式后,设2,P t ⎛+ ⎝,则,F t ⎛+ ⎝,从而2PF =+,当点P在E 点右侧时()424PE t t t =−−=−,从而得2154t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当点P 在E 点左侧时:442PE t t t =−−=−时,同理可求.然后比较4+PE 的最大值即可得出答案. (3)先求得1OA=,OC AC =设抛物线2y =H ⎛ ⎝⎭平移后为P ,过点P 作PW ⊥直线2x =,则AOC PWH ∽,得1OA OC AC WP HW PH ====,进而得平移后的抛物线2y x +'=,从而求得()1,0N,M ⎛ ⎝⎭,然后分QR AM ∥,QR MN ∥,QR AN ∥三种情况,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求解即可得解.【解析】(1)解:∵抛物线2y ax bx =+x 轴交于点()1,0A −,()5,0B 两点,代入坐标得:02550a b a b ⎧−=⎪⎨+=⎪⎩,解得:a b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55y x x =−++(2)解:∵)2225555y x x x =−+=−−+,∴2y x =2x=,顶点为⎛ ⎝⎭ 过点P 作PG x ⊥轴交BC 于点F ,当0x =时,200y =∴(C ∵()5,0B ∴BC ==∵PG x ⊥轴,PD BC ⊥,x 轴y ⊥轴,∴909090CBO BFG DPF PFD PDF BOC ∠∠∠∠∠∠+=︒+=︒==︒,,∵PFD BFG ∠∠=∴DPF CBO ∠∠=∴DPF OBC ∽,∴PF DP BC OB =即PF PD =,∴PF PD =∴44+PD PE =PF +PE ,设直线BC :y kx b =+,把(C ,()5,0B 代入得:05k b b =+⎧⎪=,解得5k b ⎧=−⎪⎨⎪=⎩, ∴直线BC:y =设2,P t ⎛ ⎝,则,F t ⎛+ ⎝,∴22PF ⎛⎛=−+=+ ⎝⎝,∵2y x =2x =,PE x 轴,∴24,E t ⎛−+ ⎝当点P 在E 点右侧时:()424PE t t t =−−=−,当24PE t =−时:∴+PD PE =PF +()221524545416t t ⎛⎫=−+−=−−+ ⎪⎝⎭ ∴当154t =时,的最大值∴2151544⎛⎫= ⎪⎝⎭,∴154P ⎛ ⎝⎭; 当点P 在E 点左侧时:442PE t t t =−−=−时,∴+PD PE =PF +()225424t t ⎫=−=−⎪⎝⎭, ∴当54t =时,的最大值.2,55P t ⎛−+ ⎝∴25544⎛⎫ ⎪⎝⎭∴5,416P ⎛ ⎝⎭,∵> 综上所诉,当点P 在E 点右侧时:即154t =时,的最大值,154P ⎛ ⎝⎭, (3)解:设直线AC :y mx n =+,把()1,0A −,(C , ∴1OA =,OC =∴AC ==设抛物线2y x =H ⎛ ⎝⎭平移后为P , 过点P 作PW ⊥直线2x =,则AOC PWH ∽,∴1OA OC AC WP HW PH ====∴1PW =,HW=∴21,5P ⎛−⎝即1,5P ⎛ ⎝⎭,∴平移后的抛物线)22155555y x x x =−−+=−++', ∴()1,0N令0x =,y '=,∴M ⎛ ⎝⎭ 如图,当QR AM ∥时,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y px q =+,把M ⎛ ⎝⎭,()1,0A −代入得:0p q q =−+⎧=解得p q ⎧=⎪⎪⎨⎪=⎪⎩, ∴直线AM的解析式为:y =, ∴设直线QR的解析式为:y x n =∵(C ,Q 和C 关于2x =对称,∴(Q把(Q代入5y x n =+45n +,解得n =,∴直线QR的解析式为:y = 联立直线QR的解析式y =与直线BC:y x =+55y x y x ⎧=−⎪⎪⎨⎪=⎪⎩,解得3x y =⎧⎪⎨=⎪⎩,∴R ⎛ ⎝⎭ 同理可得:当QR MN ∥时,6,5R ⎛− ⎝⎭ 当QR AN ∥时,(R所有符合条件的R点的坐标为⎛ ⎝⎭或6,⎛ ⎝⎭或(.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勾股定理,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平移,一次函数的平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图形与坐标,掌握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平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图形与坐标,利用辅助线画出准确图形是解题关键.题型2:最值问题4.(2024·安徽合肥·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a ,b 的值;(2)点M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点M 作MP x ⊥轴于点P ,交抛物线于点N . (ⅰ)如图1,当3PA PB=时,求线段MN 的长; (ⅱ)如图2,在抛物线上找一点Q ,连接AM ,QN ,QP ,使得PQN V 与APM △的面积相等,当线段NQ 的长度最小时,求点M 的横坐标m 的值.【答案】(1)1a =,2b =−(2)(ⅰ)2MN =;(ⅱ)m 的值为32或12【分析】本题考查诶粗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待定系数法和利用函数性质求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2)(ⅰ)先计算BC 的解析式,然后设(),3M m m −,则3PM PB m ==−,1PA m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133m m +=−求出m 值,即可求出MN 的长;(ⅱ)作QR PN ⊥于点R ,由(ⅰ)可得1PA m =+,3PB PM m =−−,223PN m m =−++,然后分为点Q 在PN 的左侧和点Q 在PN 的右侧两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解析】(1)由题意得309330a b a b −−=⎧⎨+−=⎩,解得12a b =⎧⎨=−⎩;(2)(ⅰ)当0x =时,3y =−,∴()0,3C −,设直线BC 为3y kx =−,∵点()3,0B ,∴330k −=,解得1k =,∴直线BC 为3y x =−,设(),3M m m −,则3PM PB m ==−,1PA m =+, ∵3PA PB =, ∴133m m +=−,解得2m =,经检验2m =符合题意,当2m =时,222233y =−⨯−=−, ∴3PN =,31PM PB m ==−=,∴2MN =;(ⅱ)作QR PN ⊥于点R ,由(ⅰ)可得1PA m =+,3PB PM m =−−,223PN m m =−++,PQN V 的面积为()21232m m QR −++⋅,APM △的面积为()()1312m m −+,∴()()()211233122m m QR m m −++⋅=−+,解得1QR =;当点Q 在PN 的左侧时,如图1,Q 点的横坐标为1m QR m −=−,纵坐标为()()2212134m m m m −−⨯−−=−,∴R 点的坐标为()2,4m mm−,∵N 点坐标为()2,23m mm −−,∴32RN m =−,∴()22231NQ m =−+,∴当32m =时,NQ 取最小值;当点Q 在PN 的右侧时,如图2,Q 点的横坐标为1m QR m +=+,纵坐标为()()2212134m m m +−⨯+−=−,∴R 点的坐标为()2,4m m−,∵N 点的坐标为()2,23m mm −−,∴21RN m =−, ∴()222211NQ m =−+,∴当12m =时,NQ 取最小值.综上,m 的值为32或12.。
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讲解(经典)
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题专项讲解引言:二次函数综合题题目难度较大,也称压轴题。
解压轴题有三个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审题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
二次函数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题的倒数几个题目中。
选择题和填空题时易时难。
解答题较难,一般有2—3小题。
第 1 小题通常是求解析式:这一小题简单,直接找出坐标或者用线段长度而确定坐标,进而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
第2—3 小题通常是以动点为切入口,结合三角形、四边形、圆、平移、对称、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等知识呈现,知识面广,难度大;解这类题要善于运用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认真分析条件和结论、图形的几何特征与代数式的数量结构特征的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需要心态平和,切记急躁:当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隐蔽的条件和在联系;既要防止钻牛角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一、一中13—14 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二次函数习题212.如图,直线y kx c 与抛物线y ax2bx c 的图象都经过y 轴上的 D点,抛物线与x轴交于A、B 两点,其对称轴为直线x 1 ,且OA OD.直线y kx c与x轴交于点C(点C在点B的右侧).则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①abc 0; ② 3a b 0; ③ 1 k 0;④k a b; ⑤ ac k 0A .1 B.2 C.3 D.416.如右图是二次函数y ax2bx c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ax2bx c 0时x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8.已知抛物线y x22x 的图象如左图所示,点N 为抛物线2的顶点,直线ON 上有两个动点P和Q,且满足PQ 2 2 ,在直线ON 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点M ,使PQ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2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过 A 、B22两点的抛物线为y x2bx c ,点 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AE,B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ABE 面积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并求出此时ABE 的面积;3)当EAB OAB 时,求点E的坐标.二、二次函数基础2(一)概念:一般地,形如y ax2bx c(a,b,c是常数, a 0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一 最短路径问题
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一最短路径问题——和最小知识梳理最短路径就是无论在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常涉及以下 两个方面: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垂线段最短。
常用思考的方式:1、把立体转化为平面;2、通过轴对称寻找对称点。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例题导航例1:如图A 是锐角∠MON 内部任意一点,在∠MON 的两边OM ,ON 上各取一点B ,C ,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例:如图,A.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 ,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 到B 的路径AMNB 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解:1.将点B 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 , 2.连接AE 交河对岸与点M,则点M 为建桥的位置,MN 为所建的桥。
证明:由平移的性质,得 BN ∥EM 且BN=EM, MN=CD, BD ∥CE, BD=CE, 所以A.B 两地的距:AM+MN+BN=AM+MN+EM=AE+MN, 若桥的位置建在CD 处,连接AC.CD.DB.CE, 则AB 两地的距离为:AC+CD+DB=AC+CD+CE=AC+CE+MN,在△ACE 中,∵AC+CE >AE, ∴AC+CE+MN >AE+MN,即AC+CD+DB >AM+MN+BN 所以桥的位置建在CD 处,AB 两地的路程最短。
例:如图,A 、B 是两个蓄水池,都在河流a 的同侧,为了方便灌溉作物,•要在河边建一个抽水站,将河水送到A 、B 两地,问该站建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修的渠道最短,试在图中确定该点。
