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刘阳春
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胡向东;刘婧;王志会;张宏;邱兰燕;钱林学【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22【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gene transfection of pigment epithelium - derived factor ( PEDF ) plasmid to HepG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ous models by ultrasound 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could inhibi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mice. Methods HepG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ou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rty five rats. Thes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rats in group I ( control group )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rats in group II were injected with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rats in group III received an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and microbubbles; rats in groupIV were injected with microbubbles followed by immediat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nd rats in group V received an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and microbubbles, with exposure to ultrasou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eatment, features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mage of lesion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umor were calculated, and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in lesions was detected. 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had been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nhancement of lesions in group V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group I;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umor ingroup V and group IV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II and group III; the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in lesions of group 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four groups ( P < 0.01 ).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PEDF gene combined ultrasound 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s helpful for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an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This method provides an useful gen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介导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质粒转染HepG2荷瘤裸鼠的治疗价值.方法建立裸鼠HepG2肝细胞肝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PEDF质粒组;Ⅲ组:PEDF质粒+微泡组;Ⅳ组:微泡+超声辐照组;Ⅴ组:PEDF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瘤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计算抑瘤率,并检测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应用SPSS软件分析各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Ⅴ组瘤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明显弱于Ⅰ组;Ⅳ组及Ⅴ组抑瘤率明显高于Ⅱ、Ⅲ组;Ⅴ组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有助于提高质粒转染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总页数】4页(P1757-1759,1762)【作者】胡向东;刘婧;王志会;张宏;邱兰燕;钱林学【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与传统转染比较的实验研究 [J], 廖沁;周希瑗;王志刚2.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J], 聂芳;徐辉雄;吕明德;汤庆3.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J], 廖沁;周希瑗;王志刚;李佳4.超声靶向微泡破裂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刘同刚;沙凯辉;李云华;张立国;刘贤贤5.超声靶向微泡破碎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张园;朱惠明;李银鹏;张海;王娜;吕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靶向超声微泡介导miRNA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
面, 依靠 抗 原抗 体 或配 体受 体 之 间 的特异 性 结合 , 通 过血 液 循 环 积 聚 到特 异 的靶 器 官 或靶 组 织 , 从 而 使 器 官或 组
置 超 声 传 递 载 有 mi R 一 1 2 2的 高 分 子 微 泡 脂 质 体 复 合 物
( P L G A — P E G N P ) 至 肿瘤 中是 未经超 声作 用 的 7 . 9 倍 。超声 微 泡 破坏 技 术所 产 生 的空化 效 应有 助 于提 高 基 因转 染效 率, 解 决基 因治疗 效率 低 下 的问题 , 为 疾病 的 基 因治疗 提 供 新 的思路 。
暂时性 、 可逆 性 的I I ,  ̄ L , 增 加 了细胞膜 的通透 性 , 增 强 了 基
超声微 泡作 为一 种超声 造影 剂 , 已在超声 成像 、 药 物递 送 、
基 因转 染等 方 面展 示 出重要 的 应用 前景 。将载 m i R N A微
因转 染 作 用 。F E C H H E I ME R等 在 1 9 8 7年首 次 报 道 了 超声 辐 照可 以提高 细胞膜 通透性 , 并证 实超声 辐照 有助 于 D N A进入 细胞 。WA N G等 在 研究 中发 现 , 超 声辐 照强 度 对空化效应有着巨大地影响 , 声压从 0 . 8 M P a 增加 到6 . 9 MP a 时, 空化 效应 强度 增 加 5 0倍左 右 ; 当使 用最 小 声学 设
1 . 2 靶 向超 声 微泡 介导 基 因转 染机 理
超 生 靶 向载基 因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Pr g e sofulr s u ir b bl o t a ta e twil g n a d r g a g tn t r py o r s t a o nd m c o ub e c n r s g n tl e e n d u tr e ig he a
L O iX/ Ja -hn A Y , U in ceg
D ̄ e
n o adou u r d i , a ogH sil c 咖 tfC ris c a in N ,  ̄ o t , I t l Me c e f pa 埘
“50 1 , R. h a 155 P. C / n
【 bt c U ron ioub na eto a yh en u tgtg e p it csn e A sat la ud e bblc tsa nt cr t g d r r i r ys eo 蝴 oc r t ei r 】 ts m r e or tg r e o a d ga en t a fu it n h h h fu e d r nm .
