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海平区级课题201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第26卷第12期2014年12月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V ol. 26, No. 12Dec., 2014文章编号:1004-0374(2014)12-1342-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植物乳杆菌激活NHE8信号通路并在炎症性肠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探究刘畅上海交通大学南极乔治王岛土壤中产蛋白酶细菌和胞外蛋白酶的多样性以及细菌新种属和新型适冷蛋白酶资源周明扬齐鲁工业大学II类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功能与进化机制研究王鹏安徽师范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差异及功能基因分析夏志洁山东师范大学活性污泥中稀有微生物类群BFB的多样性及其环境响应研究郗丽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冰洋产多糖细菌多样性及多糖特性张炳照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青海油田原油与采出液水相微生物差异机制及原油来源菌种资源多样性研究蔡曼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个特殊新疆鹰嘴豆根瘤菌种群自然进化规律及其进化机制的研究张俊杰郑州轻工业学院新疆藜科5种盐生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及耐盐促生菌株评价王宏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弗兰克氏菌的多样性及其数量分布研究刘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发网菌科黏菌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张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座坚壳属真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马海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腹黏菌亚纲和发网菌亚纲黏菌核糖体序列测定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亓宝吉林农业大学中国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邓建新长江大学中国假网衣科地衣系统分类学研究张璐璐山东师范大学松乳菇多糖(LDG-A)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应答活性的分子机制侯怡铃西华师范大学茶树病原真菌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刘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丝状子囊菌ITS分子进化研究李熠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马立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菌寄生属资源、分类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曾昭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不同生境条件下齿瓣石斛不同生长时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邵士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担子地衣的分类及分子系统研究王欣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珀扎若拉属和偏脚菇属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何晓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裂丝盖伞复合群的隐存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研究范宇光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疫霉属(Phytophthora)DNA条形码的选择与评价兰成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毛醌素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其调控殷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阴沟肠杆菌SDM中2,3-丁二醇手性形成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李理想上海交通大学产碱假单胞菌中龙胆酸代谢直接水解途径的研究刘琨上海交通大学沙门氏菌DNA磷硫酰化修饰蛋白复合物的功能研究成秋香上海交通大学聚醚类盐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解析姜春艳上海交通大学寡糖转运在嗜碱芽孢杆菌 N16-5 半纤维素利用中的作用研究宋亚囝天津科技大学SpTrz2调控粟酒裂殖酵母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商巾杰南京师范大学DOI: 10.13376/j.cbls/2014186第12期13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铜绿假单胞菌合成鼠李糖脂对环境胁迫条件的响应机制研究姜天翼山东建筑大学开发适用于链霉菌的新型诱导表达系统王为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激活蛋白AP1参与茉莉酸甲酯诱导灵芝酸合成的调控机理任昂南京农业大学代谢产物调控碳降解物阻遏作用和蛋白质组资源分配尤从慧深圳大学温度对法夫酵母MK19虾青素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苗莉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与苯丙氨酸代谢相关性及调控机制研究王鸿超江南大学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天蓝色链霉菌发育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赵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枯草芽孢杆菌解聚酶YwtD调节γ-聚谷氨酸链长的结构基础研究曾菊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大肠杆菌表达异源蛋白质时的多态性研究赵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全局性调控子GacA对假单胞菌L-肉碱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黄娇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hmsT 3'非翻译区介导的mRNA稳定性研究朱慧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细胞外还原制备纳米粒子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机制研究王敏聊城大学基于次级代谢产物活性和结构的重楼内生菌多样性及与宿主方晓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相关性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效应分子NleF通过抑制caspase-4参与其致病宋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分子机制研究微生物菊粉酶C末端结构域的功能研究刘光磊中国海洋大学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的催化机制研究秦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槐糖脂的结构修饰及其联合依托泊苷对食管癌细胞增殖马晓静合肥工业大学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糖开关翻译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张静复旦大学多烯聚酮细胞色素P450的区域及立体特异性研究季俊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Thienodolin中噻唑并吲哚环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马宏敏武汉大学维生素K2合成关键酶的结构解析与基于结构的抑制剂设计徐铮南京工业大学集胞藻PCC6803中sll1981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李志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沙雷氏菌灵菌红素的前体MBC合成途径中相关蛋白结构解析冉婷婷南京农业大学及反应机制的研究粘细菌新型β-1,3-葡聚糖酶的催化机制研究黄彦南京农业大学恶臭假单胞菌YL19产2种环脂肽的结构鉴定及合成机制研究孙燕陕西师范大学Bacillus subtilis双精氨酸转运系统中信号肽定向识别的分子机制崔文璟江南大学电子歧化转氢酶NfnAB的分子进化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黄海燕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极端嗜热细菌Caldicellulosiruptor中双功能纤维素水解酶吕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作用机制的研究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EGI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机理研究宋乡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毕赤酵母转录因子Fhl1p功能鉴定及其促进外源蛋白表达的机理梁书利华南理工大学莱茵衣藻膜蛋白Cr-FAX在脂肪酸跨叶绿体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李楠楠西南大学镉胁迫下MAPKs对通道蛋白的调控机理张丽琳天津大学构巢曲霉Calcineurin和CchA参与菌丝极性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王莎湖州师范学院blaOKP 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化研究邹立扣四川农业大学多基因协同调控里氏木霉高效分泌表达蛋白的研究苏小运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潘多拉菌中氯苯代谢的两个基因簇的转录调控研究晁红军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ClpX ATPase在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中的作用张颖河南大学酿酒酵母耐受玉米秸秆水解液抑制物基因的功能鉴定刁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病原细菌受体激酶PcrK特异识别寄主植物激素分子信号的机制王芳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海链霉菌SCSIO ZJ46来源的抗菌环肽desot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李青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稻瘟菌可长距离移动的效应蛋白MoSDT1在与水稻互作中杨静云南农业大学的分子鉴定寒地根瘤菌III型效应因子对大豆宿主特异性的影响辛大伟东北农业大学1344生命科学第26卷RAS-2调控粗糙脉孢菌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研究胡启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固氮施氏假单胞菌非编码RNA crcZ和crcY在碳代谢抑制中战嵛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协同作用机制利用CRISPR/Cas系统建立新型乳酸菌基因组编辑技术郭婷婷山东大学纳豆激酶高效分泌表达系统的构建与最适pH偏酸性改造刘中美江南大学普鲁兰酶的理性设计及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研究谢能中广西科学院建立土曲霉高效基因打靶平台的研究黄雪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大肠杆菌人工合成功能寡糖2-岩藻化乳糖的系统研究黄笛南开大学组合调控解淀粉芽孢杆菌胞内辅因子NADH/NAD+强化2,3-丁二醇杨套伟江南大学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磷霉素生物合成中Fom3催化的sp3碳原子甲基化机制研究陈允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肠杆菌中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苯丙酮酸途径合成苯乙醇张海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代谢调控研究基于微流控液滴的放线菌高通量筛选培养和分离何湘伟北京林业大学基于双底物平行标记实验的13C代谢通量分析的新方法姚瑞莲上海交通大学微流控芯片上微生物培养的溶氧梯度控制方法与基因表达研究甘明哲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基于单细胞拉曼分选的新型酵母突变株筛选方法研究王婷婷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拉曼技术在微生物群落动态监测中的方法学研究黄适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新型宿主免疫调节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崔金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根际微生物在壶瓶碎米荠超积累硒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袁林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quamicrobium sp. hun6降解皮考啉酸及其衍生物的机理研究吴志国天津科技大学喜温嗜酸硫杆菌中sigma因子对硫代谢和环境压力适应性的调控陈林旭山东大学铜绿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和鼠李糖脂交互调控的分子机理王世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株鞘脂菌多环芳烃降解代谢网络的转录组学研究丁国春中国农业大学天然来源腐殖质作为电子媒介体促进多氯联苯生物降解的研究章春芳浙江大学双启动子级联调控荧光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环境监测应用李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Sphingobium sp.MEA3-1降解烷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2-甲基-6-乙基侯颖河南科技大学苯胺分子机理研究芽孢杆菌B1菌株降解4-羟基苯甲酸途径中NIH重排反应研究冯昭中江苏师范大学磷酸激酶slt2调控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张峰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桦木属植物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研究王琴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洋枯草芽孢杆菌C01抗菌物质合成调控的信号通路研究穆大帅山东大学沉水植物与磷细菌的联合对水-沉积物间磷循环的作用规律研究李海峰河南工业大学生物阴极加速氯代烃污染物还原脱氯及作用机制李智灵哈尔滨工业大学菌株Pigmentiphaga sp.H8对3,5-二溴-4-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陈凯南京农业大学及脱溴机制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口湖好氧不产氧光合菌群落多样性及系统分类李爱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海洋弧菌菌群感应信号分子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对NK 细胞付凯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噬菌体随机肽库研制新型酿酒酵母表面吸附剂张海燕河南大肠道微生物组在转基因鲤糖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颜庆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特殊生境中地衣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辐射作用研究元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基于“质粒宏基因组”研究饲料中铜、锌、砷对猪粪细菌耐药邓祖军广东药学院质粒的选择与转移微生物协同利用石油烃作用的机理研究胡冰北京大学氧调控奥奈达希瓦氏菌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研究杨玉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假诺卡氏菌CB1190降解四氢呋喃的代谢机理及关键酶研究方倜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Cupriavidus basilensis B-8对木质素降解机制的研究石岩河南师范大学第12期13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嗜酸微生物协同作用浸出黄铁矿的分子机制韩一凡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c-di-GMP受体Filp与PXO_02715蛋白互作及其对水稻白叶枯杨凤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菌毒性的共调控作用结核分枝杆菌LrpA蛋白调控基因转录的机制研究宋宁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DegP表达的调控蛋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李兆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水貂铜绿假单胞菌强弱毒菌株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其与毒力齐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相关性研究一株糖霉菌属放线菌抑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张越锋塔里木鱼类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功能RNA组研究杨敏俊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福氏志贺菌2a新毒力蛋白Pic细胞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张俊琪复旦大学巴尔通体效应蛋白BepC与宿主p53蛋白互作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袁聪俐上海交通大学malS-5'UTR调节伤寒沙门菌耐酸力和侵袭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张盈江苏大学噬菌体裂解酶细胞壁结合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杨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机理与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非编码基因区的系统发现和耐药新机制研究张泓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血红素氧化酶独特的ND9/14位点促进空肠弯曲菌感染定植张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及机制研究头束霉及其近似属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耿月华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纹枯病菌诱导水稻程序化死亡的作用机制郑爱萍四川农业大学SreE介导的铁调节对皮炎外瓶霉形态发生、药物敏感性高露娟复旦大学及致病性的影响钙信号系统介导白念珠菌形态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喻其林南开大学隐球菌转录因子Frt1功能和调控机理研究刘同宝山东大学烟曲霉Rho1蛋白对其细胞壁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诱发宿主田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研究白念珠菌开关蛋白S?1和S?2在菌丝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调控戴宝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机制研究昆虫RNAi抗病毒免疫途径调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不同贾东升福建农林大学介体间存在亲和性差异的机制研究细胞自噬在伪狂犬病毒复制感染中的作用孙明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口蹄疫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通过DDX21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杨德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分子机制GCRV内衣壳的自组装及与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张付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杆状病毒核心基因gp41在BV和OD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沈姝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质型多角体病毒衣壳蛋白VP5参与病毒RNA复制机制的研究杨洁武汉大学杆状病毒ODV表面刺突的组分鉴定和功能研究侯典海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蝙蝠正呼肠孤病毒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研究杨兴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应激颗粒对新城疫病毒复制与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研究孙英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逃逸神经系统CD8+ T细胞免疫清除的机制刘珂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适应家兔的关键基因定位李永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于HIV-1病毒感染必需因子Vif和其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高通量周小红吉林大学小分子药物筛选体系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邹罡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纤毛杆影响嵌合型腺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效率的机制研究张文峰广东药学院I型单纯疱疹病毒UL2蛋白核质转运信号的鉴定及其在病毒蔡铭升广州医科大学感染中功能的研究流感NS1蛋白通过改变细胞骨架帮助病毒释放姜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质网蛋白SEC62调控登革病毒感染的新机制研究柳恒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346生命科学第26卷PI3K/Akt信号通路在DHEA衍生物抗EV71中的作用研究魏艳红湖北工业大学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及S1亚基的结构逯光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功能研究麻疹病毒N蛋白诱导细胞自噬及其分子机理研究刘鑫武汉大学人腺病毒E1B55K与E4orf6蛋白相互作用的型特异性研究及应用邹小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环节中包膜糖蛋白关键氨基酸残基和肽段刘海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识别与功能分析受MicroRNA调控的重组EV71在恶性神经胶质瘤模型上的溶瘤研究张晓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王蓓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来自丙型肝炎亚基因组复制子的外体活化炎症小体的机制研究徐咏芬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霍乱弧菌分型噬菌体VP2吸附和注入分子机制的研究徐嘉良北京工商大学同一原噬菌体在两株希瓦氏菌中的作用及H-NS对其切离调控的研究刘晓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ORF48催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甲基化的作用与机制卢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猪肺炎支原体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致病机制研究华利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靶向单基因模型构建与新型小分子化合物CB抗衣原体分子包小峰南通大学作用机制研究2植物学龙胆属植物中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的功能分异和进化式样研究李肖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百合属的花进化和传粉生态学刘长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拟南芥RSU3调控花粉管顶端生长的分子机理周利明河北联合大学水稻CRC2蛋白在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形成中的分子机理研究纪剑辉淮阴师范学院玉米胚胎发生相关基因EMB4的功能研究李翠玲山东大学双靶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tCYS调控胚柄细胞程序性死亡赵鹏武汉大学的分子机理研究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胚胎发生的比较研究及其重要经济性状刘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分子调控机制探讨暖温带不同功能型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杜宁山东大学TBL在植物细胞壁多糖乙酰化修饰中的功能研究刘香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个新的水稻每穗粒数主效QTL Gn2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朱金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拟南芥MUP24.5基因维持种子黏液质结构的功能研究于丽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拟南芥AtFH14与微丝及微管骨架的相互作用机制王姣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紫珠属(唇形科)的分类修订马仲辉广西大学中国千金藤属(防己科)的分类学研究张紫刚南京农业大学虾脊兰属及其近缘类群(兰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翟俊文福建农林大学广义九里香属的分类修订及系统学研究牟凤娟西南林业大学中国山矾属(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刘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蛛毛苣苔属的分类学研究许为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爵床科恋岩花属的系统位置及其物种分化研究高春明滨州学院中国淡水隐藻类的分类学研究夏爽中南民族大学中国海洋绿藻门刚毛藻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及其DNA条形码库构建黄冰心汕头大学木腐菌对粗木质残体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闫晓丽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的形态演化、系统发育和分类王庆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蕨藓属的分类修订及其与近缘属的关系于宁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细鳞苔属(Lejeunea)植物的分类修订韦玉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耐旱复苏植物旋蒴苣苔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李晶首都师范大学小叶栒子复合体谱系地理及物种界定研究李飞飞中央民族大学卫矛科南蛇藤属(Celastrus L.)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沐先运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第12期1347基于RAD-Tag技术:特提斯孑遗洲际间断分布植物穗菝葜祁哲晨浙江理工大学(菝葜科)的亲缘地理学研究伞形科山芹属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廖晨阳四川大学世界凤尾蕨属及凤尾蕨亚科的系统学研究张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喜马拉雅特有属蓝钟花属的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研究周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花柱二型性水生植物莕菜的适应性遗传进化研究岳晓丽湖北工业大学番荔枝科独子木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探索高分化速率薛彬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性状演化及生物地理的相关性东亚特有药用植物玄参复合种系统发育和物种形成机制研究陈川杭州植物园植物RPW8-NBS-LRR类抗病信号传导基因的起源、演化邵珠卿南京大学及功能化机制水稻亚种间新合成四倍体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徐春明东北师范大学特异响应冷胁迫的DREB1/CBF基因亚家族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康菊清陕西师范大学黑种草属植物中AP3-3基因表达量的调控进化及其对花瓣形态张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样性的贡献栽培大豆茎杆直立驯化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董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果梨花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张吉斯鞍山师范学院蕨类植物叶绿体RNA编辑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高磊中国科学院。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老师分析
2014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分析语文命题人五人组1.南师大骆冬青,组长2.唐江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3.徐晓斌,南京市语文教研员。
4.丁富生,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5.吴新江,南师大《语文之友》负责人做题人: 张旭洪,如东县高中语文教研员淮阴中学一教师与2012年命题人相比前四位是一样的,只有一位有变化,足见省里对2012年语文试题的认可。
所以要着重研究2012年高考题,2012年高考语文卷是近几年均分较高的一份试卷,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拉开了差距,所以2014重视语文的学校可能会沾光。
命题人员情况:1.骆冬青。
2006年《人与路》、2007年《怀想天空》、2009年《口味时尚》、2012年《忧与爱》江苏高考作文题均为骆教授所出。
1964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就读于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副组长。
为人随和,深受学生尊重。
2012年首次担任江苏省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
1999 年4月首次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导, 2009 年4月首次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导,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硕士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
著作有《新闻眼》、《文艺之敌》、《形而放学:美学新解》《心有天游:明清小说美学》《平上去入集》(何永康胡亢美骆冬青吴新江四人合著)等。
学术论文数十篇。
2006诗歌《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作文《人与路》语用题:1.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5分〕2.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
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3.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
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2007诗歌《鹧鸪天·送人》散文《麦天》作文《怀想天空》语用题:1.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及地表过程旅游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
导师姓名
张兴奇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雨洪资源有效利用与拦沙减淤研究”;贵州省水利厅项目:“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机理及水土流失预测研究”等。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长江三角洲土地复垦动态平衡机制研究
导师姓名
赵宁曦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硕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1。湖南南岳衡山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旅游总体规划(主持)2。中国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主持),3。长江三角洲七千年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地层记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参加)
导师姓名
周寅康
专业名称
自然地理学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硕导
博导
是否院士
否
是否兼职博导
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土地管理与房地产估价、洪涝灾害、分形与混沌
目前承当的科研项目
新疆尉犁县西尼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江苏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江苏省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研究;江苏省昆山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洪水相空间预报模式研究
2014年江苏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汇总表
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拟推荐清单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请人所在单位
1 面上项目垃圾电站二恶英排放特性与减排最佳实践研究毕小龙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 面上项目生物质污泥衍生燃料流化床燃烧污染物释放及其耦合作用机理的研究李乾军环境工程学院
3 面上项目一种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业机器人研究张立自动化学院
4 面上项目基于旋量理论的模型化可重构机器人运行误差补偿方法研究高海涛机械工程学院
5 面上项目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精密运动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贾茜工业中心
6 面上项目基于风险评估的风电并网系统的薄弱环节分析陈凡电力工程学院
7 面上项目面向云计算的网络虚拟化关键技术研究黄纬计算机工程学院
8 面上项目关于广义中心三项式系数与Catalan 数同余式的研究刘建新数理部
9 面上项目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能应用研究谈玲华材料工程学院
10 重大项目面向E-车间的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协同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朱晓春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
2014年总目次
《地球化学》2014年(第43卷)总目次第1期稳定同位素分馏蒸汽压效应的计算方法 ……………………………………………………………………… 张继习, 刘 耘(1)湘南上堡花岗岩中电气石LA-MC-ICPMS原位微区硼同位素分析及地质意义 …………………………………………………………………………………………… 郭海锋, 夏小平, 韦刚健, 王 强, 赵振华, 黄小龙, 张海祥, 袁 超, 李武显(11)东亚季风区近地面大气气溶胶中OCPs和PCBs纬度分布: 以7Be为参照系 ……………………………………………………………………………………………… 杨永亮, 耿存珍, 李 勇, 张 干, 史双昕, 朱晓华, 焦杏春, 谭科艳, 于寒青(20)深圳市大气7Be含量分布及其示踪意义 …………………… 刘国卿, 罗 奇, 潘远海, 刘德全, 李志刚, 张 鸿, 孙慧斌(32) 2011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前后河口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胡利民, 石学法, 王国庆, 乔淑卿, 杨 刚, 高晶晶, 白亚之(39)莱州湾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水平、分布及组成特征 ……… 刘艺凯, 王景芝, 唐建辉, 于志强, 张 干(55)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 …………………………………………………………………………………………………………… 王应飞, 高建华, 石 勇, 杨 旸, 李富祥, 刘 月, 程 岩(64)白云深水凹陷高成熟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何大双, 侯读杰, 孙 超, 施和生, 朱俊章(77)新疆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含矿粗面英安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 赵路通, 王京彬, 王玉往, 丁汝福, 龙灵利, 邹 滔, 石 煜, 高一菡(88)第2期不同季风时节北京近地面大气颗粒物中7Be和POPs的变化…………………………………………………………………………………………………朱晓华, 杨永亮, 盖楠, 陈舒, 李勇, 焦杏春, 史双昕, 于寒青, 谭科艳, 潘静( 101 )珠江中下游颗粒有机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氨基酸和木质素组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张玉龙, 冉勇( 114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族划分及成因研究…………………………………………王强, 王飞宇, 陈琰, 冯伟平, 袁莉( 122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曹华文, 张寿庭, 高永璋, 马莹, 曾昭法, 高峰, 邹灏( 131 )高精度地表油气化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济阳凹陷垛石桥地区土壤酸解烃为例…………………………………………………………………………………梁前勇, 熊永强, 赵克斌, 赵静, 张宗元, 李芸, 李武, 房忱琛, 孙长青( 141 )生物降解作用对烷基萘异构体分布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俞頔, 崔志松, 沈冰芳, 李馨子, 郑立, 孙永革( 149 )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C3-、C4-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的鉴定……………………李美俊, 师生宝, 王铁冠, 方镕慧, 朱雷( 157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古土壤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温证聪, 孙国平, 谢柳娟, 孙永革( 166 )三峡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累积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贾旭威, 王晨, 曾祥英, 于志强, 盛国英, 傅家谟( 174 )石榴子石Lu-Hf年代学研究进展………………………………………………………………………………曹达迪, 程昊( 180 )第3期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夏季PM2.5中二次有机物的研究 …………………………………………………………………………………………………………………………… 赖 玮, 杨永琼, 李 黎, 代东决, 余志祥, 莫恒勤, 蒲金国, 邓仕槐( 197 )武汉市秋季灰霾PM1.0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 吕效谱, 成海容, 王祖武, 张 帆, 刘 佳( 208 )不同天气类型广东大气超级站细粒子污染特征初步研究 ………………………………………………………………………………………………………………… 陈多宏, 何俊杰, 