作法:作点B 关于直线 a 的对称点点C,连接AC 交直线a 于点D ,则点D 为建抽水站的位置。
证明:在直线 a 上另外任取一点E ,连接AE.CE.BE.BD,··CDA BEa∵点B.C 关于直线 a 对称,点D.E 在直线 a 上,∴DB=DC,EB=EC, ∴AD+DB=AD+DC=AC, AE+EB=AE+EC在△ACE 中,AE+EC >AC, 即 AE+EC >AD+DB所以抽水站应建在河边的点D 处,常见问题归纳“和最小”问题常见的问法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找一点,使得这个点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最小(将军饮马问题).如图所示,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最小.当点P 为直线AB ′与直线l 的交点时,PA +PB 最小.【方法归纳】①如图所示,在直线l 上找一点B 使得线段AB 最小.过点A 作AB ⊥l ,垂足为B ,则线段AB 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PA +PB 最小.过点B 作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BB ′与直线l 交于点P ,此时PA +PB 最小,则点P 即为所求.③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AO ,BO 上分别找一点C ,D 使得PC +CD +PD 最小.过点P 分别作关于AO ,BO 的对称点E ,F ,连接EF ,并与AO ,BO 分别交于点C ,D ,此时PC +CD +PD 最小,则点C ,D 即为所求.④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AO ,BO 上分别找一点E ,F 使得DE +EF +CF 最小.分别过点C ,D 作关于AO ,BO 的对称点D ′,C ′,连接D ′C ′,并与AO ,BO 分别交于点E ,F ,此时DElBAllllBAOBOB+EF +CF 最小,则点E ,F 即为所求.⑤如图所示,长度不变的线段CD 在直线l 上运动,在直线l 上找到使得AC +BD 最小的CD 的位置.分别过点A ,D 作AA ′∥CD ,DA ′∥AC ,AA ′与DA ′交于点A ′,再作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接A ′B ′与直线l 交于点D ′,此时点D ′即为所求.⑥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为抛物线(y =14x 2)上的一点,点A (0,1)在y轴正半轴.点P 在什么位置时PA +PB 最小?过点B 作直线l :y =-1的垂线段BH ′,BH ′与抛物线交于点P ′,此时PA +PB 最小,则点P 即为所求.二次函数中最短路径例题例1.(13广东)已知二次函数y =x 2-2mx +m 2-1.(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O (0,0)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当m =2时,该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求C 、D 两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C +PD 最短?若P 点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P 点不存在,请说明理由.BOB Oll练习1.(11菏泽)如图,抛物线y =12x 2+b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A (﹣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 的坐标; (2)判断△ABC 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3)点M (m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MC +MD 的值最小时,求m 的值.练习2.(12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1)求抛物线y =ax 2+bx +c 的解析式;(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 +OM 的最小值.例2.(14海南)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2的抛物线经过A (-1,0),C (0,5)两点,与x 轴另一交点为B .已知M (0,1),E (a ,0),F (a +1,0),点P 是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a =1时,求四边形MEFP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P 的坐标;(3)若△PCM 是以点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求a 为何值时,四边形PMEF 周长最小?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1)由对称轴为直线x =2,可以得出顶点横坐标为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a (x -2)2+k ,再把点A ,B 的代入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四边形MEFP 的面积的最大值,要先表示出四边形MEFP 面积.直接求不好求,可以考虑用割补法来求,过点P 作PN ⊥y 轴于点N ,由S 四边形MEFP =S 梯形OFPN -S △PMN -S △OME 即可得出; (3)四边形PMEF 的四条边中,线段PM ,EF 长度固定,当ME +PF 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E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将点M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EF 的长度),得到点M 1(1,1),作点M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2(1,-1),连接PM 2,与x 轴交于F 点,此时ME +PF =PM 2最小. 【解题过程】解:(1)∵对称轴为直线x =2,∴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 =a (x -2)2+k .将A (-1,0),C (0,5)代入得:⎩⎨⎧9a +k =04a +k =5,解得⎩⎨⎧a =-1k =9,∴y =-(x -2)2+9=-x 2+4x +5.(2)当a =1时,E (1,0),F (2,0),OE =1,OF =2.设P (x ,-x 2+4x +5),如答图2,过点P 作PN ⊥y 轴于点N ,则PN =x ,ON =-x 2+4x +5,∴MN =ON -OM =-x 2+4x +4.S 四边形MEFP =S 梯形OFPN -S △PMN -S △OME =12(PN +OF )•ON -12PN•MN -12OM •OE =12(x +2)(-x 2+4x +5)-12x •(-x 2+4x +4)-12×1×1=-x 2+92x +92 =-(x -94)2+15316 ∴当x =94时,四边形MEFP 的面积有最大值为15316,此时点P 坐标为(94,15316). (3)∵M (0,1),C (0,5),△PCM 是以点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点P 的纵坐标为3.令y =-x 2+4x +5=3,解得x =2±6.∵点P 在第一象限,∴P (2+6,3).四边形PMEF 的四条边中,PM 、EF 长度固定,因此只要ME +PF 最小,则PMEF 的周长将取得最小值. 如答图3,将点M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EF 的长度),得M 1(1,1);作点M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2,则M 2(1,-1);连接PM 2,与x 轴交于F 点,此时ME +PF =PM 2最小.设直线PM 2的解析式为y =mx +n ,将P (2+6,3),M 2(1,-1)代入得:⎩⎨⎧(2+6)m +n =3m +n =-1,解得:m =46-45 ,n =46+45,∴y =46-45x -46+45.当y =0时,解得x =6+54.∴F (6+54,0).∵a +1=6+54,∴a =6+14. ∴a =6+14时,四边形PMEF 周长最小.图1 图2练习3.(11眉山)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1),B (﹣4,4),将点B 绕点A 顺时针方向90°得到点C ;顶点在坐标原点的拋物线经过点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C 的坐标;(2)抛物线上一动点P ,设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d 1,点P 到点A 的距离为d 2,试说明d 2=d 1+1;(3)在(2)的条件下,请探究当点P 位于何处时,△PAC 的周长有最小值,并求出△PAC 的周长的最小值.例4.(14福州)如图,抛物线y =12(x -3)2-1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D 了. (1)求点A ,B ,D 的坐标; (2)连接CD ,过原点O 作OE ⊥CD ,垂足为H ,OE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连接AE ,AD .求证:∠AEO =∠ADC ;(3)以(2)中的点E 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E 的切线,切点为Q ,当PQ 的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思路点拨】(1)由顶点式直接得出点D 的坐标,再令y =0,得12(x -3)2-1=0解出方程,即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2)设HD 与AE 相交于点F ,可以发现△HEF 与△ADF 组成一个“8字型”.对顶角∠HFE =∠AFD ,只要∠FHE =∠FAD 即可.因为∠EHF =90°,只需证明∠EAD =90°即可.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ADE 为直角三角形,得∠FHE =∠FAD =90°即可得出结论;(3)先画出图形.因为PQ 为⊙E 的切线,所以△PEQ 为直角三角形,半径EQ 长度不变,当斜边PE 最小时,PQ 的长度最小.设出点P 的坐标,然后表示出PE ,求出PE 的最小值,得到点P 的坐标,再求出点Q 的坐标即可.【解题过程】解:(1)顶点D 的坐标为(3,-1).令y =0,得12 (x -3)2-1=0,解得x 1=3+2,x 2=3-2.∵点A 在点B 的左侧,∴A 点坐标(3-2,0),B 点坐标(3+2,0).(2)过D 作DG ⊥y 轴,垂足为G .则G (0,-1),GD =3.令x =0,则y =72,∴C 点坐标为(0,72).∴GC =72-(-1) = 92.设对称轴交x 轴于点M .∵OE ⊥CD ,∴∠GCD +∠COH =90︒.∵∠MOE +∠COH =90︒,∴∠MOE =∠GCD .又∵∠CGD =∠OMN =90︒,∴△DCG ∽△EOM . ∴CG OM =DGEM ,即923=3EM .∴EM =2,即点E 坐标为(3,2),ED =3. 由勾股定理,得AE 2=6,AD 2=3,∴AE 2+AD 2=6+3=9=ED 2. ∴△AED 是直角三角形,即∠DAE =90︒.设AE 交CD 于点F .∴∠ADC +∠AFD =90︒.又∵∠AEO +∠HFE =90︒, ∴∠AFD =∠HFE ,∴∠AEO =∠ADC .(3)由⊙E 的半径为1,根据勾股定理,得PQ 2=EP 2-1.要使切线长PQ 最小,只需EP 长最小,即EP 2最小.设P 坐标为(x ,y ),由勾股定理,得EP 2=(x -3)2+(y -2)2.∵y =12 (x -3)2-1,∴(x -3)2=2y +2.∴EP 2=2y +2+y 2-4y +4=(y -1)2+5.当y =1时,EP 2最小值为5.把y =1代入y =12(x -3)2-1,得12(x -3)21=1,解得x 1=1,x 2=5.又∵点P 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x 1=1舍去.∴点P 坐标为(5,1).此时Q 点坐标为(3,1)或(195,135).例5.(14遂宁)已知:直线l :y =﹣2,抛物线y =ax 2+bx +c 的对称轴是y 轴,且经过点(0,﹣1),(2,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①,点P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Q ,求证:PO =PQ .