c e t e trs a c l t s u d mirb b l o t s g n rie tt e t g tt s e n te r l fu t s n c e e g ,b c u e o l r a t am n ee rh,U r o e o u be c nr ta e tar d a h a e s u ,i oe o l a o i n r y e a s f a n a v r i h r
广东 广州 50 1 ) 155
(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
【 要】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 摘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技术,它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和微泡的特性,将药物或治疗物质精确地输送到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微泡聚集在病变部位,然后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微泡破裂,释放药物或治疗物质。
这种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精确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
在肿瘤治疗中,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化疗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部位,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超声波的作用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增强药物的疗效。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以将治疗物质输送到狭窄的血管部位,通过微泡破裂释放治疗物质,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医学领域,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将微泡破裂,释放清洁剂等物质,清洗污染物,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医学技术,它可以精确地将药物或治疗物质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李擎【摘要】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是一种新兴的靶向给药方法,以声学微泡包裹药物后,经局部超声辐照,可实现缓释及靶向给药的双重作用.同时,超声辐照可促进组织细胞内吞作用并产生声孔作用,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增加靶组织对药物的摄取.UTMD为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可有效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方法.本文对UTMD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 (UTMD)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drug delivery. The microbubbles encapsulated drug by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 are long circulating, sustained releasing, and targeted releasing when destroyed by ultrasound irradiation.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lso enhances drug absorption in the absence of cell damage by induction endocytosis and pore formation, providing a novel noninvasiv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r. The mechanis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UTMD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超声学;靶向治疗;微泡;药物释放系统【作者】李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59;R445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是静脉注入载药微泡后,在指定部位行超声辐照,超声波产生惯性空化致体内载药微泡破裂,同时对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实现局部释放药物并增加组织对药物的摄取。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吕霖漪1,2,刘学兵1,2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㊂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 )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㊂综述UTMD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㊂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超声;靶向微泡;基因;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0.014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药物治疗效果差及难治性心脏病病人逐年增加㊂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及精准医疗的发展,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 )联合基因治疗具有简便㊁微创性㊁靶向性㊁安全性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㊂相关研究表明,UTMD 搭载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在基因或分子靶向精准传递方面具有安全㊁可重复的特点[1],可提高基因转染率[2-3]㊁促进血管再生[4]㊁改善心室重构[5]㊁恢复心功能,在心脏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㊂现对UTMD 应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1 UTMD 的作用原理因微泡中气体强反射超声的物理特性,常作为超声造影剂,在可视情况下超声辐照微泡可实现被动靶向爆破;另外一种在微泡上连接靶向物质,使微泡向靶组织聚集,实现主动靶向,高能超声辐照使微泡 爆破 ,在组织局部产生 空化效应 机械效应 及 温热效应 等多种生物学效应㊂其中 空化效应 中的 瞬态空化 或称 惯性空化 ,使微泡内部产生能量的局部聚集融合,内部温度与压力不断增大,微泡自身发生振动,不断膨胀与缩小,达到临界直至爆裂释放出能量[6]㊂该过程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高振幅震荡㊁冲击波㊁内切力等,对血管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状态,使内皮细胞膜产生短暂的孔隙,增强细胞膜㊁血管通透性,破坏血管内血栓等㊂若微泡内结合其他物质,如基因㊁药物等,在空化效应的作用下实现可视化靶向治疗㊂因微泡可吸收和散射比周围组织更大的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2019YFS0436)作者单位 1.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2.超声心脏电生理学与生物力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72)通讯作者 刘学兵,E -mail :***************引用信息 吕霖漪,刘学兵.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0):3761-3764.超声信号,故可改变超声信号压力,有效提高成像对比度,增强图像质量[7]㊂超声波辐照微泡可降低超声空化阈值,产生的机械刺激㊁热效应及生物效应,诱导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㊁钙离子浓度改变及血流量增加,最终促进心肌细胞正性肌力作用[8]㊂根据超声靶向爆破微泡这一原理,该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㊂2 心脏疾病靶向微泡的研究进展靶向微泡材料多样,多由气核和外壳组成㊂常用的包括蛋白质类㊁脂类物质㊁糖类物质㊁高分子聚合物等,不同材质的微泡在应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㊂目前临床应用中的微泡多数含有氟化气体㊂有研究表明,人血清清蛋白中加入蔗糖并通入低溶解性的惰性气体如全氟丙烷气体,可获得稳定的清蛋白微泡[8],当其组成达到一定比例㊁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有较好的心肌显影,常作为分子成像造影剂㊂因清蛋白带有正电荷的氨基和带负电荷的羧基,当心肌发生炎症时,该区域的酸碱度及电荷发生变化,清蛋白微泡的电荷与该区域的电荷相吸,发生微泡延迟清除,从而达到靶向显影㊂与通入可溶性气体比较,通入低溶解性惰性气体的微泡在血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获得较长的存留时间[9]㊂与蛋白质类微泡比较,脂类微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㊁选择性㊁靶向性,因其能在水中形成脂质体,可在某特定部位大量快速聚集,显著增强回声信号,达到更佳造影效果,常用于基因荷载㊁无创评价心肌功能㊁定位病灶部位并评估严重程度等㊂Phillips等[10]研究显示,靶向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 -1)微泡可增强图像强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㊂相关研究显示,采用磷脂杂化法技术制备的微泡具有的稳定性和显影效果[11]㊂阳离子脂质制备的微泡具有较好的基因携带能力[12]㊂Zhang 等[13]研究显示,由于阳离子微泡(CMBs )具有较高的阳性电位,其DNA 结合能力显著增强,每5ˑ108CMB 的DNA 装载量为(17.81ʃ1.46)μg ㊂糖类物质组成的微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㊂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微泡具有稳定性的膜成分,可有效抵御巨噬细胞的吞噬,用于免疫系统造影,如淋巴循环㊂通过制备淋巴细胞-微泡复合物,探讨移植心脏早期的急性淋巴细胞排斥反应[14]㊂因重组人尿激酶原可特异性靶向溶栓,有研究将尿激酶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按一定比例结合,并与微泡联合组成的复合物用于血栓的溶解再通,结果显示再通率高达93%[15]㊂3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症的治疗PCI手术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通过经皮置入支架或球囊扩张建立血管再通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PCI术前㊁术后,向微血管内注入微泡,并在超声换能器的高或低机械指数脉冲下,评估进门至扩张时间,与急诊采取PCI手术比较,可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1个月后微血管阻塞比例明显减小,有助于改善早期心外膜通畅率,提高微血管流量[16]㊂无复流㊁再狭窄是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导致远端心肌细胞无法维持血流灌注,严重影响病人预后㊂近年来PCI术后并发症防治的研究逐渐增多㊂Phillips等[10]研究表明,VCAM-1靶向微泡能特异性与术后急性损伤的炎症血管平滑肌细胞结合,进行基因与药物传递,为早期检测和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提供思路㊂王宇豪等[17]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携Pik3cb shRNA的纳米微泡联合UTMD转染,14d后,内膜与中膜面积(I/M)比值为(0.48ʃ0.08),低于建模对照组的(0.96ʃ0.12)和Pik3cbshRNA组的(0.66ʃ0.07),结果表明携Pik3cb shRNA微泡可显著下调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表达,进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㊂4作为基因载体改善心功能临床基因载体常应用病毒㊂病毒载体因具有高转染性,能在体内高效㊁长期㊁稳定表达,临床科研中常用于基因转染,同时具有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理㊁易被体内溶酶体降解㊁难与细胞表面结合㊁难以穿透细胞或组织等缺点,临床应用存在局限㊂近年来,人工制备的微泡一定程度克服了病毒载体应用的困难,微泡可参与介导基因转染,提高基因表达,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功能,具有高靶向性㊁特异性结合靶细胞,毒副作用低,避开免疫系统,高效率运载基因等优点,可用于血管注射,在基因治疗㊁基因转染等分子生物学中应用广泛㊂目前,UTMD逐渐应用于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如用于传递腺病毒或质粒DNA到心肌[18]㊂Erikson等[19]将UTMD用于传递反义寡核苷酸(AS-ODN)至缺血心肌内,对抗TRAF3IP2(缺血/再灌注能诱导TRAF3IP2在心脏的表达,产生不良后果),结果显示,TRAF3IP2AS-ODN能有效抑制心室不良重构㊂炎性小体(NLRP3)是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病因素之一㊂肖雯婧等[20]研究SD大鼠发现,在DCM中,通过制备负载siNLRP3(NLRP3小干扰RNA)的纳米微泡并结合UTMD沉默NLRP3,具有增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㊂Cao等[21]在心肌梗死24h后犬体内输注含血管生成素1(Ang1)质粒的微泡,并使用直径为1cm的换能器在心脏区域进行超声基因转染,采用300kHz和2W/cm2的连续波照射,每次间隔10s,共20min;与对照组比较,UTMD-Ang1组心功能改善,且心肌梗死后1个月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N端B型利钠肽(NT-BNP)水平显著降低㊂5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Cui等[22]将UTMD与核定位信号多肽(NLS)结合组成新型基因转染系统,将Ang1基因转染到犬心肌梗死模型中,结果显示,Ang1mRNA和蛋白质仅在UTMD结合NLS实验组与单独使用UTMD实验组中表达,且UTMD结合NLS实验组较单独使用UTMD 实验组高出1.6倍,NLS参与协助DNA进入细胞核内,为UTMD用于基因转染的研究提供了思路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肌损伤的发生,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表达降低㊂Du等[23]通过UTMD介导的GDF11转染有效保护老龄小鼠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了衰老心脏的活力㊂Zhang等[24]通过UTMD结合搭载非有丝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aFGF)纳米微泡至DCM大鼠体内,观察到该过程激活了AKT/糖原合酶激酶(GS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抑制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最终逆转DCM大鼠心肌结构和功能㊂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病理性心肌肥厚中表达失常㊂通过搭载抗miR-23a的微泡联合UTMD对左心室肥厚大鼠进行治疗,发现其可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保留心脏功能,首次发现通过UTMD给药较全身给药所需剂量低200倍以上[25]㊂Sun等[26]研究显示,UTMD 搭载miR-21进入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体内可恢复心功能,减少细胞凋亡,为预防与治疗化疗后的心脏毒性提供思路㊂Zhong等[27]将UTMD搭载miR-150-5p 用于治疗心肌细胞损伤,通过抑制四肽重复结构域5 (TTC5)表达,减轻糖氧剥夺(OGD)诱导的原发心肌细胞损伤,同时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抵消OGD治疗对炎症反应的影响㊂6有助于心肌血管再生并抑制心肌纤维化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收缩导致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缺氧,心功能急剧下降,严重可致坏死㊂向梗死区域内输注与血管再生相关细胞㊁因子㊁特定药物等可协助血管再生以恢复局部血供,精确运送骨髓干细胞㊂Xu等[28]研究表明,超声微泡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提高梗死心肌的血管再生率,改善区域血流灌注,相较于对照组,心肌纤维化面积减小了46.8%,提示具有抑制心肌纤维化和重构的作用㊂Chen等[29]研究显示,再灌注成功后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若于2~ 4周后仅给予骨髓细胞,无法改善心功能,若联合超声微泡,可有效促进心肌c-kit+细胞增殖,增强延迟的骨髓细胞向缺血心肌的特异性聚集,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㊂因脯氨酰羟化酶结构域蛋白2(PHD2)可降解在缺血心肌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㊂Zhang等[13]使用UTMD介导传递shRNA 至缺血区域以沉默PHD2基因,结果显示,实验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用于评估转染效率)阳性细胞约占33.10%,高于单纯质粒组(0.51%)和质粒+超声组(5.21%),实验组区域内促血管生成因子如HIF-1α㊁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降低,梗死瘢痕减少,毛细血管密度和心肌灌注增加㊂Sun等[30]将脯氨酰羟化酶结构域蛋白2(PHD2)shRNA修饰的骨髓干细胞在UTMD作用下输入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可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增加血管再生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已被证实是重要的干细胞趋化因子之一,在心肌梗死后,干细胞通过趋化作用进入到梗死心肌内参与修复㊂SDF-1α/CXCR4通路在趋化过程发挥起着关键作用㊂Su等[31]研究显示,在心肌梗死大鼠体内运用UTMD转染SDF-1α基因,转染后发现梗死区CXC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外周血SDF-1α水平增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梗死区归巢增多,且随着SDF-1α表达的增加而增加,重复操作可循环增加㊂Yu等[32]研究进一步发现UTMD联合phSDF-1α-核因子-κB(NF-κB)转染可提高SDF-1α表达㊂Zhou等[33]研究显示,在频率4MHz㊁脉冲频率20Hz的低强度超声下,联合微泡,在8㊁18㊁26周期的脉冲长度(PL)治疗,结果显示,DCM模型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信号通路被激活,血管细胞活力增强,促进血管生成,心功能改善,显著抑制心肌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UTMD脉冲长度为3个周期,声压级为50%,机械指数为0.82,治疗时间为3min,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最佳条件㊂Zhang等[34]研究显示,UTMD可增强DCM大鼠的心肌血管活性,促进再生,其中以脉冲长度为26个周期的亚组效果最显著㊂Zhu等[35]研究显示,UTMD 参与治疗的心肌梗死大鼠体内VEGF㊁eNOS表达及一氧化氮表达均升高,梗死面积较治疗前缩小,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证实UTMD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物理方法㊂Yu等[36]研究显示,UTMD与亚硝酸盐协同治疗,通过增加eNOS恢复血管功能,同时亚硝酸盐参与可防止氧化应激㊂7小结与展望在难治性及药物疗效较差的心脏疾病(如难治性心力衰竭㊁心肌梗死后的恢复及冠状动脉微血管再通等)治疗方面,UTMD可作为一种将目标基因传递到活体动物器官的新疗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中显示出治疗潜力,为难治性心脏病提供了一种治疗新思路㊂尽管UTMD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相关目标基因的选择㊁微泡特定靶向能力㊁靶向显影效果㊁提高靶向微泡的穿透能力及基因携带能力,超声辐照的强度㊁时间及治疗后产生的长期副作用等有待进一步研究㊂参考文献:[1]WU J,LI R K.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ngene therapy:a new tool to cure human diseases[J].Genes&Diseases,2017,4(2):64-74.[2]JIANG N,CHEN Q,CAO S,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s combined with a peptide nucleic acid binding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mediate transfection of exogenousgenes by improving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import[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7,16(6):8819-8825.[3]郑晓东,李珊,刘映峰,等.超声微泡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7):1411-1415.[4]谭妍迪,周军,刘朝奇,等.