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对应章节为“光与影”。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动手制作影子玩具。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了解影子的基本特性。
2.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现象,动手制作影子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如卡纸、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书本,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与光的关系。
3. 动手制作影子玩具(15分钟)分组进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影子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影子与光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的关系3. 影子玩具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户外物体的影子,画出来并说明影子与光的关系。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物体和影子,简单说明影子与光的关系。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影子玩具,明天带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与家长共同制作影子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制作等环节,使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班科学教材《神奇的影子》一章。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影子的定义和产生原理;2.影子的变化规律;3.影子的应用实例;4.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2.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影子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灯光、卡片等。
2.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影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子是由光线和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影子游戏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6.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影子游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1.影子的产生原理;2.影子的变化规律;3.影子游戏制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请学生描述一下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
2.请学生谈谈自己制作影子游戏的体会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影子的产生原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影子是光线和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但光线又是不可见的,这使得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
同时,影子的变化规律涉及到光线的入射角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复杂性使得学生难以把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的游戏
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科学的场所,也是他们初步探索科学领域的重要阶段。
科学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对自然界进行探究,发现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大班阶段,影子的游戏是一项很有趣的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影子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概念2.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5.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首先可以准备一个强光源和一些玩具,将玩具放在光源前面,将屏幕固定在玩具的后面,可以发现玩具的影子在屏幕上呈现。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线投射在物体上,形成的光影。
2.影子的变化在影子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首先准备一些玩具和光源,将玩具放在光源前面,在观察到影子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移动、旋转和变换玩具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例如,当把球固定在绳子上,让它摆动时,可以看到球影在屏幕上的运动轨迹,从而让孩子们认识到影子可以因为物体运动、旋转或振动而发生变化。
3.影子的大小在影子的游戏中,可以通过实践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可以利用光线和物体距离的关系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大小变化的原理。
比如,让孩子们观察当物体远离光源时,影子会变小,当物体靠近光源时,影子会变大等等。
三、教学过程1.游戏规则的介绍在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先对游戏规则进行介绍。
首先将玩具和光源准备好,让学生将玩具放在光源前面,然后通过屏幕观察影子的变化。
2.示范操作老师需要进行授课前的示范操作,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游戏的规则和实际操作方法。
通过对示范操作的讲解,可以让幼儿们更好的理解玩具旋转或改变位置时影子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影子变化的认识。
3.实践操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孩子们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影子的原理和影子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2.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影子的形成原理;3.发展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观察、实验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1.泡沫板或厚纸板;2.立体物品或玩具动物、人物等;3.灯泡或喷灯;4.投影布或平坦、光滑牢固的墙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营造神秘的氛围老师利用灯光,用形体语言等手段,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激发之后,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2. 影子的观察和实验1.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
在墙上贴一张白纸并在上面固定一个落地灯。
请幼儿一个一个走到灯光面前,并观察他们出现的影子。
老师可以请幼儿发出自己影子的想法、感受,拍下影子并展示出来。
2.引入第二步实验内容。
选取一个立体玩具或纸板上拷贝出动物、人物、车子等形状,让幼儿依次摆放在光源前10-20cm处。
灯光投射在其后方,形成阴影显示在屏幕上。
幼儿小组合作,通过调整物品的位置、角度和距离等,观察影子与实物的变化,探究影子变化的原因。
3. 影子的反射1.教师在场地内放置一个平面玻璃或折射镜子,投射在光线上,观察倒影模样。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与自身倒影对比,以及倒影的位置变化,引领幼儿探索光的反射规律,阐述光的摆放规律。
2.请幼儿手持一个玩具、手绘图形或卫生纸等物品,站在平面物体上。
在玩具、手绘图形或卫生纸上做出箭头较小弯曲,使光线在玩具或物品上做出反射,形成令人惊喜不断的弯曲光线,幼儿不仅能理解照相机的原理,还能尝试模仿光路弯曲,培养其创新意识。
4. 结束环节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画出影子发生的场景,巩固影子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观察成果。
四、教学感悟幼儿正处于好奇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扭转,将传统“老师说,学生听,孔乙己”的模式变成“学生说、老师听、大家同追、全员参与”的模式,让孩子真正实现自主、从死记硬背变成了创造性学习,促进了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影子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奇的影子游戏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影子的概念:影子是光照射在物体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物体的背后形成的黑暗区域。
2. 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光的角度变化会导致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发生变化。
3. 光与影子的关系:光越强,影子越清晰;光越弱,影子越模糊。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布幕、棍子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有利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影子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2. 实验一: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引导幼儿探讨光与影子的关系。
3. 实验二:教师展示卡片,让幼儿观察不同角度下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总结影子的特点。
4. 游戏: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评估幼儿团队意识的培养。
3. 搜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影子游戏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联系。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影子主题墙,展示幼儿作品,让全体幼儿共同学习、交流。
七、教学活动:1. 影子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描绘自己或他人的影子,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影子表演:幼儿自编自导自演影子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家园共育:1. 家长作业: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家庭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孩子分享。