(3)请你参考(2)中结论解决下列问题:(i )如图②,过原点作任意直线AB ,交抛物线y =ax 2+bx +c 于点A 、B ,分别过A 、B 两点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M 、N ,连结ON 、OM ,求证:ON ⊥OM . (ii )已知:如图③,点D (1,1),试探究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FD +FO 取得最小值?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过程】解:(1)由题意,得⎩⎨⎧-b 2a =0-1=c 0=4a +2b +c ,解得:⎩⎨⎧a =14b =0c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4x 2-1; (2)如图①,设P (a ,14a 2﹣1),就有OE =a ,PE =14a 2﹣1,∵PQ ⊥l ,∴EQ =2,∴QP =14a 2+1.在Rt △POE 中,由勾股定理,得PO =a 2+(14a 2-1)2=14a 2+1,∴PO =PQ ; (3)(i )如图②,∵BN ⊥l ,AM ⊥l ,∴BN =BO ,AM =AO ,BN ∥AM ,∴∠BNO =∠BON ,∠AOM =∠AMO ,∠ABN +∠BAM =180°.∵∠BNO +∠BON +∠NBO =180°,∠AOM +∠AMO +∠OAM =180°,∴∠BNO +∠BON +∠NBO +∠AOM +∠AMO +∠OAM =360°,∴2∠BON +2∠AOM =180°, ∴∠BON +∠AOM =90°,∴∠MON =90°,∴ON ⊥OM ;(ii )如图③,作F ′H ⊥l 于H ,DF ⊥l 于G ,交抛物线与F ,作F ′E ⊥DG 于E ,∴∠EGH =∠GHF ′=∠F ′EG =90°,FO =FG ,F ′H =F ′O ,∴四边形GHF ′E 是矩形,FO +FD =FG +FD =DG ,F ′O +F ′D =F ′H +F ′D ,∴EG =F ′H ,∴DE <DF ′,∴DE +GE <HF ′+DF ′,∴DG <F ′O +DF ′,∴FO +FD <F ′O +DF ′,∴F 是所求作的点.∵D (1,1),∴F 的横坐标为1,∴F (1,54).l。
二次函数压轴题基本方法和结构
二次函数压轴基本结构和解题方法一、线1、线段与距离 (1)改“斜”归正已知:A(x 1,y 1),B(x 2,y 2),直线AB :y =kx +b ,AB ⊥BC 水平线段:AC =|x 1−x 2| 铅垂线段:AC =|y 1−y 2|斜线段: AB =√(x 1−x 2)2+(y 1−y 2)2=√k 2+1|x 1−x 2|(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d =PH =|km +b −n|√k 2+1(3)于涵定理 一般位置:条件:直线AB 交抛物线(二次项系数为a )于AB 两点,铅垂线PQ 交抛物线于P ,交直线AB 于P ,AE ⊥PQ ,BF ⊥PQ 结论:①PQ =|a|∙AE ∙BF ;S △PAB =12PQ ∙(AE +BF )=12|a |∙AE ∙BF ∙(AE +BF )=12|a (x A −x P )(x P −x B )(x A −x B )|特殊位置① 若AB 为水平直线: PQ =|a|∙AQ ∙BQ ② 若AB 为水平直线,且AP ⊥BP : PQ =1|a|(PQ =|a|∙AQ ∙BQ ,且PQ 2=AQ ∙BQ )③ 若AB 为水平直线,且P 为抛物线顶点(类似于圆中的垂径结构)AB =√4PQ|a|④ 若AB 为x 轴,且P 为抛物线顶点:AB =√∆|a|(4)焦点准线焦点准线的定义:将抛物线的顶点向上/下平移14|a|个单位,就得到焦点和准线的位置。
焦点:F(−b2a ,14a);准线:直线y=−14a条件:点P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P点的直线(非铅垂线)与抛物线有位移公共点(“切线”),与对称轴交于S,与过顶点的水平线交于A,PM⊥准线于M;PQ过焦点F,过P、Q 的切线交于T结论:①PF=PM,DE=DF②PF=FS③FA⊥PS,PA=SA④当直线PQ绕焦点F转动时候,T点在准线上移动(阿基米德三角形特殊情况)⑤TP⊥TQ,TM=TN⑥以MN为直径的圆切PQ于F,以PQ为直径的圆切MN于T准线2、平行“弦”条件:AB//CD//l P结论:x A+x B=x C+x D=2x P变式一:若CE和DF为铅垂线,则AE=BF变式二:若将抛物线向下平移交直线AB于E、F,则AE=BF变式三:将抛物线沿着PQ方向平移,若AB//PQ,则AB=EF,AE=BF3、线段相等和比值(1)左右对称(纵向角平分线)特殊情况:条件:P为抛物线(顶点为M)对称轴上一点,过P点的直线PA交抛物线于C,过C作水平直线BC交抛物线于B点,连接AB交对称轴于Q,连接PB交抛物线于D;结论:①k PA+k PB=0;②PM=QM一般情况:条件:过抛物线内一点T作铅垂、水平直线,交抛物线于M、B、C,在铅垂线上取一点P,连接PC交抛物线于A,连接AB交铅垂线于Q结论:TBTC =QMPM(2)上下对称条件:水平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直线PA、PB分别交抛物线于A、B,且∠APQ=∠BPQ,连接AB,过Q点的直线作抛物线的切线。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方法与技巧
2024年4月下半月㊀解法探究㊀㊀㊀㊀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解题方法与技巧◉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兴平乡中心小学㊀王建勤㊀㊀基于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可以发现,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在初中数学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内容较多,题目较复杂,考题难度较大.特别是二次函数问题经常会在中考压轴题中出现.下面对有关二次函数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总结.1解析式问题找㊁代㊁解在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 找㊁代㊁解 的解题思路,解决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图1例1㊀如图1所示,对称轴为直线x =12的抛物线经过B (2,0),C (0,4)两点,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为点A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找:找出题目中抛物线上的相应坐标信息.如B (2,0),C (0,4),对称轴直线x =12.代:代入到二次函数y =a x 2+b x +c (a ʂ0).解:进一步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注:解析式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二次函数学习基础.为此,在开展解析式问题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梳理二次函数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做题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2动点问题设㊁找㊁论有关动点问题,主要有x 轴上的动点问题㊁二次函数对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及抛物线上的动点问题三种情况.求解时,首先假设出动点的坐标,由题干中的隐藏关系找出相应的等式,最后根据情况分类讨论,并根据合理性解出正确的结果.例2㊀已知抛物线y =-2x 2+2x +4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若P 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一点,设四边形C O B P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大值.设:设P (n ,-2n 2+2n +4)(0<n <2).找:如图2,过点P 作x 轴㊁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 ,E ,连接O P .由此可知S =S әC O P +S әP O B =12O C n +12O B (-2n 2+2n +4)=-2(n -1)2+6.图2论:当且仅当n =1时,S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6.注:动点问题需要学生耐心思考,找出题干中的关系式,这也是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重难点所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解决动点问题时的恐惧心理,运用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三部解题法加强训练.3面积问题找㊁拆㊁设面积问题常以求解三角形面积或四边形面积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求解三角形面积㊁求解两个三角形交点的坐标位置㊁求解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积最大时的动点坐标这三大问题.图3例3㊀如图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5x +6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且直线y =x -6过点B ,与y 轴交于点D ,点C 与点D 关于x 轴对称,已知P 是线段O 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 ,交直线B D 于点N .当әMD B 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根据题干,可以发现本道题在考查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求点P 的坐标.但仍需先求出әMD B 面积的最大值,再从中寻找答案.找:找出әMD B 的面积关系.已知在әMD B 中,B 和D 是定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可以使用铅垂模型求解,即线段MN 将әMD B 分割为有公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әMN D 和әMN B .拆:根据上述陈述,可以得到S әM D B =S әMN D +S әMN B =12MN |x B -x D |.设:设点P 坐标为(m ,0),则M (m ,-m 2+5m +6),N (m ,m -6),于是MN =-m 2+4m +12,所以S әM D B =12MN |x B -x D |=-3m 2+12m +36=-3(m -2)2+48,当且仅当m =2时,S әM D B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48,此时点P 的坐标为(2,0).注:教师在开展有关二次函数面积问题题型训练17解法探究2024年4月下半月㊀㊀㊀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找出面积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求面积的方法,如割补法㊁铅垂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其次,利用面积求解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面积问题.4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找㊁解㊁论中考有关二次函数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存在性,且以考查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居多.通常几何图形会与面积最值或动点问题搭配考查,灵活性较高,难度较大.图4例4㊀如图4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 =x 2+2x -3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点A 和B ,其中点A 的坐标为(-3,0),且过点B 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 (-2,-3).过x 轴上的点E (a ,0)(点E 在点B 的右侧)作直线E F ʊB D ,且与该抛物线相交于点F ,试分析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四边形B D F E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a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找:根据题干内容,学生能够轻松求出直线B D 的解析式为y =x -1,则直线E F 的解析式为y =x -a .根据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定理可知,若想四边形B D F E 为平行四边形,只需满足D F 与x 轴平行即可.