超声微泡在血管病变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6):817-821. [5]CAO S,ZHOU Q,CHEN J L,et parison of intracoronaryand intravenous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mediated Ang1gene transfec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canine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ournal of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2017,70(1):25-33.[6]钟渝,刘政.超声空化效应在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4):256-258.[7]KOO B,LIU Y B,ABBOUD M,et al.Characterizing how size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affect echogenicity of ultrasoundcontrast agents[J].Ultrasonics,2023,127:106827.[8]尹立雪.心力衰竭物理治疗的新路径 超声波辐照诱导正性肌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8,30(4):469-473. [9]LEE L,CA V ALIERI F,ASHOKKUMAR M.Exploring new applications oflysozyme-shelled microbubbles[J].Langmuir,2019,35(31):9997-10006.[10]PHILLIPS L C,KLIBANOV A L,WAMHOFF B R,et al.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detection and delivery of molecularlytargeted microbubbles for gene delivery[J].IEEE Transactionson 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 Frequency Control,2012,59(7):1596-1601.[11]沙婷婷,缪小燕,郑荣琴,等.仿生微泡超声造影剂制备方法及其生物效能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2,31(2):161-168.[12]伍巧玲.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携hVEGF165表达载体阳离子脂质微泡的制备[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9.[13]ZHANG L,SUN Z X,REN P P,et al.Localized delivery of shRNAagainst PHD2protects the heart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rough ultrasound-targeted cationic microbubble destruction[J].Theranostics,2017,7(1):51-66.[14]于慧娟,崔前辉,郭元勋.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3):6287-6289.[15]朱艳萍.靶向微泡㊁尿激酶溶栓后预防微循环再栓塞的实验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7.[16]MATHIAS W,TSUTSUI J M,TAVARES B G,et al.Diagnosticultrasound impulses improve microvascular flow in patients withSTEMI receiving intravenous microbubbles[J].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6,67(21):2506-2515. [17]王宇豪,马小五,方玲玲,等.靶向超声介导携Pik3cb shRNA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微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0(6):529-534.[18]CHEN S Y,SHOHET R V,BEKEREDJIAN R,et al.Optimization ofultrasound parameters for cardiac gene delivery of adenoviral orplasmid deoxyribonucleic acid by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destru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3,42(2):301-308.[19]ERIKSON J M,VALENTE A J,MUMMIDI S,et al.TargetingTRAF3IP2by genetic and interventional approaches inhibits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and adverseremodeling[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7,292(6):2345-2358.[20]肖雯婧,侯君,张再媛,等.构建负载siNLRP3的超声响应纳米系统并评估其对糖尿心肌病的治疗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5):678-683.[21]CAO S,DENG Q,WANG Y J,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mediated Ang1gene transfection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al and sympathetic nerveremodeling in canine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als of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1,9(3):221.[22]CUI J J,DENG Q,ZHOU Q,et al.Enhancement of angiogenesisby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combined with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ing peptides in canine myocardialinfarction[J].Bio 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7,2017:9390565.[23]DU G Q,SHAO Z B,WU J,et al.Targeted myocardial delivery ofGDF11gene rejuvenates the aged mouse heart and enhancesmyocardial regeneration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2017,112(1):7.[24]ZHANG M,ZHU N W,MA W C,et bined treatment with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ique and NM-aFGF-loaded PEG-nanoliposomes protects against diabeticcardiomyopathy-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by activating the AKT/GSK-3β1/Nrf-2pathway[J].Drug Delivery,2020,27(1):938-952.[25]KOPECHEK J A,MCTIERNAN C F,CHEN X C,et al.Ultrasoundand microbubble-targeted delivery of a microRNA inhibitor to theheart suppresses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preserves cardiacfunction[J].Theranostics,2019,9(23):7088-7098.[26]SUN W Q,ZHAO P,ZHOU Y G,et al.Ultrasound 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 assisted exosomal delivery of miR-21protects the heart from chemotherapy associated cardiotoxicity[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20,532(1):60-67.[27]ZHONG X,CHEN Y,LONG X D,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mediated miR-150-5p attenuates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induced cardiomyocyte injury byinhibiting TTC5expression[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22,49(7):6041-6052.[28]XU Y L,GAO Y H,LIU Z,et al.Myocardium-targeted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y diagnostic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mproves cardiacfunc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New Zealand rabbi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38(2):182-195. [29]CHEN Y M,ZHANG C X,SHEN S X,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 enhances delayed BMC delivery andattenuates post-infarction cardiac remodelling by inducingengraftment signals[J].Clinical Science,2016,130(23):2105-2120.[30]SUN Z X,XIE Y J,LEE R J,et al.Myocardium-targetedtransplantation of PHD2shRNA-modified bone mesenchymalstem cells through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protects the heart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Theranostics,2020,10(11):4967-4982.