2. 家长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影子知识,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影子游戏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有利于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影子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影子。
2. 基本概念:讲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原因,让幼儿初步了解影子。
3. 实际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用手电筒和玩具制造影子,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影子游戏的规律,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5. 拓展延伸: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影子创意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影子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听取幼儿对影子变化的描述,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分析幼儿在影子创意画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影子与光的关系:讲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影子的方向:讲解影子在不同光线方向下的变化,让幼儿学会判断影子的方向。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的方向等知识点。
2. 实践操作法:幼儿进行影子游戏,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复习影子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的方向等知识点,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影子游戏:幼儿进行影子游戏,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学会判断影子的方向。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的方向。
5. 拓展延伸: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影子剧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简介《影子的游戏》是一项适合小学大班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等现象,并且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2.了解光线的反射规律;3.了解光线的折射规律;4.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一个长条形物品(比如钢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2.实验器材:手电筒一只;实验步骤1.将长条形物品竖直放置在白纸前方;2.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长条形物品的一端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记录下来光线的传播路径;3.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长条形物品的另一端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记录下来光线的传播路径;4.连接两条记录下来的光线路径,使用笔将这条路径画在白纸上;5.对比两个记录的光线路径,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光线是否能在直线上传播?–光线是否能在直角处反射?–光线是否会沿着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实验要求1.实验时,保持实验环境安静;2.实验时,手电筒的光线应该垂直照射在长条形物品的末端上;3.实验时,要记录下手电筒的照射路径,并及时将其画在白纸上;4.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理解记录光线路径的意义;5.实验结束后,要将手电筒关闭,班级不需要额外清理。
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手电筒需要注意用电安全,不要让学生胡乱使用;2.实验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好,不要出现缺少或者不够用的情况;3.学生实验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
实验结果1.光线能在直线上传播;2.光线能在直角处反射;3.光线会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从直观的角度观察和探究了光的传播规律、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还加深了对光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的游戏》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5分钟)
教师简要讲解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物体阻挡光线传播而形成的。
3.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10分钟)
a.分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幼儿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控制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影、皮影戏等,激发幼儿对影子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影子动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堂提问
1.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利用教具和实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发幼儿好奇心。
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感受到影子现象的实际意义。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பைடு நூலகம்点解析:
1.实践情景引入
2.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3.例题讲解
4.随堂练习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选择合适的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等教具要便于操作,且能直观地展示影子的形成。
2.分享与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光与影”,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影子”展开。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联。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关系的探索。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铅笔、尺子、各种形状的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铅笔、尺子、各种形状的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让学生观察影子。
(2)引导学生讨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
(2)分析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光源、物体对影子的影响。
(2)指导学生用白纸、剪刀、铅笔等制作手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强调观察、动手操作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1)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3)手影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不同光源下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制作一个手影,描述手影的形状和特点。
2. 答案:(1)家中不同光源下的影子会有所不同,如台灯、电视等。
(2)手影的形状和特点可以有多种,如小鸟、兔子、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摄影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大班科学实验优质教案《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实验优质教案《影子的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游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掌握影子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影子现象,动手进行影子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铅笔、直尺、影印机。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支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2)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让学生观察白纸上的影子。
(3)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光与影子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演示如何用影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加深对影子知识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2)讨论:如何使影子变长或变短?光与影子的距离对影子的大小有什么影响?5.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尺子、铅笔制作自己的影子道具。
(2)学生分组进行影子表演,展示自己的影子道具。
6. 评价与反思(5分钟)(1)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影子道具和表演。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实验步骤4. 影子道具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自己的影子道具进行表演,并录制视频。
(2)写一篇关于影子实验的观察报告。
2. 答案:(1)视频:学生表演的影子视频。
(2)观察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心得体会等。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篇一:奇妙的影子】振兴路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备课日期:上课日期:【篇二: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背景
本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启发幼儿对光线与影子的认识,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二、活动材料准备
•投影仪或手电筒
•玩偶或玩具
•白色纸板或布
•玩具动物影子卡片
•彩色胶带
三、活动流程
第一步:导入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影子?为什么
会有影子?
