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PID)128例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药灌肠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牡 蛎、 内金 、 鸡 紫草各 3 , 0g 山慈 姑、 藻各 2 , 仁 、 海 0g 桃 红花 、 穿 山甲 、 路路通 、 昆布 、 夏枯草各 1 , 5g 桂枝 1 。治愈 3 0g 7例 , 显效 3 6例 , 好转 9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7% 。 64
6 妇 科灌 肠常用 中药选 择
[ ] 梁月琴 , 5 张 丽. 中药 灌肠 治疗子 宫 内膜异位 症痛 经 7 2 例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04,1 4 :5 . J. 20 1 ( ) 2 2 [ ] 马晓玲 . 6 化瘀 散结 法灌 肠治疗子 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8 5例
的应用价值 。
7 结 语
[ ] 陕西 中医 ,0 4 5 :1 . J. 20 ( ) 4 6 [ ] 吕荣 晴, 7 吕荣 华. 中药灌 肠治疗 输卵 管阻 塞性不 孕 9 0例 [ ] 中医外治杂志 ,0 0 1 ( ) 2 . J. 2 1 ,9 5 :9 [ ] 徐 春芳 , 8 苗 苗 , 文燕 . 管灵灌 肠治 疗输 卵管 阻塞性 刘 疏 不孕 10例 [ ] 山东 中医杂志 ,0 82 ( ) 34—35 0 J. 2 0 ,7 5 :1 1. [ ] 王 芝 敏. 9 化瘀 通 络 汤保 留灌 肠 治疗 输 卵 管 阻 塞 2 9例 3 [ ] 上海 中医药杂志 ,0 5 3 ( ) 3 . J. 20 ,9 3 :7 [ O 李云霞. 1] 中药灌肠治疗 子宫肌瘤 [ ] 光明 中医,0 8 2 J. 20 ,3

58 ・
J un f xen l h rp f C e 0 1 2 ( o ra o E tra T eay o T M D c2 1 ,0 6 l
药: 枳壳、 香附 、 荔枝核 、 乌药 、 木香 、 橘核 、 路路通等 。清热泻 火 药: 夏枯 草、 黄芩 、 黄柏 、 黄连 、 大黄等 。中药灌肠法 所选药物 大 多采用气味俱厚或苦 寒清 热 , 或行气 化瘀 走窜 之 品, 治疗 女 对 性慢性生殖系统炎症 、 盆腔包块及 女性生殖 功能紊 乱具有较 高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

・272・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4月第54卷第4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庄勰燕沈荣乐傅浪静浙江省宁波明州医院浙江宁波315100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中药灌肠临床观察笔者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PID),临床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PID湿热瘀结型患者120例,主症:下腹或腰紙部坠胀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次症: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舌脉:舌质稍黯、苔黄厚腻,脉沉细涩。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观察组年龄18~26岁,平均病程2.45年;对照组年龄20-25岁,平均病程2.37年。

两组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观察组予自拟中药复方口服兼灌肠治疗。

口服方:金银花12g,蒲公英、慧改仁、红藤、败酱草各30g,黄苓、黄柏、姜半夏、牡丹皮各10g,冬瓜仁20g,陈皮6g,茯苓、丹参各15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灌肠方:金银花、红藤、败酱草各30g,土茯苓20g,黄连、黄柏各10g。

水煎200ml,100ml/次灌肠,两日1剂。

对照组予康复消炎栓塞肛,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期间治疗15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主症消失,妇科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总疗效积分减少>95%,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主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70%~95%;有效:主症减轻,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改善,总疗效积分减少30%~70%;无效: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无改善,积分评分减少<30%。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4186293.3%*对照组302158583.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o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1. 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 诊断2.1诊断依据:2.1.1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1.2症状主症:小腹疼痛,腰甑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潸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体征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骨氐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血清CA l25可增局;C反应蛋白可增局;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2.2.1.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

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白如。

2.2.3. 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

从肾虚血瘀论治盆腔炎反复发作【摘要】根据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理论认识其病机为肾虚血瘀,从肾虚血瘀角度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盆腔炎反复发作肾虚血瘀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是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常因急性发作期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