张国华, 钟流举, 谢 敏, 王伯光, 毕新慧, 张 干, 周 振( 217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元古代冰成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 丁海峰, 马东升, 姚春彦, 蔺启忠( 224 )黏土岩孔隙内表面积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 吉利明, 邱军利, 宋之光, 夏燕青( 238 )甘肃花黑滩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 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证据 …………… 朱 江, 吕新彪, 彭三国, 龚银杰( 245 )下扬子宜兴葛山三叠系周冲村组白云岩化过程及元素地球化学响应 …………………………… 王利超, 胡文瑄, 王小林( 255 )正构烷烃在海湾沉积物与悬浮颗粒物中的粒径分布及其环境行为 …………… 巫承洲, 姚 瑶, 冯伟昊, 沈汝浪, 曾永平( 267 )从表生到深埋藏环境下有机酸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实验模拟 …………………… 佘 敏, 寿建峰, 沈安江, 朱 吟, 郑兴平( 276 )湘西沃溪矿床中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祝亚男, 彭建堂, 刘升友, 孙玉珍( 287 )东准噶尔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张 峰, 徐 涛, 范俊杰, 潘爱军, 王 斌, 朝银银( 301 )第4期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PM2.5化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 …… 张 帆, 陈颖军, 王晓平, 田崇国, 唐建辉, 李 军, 张 干( 317 )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黑碳及其与POPs的相关性研究 ………………………………………………………………………………………………………………………… 方 引, 陈颖军, 林 田, 潘晓辉, 田崇国, 唐建辉, 李 军, 张 干( 329 )黄河三角洲内陆到潮滩土壤中碳、氮元素的梯度分布规律 …………………… 李 远, 章海波, 陈小兵, 涂 晨, 骆永明( 338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磷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 ………………………………………………… 孙军娜, 徐 刚, 邵宏波( 346 )基于数学统计法的海岸带溢油指纹鉴定研究: 以大连石油污染事件为例 ……………… 赵明明, 王传远, 蔡沁宏, 贺世杰( 352 )贡嘎山海螺沟降雪中多环芳烃的短周期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 余朝琦, 何 弦, 曹银铃, 周 虹, 刘 斌, 李崇瑛( 358 )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月湖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演变 …………… 赵 宁, 杨 旸, 高建华, 刘毅飞, 蔡廷禄, 贾建军( 365 )水生光合生物对茂兰拉桥泉及其下游水化学和 13C DIC昼夜变化的影响 ……… 陈 波, 杨 睿, 刘再华, 晏 浩, 赵 敏( 375 )贵州天柱早寒武世黑色岩系重晶石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 韩善楚, 胡 凯, 曹 剑( 386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扎拉尕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何国朝, 王广强, 黄文婷, 邹银桥, 伍 静, 梁华英, 张玉泉, Charllote M ALLEN( 399 )抽提前/后成熟页岩对氮气、二氧化碳的吸附特征及其对孔隙研究的意义 ……………………………………………………………………………………………… 郭慧娟, 王香增, 张丽霞, 姜呈馥, 贾望鲁, 彭平安, 雷裕红, 罗晓容, 程 明( 408 )云南思茅盆地江城上白垩统勐野井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 石海岩, 马海州, 苗卫良, 李永寿, 张西营( 415 )第5期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 ……………………………………………… 王思波, 宋之光, 曹涛涛, 夏 嘉( 42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 付小东, 邱楠生, 饶 丹, 秦建中, 申宝剑, 许 锦, 陈迎宾( 437 )塔河油田稠油中25-降苯并藿烷的检出及其意义 … 李 敏, 田 辉, 肖贤明, 张水昌, 相明辉, 盖海峰, 程 鹏, 傅家谟( 453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异常氢同位素组成成因研究 …………… 刘全有, 戴金星, 金之钧, 李 剑, 周庆华, 冯子辉, 孙红军( 460 )叶城凹陷柯东1井凝析油及柯克亚原油的油源分析 ……… 王 强, 彭平安, 曾 建, 邹艳荣, 于赤灵, 张宝收, 肖中尧( 469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吴小奇, 刘全有, 陶小晚, 胡国艺( 477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王 军, 廖建德, 向宝力, 王绪龙, 于 双, 邹艳荣, 潘长春( 489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石炭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动力学研究 ………………………………………………………………………………………………………………………………… 颜永何, 邹艳荣, 屈振亚, 蔡玉兰, 王绪龙, 潘长春, 彭平安( 502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干酪根热模拟气体产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杜军艳, 程 斌, 廖泽文( 510 )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泥页岩全岩及干酪根生烃动力学实验及初步应用研究 …… 汤庆艳, 张铭杰, 张同伟, 刘金钟, 余 明( 518 )干酪根分子结构在低熟阶段的演化特征: 基于红外光谱分析 ………………………………………………………………………………………………………………………………… 郭隽虹, 邹艳荣, 颜永何, 屈振亚, 王晓锋, 蔡玉兰, 彭平安( 529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下陆坡区沉积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常晓红, 杨楚鹏, 刘 芳, 廖泽文( 538 )第6期广西三叉冲钨矿有关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制约 ……… 王炯辉, 王志强, 陈 斌( 549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赵 静, 熊永强, 梁前勇, 李 芸( 574 )硼在共存水蒸气-富硼熔体之间分配的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张 生, 陈根文, SEWARD T M, 王玉荣, 胡光黔( 583 )西昆仑柯岗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 黄朝阳, 王 核, 刘建平, 胡 军, 慕生禄, 丘增旺( 592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围岩蚀变和元素迁移特征 ………………………… 林振文, 秦 艳, 岳素伟, 周振菊, 王立新, 余康伟( 602 )烃源岩生成有机酸过程的高分辨质谱研究 ……………………………………………… 蒋启贵, 刘 鹏, 黎茂稳, 陶国亮( 619 )南海西部海底巨型麻坑活动性示踪研究 …………………… 关永贤, 罗 敏, 陈琳莹, 王淑红, 颜 文, 王宏斌, 陈多福( 628 )民用蜂窝煤燃烧排放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 黄 卫, 毕新慧, 张国华, 黄 渤, 林钦浩,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640 )泥灰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酸溶方法研究 …………………………………………………… 陈琳莹, 李崇瑛, 陈多福( 647 )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沉积岩中烷烃氢同位素与藿烷甾烷类成熟度指标的关系 …………………………… 马永嘉, 贾国东( 655 )GEOCHIMICA 2014 (Vol. 43) CONTENTSNo. 1Theoretical estimation of vapor pressure isotope effects…………………………………………… ZHANG Ji-xi and LIU Yun(1) LA-MC-ICPMS in-situ boron isotope analyses of tourmalines from the Shangbao granites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GUO Hai-feng, XIA Xiao-ping,WEI Gang-jian, WANG Qiang, ZHAO Zhen-hua, HUANG Xiao-long, ZHANG Hai-xiang, YUAN Chao and LI Wu-xian( 11)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OCPs and PCBs in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system: Using beryllium-7 as a reference………………………………………………………… YANG Yong-liang, GENGCun-zhen, LI Yong, ZHANG Gan, SHI Shuang-xin, ZHU Xiao-hua, JIAO Xing-chun, TAN Ke-yan and YU Han-qing( 20 ) Variations of airborne 7Be in Shenzhen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tmospheric transport…………………………………………………………………… LIU Guo-qing, LUO Qi, PAN Yuan-hai, LIU De-quan, LI Zhi-gang, ZHANG Hong and SUN Hui-bin( 32 ) Study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under the 2011 sharp turn from drought to flood in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HU Li-min, SHI Xue-fa, WANG Guo-qing, QIAO Shu-qing, YANG Gang, GAO Jing-jing and BAI Ya-zhi( 39 ) Levels, distributions and isomer profiles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s in the riverine sediments of the Laizhou Bay area, North China……………………………………… LIU Yi-kai, WANG Jing-zhi, TANG Jian-hui, YU Zhi-qiang and ZHANG Gan( 55 )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tidal sediment heavy metal of the western bank of the Yalu River, and its responses to catchment changes…… WANG Ying-fei, GAO Jian-hua, SHI Yong, YANG Yang, LI Fu-xiang, LIU Yue and CHENG Yan( 64 ) Study 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of high-maturity crude oils in the Baiyun deep-water Sag………………………………………………………… HE Da-shuang, HOU Du-jie, SUN Chao, SHI He-sheng and ZHU Jun-zhang( 77 )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ore-bearing trachydacite porphyry from the Suoerkuduke Cu-Mo deposit, Xinjiang, NW China…… ZHAO Lu-tong, WANG Jing-bin, WANG Yu-wang, DING Ru-fu, LONG Ling-li, ZOU Tao, SHI Yu and GAO Yi-han( 88 )No. 2Seasonal variations of beryllium-7 and typical POPs in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Beijing ……………………………………………………………………………………………………………………… ZHU Xiao-hua, YANG Yong-liang, GAI Nan, CHEN Shu, LI Yong, JIAO Xing-cun, SHI Shuang-xin, YU Han-qing, TAN Ke-yan and PAN Jing( 101 ) S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ic, amino acids and lignin compositions and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from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ZHANG Yu-long and RAN Yong( 114 ) The oil families and their genesis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WANG Qiang, WANG Fei-yu, CHEN Yan, FENG Wei-ping and YUAN Li( 122 ) REE geochemistry of fluorite from Linxi fluorite deposit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AO Hua-wen, ZHANG Shou-ting, GAO Yong-zhang, MA Ying, ZENG Zhao-fa, GAO Feng and ZOU Hao( 131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precision surface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 for petroleum: Take the soil acid-extraction hydrocarbons in Duoshiqiao area, Jiyang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 ………… LIANG Qian-yong, XIONG Yong-qiang, ZHAO Ke-bin, ZHAO Jing, ZHANG Zong-yuan, LI Yun, LI Wu, FANG Chen-chen and SUN Chang-qing( 141 ) The effect of biodegradation on distribution of alkyl naphthalene isom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YU Di, CUI Zhi-song, SHEN Bing-fang, LI Xin-zi, ZHENG Li and SUN Yong-ge( 149 ) The identification of C3- and C4- alkylated dibenzothiophenes in petroleum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LI Mei-jun, SHI Sheng-bao, WANG Tie-guan, FANG Rong-hui and ZHU Lei( 157 )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the Tianluoshan Site of Hemudu cultural ………………………………………………………………………WEN Zheng-cong, SUN Guo-ping, XIE Liu-juan and SUN Yong-ge( 166 ) The occurrence, accumulation and preliminary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from the main tributari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IA Xu-wei, WANG Chen, ZENG Xiang-ying, YU Zhi-qiang, SHENG Guo-ying and FU Jia-mo( 174 ) Recent advances in garnet Lu-Hf geochronology …………………………………………………CAO Da-di and CHENG Hao( 180 )No. 3Secondary organic tracers in summer PM2.5 aerosols from Sichuan Panzhihua Cyca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AI Wei, YANG Yong-qiong, LI Li, DAI Dong-jue, YU Zhi-xiang, MO Heng-qin, PU Jin-guo and DENG Shi-huai( 197 )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oluble ions in PM1.0 aerosols of Wuhan: A case study of an autumn haze episode………………………………………………………………………… LÜ Xiao-pu, CHENG Hai-rong, WANG Zu-wu, ZHANG Fan and LIU Jia( 208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 weather type in the Guangdongatmospheric supersite …………………………………………………………………………………… CHEN Duo-hong, HE Jun-jie, ZHANG Guo-hua, ZHONG Liu-ju, XIE Min, WANG Bo-guang, BI Xin-hui, ZHANG Gan and ZHOU Zhen( 217 ) A geochemistry study on Neoproterozoic glaciogenic sediments in Aksu area, Xinjiang………………………………………………………………………………………………… DING Hai-feng, MA Dong-sheng, YAO Chun-yan and LIN Qi-zhong( 224 ) Impact of internal surface area of pores in clay rocks on thei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ane…………………………………………………………………………………………………… JI Li-ming, QU Jun-li, SONG Zhi-guang and XIA Yan-qing( 238 ) Ore genesis and hydr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Huaheitan molybdenum deposit, NW China: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sulfur isotope analyses……………………………………… ZHU Jiang, LÜ Xin-biao, PENG San-guo and GONG Yin-jie( 245 ) Dolomitization process and its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 trace elements of carbonate rocks from Triassic Zhouchongcun Formation of Geshan section in Yixing County, Lower Yangtze…… WANG Li-chao, HU Wen-xuan and WANG Xiao-lin( 255 ) Size-distribution of n-alkanes in estuarine sediment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organic pollutants……………………… Wu Chen-chou, YAO Yao, FENG Wei-hao, SHEN Ru-lang and ZENG Yong-ping( 267 )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dissolution for carbonate rocks in organic acid under the conditions from epigenesis to deep burial environments……………………………… SHE Min, SHOU Jian-feng, SHEN An-jiang, ZHU Yin and ZHENG Xing-ping( 276 ) Mineral deposit geology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wolframite from the Woxi deposit, western Hunan, China……………………………………………………………………… ZHU Ya-nan, PENG Jian-tang, LIU Sheng-you and SUN Yu-zhen( 287 ) Whole-rock Sm-Nd isochron age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eastern