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策性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建设
浅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精 品JINGPIN浅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聂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审计分局 北京 100045摘 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目前我国唯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金融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商业银行间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农业政策性银行当前面临的巨大课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必需深化治理架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内部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行差异化战略。
本文首先从外部经营环境、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及金融监管要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农业政策性银行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农业政策性银行存在的诸如管理会计理念缺失、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在全行树立管理会计理念、制定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全力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全方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农业政策性银行;问题;建议引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自1994年成立至今,农发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2014年,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农发行牢牢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治理架构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
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一、前言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接受存款并提供贷款等服务。
贷款是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也是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
因此,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贷款管理制度的基本理念、制度建立和执行、风险控制、监督和评估等方面对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展开。
二、基本理念1. 风险第一贷款本质上是风险业务,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必须将风险放在首位。
银行应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2. 依法合规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格合规经营。
在贷款业务中,银行应当确保合同的合法有效、贷款利率的合理合法、还款的合法合规等各项业务均符合国家法规。
3. 创新发展在不断提高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银行应当积极开展创新发展,推动贷款业务的创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制度建立和执行1. 建立贷款管理规章制度银行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贷款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应当包括贷款审批程序、贷款利率制度、贷款违约处理程序等内容,规章制度要求详细明确,便于执行。
2. 建立贷款管理部门银行应当成立专门的贷款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全面贷款业务的管理和监控,包括贷款审批、贷后管理、资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3. 建立贷款审批委员会银行应当建立贷款审批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各项贷款申请进行审批,审批程序应当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确保审批的公正、合法和有效。
4. 建立贷后管理制度贷后管理包括贷款逾期管理、贷款风险预警、贷款催收等工作。
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确保贷款的回款情况。
5.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银行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项贷款业务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风险控制1. 信用风险控制银行应当充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对每位借款人进行信用评分,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银行贷款政策与管理制度
银行贷款政策与管理制度一、银行贷款政策银行贷款政策是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旨在规范和管理银行贷款业务,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贷款资产质量,促进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
银行贷款政策通常包括贷款审批、信贷管理、风险控制等内容。
1. 贷款审批银行贷款政策规定了贷款审批的程序和标准。
贷款审批程序主要包括客户资格审查、贷款申请审查、风险评估和信用调查等环节。
贷款标准则是指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和担保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贷款标准,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 信贷管理银行贷款政策也规定了信贷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信贷管理包括了贷款额度管理、贷款利率管理、贷款担保管理等方面。
贷款额度管理要求银行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需求来确定贷款额度,确保贷款利率的公平和合理。
此外,银行还会规定贷款的担保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贷款本金的安全。
3. 风险控制银行贷款政策也强调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银行在贷款业务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散、贷款追踪和催收等方面。
二、银行贷款管理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是银行为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和健康运行所制定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制度和程序规定。
贷款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贷款业务流程管理、贷款合同管理、贷款监管管理等方面。
1. 贷款业务流程管理贷款业务流程管理是指银行如何规范和管理贷款业务的全部流程,包括贷款申请、审批、发放、监管和催收等环节。
银行需要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贷款业务的规范和高效运行。
2. 贷款合同管理贷款合同管理是指银行如何管理和监管贷款合同。
银行在贷款业务中通常需要和借款人签订合同,约定贷款的利率、期限、担保要求等内容。
贷款合同管理要求银行规范合同的签订、存档和归档,以便日后的合同履行和纠纷处理。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若干探讨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若干探讨一、政策性银行理论概述介绍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制度源由及现状1.现行制度安排的源由(1)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不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