该病反复发作遗留的输卵管炎性粘连或堵塞导致不孕高达40%~60%,同时使异位妊娠的危险增加8~10倍,或出现持续的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现就盆腔炎反复发作,从肾虚血瘀角度论治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认识盆腔炎反复发作,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在“妇人腹痛“、“不孕”等病证范畴中。

在古医籍记载中,对本病肾虚、血瘀的病机早已有认识。

《丹台玉案》:“妇人患带下者,病在带脉也,虽有赤白,总属肾虚。

”《血证论》:“带漏虽是水病,而亦有挟瘀血者,以血阻气滞,因生带浊。

”盆腔炎病程长、缠绵不愈的特点也有记载。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有妇人之病……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妇女经期、产后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消毒不严等,导致湿热(毒)入侵,留滞胞宫及冲任带三脉之间而发病。

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迁延日久,湿热邪毒未尽,留滞胞宫、胞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可致血瘀,形成包块和粘连。

病初起多损及胞宫,迁延日久,则损及脏腑,日久必累及于肾,称之为“久病及肾”。

且目前对于盆腔炎的治疗偏重于清利湿热之法,多予苦寒清热药,久服苦寒之品必将损伤肾中阳气。

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可加重肾虚[1]。

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可致血瘀。

肾虚血瘀,正气匮乏,无力抗邪,使病情缠绵难愈。

因此,盆腔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肾虚血瘀的病机。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毛琼冬黄海媖(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100)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女性常见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可造成患者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不孕[1]。

现阶段,针对此类患者,西医多以抗生素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湿热内蕴、癖毒内结引发,治疗上应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2]。

本研究以中药外敷联合灌肠为主,以抗菌药为辅,探讨该疗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

对照组30例,年龄21岁~50岁,平均年龄(34.78±3.04)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9±0.96)年。

观察组30例,年龄22岁~50岁,平均年龄(34.82±3.03)岁;病程0.5年~6年,平均(3.25±0.93)年。

2组均经B 超、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中枢系统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1103、20190602,规格0.25g )0.75~1.5g/次,2次/d ;静脉滴注注射用甲硝唑(吉林津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801、20191203,规格25mg ),首次剂【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30采用头孢呋辛钠与甲硝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联合中药外敷与灌肠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0例

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0例
参 考 文献
[ 1 】 陈香美 , 何建英 . 蛋 白尿的产生机制与治疗 『 J 1 _ I 临床 肾脏病杂 志 ,
2 0 0 1 , l ( 4 ) : 1 9 3 — 1 9 5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 肾的封藏 。脾不摄 精 , 清气下 陷 , 肾不藏 精 , 精 气下 泄 , 肺失输 布 , 津 液不能 布达五脏 六腑 , 而 直输膀胱 , 是 蛋 白尿 产生 的直接 机理 。慢性 肾病蛋 白尿 久病 多虚 与瘀 并见 , 多
黄 芪益气健 脾 , 芡实、 五 倍子 、 桑海 螵蛸补 ‘ 肾固精 ; 丹参 、 水
【 2 ] 郑筱萸. 中药新 药I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M] . 北京 : 中 国医药科技 出
版社 , 2 0 0 2 : 1 5 6 .
蛭 活血 通络 , 推 陈致新 ; 并 以一味 鸟不宿祛 风除湿 以驱邪 , 以免湿 热再生损 伤脾 肾 。此 方虚实兼 顾 , 既可 益气封 土又 可 固肾涩 关 , 且 能活 血化 瘀 , 祛 风胜 湿 。现代 药理 研究 提
湿性 缠 绵 。其病 因病 机 主要 以脾 肾不 足 , 脾 虚不 能统摄 ,
精 微失 敛 , 肾虚失 于封 藏 、 精 气外 泄 为本 ; 风、 湿、 热、 瘀 为 标 。安 肾聚精 汤系 皮持 衡教 授根 据 多年对 蛋 白尿形 成 机
理, 治疗 观察 和方 药应 用 经验 所拟 经验 方 。方 中 以党 参 、
性 。黄芪对 。 /  ̄ 1 J , 球 疾病 的物质代谢 紊乱 有调节作 用 , 能通
过提 高 血浆 白蛋 白水平 , 降低 尿 蛋 白排 出量 , 增 加肌 肉蛋 白储 备 , 提 供必 需氨 基 酸 , 从 整体上 改 善 肾小球 疾病 的蛋 白质代谢紊 乱 , 并 且黄芪 富含微 量元 素硒 , 对 肾小球 基底 膜 的电荷屏 障和机 械屏 障均有保 护作用 , 对 肾性蛋 白尿有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中药起源于中国。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见效慢。