Junggar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ZHANG Feng, XU Tao, FAN Jun-jie, PAN Ai-jun, WANG Bin and CHAO Yin-yin( 301 )No. 4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M2.5 in the National Air Background Monitoring Station at Tuoji Island …………………ZHANG Fan, CHEN Ying-jun, WANG Xiao-ping, TIAN Chong-guo, TANG Jian-hui, LI Jun and ZHANG Gan( 317 ) Distribution of black carb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coastal zone, Laizhou Bay …………………………………………………………………………………………………………………………FANG Yin, CHEN Ying-jun, LIN Tian, PAN Xiao-hui, TIAN Chong-guo, TANG Jian-hui, LI Jun and ZHANG Gan( 329 ) Gradient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ils from inland to tidal fla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I Yuan, ZHANG Hai-bo, CHEN Xiao-bing, TU Chen and LUO Yong-ming( 338 ) Fractionation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in newly formed wetland soils of Yellow River Delta, China ……………………………………………………………………………SUN Jun-na, XU Gang and SHAO Hong-bo( 346 ) Oi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f oil spill in coastal zone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ake the Dalian petroleum pollution event as an example ……………………ZHAO Ming-ming, WANG Chuan-yuan, CAI Qin-hong and HE Shi-jie( 352 ) Short-term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AHs in the snow from Hailuogou, Gongga Mt. …………………………………………………………………………YU Chao-qi, HE Xian, CAO Yin-ling, ZHOU Hong, LIU Bin and LI Chong-ying( 358 )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Yuehu Lagoon sediments ……………………………ZHAO Ning, YANG Yang, GAO Jian-hua, LIU Yi-fei, CAI Ting-lu and JIA Jian-jun( 365 ) Effects of aquatic phototrophs on diurnal hydrochemical and 13C DIC variations in an epikarst spring and two spring-fed ponds of Laqiao, Maolan, SW China ………………………………CHEN Bo, YANG Rui, LIU Zai-hua, YAN Hao and ZHAO Min( 375 )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barite deposits hosted in the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s from the Tianzhu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HAN Shan-chu, HU Kai and CAO Jian( 386 ) Zircon LA-ICP-MS U-Pb age of the Zalaga porphyry associated with Cu-Mo mineralization in the Yulong ore belt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 ………………………………………………………… HE Guo-chao, WANG Guang-qiang, HUANG Wen-ting, ZOU Yin-qiao, WU Jing, LIANG Hua-ying, ZHANG Yu-quan and Charllote M ALLEN( 399 ) Adsorption of N2 and CO2 on mature shales before and after extra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s of pore structures ………………………………………………………………………… GUO Hui-juan, WANG Xiang-zeng, ZHANG Li-xia, JIANG Cheng-fu, JIA Wang-lu, PENG Ping-an, LEI Yu-hong, LUO Xiao-rong and CHENG Ming( 408 )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s of rare earth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Upper Cretaceous Mengyejing Formation of Simao Basin in Jiangche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HI Hai-yan, MA Hai-zhou, MIAO Wei-liang, LI Yong-shou and ZHANG Xi-ying( 415 )No. 5Characterizing the methane sorptio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Paleozoic shales of south China………………………………………………………………………………………………… WANG Si-bo, SONG Zhi-guang, CAO Tao-tao and XIA Jia( 429 )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gas in Jurassic strata of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FU Xiao-dong, QIU Nan-sheng, RAO Dan, QIN Jian-zhong, SHEN Bao-jian, XU Jin and CHEN Ying-bin( 437 ) Identification of 25-norbenzohopanes in Tahe Oilfield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LI Min, TIAN Hui, XIAO Xian-ming, ZHANG Shui-chang, XIANG Ming-hui, GAI Hai-feng, CHENG Peng and FU Jia-mo( 453 ) Abnormal hydrogen isotopes of natural gases from the Qingshen gas field, the Songliao Basin……………………………………………………… LIU Quan-you, DAI Jin-xing, JIN Zhi-jun, LI Jian, ZHOU Qing-hua, FENG Zi-hui and SUN Hong-jun( 460 ) Oil source of condensates from Well Kedong 1 and crude oil from Kekeya in Yecheng depression……………………………………… WANG Qiang, PENG Ping-an, ZENG Jian, ZOU Yan-rong, YU Chi-ling, ZHANG Bao-shou and XIAO Zhong-yao( 469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from Halahatang Sag in the Tarim Basin………………………………………………………………………………………………………………… WU Xiao-qi, LIU Quan-you, TAO Xiao-wan and HU Guo-yi( 477 ) Molecular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il components in reservoir rocks from Dinan uplift, the Junggar Basin…………………… WANG Jun, LIAO Jian-de, XIANG Bao-li, WANG Xu-long, YU Shuang, ZOU Yan-rong and PAN Chang-chun( 489 )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kinetics of the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in the Ludong-Wucaiwan area, the Junggar Basin……………………………………………………………………………………………………………………………… YAN Yong-he, ZOU Yan-rong, QU Zhen-ya, CAI Yu-lan, WANG Xu-long, PAN Chang-chun and PENG Ping-an( 502 )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gaseous pyrolysates from a Permian kerogen of Santanghu Basin………………………………………………………………………………………………………………… DU Jun-yan, CHENG Bin and LIAO Ze-wen( 510 ) Kinetic pyrolysis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shale system: A case study 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hina……………………………………………… TANG Qing-yan, ZHANG Ming-jie, ZHANG Tong-wei, LIU Jin-zhong and YU Ming( 518 ) Evol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rogen molecular structure during the low-mature stage: An infrared spectra analysis………………… GUO Juan-hong, ZOU Yan-rong, YAN Yong-he, QU Zhen-ya, WANG Xiao-feng, CAI Yu-lan and PENG Ping-an( 529 )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from the lower slope facies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and significance……………………………… CHANG Xiao-hong, YANG Chu-peng, LIU Fang and LIAO Ze-wen( 538 )No. 6Geochronology,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Nd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the Sanchachong tungsten-related pluton, Guangxi, South China …………………………………………………………………WANG Jiong-hui, WANG Zhi-qiang and CHEN Bin( 549 )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condary carbonate and its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ZHAO Jing, XIONG Yong-qiang, LIANG Qian-yong and LI Yun( 574 ) Experimental study on boron distribution between coexisting water vapor and boron-rich melt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ZHANG Sheng, CHEN Gen-wen, SEWARD T M, WANG Yu-rong and HU Guang-qian( 583 ) Geological, 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structure significance of Kegang ophiolite, West Kunlun …………………………………………………………………………………HUANG Chao-yang, WANG He, LIU Jian-ping, HU Jun, MU Sheng-lu and QIU Zeng-wang( 592 ) Wall-rock alteration and element migration of the Huachanggou Gold Deposit, Shaanxi Province …………………………………………………………………………………LIN Zhen-wen, QIN Yan, YUE Su-wei, ZHOU Zhen-ju, WANG Li-xin and YU Kang-wei( 602 ) Characterizing thermal evolution of acid species 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by using negative-ion ESI FT-ICR MS ………………………………………………………………………………………………JIANG Qi-gui, LIU Peng, LI Mao-wen and TAO Guo-liang( 619 ) Tracing study on activity of the mega-pockmarks in southwestern Xisha Uplift, South China Sea ……………………………………………………GUAN Yong-xian, LUO Min, CHEN Lin-ying, WANG Shu-hong, YAN Wen, WANG Hong-bin and CHEN Duo-fu( 628 )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the residential honeycomb coal briquettes combustion ……………………………………………………………………………………………………………………………HUANG Wei, BI Xin-hui, ZHANG Guo-hua, HUANG Bo, LIN Qin-hao, WANG Xin-ming, SHENG Guo-ying and FU Jia-mo( 640 ) Dissolution method of authigenic calcites in marls for rare earth elements analysis …………………………………………………………………………………………………………………………………………CHEN Lin-ying, LI Chong-ying and CHEN Duo-fu( 647 )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n isotopic values of alkane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in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Lunpola Basin, Qingzang Plateau ………………………………………………………………………………………………MA Yong-jia and JIA Guo-dong( 655 )。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发现点三:发现了基岩和微裂缝区域的渗流与大缝和溶洞区域的自由流耦合界面上的流动控制机制并建立了油水两相界面条件,创建了离散缝洞网络(DFVN)模型,实现了渗流与自由流的耦合,形成了相应的多尺度有限元数值算法,解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数值模拟这一国际难题。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德州农工大学教授J. Killough用大篇幅对DFVN模型的原创性给于了高度评价,认为首次提出的DFVN模型不仅描述出了缝洞型介质的多尺度特征,相对于连续介质模型更适用于表征缝洞型油藏的复杂流动,DFVN模型已成为国际上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常用模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马余强利用该项目提出的“电共振理论”(代表性论文1),研究了纳米孔隙内的水流动,并利用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其结果进行验证【PHYS CHEM CHEM PHYS, 2016, 18, 28290-28296】(部分原文:“This is because that the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has resonance with hydrogen bonds inside the CNT, which will break the hydrogen bonds and eventually decrease the number of water molecules inside the CNT28.”,文献28是代表性论文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恒安教授也利用“电共振理论”论证其文中得到的结果【SCI REP2016,7,41717】(部分原文:“Similarly, in many previous works, fast transport of water through nanochannels can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 such as breaking hydrogen bonds using electric resonance16”,文献16是代表性论文1)。
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特征时空变化分析
http://www.renminzhujiang.cnDOI:10 3969/j issn 1001 9235 2024 03 005第45卷第3期人民珠江 2024年3月 PEARLRIVER基金项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04)收稿日期:2023-09-25作者简介:艾家棋(199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
E-mail:18783814586@163.com通信作者:张海荣(1990—),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智慧预报预测。
E-mail:zhang_hairong@ctg.com艾家棋,张海荣,顾学志,等.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特征时空变化分析[J].人民珠江,2024,45(3):39-47.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特征时空变化分析艾家棋1,2,张海荣1,顾学志2,辛 谦2,曹 辉1,鲍正风1,叶 磊2(1.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133;2.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基于长江流域224个气象站点1960—2018共59a的日降水数据,采用Mann Kendall(M K)趋势检验、线性拟合方法分析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间变化特点;确定长江流域最适用于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ExtremeValueDistribution,GEV)参数估计的方法,分析GEV尾部特征,解析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空间特征。
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的极端降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地区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极端降水量增长速率最快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量可能在未来会进一步增长,暴雨洪水发生频率可能会提高;②L Moment方法更适用于估计GEV分布参数,对于降水量较大的极端降水序列,L Moment的稳定性更高,极端降水极值序列分布为Fréchet的站点占比约为70%,表明长江流域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极值分布厚尾特征明显,极端降水量波动较大;③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在不同重现期水平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同极端降水序列的极端降水量均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递增的趋势,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量增速快,波动大,不同重现期降水量更大。