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使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缺乏投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2)解决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
1994年以前,我国粮棉收购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购销企业和农行各三分之一”的解决办法,地方财政和购销企业资金经常出现缺口,给农民“打白条”现象严重,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3)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需要。
专业银行既按国家要求办理政策性贷款,又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商业性业务。
由于农业开发、基础设施等投资周期长、数额大,专业银行不愿按国家要求发放政策性贷款,而把政策性资金挪用于高盈利项目,形成政策性项目资金硬缺口,倒逼央行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导致货币供给“闸门”失控;另一方面,专业银行经办政策性业务掩盖了实际经营亏损。
2.业务范围及资金来源(1)业务范围。
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如表1所示。
(2)主要资金来源。
一是财政部拨付资本金733.8亿元;二是发行金融债券。
1998年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向各金融机构用派购方式发行,1998年9月开始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
仅2002年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就发行债券3075亿元,2002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存量债券达10254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券种,余额占当年GDP的9.9%.到今年5月底,政策性金融债券已占全国债券余额的35%;三是境外筹资。
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办法
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办法,,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规范中国,,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明确和维护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信贷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政策性贷款是指为支持客户执行国家及地方宏观调控任务而发放的,政府给予相应利息、费用、损失等补贴的贷款。
第三条政策性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策指导。
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指导,贷款严格按国家下达的计划和银行的相关规定发放和管理。
(二)严格准入。
借款人必须具备承担政策性任务的资格,满足政策性贷款的条件。
(三)落实补贴。
政策性贷款发放前,必须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来源。
(四)分类管理。
对不同类别的借款人,采取不同管理方法。
第二章贷款对象、种类、用途和条件第四条贷款对象。
凡承担县级(含)以上政府赋予的政策性任务的客户,均可申请政策性贷款。
第五条贷款种类和用途。
(一)储备类贷款。
用于解决借款人执行政府粮、棉、油、肉、糖等储备计划的资金需要。
(二)调控类贷款。
用于解决借款人执行政府粮、棉、油、肉等调控计划的资金需要。
(三)轮换类贷款。
用于解决借款人轮换政策性库存商品的合理资金需要。
(四)其他类贷款:经银行总行批准的其他政策性贷款。
第六条贷款条件。
申请政策性贷款的借款人,除应具备《中国,,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具有承担政策性商品储备、调控任务的资格;(二)持有政府相关部门指定或委托执行储备、轮换、调控等任务的相关文件;(三)政府确定的利息、费用、损失等补贴来源已落实;(四)具备相应的承储能力。
第三章贷款期限、利率、额度和方式第七条贷款期限。
政策性贷款期限按照储备或调控计划规定的期限确定;没有规定期限的,按照政策性商品轮换期限确定,一般不超过3年;轮换贷款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半年。
第八条贷款利率。
政策性银行贷款
政策性银行对贷款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发展阶段进行流程管理。
风险识别
政策性银行贷款(1)政策性的产业风险。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投向能源、交通、原材料等“两基一支”项 目和“高科技”项目,这些项目或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较差或者是风险较高。同时国家将根据宏观 经济走势调整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发展的重点行业会有所转移,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可能变化,这直接影响 着贷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贷款的偿还能力。 (2)宏观经济周期风险。当经济处于低潮时,政府需要运用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必然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增加贷款项目,提高贷款数额。为了 完成政府的投资计划,达到刺激经济的需要,银行会放宽对项目的评审条件,对风险大的项目也予以承贷,而未 认真考虑项目的未来进展及项目的偿还能力。
扩大资金来源
政策性银行贷款扩大资金来源,首先要巩固现有的筹资渠道。也就是说,要继续做好金融债券的筹资工作。 从情况看,国家财政比较困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政策性银行仍需依靠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因此,必须着力解 决金融债券筹措中存在的不足,增加债券流动性,降低筹资成本,形成滚动式的发行机制。
其次,逐步利用邮政储蓄和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政策性银行稳定的、制度化的资金来源。随着中国邮政储蓄的 蓬勃发展和多种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邮政部门和社会保障机构,这些机构除了将一部分资 金用于自身经营外,还有大量资金长期沉淀下来。在政策性银行不可能从金融市场或国家财政上得到完全充足的 资金情况下,应考虑建立妥善的制度,将这些资金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感谢观看
具体操作
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加入到项目管理中的。随着BOT等新的项目融资方式的推广, 资金的提供方在项目的建设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由于债权人等融资方积极加入到项目管理中,使得项目的 风险和效益等因素在项目的抉择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政策性银行的项目监督体系包括项目审查制度、项目 评估制度、项目论证制度、项目建设监督制度、项目验收制度、项目档案制度等。政策性银行以债权人身份加入 到贷款项目管理中去,其管理思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形成对贷款项目的良好管理,在内部组织框架上进 行有效设置;二是对贷款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现代化管理,在其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思路。
试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试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作者:韩峰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18期【摘要】我国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设立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要实现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分离,同时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需求的大背景下设立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使得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弊端和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显现。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金融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制度安排,它由一国政府所支持,并以国家信用作为基础,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的目标下,通过对特定的领域、行业、地区和项目提供特定的融资支持来体现政府的政策目标,并贯彻国家的相关政策。