[31]SU G F,LIU L Y,YANG L J,et al.Homing of endogenous 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rat infarcted myocardium viaultrasound-mediated recombinant SDF-1αadenovirus inmicrobubbles[J].Oncotarget,2018,9(1):477-487.[32]YU C G,DENG Q,CAO S,et al.Ultrasound-targeted cationicmicrobubbles combined with the NFκB binding motif increaseSDF-1αgene transfection:a protective role in hearts aftermyocardial infarction[J].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Sciences,2022,38(6):594-604.[33]ZHOU N Q,SONG Y T,LIU W Z,et al.Diagnostic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cavitation dose-dependently improvesdiabetic cardiomyopathy through angiogenesis[J].Cell BiologyInternational,2023,47(1):178-187.[34]ZHANG X J,TIAN X Q,LI P,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 promotes myocardial angiogenesis andfunctional improvements in rat model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J].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2021,21(1):21. [35]ZHU Q,ZHANG Y,TANG J W,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destruction accelerates angiogenesis andameliorates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mice[J].Ultrasound in Medicine&Biology,2021,47(9):2692-2701.[36]YU G Z,ISTVANIC F,CHEN X C,et al.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 cavitation with sodium nitrite synergisticallyenhanc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microvascular perfusion[J].Ultrasound in Medicine&Biology,2020,46(3):667-678.(收稿日期:2023-01-10)(本文编辑薛妮)。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4-24T11:25:51.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朱桂敏陆永萍(通讯作者)[导读] 目前,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微泡介导基因靶向治疗。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靶向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修饰携带各种基因在超声场强破坏作用下进行靶向治疗,具有无创,免疫原性低,毒性低,重复性好,时空目标特异性强等优点。
本文对UTMD介导基因靶向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基因;靶向破坏微泡;超声【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14-02目前,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血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超声微泡介导基因靶向治疗。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通过介导基因转染减轻心肌坏死程度,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室重构,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1.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主要机制UTMD是指在特定部位发射不同声强的超声波,当超声强度足够大时血液中的微泡发生破裂,通过特殊的生物效应使周围的血管壁或细胞膜表面出现可逆的或不可逆的穿孔,使血管内皮屏障损伤,进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外源性物质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中特定部位的剂量,从而成功实现靶向治疗的目的[1-2]。
这些生物效应主要包括空化效应和声孔效应。
空化效应是指液体中的微小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被激发,体积经历振荡、压缩、膨胀和崩溃闭合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3]。
超声靶向微泡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Mo en P a t a Me iie u e2 0 d r rci l c d cn 。J n 0 7.V0 . 9 1 1 ,No 6 .
・
讲座与综述 ・
超声靶 向微泡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 光 阳 . 国 园 夏
【 !f 中f/类号 】 R 4 . i t 451
形 成 了[。最 初的实 验利 用单 层脂 质 高 了靶 向作用 的稳 定性 ; 1 ] 同时 , 密的 主要 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 浓 包裹 的微 泡 进 行 了体 外 生 物 模 型 试 短 多 聚链 层也 可保 证微 泡 的稳 定 性 , 21 炎 症 显 像 . 验 。将微泡 黏附于涂 有抗生 素的聚 乙 降 低其 非特异 性结 合 的机率 (。也可 性保持 不变 的情 况下被激 活 的中性 粒 烯碟 表面后 进行超声 探测 .发 现虽 然 用 生物素标 记抗原 特异性 的单克 隆抗 细胞 和单 核细 胞黏附并 吞噬 。因此可 微 泡 只覆 盖 了碟表 面 的一小 部 分 . 但 体 。制作时首 先注射标 记 了生 物素 的 以用来 发现炎症 发生 的部位 j 。此 后
靶 向微泡造 影在早 期的超声 造影 体可直 接连接 于造影剂 表面 ,也 可通 流剪切状 态的限 制 .因为大 部分抗 体 中是不 可行 的.因为早期 的超声 造影 过某 些化 学 活性 物质 如 马来 酰亚 胺 、 在 高剪切 力的血流 中不能迅 速地与 配 剂经静 脉注射后 不能通 过肺循环 的毛 吡啶二 巯基丙酸 等作为锚 定物 ,或用 体结 合“ 。短 暂的血流 阻断被 用来增 细血管 网。 因此 。 最初 的设 想是将 含有 碳 二亚胺激 活造影 剂表 面的羧基将 靶 强微 泡 的靶 向效应 。无 破坏性 的低声 靶 向抗 体的脂质 膜包裹 可产气 的溶液 向配 体间接 连接 到造 影剂 表面 C。该 压超 声波 可形成垂 直流 .能导 致微 泡 6 3
超声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超声微泡造影剂研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超声微泡不仅应用于超声显像,还可用于促进生物活性物质进入组织,实现药物或治疗性基因的定向释放,从而增强靶器官治疗效果,是一种高效、安全、无创、易于操作的治疗手段。
作者简要综述超声微泡传输物质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声; 微泡造影剂; 心血管疾病; 治疗;综述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通常高于人耳听觉的上限(20 kHz)。
自ngevin在1916年研究水下超声波开始,超声的应用渗透到众多领域。
1972年灰阶超声问世,超声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超声微泡是医学超声的又一进展,目前主要应用于超声显像诊断。
微泡在超声显像诊断方面,主要是利用声波对气体反射比液体大,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等相互作用,使超声回声增强,得到更高的对比分辨力。
而在超声微泡能辅助基因、药物传输这一观点提出后,超声微泡作为运送生物活性物质载体的研究,使得超声微泡在治疗领域的研究吸引了很多的关注。
我们对近年来超声介导微泡技术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重点介绍超声微泡传输物质的物化机制,以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超声微泡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1.1 超声微泡超声微泡造影剂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外壳和核心气体填充后组成[1]。
外壳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或者生物聚合物组成,外壳厚度从10 nm至200 nm 不等,而高分子量和低水溶性的填充气体(氟碳或六氟化硫)构成了造影剂的核心部分。
目前多数研究选用含有全氟显气体的白蛋白或脂质外壳的微泡。
这类微泡具有易碎(中等强度声强下即破裂)和易制作优点。
自Gramiak等[2]于1968年报道了第一例超声造影剂注射后增加心室动脉的超声波信号后,超声造影剂开始应用于临床。
至今,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发展分成3个阶段[1]:第一阶段造影剂代表类型为Echovist,多为空气或者氧气,无膜包被,尺寸大,由于其不稳定性,在血液中持续时间较短,无法通过肺循环,因而只能对右心显影,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王海强1,车艳玲2*,史悦3,蒋敏1,刘洋1,徐亦乐1,李晶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3.