解:若D F 与x 轴平行,则点D 和点F 的纵坐标相等,即点F 的纵坐标为-3.而F 为直线E F 与抛物线的交点,设F 的横坐标为m ,根据B E =D F ,可得a -1=m +2,即m =a -3,则F (a -3,-3).论:将F (a -3,-3)代入y =x 2+2x -3,可以解出a 1=1,a 2=3.当a =1时,点E (1,0)与点B 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当a =3时,点E (3,0)符合题意.所以,当且仅当a =3时,四边形B D F E 为平行四边形.注:关于二次函数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的内容较为丰富,出题方式较为灵活,因此,学生需要加强训练,把握解决二次函数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5最值问题设㊁找㊁论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的常考题型,最值问题通常与面积问题一同出现.因此,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或铅垂(铅垂高,水平宽)法求出几何图形的面积,再通过数式关系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例5㊀如图5,已知抛物y =a x 2-2a x +c 经过点C (1,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其中A 点坐标图5为(-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直线y =34x 交抛物线于S ,T 两点,M 为抛物线上A ,T 之间的一个动点,过M 作M E 垂直x 轴于点E ,M F ʅS T 于点F ,求M E +M F 的最大值.本题根据解决解析式问题的步骤,可以很快得出抛物线y =-12x 2+x +32.对于第(2)问,可以通过设㊁找㊁论的步骤求解.设:设点M 的坐标为(t ,-12t 2+t +32),直线O T 交M E 于G ,则G (t ,34t ).找:找出M E +M F 的表达式.M E =-12t 2+t +32,O G =54t ,M G =-12t 2+14t +32.由s i n øO G E =s i n øM G F =45,得M F =45M G =-25t 2+15t +65.所以,可得M E +M F =-910t 2+65t +2710=-910(t -23)2+3110.论:当且仅当t =23时,M E +M F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3110.注:最值问题首先需要学生找到目标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化简等式.其次,最值问题需要学生正确计算出数式的答案,保证运算的准确率[2].综上所述,初中对二次函数的考查内容虽然灵活复杂[3],但是若学生能够利用解析式问题㊁动点问题㊁面积问题㊁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和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并进行适当的训练,就能提高有关二次函数的解题能力.参考文献:[1]陆立明.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以南宁市中考数学二次函数题型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22(17):22G24.[2]陈丽黎.类比探究透本质,数形结合双翼飞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 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 ].中学数学,2022(12):45G46.[3]王国强,华云锋.慢教学:初中生数感培养的课堂新样态 以 二次函数 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2022(10):7G10.Z27。
(完整版)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
中考二次函数综合压轴题型归类一、常考点汇总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2B A B A x x y y AB -+-=2、中点坐标: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22B A B A y y x x ,直线11b x k y +=(01≠k )与22b x k y +=(02≠k )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21k k =且21b b ≠ (2)两直线相交⇔21k k ≠ (3)两直线重合⇔21k k =且21b b = (4)两直线垂直⇔121-=k k3、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① 用∆和参数的其他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两种形式:分式、二次根式)③ 分析求解:若是分式,分母是分子的因数;若是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完全平方式。
例: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2=-m x m x ++有两个整数根,5<m 且m 为整数,求m 的值。
4、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
(方法同上)例:若抛物线()3132+++=x m m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 为正整数,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
举例如下: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1)230mx m x m --+-=(m 为实数),求证: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
解:当0=m 时,1=x ;当0≠m 时,()032≥-=∆m ,()m m x 213∆±-=,mx 321-=、12=x ;综上所述:无论m 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是1。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已知抛物线22-+-=m mx x y (m 是常数),求证:不论m 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解:把原解析式变形为关于m 的方程()x m x y -=+-122;∴ ⎩⎨⎧=-=+-01 02 2x x y ,解得:⎩⎨⎧=-=1 1 x y ;∴ 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1,-1)。
最新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压轴题题型归纳
课题函数的综合压轴题型归类教学目标1、要学会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去分析二次函数与特殊图形的关系2、掌握特殊图形面积的各种求法重点、难点1、利用图形的性质找点2、分解图形求面积教学内容一、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形状二、二次函数和特殊多边形面积三、函数动点引起的最值问题四、常考点汇总4、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
(方法同上)例:若抛物线y二mx2• 3m 1 x 3与x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为正整数,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
举例如下:2已知关于x的方程mx -3(m-1)x • 2m-3 = 0(m为实数),求证:无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
解:当m = 0时,x =1;当m^O 时,A= (m—3f±0,x= _1)一中 ',捲=2—?、x? =1 ;2m m综上所述:无论m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是1。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已知抛物线y =x2-mx • m-2 (m是常数),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并求出固定点的坐标。
解:把原解析式变形为关于m的方程y-x2,2=m1-x ;2y_x +2=0 的/曰7,解得:丿y = T;1 —x = 0.X =1学生:___________ 科目:数学教师:•••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1, - 1 )。
(题目要求等价于:关于m的方程y—x2二ml—x不论m为何值,方程恒成立)小结:关于x的方程ax = b有无数解u7、路径最值问题(待定的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1)如图,直线h、丨2,点A在丨2上,分别在l i、丨2上确定两点M、N,使得AM MN之和最小。
(2)如图,直线、I2相交,两个固定点A、B,分别在h、J上确定两点M、N,使得BM MN AN之和最小。
(3)如图,A、B是直线l同旁的两个定点,线段a,在直线I上确定两点E、F (E在F的左侧),使得四边形AEFB的周长最小。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的4种解法…掌握不再惧怕压轴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的4种解法…掌握不再惧怕压轴题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一般是指给出一个二次函数,要求求出其在一定范围内的面积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解法来求解,分别是代数解法、几何解法、导数解法和平移法。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这四种解法。
1.代数解法:代数解法是通过代数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变量的限制条件,然后可以利用一些代数的技巧,如配方法、因式分解等,将问题转化为求最值的问题。
通过求取顶点,得到函数的极值点,进而求得面积的最值。
代数解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缺点是计算量大,需要一些代数技巧和计算能力。
2.几何解法:几何解法是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来解决问题。
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可以画出函数的图像,然后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找出切线、直线和坐标轴的交点,进而得到问题的解。
几何解法的优点是直观简单,理论基础较弱;缺点是需要具备较好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3.导数解法:导数解法是通过求函数的导数,对函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求出极值点。
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可以求出其导数,并令导数为零,求得顶点的横坐标,再代入函数中求得纵坐标,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导数解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通用性强;缺点是需要一些微分的知识和运算能力。
4.平移法:平移法是通过对函数进行平移变换,将求最值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些形状固定的函数的最值问题。
对于给定的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平移到一些特定位置,使得问题的解变为该函数的最值。
平移法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简单明了;缺点是需要一些平移变换的知识和运算能力。
这四种解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解决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时,可以结合代数、几何、导数和平移四种解法,综合运用,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掌握了这些解法,就不再害怕压轴题了。