我国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同时也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求而设立的。
2000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效日益显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入,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弊端在不断发展的实践开始逐渐显现。
一、政策性银行概念与特点分析1.什么是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创立或作为担保,并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金融和市场的框架内运行发展,除盈利外还有政策目的,即贯彻与配合政府所实施的社会经济相关政策,并为生产产业、基础设施以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领域提供相关贷款,支持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并为其发展提供具有创造性的超前供给以及诱导性的中长期批发的投融资业务的一种金融机构。
2.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分析。
政策性银行作为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又一国比较特殊金融机构,其在设立宗旨、组织体制、经营目标、业务领域和监管等方面,与商业性金融机构有所区别。
总的来说,政策性金融机构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其由主导政府创立,政府参股或提供担保;(2)其并不不完全以盈利为目标,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政策性导向的体现;(3)政策性银行一般面向特定的业务领域和业务对象;(4)政策性银行的设立与运行都有独立的法律依据。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开发银行用于本市的政策性贷款资金(以下简称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以下简称市建投总公司)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借款人,负责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借款合同和贷款资金使用管理。
县(市)、区建设项目需使用贷款资金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市建投总公司在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政策及合同要求框架内,签订相关协议。
县(市)、区使用贷款资金项目的确定和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监督按照市本级贷款项目规定执行。
第二章贷款项目确定及管理第四条建设项目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使用贷款资金:(一)项目建设符合郑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经济政策;(二)属于市、县(市)、区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三)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四)属于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确定的项目;(五)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使用贷款资金的项目由市建投总公司根据申请,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条件提出选择意向,按市人民政府规定报经批准。
贷款项目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时,应按本办法规定报经市建投总公司同意后,按市人民政府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六条使用贷款资金的项目按照《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和稽查特派员制等基本制度。
第七条使用贷款资金的项目由项目法人或政府指定的政府投资机构作为建设单位,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并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
第三章政策性贷款资金使用第八条政策性贷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建立贷款管理制度
建立贷款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贷款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
然而,由于贷款涉及到资金的流转和风险的承担,因此贷款管理一直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管理贷款业务,减少风险、提高效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贷款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贷款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贷款管理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规范贷款业务所制订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在于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规范贷款审批、发放、追踪、追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贷款业务顺利进行,防范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贷款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贷款业务的申请与审批:明确贷款申请的条件和程序,规定审批的权限和程序,确保审批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2. 贷款发放与管理:明确贷款放款的程序和方式,规范贷款的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3. 贷款追踪与监控: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查看贷款用途,追踪借款人经营状况,保障贷款回收。
4. 贷款风险管理与预警:建立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早期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化解。
5. 贷款追索与清收:规范贷款逾期处理程序,确保贷款及时收回,减少资金损失。
二、建立贷款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金融机构权益:贷款管理制度能够规范贷款业务的流程,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降低违约风险。
2. 提高贷款效率:贷款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工作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办理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3. 防范风险:贷款管理制度能够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
4. 提升管理水平:贷款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改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增进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
5. 推动金融创新:贷款管理制度的建立对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贷款管理制度的原则1. 合规性原则:贷款管理制度应当与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确保合法合规性。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政策性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战略目标引导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职责。
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管理问题关系到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预算管理问题的存在和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预算编制不合理政策性银行往往被赋予了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任务,其预算编制应该确保资金的合理安排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然而现实情况是,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往往存在高风险与低收益的资金配置,导致资金利用效益不高。