安达济仁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安达151499;*通信作者车艳玲【摘要】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考虑到常规基因载体的固有缺陷,研究者倾向将其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对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及其与常规基因载体联合介导基因转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转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微泡;乳腺肿瘤;综述【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06.021Advances i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ology-Mediated Gene Transfection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WANG Haiqiang1, CHE Yanling2*, SHI Yue3, JIANG Min1, LIU Yang1, XU Yile1, LI Jin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globally,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gene therapy has been increasingly studied in breast cancer. As a potential gene or drug delivery system,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research both as a carrier and to in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iological barri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umor. Given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combine them with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 transfection. The research 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ique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o mediate gene transf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is reviewed.【Key words】Gene transfecti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Microbubble; Breast tumor;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6): 663-666, 676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全球第二大癌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确诊癌症,约占所有癌症总数的12.5%[1]。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i n Ge n e Th e r a p y Me d i a t e d b y Ul t r a s o u n d— - t a r g e t e d Mi c r o b u b b l e De s t r u c t i o n f o r Ca r io d v a s c u l a r Di s - -
心肌组织的靶 向释放 ,提 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 声靶 向破 坏微泡介导基 因传输在 心血管疾病 中的研 究进
展 做 一综 述 。
【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基 因; 超 声疗法 ;超声靶 向破坏微泡
【 中图分类号 】R 3 9 4 . 1 1 4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9 5 7 2 . 2 0 1 3 . 1 O . 0 7 2
He r e i n,w e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g e n e t h e r a p y me d i a t e d b y u l t r a s o u n d—t a r g e t e d mi c r o b u b b l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a r d i o —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
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
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探索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癌症研究的深入,发现自噬和耐药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DLIM5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蛋白,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过表达,与肺癌的发展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本研究利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沉默PDLIM5基因,探索其与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和耐药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肺癌的发展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引言:非小细胞性肺癌作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极其复杂,相关的调节蛋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噬作为一种细胞清除机制,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
同时,耐药性也是非小细胞性肺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PDLIM5作为一种介导肿瘤细胞发展和耐药的蛋白,被广泛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索PDLIM5与非小细胞性肺癌自噬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肺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材料与方法: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选取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株A549作为研究对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超声靶向微泡制备:根据已有方法制备含有siRNA-PDLIM5的超声靶向微泡。
3.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将制备好的超声靶向微泡加入培养皿中的细胞,并进行超声破坏,实现siRNA的传递和基因沉默。
4. Western blot: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及与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p62的相互作用。
5. CCK-8细胞存活率实验:采用CCK-8试剂检测沉默PDLIM5对A549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6. 细胞自噬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DLIM5沉默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
7. 耐药性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PDLIM5沉默对A549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在糖尿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83 ������
Applicationof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destructionin genetherapyofdiabetesmellitus
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 症 后 威 胁 人 类 生 命 的 第 三 大 非 传 染 性 疾 病. 国 际 糖 尿 病 联 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Federation,IDF )2011 年 调 查 结 果 显 示,全 世界糖 尿 病 患 者 己 达 3������66 亿,预 计 2030 年 将 上 升 至 5������52亿 . [1] 现阶 段 对 糖 尿 病 的 研 究 已 取 得 了 一 系 列 进展.目前 认 为 注 射 胰 岛 素 是 治 疗 糖 尿 病 的 有 效 方 法 . [2] 然而,注射外 源 性 胰 岛 素 及 其 类 似 物 存 在 需 多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在糖尿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郑 智 唯 ,赵 云 ,刘 朝 奇 ∗
(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 伴 有 各 种 组 织,特 别 是 眼、肾、心 脏、血 管、神 经 慢 性 损 害 和 功 能 障碍,为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成为 热 点. 超 声 靶 向 破 坏 微 泡 (UTMD)安 全 性 高、重 复 性 好,组 织 靶 向高,已经成为基因潜在传递方法.本文就 UTMD 技术及其在糖尿病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 ] 糖 尿 病 ;微 泡 ;基 因 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 R587������1;R454������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672G8475(2018)06G0383G04
超声和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和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王晓妤;关丽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6(013)026
【摘要】超声和微泡联合应用降低了超声的空化阈值,提高了超声的成像能力,尤其是各种靶向微泡的出现使得经超声介导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细、准确、高效.近年来超声溶栓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临床应用,因其无创、便捷和确切的疗效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靶向微泡不但能与靶组织紧密结合,增强靶组织的超声成像,更可以携带药物或基因至靶组织,通过超声微泡定向爆破技术定向释放,使目的基因在靶组织中稳定表达,因此,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晓妤;关丽娜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2
【相关文献】
1.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J], 李赵欢;唐红
2.红花黄色素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袁靖(综述);陈卫东(审校)
3.超声微泡在心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谭妍迪;赵云;周军