教科研室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教科研室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根据区教研室、区电教仪器站、区教师教育办的工作安排和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依据教科室制定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主要围绕着“课堂改革、教师培训、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四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展开,现总结如下:一、全面推广我校“自主合作·探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习推广“自主合作·探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上学期实施了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和第二阶段研磨试验阶段。
让老师们初步体会到教学模式中的理念和思想,尝试用其中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本学期继续根据实施方案,实施了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第三阶段示范带动阶段:请郑文博老师和王茜老师分别执教示范课《成正比例的量》、《种子的萌芽条件》,这两节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得到老师们的好评。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阶段: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初一至初三级部开展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
用三周时间完成,教科研室每周一公布公开课安排表,并安排专人负责听评课。
让每位教师都尝试着用我校“自主合作·探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来执教,并打印教案,写好评课记录,各教研组要针对所教学科进一步完善这套教学模式,写出书面材料。
使这套课堂教学模式扎实有效的推广开来,为后续“自主合作·探索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打下基础。
二、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1.继续深化“名师培养工程”本学期依据第二批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学初召开名师工程培训会。
请区教科所刘所长做课题研究报告,营造了课题研究氛围,加强了教师课题研究方向性指导;培训会上还请我校郑文博老师和栾贻桢老师根据自己的成长之路做课堂教学经验介绍,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建立教师发展规划档案,进一步规范名师培养对象的职责,使各级培养对象有大的进步。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本学期名师培养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徐明老师获淄博市初中物理优质课一等奖,并多次参与教材编写。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陈德云 刘克文 王梅 万秀兰 许海霞 董泽芳 孙龙建 汪国新 吴易雄 吴振利 李晓华 谢登斌 赵晓军 黄斌 石连海 莫明峰 杨卫东 阮成武 于光辉 鲍传友
附件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FA140046 BBA140047 BBA140048 BBA140049 BBA140050 BCA140051 BCA140052 BCA140053 BCA140054 BCA140055 BJA140056 BJA140057 BJA140058 BJA140059 BJA140060 BJA140061 BJA140062 BJA140063 BLA140064 BLA140065 BLA140066 BLA140067 BLA140068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及政策影响研究 大学生抑郁症的易感性:社会心理因素与基因多 态性的共同作用 初中学生品行问题的发展轨迹、影响因素与干预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机的预警、监测及干预策略和 体系研究 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理解视域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发展性评估理念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在线 测评系统设计与应用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实施 策略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产教融合下卓越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型农民学院”的创新机制实践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作用机 理及改善措施 企业参与高校职业教育转型机制研究 高等院校转型实践中的章程变革研究 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小学生音乐素质标准的研制和评价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与实证研究 中学营养教育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宋映权 胡义秋 纪林芹 刘衍玲 曾红 祝智庭 陈明选 林莉兰 汪基德 罗刚 陈增红 刘克勤 陈松兰 李中建 古翠凤 王海莹 匡瑛 唐以志 程征 刘咏莲 张细谦 谭思洁 柴巍中
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收稿日期]2022021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 测井重大技术现场试验与集成配套 (2019D -3809)㊂ [第一作者]田晓冬(1982),女,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测井解释评价方向的研究工作,t i a n x i a o d o n g@p e t r o c h i n a .c o m .c n ㊂田晓冬,魏博,梁忠奎,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0(4):33-42. T I A N XD ,W E IB ,L I A N GZ K ,e t a l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o fN a n pu 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023,20(4):33-42.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田晓冬1,魏博2,梁忠奎1,彭洪立1,贺忠文1,张陈珺2,苗秀英2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2.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通常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可压性评价对区域压裂改造层位优选㊁效益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东二段㊁东三段储层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为基础,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物性指数,选取最小孔喉半径法㊁J 函数法㊁最小曲率半径法和累积储能丢失法确定有效储层下限,并建立有效厚度评价标准,综合物性指数㊁有效厚度和含油饱和度构建储层储集指数;对比分析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㊁规划求解等4种方法,优选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结合常规测井曲线得到储层脆性指数㊁断裂韧性等工程参数,构建储层工程指数;基于研究区压裂井生产数据,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储层工程指数可压性评价图版,并应用于6口压裂井,压裂前图版分类结果与压裂后产能结果相符㊂[关键词]南堡凹陷;储集指数;工程指数;可压性评价[中图分类号]T E 12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23)04003310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o f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 o fN a n p uS a gT I A NX i a o d o n g 1,W E I B o 2,L I A N GZ h o n g k u i 1,P E N G H o n g l i 1,H EZ h o n g w e n 1,Z H A N GC h e n j u n 2,M I A OX i u y i n g21.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J i d o n g O i l f i e l dC o m 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T a n gs h a n063004,H e b e i 2.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G e o l o g y ,C h i n aN a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 C o r po r a t i o n ,X i a n710077,S h a a n x i A b s t r a c t :T h em i d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N o .4s t r u c t u r e o fN a n p uS a g a r em a i n l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l o w p o r o s i t y an d l o w p e r m e a b i l i t y ,w h i c hu s u a l l y r e q u i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t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oo b t a i n i n d u s t r i a l o i l f l o w .T h e r e f o r e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s e r v o i r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i s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f o r t h e s e l e c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 f r a c t u r i n g re f o r m e dh o r i z o n s a n db e n e f i c i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a k i n g t h er e s e r v o i r so ft h e2n da n d3r d m e m b e r so fD o n g y i n g Fo r m a t i o ni n N o .4s t r u c t u r eo fN a n p uS a g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p e t r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t h e a n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w a s u s e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 ,a n d t h e l o w e r l i m i t o f e f f e c t i v e r e s e r v o i r s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b y m i n i m u m p o r e t h r o a t r a d i u sm e t h o d ,J f u n c t i o n m e t h o d ,m i n i m u mc u r v a t u r e r a d i u sm e t h o da n dc u m u l a t i v e e n e r g ys t o r a g e l o s sm e t h o d .T h ee f f e c t i v et h i c k n e s se v a l u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t h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 ,e f f e c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a n do i l s a t u r a t i o n w a s i n t e g r a t e dt oc o n s t r u c t t h er e s e r v o i re n e r g y s t o r a ge i n d e x .F o u r 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i n g X u -W h i t e m o d e l ,e m p i r i c a lf o r m u l a ,r e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a n d p r o g r a mm i n g s o l u t i o n w e r ec o m p a r e da n d a n a l y z e d .Th e p r o g r a mmi n g s o l u t i o nm e t h o dw a s s e l e c t e d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s h e a rw a v e t i m e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s u c ha sr e s e r v o i r f r i a b i l i t y i n d e xa n df r a c t u r et o u g h n e s sw e r eo b t a i n e db y c o m b i n i n g wi t hc o n v e n t i o n a l l o g g i n g c u r v e s t oc o n s t r u c t t h er e s e r v o i re n g i n e e r i n g in d e x .B a s e do n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d a t ao f f r a c t u r e d w e l l s i nt h e s t u d y a r e a ,a r e s e r v o i r s t o r a g e i n d e x -r e s e r v o i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d e x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c h a r t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a n d a p p l i e d t o s i x f r a c t u r e dw e l l s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c h a r t b e f o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w e r e 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 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r e s u l t s a f t e r f r a c t u r i n g.K e yw o r d s :N a n p uS a g ;s t o r a g e i n d e x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d e x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㊃3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0卷第4期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2023,V o l .20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南堡凹陷是华北地台基底上,经中㊁新生代构造运动发育起来的一个 北断南超 的箕状凹陷[1],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凹陷南部为沉降中心,4号构造带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区之一[2],东营组二段(以下简称东二段)㊁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冀东油田储量升级和产能建设的主要含油层系,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㊁分流间湾㊁河口坝等[3]㊂研究区为4号构造东二段㊁东三段中深层砂岩储层,储层主要埋深3000~4000m ,具有明显的薄互层特点,通常不具有自然产能或低效自然产能,压裂改造是研究区低渗透薄互层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㊂前人开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相㊁控制因素及成藏等方面,对储层孔隙结构及储层可压性缺乏深入研究,影响了下一步勘探开发㊂笔者以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储层储集品质和工程品质的影响,开展了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建立了可压性评价模型,有效指导了压裂选层工作㊂1 储层储集品质评价1.1 孔隙结构为了便于评价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按照油气评价方法中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类型划分表(S Y /T6285 2011)[4]对实验样品进行初步分类㊂Ⅰ类样品(中孔):15%ɤϕ(孔隙度)<25%;Ⅱ类样品(低孔):10%ɤϕ<15%;Ⅲ类样品(特低孔):5%ɤϕ<10%;Ⅳ类样品(超低孔):ϕ<5%㊂整理分析了4类样品的物性㊁黏土㊁粒度㊁扫描电镜㊁铸体薄片等岩心实验资料,明确了影响研究区孔隙结构的主控因素㊂研究区孔隙度分布范围为2.3%~20.8%,平均14.3%,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02~258.0m D (见图1),储层类型主要为中㊁低孔低渗型储层,孔隙度㊁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㊂图1 孔隙度、渗透率频率分布图F i g .1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图2 黏土含量频率分布图F i g .2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c l a y co n t e n t 黏土含量分布范围为2.3%~50.1%,平均含量13.9%,黏土类型以伊蒙混层为主(52.9%),其次为高岭石(29.1%),还含有少量绿泥石(9.1%)和伊利石(8.9%)(见图2)㊂粒度实验资料表明,Ⅰ类样品以巨砂㊁粗砂为主,粒径较大,粉砂和黏土小颗粒组分含量小于10%,Ⅳ类样品以细砂㊁极细砂为主,基本不含中粗砂等大颗粒组分,由Ⅰ类到Ⅳ类样品大颗粒组分减少,粒度逐渐变细,表明颗粒组分越细,孔隙结构越差(见图3)㊂基于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见图4)实验数据㊃4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3 粒度组分频率分布图F i g .3 F r e q u e n c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p a r t i c l e s i z e c o m po n e n t s 分析,Ⅰ类到Ⅳ类样品颗粒接触性质由漂浮状㊁点接触逐渐向线接触㊁凹凸接触㊁缝合接触变化,大颗粒组分明显减少且颗粒间堆积更加紧密,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颗粒间充填黏土矿物增多,喉道半径减小,面孔率降低,储层孔隙结构变差㊂综合分析铸体薄片㊁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得出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为后期成岩作用㊂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4],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㊁胶结和溶蚀作用㊂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颗粒间点线㊁缝合接触,原生孔隙减小,颗粒堆积紧密,严重影响了储层的储集和渗流能力;胶结作用主要表现为黏土矿物胶结,黏土矿物充填孔隙空间,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㊁改善储层孔隙结构的重要成岩作用,长石㊁岩屑等组分被酸性流体溶蚀,提供了大量的孔隙空间[5-8]㊂图4 4类样品铸体薄片图F i g .4 T h i n s e c t i o n s o f f o u r t y p e s o f s a m p l e c a s t i n gs 1.2 储层储集指数表1 压汞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统计表T a b l e1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m e r c u r y i n je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物性参数压汞参数r msr pc 50r pd K 0.8630.7590.7180.652ϕ0.6830.6210.6130.520注:K 