2. 预算执行不到位政策性银行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常常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出现资金闲置、滞留等情况。
预算执行不到位不仅会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还会影响到相关经济项目的落地进行。
3. 预算监管不严格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特殊金融机构,其预算使用应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审计。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监管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监管措施和手段不够科学、不够规范,导致资金使用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1. 内在因素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管理问题往往与其内部结构和管理制度有关。
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国家发展战略与自身经营战略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预算安排与实际需求不符合;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监管机制的缺失使得资金使用难以监管等。
2. 外部因素政策性银行预算管理问题的产生也与外部因素有关。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动,往往会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安排和预算编制产生较大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加大,也会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1.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政策性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确保预算安排与实际需要相符合。
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和自身经营战略的衔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政策性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政策实施的主要机构之一,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责任。
在推行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
政策性银行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透明度。
政策性银行作为行政机构,其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但是在一些政策性银行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内外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不透明。
这不仅损害了政策性银行的形象,也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性银行应当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建设,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
具体来说,政策性银行可以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和审查工作,同时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公开透明度。
政策性银行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预算管理与业务目标之间的矛盾。
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国家金融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预算资金倾向于与业务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发展,也会导致预算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性银行应当明确预算管理与业务目标的关系,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
具体来说,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业务目标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预算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推动预算管理与业务目标的协调发展。
政策性银行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预算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政策性银行负责实施复杂多样的金融政策,预算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对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一些政策性银行中,由于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导致预算管理能力不足。
为了提高预算管理能力,政策性银行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具体来说,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银行贷款规章制度
银行贷款规章制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和个人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保障银行和借款人的权益,银行贷款规章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贷款申请、贷款审批、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以及贷款偿还等方面论述银行贷款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贷款申请在银行贷款规章制度中,贷款申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借款人需要按照银行的要求填写贷款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的贷款材料,如个人身份证明、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
银行在收到申请后,将根据借款人的资质和担保条件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批准贷款。
二、贷款审批贷款审批是银行贷款规章制度中的核心环节。
银行将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资金用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审批过程中,银行可要求借款人提供更多的材料或进行面谈,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贷款审批时间的长短和流程的复杂性,取决于贷款金额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三、贷款额度银行贷款规章制度中规定了贷款额度的确定方式和条件。
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银行会设定不同的贷款额度,以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偿还贷款。
此外,借款人需要提供担保物或凭证,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银行在制定贷款额度时会综合考虑借款人的收入、资产情况以及贷款用途等因素。
四、贷款利率银行贷款规章制度中明确了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和调整机制。
银行通常会根据市场利率和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利率,以确保贷款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借款人可以选择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最适合的利率类型。
五、贷款偿还贷款偿还是银行贷款规章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银行规定了贷款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还款频率等具体内容。
借款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和金额进行还款,并确保不违约。
银行将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表现,记录信用记录和评估信用状况,这将影响借款人未来贷款申请的审批结果。