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总结 (含例解答案)
07 动点个数 问题背景 两个 特殊菱形两边上移动 一个
08 两个
09
特殊直角梯形三边 上移动
抛物线中特殊直角梯形底 边上移动
考查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
探究三角形面积函 数关系式
探究等腰三角形
考 点
①菱形性质 ②特殊角三角函数 ③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 ④相似三角形 ⑤不等式
①求直线解析式 ②四边形面积的表 示 ③动三角形面积函 数④矩形性质
2
(2)由(1)可计算得点 M (3 , 1),N (31) ,. 过点 N 作 NH AD ,垂足为 H . 当运动到时刻 t 时, AD 2OD 8 2t , NH 1 2t .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 OA OD ,OM ON ,所以四边形 MDNA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S 2S△ ADN . 所以,四边形 MDNA 的面积 S (8 2t )(1 2t ) 4t 14t 8 .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 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 (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3 (a≠0)与 x 轴交于点 A(1,0)和 点 B (-3,0),与 y 轴交于点 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CMP 为等腰三 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 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 BE、CE,求四边形 BOCE 面积的 最大值,并求此时 E 点的坐标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 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 ax²+bx+c=0 中 a,b,c 的符号, 或由二次函数 中 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 点坐标,或已知与 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 ax²+bx+c﹙a≠0﹚本身就 是所含字母 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 a>0 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 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 二次函数压轴题-线段周长面积最大值(知识解读)-中考数学(全国通用)
专题01 线段周长面积最大值(知识解读)【专题说明】从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来看,求线段、周长面积的最大问题在压轴题中比较常见,而且通常与二次函数相结合。
这个专题为同学们介绍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点拨】考点1:线段、周长最大问题考点2 :面积最大问题 (1)铅锤法铅锤高水平宽⨯=21S(2)面积方法如图1,同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图2,同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的比.如图3,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如图1 如图2 如图3(3)利用相似性质利用相似图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典例分析】【考点1 线段最大值问题】【典例1】(盘锦)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4交y轴于点C,交x 轴于A、B两点,A(﹣2,0),a+b=,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M在顶点和B点之间运动(不包括顶点和B点),ME∥y轴,交直线BC于点E.(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线段ME的最大值;【变式1-1】(2022春•丰城市校级期末)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x轴于点H,与BC交于点M,连接PC.求线段PM的最大值;【变式1-2】(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C(1,0),直线y=x+m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其中A点的坐标为(3,4),B点在轴y上.(1)求m的值及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过P作x轴的垂线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E点,设线段PE的长为h,点P的横坐标为x.①求h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线段PE的长h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它的最大值及此时的x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典例2】(2022•澄海区模拟)如图,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点A的坐标为(﹣1,0),点C坐标为(0,3),对称轴为x=1.点M为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两端点重合),过点M作PM⊥x轴,交抛物线于点P,交BC 于点Q.(1)求抛物线及直线BC的表达式;(2)过点P作PN⊥BC,垂足为点N.求线段PN的最大值;【变式2】(2022•广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B两点,并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1)求a,b满足的关系式及c的值;(2)当a=1时,若点Q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QD⊥AB于点D,当QD的值最大时,求此时点Q的坐标及QD的最大值.【考点2 周长最大值问题】【典例3】(2022春•衡阳期中)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x+c经过A、B两点.(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如图1,点E在线段AB上方的抛物线上运动(不与A、B重合),过点E作ED⊥AB,交AB于点D,作EF⊥AC,交AC于点F,交AB于点M,求△DEM的周长的最大值;【变式3】(2022春•北碚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1:y=ax2+bx+2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一次函数y=﹣x﹣1交抛物线于A,D两点,其中点D(3,﹣4).(2)点G为抛物线上一点,且在线段BC上方,过点G作GH∥y轴交BC于H,交x 轴于点N,作GM⊥BC于点M,求△GHM周长的最大值;【考点3 面积最大值问题】【典例4】(2021秋•龙江县校级期末)综合与探究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4经过A(﹣1,0),B(4,0)两点,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连接BC,并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2)请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AP+PC的值最小,此时点P的坐标是(,);(3)点Q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连接CQ,BQ,求出△BCQ面积的最大值.【变式4-1】(2022春•南岸区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与x 轴交于A(﹣1,0),B(3,0),交y轴于点C,且OC=3.(2)点P为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C、BC、CP、BP,求四边形PCAB 的面积的最大值,以及此时点P的坐标;【变式4-2】(2022•东方二模)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B(3,0)、C(0,﹣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D.(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点E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CBE的面积的最大值;【典例5】(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2,0),点B(4,0),与y轴交于点C(0,8),连接BC.又已知位于y轴右侧且垂直于x轴的动直线l,沿x轴正方向从O运动到B(不含O点和B点),且分别交抛物线、线段BC以及x轴于点P,D,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作PF⊥BC,垂足为F,当直线l运动时,求Rt△PFD面积的最大值.【变式5】(2022•广东)如图,抛物线y=x2+bx+c(b,c是常数)的顶点为C,与x轴交于A,B两点,A(1,0),AB=4,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过P作PQ∥BC交AC 于点Q.(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CPQ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P点坐标.专题01 线段周长面积最大值(知识解读)【专题说明】从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来看,求线段、周长面积的最大问题在压轴题中比较常见,而且通常与二次函数相结合。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动点坐标。
首先,我们可以设定动点P在某条直线上,其坐标为(t,f(t))。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线段的长度,利用代数式证明它们相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线段相等问题,如求证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等。
2.求解“定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的问题:对于定三角形内的一个点P,我们可以利用动点的方法来求解其到三边距离之和。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点P的坐标表示为(x,y),然后通过计算P到三条边的距离,再将它们相加,得到定理的结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定三角形内点距离之和问题。
3.求解“定直线与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对于一个定点A和一条定直线L,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解它们之间的距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动点P在直线L上,然后计算点P到点A的距离,即可得到定点与定直线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定直线与定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4.求解“定点到定线段的最短距离〞的问题:对于一个定点A和一条定线段BC,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线段的最短距离公式来求解它们之间的最短距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动点P在线段BC上,然后计算点A到线段BP和线段CP的距离,取其中较小值即可得到定点到定线段的最短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定点到定线段的最短距离问题。