但是总的来说中药是我国的精髓。

在这个世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下面是中药毕业论文题目。

供大家参考。

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一:1、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3、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4、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5、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6、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7、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8、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9、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10、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11、《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12、-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13、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14、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15、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16、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17、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118、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19、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20、论中药的专利保护21、论中药的双向调节22、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23、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24、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25、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6、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27、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28、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29、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30、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3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33、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34、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35、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36、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37、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38、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39、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40、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41、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42、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43、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244、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45、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46、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48、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49、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50、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二:51、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52、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53、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54、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55、中药药源性疾病成因及防治方法探析56、大黄素等中药单体对HT-29细胞TLR4表达及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57、中药斗谱编排规则与京深两地中药饮片调剂规程探讨58、背部排罐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86例观察59、卡马西平联合中药治疗外伤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60、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与CVB3对乳鼠心肌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61、中药保留灌肠并超短波、中药液离子透入治疗慢性盆腔炎62、不同药性清热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效果及分析63、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64、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65、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66、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367、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68、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69、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70、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71、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72、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73、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方法74、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75、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76、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77、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78、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79、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80、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81、中药创新的源泉--有效部位及其制剂82、中药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观察与护理83、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84、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85、小包装与散包装中药饮片的利弊86、活血化瘀中药对老年耐药细菌性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87、中药配合催眠法治疗失眠88、中药解毒生肌膏治疗大鼠糖尿病足的实验研究89、中药肾区渗透控制多囊肾病(PKD)进展124例疗效观察90、中药2号方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91、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战略选择92、中药抗真菌颗粒内服治疗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493、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94、-种基于热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95、复方中药对运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96、有毒中药饮片炮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97、自拟中药方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98、中药骨康对骨质疏松骨吸收与骨形成影响的研究99、中药企业专利保护与品种保护研究100、复方中药制剂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药毕业论文题目三:101、中药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45例疗效观察102、中药足疗对早期糖尿病足干预的护理研究103、米非司酮配合中药终止早孕362例的观察104、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105、中药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与临床药学服务预防对策106、中药加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恶心呕吐预防效果观察107、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108、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对策109、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11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降糖中药制剂中含有的西药成分111、中药对猪蓝耳病的预防试验112、中药912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11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护理体会114、中药剂型改革探讨115、EMT模型大鼠低妊娠功能及中药治疗机理的研究5116、益气健脾中药小肠隐窝干细胞分子药理研究117、中药临床试验重复测量设计与分析方法的探讨118、论完善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法律制度之探析119、中药专利保护若干问题研究120、中药发明的创造性审查的研究121、中药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及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122、中药化学实验室实习生培养的几点建议123、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临床分析124、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和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125、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126、益气滋阴中药配方颗粒对糖耐量低减干预的观察127、中药浓缩液代替择期胆囊术前留置胃管临床分析128、中药RHU抽提剂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129、中药的专利保护130、浅论中药发明专利的保护131、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132、中药防治小儿喉乳头状瘤病复发的疗效分析13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和进展134、中药滋阴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副反应的对照研究135、多种中药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36、中药生地马钱丸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137、中药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138、27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139、调颈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各型颈椎病280例140、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141、中药熏洗及手法治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6142、中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143、中药外敷加理疗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144、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145、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146、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147、中药复方与氟西汀治疗影响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分析148、中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149、中药熏洗坐浴与盐水坐浴用于肛肠病人术后的疗效观察150、中药配合护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8例中药毕业论文题目四:151、浅析中药处方调配中的差错及对策152、中药灌肠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153、中药的压榨处理对汤剂质量的影响154、中药注射引起临床反应的原因分析155、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及氨基酸的衍生化分析156、化瘀涤痰通路中药调控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157、中药通光藤活性成分的研究158、乳腺增生病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159、中药进入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160、基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技术创新研究161、中药熏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临床研究162、中药熏蒸配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评价及护理163、中药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164、门急诊病人静脉输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7165、中药外敷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护理166、中药热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167、超声中药透入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168、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展望169、中药对慢性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170、几种中药成分及其复方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的研究171、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172、血管老化相关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与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8。