4.超声微泡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J], 郑晓东;李珊;刘映峰;缪绯
5.超声微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J], 王庆捷;任利群;童嘉毅;陈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微泡介导靶向传输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微泡介导靶向传输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刘国通;杨成明
【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7(34)2
【摘要】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已经在诊断超声心动图中被证实.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不断发展,人们又着眼于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造影剂微泡表面使它到达感兴趣的组织和器官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病人未得到安全,高效的治疗,如何改善这些病人局部心肌缺血的状况引起广泛关注.超声微泡介导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显示了很大的潜力,现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刘国通;杨成明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超声介导脂膜微泡靶向传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体内实验研究 [J], 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2.超声靶向微泡击破介导基因转染或药物传输的研究进展 [J], 张丽;谢明星
3.超声微泡介导靶向传输基因和药物的研究进展 [J], 区文超;刘伊丽
4.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刘阳春;李浪
5.超声介导载三突变型人低氧诱导因子-1a基因微泡靶向传输 [J], 谢佳佳;李瑜辉;唐其东;余天浩;陈武奇;杨莉;宾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EGFP基因转染脉络膜新生血管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EGFP基因转染脉络膜新生血管李涛;张虹;陈志祺;王瑞霖【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0(030)009【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靶向微泡介导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转染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fization,CNV)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BN大鼠通过半导体倍频激光(波长为532 nm)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实验分为7组: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靶向微泡+超声辐照(TM+us)组、裸质粒(P)组、质粒+超声辐照(P+US)组、质粒+靶向微泡(P+TM)组、质粒+靶向微泡+超声辐照(P+TM+US)组.光凝后7 d,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入EG-FP质粒和靶向脂质体微泡的复合物.处理7 d后摘除眼球行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NV EGFP基因表达效率.结果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及TM+us组脉络膜无荧光表达.P组和P+us组脉络膜血管呈弱荧光表达,CNV荧光强度分别为22.49±4.61和26.87±6.73,和正常脉络膜血管荧光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TM组和P+TM+US组可见CNV 有强荧光表达,CNV荧光强度分别为76.82±12.88和235.08±34.55,而脉络膜正常血管仅呈弱荧光.P+TM+US组CNV荧光表达最强.结论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可高效、靶向地将质粒DNA输送至CNV.这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在CNV基因治疗上可能有很好的前景.【总页数】4页(P805-808)【作者】李涛;张虹;陈志祺;王瑞霖【作者单位】430030,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430030,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430030,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430030,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3.4【相关文献】1.超声靶向微泡破碎介导EGFP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李银鹏;朱惠明;张园;王娜;王菲;黄庆娟2.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增强脂质体介导pEGFP-N1基因转染体外前列腺癌细胞 [J], 吴作辉;白文坤;张吉臻;胡兵3.超声靶向微泡破裂联合PEI增强小鼠EGFP基因心肌转染 [J], 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4.超声靶向微泡破裂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刘同刚;沙凯辉;李云华;张立国;刘贤贤5.超声靶向微泡破碎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张园;朱惠明;李银鹏;张海;王娜;吕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在超声诊疗中的应用
靶向微泡造影技术在超声诊疗中的应用
杨淼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016)014
【摘要】靶向微泡造影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于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相当广泛.现就此项新技术在超声诊断与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总页数】4页(P2218-2221)
【作者】杨淼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超声科,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在糖尿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郑智唯;赵云;刘朝奇
2.靶向微泡造影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J], 曾增;吴蓉
3.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在糖尿病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杨丽飞; 王萍; 马苏亚
4.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J], 张波; 王琳萍
5.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心肌梗死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邹云雷;刘小慧;胡兵;刘朝奇;赵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介导微泡靶向药物释放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声介导微泡靶向药物释放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春霞;宾建平;侯连兵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年(卷),期】2005(16)15
【摘要】随着基因治疗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无创性治疗基因靶向传输技术在不断进步,超声微泡除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以外,还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靶向释放药物和基因载体。
药物与微泡的结合方式有2种:一是直接粘附于微泡外壳;二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
含氟碳气体微泡往血液循环中足够稳定,其可携带药物或基因到达特定组织或器官,
【总页数】3页(P1183-1185)
【作者】王春霞;宾建平;侯连兵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利用载舒尼替尼的多聚体微泡实现超声介导的靶向药物运输:实验研究 [J], 胡劼;苏海砾;宗瑜瑾;张军;周晓东;段瀚宇
2.超声介导携药微泡诊疗应用研究进展 [J], 钱晓芹;童一砂;王文平
3.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J], 袁帅(综述);董蓓莉(审校)
4.微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开放人血脑屏障的可行性研究:体外微泡破坏实验 [J], 付赤学;谭开彬;高云华;刘政;赵洋;高顺记;黄嘉
5.DR5介导的载多烯紫杉醇靶向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J], 杨健;曾妍;吴小翎;王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运载体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运载体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姚春芳;李永芳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2(009)024
【摘要】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运载体使一种新型的疾病靶向治疗策略.具有靶向性、器官组织特异性的优点.虽然尚未在临床中得以应用.但近年来.在疾病的靶向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出极有潜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姚春芳;李永芳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劳翼;修建成
2.超声微泡造影剂靶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J], 王志会;刘婧;钱林学;林礼务