为渗透率,m D ㊂研究表明,压汞数据与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广泛用于储层分类方法研究[9]㊂本次研究基于压汞实验数据分析排驱压力㊁分选系数等参数与孔隙度㊁渗透率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平均孔喉半径r m ㊁分选系数s ㊁中值孔喉半径r pc 50㊁最大孔喉半径r pd 等4个参数表征岩石微观渗流能力,结合表征储层储集能力的ϕ,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各参数相关性见表1㊂㊃5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2 判断矩阵取值量化表[9]T a b l e 2 Q u a n t i z a t i o n t a b l e o f j u d gm e n tm a t r i x v a l u e s [9]定义(因素i 与j )量化值i 与j 一样重要1i 稍稍重要于j 3i 重要于j5i 明显重要于j 7i 极其重要于j 9判断的中间值2,4,6,8表3 物性评价的判断矩阵T a b l e 3 J u d g m e n tm a t r i x o f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ev a l u a t i o n 参数ϕr msr pc 50r pd ϕ12335r m 1/21234s 1/31/2123r p c 501/31/31/213r pd 1/51/41/31/31由于4项压汞参数对孔隙度㊁渗透率的影响程度难以判定,需要在量化基础上综合分析各参数影响,本次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较为准确地定量分析各参数所占权重[10]㊂层次分析法(A H P)是一种典型的将决策者对于决策事件的决策思维进行量化的过程,可有效将各压汞参数对于储层物性影响程度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权重值,实现微观孔隙结构的准确表征[11-13]㊂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两两参数重要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表2为S A A T Y 给出的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9]㊂构建储层储集指数目的为综合表征储层储集性和渗透性,各压汞参数主要反映储层渗透性,储集性通过孔隙度来表征,因此孔隙度相对其他参数来说最重要,各压汞参数通过表1相关性分析表明,r m 与孔渗相关性最高,s 和r pc 50次之,r pd 相关性最差,因此通过参数间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㊂利用和积法求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w =(0.40,0.27,0.16,0.11,0.06),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 a x =5.1348,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测,得到一致性比例R C =0.03㊂由于R C <0.1,因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验证了权重的合理性㊂即ϕ㊁r m ㊁s ㊁r pc 50㊁r pd 权重分别为0.40㊁0.27㊁0.16㊁0.11㊁0.06,从而构建储层物性指数P 的计算式: P =0.4ϕ+0.27r m +0.16s +0.11r p c 50+0.06r p d (1)图5为储层物性指数P 与孔隙度㊁渗透率交会图,R 2分别为0.7929㊁0.7361,同表1压汞参数与孔㊁渗相关性比较,物性指数与渗透率相关性差别不大,与孔隙度相关性明显提高㊂表明物性指数在不影响表征微观孔喉特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岩石储集性质的表征能力,反映储层宏观物性特征更加全面和准确㊂图5 P 与ϕ㊁K 交会图F i g .5 C r o s s p l o t o f r e s e r v o i r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i n d e xw i t h p o r o s i t y a n d p e r m e a b i l i t y通过岩心归位,在常规测井曲线质量控制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性分析优选声波时差Δt ㊁密度ρ㊁自然伽马q A P I 等三条常规测井曲线与岩心建立的储层物性指数P 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由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的储层物性指数P 1:P 1=-0.126q A P I +0.045Δt 24.574ρ+59.67(2)研究表明,储层储集品质除受储层孔隙度㊁渗透率影响外,还受储层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影响㊂研究㊃6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区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储层累计厚度大但有效厚度小,因此需要确定目的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㊂本次研究以压汞㊁孔渗等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基于统计规律分别应用最小孔喉半径法㊁J 函数法㊁最小曲率半径法㊁累积储能丢失法计算目的层有效厚度下限㊂1)最小孔喉半径法㊂在孔隙或喉道壁上有一层吸附能力很强的束缚水膜,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剪切能力,在生产压差下难以运移出去㊂水湿性碎屑岩颗粒表面附着水膜厚度约为0.1μm ,大于0.1μm 为有效喉道㊂作平均孔喉半径与渗透率关系图,取r m =0.1μm 时对应的渗透率为渗透率下限,再通过孔渗关系计算孔隙度下限,得出渗透率下限为0.64m D ,孔隙度下限为10.1%㊂2)J 函数法㊂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的重要资料,曲线的不同进汞压力区间对应不同孔喉半径区间,每个区间对于渗透率都有各自的贡献值,随着进汞压力越来越大,孔喉半径越来越小,当某个孔喉半径对于渗透率的累计贡献达到99.99%时,即可求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㊂实验室条件下的压汞资料是单一样品孔隙结构的反映,为了综合反映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需要将性质相同的毛细管压力曲线平均为一条能代表储层综合特征的毛细管压力曲线㊂L E V E R E T T 等提出了不受物性影响的J 函数公式:J (S w )=p c σ㊃c o s θKϕ(3)式中:J (S w )为J 函数;p c 为压汞进汞压力(毛细管压力),M P a ;θ为润湿接触角,(ʎ);σ为流体表面张力,N /m ㊂计算J 函数后,利用P u r c e l l 法求取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计算公式如下:ðni =1ΔK i =ΔK 1+ΔK 2+ +ΔK n(4) ΔK i =ΔK f iðni =1ΔKfi (5) ΔK f i =ΔS i ~i +12(p 2c i +p 2c i +1)(6)式中:ðni =1ΔK i 为累计渗透率贡献,%;ΔK i 为区间i 渗透率贡献,%;ΔS i ~i +1为区间i ~i +1的进汞饱和度,%;p c i㊁p c i +1分别为区间i ㊁i +1的毛细管压力,M P a ㊂计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后再通过交会图法求得对应的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计算得到孔隙度下限为9.2%,渗透率下限为0.51m D ㊂3)最小曲率半径法㊂曲线的曲率是针对曲线上某个点的切线方向角对弧长的转动率,通过微分来定义,表明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㊂曲率越大,表示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曲率的倒数是曲率半径㊂在中值压力与孔隙度交会图中,趋势线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孔隙度的增大,中值压力迅速减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过渡到第二阶段,即随着孔隙度的增大,中值压力趋于稳定㊂计算曲率半径最小的点即曲线的拐点,拐点对应的孔隙度为孔隙度下限,再由孔渗关系得到渗透率下限,计算得出孔隙度下限为9.5%,渗透率下限为0.59m D ㊂4)累积储能丢失法㊂该方法的核心是以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为基础,统计各参数频率分布规律,计算累积储能和产能丢失曲线,以低孔渗段累积储渗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为界限确定孔隙度下限值㊂其中孔隙度储流能力Q ϕi公式为:Q ϕi=ϕi H i ðni =1ϕiHi(7)式中:ϕi 为区间i 的孔隙度,%;H i 为区间i 的储层有效厚度,m ㊂当储流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时,对应的孔隙度下限为8.4%,渗透率下限为0.43m D ㊂㊃7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4 有效厚度下限统计表 T a b l e 4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l o w e r l i m i t o f e f f e c t i v e t h i c k n e s s 方法孔隙度下限/%渗透率下限/m D储层物性指数下限最小孔喉半径法10.10.640.086J 函数法9.20.510.065最小曲率半径法9.50.590.072累积储能丢失法8.40.430.050平均值9.30.540.068综合上述4种方法统计结果见表4,为减小误差,对4种方法取平均值,得到研究区孔隙度下限为9.3%,渗透率下限为0.54m D ,对应的储层物性指数下限为0.068,因此定义P 1>0.068时,对应的储层厚度为储层有效厚度㊂基于岩电实验和地层水分析资料,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㊂因储层储集品质与物性指数㊁有效厚度㊁含油饱和度为正相关关系,综合3个参数构建储层储集指数I S 评价储集品质:I S =P 1㊃H ㊃S o(8)式中:H 为储层有效厚度,m ;S o 为储层含油饱和度,%㊂2 储层工程品质评价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工程品质主要利用阵列声波纵横波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而得到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表征工程品质[14-15]㊂由于阵列声波数据有限,如何准确建立横波曲线计算模型成为储层工程品质评价的关键环节㊂目前计算横波主要有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和规划求解4种方法[16-19]㊂笔者经过对比分析上述4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确定选取精度最高的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㊂2.1 横波时差计算利用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曲线,选取有实测阵列声波数据的N P 4-A 井进行建模㊂作横波时差(Δt s )与常规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优选相关性较高的补偿中子孔隙度(ϕn c )㊁密度(ρ)㊁声波时差(Δt )和自然伽马(q A P I)作为输入变量,定义各参数初始系数a ,b ,c ,d 和常数项e 为任意常数,得到计算横波时差(Δt s ,c)的初始计算式(式(9))㊂基于研究区8口井的实测阵列声波数据相关性分析,Δt s 与Δt ㊁ϕnc ㊁q A P I 呈正相关,与ρ呈负相关,因此加入限定条件,a >0,b <0,c >0,d >0;利用规划求解模型,将系数和常数项a ,b ,c ,d ,e 设置为可变参数,计算Δt s ,c 与Δt s 的差值,设置差值平方和取得最小值为优化目标,结合限定条件求得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得到Δt s ,c 最优解(式(10)): Δt s ,c =a ϕn c +b ρ+c Δt +d q A P I +e (9) Δt s ,c =1.2ϕn c -21.4ρ+0.37Δt +0.08q A P I +63.95(10)图6为N P 4-A 井计算横波时差(Δt s ,c )与实测横波时差(Δt s)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精度较高,同时实测纵波时差(Δt p )㊁Δt 两条曲线表明,常规测井声波时差与阵列声波纵波时差基本重合,可以用Δt 代替Δt p计算岩石力学参数㊂图6 计算横波与实测横波对比图F i g .6 C o m pa r i s o no f c a l c u l a t e da n dm e a s u r e dS -w a v e s ㊃83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分别基于X u -W h i t e 模型法㊁规划求解法㊁回归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横波时差和泊松比,计算结果对比如图7所示,对比发现规划求解法计算的横波时差和泊松比精度最高㊂总结分析4种方法的优缺点,X u -W h i t e 模型法同时考虑到岩石基质性质㊁孔隙度及孔隙形状㊁孔隙饱和流体性质的影响[20],物理意义比较明确,但该模型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需要输入的基础参数太多,部分参数只能选取近似值,影响最终计算结果;经验公式法计算简单㊁快速㊁所需参数少,但受地区影响太大,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不能够推广使用;回归分析法计算简单㊁误差相对较小,但该方法单纯基于数据统计原理,只适用于单井计算,邻井推广时误差较大;规划求解法可根据各参数实际物理意义及参数间相关性建立约束条件,不断优化求得最优解,模型计算精度高㊂图7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图F i g .7 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b y d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 2.2 储层工程指数构建利用规划求解法计算得到的横波时差,结合常规声波㊁密度测井资料通过式(11)㊁(12)计算泊松比和岩石弹性模量:μ=12Δt 2s -2Δt 2p Δt 2s -Δt 2p æèçöø÷(11) E =ρΔt 2s 3Δt 2s -4Δt 2p Δt 2s -Δt 2p æèçöø÷ˑ1.34ˑ1010(12)式中:μ为泊松比,1;E 为弹性模量,GP a ㊂测井评价中主要采用岩石弹性参数计算法和岩石矿物组分计算法计算岩石脆性指数,本次研究选取R i c k m a n 弹性参数法对岩石脆性指数I B 进行计算:I B =12E -E m i n E m a x -E m i n +μm a x -μμm ax -μm i n æèçöø÷(13)式中:E m a x ㊁E m i n 分别为弹性模量最大值㊁最小值,G P a ;μm ax ㊁μm i n 分别为泊松比最大值㊁最小值,1㊂利用自然伽马q A P I 计算泥质含量V sh : V s h=q A P I -q A P I ,m i nq A P I ,m a x -q A P I ,m i n (14)式中:q A P I ,m a x ㊁q A P I ,m i n 分别为自然伽马最大值㊁最小值,A P I ㊂结合弹性模量E ㊁泥质含量V s h 计算抗拉强度S 和断裂韧性指数I K : S =(0.0045+0.0035V s h)E 12.26(15) I K =0.0059S 3+0.923S 2+0.517S -0.3322(16)㊃93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陈治喜,李华阳等[21-22]研究表明,脆性指数表征岩石起裂的难易程度,脆性指数越大,对压裂反应越灵敏,形成的裂缝网格越复杂;断裂韧性指数表征岩石受外力作用后抵抗该裂隙继续向前扩展的能力,可反映储层压裂的难易程度,断裂韧性越小,形成的裂缝网络越复杂,裂缝形成之后越容易向前延伸[23]㊂一般来讲,脆性指数越高,断裂韧性指数越低,越有利于裂缝的形成和延伸,越容易形成复杂缝网㊂因此,构建储层工程指数I E 对工程品质进行评价:I E =I B I K(17)3 可压性综合评价结合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开展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㊂表5为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中给出的产能分类标准(Q /S Y01179 2019表C .3产能分类)[24],整理研究区压裂井生产数据,根据生产情况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并定义中产㊁高产为压裂有效,低产为压裂低效,特低产为压裂无效㊂表5 产能分类标准T a b l e 5 C a p a c i t y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 分类油藏千米井深稳定产量/(m 3㊃(k m ㊃d)-1)气藏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 3㊃(k m ㊃d)-1)高产ȡ15ȡ10中产5~<153~<10低产1~<50.3~<3特低产<1<0.3 计算各井压裂层段的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按照压裂有效层㊁压裂低效层和压裂无效层进行分类,作储层储集指数I S 和储层工程指数I E 交会的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如图8所示㊂由图8可知,储层储集指数㊁储层工程指数越大,对应的压裂效果越好,且三类储层存在明显界限,根据图9中三类层的分布情况,建立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㊂根据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建立可压性评价标准:I S >1.5且I E >1.2时为压裂有效;I S <0.7或I E <0.8时为压裂无效;其他范围为压裂低效㊂对南堡4号构造6口压裂井应用上述图版进行分类(见图9),其中5口井位于压裂低效区,1口井位于压裂有效区㊂根据生产情况,5口井压后日产量在5~11m 3,表现为压裂低效,1口井压后日产量16m 3,表现为压裂有效,压裂后产能结果与压裂前图版法评价结果相符,对比情况如表6所示㊂图8 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 图9 压裂井评价结果图F i g .8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c h a r t o f 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F i g.9 E v a l u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f r a c t u r e dw e l l s 4 结论1)基于铸体薄片㊁粒度等岩心实验资料分析结果,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为后期成岩作用,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储层物性指数表征孔隙结构,并建立储层有效厚度评价标准,㊃0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综合储层物性指数㊁储层有效厚度和储层含油饱和度构建储层储集指数㊂表6 压后产能与压前分类结果统计表T a b l e 6 S t a t i s t i c a l t a b l e o f p o s t -f r a c t u r i n g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r e -f r a c t u r i n g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压裂井I SI E压后日产量/m3压后产能压前分类结果1井2.11.316中产压裂有效2井0.91.25低产压裂低效3井0.71.411低产压裂低效4井1.60.98低产压裂低效5井1.41.27低产压裂低效6井1.01.310低产压裂低效2)对比分析X u -W h i t e 模型㊁经验公式㊁回归分析㊁规划求解4种计算横波的方法,应用规划求解法计算横波时差,结合密度㊁声波时差㊁自然伽马等常规测井曲线计算弹性模量㊁泊松比等力学参数,进而得到储层脆性指数和断裂韧性指数,构建储层工程指数㊂3)基于储层储集指数和储层工程指数的研究,以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压裂井的生产资料为基础,建立储层储集指数储层工程指数可压性综合评价图版,并建立可压性评价标准,经验证压裂前图版分类结果与压裂后产能结果相符㊂参考文献:[1]王恩泽,刘国勇,庞雄奇,等.南堡凹陷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及成因机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0,47(2):321-333.WA N GEZ ,L I U G Y ,P A N G X Q ,e t a l .D i a g e n e t i c e v o l u t i o na n d 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 o fm i d d l e t od e e p cl a s t i c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N a n p u s a g ,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E a s tC h i n a [J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m e n t ,2020,47(2):321-333.[2]张艺楼,吴浩,纪友亮,等.