5.求解“动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的问题:对于一个动三角形ABC内的一个点P,我们可以利用动点的方法来求解其到三边距离之和。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点P的坐标表示为(x,y),然后通过计算P到三条边的距离,再将它们相加,得到结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动三角形内点距离之和问题。
1.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首先确定两线段的距离类型(点点距离、点轴距离或点线距离),然后利用距离公式计算出两线段的长度,并进行化简,从而证明它们相等。
2.平行于y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问题:对于平行于y轴的线段,可以利用端点的函数图象解析式,将两个端点的纵坐标表示为含有字母t的代数式。
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
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数学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高考数学中,二次函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二次函数在高考中的压轴题往往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解题技巧。
下面是一些解决二次函数压轴题的技巧。
1. 熟悉常见二次函数的形式和性质常见的二次函数包括: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二次函数,即 y=x^2;二次项系数不为 1 的二次函数,即 y=ax^2+bx+c,其中 a、b、c 为常数;以及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即 y=x^2+bx+c(x-a)。
熟悉这些函数的形式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掌握求最值的方法在二次函数中,求最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用的求最值方法包括: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最值;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最值;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等。
其中,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最值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求导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求顶点的方法求顶点是解决二次函数压轴题的一个常用方法。
常用的求顶点的方法包括:利用函数的导数求顶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顶点;利用对称轴求顶点等。
其中,利用函数的导数求顶点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求导的方法和技巧。
4. 掌握求范围的方法在二次函数中,求范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用的求范围方法包括:利用函数的导数求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范围;利用不等式求范围等。
其中,利用函数的导数求范围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求导的方法和技巧。
5. 利用图形结合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二次函数压轴题时,常常需要利用图形结合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图像的对称性质、周期性、平移变换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需要善于总结各种技巧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解题套路,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二次函数压轴题。
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总结有答案
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思路一、基本知识1会求解析式以及一些关键点的坐标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两函数图像的交点等;2.会利用函数性质和图像3.相关知识: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点的坐标、方程;图形中的三角形、四边形、圆及平行线、垂直;一些方法:如相似、三角函数、解方程;一些转换:如轴对称、平移、旋转;二、典型例题:一、求解析式可参考一下部分试题的第一问;二、二次函数的相关应用第一类:面积问题例题. 2012莱芜如图,顶点坐标为2,﹣1的抛物线y=ax2+bx+ca≠0与y轴交于点C0,3,与x轴交于A、B两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抛物线的解析式:y=x﹣22﹣1=x2﹣4x+3.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C交于点D,连接AC、AD,求△ACD的面积;练习:1. 2014兰州如图,抛物线y=﹣x2+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时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第二类:.构造问题1构造线段2014枣庄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点P是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D重合.1求∠OBC的度数;2连接CD、BD、DP,延长DP交x轴正半轴于点E,且S△OCE =S四边形OCDB,求此时P点的坐标;3过点P作PF⊥x轴交BC于点F,求线段PF长度的最大值.2构造相似三角形2013莱芜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A﹣3,0、B1,0、C﹣2,1,交y轴于点M.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D为抛物线在第二象限部分上的一点,作DE垂直x轴于点E,交线段AM于点F,求线段DF长度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D的坐标;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作PN垂直x轴于点N,使得以点P、A、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AO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构造平行四边形2014莱芜如图,过A1,0、B3,0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4﹣x 于C、D两点.抛物线y=ax2+bx+c经过O、C、D三点.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M为直线OD上的一个动点,过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此时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AOC沿CD方向平移点C在线段CD上,且不与点D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AOC 与△OBD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试求S的最大值.x2+bx+c与y轴交于点C0,-4,与x轴4构造等腰三角形2013泰安如图,抛物线y=12交于点A,B,且B点的坐标为2,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AB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E∥AC,交BC于E,连接CP,求△PCE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D为OA的中点,点M是线段AC上一点,且△OMD为等腰三角形,求M点的坐标.5构造直角三角形2014四川内江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C0,4,点B在抛物线上,CB∥x轴,且AB平分∠CA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线段AB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6构造角相等2014娄底如图,抛物线y=x2+mx+m﹣1与x轴交于点Ax1,0,Bx2,0,x1<x2,与y轴交于点C0,c,且满足x12+x22+x1x2=7.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上能不能找到一点P,使∠POC=∠PCO若能,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7构造菱形2013枣庄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PO、PC,并把△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OP′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8构造对称点11莱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OB=2,抛物线y =ax2+bx+c经过点A、O、B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试求AM+OM的最小值;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构造平行线:2014山东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ACB =90°,OA =,抛物线y =ax 2﹣ax ﹣a 经过点B 2,,与y 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否在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3延长BA 交抛物线于点E ,连接ED ,试说明ED ∥AC 的理由.10构造垂直:2014宜宾市如图,已知抛物线y = x 2+bx +c 的顶点坐标为M 0,–1,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判断△MA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过原点的任意直线不与y 轴重合交抛物线于C 、D 两点,连结MC 、MD ,试判断MC 、MD 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11构造圆2014年淄博如图,点A 与点B 的坐标分别是1,0,5,0,点P 是该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动点.1使∠APB=30°的点P 有 个;2若点P 在y 轴上,且∠APB=30°,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yxO MDCBA3当点P在y轴上移动时,∠APB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点P的坐标,并说明此时∠APB 最大的理由;若没有,也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求解析式二、二次函数的相关应用第一类:面积问题2012莱芜解:1y=x﹣22﹣1=x2﹣4x+3.2S△ACD=ADCD=××2=2.32+,1﹣、2﹣,1+、1,2或4,﹣1.2014兰州解1y=﹣x2+x+2;2y=﹣x﹣2+,P 1,4,P2,,P3,﹣;3S四边形CDBF =S△BCD+S△CEF+S△BEF=﹣a﹣22+∴a=2时,S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E2,19.第二类:.构造问题1构造线段2014枣庄1△O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C=45°. 2P2,﹣3.3线段PF 长度=﹣x P 2+3x P =﹣x P ﹣2+,1<x P ≤3,当x P =时,线段PF 长度最大为.2构造相似三角形2013莱芜 1y=.2DF 的最大值为.此时D 的坐标为.3存在点P,使得以点P 、A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AO 相似.