静脉给药加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

静脉给药加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

静脉给药加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由女性内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

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多数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性传播感染(STI)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原。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等也参与PID的发生。

此外,巨细胞病毒、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可能是部分PID的病原体。

多数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是由阴道上行的,且PID多为混合感染[1]。

由于致病菌属的复杂多样化,以往单纯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近1年来我院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灌肠,获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盆腔炎症性疾病患者87例,年龄20~42岁,平均28歲,其中已婚妇女58例,未婚妇女29例,均有流引产、放置宫内节育器或不良性接触史。

87例患者中,妇科检查有包块者(经彩超证实)17例,有盆腔积液者(经彩超证实)30例,均有急性腹痛的表现。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盆腔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美国CDC推荐PID诊断标准:1.2.1最低诊断标准①宫颈触痛;②子宫压痛;③附件区压痛。

1.2.2附加标准①口表温度超过38.3℃;②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③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④血沉加快;⑤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⑥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1.2.3特异标准①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②阴道超声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肿块;③腹腔镜检查结果符合PID表现。

1.3方法根据阴道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抗厌氧菌类等抗菌药静脉给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灌肠方药组成:川芎、醋香附、黄柏、当归、丹参、炙黄芪各10 g,蒲公英、炒芡实、土茯苓、苦参、益母草各30 g,延胡索、忍冬藤、车前草、赤芍、鸡血藤、槟榔、败酱草各15g,1剂/3d,浓缩煎制约300ml待用,置冰箱冷藏保存,使用时取100ml加热至39~41℃为宜,于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减去针头,末端涂少许润滑油,缓慢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cm,将药液缓慢滴入,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服结合外敷灌肠方法,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15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99%,明显高于对照组74.70%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内服结合药包外敷,中药灌肠方法:(1)中药内服: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元胡15 g,香附15 g,红花10 g。

腹冷腰酸者加五灵脂10 g,木香6 g,小茴香10 g;白带多、腥臭、色黄者加土茯苓15 g,苦参15 g,黄柏15 g;病程长、体质差者加黄芪30 g,薏米30 g,白术15 g;腹硬结、胀痛者加莪术6 g,三棱10 g,没药6 g,乳香6 g。

水煎200 ml左右,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中药包外敷:透骨草30 g,红藤30 g,当归尾15 g,赤芍15 g,元胡10 g,丹参15 g,莪术10 g,三棱10 g,红花10 g,桃仁10 g,没药10 g,乳香10 g,白芷10 g,川椒10 g。

将上述中草药碾成粗粒状装入棉布袋中扎好,隔水蒸15 min左右,拿出用毛巾包裹,温度略高于体温,敷于患者下腹部,至皮肤发红毛细血管充盈为宜,约20 min,1次/d。

(3)中药灌肠:红藤30g,透骨草30 g,乳香20 g,川穹15 g,丹参15 g,制没药20 g,益母草15 g,鸡血藤12 g。

有肿块者加莪术、三棱,白带多者加芡实、椿根皮。

水煎,过滤,取l00~200 ml药汁,温度控制在38 ℃左右。

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垫高30°,屈双腿,将肛管头涂抹少许凡士林,将润滑后的一次性导尿管经肛门缓缓插入,深度约10 cm,使用100 ml无菌注射器经导尿管将上述药液缓缓推入,完成后抽出导管,使用无菌纱布加压肛门口以防药液外溢,保留30 min以上,1次/d。

自拟中药组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

自拟中药组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

自拟中药组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曹爱玲;卢茹萍【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湿热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体温正常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例,对照组1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用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观察组同时应用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治疗方案,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14例,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为78.5%;对照组1治愈21 3例,治愈率为53.25%;对照组2治愈279例,治愈率为69.7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千年健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治愈率高,未出现不良反应.【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自拟中药方;湿热敷;抗生素【作者】曹爱玲;卢茹萍【作者单位】灵台县妇幼保健站,甘肃平凉744400;平凉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性反应。