南堡凹陷南部不同构造带东二段储层孔隙结构差异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20,39(1):85-95.Z HA N G YL ,WU H ,J IYL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2t hm e m b e r r e s e r v o i r o fO l i g o c e n eD o n g y i n g F o r m a t i o n ,s o u t h e r nN a n p uS a g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q u a l i t y [J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 e tM i n e r a l o gi c a ,2020,39(1):85-95.[3]吴浩,纪友亮,周勇,等.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深层优质储层成因[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48(3),553-569.WU H ,J IYL ,Z HO U Y ,e t a l .O r i g i no f t h eP a l e o g e n e d e e p b u r i a l h i g h -q u a l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N a n p u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2019,48(3):553-569.[4]国家能源局.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 Y /T6285 2011[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N a t i o n a l E n e r g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E v a l u a t i n g M e t h o d s o fO i l a n dG a sR e s e r v o i r s :S Y /T6285 2011[S ].B e i j i n g :P e t r o l e u mI n d u s t r yP r e s s ,2011.[5]赖锦,王贵文,王书南,等.川中蓬莱地区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地质,2013,40(3):927-938.L A I J ,WA N G G W ,WA N GSN ,e t a l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fa c t o r so f 2n da n d4t h m e mb e r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U p p e rT r i a s s i cX u j i a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P e n g l a i a r e a ,c e n t r a l S i c h u a nB a s i n [J ].G e o l o g y I nC h i n a ,2013,40(3):927-938.[6]高长海,张嘉豪,张新征.成岩作用对碎屑岩不整合储层物性的影响 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19):6-11,36.G A O C H ,Z H A N GJH ,Z H N GXZ .T h e e f f e c t o f d i a g e n e s i s o n t h e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l a s t i c u n c o n f o r m i t y re s e r v o i r s :Ac a s e of t h e u n c o n f o r m i t y o n t h e t o p o f t r i a s s i c i nX i a z i j i eA r e a o f J u ng g a r B a s i n [J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i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2018,15(19):6-11,36.[7]杨佳奇,纪友亮,吴浩,等.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以3号构造带古近系沙一段为例[J ].沉积学报,2022,40(1):203-216.Y A N GJQ ,J IYL ,WU H ,e t a l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p o r o s i t y e v o l u t i o n o f d e e p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N a n p uS a g :A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a 1M e m b e r o f t h e P a l e o g e n e i nN o .3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J ].A c t a S e d i m e n t o l o gi c a S i n i c a ,2022,40(1):203-216.[8]张晶,李勇,张自力,等.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影响分析[J ].地质学刊,2012,36(1):8-16.Z HA N GJ ,L IY ,Z H A N GZL ,e t a l .D i a g e n e s i s a n d r e s e r v o i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a t E s 3inQ i b e i R a m p o fQ i k o uS a g [J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l o g y,2012,36(1):8-16.[9]魏博,赵建斌,魏彦巍,等.福山凹陷白莲流二段储层分类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0,50(6):1639-1647.㊃14㊃第20卷第4期田晓冬等:南堡凹陷4号构造中深层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㊃24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7月W E IB,Z H A OJB,W E IY W,e t a l.R e s e r v o i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i ns e c o n d m e m b e ro fL i u s h a g a n g F o r m a t i o n i nB a i l i a n A r e a,F u s h a nS a g[J].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E a r t h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2020,50(6):1639-1647.[10]赖富强,罗涵,覃栋优,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8,25(3):154-159.L A IFQ,L U O H,Q I N D Y,e t a l.C r u s h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s h a l e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J].S p e c i a l O i l a n dG a sR e s e r v o i r s,2018,25(3):154-159.[11]黄天镜,刘钰洋,吴英强,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双甜点评价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5):1775-1782.HU A N G TJ,L I U Y Y,WU Y Q,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w e e t s p o t s i n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r e s e r v o i r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 a l 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J].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21(5):1775-1782.[12]张冲,夏富国,夏玉琴,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J].钻采工艺,2021,44(1):61-64.Z H A N GC,X I AF G,X I A Y Q,e t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f r a c a b i l i t y 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sb a s e do n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J].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2021,44(1):61-64.[13]S A A T Y TL.层次分析法:在资源分配㊁管理和冲突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S A A T Y T L.T h e 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M c G r a w-H i l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B o o kC o m p a n y[M].B e i j i n g:C h i n aC o a l I n d u s t r y P u b l i s h i n gH o u s e,1988.[14]曾治平,刘震,马骥,等.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新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19,25(2):223-232.Z E N GZP,L I UZ,MAJ,e t a l.An e w m e t h o d f o r f r a c r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d e e p a n d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r e s e r v o i r s[J].J o u r n a l o fG e o m e c h a n i c s,2019,25(2):223-232.[15]信诗琪.致密砂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及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X I N GSQ.F r a c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D].B e i j i n g: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2018.[16]X USY,WH I T ERE.An e wv e l o c i t y m o d e l f o r c l a y-s a n dm i x t u r e s[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0,43(1):91-118.[17]X USY,WH I T ERE.A p h y s i c a lm o d e l f o r s h e a r-w a v e v e l o c i t y p r e d i c t i o n[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2010,44(4):687-717.[18]C A S T A G N AJP,B A T Z L E M L,E A S TWO O DR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c o m p r e s s i o n a l-w a v e a n d s h e a r-w a v e v e l o c i t i e s i nc l a s t i cs i l i c a t e r o c k s[J].G e o p h y s i c s,1985,50(4):571-581.[19]G R E E N B E R G M L,C A S T A G N AJP.S h e a r-w a v ev e l o c i t y e s t i m a t i o n i n p o r o u s r o c k s:t h e o r e t i c a l f o r m u l a t i o n,p r e l i m i n a r y v e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1992,40(2):195-209.[20]张鹏,杨巧云,范宜仁,等.基于X u-W h i t e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评价[J].岩性油气藏,2020,32(6):138-145.Z H A N GP,Y A N G Q Y,F A N Y R,e t a l.G a s-b e a r i n g p r o p e r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b a s e do nX u-W h i t em o d e l[J].L i t h o l o g i cR e s e r v o i r s,2020,32(6):138-145.[21]陈治喜,陈勉,金衍.岩石断裂韧性与声波速度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7,19(5):56-60.C H E NZX,C H E N M,J I N Y.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r o c kf r a c t u r e t o u g h n e s sa n da c o u s t i cv e l o c i t y[J].O i lD r i l l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1997,19(5):56-60.[22]李华阳,周灿灿,李长喜,等.致密砂岩脆性指数测井评价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集层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5):593-597.L IH Y,Z H O UCC,L I CX,e t a l.L o g g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r i t t l e n e s s i n d e x i n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J].X i n j i a n g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2014,35(5):593-597.[23]李振华.致密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8):80-82.L I Z H.A n a l y s i s o f f r a c t u r i n g a b i l i t y f a c t o r s o f t i g h t r e s e r v o i r[J].C h i n aR e s o u r c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2020,38(8):80-82.[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天然气控制储量计算方法:Q/S Y01179 2019[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P e t r o C h i n a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C a l c u l a t i n g m e t h o d s f o r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b a b l er e s e r v e s:Q/S Y01179 2019[S].B e i j i n g:P e t r o l e u m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2019.[编辑]龚丹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最终稿(已按专家意见修改)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基于AHP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第卷第期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 2009年月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2009基于AHP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彭建1,2柳昆1,2郑付涛3李晓军2彭芳乐1,2(1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3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常州,213003)摘要: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条件。
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的多源复杂性问题,以岩土工程勘察原始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选择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数学模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某地级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的评价模型,且利用ArcGIS叠加生成了最终适宜性评价图,旨在为后续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ArcGIS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Evaluation for the Suitability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AHPPENG Jian1,2, LIU Kun1,2, ZHENG Futao3 ,LI Xiaojun2, PENG Fangle1,2,(1 Research Centre for Underground Space of Tongji University)(2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ongji University)(3 Changzhou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Abstract: Underground space is one of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it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s significant and one of basic conditions of constituting planning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his paper, aiming at multi-fountainhead and complex problem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dopts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Furthermore, it selects mathematic model of multi-targets linear weighted function method, and sets up evaluation model of zoning of the suitability of one city’s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gets the final evaluation figure of the suitability with ArcG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oretic warranties for planning of underground space.Key words: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USEU), suitability, AHP, evaluation model;ArcGIS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第卷1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环境、用地紧缺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232101251175程峰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教学单位(盖章)
专业
法学
学生类别
开放教育本科
课题名称
浅析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
填报
时间
2014年9月8日
课
题
内
容
简
介
一、我国现行规范对广告代言人代言广告规制缺失与局限
二、虚假广告代言的法律责任分析
三、我国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构建
(一)修改《广告法》等相关立法,将广告代言人纳入法律规制框架
(二)代言人的真实性信息提供义务
(三)代言人主观要件
(四)确立归责原则
(五)追究行政责任
(六)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指导教师姓名
储海平
参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姓名
程峰
指导教师意见
符合要求,同意上报
储海平
市校
审核