3.超声微泡造影剂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马立康;徐军明;侯方高;董宝纬
4.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
5.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J], 杨磊;马晓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在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大小不等、数 造影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利用超声破坏 微泡注入小鼠体内,通过超声辐照实现基
量不一的小孔 ( 声孔效应) ,并可使周围 携带 HGF 的超声微泡可实现 HGF 在急性 因在损伤血管靶向传输,与对照组相比,
靶细胞间隙增宽。同时,微泡破裂产生的 心肌梗死大鼠心腔内靶向释放,结果显示 超声辐照组的内膜 /中层面积比明显减小,
与超声空化效应有关[15 - 。 16] 这种空化效 进缺血 组 织 血 管 再 生[25]。2004 年 Kondo 用。Inagaki 等[31]通过建立大鼠股动脉损
应可导致细 胞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或 细 胞 膜 损 等[26]首先报道利用携带基因的超声微泡 伤模型,将携带有 NF - κB decoy 的超声
定转录因子结合从而阻止转录因子进入细
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非病毒、适合体内
HGF 不仅是强有力的肝细胞分裂因 胞核,抑 制 特 定 基 因 激 活[30]。NF - κB
基因传输的转染技术[13 - 。 14]
子,亦是一种血管生成因子,通过与血管 decoy 可阻止 NF - κB 进入细胞核,进而
研究表明,UTMD 介导基因传输主要 上皮细胞、心肌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促 抑制多种炎性递质表达并最终起到抗炎作
·3512·
·新进展·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阳春,李 浪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无论是基因的直接注 入还是以质粒和腺病毒作为载体均存在转染率低及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已有研究证实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可实现基因在 心肌组织的靶向释放,提高转染率,增强治疗效果。本文就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 展做一综述。
用日益广泛,但如何实现基因的高效转染 部位的靶向治疗,是一种高效、安全、具
一直备受关注。众所周知,基因直接注入 有靶向 性 的 非 病 毒 基 因 传 输 技 术[3]。本
后易被血液中的酶快速降解,其治疗作用 文就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 UTMD) 介导基
不能通过裸露的基因实现; 而腺病毒可能 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
的空化效应和化学反应,使外源大分子有 肌梗死面积并抑制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成,防 治 PCI 术 后 再 狭 窄。 RNA 干 扰
机会通过这些小孔、间隙进入细胞内,为 Cong 等[20]以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取得 ( RNAi) 是 指 利 用 双 链 RNA ( dsDNA )
DNA 转染和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提供了基 了类似的效 果。研究证 实 UTMD 可 介 导 诱导同 源 靶 基 因 的 mRNA 特 异 性 降 解,
来,靶向超声造影剂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 进入血循环后应避免被免疫系统或 DNA
热点,不仅可用于病变组织的靶向分子显 酶降解; ( 2) 能透过内膜屏障进入细胞
体内; ( 3) 避免被细胞体内的溶酶体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1260042)
作者单位: 530021 广西南宁市,广西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心血管病 研究所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转染; 基因; 超声疗法;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 【中图分类号】 R 394. 1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7 - 9572. 2013. 10. 072 刘阳春,李浪. 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基因传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 10) : 3512 - 3514,3518. [www. chinagp. net]
UTMD 是指携带药物或基因的超声微 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机制为促进心肌缺血 管再狭窄中起重要促进作用[29]。组织因
泡造影剂到达特定组织时,利用高机械指 区域的血管新生,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有 子途径抑制剂 ( TFPI) 可抑制TNF - α诱
数的超声辐照破坏微泡,使微泡携带的药 研究发现,一些多肽类生长因子具有促进 发的 NF - κB 活化,在防治血管再狭窄中
Research Progress in Gene Therapy Mediated by Ultrasound -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U Yang - chun,LI L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Nanning 530021,China
同时把影响局限在特定部位和治疗时间。 ( FGF) 、肝细胞生长因子 ( HGF) 、缺氧 转染是抑制基因活化的重要技术。将 de-
更重要的是与病毒载体相比,此方法并发 诱导 因 子 ( HIF - 1α ) 、 血 管 紧 张 素 1 coy 导入 靶细胞 后,decoy 可 与 胞 浆 内 特
症少,具有高效性、低细胞毒性和靶向性 ( Ang - 1) 等 。 [23 - 24]
【Abstrac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in molecular biology,gene therapy provide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t the transfection rate is low and the safety is always an issue,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therapeutic gene was injected to the target directly or with the help of naked plasmid and adenovirus. Ultrasound -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 UTMD) technique has become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target - specific gene delivery by facilitating uptake of the released gene into tissue and cell.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it could improve the transfection rat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Herein,w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gene therapy mediated by ultrasound -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is article.
·3513·
的组织损伤[12]。因此如何实现基因安全、 4 UTMD 介导基因传输治疗心血管疾病 ( IκB - α) 降解,进而激活 NF - κB,后
有效的传输一直备受关注。
的体内应用
者可通过调控炎性因子 ( 如单核细胞趋
2 UTMD 介导基因传输的理论基础
4. 1 UTMD 与缺血性心脏病 基因治疗 化蛋白 3,MCP - 3 ) 的表达,在防治血
成为基 因 发 挥 治 疗 作 用 的 有 效 载 体[1], 综述。
其转染率高,但因存在肝毒性、致癌、致 1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
畸等作用而难以推广应用; 裸质粒虽避免
外源基 因 要 到 达 靶 组 织 发 挥 治 疗 作
了上述不 利 影 响,但 转 染 率 低[2]。近 年 用,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 1) 外源基因
通讯作者: 李浪,530021 广西南宁市,广 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心 血管病研究所; E - mail: drlilang@ 163. com
解; ( 4) 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基因治疗 作用。裸露的外源基因进入血循环后可被 血液中的酶快速降解,因此要实现基因的 靶向传输需借助载体。目前,基因载体主 要包括病毒类载体[4]和非病毒载体[5]。
分子物质的摄取,为实现靶向基因传输提 疗性血管生成”[22]。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超声辐照组可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 TF-
供了可能。通过 UTMD 可极大降 低 当 前 的基因选择方面,目前多采用血管内皮生 PI - 2 表达,进而抑制血管内血栓形成并
临床系统给药的危险,在增加基因传输的 长因 子 ( VEGF ) 、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起到抗血管再狭窄作用。引诱剂 ( decoy)
病毒类载体主要来源于腺病毒相关病 毒、反转录 病 毒 和 慢 病 毒 等, 其 中 腺 病 毒[6]是应用 较 为 广 泛 的 病 毒 类 基 因 传 输
载体,具 有 较 高 的 基 因 转 染 率。Suckau 等[7]利用腺 病 毒 及 腺 病 毒 相 关 病 毒 运 载 干扰 RNA,经主动脉途径注入心力衰竭 大鼠体内,结果显示 RNAi 可使心肌细胞 内受磷蛋白表达沉默,进而改善心力衰竭 大鼠的血流动力学,证实病毒类载体可增 加外源基因在靶组织的转染率而发挥治疗 作用。虽然存在上述优点,但病毒类载体 因存在潜在的肝毒性、致癌、致畸作用及 免疫原性而难以推广应用[8 - 9]。非病毒类 载体包括化学方法 ( 如脂质体法) 和物 理方法 ( 如基因枪、电击法等) 。与病毒 类载体相比,非病毒类载体避免了上述缺 点,并可携带 分 子 量 较 大 的 基 因[10]。裸 质粒是其中应用较多的一类,但易被血浆 中的 DNA 酶降解,脂质体联合裸质粒介 导基因传输虽对裸质粒起到了一定的保护 作用,却同样存在转染率较低的问题[11]。 物理方法作为一种侵入性基因传输方法, 虽可实现基因的传输,但会带来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