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其发病部位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感染后容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1],引起患者长期、反复出现腰腹疼痛、下腹坠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尿频尿急等不适,且影响生育,给患者造成身体、心理、经济等困扰,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

在基层,经济条件较落后,群众保健意识欠缺,而且基层医院存在医疗设备较落后、诊治条件较差等问题,所以探索一种方便、经济又显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方湿热敷下腹部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400例,取得满意疗效。

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

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

[ ] SusP , R znl M, Lb olM. R t sete td fte 5 p l I oe bi t ew h e opci s y o h r v u e cc fn ̄ w ad U B ad aiei[ ] ema l ra, i f ayo a o bn V n ctt J .JD r t o Tet r n og
部 分患 者可有 失 眠 、 周身不 适 、 精神不 振 等神经 衰弱 症
4 讨 论
慢性 盆腔 炎是 妇 科 临 床 中常 见 病 之 一 , 为急 性 多
盆腔 炎 未能彻 底 治疗 , 者 患者体 质较 差 , 程迁延 所 或 病
致 。育 龄妇 女是 主 要 易 感 人 群 , 状 时 好 时坏 , 程 症 病
疗, 作为 观察组 。随机 抽取患 者 5 0例 单纯静 脉滴注 抗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8年 7月至 2 1 0 0年 7月在我 院妇
科 门诊 就诊 的慢性 盆腔 炎 患者 1 5例 , 部 符 合慢 性 0 全
盆腔 炎诊 断标 准 , 中医 诊 断 标 准 依 据 《 医病 症 诊 断 中
毛 细 血 管 通 透 性 而 改 善 血 液 循 环 , 而 达 到 消 炎 、 痛 从 止 的 作 用 。慢 性 盆 腔 炎 致 盆 腔 组 织 水 肿 、 维 化 , 不 同 纤 且
增 粗或触 及 活动受 限 的囊 性 肿 物并 有 轻 压 痛 ; 骶 韧 宫 带 常变硬 、 增粗 、 触 痛 ; 有 B超 检查 可 探 及 子 宫 一 侧或
[ ] Lb ol 4 ew h M.Acrt o bm tnwt U rP V J .JA ieni cm iai i VBo U A[ 】 .m t i n o h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中药灌肠,分析其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3例。

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

评估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等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且盆腔肿块直径更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

结论:与单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相比,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治疗可促进症状缓解及肿块消退,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盐酸左氧氟沙星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是一种常见的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炎症性病变,包括盆腔腹膜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率约为30%~40%[1]。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迁延所致,可见盆腔内组织纤维化增生、瘢痕形成,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主要对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甲硝唑、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均是常用的治疗药物。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其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可纳入“癥瘕”“带下”范畴,可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凝滞等证型,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均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中药保留灌肠能够使药物经直肠渗透,直接作用于盆腔组织,发挥治疗作用。

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中药灌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性疾病25826

盆腔炎性疾病25826
病率有上升趋势
二、病原体
➢ 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 ➢ 需氧菌:
➢ 葡萄球菌 ➢ 链球菌 ➢ 大肠杆菌
➢ 厌氧菌:
➢ 消化链球菌 ➢ 脆弱类杆菌 ➢ 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
➢ 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三、传染途径
➢ 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伤、宫 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盆腔结缔 组织等
盆腔炎性疾病25826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 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 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CDC2006) ,其中最常见的 是输卵管炎
➢ 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很少发病 ➢ 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后者称为急性盆腔炎后遗症 ➢ 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
手术 ➢ 4.脓肿、包块形成,在抗感染基础上手术 ➢ 5.后遗症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内服外治相结合
五、其他治疗
➢ 1.中药保留灌肠 ➢ 2.中药离子导入 ➢ 3.穴位注射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 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 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至卵 巢及盆腔发生感染
➢ 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 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
急性盆腔炎
一、概述
➢ 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
二、诊断要点
➢ 1.病史:经期、产后房事不洁、不节,或妇科手术后, 或既往有生殖道炎症
➢ 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 ➢ 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 ➢ 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

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作者:魏子新李琼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如意金黄散是明代医家陈实功的名方之一,原书中记载由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紫浓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现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对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如意金黄散;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如意金黄散,以下简称金黄散,是明代医家陈实功的名方之一,首载于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书中记载其为“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收录并指出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等症。