设Pm,.在Rt△MAO 中,AO=3MO,要使两个三角形相似,由题意可知,点P 不可能在第一象限.①设点P 在第二象限时,∵点P 不可能在直线MN 上,∴只能PN=3NM,故此时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②当点P 在第三象限时,∵点P 不可能在直线MN 上,∴只能PN=3NM, P 的坐标为﹣8,﹣15. ③当点P 在第四象限时,若AN=3PN 时,此时点P 的坐标为2,﹣.若PN=3NA,此时点P 的坐标为10,﹣39.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8,﹣15、2,﹣、10,﹣39.3构造平行四边形 2014莱芜解:1y=﹣x 2+x .2存在. 或或.3∴S=S △OFQ ﹣S △OEP =OFFQ ﹣OEPG=1+t +t ﹣t t=﹣t ﹣12+当t=1时,S 有最大值为.∴S的最大值为.4构造等腰三角形PBE ABCSS=PBE S 12=x×4-1323x+835构造直角三角形2014四川内江 1y=﹣x 2+x+4.2当t=1时,PQ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 3①当∠BAM=90°时,MH=11.M ,﹣11. ②当∠ABM=90°时,M ,9.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点M 的坐标为,9和,﹣11.6构造角相等2014娄底解1依题意:x 1+x 2=﹣m,x 1x 2=m ﹣1,∵x 1+x 2+x 1x 2=7,∴x 1+x 22﹣x 1x 2=7,∴﹣m 2﹣m ﹣1=7,即m 2﹣m ﹣6=0,解得m 1=﹣2,m 2=3,∵c=m ﹣1<0,∴m=3不合题意∴m=﹣2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 2﹣2x ﹣3;2能如图,设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O,PC,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若∠POC=∠PCO 则PD 应是线段OC 的垂直平分线∵C 的坐标为0,﹣3∴D 的坐标为0,﹣∴P 的纵坐标应是﹣令x 2﹣2x ﹣3=,解得,x 1=,x 2=因此所求点P 的坐标是,﹣,,﹣7构造菱形2013枣庄 解:1.2此时P 点的坐标为,. 3 S 四边形ABPC =++==. 易知,当x=时,四边形ABPC 的面积最大.此时P 点坐标为,,四边形ABPC 的最大面积为. 8构造对称点11莱芜1212y x x =-+;2MO+MA 的最小值为42;3①若OB ∥AP P4,-4,则得梯形OAPB;②若OA ∥BP,点P 412--,,则得梯形OAPB;③若AB ∥OP,此时点P 不存在;综上所述,存在两点P4,-4或P 412--,使得以点P 与点O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2=23y x x --2232-AOC S ∆POB S ∆POC S ∆239622x x -++23375()228x --+3232154-7589构造平行线:2014山东烟台解: y=x2﹣x﹣.2连接CD,过点B作BF⊥x轴于点F,则∠BCF+∠CBF=90°∵∠ACB=90°,∴∠ACO+∠BCF=90°,∴∠ACO=∠CBF,∵∠AOC=∠CFB=90°,∴△AOC∽△CFB,∴=,设OC=m,则CF=2﹣m,则有=,解得m=m=1,∴OC=OF=1,当x=0时y=﹣,∴OD=,∴BF=OD,∵∠DOC=∠BFC=90°,∴△OCD∽△FCB,∴DC=CB,∠OCD=∠FCB,∴点B、C、D在同一直线上,∴点B与点D关于直线AC对称,∴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在抛物线上.3过点E作EG⊥y轴于点G,设直线AB的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k=﹣,∴y=﹣x+,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x+=x2﹣x﹣.解得x=2或x=﹣2,当x=﹣2时y=﹣x+=﹣×﹣2+=,∴点E的坐标为﹣2,,∵tan∠EDG===,∴∠EDG=30°∵tan∠OAC===,∴∠OAC=30°,∴∠OAC=∠EDG,∴ED∥AC.10构造垂直:2014宜宾市解:1y=x 2﹣1.2OA=OB=OC=1,∴AM=BM,∴△M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即=解得m=﹣,∵==﹣n,==,∴=,∵∠CGM=∠MHD=90°,∴△CGM∽△MHD,∴∠CMG=∠MDH,∵∠MDH+∠DMH=90°∴∠CMG+∠DMH=90°,∴∠CMD=90°,即MC⊥MF. 11构造圆2014年淄博解:1∵抛物线y=﹣x 2+mx+n 经过A ﹣1,0,C0,2.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x+2;2∵y=﹣x 2+x+2,∴y=﹣x ﹣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OD=.∵C0,2,∴OC=2.在Rt △OCD 中,由勾股定理,得CD=.∵△CDP 是以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CP 1=CP 2=CP 3=CD .作CH ⊥x 轴于H,∴HP 1=HD=2,∴DP 1=4.∴P 1,4,P 2,,P 3,﹣;3当y=0时,0=﹣x 2+x+2∴x 1=﹣1,x 2=4,∴B4,0.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由图象,得,解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2.如图2,过点C 作CM ⊥EF 于M,设Ea,﹣a+2,Fa,﹣a 2+a+2,∴EF=﹣a 2+a+2﹣﹣a+2=﹣a 2+2a0≤x≤4.∵S 四边形CDBF =S △BCD +S △CEF +S △BEF =BDOC+EFCM+EFBN,=+a ﹣a 2+2a+4﹣a ﹣a 2+2a,=﹣a 2+4a+0≤x≤4.=﹣a ﹣22+∴a=2时,S 四边形CDBF 的面积最大=,∴E2,1.。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学生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学生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学生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题型归纳(学生版)的全部内容。
中考二次函数综合压轴题型归类一、常考点汇总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中点坐标:线段的中点的坐标为: 直线()与()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且 (2)两直线相交(3)两直线重合且 (4)两直线垂直 3、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解题步骤如下:① 用和参数的其他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 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两种形式:分式、二次根式)③ 分析求解:若是分式,分母是分子的因数;若是二次根式,被开方式是完全平方式. 例: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为整数,求的值。
4、二次函数与轴的交点为整数点问题.(方法同上)例: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为正整数,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5、方程总有固定根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该固定根。
举例如下:已知关于的方程(为实数),求证:无论为何值,方程总有一个固定的根。
6、函数过固定点问题,举例如下:已知抛物线(是常数),求证:不论为何值,该抛物线总经过一个固定的点,并求出固定点的坐标。
7、路径最值问题(待定的点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1)如图,直线、,点在上,分别在、上确定两点、,使得之和最小.()()22B A B A x x y y AB-+-=AB C ⎪⎭⎫⎝⎛++22B A B A y y x x ,11b x k y +=01≠k 22b x k y +=02≠k ⇔21k k =21b b ≠⇔21k k ≠⇔21k k =21b b =⇔121-=k k∆x()01222=-m x m x++5<m m m x ()3132+++=x m mx yx m x 23(1)230mx m xm --+-=m m 22-+-=m mx x y m m 1l 2l A 2l 1l 2l M N MN AM+(2)如图,直线、相交,两个固定点、,分别在、上确定两点、,使得之和最小.(3)如图,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线段,在直线上确定两点、(在的左侧 ),使得四边形的周长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通法研究——付源二次函数在全国中考数学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同时在省级,国家级数学竞赛中也有二次函数大题,在宜宾市的拔尖人才考试中同样有二次函数大题,在成都,绵阳,泸县二中等地的外地招生考试中也有二次函数大题,很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不能很好完成。
由于在高中和大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函数知识或函数的思想有关,学生在初中阶段函数知识和函数思维方法学得好否,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学的学习。
所以二次函数综合题自然就成了相关出题老师和专家的必选内容。
我通过近6年的研究,思考和演算了上1000道二次函数大题,总结出了解决二次函数压轴题的通法,供大家参考。
几个自定义概念:①三角形基本模型:有一边在X轴或Y上,或有一边平行于X轴或Y轴的三角形称为三角形基本模型。
②动点(或不确定点)坐标“一母示”:借助于动点或不确定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用一个字母把该点坐标表示出来,简称“设横表纵”。
如:动点P在y=2x+1上,就可设P(t, 2t+1).若动点P在y=3x²-2x+1,则可设为P(t,3t²-2t+1)当然若动点M在X轴上,则设为(t,0).若动点M在Y轴上,设为(0,t).③动三角形:至少有一边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是运动变化的。
或至少有一个顶点是运动,变化的三角形称为动三角形。
④动线段:其长度是运动,变化,不确定的线段称为动线段。
⑤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或三个顶点固定的三角形称为定三角形。
⑥定直线:其函数关系式是确定的,不含参数的直线称为定直线。
如:y=3x-6。
⑦X标,Y标:为了记忆和阐述某些问题的方便,我们把横坐标称为x标,纵坐标称为y 标。
⑧直接动点:相关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上的动点称为直接动点,与之共线的问题中的点叫间接动点。
动点坐标“一母示”是针对直接动点坐标而言的。
1.求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借助于函数解析式,先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然后看两线段的长度是什么距离(即是“点点”距离,还是“点轴距离”,还是“点线距离”,再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x轴(y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把两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分别把它们进行化简,即可证得两线段相等。
2、“平行于y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由于平行于y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y上-y下,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
3、求一个已知点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问题:先用点斜式(或称K点法)求出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再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最后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