总结银行贷款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银行和借款人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政策性银行是国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依据国家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设立的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政策性银行承担着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等任务,起着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和调控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战略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
1. 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容易出现预算执行不到位、成本控制不严等问题。
2. 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政策性银行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预算风险管控不力、缺乏绩效评价机制等问题,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影响了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益。
3.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预测,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难以满足银行业务的实际需求。
4. 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政策性银行在预算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限制了预算管理的改进和升级。
二、对策建议为解决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改善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综合经营效益,以下是一些建议对策:1.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规范:政策性银行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制度,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和权限,规范预算管理流程,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强化预算执行效果评价机制:政策性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效果评价机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实现预算目标的有效控制和使用。
5. 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政策性银行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预算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预算管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范文
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范文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制度范文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贷款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必须建立起科学严谨的贷款管理制度,以规范贷款业务的开展和运行,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降低风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对银行贷款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贷款管理制度的概述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向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资金并约定借款人以一定利率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行为。
贷款管理制度是指银行制定的为管理和监督贷款业务而设立的一系列规范、程序和控制措施。
贷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贷款审批、贷款风险评估、贷款合同管理、贷款风险防控、贷款担保、贷款逾期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于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降低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三、贷款审批管理制度贷款审批管理制度是指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对贷款申请进行认真审查、分析和决策的一系列规范。
贷款审批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起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确保贷款审批过程合规、透明、公正。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贷款审批决策机构和决策流程,明确决策权限和责任,防范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贷款损失。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贷款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查制度,对材料不全或虚假的申请进行驳回或追究法律责任。
四、贷款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贷款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是指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借款用途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一系列规范。
贷款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要求银行建立起科学、完整、灵活的风险评估体系,从客户资信、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
同时,要建立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对高风险借款人加强授信限额、加大担保要求,对低风险借款人提供灵活的贷款条件和利率优惠。
五、贷款合同管理制度贷款合同管理制度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对贷款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规范。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政策性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管理问题相对较为复杂。
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一、预算编制问题政策性银行需制定合理、科学且可操作的预算计划,同时确保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
对策包括:1. 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与财政部门、监管机构、内部各部门形成合理预算计划的整体框架。
2. 引入现代预算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合理把握风险和不确定性,建立灵活预算体系,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政策性银行预算执行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对策包括:1. 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体制,明确责任,并强化对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2. 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执行到位。
3. 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和评估,并完善资金使用效率评估体系,提高效率。
政策性银行预算监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方法不科学等方面。
对策包括:1. 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制度,提高预算监督的效果。
2. 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监督,增加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提高监督部门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和预算管理的了解。