意见
审核部门盖章:年月日
1232101401003周轩
二、醉酒驾车现象的成因
三、醉酒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四、解决醉酒驾车问题的对策
指导教师姓名
储海平
参加学生姓名
周轩
指导教师意见
符合要求,同意上报
储海平
市校
审核
意见
审核部门盖章:年月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教学单位(盖章名称
醉酒驾车现象的法律分析
填报
时间
2014年9月8日
课
题
内
容
简
介
本文指出只有通过对醉酒驾车现象及成因的分析,提出通过交通执法水平的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交通法律法规的健全、及交通科技的创新,才能有效防止、减少甚到杜绝醉酒驾车犯罪,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1232101451197章洲颖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教学单位(盖章)
专业
法学
学生类别
开放教育专科
课题名称
关于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法律问题及思考
填报
时间
2014年9月8日
课
题
内
容
简
介
近年来,民间借贷渐趋活跃。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但由于立法制度及有效监管的缺失,其自由发展也引发了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并以江苏省南京市几例典型案件为出发点,分析了民间借贷的主要风险,借鉴发达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立足于人民银行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能,对完善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指导教师姓名
储海平
参加学生姓名
储海平
市校
审核
意见
审核部门盖章:年月日
1232101251178蒙井洋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
教学单位(盖章)
专业
法学
学生类别
开放教育本科
课题名称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与定罪
填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
2014年9月8日
课
题
内
容
简
介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上身趋势,而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的普遍出现不仅给法律责任的认定带来诸多困难,而且对受害人,对社会公共安全都是极大威胁。该篇文章通过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实践中针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事故如何定罪。
指导教师姓名
储海平
参加学生姓名
蒙井洋
指导教师意见
符合要求,同意上报
储海平
市校
审核
意见
审核部门盖章:年月日
基于GIS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
文章编号:1000‐677X(2015)06‐0019‐06D O I:10.16469/j .css .201506003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6期C HIN A SPO RT SCIEN CE V o l .35,N o.6,19‐24,2015.基于GIS 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ports I 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B ased on GIS马冬雪1,江芸1,朱明勇2112M A Dong‐xue ,JI A N G Y un ,Z HU Ming‐y ong摘要:利用GIS 空间分析法,分析了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529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研究表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组团状分布,主要组团分布区域为黄河中下游组团、长江中下游组团、少数民族地区组团;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了1个以京津翼为核心区的高密度核心圈,1个以浙江为核心区的次级核心圈和4个小核心圈(分别以贵州、吉林、新疆和青海为核心区);影响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生态环境类型、申报制度和分类归属,其中,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类型和风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制度和分类归属是影响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观因素。
提出了完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认定制度和分类体系,转换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形式与功能,补充高质量的田野调查等建议。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Ab st r a c t:By usin g the m eth o d of G I S spatial anal y sis ,this paper anal yz es the 529sp o rts intan‐g ible culture herita g e pr o jects that ha v e been alread y included in nati o nal and pr ov incal lis t .T heresult sh ow s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 o n of C hinese spr o t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is une‐v en ,w ith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clus ter fo r m.T he m ain dist ributi o n area is in the Y ell ow Ri v er ,Y an g t z e Ri v er ,and m in o rit y re g i o n .C hinese sp o rt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res o urces fo r m so ne B eijin g T ianjin and Heibei as the c o re area o f the hi g h densit y c o re area ,w ith o ne Z hejian gas the c o re area of the sec o ndar y c o re circle and fo ur s m all inner circle (G ui z h o u ,Jilin ,X injian gand Q in g hai as the c o re area).T he m ain f act o rs in f luencin g the spatial distributi o n of C hinesesp o rt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ha v e ec o l og ical en v ir o n m ent t y pes ,classi f icati o n and rep o r‐tin g s y s te m.A mo n g the m,the o bjecti v e e x is tence of the ec o l og ical en v ir o n m ent deter m ines theq uantit y,t y pe and s t y le of sp o r t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rep o r tin g and classi f icati o n s y s‐te m of sp o rt s intan g iblecultural herita g e are the m ain subjecti v e f act o rs in f luencin g spatial dis‐tributi o n .I t su gg es ts tha t w e sh o uld i m pr ov e the sp o rt 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declarati o nand rec og niti o n s y s te m,chan g e the fo r m and f uncti o n of sp o rts intan g ible cultural herita g e pr o‐j ect and suppl y hi g h qualit y f ield in v esti g ati o n su gg esti o ns .K ey w or ds:G IS ;s p o r t s i n t an g i b l e cu l t u r a l he r i t a g e;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u t i on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1 前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和行动。
下扬子句容地区海相上组合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下扬子句容地区海相上组合油气地质条件评价花彩霞【摘要】下扬子句容地区的构造形成演化可以分为海相盆地稳定隆降、逆冲推覆、拉张断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句容地区海相上组合烃源岩主要为盆地构造稳定阶段沉积的二叠系泥岩及下三叠统青龙群泥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侏罗系象山组、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储集层和三叠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域性盖层为白垩系浦口组泥岩.虽然该区海相地层遭受了多期次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改造作用,对油气成藏条件产生了很大影响和破坏,但研究认为在后期改造相对薄弱地区如该区后缘凹陷,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评价出索墅镇—黄梅桥—陈武地区和句容—行香地区2个有利区块.【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4(038)002【总页数】6页(P200-205)【关键词】海相上组合;油气地质条件;下扬子;江苏句容【作者】花彩霞【作者单位】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下扬子地区海相上组合地层主要属上古生界和中生界海相地层,分布面积约17×104km2,占全国海相沉积总面积的1/8(俞凯等,2001;郭念发等,2002;肖开华等,2006)。
整套海相地层油气显示极为活跃(俞凯等,2001;郭念发等,2002),是目前下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主力层系组合,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近几年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效果显著,下扬子中、古生界领域的海相油气勘探也备受关注,但历经50多年的勘探,除黄桥地区溪桥构造带(陈荣, 2010;李建青等,2013)及句容地区R2井、R3井、JB1井在下三叠统青龙群、龙潭组获得工业油流外,区内海相油气勘探迄今未获实质性突破,勘探工作已然进入瓶颈期(刘东鹰, 2003;刘子满等,2006)。
作为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最有前景的地区之一,句容地区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油气突破,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
因此,在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下,深入分析下扬子句容地区盆地构造演化规律及油气地质特征,对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1)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9月)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农村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承担德育及法律教学工作,能有效开展课题,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身为中职学校中级职称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本课题还得到了有关教研部门从事教育教学的相关人员的支持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展示。
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为了开展本课题研究,我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
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德育管理等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如思想导向统一性;教育性;主体能动性;系统整体性;实效性等。德育管理组织;德育常规管理;德育管理方法;德育管理环境等理论,这些基本理论为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指针。
2.感恩教育: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正常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才能做到心有他人,回报社会,才能塑造完美人生。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寻找规律性的方法途径。如对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可采用激励方法,加以肯定,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存在问题的,进行个别引导,使其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感恩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进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整体界定
中职生还处于世界观未树立阶段,正是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时机,他们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的反思,因此展开感恩教育也就更能取得效果。通过在农村中职校开展感恩教育研究努力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意义,明确感恩的对象,掌握感恩的方法,长期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感恩。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
1.中职生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因此,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心存感激,进而能知恩图报。
附件一:
溧水区201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姓名
储海平
所在学校
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申报级别
市县
课题名称
农村中职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溧水中专校为例开展研究
课题类别
职教
课题关键词及整体界定
一、关键词界定
1.农村中职校:本课题特指公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其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至5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其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后可以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农村中职校是指县级以下的中等职业学校。
2.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培育感恩的幼苗,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进而学会做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职业教育。
3.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家长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使他们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1)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2)课题阶段性推广。
3.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1)调查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中职生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我们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将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3.中职生感恩教育有效形式研究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采用主题班会、感恩行动月、感恩作业、感恩故事、感恩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进而使感恩之行成自然之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本课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二、课题的意义
1.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努力在学生心中播下树立“感恩是种责任”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尊重、感谢、赞美、帮助别人,懂得生命的重要。
学习了(1)刘湘潭: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1期。(2)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J];桂海论丛;2008年06期。(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4)4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年01期。(5)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1.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机实施,发现问题给予关注,及时诱导。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感恩教育就该时时为教育之时,事事为教育之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动态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现状调查,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让家校互连,对孩子进行共同教育和监督,从而推动感恩教育积极有序地展开。
2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
4.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学校意见
区教科室
意见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很多人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只知接受,不知责任……这一现状与我们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当前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缺失,并付诸行动,如何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是放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他们的成果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在中职学校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新的模式。
2.通过养成教育,使中职学生把“感恩”意识变成一种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校园感恩文化”。
3.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校的德育水平。
4.努力推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联动,形成“感恩”的整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