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的问题:(方法1)先求出定直线的斜率,由此可设出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的解析式(注意该直线与定直线的斜率相等,因为平行直线斜率(k)相等),再由该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用代入法把字母y消掉,得到一个关于x的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有△=b²-4ac=0(因为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所以b²-4ac=0)从而就可求出该切线的解析式,再把该切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x、y的值,即为切点坐标,然后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该切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即为最大距离。
(方法2)该问题等价于相应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问题,从而可先求出该三角形取得最大面积时,动点的坐标,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其最大距离。
(方法3)先把抛物线的方程对自变量求导,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当该导数等于定直线的斜率时,求出的点的坐标即为符合题意的点,其最大距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轻松求出。
5.常数问题:(1)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一个固定常数”的问题:先借助于抛物线的解析式,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动点的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2)三角形面积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定线段构成的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定常数”的问题:先求出定线段的长度,再表示出动点(其坐标需用一个字母表示)到定直线的距离,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3)几条线段的齐次幂的商为常数的问题:用K点法设出直线方程,求出与抛物线(或其它直线)的交点坐标,再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把问题中的所有线段表示出来,并化解即可。
6.“在定直线(常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或x轴或y轴或其它的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先求出两个定点中的任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再把该对称点和另一个定点连结得到一条线段,该线段的长度〈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为符合题中要求的最小距离,而该线段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符合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坐标很易求出(利用求交点坐标的方法)。
7.三角形周长的“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①“在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由于有两个定点,所以该三角形有一定边(其长度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只需另两边的和最小即可。
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垂线,与y轴的平行线和定直线,这三线构成的动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在图中寻找一个和动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定直角三角形,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运用,把动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来破解。
8.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①“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一条定线段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方法1)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定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利用上面3的方法,求出抛物线上的动点到该定直线的最大距离。
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ah.即可求出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同时在求解过程中,切点即为符合题意要求的点。
(方法2)过动点向y轴作平行线找到与定线段(或所在直线)的交点,从而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进一步可得到,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问题来求出最大值。
②“三边均动的动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先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有一边在x轴或y轴上的三角形,或者有一边平行于x轴或y 轴的三角形,称为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之差,设出动点在x轴或y轴上的点的坐标,而此类题型,题中一定含有一组平行线,从而可以得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与图中另一个三角形相似(常为图中最大的那一个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可表示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的高。
从而可以表示出动三角形的面积的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相应问题也就轻松解决了。
9.“一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另外三个定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由于该四边形有三个定点,从而可把动四边形分割成一个动三角形与一个定三角形(连结两个定点,即可得到一个定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只需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就会使动四边形的面积最大,而动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求法及抛物线上动点坐标求法与7相同。
10、“定四边形面积的求解”问题:有两种常见解决的方案:方案(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方案(二):过不在x轴或y轴上的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或者把该点与原点连结起来,分割成一个梯形(常为直角梯形)和一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差),或几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的和(差)1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问题: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已知角的两条夹边,看看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
(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看看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
一个定三角形和动三角形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先借助于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动点坐标表示出来(一母示),然后把两个目标三角形(题中要相似的那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已知角作为夹角,分别计算或表示出夹角的两边,让形成相等的夹角的那两边对应成比例(要注意是否有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求出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
(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这种情形在相似性中属于高端问题,破解方法是,在定三角形中,由各个顶点坐标求出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用观察法得出某一个角可能是特殊角,再为该角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用三角函数的方法得出特殊角的度数,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分析在动三角形中哪个角可以和定三角形中的那个特殊角相等,借助于特殊角,为动点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出动点坐标,从而转化为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问题了,只需再验证已知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所求动点坐标符合题意,否则这样的点不存在。
简称“找特角,求(动)点标,再验证”。
或称为“一找角,二求标,三验证”。
12.“某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个定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问题:首先弄清题中是否规定了哪个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若某边底,则只有一种情况;若某边为腰,有两种情况;若只说该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
先借助于动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动点的坐标(一母示),按分类的情况,分别利用相应类别下两腰相等,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
解出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借助动点所在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就是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题意)。
13、“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外三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问题:这类问题,在题中的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定点,用动点坐标“一母示”分别设出余下所有动点的坐标(若有两个动点,显然每个动点应各选用一个参数字母来“一母示”出动点坐标),任选一个已知点作为对角线的起点,列出所有可能的对角线(显然最多有3条),此时与之对应的另一条对角线也就确定了,然后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每一种情况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坐标,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知,两中点重合,其坐标对应相等,列出两个方程,求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