现代医家继承且扩大了金黄散的使用范围并取得显著疗效。

本文将从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略作总结。

1 临床应用1.1 内科疾病1.1.1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2]。

张利芳[3]选取7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予西医治疗,观察组予西医治疗联合金黄散穴位贴敷,观察组总有效率81.58%高于对照组60.53%,表明西医手段联合金黄散穴位貼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7]。

陈富升[8]等选取61例慢性肾病(CKD)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療组予金黄散外敷联合酮洛芬凝胶外涂,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研究表明金黄散外敷联合酮洛芬凝胶外涂治疗CKD并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其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塞来昔布,且未出现急性肾损伤。

1.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影响大约44%的老年糖尿病患者,DNP病因包括微血管病和氧化应激。

慢性感觉运动神经病的特征是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丧失,一些DPN患者可能会出现极其疼痛的症状,而那些具有更明显神经性缺陷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目前DPN的临床管理指南仅限于适当的血糖控制和疼痛缓解[9-11]。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

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
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空腹热服,注 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个体化健康教育
像患者介绍盆腔炎相关知识,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注意经期、产后卫生,正确认 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
4 O N E
病例讨论
盆腔炎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中医治疗
以辨证治疗为核心,在口服中药的基 础上,结合中药灌肠、外敷、离子导 入、阴道纳药、针灸、穴位埋线、耳 穴贴压诸法,多手段、多途径干预, 既通过口服中药治疗调摄机体,又 通过局部用药使药效直达病所,共同 作用使机体正气盛,邪 气除,尽快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P2:2024-02-16 07:45 焦虑—与与缺乏盆腔炎相关知识有关。 I2:1、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焦虑的原因,提供同种类病情治疗成功的案例,相
互访视; 2、向患者解释盆腔炎的发生因素。 3、所有的护理活动让患者共同参与完成,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 4、遵嘱给与耳针穴位治疗(双侧心、肾、神门、皮质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5、指导患者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减轻焦虑,如学习调节呼气放松法,聆听舒缓音乐
一、盆腔炎的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 ( PID):是指女 性内生殖器及其周 围的结缔组织、盆 腔腹膜的炎症。主 要包括子宫内膜炎、 子宫体炎、附件炎、 盆腔脓肿、盆腔腹 膜炎、盆腔结缔组 织炎。
盆腔炎
盆腔炎
二、盆腔炎的病因
下生殖道感染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经期性交 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
01
02
03
04
05
湿热 瘀结证
气滞 血瘀证
下腹胀痛,带下量 多,色黄。舌质红, 苔黄腻。
寒湿 瘀滞证
腰腹冷痛,带下色 白质稀伴月经量少 或后期痛经。舌质 黯,苔白腻。

浅谈红藤灌肠液的制备及疗效

浅谈红藤灌肠液的制备及疗效

浅谈红藤灌肠液的制备及疗效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及疗效研究,推进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方法将根据制剂规范制备的红藤灌肠液作为治疗组与抗生素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红藤灌肠液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确切,质量稳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55.32%,两组相比差异性显著。

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红藤灌肠液;制备;盆腔炎;疗效红藤灌肠液是由我院协定处方转变而来的的传统中药制剂(批准文号:JSZBZ20091308Z),具有清肠、化湿、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盆腔炎、前列腺炎等。

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临床应用广泛。

现将其制备工艺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仪器和试药YXQ.GK_1.2快速冷却灭菌柜(张家港市华菱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061102多功能提取器(温州鸿驰化工医药设备有限公司);AIRTECH无菌操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pHS-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AEL-200电子分析天平(福州仟度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红藤、千里光、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甘草.饮片均由泰州市医药公司提供。

100 ml玻璃瓶(南通耀荣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苯甲酸钠(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羟苯乙酯(台山市新宁制药有限公司)。

水为纯化水2制备工艺2.1处方组成红藤、千里光、鱼腥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柏、甘草。

2.2制备方法2.2.1有效成分提取将上述七味中药进行抢水洗,放入多功能提取器,加适量水浸泡半小时,通入饱和蒸汽煎煮,待药液全部沸腾时计时,煎煮1 h后,关闭饱和蒸汽,增加提取器内部压力,将药液打入储液罐储存,药渣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方法同前;合并煎液,滤过,沉淀24 h,备用。