第二步:实践探索
1.利用投影仪或手电筒在白色纸板上投射玩偶或玩具的影子,让幼儿体
会光线与影子的关系。
2.使用玩具动物影子卡片,在灯光下通过移动卡片改变影子的形状,引
导幼儿思考影子的变化原因。
3.通过彩色胶带在地板上绘制不同形状,让幼儿观察光线投射在不同形
状上的影子。
第三步:总结讨论
1.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光线与影子的关系,以及不同形状物体
的影子特点。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深对影子现象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1.利用手影戏游戏,让幼儿尝试用手指做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2.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树叶在阳光下的影子,探讨自然环境中的影子现
象。
五、活动心得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探索了光线与影子之间的奥秘,还培养了观察力和想
象力。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幼儿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神奇的影子游戏》科学活动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活动圆满成功!。
大班科学游戏影子游戏教案(优质19篇)
大班科学游戏影子游戏教案(优质19篇)教案应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完善,以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案的难点和重点,要在教案中有明确的标注和解析。
大班科学游戏影子游戏教案篇一1、在游戏中感知影子的特点,知道影子是与实物外形一样的。
2、学习从上到下、从整体到细小的局部进行细致观察、比较观察,在此基础上判断并找出实物的影子。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1、投影仪;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操作卡上的内容难度具有递进性),笔一支;4、影子知识的准备。
1、语言激趣导入,引出影子朋友。
师:小朋友,我很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和你们做朋友真高兴!今天我还带来我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师稍作左盼右顾寻找状。
)1、2、3我的好朋友请出来!(此时,投影光亮,师站在光下摆出个美丽姿态,墙上立刻呈现影子造型。
)我的好朋友是谁呢?(你的影子。
)对喽!我的好朋友就是我的影子(如图1)。
2、玩一玩,说一说,感知影子与实物的关系。
(1)在玩中感知实物外形不同,影子也不同。
幼:因为那个影子和他是一样的……交换玩一次后师总结:原来影子朋友的形状和小朋友的样子是一样的;小朋友样子不同,影子朋友也就不一样(如图2)。
(2)在玩中观察影子的细微变化。
幼儿:黄熊大一点点,白熊小一点点;黄熊头上有一朵小花,白熊没花;白熊拿了一只小杯子,黄熊没拿杯子……师: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我们找影子朋友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它们的整体形状,然后再从上到下看一看它们身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样你就可以找出谁是谁的影子朋友了(如图3)。
3、运用观察方法,共同寻找影子朋友。
(1)师:小朋友,有只小狐狸找不到它的影子朋友,真着急!想请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你们看!(出现一只小狐狸和许多与其相似的影子。
)请小朋友来仔细观察。
(2)稍等片刻后:“谁是小狐狸的影子朋友?”师指着幼儿一致不同意的影子说:为什么它不是?(形状不一样:前腿往后……)并将此影子拿到旁边。
大班科学实验精品教案《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实验精品教案《影子的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奥秘》,具体内容为《影子的游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光与影的关系,学会利用简单物体进行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手电筒和简单物体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形成的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墙、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人一个手电筒、简单物体(如铅笔、橡皮、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如树木、人物的影子,引导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在白墙上的变化。
同时,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即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背后形成暗区。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手电筒和简单物体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4. 影子游戏(15分钟)教师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利用手电筒和简单物体创作有趣的影子故事。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的原理2. 光与影的关系3. 影子游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手电筒和简单物体,创作一个有趣的影子故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需上交一份影子故事记录,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影子的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影子游戏的操作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光与影的更多奥秘。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其他光源进行影子游戏,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设计3. 影子游戏的教学步骤4.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影子形成的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实验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游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剪刀、尺子、铅笔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铅笔、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手影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和卡片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教师示范如何用白纸、铅笔、尺子等工具制作影子道具。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影子道具。
(2)各组展示影子道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影子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的关系3. 制作影子道具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答案示例:晚上,我在路灯下走路,发现我的影子随着我的移动而变化。
2.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物品制作影子道具,并和家人一起玩影子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分组指导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
The greatest happiness in life lies not in what you possess, but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something.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神奇的影子》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影子》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2. 探索不同物体的影子特征。