政策性银行预算调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预算调整困难。
对策包括:1. 及时了解和分析经济形势,不断优化预算计划,确保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调整预算,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3. 建立预算调整机制,明确程序和权限,保证预算调整的公正和透明。
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预算管理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只有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调整等方面的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
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政策性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就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将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预算制定不规范。
政策性银行通常在作预算时,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预算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并且通常是以速成为主,而不是以预算科学为主。
2. 预算执行难度大。
政策性银行通常涉及到的预算核算种类多样,执行困难。
同时,预算执行时存在人员不足、信息不全、监督不力等问题。
3. 预算审批不及时。
政策性银行的预算通常需要经过多级审批。
由于审批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众多,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因此审批时间长,审批难度大。
4. 预算监督不到位。
政策性银行通常存在着对采取行动的监督不充分的问题。
这是因为政策性银行通常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
1. 完善预算制度。
政策性银行应建立全面规范、透明、公开的预算制度。
首先,需要合理制定预算方案,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其次,需要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以确保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政策性银行还应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并采取适当的手段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3. 加强预算审批效率。
政策性银行应加强预算审批效率。
要加强对预算审批的规范,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缩短审批时间,以提高审批效率。
4. 加强预算监督与审核机制。
政策性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审核机制,包括监督报告和审核报告。
要对各类报表和资料进行把关,规范报表的内容,以确保政策性银行的预算科学和可操作性。
总之,政策性银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政策性银行应加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合规化。
加强贷款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贷款管理制度建设一、贷款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贷款管理是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贷款产品进行管理的过程,包括贷前审查、贷后管理、风险评估、信用监管等各个环节。
贷款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贷款管理是金融机构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手段,通过合理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
2. 收益增长:贷款是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通过有效的贷款管理可以提高贷款的良贷率和敞口率,从而增加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
3. 建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通过优质的贷款管理服务,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业务规模。
4. 推动金融创新:贷款管理不仅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石,也是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只有建立完善的贷款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推动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贷款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贷款审批不规范:一些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审批不规范、流程不清晰、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导致贷款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
2. 贷后管理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在贷后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出现逾期贷款、拖欠贷款等风险事件。
3. 风险评估不准确:一些金融机构在贷款风险评估方面存在评估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导致难以准确把握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4. 缺乏监管和内控机制:一些金融机构在贷款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内控机制,容易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不断积累。
三、加强贷款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贷款管理制度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内部监管: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贷款审批、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贷款管理制度说法
贷款管理制度说法首先,贷款管理制度在贷款申请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贷款申请流程,明确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和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申请人符合贷款资格,以此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
要做到这一点,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对客户身份、资信状况、资产情况等信息的准确掌握,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贷款审批。
其次,在贷款审批环节,贷款管理制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审批标准,确保对贷款申请进行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估,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
审批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严格的职业操守,能够做到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贷款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贷款发放过程中,贷款管理制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需要确保贷款发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约定的用途进行资金的使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体系,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关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还款风险,确保贷款的正常偿还。