2.2.2 药液浓缩将上述药液的上清液抽入负压浓缩塔减压浓缩至规定量,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1,加入苯甲酸钠(0.2%),羟苯乙酯(0.02%),煮沸使溶解,滤过,备用。

中药灌肠联合针刺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

中药灌肠联合针刺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

s
sn.
1004

8189.
2023.
12.
015
ji
收稿日期:
2023

08

23 修回日期:
2023

09

04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Ch
i
nJFam P
l
ann,Vo
l.
31,No.
12,De
c
embe
r2023
2861
0.
05).The
胞介素
10(
IL

10)、
IL

2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均升高,且中医组变化幅 度 大 于 西 医 组,两 组 全 血 黏 度 高 切、全
/s、
/s)低 于 西 医 组 (
/s、
血黏度低切均降低且中西医组(
4.
07±0.
17 mPa
9.
85±0.
70 mPa
4.
78±0.
25 mPa
10.
佳.而中医学 在 CPID 治 疗 中 具 有 特 定 优 势,可 通
过特色治疗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4].
加入 1000ml水,煎 煮 2 次 至 100 ml,去 掉 药 渣,灌
次性吸痰管 口,前 探 入 肛 门 15cm,药 液 温 热 用 50
ml注射器推入肛门,灌肠后侧卧 15mi
en
t
si
nt
hetwog
r
oupshadi
nc
r
e
a
s
eds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PID)128

【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盆腔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则只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均为10天,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沉(esr),临床自觉症状、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的变化,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70.3%。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美国cdc推荐的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2002年)[3]
基本标准
下腹压痛
附件区压痛
宫颈举痛
附加标准
1.2.1 口腔温度>38.3℃
1.2.2 宫颈或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
1.2.3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存在
1.2.4 血沉加快
1.2.5 c反应蛋白升高
1.2.6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注:基本标准+至少2条附加标准即可诊断盆腔炎
1.3 治疗方法(1)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将虎杖、三棱、败酱草、忍冬藤、蛇舌草、苦参、连翘、赤芍、丹参各等份,浸泡后煎液去渣滤净,待药温约37℃时,抽取约90-120ml,连接肛管自肛门注入直肠内(深度约10-15cm),使药液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

1次/日,90-120ml/次,10天为一疗程。

需排空二便后进行,且药液应保留4h以上。

经期停用,孕期禁用。

(2)对照组使用抗生素疗法。

两组疗程均为10天,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或口服药物等,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检测白细胞、血沉、临床自觉症状、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并观察患者对中药保留灌肠的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4.1 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发热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1月内未复发。

1.4.2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发热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

1.4.3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发热及腰骶胀痛等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1.4.4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发热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1.6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血沉、临床自觉症状、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

(1)观察组痊愈28例,占43.75%;显效20例,占31.25%;有效14例,占21.87%;无效2例,占3.12%;总有效率96.87%。

(2)对照组痊愈18例,占28.12%;显效16例,占25%;有效11例,占17.18%;无效19例,占29.68%;总有效率70.3%。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2 讨论
盆腔炎为女性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中医认为经行产后,胞门关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应以清热解毒,消癥散结化湿之法治疗。

方中忍冬藤、苦参、蛇舌草、败酱草、连翘清热解毒、利湿止带;赤芍、丹参活血祛瘀、消痞;虎杖、三棱消癥散结。

观察结果提示,抗生素联合中药保留灌肠 [5]应用简单、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其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0.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其有助于恢复盆腔炎后遗症破坏的组织、松解粘连、减缓增生及瘢痕的形成,促进患者脏腑气血疏通,提高其免疫力及生活质量,使其整体症状得以改善,降低了病程迁延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盆腔炎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新国,李彦新,张晓娜·1449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12(2):123.
[2] 丰有吉,李笑天等. 第十六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m].妇产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
[3]
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extuallytransmitte ddisease treatmentguidelines2002[j].mmwr,2002,51:48-52.
[4] 郑筱萸. 第十一章妇科疾病[m].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年.
[5] 周克雄. 第九章灌肠法[m].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