3. 培养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手电筒或其他光源。
2.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3. 实验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 通过手影游戏或展示影子图片,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2. 探究影子的形成- 将手电筒或光源放在物体的一侧,让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 讨论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形成影子。
3. 探索不同物体的影子- 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影子。
-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和大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影子的变化- 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影子的变化。
- 讨论光源位置和方向对影子的影响。
5. 拓展活动- 可以进行拓展实验,如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影子是否有区别。
-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影子的应用,如皮影戏、日晷等。
四、活动延伸1. 科学区:在科学区提供光源和不同物体,让幼儿继续探究影子的变化。
2. 日常观察: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影子的变化,并与他人分享。
3. 家庭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手影游戏,增进家庭科学探究的氛围。
五、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被手电筒或其他光源照射到眼睛。
2.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深度。
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或浪费。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让幼儿在探究影子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游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影子游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及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通过影子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重点:观察影子变化,进行影子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笔、卡片、剪刀、胶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后面的区域就会产生影子。
(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大小、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有关。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光源,让幼儿预测不同位置、不同物体的影子变化。
4. 影子游戏(10分钟)(1)手影游戏:让幼儿利用手电筒和自己的手,在白布上形成各种手影,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
(2)剪影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卡片,上面有各种简单图案,让幼儿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在光源照射下观察剪影。
5. 影子画创作(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游戏4. 影子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光源,如台灯、窗户等,看看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影子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影子的大小、方向与光源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影子游戏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影子》
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性;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1.1 课程导入
•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神奇的影子》;
•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影子,并且询问学生对影子的认知。
1.2 课前热身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灯光状况,并描述灯光所在区域和明暗程度;
•在黑板上画出学生的形状轮廓,并让学生尝试用手势摆姿势。
2. 正文环节
2.1 影子的特征和形成原理
•观看有关影子的科普视频,并向学生简要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
•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影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变化。
2.2 影子的实验探究
•利用灯光和被子等日常材料,在黑板前展示影子的实验;
•让学生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研究影子在不同灯光角度和物体形状下的变化。
3. 后续环节
3.1 影子绘画活动
•让学生用纸、笔和针孔等材料制作影子绘画;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现自己对影子的想象和认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3.2 总结和反思
•再次观看本课程相关的科普视频,并让学生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影子实验和绘画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课程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
特征,还锻炼了观察、研究和想象的能力,提高了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影子绘画活动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表现影
子的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神奇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知道光与物体的关系。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3. 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现象,动手制作影子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各种形状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幼儿知道光与物体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图片,让幼儿观察、描述,并说出影子与物体的关系。
4. 动手操作(15分钟)5. 展示与交流(5分钟)各组展示制作的影子戏,其他幼儿观察、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光照射物体,物体挡住光线,形成影子。
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相同,影子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或户外常见的影子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影子形成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光的传播,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培养幼儿对光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中影子形成原理的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