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评级、风险定价等手段,确保贷款业务的风险可控,以免发生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造成损失。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贷款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使得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总的来说,贷款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有效把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金融机构能够对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性和健康发展。
同时,贷款管理制度对降低贷款违约率、提高贷款回收率、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应当高度重视贷款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确保贷款业务的稳健运行。
银行行业的贷款管理制度
银行行业的贷款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则是银行业务运作的核心,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涉及到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等方面的考量。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银行可以准确地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同时,银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控制政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建立不良贷款处置机制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其次,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还涉及到贷款利率的制定和调整。
贷款利率是银行对外提供贷款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利率、货币政策以及自身的资金成本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
合理的贷款利率制度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贷款利率的调整中,银行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确保贷款利率的稳定和合理性。
此外,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还涉及到贷款审批和监管。
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审查,确保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同时,银行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在贷款监管方面,银行需要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履行相关的报告和披露义务,确保贷款业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最后,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还涉及到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
贷后管理是指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
通过贷后管理,银行可以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银行行业的贷款管理制度是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合理的贷款利率制度,严格的贷款审批和监管,以及完善的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银行可以有效地管理贷款业务,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款管理 制度建设
闻
1
敏
,
O
年 以后 我 国建 立 了三
,
,
99 4 损失 益 的利
。
因此 承办行 承办政
, ,
,
然 难 以奏效
,
基 本 实现 了 国 家
策 性 贷 款是 无 奈 之 举 无 内 在 积 极 性 只 是 简单 履 行 贷 款 程 序 至 于 贷 款 投放 是 否 合 理
;
,
管 理 才 能保 证 收 回 承 办 行 积 极
现 贷 款社 会 效 益 的 重 要 保证
性 则 不 那 么 高 同 时 承 办 政 策性 贷款 和 承 办 行 经 济 利 益 关 系 不 是
很 大 尤 其 是 优惠 性 贷 款 承 办 行 只关 心 财政 的 利息 补贴 心 贷款 能 否 收 回
一 笔 贷款 通 过 贷 款 管理 制 度 的 严
贷 款 资金 既 有 经 营 责 任 又 有 经 营 收 益 贷款 资 金 必 须 保值 增 殖
, , ,
现 信 贷资 金 良性循 环 的 坚 实 基 础 多 年 来 政 策性 贷 款 一 直 由 经 营性 银 行 承 办
。 ,
格 约 束 贷 款 的 宏 观 社 会 效益 才
的抵押 担 保贷款方 式和 经 营 性 贷款管理 操 作方 法 是 不 合适 的
,
济收益小 有的甚至造成承办行
19 9 《 8 新疆 金 融 》
,
旧 时 贯 用 的行 政 手 段
自
年第 四 期 ( 总 第
2 期) 1
也是难 以 奏效 的
。
行性 和 必要 性 所进 行 的 分 析 检 查与论证
。
、
贷 行 方 面 讲 通 过 贷 款 项 目审 查
;
效 益 是政 策性 贷款 的精髓
要保
,
证 贷款 的 社 会 效 益 得 以 实 现
,
贷
另 外 经 营 性 银 行 承 办 政 策性
, ,
,
款 决 策必 须严 格 和 国民经 济 发展
的 宏 观 战 略决 策 相 适 应 和 国情 国 力相 适 应 和 国 家 宏 观 整 体 利 益 相一致 贷与 不贷 贷多贷少
能 得 到 充 分保 证
, , 。
,
并 通 过 贷 款 滚 动 完 成 资 金 良性 循环 要 保证贷款按 期收 回和 发 挥效 益 加 强 政策性 贷款管理 更
显 重要
2
。 , ,
显 然 简 单 的计
,
对 承 办 行 来讲
,
,
划 和 行 政手 段 甚 至 是 商业 银 行
承 办 政 策 性 贷 款 管 理难 度 大 经
,
,
,
( 三 ) 建立 贷 款管 理 制 度是避
经验证 明 缺乏 必要的
, , ,
,
落 实 贷 款 使 用 条件 以 确 保 贷 款
免 行 政 干 预 的有 效 手 段 政 策 性 银 行 自成 立 到 运 作 至 今 也 不 过短 短 的
3
,
严密 科学 的论 证 一 旦决 策 失误
,
本 息能 按期 收 回
, , , ,
行 自身 严 密 有 序 的 贷 款管 理 制 度
很有 必要
。
专 业银 行 经 营性 业 务与 政 策 性 业 务分离
。
政 策性 银 行 的建 立 及 其
,
如何加 强
( 二 ) 建 立 贷 款管 理 制 度 是 实
信贷 业 务 的 逐 步 开 展 一 方 面 为
经 营 性银 行 真 正 实 现 商业 化 转 轨
,
。
贷 款 项 目审 查
盲 目发 放 贷 款 必 将 产 生 严 重 的 后果
,
是贷 款实现 预期 效果 的关键 环
年 多时间
,
造成 不 可 估 量 的 资 金 浪 费
。
节 因 为 经 过 贷 款 项 目的 论 证 和
评 估 项 目本 身 已 经 确 保 无 懈 可
,
在 贷款管理 方 面还 没有 成功 经 验 也 没 有建 立 从 上 至 下 行 之 有 效 的 管理 制 度 通 过 建 立 贷 款 管 理制度 政策性银行 对于每一笔
严 密 有序 的贷 款管 理 制 度 很 有 必 要
。 ,
贷款 的管 理 自 然 下
放 给 了 政 府 加 之 银 行 自身 也 无 一 套较 严 密的政 策性 贷 款管 理 制 度予 以 约 束 所 以 大部 分政 策性
, ,
贷 给 哪个 项 目 贷 给 哪个 地 区 都 必 须 经 过 严 密 的论 证 和 审 定 而 且 和 信 贷管 理 程 序 紧 密结 合
, , , , , , ,
基 本要 求
。
为 了确保政 策性 银 行
, ,
贷 款是 履 行 财 政 职 能 贷 款 的 审
批 多 以 政 府 指 令 和 政 策 为准 行 无 自主 权
, ,
的 贷 款 真 正 落 到实 处 实 现 较 高
银
的 社 会 效 益和 经 济 效 益 在政 策 性 银 行 的 贷款 管 理 过 程 中 建 立
, , , ,
和损 失
因 此 建 立 贷款 项 目论 证
。
,
制 度是 至 关 重 要 的
项 目 可行 的
:
击 问 题 落 在 了贷 款 项 目能 否 按
预期 计划 建 成投 产或 直接 产 生效 用 关 键 就 在 于 贷 款 项 目 的建 设
,
,
基 本标 准 至 少 要 保证 四 点
,
并 不担
增 强 国 力 ; 加 强 基 础 设 施 建设 增 加 国 民经 济 发 展 后 劲
。
性银 行兼 有财政 和银 行双重 职
能 其贷款的投放不以 盈利为 目 的 但保 证 贷 款 项 目 实 现 可 靠 的 经济效益 则是银行贷款管理的
, , ,
所 以 承 办行 无
,
因此 社 会
。
,
贷 款 风 险 的 压 力 故 不 愿投 入 更 多 的 精 力 加 强 政 策性 贷 款 的 管 理
。 , , , , ,
;
政 策性 贷 款 一 般 都 是 以 国 家
整 体 利 益 为 对 象 的 大 型 项 目性 贷
铺 平 了道 路 另 一 方 面 为 国 家 重
点 经济 建 设 资 金 的 筹 集 与有 计 划 使 用 提供 了组 织 保证
。
款 贷 款的 直接 目 的是 出 口 创 汇
,
,
虽然 政策
, 。
只
、
一 政 策性银行加强贷款管
、
贷 款 变成 了 救 济 款 和 扶 贫 款
, , ,
。
现
有 建立 严 密 有 序 的 贷 款 评估
、 、
论
理制 度 建 设 的 必要 性
( 一 ) 建立 贷款 管理 制度 是 实
在 政 策 性 银 行 独 立 营 运 政 策性
证 审 查 监 督等 管 理 制 度 对 每